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法复习_教学设计_教案 (2)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减法复习_教学设计_教案 (2)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⑴能对两位数加法的各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归纳。

⑵能掌握两位数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⑶能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两位数的加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张扬个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⑴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法。

⑵两位数进位加法。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这里有许多算式,你能不能帮小巧把它们分类?

生1:可以分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

生2:可以分为有进位能的加法和没有进位的加法

师:能不能把这些算式填入表格中呢?

(指其中的一个算式,让学生说说应该填在哪一格中,为什么?)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22+13,你知道这道题属于哪一类?你们有些什么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生:这题属于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题。

生1:我是把13分成10和3,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22+13=35

22+10=32

32+3=35

生2:我也是把13分成10和3,先加一位数,再加整十数

22+13=35

22+3=25

25+10=35

生3:我是用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的方法来计算的:

22+13=35

2+3=5

20+10=30

30+5=35

生4:我是用竖式来计算的:

22+13=35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

跟进练习:

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61+23 38+21 43+43

小组合作,任选一题,看哪组的方法最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教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期末总复习教案复习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本学期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整理,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00以 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元角分的复习,认识图形的复习,分 类统计的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4、教师应激励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期末总复习教案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100以内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 复习目标: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复习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课件出示题目 14-5= 16-9= 13-4= 12-8 11-6= 9-6= 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智慧爷爷来迎接我们啦! 二、知识整理。 师:智慧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美丽,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3题,把它们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二)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联系 总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 43÷747÷934÷6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应注意哪些? (二)基础练习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5<32 ()×7<46 ()×9<42 6、数学书第92页1、2、3题。先独立完成,汇报评讲。 (三)拓展练习 1、有16个放木块。 (1)摆5个过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放木块,最多可以摆()个长方体,还剩下()个放木块。 2、有86个蘑菇,平均放在9个小筐里,每个小筐放几个?还剩几个蘑菇? 3、小猴子爬杆,一秒钟能爬2米,杆长15米,小猴子7分钟能爬到杆顶吗? 4、有26千克豆油,每个油桶装4千克油,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 5、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四)提高练习 1、大汽车:每次可以运5吨牛肉 小汽车:每次可以运3吨牛肉 (1)有13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有14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32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5块,还余2块,共发给几个小朋友? 3、在()÷()=5……7中,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多少? 4、请算出第22个图形和第48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 5、筐里有27个苹果,最少拿出多少个就能正好平分给7个同学? 6、还有其他的方法,使得筐里的苹果正好平分给7个同学吗? 7、有27本书,最少再添( )本就能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最少拿掉( )本就能平均分给5个人?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 设 情 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 动作。(学生笑有部分 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 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 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 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心理发展规 律而言这样的游 戏情境设计最能 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让他们积极投 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伸 二、 体 验 感 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 黑板的右边有镜框。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 右边有一只脚。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 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 “左”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把课桌上的数 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 照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 摆好。 用左右来描述教 室中的物体和学 生自已身上的各 个器官是学生乐 于参与的数学活 动交流时可不必 拘泥于坐姿鼓励 学生用各种方式 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自 操作活动让学生 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复习课教案 兰盾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与“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建立1厘米与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 1、建立1厘米与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与厘米的知识您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与厘米就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就是:m与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您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1米呢? ①用大拇指与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您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您还记得不? 生张开手臂。 就是的,1米大约就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20以内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的认识) 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P69-71练习八第3、4、5、6、11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 和理解。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 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能力) 4、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数的认识及排列 1、开学到现在,你们学习了哪些数字? 同学们,数学数学,离不开数,回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们认识了哪 些数呢? 学生齐读: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让学生换多种方式读,比如:让学生顺着数,也可以让学生倒着数,还可 以让学生跳着数,可以是数单数,也可以数双数。数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那谁能用这些数说一句话呢? 2、会计算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吗? 3、说一说数与数之间的位置关系:如13在几的前面?19在几和几的中间等? 二、复习数位 1、师出示卡片11: 你们看,这是几?它是几位数呢? 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呢?个位上“1“表示 什么,十位上的“1”又表示什么呢?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个位上的“1”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那么你能说出“11”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吗? 2、练习: (1)、看卡片,说出它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16、18、20) (2)、我说你猜:1个十,3个一组成几?9个一,1个十组成几? 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的数比0大1,这 个数是几? 20里有几个十?几个一?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复习序数的含义’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进度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左右 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课时左右 三分类与整理 5课时左右 四 100以内数的认识 13课时左右 五认识人民币 8课时左右 六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9课时左右 七找规律 7课时左右 八总复习 12课时左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复习课教案

长度单位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工具获得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题导入 今天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165()。(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除了厘米我们还学习了别的长度单位吗?(米) 二、复习基础 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复习长度单位。板书。米和厘米谁大谁小呢? 1、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米=100厘米、2-1-3、2- 2、2-3 那什么时候用厘米什么时候用米呢?2-1-1、2-5题。 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吃完早饭,急忙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cm的课本看起来。 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那应该怎么办呢?你想改哪一个?改变后为: 请用手势来表示对错。(用手势来表示“√”“×”)。 一本书长15米。()操场的旗杆高10米。()1根粉笔长约1cm。() 2、同学们复习的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给同学们讲个小故事: 看,统一长度单位是多么必要啊,要不就又该出误会了。1题 3、我们测量的工具是什么?(尺子)我们常用的是什么尺?怎样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请同 桌两个人共同来回忆。2-1-2、2-4、2-6 4、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有两个端点的直线叫线段)3-1 5、怎样来画线段呢?(注意审题哦)3-2、3-3 四、深化小结 经过今天的复习,我们更进一步的巩固了长度单位这一部分知识,希望同学们在考试时能够仔细审题,认真对待,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完整版)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复习内容: 本单元复习全册学过的主要内容,大体分为三大块:第1、2、3、5、12题复习一些基本概念,第4、6、10、13、14、16、17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然后通过7、8、9、11、15、18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复习,可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提高和发展,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的体会。 复习时间: 安排4课时。 第1课时数的认识与计算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0页第2、3、4、5、6、10、13、14、16、17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复习读数、写数。 1、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似内的数。 (让学生顺着数,倒着数,还可以跳着数。) 2、出示计数器。 (1)师: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 (2)老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14、18、5、15让学生读一读,再写出来。 二、复习比较大小和第几。 1、让学生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学生可以按

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也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来排。 2、在20以内的数字卡片中任意取两个数,让学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3、出示一幅小朋友排队的图,让学生观察图,说说谁第几,从左数第几位是谁。 三、复习数序和组成。 1做课本第100页第2题。 (1)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规律,然后填数,最后说说怎样想的。 (2)小结方法:先要找出给你两个或几个数之间的排列顺序和规律,然后再填写,最后可以把填进去的数连起来轻声读一读。 2、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00页第3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老师可以补充:6个一,1个十合起来是多少,由此提醒学生要看清题意。有的是几个一放在前面,有的是几个十放在前面。) 四、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反馈,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五、提高计算能力的训练。 1、做课本101页第4题和第6题。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复习课程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 案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角》 城关小学杨改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学生观察图形,给所看到的图形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想加算减、破十法、十几减9几加1,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2.完成《学法大视野》P49“回顾与梳理”。 二、复习减法表。 1.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板书课题)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2.完成《学法大视野》P49第一、二题。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完成《学法大视野》P49第三、四题。 四、课堂练习。 1. 口算题: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直接写得数: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3.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 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 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第93页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整理与复习)教案与教学反思

练习课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5~26“练习六”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更加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独立完成教科书P25“练习六”第3题。 (1)要求在1分钟内完成。 (2)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一般是先算出两边的得数,再比较大小。 3.完成教科书P26“练习六”第7题。 学生直接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 【学情预设】加减混合运算题,对于学生来说问题不大。 【设计意图】以上三题,都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习题。第1题不仅要求学生做对,还对学生提出了时间要求,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第2题先计算再比较大小;第3题是加减混合运算题,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4.归纳整理后,得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儿歌。 师:同学们,老师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法编成了儿歌,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谁来举例说明? 【学情预设】任意列出一道20以内退位减法题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法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运用规律来计算,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二、练习指导 1.完成教科书P25“练习六”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列出算式后结合图形说说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学情预设】对于此类看图列式,学生很容易完成。◎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提出多种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也是可以的。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共7课时)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计划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清楚在什么样的问题要用除法解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除法计算的便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复习表内除法。 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步骤 二一班的16名同学在公园里尽情玩耍。同学们来到儿童乐园打算租儿童小车,小车有2人的和四人的,如果都租2人的需要租几辆车?租4人的需要租几辆车?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一下吗?应该怎么租呢? 1.16名同学都乘坐2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2.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2 = 8 (辆) 3.16名同学都乘坐4人车,需要多少辆? (1)该如何解答,自己先试着解答。 (2)小组合作讨论出解答的方法。 4.汇报解答方法,并列式。 16÷4 = 4 (辆) 5.请看算式:16÷2 = 8 16÷4 = 4 (1)分别说一说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以上式子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3)试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专项训练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三七()八()二十四()八十一九

七()四()十六()三十六七六()()五三十 2.计算下面各题 32 ÷8 = 81 ÷9 = 15 ÷ 5 = 24 ÷ 6 = 42 ÷7 = 40 ÷8 = 24 ÷3 = 14 ÷2 = 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 ×6=()×3 2×()=3×()7 ×()> 8×2 ( ) ×8 < 6×5 24÷( ) > 24÷( ) 4.解决问题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第二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 情感态度预交直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