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考试考试重点)最新版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9 江苏卷第21题类型

(江苏考试考试重点)最新版最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题型分类练 训练9 江苏卷第21题类型

训练9 江苏卷第21题类型

1.(2018·盐城三模)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灿烂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而变为科举竞选,三也。此在隋、唐两代完成之。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王室代表,所不能摇。宰相政府首领,所不能动者。——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正因为如此,同一个制度体系,在不同的君主手里,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体演进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华文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特点: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选官由士族垄断到考试选拔。(3分)

(2)

2.(2018·江苏省高考模拟考试三)城市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变化密切相关。唐朝至明朝的城市化率都在10%左右,而战国时期城市人口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20%,唐代城市总数在1 000个以上,宋代新发展起来的城镇有80处,拥有10万户的城市由唐代的10余个增加到40个,明代大中城镇数量增加到1 000个,而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在1800年仅为3%。1834年,中国关内的18个省共有城镇中心地1 653个,城镇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为5.1%,这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则毫不逊色。——马侠《中国城镇人口迁移》

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人口城市化率从1843年1.0%上升到1893年的6.0%,而世界人口城市化率在19世纪40年代初到本世纪40年代的一个多世纪里,已经从5%上升到28%,其中发达国家有半数以上人口从乡村转移到了城镇。1800年,全世界人口最大规模也就是百万人左右,而且数量很少,西方城市根本没有一个超过100万人口,伦敦最大,也只有959 310人。但是到了1900年,出现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11个,其中包括柏林、芝加哥、纽约、费城等在内。——何一民《城市发展周期初探》

(1)依据材料一说明鸦片战争前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人口城市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西方人口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答案(1)特点:城市规模大;数量多;发展速度快;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趋势: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落后,人口城市化落伍。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社会动荡不安,小农经济解体。

(3)不同:中国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城市化;西方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城市化。

3.(2017·无锡高三期末)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辨析“小学”与“大学”的区别,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材料三朱熹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材料四1891年,康有为创办学堂,制定学规“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至赅。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求人德焉。”“公与诸子日夕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教中国之法。……时功课共有七条:读书、养心、治身、执事、接人、时事、夷务。……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皆属创举。”——《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康有为讲学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康有为讲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观点:三纲(等级);(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

(3)同:内容上都突出了儒学传统教育;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异:朱熹注重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康有为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康有为讲学内容包含了近代西方时政;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

认识:康有为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其讲学具有近代教育特征;康有为创立学堂面临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背景,具有救亡图存的特点:康有为讲学将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经济学说相结合,其内容仍未脱离儒家传统。

(4)启示: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会因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各取所需。

4.(2018·扬州中学高三四模)城市化是工业时代的必然产物,城市化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城市地理空间的拓展;城市设施的近代化和管理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

数据来源自戴均良《中国城市发展史》1992,黄士诚《城市建设经济学》1987(说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统计数据的时间分别是1850和1950)

材料二 上海在晚清已经通行了电车,而北京直到1921年才成立北京电车公司。该公司在筹建过程中,遭到各界的强烈反对。“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然而,京师总商会认为,京师并非通商口岸,而民房、商店又栉比繁多,若势必兴办,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现代史》(下)

材料三 从晚清到民国,城市中出现了大量公共空间,博物馆、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公园、新式剧院等,生活于城市中的人,无处不在地被空间规训着,公共空间成为国家和精英规训、引导大众文化的场域。——引自陈蕴茜《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的数据,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哪些特点?

(2)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知识,以“近现代中国城市化的困境与意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答案 (1)特点:1894年以前发展极为缓慢;1949年以后发展迅速;但与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

(2)评分建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