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约翰施特劳斯简介

老约翰施特劳斯简介

老约翰施特劳斯简介

老约翰?施特劳斯简介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著名音乐家。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盛宴 】 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完整版)

【盛宴】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场完整版) 在乐声中展示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一面201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节目单指挥: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合唱团:维也纳音乐者协会合唱团 视频:2017年维也纳新音乐会/完整视频解读《新年音乐会》不为人知的故事?新年音乐会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它还营造了一种氛围,提供了更多机会让平时很少走进音乐厅的人愿意来感受音乐的美好。在辞旧迎新之际,聆听一场新年音乐会,成为了不少人的习惯。从人们熟悉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到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再到上海的各类新年音乐会,这其中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看看上海音乐学 院陶辛教授趣谈新年音乐会。施特劳斯是如何与新年音乐会结缘的 在全世界各地的新年音乐会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每年在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而被誉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正是新年音乐会的发祥地。 1847年12月31日,一场音乐会正在维也纳郊外举行。当时的报纸是这样描述的:“指挥是一个卷发、肤色黝黑的人,他的嘴唇微微向上翘,给人一种富有天才的印象。他举起小提琴,随着琴头的摇摆,明快流畅的音乐便从一个规模虽小但素质很高的乐队中飘荡出来。”

这位肤色黝黑的指挥,就是著名的老约翰·施特劳斯。那场音乐会一直持续到1848年元旦的凌晨,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乐队演奏了著名作曲家约瑟夫·海顿的作品,作为对新年的庆祝。接着乐队演奏了施科泽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后来几乎成为维也纳民谣:“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当圆舞曲与波尔卡的旋律奏响后,听众们跟随音乐翩翩起舞,音乐会变成了盛大的舞会。精彩的作品被要求加演,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欢乐的舞会一直持续到天明。这场音乐会开创了用音乐会庆祝新年的先河。 那么,维也纳爱乐乐团又是如何与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结缘的?1929年8月11日,非常热爱施特劳斯作品的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由于音乐会的巨大成功,一直到1933年,每年都举行类似的音乐会。 然而,直到1941年,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演出才被正式称作“新年音乐会”。从1959年起,电视台对新年音乐会进行转播,从此,这一音乐会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音乐盛会和奥地利文化的象征。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第一次在电视荧屏上和中国观众见面。 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始终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全球大部分电视台和电台都会

施特劳斯简介

Johann Strauss Sr., the most popular and successful conductor and composer of dance music of his time, discouraged his son's musical ambitions. Despite these objections, Johann Jr. studied with Joseph Dreschler, and, at age 19, conducted a program which included his own compositions, as well as his father's. He earned the title "The Waltz King" because of his prolific output and frequent international tours with his own orchestra, which usually numbered about twenty-six. He was also an excellent self-promoter. Prof. Franz Mailer of Vienna's Strauss Society tells us that for the private court balls, Strauss was allocated only fourteen musicians. The Emperor wanted no larger ensemble. A thirty-four-man group however played for the larger court balls, and for concerts, 48. 80, or even a hundred musicians were used. We believe his touring orchestra (he had several auxiliary orchestras which were sent out under his name) consisted of: four first violins; four second violins; two celli; two bass viols; two flutes; two clarinets; one bassoon; one oboe; two trumpets; two horns; one trombone; one bass drum; one tympani; and one harp. Many wind players 'doubled' on several instruments. With this group, and their instruments, he traveled by stagecoach from Vienna to Saint Petersburg, Edinburgh, and points inbetween, as well as making an 1872 tour of the United States. When he was in Vienna, he would rush from gig to gig, conducting his several groups. His best-known work,The Blue Danube was written in 1867. Johann Strauss Jr. at DOMMAHER'S CASINO.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一厉史简介 二历年指挥 三历年曲目 四著名指挥家 五附录 2012年1月4日

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厉史 1. 资料一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的几个阶段 央视国际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8450083.html,2006年12月12日20:06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8450083.html, (1) 难忘的1939年: 1938年春,纳粹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打破了这里和平的一切,后来在欧洲爆发的战争进而演变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局势的变化在爱乐乐团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各持自己的主张的派别。 在1939年12月31日,由克莱门斯·克劳斯执棒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音乐会上第一次专场演奏了施氏家族的音乐作品。音乐会实际上是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表明了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从1941年开始,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圆舞曲音乐会改在元旦上午举行。到1946年(约瑟夫·克里普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新年演出才被正式称作“新年音乐会”。 第一任指挥克莱门斯·克劳斯一生指挥了13次新年音乐会。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新年期间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 克劳斯在1952年 (2)威利·波斯罗夫斯基担任指挥的25年间: 从1955年开始,威利·波斯科夫斯基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指挥,直至1979年。在这25年间,威利·波斯科夫斯基率领乐团努力进取,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3) 马泽尔担任常任指挥的六年: 1980年至1986年,指挥家洛林·马泽尔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 (4) 风格变化从1987年开始: 从1987年开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出现了年度指挥家。1987年是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指挥该音乐会。从此以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不再固定,著名指挥家阿巴多、穆蒂、祖宾·梅塔、小泽征尔以及奥地利指挥大师克莱伯和哈农库特等先后做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的指挥。2006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将由拉脱维亚的指挥大师杨松斯担任。

约翰施特劳斯作品曲目表

施特劳斯家族音乐曲目表 op.1- Sinngedichte Walzer 心灵的诗篇圆舞曲op.2- Debut Quadrille 首演四对舞 op.3- Herzenslust Polka 内心的欢愉》波尔卡op.4- Gunstwerber Walzer 追求恩宠者圆舞曲op.5- Serail Tanze Walzer 苏丹宫殿舞圆舞曲op.6- Cytheren Quadrille 维也纳女神四对舞 op.7- Die Jungen Weiner Walzer 年轻的维也纳人圆舞曲 op.8- Patrioten Marsch 爱国者进行曲 op.9- Amazonen Polka 亚马逊女战士波尔卡op.10- Liebesbrunnen Quadrille 爱之泉四对舞op.11- Faschings Lieder Walzer 狂欢节之歌圆舞曲 op.12- Jegend Traume Walzer 青春之梦圆舞曲op.13- Czechen Polka 捷克波尔卡 op.14- Serben Quadrille 塞尔维亚四对舞 op.15- Syrausschen Walzer 小花束圆舞曲 op.16- Elfen Quadrille 女精灵四对舞 op.17- Jux Polka 玩笑波尔卡 op.18- Berglieder Walzer 山之歌圆舞曲 op.19- Damonen Quadrille 魔鬼四对舞 op.20- Austria Marsch 奥地利进行曲 op.21- Lind Gesange Walzer 林德之歌圆舞曲op.22- Die Osterreicher,Walzer 奥地利人圆舞曲op.23- Pester Csardas 佩斯特恰尔达什舞曲 op.24-Zigeunerin Quadrille 吉普赛四对舞 op.25- Zeitgeister Walzer 时代精神圆舞曲 op.26- Fiedler Polka 欢乐波尔卡 op.27- Die Sanguiniker Walzer 热情的人们圆舞曲op.28- Hopser Polka 快步圆舞波尔卡 op.29- Odeon Quadrille 奥德昂四对舞 op.30- Die Zillerthaler Walzer 齐莱恰尔人圆舞曲op.31- Die Belagerung von Rochelle Quadrille 罗歇尔之国四对舞 op.32- Irenen Walzer 爱尔尼圆舞曲op.33- Alexander Quadrille 亚历山大四对舞 op.34- Die Jovialen Walzer 兴高采烈圆舞曲 op.35- Industrie Quadrille 工业四对舞 op.36- Architecten Ball Tanze Walzer 建筑师大厅舞会圆舞曲 op.37- Wilhelminen Quadrille 威廉明妮四对舞op.38- Bachus Polka 巴克斯波尔卡 op.39- Slaven Potpourri 斯拉夫舞曲集成曲 op.40- Die Konigin V on Leon Quadrille 莱昂女王四对舞 op.41- Sangerfahrten Walzer 歌唱家之旅圆舞曲op.42- Wilde Rosen Walzer 野玫瑰圆舞曲 op.43- Explosions Polka 爆炸波尔卡 op.44- Fest Quadrille 节日四对舞 op.45- Ernte Tanze Walzer 收获圆舞曲 op.46- Martha Quadrille 玛塔四对舞 op.47- Dorfgeschichten Walzer 乡村故事连德勒圆舞曲 op.48- Seladon Quadrille 塞拉东四对舞 op.49- Fest Marsch 节日进行曲 op.50- Klange Aus Der Malachei Walzer 瓦拉海之声圆舞曲 op.51- Marien Quadrille 玛琳四对舞 op.52- Freiheits Lieder Walzer 自由之歌圆舞曲op.53- Annika Quadrille 安妮卡四对舞 op.54- Revolutions Marsch 革命进行曲 op.55- Burschen Lieder Walzer 青年之歌圆舞曲op.56- Studenten Marsch 大学生进行曲 op.57- Ligourianer Seufzer Scherz Polka 利古利亚人的叹息和戏噱波尔卡 op.58- Brunner Nationalgarde Marsch 布尔诺民族卫队进行曲 op.59- Der Blitz Quadrille 闪电四对舞 op.60- Seisselheibe Polka 鞭打波尔卡 op.61- Neue Steierische Tanze Walzer 新式施泰尔

西方音乐史参考书目及分析

西方音乐史参考书目及分析 一、参考书目: 萧友梅先生编写的《近世西洋音乐史纲》,他女儿提供的手稿复印藏书。 俞寄凡编写的《西洋音乐小史》(商务印书馆,1930年10月) 李渌永、赵(风)编的《苏联音乐》(读书出版社,1941年7月) 宋寿昌编写的《中西音乐发达概况》(正中书局,1947年7月) 张洪岛(1913----- )的《外国音乐史.欧洲部分》,1964年。 北京艺术学校编印的《外国音乐史》(欧洲音乐史初稿,1961年9月) 文学艺术研究所音乐舞蹈教研室《西洋音乐史》编写组编写的《西洋音乐史》上、中、下(1975年完成,1977年第二稿) 刘志明的《西洋音乐史与风格》(大陆书店,1981年12月出版) 张已任的《西洋音乐风格的演变》(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5月) 何明辉编著的《西洋音乐史》(全音乐谱出版社,1985年7月) 田英、朱同诫的《西方流行音乐》(安徽省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 章珍芳的《美国大众音乐》(中国友联出版社,1986年3月) 李应华的《西方音乐史略》(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10月),这是一本介绍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小册子,198 年连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到第期,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在书的最后李应华用图表的方式,立体勾画出西方音乐发展的不同时期音乐家们的位置。 赵恕的《外国音乐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12月) 万木的《外国音乐史》(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1月) 叶松荣的《西方音乐史略》(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3月) 刘经树的《简明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钟子林(1933年---- )《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6月) 钱仁康(1904--- )他的《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蔡良玉(1940年--- )她的《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2月), 黄腾鹏的《西方音乐史》(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5月) 朱敬修、唐瑰卿的〈外国音乐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 刘延立的《西方音乐漫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5月) 田可文、陈勇的《西方音乐史》(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冯文慈的《中外音乐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蔡良玉、梁茂春的《世界艺术史:音乐卷》(东方出版社,2003年2月)。 钱仁康的《欧洲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沈施、谷文娴、陶辛的《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5月)黄小和(1935年---- )的《苏联音乐史》(上)(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1998年6月), 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

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作曲家介绍(1939-2021)

历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作曲家介绍(1939-2021演出曲目的34位作曲家) 、1、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德文:Johann Baptist Strauss,1804年3月14日-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施特劳斯早年为图书装订商做学徒,受会拉小提琴的父亲弗郎茨.博尔基亚斯(1816年多瑙河溺水身亡)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 1817年15岁入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17岁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管弦四重奏乐团拉琴,经音乐家赫尔点拨有时担任指挥。20岁从事”维也纳圆舞曲” 创作,26岁在维也纳建立花园舞厅乐队,因他将圆舞曲(华尔兹)从一种缓慢而且头尾循环的四三拍子的乡间舞曲,发展成了一种由五个相互承接的小圆舞曲、一个短小的完结篇和一个激动人心的结尾构成,节奏改变的轻快明了而且扣人心弦,凭借着坚持和执着,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最后感化了维多利亚公主带头跳起华尔兹以示支持,从此将这种欢快的民间娱乐搬入上流社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娶了妻子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生下四个儿子两个女儿(1829年安娜(anna),1831年特蕾莎(theresa),1834年小儿子斐迪南(Ferdinand)只活了十个月就夭折了)后,成名后长期在外演出,与家庭感情淡薄,1834年与情妇埃米莉.特兰布施离家出走公开同居并生了7个孩子,与家庭断绝关系迫使安娜与之离婚,离婚声明乐团和财产要留给小约翰施特劳斯。而母亲安娜为了报复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绝情,将省吃俭用积攒出来的钱全部用于供给三个儿子学习音乐,最后成就了施特劳斯音乐家族。 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起义中站在儿子的对立面,为保皇派写下了几十首进行曲以鼓励军队作战。其中最著名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是献给拉德斯基将军检阅士兵时用的。他一生创作了150首圆舞曲、14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28首加洛普舞曲、35首卡得累尔舞曲和19首进行曲。 最著名的有《莱茵河女妖罗蕾莱》、《卡洛琳娜》加洛普等。他45岁时从伦敦演出返回维也纳后由于旅途疲劳,加之又不幸感染了猩红热而早世,一种流行的说法,“没有施特劳斯的维也纳就像失去了多瑙河的奥地利一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在死后全部身家甚至包括睡衣被褥均被情妇搜刮干净,最后还是由小施特劳斯安葬。 2、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 (1825年10月25日-1899年5月22日) (Johann Strauss Sohn) 小约翰·施特劳斯在父亲的坚决反对和母亲的全力支持下,7岁就开始谱写圆舞曲,19岁就组建了自己的乐团,他分析市场改换曲风,抓住属于自己的年轻群众,成为奥地利欢乐和感情的缩影,当小约翰·施特劳斯1844年首演自己的《心灵的诗篇圆舞曲》,在人们“再来一个”的喝采声中竟连续重奏了五遍后,据说第二天维也纳的(幽默家)杂志写到:“好好休息吧,兰纳!晚上好!老施特劳斯,早上好!年轻的施特劳斯。代表着在圆舞曲领域内,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时代到来了。从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理查施特劳斯有哪些著名作品

理查施特劳斯有哪些著名作品 理查;斯特劳斯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那么理查施特劳斯有哪些著名作品?下面是为你搜集理查施特劳斯有哪些著名作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理查;斯特劳斯十岁之前,他便写出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在1900年之前,理查;斯特劳斯专注于交响乐的创作。在那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交响诗,《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净化》、《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等,都是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 在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诸如《死与净化》和根据尼采的著作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样的哲理性交响诗;一类是诸如《唐;璜》和《唐吉诃德》一类的叙事性交响诗。 在1900年之后,理查;斯特劳斯的创作就集中在了歌剧交响乐的方面。他创作的歌剧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著称,写有《莎乐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莎乐美》在故事情节上骇人听闻,因此引发了争议,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它的成功。《埃莱克特拉》则是在音乐上显得骇人听闻。 之后,理查;斯特劳斯创作了《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埃及的海伦》、《达芙妮》、《达奈的爱情》和《随想曲》等几部使用古希腊

神话题材来抒写20世纪现代人情感的歌剧。 1944年至1945年,理查;斯特劳斯创作了23件独奏弦乐器的《变形》,1947年至1948年《最后四首歌》,这是他最后的杰作。 理查施特劳斯简介理查;斯特劳斯出生于1864年6月11日,父亲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理查;斯特劳斯是一个神童一般的人物,他四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弹钢琴,五岁的时候开始作曲,六岁的时候写了一支波尔卡舞曲,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小提琴,十岁之前便写出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 在理查;斯特劳斯进入中学之后,学习的是作曲和乐器学的特别渴,也就是交响乐中乐器的运用方面的知识。在理查;斯特劳斯十六岁的时候,为一出古老的希腊戏剧写了一个合唱曲和节日序曲。 他曾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但是中途辍学去了曼宁根乐队。在乐队中,他先是担任著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来成为了正指挥。在乐队中的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下,他“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 之后,理查;斯特劳斯开始专注于交响乐的写作,《唐;璜》、《堂;吉诃德》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相继出世。1900年之后,理查;斯特劳斯开始专注于歌剧的创作,《莎乐美》、《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相继出世。 他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等音乐团体的指挥和音乐指导,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

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 本学期的选修我选了中西方音乐鉴赏,其中有很多我喜欢的音乐家,例如舒曼、舒伯特、肖邦、贝多芬......但其中我最欣赏的还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施特劳斯自幼爱好音乐,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他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并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施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1872年,施特劳斯的美国之行轰动一时。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于维也纳去世。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尔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及轻歌剧16部。斯特劳斯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63年以前。在这一时期里,他基本遵循维也纳圆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二时期为1864—1870年。这时,他的创作已趋于成熟,创作了大批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著名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斯特劳斯虽然又写出了著名的《南国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等,但主要从事轻歌剧创作。自1871年后的近30年中,他陆续写了16部轻歌剧。在J.奥芬巴赫和F.von苏佩影响下,他充分运用维也纳圆舞曲及其他舞曲体裁,使维也纳轻歌剧别开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赛男爵》(1885)尤为突出。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F.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后世称施特劳斯为“圆舞曲之王”。与施特劳斯同时代的J.勃拉姆斯、R.瓦格纳、A.H.谢罗夫等人对其艺术成就都作了高度评价。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等艺术珍品,并创作了一批轻歌剧,如经久不衰的名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

音乐家介绍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有“歌曲之王”的美誉。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是一部真正的浪漫主义交响曲《C 大调交响曲“伟大”》则返回古典注意的风格。 李斯特: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首创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体裁——交响诗。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交响诗《前奏曲》、《马捷帕》、四首钢琴协奏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超技练习曲》和《旅行岁月》。钢琴曲中最难的一首当属《唐璜的回忆》。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等。所著《配器法》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夏夜》是他最优秀的艺术歌曲。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艺术歌曲:《遗忘的真快》、《夜莺》、《我祝福你们,森林啊》6部交响曲,一部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4部管弦乐组曲,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1812庄严序曲》《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著名的“如歌的行板” 肖邦: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被称为“钢琴诗人”。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代表作:《夜曲》《玛祖卡舞曲》《圆舞曲》《革命练习曲》、.《军队波兰舞曲》 门德尔松:德国16岁写的《弦乐八重奏》和17岁写的《仲夏夜之梦序曲》,1828年指挥演出巴赫《马太受难曲》,有力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主要作品:《芬格尔山洞》、《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声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清唱剧《保罗》、《伊利亚》《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桃金娘》、《月夜》《奉献》《核桃树》勃拉姆斯:德国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1)管弦乐作品:小夜曲2部,交响曲4部,钢琴协奏曲2首,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圣安东尼众赞歌主题变奏曲》、《学院节庆序曲》、《悲剧序曲》。(2)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里纳尔多》、《狂想曲》(女独、男合及乐队),《命运之歌》,《胜利之歌》。 马勒: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浪漫主义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1)声乐套曲:《儿童奇异号角》、《流浪少年之歌》、《忆亡儿之歌》(2)交响乐:十部交响乐(其中以第二《复活交响曲》、第八《千人交响曲》尤为著名)和一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约翰·施特劳斯:一般指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和其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因父子同名后人在其姓名前冠以“老”、“小”二字以作区分。当只提到约翰·施特劳斯这个名字,而不冠以“老”、“小”二字时,通常特指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

意大利皇家室内乐乐团简介

乐团简介 意大利皇家音乐声学研究中心室内乐团?是欧洲最著名的室内 乐乐团之一,在国际上享有极其高的声誉。乐团由11名独奏家 组成:3名第一小提琴;3名第二小提琴;2名中提琴;2名大提 琴和1名大贝斯。乐团所有的成员都具有高超演奏技艺水平,并 且成为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室内乐团。 乐团最引以为荣的是大量重要的音乐作品的首演团体,拥有 丰富的在意大利本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的演出经验;乐团参与整个 意大利最重要的音乐节和音乐季演出,总是最受欢迎和得到掌声 最多的乐团之一,乐团频繁地在高水平的音乐活动上亮相演出是 乐团最为自豪的。如:在克里莫纳举办的“蒙特威尔地”音乐节, 在维罗纳举办的“波隆纳爱乐学院十二月音乐节”,在佩扎罗的 罗西尼剧院的音乐会,在那不勒斯的贝利尼剧院与钢琴家米切 尔·坎帕尼拉合作演出的音乐会,在维琴察的奥林匹克剧院举办 的音乐节上的演出,在罗威海托举办的莫扎特音乐节,在罗马的 桑塔西里亚国家剧院和在米兰大维尔末和萨拉-威尔地剧院举办 的音乐会;米兰的阿拉·斯卡拉剧院、罗马的桑塔·切西里亚剧 院和威尼斯的拉·凡尼斯剧院等等。乐团的每一位成员又都是独 奏家,都曾有过与大师合作的经历:比如与鲍里斯·贝尔京、冈特·纽豪德、乔治·佩利凡尼安、胡伯特·苏坦等。 乐团也曾经有过成功的高水平的世界巡演: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士、葡萄牙、英格兰、斯洛文尼亚、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

2005年,乐团在马西莫贝里尼歌剧院演奏维瓦尔第作品,并录制了现场版CD。同年,在博洛尼亚国际音乐书目博物馆演奏专场音乐会。2007年5月28日,被意大利政府 钦点在澳大利亚举办的意大利节演出,艺术节结束后,乐团由 应澳大利亚政府邀请在悉尼音乐学院音乐厅、悉尼委本根音乐 厅、堪培拉卫理联合教堂演出。 中国巡演曲目简介 《美丽人生》经典电影、歌剧主题音乐鉴赏(90分钟) 优秀的电影音乐总是让人“一听钟情”,人生的大起大落, 风云际遇,也许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但一曲短短几分钟的乐 章,就能把人生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悉数尝遍。 宛若一部欣赏者的“美丽人生”,唤起欣赏者形象的记忆,打 开他们的内心世界,重新追忆和体验那一段段难忘的记忆。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歌剧《真相危机》序曲 路易吉·波契里尼《魔鬼之屋》第六序曲 尼诺·罗塔弦乐协奏曲 (中场休息) 电影《美丽人生》主题曲 电影《邮差》主题曲 电影《天堂电影院》主题曲 电影《西部往事》主题曲 电影《美国往事》主题曲

如何能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如何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设计(预案) 通过组织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为具体容,师生互动,讲解、歌唱、听赏有机结合,来完成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1、在音乐欣赏课上,学生没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 2、如何让学生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欣赏音乐。 3、向其他老师学习音乐课容的介绍和引入的方法。 4、如何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以及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一、收集有关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简历,介绍他们父 子俩特殊的个人经历,以及他们在音乐创作方面不朽的艺术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以此导入课题。 二、通过讲解《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写作背景,以及作 品面世后产生的巨大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针对《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进行深入广泛的了解与认识,因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最初是声乐作品形式,就以歌词为媒介,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涵,再通过学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第一,第二,第五小圆舞曲的歌词,让学生了解乐曲优美独特的旋律效果和春意盎然的美好意境。 三、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调整歌

唱的声音效果,提升乐曲的艺术表现力,调动学生学习演唱的主 动性,使其充公进行情感表现和审美体验。 四、通过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管弦乐作品,使学 生的艺术体验得到升华,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得到理解和印 证。从而顺利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教学容: 一、关于约翰·施特劳斯 1.什么是圆舞曲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三拍子的舞蹈。舞时双人成对地旋转。其音乐特点为: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节奏明确,旋律流畅,常伴以“X X X”节奏伴奏。现在常听到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 2.老约翰·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家族是十九世纪奥地利维也纳有名的音乐世家。但我们现在一般提到作曲家施特劳斯父子,是指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和爱得华·施特劳斯(1835-1916)。这里的“老”字和“小”字是后人加的。因为父子俩人都叫约翰。为了区别他们,只好在名字前面加入了“老”,“小”这么两个字。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

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论文文献综述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 音乐风格 Analytical John Strauss is especially the music style of the waltz 院系_____############ 专业 _ ###___ _ 学生班级 __####_______ 姓名 #### ____ 学号 ###### 指导教师单位 __####____ 指导教师姓名 #### ____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______

浅谈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学生:### 指导老师:### [摘要] 圆舞曲作为一种欧洲民间舞曲,在整个19世纪中,是欧美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舞曲,它几乎压倒了其他的一切舞曲体裁。在生活音乐的领域里是这样,在古典音乐的领域亦是如此。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依然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而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约翰.施特劳斯,其所创作的圆舞曲对其他专业音乐创作的影响更是非常广泛的。本文将对其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进行浅要的探讨。 [前言] 圆舞曲是起源于德国,奥地利高地区的民间舞蹈及其音乐,直接从“连德勒”发展而成。圆舞曲在整个十九世纪中,是欧美音乐中占主导地位的舞曲,几乎压倒了其他的一切舞曲体裁,在生活音乐领域及古典音乐领域里亦同样占主导地位,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而关于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音乐风格的研究,在现有的学术研究中并不多见,本文将对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主题] 一圆舞曲的起源背景 关于圆舞曲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圆舞曲起源于德国,奥地利高地区的民间舞蹈及其音乐,直接从“连德勒”发展而成。圆舞曲作为欧洲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音乐为三拍子,每节的第一拍是重拍,约18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的一些地区流行。 二圆舞曲的特点

维也纳音乐会的历史

维也纳的历史和简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是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音乐盛事。于每年的1月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由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演奏。这个音乐会最初宗旨是展示与推广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直到今天音乐会的曲目还是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的作品为主(主要是三位: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虽然也会穿插一些其他作曲家的舞曲或进行曲。 [历史] 1939年12月3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首届“新年音乐会”,由克来门斯?克劳斯创办。 第2届于1941年1月1日举行,以后除1945年因战争原因停办一届外,其余都是于每年的1月1日定期在金色大厅举行。 1946年,正式命名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55年起,音乐会由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直至1979年。 1980年起,音乐会每年更换指挥 【传统】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1959年开始第一次进行电视转播,不久便成了欧洲文化的盛事。电视转播中,维也纳歌剧院芭蕾舞团还为新年音乐会配上了古典的维也纳舞蹈,这一传统一直保留至今。在中国,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的电视转播于1987年开始。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通过电视向全球40多个国家进行直播,估计观众人数超过10亿。音乐会已经形成了一些传统,包括3个加演曲目,其中最后两个永远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以及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在加演曲目的最后一首《拉德斯基进行曲》,观众也会加入到演奏中,在特定的段落跟着节拍拍手,而指挥家这时也会转过身来指挥观众的节拍。另一个传统则是指挥家的新年致词。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观众忍不住开始鼓掌打节拍,卡拉扬转身指挥观众。以后每年如此,而2005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为悼念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而取消了这一曲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蓝色多瑙河》响起时,观众的掌声打断了艺术家们的演奏。克莱伯面向观众,发表新年祝词。此后的某些年,还有指挥说“新年好”(最近一次是2005年的洛林?马泽尔)。 ●1939年:第一次新年音乐会 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诞生是非同寻常的,它开始于乐团晦暗的年代——1939年,当时在欧洲爆发的战争演化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局势变化很快,乐团内部出现了很多派别,各持自己的主张,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乐团举行了一场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它向外界发布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远远超出了音乐的本身),表明了维也纳爱乐协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对奥地利的忠诚。 这场音乐会于1939年12月31日举行,30日举行了公开的排演。这次演出日后成了奥地利丰厚的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新年音乐会是1941年1月1日的那次,指挥同样是克莱门斯.克劳斯。在战争年代,克劳斯掌管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演出和爱乐乐团的私立学校,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1月,在战后艰难的岁月中,维也纳爱乐乐团依然忠诚于奥地利,1945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在1月2日还加演了一场。 1946年至1947年乐团的指挥换为约瑟夫.克里普斯,尽管他带领乐团首次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并没有博得广泛的好评。1948年,克莱门斯.克劳斯重新执掌乐团,直到1954年克劳斯辞世,一共举行了七次新年音乐会。在克劳斯一生指挥的十三次新年音乐会中,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尽管没有电视将他的指挥艺术保存下来,但从存留的各种文献上我们仍可以认为,他对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的演绎至今仍具有权威性。 1955年:与波斯科夫斯基二十五年的合作

电影《约翰.施特劳斯传》观后感

电影《约翰.施特劳斯传》观后感 《约翰.施特劳斯传》是一部音乐传记题材的影片,它描写了关于奥地利作曲家――“华尔兹王”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传记片。主要介绍了施特劳斯因酷爱音乐而被解雇后专门从事华尔兹舞曲的创作,他的舞曲得到古典派的蔑视,但同时也得到平民的欢迎,及有关他与妻子波蒂和皇家歌剧院卡拉.唐纳之间的两段恋情关系。 影片中描绘了两类爱情,一类是平静的、深沉的、无私而又无畏的,就像一杯清茶,淡淡的幽香中,体会到的是自然的、平和的,却又悠远深广的气息。正如施特劳斯夫人对他,充满了深沉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还有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宽容。一类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激烈的爱,就像一瓶浓烈的白兰地,入口就给人以刻骨铭心的感受,如同兴奋剂般,让人上瘾,让人亢奋,瞬间使温度上升,心灵与感观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施特劳斯与歌剧演员卡拉唐纳的爱情就是这样。 或许人生就是这么的无奈。彼此相爱的两人,往往因为某些责任与情义等外在的因素,而不能够在一起生活。但正如作家张扬说的:“爱情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生活上的结合,它可以是心灵的结合,是精神的一致,是感情的升华。”即使相爱的两人不能够在一起生活,但只要对方都幸福地生活着,那也就满足了。爱一个人往往就是有那么的伟大。 在《约翰.施特劳斯传》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镜像是斯特劳斯与卡拉他们乘着马车在维也纳森林的路上穿行的情景。一缕缕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在地上投下树叶的点点斑影;一群群的牛羊在树下啃着草,牧羊人在一边吹着自己心爱的笛子;马儿在“嘚嘚”地跑着,小鸟在树上欢快地鸣叫着,马车夫吹着诙谐的口哨,车上的人儿欢快地唱着他们的得意之作……一切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丽。让人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静静地欣赏这人间的美景。在美丽的环境中,创造了美丽的歌曲,也创造了美丽的爱情。斯特劳斯与卡拉的爱情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得到了升华。同样热情奔放的人,有着共同的音乐追求,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能不催化出一段真实而浪漫的爱情吗? 还有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镜像是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斯特劳斯与波莉两夫妇去参见国王,国王说斯特劳斯是“维也纳之王”,并把他带到窗口去。当他一出现在窗口,早已等候在楼下的人们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热情奔放的歌声。而斯特劳斯在望着那黑乎乎的一大片的人影时,头脑中忽然出现了一个幻觉,他仿佛又看见卡拉在人群中翩翩起舞,唱着欢快的曲子……而这个幻觉的出现,正说明了虽然斯特劳斯没有与卡拉在一起生活,但斯特劳斯始终没有忘记卡拉,没有忘记对她的爱。那种爱是深藏在心底的,不为人知的。只有在夜深人静之时,才会偷偷地从心底冒出来,咬噬着斯特劳斯的心。 看完了整个影片后,我的感触很大,很同情剧中的人物。无论是斯特劳斯,还是卡拉,还是波莉,我觉得他们的命运都很悲惨,但他们都很伟大。在他们三人当中,比较幸福的应该要属波莉,因为她始终与最爱的人生活在一起。但她也不能够说是完全幸福的,因为她爱的人的心里爱的是另一个女人。即使如此,她依然一如既往地付出她的爱,所以我又觉得她很伟大。对于波莉携枪闯剧院,但最后却没有开枪的原因,我想应该也是因为爱吧。因为她看见斯特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