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猪场中蓝耳病防控需要做到“五个到位”

猪场中蓝耳病防控需要做到“五个到位”

猪场中蓝耳病防控需要做到“五个到位”

国内最权威的养猪行业门户网站中国养猪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2477247.html, 猪场中蓝耳病防控需要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免疫到位。用国家批准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所有生猪进行接种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至25日龄时接种一次,种母猪配种前还应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发现疫情,应开展紧急预防注射。

二是消毒到位。实施严格消毒制度。每星期对栏舍、用具和周围环境消毒2至3次,农村散养猪栏用消毒液或石灰水刷白消毒。

三是封闭到位。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猪场栏舍,饲养人员不得串岗,禁止外来车辆进场区。

四是禁调到位。做到不到疫区和外地调运仔猪和肥猪,提倡“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养殖方式。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五是隔离到位。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隔离病猪。按“四不一处理”规定处置病猪、死猪,即不宰杀、不转运、不销售、不食用,采用深埋病猪、死猪等无害化处理方法,切不可乱丢乱弃病猪、死猪。

猪病求助、技术分享、在线问答、行业资料下载可移步中国养猪网

官方论坛http://bbs.zhuwang.c c或新浪微博@中国养猪网

分析猪蓝耳病病毒特性,制定控制蓝耳病策略

分析猪蓝耳病病毒特性,制定控制蓝耳病策略 一、在控病中难以驾驭的蓝耳病病毒特性 1.病毒的持续感染性 蓝耳病病毒(PRRSV)持续性感染是猪蓝耳病在流行病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被感染猪产生的毒血症,相对于其他病毒感染,其病毒血症时间长达28天以上。病毒血症消失后,病毒仍可在组织中存活数月。病毒持续感染包括长时间不间断的低水平的病毒复制,带毒猪的血液、淋巴结、脾脏及肺脏等组织中病毒可存在很长时间,向外排毒达4个月之久。病毒还可通过胎盘和精液传播,其妊娠母猪产下的仔猪可长期带毒,在猪群中表现出持续性感染。PRRSV之所以在体内持续存在,是因为宿主免疫体系缺乏有效的免疫保护。 2.抗体依赖性效应(ADE) 感染后的PRRSV在巨嗜细胞中复制,巨嗜细胞不能将病毒杀死。当病毒与抗体在巨嗜细胞上结合后,病毒更容易进入巨嗜细胞,这种作用被称为抗体依赖性效应(ADE)。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PRRSV在感染早期产生的抗体,非但不具有中和病毒的能力,反而能刺激PRRSV在巨噬细胞中的复制。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也会降低中和抗体应答的效力,低效价的抗体会增加病毒粒子与巨噬细胞结合机会,从而导致免疫抑制和持续感染。 3.病毒的免疫原性低 该病毒中真正有抗原作用的是E蛋白(囊膜蛋白),但量非常少。猪产生的大部分抗体是核蛋白,而核蛋白对抗原性的增加几乎没有作用。这是由于产生的有用抗体很少,无用抗体多,且抗体产生很慢造成的。 4.病毒能逃逸免疫监视 PRRSV诱导的中和抗体产生的时间很晚,要到蓝耳病毒血症消失后或感染后30 d才能检测到中和抗体,而注射猪瘟疫苗后3-4d就能出现有活性抗体。同时,PRRSV中和抗体的能力也很弱。研究发现,对于一般病毒,只需要1个活性抗体就可以中和1个病毒粒子;而对于PRRSV,需要10个活性抗体才能中和1个病毒粒子。中和抗体延缓产生是PRRSV逃逸免疫监视的主要机制,也是PRRSV感染的主要特征。 5.细胞免疫也无大作为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细则(一) 2005-11-24 阅读次数: 193 发布者:赵书广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00089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制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猪群健康问题,每年因疫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使养猪生产的成本增加,经营无利或亏本,甚至企业倒闭。 当前,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所发生的疫病,具有新的特点: 1.新疫病多,传播迅速。1986-1990年普查时,畜禽疫病共有202种,80年代以来新病增加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2种),90年代又发现新的传染病10种,新病增加很快,且传播速度亦快。如在1987年于美国北卡罗纳州发现的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蓝耳病,PRRS)不到10年的时间,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蔓延,我国于1996年发现以来,迅速在全国流行。又如在1996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我国于2001年开始有报告,一年后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 2.非典型化。如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呈现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感染,断奶前大批死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萎缩性鼻炎等过去是在种猪中呈隐性感染,近年来呈现应激性发病,均为非典型特征。 3.攻击猪的免疫系统。有很多病原体(尤其以病毒为主)如猪的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Ⅱ型等等,都是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 4.在传播方式上也有改变。如哺乳仔猪由胎盘垂直感染而发病;断奶仔猪由于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加上环境应激易发感染。在繁殖、保育、生长育肥一条龙生产过程中,分段模糊、不能全进全出,以致母仔间的垂直、老幼间的接力传播,造成猪群中反复循环感染。 在此情况下,没有一个综合的有效地办法,控制疫病的发生,只靠药物保健,很难达

猪蓝耳病毒

猪蓝耳病毒 猪蓝耳病毒俗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猪蓝耳病毒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以感染猪发热、厌食,妊娠母猪晚期流产、早产、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呼吸障碍为特征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PRRSV属于尼多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成员,根据病毒的抗原性,基因组及致病性的差异,PRRSV可分为2个型,即欧洲型(LV株为代表株)和美洲型(ATCC-VR2332株为代表株),两种毒株间氨基酸的同源性为78%~81% 猪蓝耳病毒来源: 该病于1987年最早发现于美国。1991年荷兰人Wensvoot等首次从发病仔猪和母猪体内分离到了该病毒,当时称为Lelystad病毒。随后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分离到了该病毒。目前,该病已遍及北美洲及欧洲,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郭宝清等(1996)首次从国内疑似PRRS感染猪群中分离出PRRSV,从而证实了本病在我国的存在。该病传播速度快,尤其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达国家,由于猪群密集、流动频繁,更易引起流行。在一个严重流行期过后,此病常为地方流行性,长期危害养猪生产,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蓝耳病毒研究成果综述 研究表明 PRRSV感染后,猪体免疫系统参与了病毒导致的疾病发生和感染后的免疫保护作用。PRRSV感染后易引起T细胞亚群和肺泡巨噬细胞在数量与功能上的变化;急性期感染能够促进一些细菌和呼吸道病毒的继发感染;同时,E蛋白能够诱导细胞凋亡,PRRSV感染后N蛋白和M蛋白能够较早诱导机体产生抗体,但无中和作用;E蛋白产生的中和抗体有不定期的保护作用。另外,PRRSV感染后也能引起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总结近年来的研究,现将PRRS的免疫学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PRRSV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是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有资料报道,在肺泡的巨噬细胞培养物中,加入一定滴度的PRRSV抗体,可使PRRSV 产量明显增加,甚至会提高10倍~100倍。在某些情况下,免疫产生的抗体不但不能提供保护作用,反而有助于病毒的复制。病毒中加入PRRSV抗体可使病毒在胎儿体内的复制比单独注射病毒显著增强,刚断乳仔猪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比其他较大年龄的猪严重,说明ADE在PRRS发病机制及免疫病理学中起重要作用,但目前对PRRS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尽管有许多假设(包括免疫抑制),但都缺乏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PRRSV在体内外都表现ADE,妊娠后期的胎儿已出现主动免疫应答,但此时形成的抗体对跨胎盘感染的PRRSV的ADE效应,可能是母猪妊娠后期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仔猪对PRRSV易感性高归咎于亚中和水平母源抗体的存在, 这些都提示PRRS致病机制可能涉及ADE。另外,ADE可能是由GP5糖蛋白诱导的。 2 T淋巴细胞与免疫相关细胞 淋巴细胞肩负着细胞免疫功能,其中包括Th细胞的辅助功能,Tc细胞的直接杀伤功能,释放细胞因子诱导激活周围细胞和组织发挥免疫效应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现已发现猪感染PRRSV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有异常变化,PRRSV自然感染猪CD2+ 和CD8+细胞数增多,CD4+细胞数量及CD4/CD8比例下降,研究还发现,感染和未感染猪的胸腺细胞亚群没有差异,这说明PRRSV不调节胸腺内T细胞的变化。猪感染PRRSV以后,肺泡巨噬细胞是该病毒的首选靶细胞,占被感染细胞的80%~94%,而使肺泡巨噬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Rossow等发现攻击PRRSV之后,淋巴组织(如脾动脉周围的淋巴鞘,扁桃体,肠系膜淋巴结,胸腺皮质)中的淋巴细胞减少,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降低,这些变化都会导致感染猪易继

浅谈猪蓝耳病的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2477247.html, 浅谈猪蓝耳病的防治 作者:徐永芬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2期 [摘要]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及呼吸综合症,是新近发现的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 以流产、死亡、胎儿木乃伊化、死产、弱仔和呼吸困难、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以病毒侵害猪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等,从而引起猪发热、不吃、精神沉郁、萎靡、喷嚏、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四肢远端等出现充血、淤血、出血、青紫、发绀等多种症状。它是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综合症,现已成为养猪业的主要疫病之一。 [关键词] 猪蓝耳病症状病理变化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34-02 从各种书籍资料的理论上看,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但从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猪蓝耳病不仅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热性的传染病,而且更主要是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种急慢性、热性、低温性的传染病。现笔者就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叙述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病源特征 该病毒是由鼠的动脉炎病毒,通过伤口感染了中欧的野猪后产生的变异病毒,这些野猪曾作为狩猎使用被引进美国,被引进的野猪就作为中间宿主将病毒传播至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后来的两大独立的蓝耳病病毒原型:欧洲型和美洲型。本病的病原又名莱利斯塔病毒为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呈卵圆形,有囊膜,直径在40~60nm之间,表面有约5nm大小的突起。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25~30nm。根据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分为两个型,即以ATCCVR-2332(VR株)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简称 B亚群)和以Lelystad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简称A亚群)。毒株之间存在显著的 抗原差异性,两者只有很少的交叉反应。我国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毒株均属美洲型,迄今还没有发现欧洲型毒株,同时我国的分离毒株也存在变异现象,现已发现有缺失变异毒株的存在。 2 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和高致性蓝耳病,不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猪是唯一的宿主,也是唯一的易感动物。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饮水、饲料、配种、人员接触、污染工具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精液等进行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但以夏、冬季较为显著多发、频发。猪群不分品种、性别、年龄均易感染。但以

如何防控蓝耳病

如何防控蓝耳病 蓝耳病能够加重本病及支原体感染、巴氏杆菌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和链球菌感染等其它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提高其发病率,并且能发展为呼吸道病综合征。但在猪群中根除蓝耳病是不太可能的,必须对蓝耳病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危害有充分、清醒的认识,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与蓝耳病“长期共存”、“与蓝共舞”的心理准备。在这里我们结合金宝贝干式撒发酵床养猪新技术,帮助广大养殖户及时防控蓝耳病,减少经济损失。要掌握控制“蓝耳病”的四条黄金治病原则: 一、小猪住房小,得病治不好。 饲养密度不仅与猪的发育状况有关,还与猪的蓝耳病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最佳饲养密度是以每个圈舍内总面积三分之二的干燥地面面积用于躺卧和休息的标准。使用发酵床养猪圈舍空间大,没有水泥圈的冰冷和湿滑,猪猪们可以自由运动并采集食,养出的猪,运动多,体质好,代谢机能完善,自身抵抗能力会比传统养猪高很多,得病概率就会小很多。 二、应激是杀手,一定要减少。 进入冬季,气温较低,冷应激是引起蓝耳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做好猪场的采暖措施。实际生产中最好将局部采暖保温和全部采暖保温两者结合,从而达到经济实用效果好的目的。使用发酵床养猪,垫料下层40-50℃发酵,垫料表层20℃以上恒温,保证了冬季猪舍的温暖,柔软的垫料给猪群一个舒适的环境减少了应急,才能保证冬天猪不会爆发蓝耳病。 三、卫生条件好,猪猪才长膘。 发酵床养猪,粪便被有益微生物分解转化,没有粪臭味,猪舍干净卫生,垫料干爽松软,为猪提供了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使其在这里健康成长。在这里生长的猪始终保持体表干爽、无污染、无臭味,自然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几率就会降低。 四、营养跟得上,才有好价钱。 猪可自由采食发酵床垫料中的菌体物质,丰富了猪肉中呈味物质的积存,垫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经发酵过程部分生成低分子脂肪酸,猪吃垫料后,这些脂肪酸经消化吸收最终沉积到体内,提升猪肉的香味且肉香而不腻。 综上所述,只要注意以上四大原则,结合用金宝贝发酵床可以有效的防控蓝耳病,并且猪生长健康,体质好,用药少,猪肉品质自然会提高,生产出的猪肉也更生态。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2002年加入了WTO以来,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几经波折。2003年SARS对全球带来的生存威胁,导致了全国上下一片恐慌,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又一次席卷,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到来,使我们养殖业进入了低迷状态,巨大的经济损失,所带来的灾难远远大于一场战争,如何有效杜绝、防御传染病的袭击,加强畜禽生产的安全性呢我国通过对疫病的总体状况的统计,分析了造成新疫病层出不穷的原因,提出了猪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通过各种手段打断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建立健康猪群,防止疫病的发生,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隔离 养殖场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空间距离隔离、设置隔离建筑物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 空间距离隔离场址的选择要按我国有关技术规范和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出发,充分利用生态养猪,选择在地势高 燥、通风良好、水质良好、排水方便,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远离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2km以上的地点。最好建在山边或鱼塘、果林、耕地边,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建筑物隔离将养殖场从外界环境中明确的划分出来,并起到限制场外人员、动物、车辆等自由进出养殖场的作用。养殖场内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各区之间也应建筑围墙等隔离性建筑物。 限制进出隔离:养殖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同样,养殖场工作人员也禁止任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要严格进行消毒;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运输饲料、动物的车辆应定期进行消毒。 养殖场内各物群之间隔离:养殖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和单向的生产流程,养猪场和养鸡场,猪、鸡分群、转群和出栏后,栋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并空舍5~7d,方可调入新的猪群和鸡群。养殖场的栋舍布局应以方便生产和防疫为原则依具体情况而定,但栋舍之间距离不应少于10m。场内部布局应根据科学合理的生产流程确定,养殖场各生产单位应单设,并严密隔离,严禁一舍多用,严禁交叉和逆向操作。养殖场饲养、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专人专舍专岗,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2、消毒 消毒是生物安全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也是养殖场控制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另一方面,消毒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总的结果是减少了畜禽周边病原的数量,减少了畜禽被病原感染的机会。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有以下对象: 大门及猪舍进出口的卫生消毒: 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和参观人员以及车辆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带进猪场要采取如下措施。在猪场的大门口及每栋猪舍的出入口都必须设立消毒池(且池长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用1:300菌毒灭或3%烧碱溶液注满消毒池,用以消毒来往人员的靴鞋和进出车辆的车轮,池内的消毒液每周更换两至三次。设喷雾消毒装置:用1:800消毒威或1:1000全安药液对来往车辆的车身、车底盘进行细致、彻底的喷洒消毒。设立洗手池:用1:1200消毒威或1:500碘酸溶液进行洗手消毒。脚的消毒:工作人员应穿上生产区的水鞋或其它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后进入生产区。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猪舍: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场,在引进猪群前,对空猪舍应彻底消毒。一般采取三步进行,先消除杂物、粪便及垫料,用高压水枪从上至下彻底冲洗顶棚、墙壁、地面及栏架,直到洗涤液清澈为止;后用稳

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怎么办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病毒和圆环病毒是引起严重的种猪繁殖障碍的病原,而且经常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直接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控制难度增大,经济损失非常严重。本文通过对一例齐齐哈尔市某猪场病猪病例进行了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例为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圆环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导致的患病猪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呼吸疾病综合征(PRDC)、新生仔猪先天震颤(CT)。不同年龄的猪都可感染猪圆环病毒,病猪可通过鼻液、粪便等排泄物排出病毒,经口腔和呼吸道途径可传染给健康的猪。 猪蓝耳病(PRRS)称为“神秘猪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防治:推荐药物;猪益肽,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特点:本品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炎、肠毒血症等多种症状。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3种。这3种疾病可造成仔猪大量死亡或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养猪业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作者:于桂阳等转贴自:中国动物卫生网] 摘要:猪蓝耳病本身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应激因素(如热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指出,现国内外兽医学者普遍认为PRRS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PRRS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特点;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2006年以前,该病在我国个别猪场也有零星散发,2006年春季后,“猪高热病”在我国的南方各省陆续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并迅速席卷全国。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 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疾病以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闻名。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每年的6月-8月,在长时间处于37℃左右的气温下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推测疫病有可能经空气传播。 2.流行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由流产风暴型转向混合感染高热型;二是仔猪和育肥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三是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临床症

猪蓝耳病防控大北农

猪蓝耳病的防控 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谢海明黄厚余何其坤陈世涛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蓝耳病,也曾被称作猪神秘病,是近几年严重危害养猪生产最主要的疫病之一。目前很多养猪场由于对蓝耳病的认识不足,在蓝耳病的防控工作上存在很多误区,并由此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以下笔者就此类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将近来在猪场控制蓝耳病的一些经验做一分享,以期对广大养殖朋友有所帮助。 一、我们对蓝耳病究竟了解多少? 1 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与蓝耳病有关 近几年来,因蓝耳病感染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越来越普遍。当猪场中生产母猪群繁殖障碍的比率远远超出预期值时,首先应考虑蓝耳病。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过去在临床上一个相对的规律常被用以区分蓝耳病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母猪群的繁殖障碍即妊娠后期流产(“白死胎”),主要是因为母猪妊娠早期胎盘对PRRSV有一定的封阻作用,大多数的垂直传播仅发生在妊娠的后1/3期,当然这也并非绝对。然而,由于目前PRRSV在猪群中感染的普遍性以及免疫密度的扩大,临床上因PRRSV感染所致的母猪群高返情率及产后不发情的现象似乎比流产、死胎更为普遍。并且很多情况下,PRRSV感染活跃可能只发生在某一个生产阶段的猪,使得实际的临床诊断更加困难,而且很容易造成误诊。 2 哺乳仔猪拉稀、消瘦等也与蓝耳病有关 笔者在临床走访中,曾听到部分养猪生产者对蓝耳病的一些片解,部分片解认为哺乳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特征;也有持相反的观点,即认为PRRSV感染活跃状态下哺乳仔猪并不会表现显著的临床症状,主要的易感群体是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可能表现拉稀,甚至呈水样腹泻,也可能表现呼吸困难、莫名消瘦。而有些情况下,哺乳仔猪至保育仔猪感染PRRSV还可能出现严重的眼结膜炎。事实上蓝耳病毒感染几乎没有共同的临床特征,所有描述过的临床症状均有例外。 3 保育猪严重的继发感染与蓝耳病密切相关 保育猪是蓝耳病最易感的群体,一方面可能是PRRSV的靶细胞主要是快速分化的巨噬细胞,而保育猪群应激压力大可能导致群体健康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可能跟PRRSV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有关。保育猪发生蓝耳病的主要表现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偶见皮肤发红和耳朵发紫等;其二是严重的继发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因此,在地方流行性疾病(如副猪、链球菌等)频发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猪场,也应反思是否存在蓝耳病危害。PRRSV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是地方流行性疾病频繁发生的前提条件。所以针对当前猪场异常猖獗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很多专家提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一个“指示器”。 4 蓝耳病毒感染亦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RSV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主要原发病原之一。在环境卫生状况差或饲养管理不当的猪场,PRRSV单独感染可能引起PRDC的发生。此外,一些与PRRSV协同感染的病原(如PRV、PCV、SIV和MH等)也可能促使感染PRRSV 后的猪群表现PRDC。

猪蓝耳病毒抗体水平监测

贵州省黔南州2013年猪蓝耳病病毒抗体水平监测犹银俊1倪兴维 1 罗齐英2王兴辉 3 李洁3董保豫1* (1 贵州省黔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都匀558000 2贵州省三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三都558100 3贵州省都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都匀558000) 作者简介:犹银俊(1982-),女,大学本科,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诊断和检测工作。* 通讯作者:董保豫(1963-),男,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黔南州猪群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免疫水平情况。[方法]于2013年对贵州省黔南州12县(市)1390个场(户)猪群随机采集6887份血样, 应用 ELISA 方法对全州的猪群致病性蓝耳血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在受检的1390猪场(户)6887份血清中, 抗体合格数5796份, 总体合格率84.2%,其中种畜场72.1%,商品场88.7%,散养户80.4%。[结论]该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黔南州蓝耳抗体免疫状况较好,有效的控制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关键词:黔南州; 猪蓝耳病; 抗体水平监测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A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 PRRS)俗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变 异株引起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黔南州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实行了强制免疫措施,从而确保应免密度达100%,保证免疫质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疫情的发生。为了解黔南州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要点 [作者:于桂阳?等????转贴自:中国动物卫生网???? ] 摘要:猪蓝耳病本身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主要是猪蓝耳病作为原发病毒感染机体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导致免疫失败,对应激也十分敏感,一旦应激因素(如热应激、天气突变应激等)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猪瘟、链球菌和其它传染病,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大面积的死亡。专家指出,现国内外兽医学者普遍认为PRRS单纯感染引起危害并不是很大,但PRRS若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则危害就大大增加。重点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PRRS)苗、猪瘟苗和伪狂犬苗工作。临床生产实践证明,注射免疫这三种疫苗的猪场大大地降低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猪蓝耳病;临床特点;防治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面广。主要表现为病猪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并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目前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2006年以前,该病在我国个别猪场也有零星散发,2006年春季后,“猪高热病”在我国的南方各省陆续发生,呈暴发型流行,造成大批死亡,并迅速席卷全国。笔者从2004年以来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现将其报道如下。 1.发病特点: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育肥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发病主要对象是断奶前后的仔猪, 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此疾病以死亡率高、治愈率低而闻名。大型猪场和大山区发病少,小型猪场、散养户和平原与浅丘陵地区发病多。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夏季,每年的6月-8月,在长时间处于37℃左右的气温下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传染源是发病猪和带毒猪,推测疫病有可能经空气传播。 2.流行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近年来本病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流行快、发病广、危害重、多途径传播。临床表现趋于复杂化,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由流产风暴型转向混合感染高热型;二是仔猪和育肥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80公斤的猪都有发生,其中以20-50公斤左右的猪发病较多,其他阶段年龄的猪发病率较低或不发病;三是亚临床感染日趋普遍,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高热和食欲下降;四是免疫抑制,常继发其他疾病(如链球菌病、猪瘟等),也会影响其他疫苗(如猪瘟疫苗)的接种免疫效果;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五是多发生在夏季6-8月,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经,从规模猪场的发病情况看,一些应激性的饲养管理因素会引起发病的加剧,包括空气质量、霉菌毒素、断奶应激、环境气温变化等,可促进猪蓝耳病的流行。

蓝耳病防控手册

蓝耳病防控手册 一、蓝耳病的危害 1、导致母猪生产力下降(流产死胎),仔猪感染后成活率降低 蓝耳病导致母猪的繁殖障碍包括迟发情,不发情,返情,妊娠后流产、早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无乳综合症,子宫炎症,增加后备母猪二胎综合征发生概率。仔猪感染蓝耳病后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和犬坐姿势、腹泻、渐行性消瘦、眼睑水肿、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死亡率极高,可达80%以上,甚至100%。 2、是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元凶 蓝耳病在呼吸道综合征中起到乘上启下的作用,在氨气浓度过高,转群、温差过大、支原体使呼吸道系统的第一屏障受损害,此时蓝耳病阳性场易发生蓝耳疾病,破坏肺部巨噬细胞,导致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等细菌疾病继发性感染最终导致猪只死亡。防治好蓝耳病是防治呼吸道综合征的重中之重。 3、导致免疫抑制造成疫苗免疫失败 近期在很多猪场发生猪瘟免疫不全,导致产房仔猪和保育猪发生温和型猪瘟,由于症状不典型凭临床和经验诊断易造成误诊,经实验室检测这些猪场猪瘟免疫不全与蓝耳病毒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许多蓝耳病阳性稳定场,所以蓝耳病阳性稳定场也要定期进行蓝耳病的监测和防控。 二、蓝耳病难控制的原因 1、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 (1)病毒的变异性: 蓝耳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变异率较高的,同一基因型的PRRSV分离毒株之间存在明显的序列差异,特别是在基因组ORF1a的nsplb和nsp2,ORF3和ORF5的变异性很大。不同毒株之间出现基因重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重组,一个猪场、一个猪群同时存在经典蓝耳病病毒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一种疫苗很难将现存的所有毒株包含。 (2)病毒逃避免疫监视: 蓝耳病病毒氨基酸第N44糖链与其前一个N糖链之间正好是病毒的中和表位,由于存在空间位阻作用而影响中和抗体对中和表位的有效识别,从而降低了中和抗体的中和作用,使蓝耳病病毒能够逃避肌体的清除作用与免疫保护,致使病毒

猪蓝耳病现状及防治

猪蓝耳病现状及防治 随着养猪行业的不断发展,养猪业的规模养殖是工厂化生产方式,存栏密度高,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传播和变异,而在这时候猪的防疫免疫显得尤为重要。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繁殖及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本病是一免疫抑制性疾病。我国90年代发现本病的存在,2000年出现较大面积发生,自2006年初以来,在大部分省区出现暴发性流行,即“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由于过去接触较少,防治经验缺乏,致使一些养殖户惊恐不安,尽管兽医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和消灭蓝耳病,包括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但是猪群重新感染蓝耳病的风险依然很高。基层兽医束手无策,相关管理部门手忙脚乱。此病的流行特点是近代中国养殖猪业从未有过,传播之快、牵涉面之广、发病率死亡率如此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灾难性的巨大损失。 蓝耳病对猪的危害可以说排到前两名,不过相对十年前的状况,如今比较稳定。国家暂停强制免疫,或是对阶段性成果的一种肯定。同时,养殖场可以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情况,自行选择疫苗,地方财政部门发放补助资金,即“先打后补”,这意味着国家鼓励使用更高品质的疫苗,也以此为契机进行制度调整。 下面是凡格中国兽药信息网猪蓝耳病疫苗网上商城小编饭饭为您整理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措施 1. 使用全价饲料,营养好,养管合理,机体抵抗力强是根本。 2. 消毒是减少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3. 合理免疫程序,及时有效地打防疫针、种猪用灭活菌,初产母猪配种前免疫两次,间隔2~3周,经产母猪产前免疫1~2次(避开围产期),种公猪每半年接种一次。 仔猪及育肥猪可用弱毒活疫苗三周龄初免,双月龄二免。已发病猪群,可用弱毒活苗紧急接种4~8头份,可减少死亡,促进康复。 4. 建设疫区平时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及抗菌药,多维、氟苯尼考粉、黄芪西林、高热混感康、黄芪蓝圆康等,预防继发病和提高抵抗力。 5. 严格处理病猪、死猪,杜绝疫源扩散十分重要。 6. 免疫程序杂乱无章可导致免疫失败,乱用抗菌素、退烧药物可造成大量浪费,并延误病程增加死亡。

猪蓝耳检测卡说明书(完整版)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 ——(胶体金法)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抗体快速检测试 剂盒(胶体金法) 英文名称:Rapid Anti-PRRSV Test 汉语拼音:Zhu Fanzhi Y u Huxi Zonghezheng Kangti Kuaisu Jiance Shiji He(Jiaoti Jin Fa) 【用途】 用于检测猪血清/血浆/全血样品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抗体。 【实验原理】 猪蓝耳病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系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样品(血清、血浆或全血)中蓝耳病抗体的方法。在玻璃纤维纸上预包被金标记灭活猪蓝耳病抗原(Au-Agl),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处分别包被猪蓝耳病抗原(Ag2)和兔抗猪蓝耳病抗体。当检测样品为阳性时,样品中猪蓝耳病抗体与胶体金标记猪蓝耳病抗原(Au-Ag1)结合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纸条向前移动,经过检测线时与预包被的猪蓝耳病抗原(Ag2)形成“Au-Ag1-猪蓝耳病抗体-Ag2-固相材料”免疫复合物而凝聚显色,游离金标记抗原则在对照线处与兔抗猪蓝耳病抗体结合而富集显色。阴性样品则仅在对照线处显色。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直观、准确,灵敏度高,容易判定。 【试剂盒组成】 1、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卡50头份 2、说明书1份 3、一次滴管50根 【试验方法】 1、将检测卡从铝箔袋中取出,水平放置并做好标记。 2.、在检测卡的加样孔内加入2滴(70-100ul)待检血清/血浆/全血标本。 3 、20分钟内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线区(C)和检测线区(T)各出现一条紫红色线。检测线(T)的颜色越深,表明猪蓝耳病抗体的滴度越高。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一、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行动相当迅速。全市电话会议以后, 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迅速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或分管农业领导为指挥长的领导专班, 组织召开了各层面会议。多数乡镇制订了应急预案, 成立了应急工作专班及技术专班。镇还专门落实了2000 元防控经费。乡镇实行了对专业大户由分管领导责任包干的防 控措施。 (二)工作主动扎实。防控措施到位。1疫情普查全面进行。各乡镇组织对全市月份以来疫情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 根据市指挥部统一安排。为全市科学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据。镇普查工作安排早, 完成早, 情况真实全面。 2监测报告认真负责。各乡镇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疫情报告观察员制度。认真分析疫情形势,随时掌握疫情发展态势, 重点加强了种猪场、 规模养猪场的疫情监测工作。各指挥部坚持24小时值班, 严格执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值班以来, 共接到疫情报告12起,市指挥部及时派专家赶赴现场进行了处理。 3 防疫补针效果明显。各地在猪蓝耳病疫苗未分发前。共补免生猪10万头, 有效地构筑了猪瘟免疫屏障。杨林市、、街河市等乡镇基础防疫工作扎实, 至今尚未发现一例生猪疫情。镇还自购蓝耳病疫苗为重点区域90 头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 4 消毒灭源扎实有效。全市共组织消毒药品250 件。并且由村防疫员统一上门服务,既保证了消毒工作到位, 又实行了科学消毒,全面彻底,确保了效果。、等乡镇由镇统一解决消毒经费, 促进了消毒工作迅速完成。各防疫监督组督促各养殖场、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建立了定期

消毒制度,对流通环节跨区域性调运牲畜及其产品的车辆实行严格清洗 消毒。 5 检疫堵疫严格把关。一是除省设油榨口边检站长期设卡堵疫外。严防外地仔猪带进疫病。三是严格执行屠宰场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无标无证生猪和病死生猪禁止进场宰杀, 严禁病死猪上市交易, 凡没经检疫的猪肉禁止进入市场, 确保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肉。四是各生猪调运站(集并点)严格凭免疫耳标和产检证实施检疫合格后开具运检证。 6 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各乡镇通过多种形式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特别是严厉制止打击不法猪贩通过造谣乘机收购生猪的行为。使防控知识家喻户晓。 7 畜牧生产有序发展。当前周边省市疫情严重。科学应对疫情, 疫病防控与畜牧生产两不误。尤其是加大了良种母猪发展力度, 大力培植 发展后劲, 积极引导养殖户实行健康养殖、规范化养殖。镇大力实施了3123工程, 生猪发展稳中有升。月底生猪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养殖户 达到24 户, 比去年增加16 个;该乡镇全强和兴民两个种猪场发展形势 良好, 另外又建成了两栋150标准化猪舍;全年有望实现出栏 6.4 万头 目标。镇为激励生猪生产, 此期间已拿出28500元资金对生猪养殖进行奖励。对2006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奖励500元, 年出栏200 头以上的奖励2000元, 年新增良种母猪5头以上的农户每头奖励100 元。全镇共奖励了27个农户。该镇现新填栏仔猪10000头, 新增良种 母猪50 头。 二、存在问题 (一)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从全市疫情普查情况看。但稍有不慎, 将引起疫情扩散。目前仍有镇村2组、5组、村 4 组、镇村13组、村6 组、村4 组、乡村 4 组等村组疫情比较严重。 (二)疫情报告不够规范。一是少数乡镇疫情上报随意性较大。动则向市指挥部报告;二是村级疫情报告没有登记, 档案记录不完善。 (三)设卡堵疫困难较大。一是各路卡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设卡堵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

ICS11.220 B41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XXXXX—2011 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stablishing biosecurity system in swine farm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0年12月25日 2011-XX-XX发布2011-XX-XX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 XXXXX—2011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猪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2) 4.1 猪场选址原则 (2) 4.2 猪场布局 (2) 4.3 猪舍设计要求 (2) 4.4 生产工艺 (3) 4.5 猪场设施设备 (3) 5 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3) 5.1 组织和管理 (3) 5.2 引种 (3) 5.3 饮水、饲料和兽药的使用要求 (3) 5.4 疫病预防 (3) 5.5 疫病控制和扑灭 (5) 5.6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 (5) 5.7 粪污处理 (5) 5.8 档案记录 (5) 参考文献 (6) I

DB45/ XXXXX—2011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健敏、陈凤莲、覃绍敏、白安斌、黄红梅、马玲、谢彬。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保育仔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

保育仔猪蓝耳病的防治技术 ?点击:740 ?日期:2014-05-26 08:47 ?来源:猪病新干线 ?0 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11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 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13周龄的猪群中,一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1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 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 防治措施 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猪蓝耳病的防治

猪蓝耳病的防治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免费教程 ?免费资料:兽医技术/疾病防治 ?中国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212477247.html, 2011-9-19 互联网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猪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以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不同年龄病猪的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所以称为“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有时病猪耳朵会发绀变蓝,故又称为“蓝耳病”。 病猪感染本病后又极易继发其它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使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形式多样。 母猪: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不食,贪睡,大便干燥,呼吸困难,有的病猪在耳朵、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紫,个别猪两耳末端淤血,呈黑紫色,甚至两耳干枯脱落。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流产大多发生在怀孕后期,早产多发生在产前10天左右,在预产期生产的以死胎和弱胎较多。 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腹泻,体温升高,有的走路不稳,肌肉振颤,后肢瘫痪,生长缓慢,死亡率极高。新生死亡的仔猪头部、眼结膜水肿。也有的仔猪初生时外观健康,但生后不久即发病,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皮肤发白,少食或不食,腹泻等症状,其死亡率也很高。 诊断:由于该病发生后易引起其它疾病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所以临床上所观察到的症状和病变可能不完全是由该病所致(如慢性猪瘟、猪的细小病毒病、猪的布氏杆菌病,猪的日本乙型脑炎等都能引起猪的繁殖障碍),如果猪场有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早产、木乃伊胎,仔猪发生呼吸困难、下痢、共济失调等症状,可以怀疑本病,但确诊本病最确实的办法是做实验室检验。 综合防治:该病是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 (1)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 (2)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 (3)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