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力推进山区信息化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山区信息化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山区信息化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山区信息化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山区信息化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封开县信息中心

封开县位于粤西北,毗邻广西梧州,属典型的山区县。全县人口46万,共16个镇。据2004年底调查统计,全县各镇目前已全部开通光纤站,其中80多个自然村已接入光纤电缆;全县电话普及率(电话机/百人,含移动电话)25.79%;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4%,城区广播电视的程控技术已开始数字化,镇行政村实现了“五通”(即通话、通电、通信、通邮、通广播电视)。城镇家庭拥有电脑8台/百户,信息网络普及率(互联网用户/百人)1.96%;2004年全县的信息化指数为35.56%。经省信息产业厅的评审,确定封开县为2003年度开展山区信息化建设首批试点县之一,本县相应建立了4个试点镇,实行以点带面、典型引路,为全面铺开山区信息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封开县信息中心的基本情况

封开县信息中心成立于2002年的11月,现有约共500多平方的信息服务中心、多媒体演示厅和培训中心;多媒体演示厅既可开会、演示,又可图文传送;培训中心设备先进,可展示可培训。去年,政府大院已有自己的局域网,全部由光纤输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基本具备。

2003年10月,县信息中心通过公开招考形式,再增加5人,人员增至10人。封开县信息中心担负着县信息化发展工作,除了正常的新闻发布、设备维护、信息搜集、网页制作等工作之外,还要在三年内完成“网络到镇,信息进村”这一任务和目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我县山区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服务三农,推动两化”,为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二、山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立足本县,打实基础

封开县信息中心筹建时只有两个人,于2002年11月成立,可以说,时间迟、底子薄。为了做好山区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机构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制,以确第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手抓;二是做好组织落实,县信息办和信息中心、镇政府是我县信息建设的责任单位;三是抓好县镇两级信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信息发表点。

(1)成立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县长亲任组长,县委、县政府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各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具体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本县信息化建设;按照省市山区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本县信息化实施方案;重点组织建设本县特色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体系;监督本县山区信息化建设;协调建设中的问题。

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我县信息化建设。其职责是:制定我县信息化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建设任务;重点建设我县山区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中心,制定相关运行、管理、服务等规定,提供良好信息服务,配合省、市对我县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办公室设在信息中心。

(2)各镇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由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总负责,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工作。其职责是:按照信息化建设要求组织本镇信息化建设;提出本镇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配合做好网络系统建设工作;负责组织本镇“信息进村”的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

2、加强县信息中心的建设。

封开县信息中心成立于2002年11月,主要由两人筹建;成立后增加三人,共五人。随着省加快山区发展的开展,2004年5月,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信息中心的办公用房和机房等从原来总面积50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500多平方米,县政府还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拔款12万元作为中心的启动和设备购置设备。去年10月,县信息中心通过公开招考形式,再增加5人;到目前为止,信息中心固定资产约160万,人员增至10人,其职责是:负责提出县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各镇制定本地区信息化建设方案,并指导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各镇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我县统一的信息数据库及应用平台,负责组建县的信息服务队伍,开展培训信息服务人才;负责指导县镇政务信息的规划、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县委、县政府计算机等有关设备的维护工作,负责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培训维护工作;向社会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3、进一步完善封开县信息网

为了进一步完善封开县信息网,我中心于去年底进行了第二次改版,进一步丰富网站内容,改版后主要内容包括25个栏目、12个网页,并设立视频新闻和图片新闻,其中文字资料为25万多字,比第一次改版多了10多万字,图片1000多张,比第一次多了近一倍。

4、完成县委、县政府局域网建设

去年5—7月县委、县政府行政大楼局域网建设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局域网传输速率为ADSL10M(交换到桌面)的高速以太网。设置了Web 服务器,办公楼内布设近100个节点,实现了大楼内部联网。县委、县政府行政大楼局域网的建成将对全县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及信息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5、建立多媒体演示厅及计算机培训基地

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决定把十一楼会议室改建为多媒体演示厅和计算机培训中心,占地200多平方米。多媒体演示厅具有简单的智

能控制、优美音质、清晰图像演示,并且配备远程控制系统、远程监控。它由大屏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和中央集成控制几大部分组成。为加大人才培训和普及方面力度,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信息中心计算机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设备和软件得到了省信息产业厅的提供和支持。由我中心负责的培训工作,以便更好地推出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培训内容主要是按照信息产业厅统一制定的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由我县信息中心组织和进行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培训。并结合本县情况,对全县信息员进行基础培训,提高我县的信息普及率。

6、建立起网上政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自动查询系统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我县政务公开制度,实行规范化、正常化、制度化管理,信息中心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负责建立封开县信息网上的政务公开和电子触摸屏政务公开自动查询系统,所有的软件信息中心自行开发,并根据要求和结合本县实际情况,进行了二次改版和二次开发。主要内容包括政务公开、县情资料、为民服务等10个栏目。

7、建立起全县信息服务体系

为扩大信息来源,丰富网上内容,增加上网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我们建立了全县信息服务体系,成立了全县信息员队伍,全县各镇、各单位、各部门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把手任组长,确立分管领导,确定了1—2名信息员。现在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由开始的10多人到现在的150多人,为准确及时的网上信息提供了保证。

(二)广泛调研、积极宣传

封开县进行山区信息化工作首先是开展调研,一面调研一面积极宣传,从调研中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

1、县内各部、局的调研。去年5月,我们对全县县直属各部、局

进行了摸底调查,还与华工调研组一齐对27个局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会;我们还发调查表、电话咨询、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各部、局对山区信息化的认识,现有的设备、技术人员情况及设备的使用等等。据了解,全县县直属局共有147台电脑,技术人员属专业的极少;电脑的使用也只限于上网浏览和打字,没有起到通过信息达到工作目的的作用。然而,大家都感觉到山区信息化的重要性,也都希望县信息中心能够支持和帮助建起信息系统,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多方面、多渠道与外界联系。

2、十六个镇及各村的调研。从去年的五月、七月,十月到今年的三月、五月,八月我们以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程度地对该县十六个镇及多个自然村进行了解。其中有省信息产业厅、市信息产业局的领导同志,也有支持山区信息化的“八大公司”人员一起参加调研。感觉到进行山区信息化的群众基础还是有的,缺少的是资金、设备,以及信息的采集、发布。尤其是对山区信息化的理解,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深。但对于山区信息化这个新鲜的事物他们还是接受的。

3、对企业、种养大户,普通农民代表的调研。去年10月、今年3月,我门对封开县10个企业,30个种养大户及30个普通农民代表进行调研。企业中只有30%可以网上宣传和贸易。如打火机生产基地的四大公司,龙昌水泥实业有限公司等。种养大户,普通农民代表没有一个是通过网络销售。其中比较出名的是金凤凰牌杏花鸡这一项目,他们都要求能通过网上进行宣传和贸易,却不知道用什么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我门在8月份也对四个试点镇进行综合实力的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并不是没有资金,而是认为需不需要又或是自己没有这个技术和途径。

对于山区信息化,封开县各阶层的人了解还不是很深,所以宣传

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通过座谈会、宣传单张、面对面交谈、召开论坛,巡回演讲等各种形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活动。例如。今年4月12日,封开县信息中心与广东移动肇庆分公司合作,耗资12万,由省信息产业厅邹生副厅长带队的省内专家、教授到我县开设山区信息化论坛演讲。全县1000多名副科级以上参加这次活动。让人感受到山区信息化可以营造封开县良好的投资环境,利用本县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带动经济发展共同推进信息化。

又如,今年7月至8月间。我们组织一次封开县山区信息化巡回宣传活动。以主管潘晓红副县长为组长。在江口镇、杏花镇、河儿口镇,南丰镇和四个自然村进行巡回演讲。我们通过发宣传单张、现场解答农民及有关人士提出的问题,派送宣传画册及材料、开设座谈会、召开论坛,现场展示等形式。讲述封开县信息网和封开县山区信息网的作用及特色。帮助农民解决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通等实际问题。让农民通过我们的信息化真正得到实惠。

(三)积极主动,筹措资金。

信息化要发展,资金是不能少,但只要努力工作,相信县政府及上级部门一定支持。封开县信息中心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一方面组织资金把县政府局域网建成,一方面将封开县信息网重组改版。并向社会各界筹备资金,例如,副县长潘晓红通过各方面的关系,为县信息中心筹集了两次的资金和设备。一共22万元,一下子充实了县信息中心的实力。县政府也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拔出一定的资金为县信息中心建起机房和办公用房,并拔出一定的现金让信息中心正常运作。到去年年底为止,我县信息中心固定资产56万元。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加快推进封开县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设立网上市场的可行性方案》、《金凤凰牌杏花鸡信息化建设方案》、《封开县旅游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封开县成立信息中心培训基地的方案》等方案报送省信息产业厅并得到评审,确定我县为2003

年度首批山区信息化试点县之一。为此,封开县向省争取到106万元的设备和资金,为封开县进行山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四)、企业搭台、政府唱戏

现阶段流行一句话,叫“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封开县山区信息化建设却是“企业搭台,政府唱戏”。山区信息化工作单只靠县信息中心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动用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综合、协调和组织。以政府为中心,达到“政企互动”的效果。例如,封开县信息中心利用中国移动的技术平台与广东移动肇庆分公司合作签约共建封开县信息化五大平台(农业信息平台、工业信息平台、旅游信息平台、政务信息平台、教育信息平台),利用移动公司现有的技术平台为山区信息化服务。这样,既可以资源共享又可以推动山区信息化。

推动山区信息化,倒不如“吸引”人们来应用信息化,这是封开县信息中心的一个理念,也是一个目标。要找到一个这样的一个突破口,笔者认为,必须找一个千家万户都关心的项目、千家万户都需要的项目进行试点。所以,封开县信息中心就从最基本的家庭用电、用水及医疗等入手,利用信息化平台与千家万户进行一个沟通。例如,封开县信息中心与供电局、自来水厂、移动公司合作,通过发手机短信的形式,让广大群众了解到近期何时因维修而停电、停水,让大家做好预防,每月自己家的水、电费是多少等。又如,县信息中心与县汤国华医院合作,也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布,有病怎样找医生、季节变化应预防什么、病人的跟踪服务、生理卫生的解答等。让广大群众随时随地都有一个医疗的保障,也是通过信息化为民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际工作。

(五)狠抓典型、优化管理

山区信息化工作包罗万象,必须找出一个切入口,才能以点带面,走出一条新路子。封开县信息中心在打好基础性的同时,着眼于应用性,也就是根据本区域的一些特色,抓出典型、找出突破口,利用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例如,封开县去年在规划各类方案中,其中就有《金凤凰牌杏花鸡信息化建设方案》、《封开县旅游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今年八月,封开县信息中心与广之旅、中农网签定更紧密合作协议,利用省级大公司带动本县的两大项目的发展。又如,现在封开县信息中心抓住试点镇的企业和种养大户约30个,在封开县山区信息网上进行交易,准备扶持10—20个种养大户,利用网上宣传、网上交易,学黄羊川模式一样,把山区名牌产品通过信息推出去,这样既可快捷、方便,又可省时、省力、省财。

在全县十六个镇八十多个自然村当中,封开县信息中心有选择性地把江口镇、杏花镇、河儿口镇、南丰镇等四镇作为试点镇,这四个镇都有其特点:江口镇是县城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杏花镇是广东三大名鸡——杏花鸡的产地,并且“天下第一石”也在该镇;河儿口镇是旅游镇;南丰镇为县北部片人口最多的镇。四个镇都有其特色,县政府就抓住这一特色为切入口,以点带面。目前,这四个镇基本建立起自己的信息服务站以及自己的网站,为该镇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

(六)运行先导、多样培训

山区信息化发展趋向,就是通过三、四年时间的过渡,可以进行自行运营,因此培训一定要先行。在这方面省信息产业厅给予封开县极大的支持,首先是建立起培训中心,再进行教师培训,并给予统一的教材。该县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分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岗位进行不同的培训:一是县直各机关的培训,分三个层次,即是普通操作员、副科级以上干部、县领导;二是试点镇的培训,也分三个层次,即是镇级普通干部职工、镇领导以及村干部;三是企业、种养大户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该县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培训形式。例如:县级普通操作人员在培训中心进行连续七天为一期的讲授式培训;镇级普通操作员的培训,由县信息中心派出教师到该

镇上门培训;镇班子领导的培训,则采用“化零为整”的办法,不进行集中培训,而是让班子领导抽出业余时间,由教师与单个领导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培训时间也要求总数共需七天,争取在月内完成。又如企业和种养大户,首先不采用讲授,而是通过讲座演示、案例研究、研讨等方法,吸引他们对信息化的兴趣,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进行网上宣传和交易,再进一步洽谈合作建议,达到做好宣传、办好实事的目的。

(七)免费为我县各单位提供计算机维修、维护服务

自组建成立了信息中心以来,中心积极为我县各单位提供计算机免费维修维护服务,2004年共维修、维护计算机近200人次,其中硬件问题30多个、软件问题170多例。另外还免费为县检察院新行政大楼局域网建设招标提供参考意见,使到县检察院在公平、公开、公正的情况下,以最实惠的价格在3家投标公司中招到最具实力的公司;免费为县财政局计算机局域网扩网设网;免费为县经贸局维修计算机和联网;免费为县电大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和办公大楼铺设局域网;免费为县科技局铺设内部局域网;免费为封开报道编辑部铺设内部局域网;免费为县农业局登高内部局域网等。通过我中心为我县各单位提供计算机维修、维护服务,减低了计算机的损耗率,节约了开支(共约6万元),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我县信息化建设的保驾护航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信息化应用的效果

(一)利用山区信息化带动电子政务发展。我县开通“封开县信息网”设立政务公开、领导风采、办事指南等项目,把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100多个单位的新闻、政务、招商等动态信息发布上网,让社会各界了解封开,方便公众行使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权利,从而推

动我县的民主化进程。由本中心自行开发电子触摸屏政务公开自动查询系统提高政务的透明度,实现了信息共享,为最终构建“电子政府”打下坚实基础。

(二)利用山区信息化实现农业产业化。通过全方位、高覆盖的农业信息平台,提供价格行情、高新技术、供求信息等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国际互联网信息平台。我县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把它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手段。一是提供有效、实用的农业技术管理。通过封开县农业信息网上的“农业科技”发布麻竹、水稻、柑桔等生产技术、栽培技术、莲都羊养殖等技术,使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健全网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去年底,我中心对信息网进行了第二次改版,进一步丰富网站内容,包括封开概况、政务公开、招商引资、特色农业、网上市场等25个栏目,为社会各界了解封开、投资封开提供了更快捷的信息。改版后,我县在互联网上大力推介“金凤凰”杏花鸡和长岗油栗等名优特产,成功打造了“中华名鸡”形象,不少客商纷纷来电来E-MAIL要求订购杏花鸡,杏花鸡数量供不应求。信息中心还帮助县鱼种繁育场建立了信息站,不少养殖大户对网上发布的水产品行情、名特优种苗供求信息、养殖技术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当地名特优水产品如青竹鱼、黄冠鱼和广东鲂等编成图文资料,在网上发布。网站开通仅两个月,就吸引来了中山、新会、南海、三水等地的客商,成交了60多万尾原种广东鲂。三是加强镇信息员队伍建设,服务“三农”。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是抓好镇、村信息员的培训提高,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抓好信息员的掌握信息技术获取、整理和发布的培养,大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信息化进程各层次、各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四是与项

目承办商合作,共同带动封开农业的发展。与广东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深圳中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有关合约,通过利用广东农科院彩田农业科技信息中心的先进农业技术,指导我县农民的农业生产,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利用深圳中农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宣传力量与网上销售平台,宣传当地特色产品,进而带动当地特色产品的销售,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三)利用山区信息化带动了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县充分挖掘利用岭南文化发祥地、文化底蕴深厚、山青水秀等环境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网上打造“岭南古都、山水名城”的旅游品牌,将全县的各个景点、酒店住宿等通过互联德庆旅游网向全世界发布,有力吸引游客目光。我县规划建设的八大景点――龙山、天下第一石、状元草堂、贺江游、莲都十里画廊、黑石顶、杨池岭南第一村、广信文化游览园都突出了“岭南古都、山水名城”品牌的主题,全县各景点在去年共接待游客人数达34万人次,旅游收入1.3亿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带动了我县饮食、娱乐、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批客商到我县投资置业。

2004年10月22日,在“天下第一石”大斑石景区成功承办了“广东省山区行”大型旅游信息平台封开首发活动隆重举行。活动有利地加速封开推进“东引西连”、积极融入“泛珠三角”战略;也有利于我县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增强我县的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发展。

仪式上我县与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了《广东省山区信息化建设封开县与广之旅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的协议》,通过借助知名旅游企业的力量,带动我县旅游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四)利用山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以打火机生产基地、水泥生产基地、林产化工生产基地以及大旺工业园、长岗工业园为特色,建立起我县名优企业、名牌产品、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交通指南、

招商项目、网上市场等工业招商专网。我县还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的工业,积极推动主要企业建立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信息网,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开辟国际市场,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04年,全县共有龙昌、枫华明珠、百德、志业、得胜、顺灵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搭建了信息平台,将信息化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四、信息化建设应用体会和示范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交流不畅。据我们进行调研所得,封开县龙头企业中约30%可以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及交易,如打火机生产基地、龙昌水泥制造业等,其他都是通过传统的手段进行交易,即通过电话、派出供销员、参加展销会等形式进行;全县十六个镇农副产品通过网上交易的为零,通过网上宣传的为零,在网上索取资料的极个别。

2、缺乏必要的技术人员。2003年5月,该县进行了一次《封开县信息情况调查表》,此表中真正的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为零。大专有一部分,中专多些。在乡镇,大部分的技术人员是“半路出家”,通过社会上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极少通过系统学习或培训,造成信息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全县各部、局也相当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3、投资少、资金缺。封开县是山区县,也是经济比较贫穷的县,该县乡镇中甚至有发不出工资的现象,因此,对于信息化的建设,很多局、镇、村都难以挪出资金来建设。然而,建设信息化,首先就得有资金,最起码也应该有一些简单的设备,以及一些建设经费、维护费等。笔者在多次的调研中,发现资金“永远是一个主题”:从镇委书记到普通农户都感到信息很重要,也希望能实现山区信息化,但涉及到资金问题大家都停步不前。农民大多数都要求“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对电脑抱有一种神秘感,并且投资额也不算少,维护也需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形成了投资少,资金缺的实际问题。

4、信息化缺乏深度。目前,封开县基本上在县直机关布满采集点,也找出四个具有特色的镇和四个自然村作示范点,山区信息化已有一个好的开头和一定的广度,但在建设中还缺乏一定的深度。例如:江口镇的示范点,县虽然派放六台电脑、办公大楼布好局域网,也提供数码相机、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等一套附属设备,但据了解,这些硬件设备只是起到上网查询及培训之用,起到基础性作用。如果要进一步走向应用性、挖掘一定的深度,还必须增加设备和投资,如多媒体演示厅、信息队伍的经费、技术上的管理、人才的招揽等,这样才可以让一个示范镇能真真正正脱离县的扶持,独立自行运营。

5、信息化建设体系和信息化投资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但传统产业信息化及社会生活信息化的融合度低。由于人、财、物在县内各局、镇都比较欠缺,信息工作中软件部分也就跟不上,体现出整个县内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也在山区信息化建设中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二)信息化建设应用体会

1、实行“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要对信息化工作亲自过问、亲自抓,加大支持力度,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不能光写在纸上、喊在口上、做在面上,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对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经费、措施的保障上;落实在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组织、协调上;落实在研究和解决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特别是要解决好重规划、轻落实、重投入、轻产出,重开发、轻应用的问题,身体力行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2、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

信息化是一项高科技产业,初期投入大,开发周期长,经济和

效益有个逐步显现的过程。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化建设既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又急需巨大的投入。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动作的原则,注重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信息化发展。在当前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全员信息化意识不强的形势下,政府应带头推动,不仅要抓规划,而且要在信息化建设上先行投入,但受我县财力制约,在统筹兼顾的原则下,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上远远达不到发达地区水平。如何创造一种能多方共赢的资源整合机制,是推进我县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政府以引导的角色出现,对前期工作铺设好,让相关企业看清未来的赢利,通过调动各企业的积极性,建立以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通过长期市场利益的驱动,吸引有远见、有实力的各类经济实体,在各企业建成的有机的信息服务体系,再由信息服务体系的市场化运作,有序地整合其它相关资源,如: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等等,利用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今后推进我县信息化发展的时期,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发挥导向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企业为分体的相结合机制,健全网络,从总体定位拟办一个“封开县信息网络互联化平台”,完善信息生产消费体系,“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理念严格建立工作规程,制定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使政府和各企业之间成为上下关联、高效协调、运转快捷、反馈灵敏的系统。我们这次与广东移动肇庆分公司合作共建封开县信息化平台,就是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动作的原则,达成双方共赢的意向,希望由此调动各企业的积极性,带动相关企业共同推进我县信息化。

3、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

针对我县的自身条件,围绕着实际应用需求来进行,避免重复和低水平建设。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网路基础建设、数据库综合

平台建设、人员培训三方面。

(1)网路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央及省、县有关规定,我县建设信息高速网络,首先在县、镇两级建立网络交换中心,然后用互联网在县级上联省、市,下联镇、各机关部门。各机关部门在内部构建起局域网,连接到政府信息网中,构成内网,安装相关应用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网路基础建设覆盖广,投资大,可以分期分批逐步实现。

(2)综合数据库基础的建设。综合数据库基础的建设中,首先处理整合数据的问题。数据整合是指在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将社会上同类型、相关联的数据合成一个数据库。我县由于过去的种种原因,部门应用系统存在着数据库结构不统一,数据库重复建设的情况。如关系到人口管理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有:公安部门的户籍户口管理信息系统、计生部门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系统、民政部门的结婚登记管理系统、学校的学籍管理系统、医院的防疫系统、组织部门的党员党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涉及到人口信息,且信息项很多都是相同的,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等,相同信息分不同的部门去收集录入电脑,造成了重复建设。如果我们将其整合成一个“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各职能部门从中读取自己相关的信息,这样既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又可以对社会人口进行全面动态地管理,何乐而不为。不过这项工作不需要县级去规划整合,它已由国家及省成立专门机构研究整合各职能部门方方面面的数据。如果我们自己制定标准去整合数据,不能与其它市县对接,建起来必然是“信息孤岛”,这里只是让我们认识到数据整合的必要性。

(3)人员培训。万事以人为本,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县的信息化发展。以往我县的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落后,其中原因之一是信息员的素质跟不上。从我县众多的机关、企

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中可以看到,内容少,互动性差、信息更新不及时等体现到这一点。过去单位部门建设自己的门户网站通常时由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向单位部门要取资料,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网站。但是他们只懂技术不懂业务,不知道单位部门业务中产生什么样的数据适合在网上公布,什么样的数据信息是群众所需要的,造成网站设计过于简单、内容少,更谈不上互动性。由此可见我县信息化发展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高级综合信息人才,当然亦要培训各层次的信息员。对于培训工作要统一领导,分级落实。先在县、镇成立两级信息中心,内设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分三类培训对象,一是高级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这类型人员负责政府及政府部分的专网的维护、设计、信息更新等工作。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县信息中心负责与省信息产业厅指定的学研机构挂钩组织培训,保证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设计跟上时代发展水平。二是业务信息员的培训,由县信息中心负责联合软件开发机构组织培训。三是公众应用水平培训,由县级信息培训培训中心组织掊训。

4、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这是指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过去信息服务主体单一、服务内容面狭窄、服务手段落后的现状,创新信息服务主体,拓宽信息服务范围以及信息服务途径,适应加入WTO后信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信息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1)服务主体社会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信息服务主体,主要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其服务形式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并且部门分割,从而导致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因而,加入WTO后,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快信息服务主体社会化进程,使信息从机关走向社会。在强化政务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撑的同时,政府要退出微观领域,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信息服务主体构成模式。允许各种经济实体进入信息服务

领域,采取灵活务实的措施吸引外资、民间资本以及各类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参与我县信息化建设,以加快信息服务主体的社会化进程。

(2)服务内容多元化。改变过去信息服务面窄、内容少的局面,拓宽信息服务范围,为提供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多元化的信息。具体讲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①资源、环境信息,诸如气候、水、花岗岩及林木等各种资源环境信息;②科学技术信息,如新技术、新设备及新工艺等;③生产经营信息,如国际发展新趋势、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等;④市场信息,如农产品品种,价格走向及市场行情等信息;⑤管理服务信息,如新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新的服务理念等;⑥教育及政策法规信息等,以提高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以及政策法制意识。

(3)服务载体多样化。由于受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氛围等条件的制约,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信息服务载体将呈现多样化的局面。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储量大、检索方便、传递快等优点,这是我县当前及今后应重点发展的对象。但在发展新兴的网络信息服务载体的同时,也应对传统的信息服务载体予以足够的重视,即要重视通信型信息服务系统、广播电视型信息服务系统、电子出版系统、电子图书馆系统等的建设。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电脑普及率还很低、还不具备上网的条件下,要利用好现有的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络、各类农业报刊等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播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三)示范意义

山区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县山区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山区工业、农业和旅游行业进行服务,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我县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全方位提高,并且提高了决策管理和工作效率、推动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按照本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要求,建立和健全了覆盖全县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全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在做到了服务“三农”的目标。

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我认为研究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一项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腾飞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面对8亿农民的庞大数字,我想到不是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困难而是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正逢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扩内需”它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暑假时间对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山西省天镇市,河北省沙河市、衡水市、任丘市,辽宁省葫芦市市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具体情况调查 我们根据自填式问卷特点合理制作调查问卷(见调查报告下方附件) 个人一般情况,如:职业、、家庭人口数、家庭劳动人口数; 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如:家庭的年收入、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每年的支出比重、家庭支出的主要项目; 家庭设施方面,如:日常的交通工具; 家庭消费方面,如:消费地点﹑消费环境等; 国家政策方面,如:村村通工程﹑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减免农业税﹑小额信用贷款等 本村企业方面,如: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等。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11。 调查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较低,在被调查人群中3/4的人具有初中以下文凭,其中40岁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高于40岁以上的人群。 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获得了一定发展,农村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景象,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加快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改革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所以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基本为集体经济和小农经济,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农村市场存在极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及生产能力,所以要积极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1]。当前我国存在农村土地荒置、农民掠夺式经营土地等现象,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物质及劳动很少,缺乏长远规划和科技运用,只依赖于传统经验;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劳动生产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安置剩余劳动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1.2存在的问题。第一,经济结构单一,思想理念滞后。土地一直都是农民的生命,以往基于土地的农作物种植相对单一,只局限于生活所必需的花生、大豆、小麦、水稻等,而忽视市场所需的农作物,致使种植收益也相对单薄,降低土地附加收益。目前在农村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是为市场而种植耕作还是为生活而种植耕作。除此之外,农业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加上乡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其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较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研究 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物流与报关)1班 2009级 09421107 刘杏铃

发展前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 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障碍: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 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 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合作、变化、发展的浅析。

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学家大英帝国经济一体化

三、正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三).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四).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五).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六).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七).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八).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四)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 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 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 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 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 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 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 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 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 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几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 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 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几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 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 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又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八”字 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 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经费短缺,现 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 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 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 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 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 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 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 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 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 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 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三)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 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 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

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 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 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 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 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 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

信息化为支撑 提升管理效率

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 2015年1月19日来源:会计司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下同)越来越重视通过信息化推动和加强本单位管理会计等各项工作。《指导意见》顺时应势,提出加快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一、信息化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信息时代,单位要有效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必然要打造利器,这个“器”就是信息技术。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落地,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 要加强管理会计应用,帮助单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基业长青,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很强的及时性,甚至要求做到实时性,使决策者能够随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状况,另一方面需要信息具有集中度,能够有效整合和科学分析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就必然需要通过信息化才能有效实现。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和共享,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为单位运用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也意味着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整合分析,这一过程不借助信息化很难实现。因此,以坚实的大数据为基础,推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保障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更加高效、顺畅地运行和开展,有效支撑管理会计应用的时代要求。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历史和现状 我国在管理会计信息化领域发展较晚。2000年起,我国少数已经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单位开始认

信息化设备及网络管理办法

文件修改履历表

HCXY-IT-001 XXX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类文件 信息网络管理办法 2016-01-22编制 2016-01-22实施 XXX重庆汽车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办法隶属《信息管理类文件》系列; 本办法发布简要说明:明确公司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监督管理机制和各种违规处罚; 本办法适用于:XXX重庆汽车有限公司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 本办法主要修订人:魏新;审核人:程吉霞;批准人:龙健。 本办法由管理信息部提出并起草、修订并负责解释。 本办法由XXX重庆汽车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归口管理。 本办法历次版本发布情况:2016年01月22日首次发布; 本办法实施后,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管理、维护及日常监督考核应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信息网络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公司内部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管理,确保公司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重庆汽车有限公司的所有办公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 3.职责 .管理信息部 3.1.1.负责统筹公司信息网络、信息设备资源管理,完善公司信息网络管理体系; 3.1.2.负责公司内部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运行、维护、管理; 3.1.3.负责公司计算机相关技能培训、指导; 3.1. 4.负责公司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异常情况的监督检查及调查处理; 3.1.5.负责公司计算机网络及关联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各部门/车间 各部门/车间严格按照此办法执行公司信息网络管理要求; 4.内容 .网络资源管理 4.1.1.内部信息网络资源是指公司内部局域网,主干网是指计算机机房与各部门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子网是指各部门内部建立的局域网。 4.1.2.各部门子网应在管理信息部统一规划下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建设、运行和管理。各部门网络及综合布线实施前必须向管理信息部报备,对不符合要求的子网,不得连接主干网。4.1.3.公司网络结构由管理信息部统一规划建设并负责维护,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结构。 未经管理信息部审批,任何部门和个人禁止扩充下级子网、建立私有WIFI。各子网不得擅自与公司范围外的单位联网,不得擅自发展系统外用户。 信息网络的IP资源由管理信息部负责统一管理和分配,各单位用户应严格按照网络管理员分配的IP地址使用,严禁改变IP\MAC地址及私自乱设、盗用他人IP地址;网络管理员有权切断不按规定设置IP地址的计算机与公司网络的连接并考核或罚款。 各部门电脑终端接入公司网络,使用责任人提出申请,经网络管理员对入网计算机和用户进行登记,分配IP地址备案,由管理员对IP和MAC地址进行绑定;与其它网络联网的计算机终端严禁接入至上公司内网。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标签: 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我国地区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加快,活力加强,趋于协调的良好态势。但受自然、历史及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快慢不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地区发展差距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区域协调发展不仅仅是生产力,也是生产关系范畴,直接关系到区域间和区域内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1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 区域协调发展概念最早源于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自然状况,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加之各地区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或道路,从而必然带来区域间的差距,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理论上讲,它是学术界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科学反思的结果。从实际上看,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为解决区域差异扩大问题提出的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所谓区域协调是指以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等联系密切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构建城市问交流,合作和协商等的多层次平台,加强彼此协作,强化各自联系,做到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要求区域内部各地区,区际之间协调发展,而且要求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但是,究竟什么是协调发展,却很少有人进行科学的界定。多数情况下,区域协调发展只是一种模糊的理解。 (1)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即各区域都享有发展经济的机会,国家政策在向西部倾斜的同时,也要为中部的崛起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兼顾东部落后区县,做到经济发展中“公平”和“效率”的兼顾。因此“公平”和“效率”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定立足点。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的结合上看,是在满足区域利益的帕累托改进的同时实现公平,即实现区域利益的“分享式改进”,并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2)区域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提高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区域

最新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pdf

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 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 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 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 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 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 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 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 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 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 考工具。

【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 后现状及对策 《【偏远山区的教育问题】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关于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现状及对策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对XXX初级小学的的资源配置及教学情况分析得出: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首先,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适龄儿童每天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去上学,早出晚归,有些适龄儿童因此而辍学。其次,部分地区学校没有食堂。学生和老师只能自己做饭吃,甚至部分走读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中午饭只能买点零食或不吃,生活条件极差。再次山区农村学校尤其村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配套不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极度缺乏,学校无仪器无图书,体育设施配置不全。 2学生失学率高、成绩差 偏远山区农村学生由于当地农民生活条件差。学生家庭负担重,学校教育质量不高,家长素质低下,社会就业压力大等原

因,使得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较城市学生偏低,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失学率高。高的失学率必然导致未来劳动力素质低下。不利于我国农村建设的推进,将给农村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分析 1、地缘因素是造成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素质是其重要因素,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又与教育水平高低有很大关系,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反之,经济的发展也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落后的经济,阻碍了农村与其他各地的交流与合作,思想汇报专题使农村教育处于自我学习的闭合状态。另外,偏远山区农村落后的经济,无法为农村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多功能阅览室等,即使农村孩子有刻苦奋斗的学习精神,现实的残缺、闭塞的文化使他们无法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突破创新。 2、农村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分为县乡村三级负责制,而偏远山区乡镇财政财力更加薄弱,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弱,教育经费总量更加不足,使得偏远山区农村基础设施配置很难改善,很多优秀教师流向城市,农村教育更加难以提高。 3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大,教育观念落后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 系统中。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

多数系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

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网络共享版)

“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初稿) (2021---2025年) 执笔:某某某 一、“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情况 企业在“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随着上级集团公司与总集团公司的成功混改,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从无到有,逐步丰富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历程,在公司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有: (一)公司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了以联通为主的互联网出口带宽100M。以光纤链路连接所有公司楼栋汇聚交换机。全公司联网的办公用计算机数十台(还不包含接入的手机端设备)。 (二)公司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立足公司网络,为公司各部门提供互联网资源,能够顺利的完成各种信息的上报工作。 二、“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集团内部其他企业纷纷进行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整体布局,分步实施,成效显著。对于我公司而言,虽然信息化应用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建设力度不够,信息化发展步伐较慢。主要问题表现在:(一)实施策略上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推进机制。信息化建设对于公司来说还是个新名词,公司信息化建设这几年来,未能制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集团和政府提供的专项建设经费不足。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各个职能部门根据需要自我建设,造成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各个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进行统一的编码标准要求,数据来源多种多样,信息组成各不相通,“孤岛”现象严重。

(二)公司缺乏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员。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是建立一个总的框架体系,内容则是信息资源、对外公开资源和办公信息系统。多年来,我公司对口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信息化项目中的办公计算机、网络设备方面,信息资源、对外宣传公开资源和办公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缺乏太多,而且跟不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小范围建设效果差、推广难、易夭折。导致我公司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很落后,资源可用性差。在公司内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管理和内容还处于理论层面,还未形成制度。 (三)重建设轻管理,运行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十三五”期间公司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信息化对公司的决策管理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但自身的管理维护能力明显滞后,缺乏公司的CIO(首席信息官),并且专业的运维人员不足,二级部门信息化管理队伍更是缺失。导致公司整体信息化运行维护能力还不高,各类应用系统和网络设备的日常管理、定期维护不能及时到位,故障发生的概率较高。 三、“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上级公司集团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配合上级公司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公司网络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构建以智慧公司为核心的资源虚拟化、管理集中化的公共信息化环境,实现信息全方位获得和共享;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公司的决策和管理等各项业务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信息流转效率,全面提升公司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同时建设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为建设最终实现与上级集团公司整体定位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二)建设思路 以《上级集团十四五规划》为指导,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加快智慧公司

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温新建.建设山水型的城市环境[J ].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2009,(6).[2][美]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维,译.北 时代,风水文化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学术,因此有针对性地在专业院校培养风水人才,为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从而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让城市群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张睿智,聂炎.风水文化与城市规划[J ].科教文汇,2008,(2). [4]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 2012年第·1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26期 Ja n2012 [摘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文章就发展山西长治县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实施途径作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长治县;县域经济;意义;途径[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15-03 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孟烈钢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处在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接合部,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长治县围绕着“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变”的阶段性目标,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分析(一)基本情况 长治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中心,长治县辖11个乡镇(即韩店镇、苏店镇、荫城镇、西火镇、八义镇、贾掌镇、南宋乡、西池乡、东和乡、郝家庄乡、北呈乡),2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32万,面积483平方公里。县内现有耕地36.56万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谷子、玉米、薯类和豆类为主。 县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田面积达242平方公里,储量34亿吨以上,素有“煤乡”之称。工业有电力、燃料、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等。原煤年产达200万吨。太焦铁路和太原至大口干线公路穿越西部,中部有长治至陵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和长治至晋城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比较发达。 长治县名胜古迹颇多,较为著名的有南宋玉皇观、看寺正觉寺、南王庆龙泉寺、东呈古佛堂、八义法云寺、李坊洪福寺、原家庄的东泰山庙和八义瓷窑遗址等。 (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 调控政策,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旺市融城、兴工促农、科学跨越”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带来的严峻挑战,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几年来,长治县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县域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4亿元,是2005年的3.4倍;财政总收入达到30.3亿元,是2005年的5倍,跃居全市第一,进入全省五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两项民生指标位居全省前茅。煤矿企业技改扩能扎实推进;非煤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振东制药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省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加紧实施,以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成功举办了天下都城隍祈福节暨第一届文化旅游节,开通了长治县“一日游”,旅游经济日趋活跃。长治县坚持以改革推动全局,以开放促进发展,机制体制活力迸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治县更加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业和再就业力度加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万个。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全国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第一县;率先 15--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调查报告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课程体系;教育现状 要发展贫困山区农村,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贫困山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大障碍。“城市中心”的教育现象更使山区孩子远离了山区农村这一特定环境,更加大了贫困山区学生的学习难度,山区农村教育呼吁:键构符合农村山区教育的教育模式或课程形态。现行教育既不利于贫困山区学生参加当地的生产劳动,更为加大城乡贫福差距埋下根源。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状况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与城乡教育存在着巨大差别。主要表现以下儿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一些离异、单亲家庭,孩子从小就失去家庭温暖,无论是心理还是身心都留下阴影,使孩子性格变成冷漠、孤僻。特别是有的父母离异或丧偶后再婚更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祖辈人只是对孩子怜爱,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已经吃力,何谈帮助孩子学习,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动放弃求学,尽早打工独立生活,以图改变生活环境。近儿年,大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所以许多贫困家庭主动放弃子女上大学,有些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到工厂打工挣钱。由于有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也就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当我在富东中学实习时,遇到一些这样的家长。在家访时,我把儿位孩子学习不认真的情况向他们家长反映,家长坦言他们从未过问孩子的学习惜况,特别不主张孩子在夜晚花时间学习,认为既影响孩子的身体乂浪费电。他们也不责怪老师,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是由 “八”字排定的,与后天的培养没有多大关系,有出息的不用教育也会有出息;没有出息的就算再花多少功夫也是白费劲。 2、教育经费短缺。投入少,经费短缺是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山于经费短缺,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其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实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质量。 3、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富东中学占地面积为29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70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为12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为255平方米,生活用房为2936平方米,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建成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共有35台计算机供教学使用,有藏书5500册的图书阅览室一个,有60平方米的实验室一个。 与城市相比,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学校图书陈旧,试验、电教仪器不完备,多媒体设备缺乏,学生计算机比例远远低于城区学校,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更为不足。有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 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 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1997 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

信息化网络系统管理制度

信息化网络系统 运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集团信息化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化网络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内部市场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分为机房(专指办公楼107机房)环境维护、网络设备维护、配套服务器维护三部分: 1、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维护工具等子系统。 2、网络设备维护指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的网络设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光纤线路等。 3、配套服务器维护指为网络系统提供服务的应用服务器,包括DNS服务器、网络管理系统服务器、VPN设备、流量控制设备等。 第三条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1、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项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 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 4、在保证网络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及职责分工 第四条集团信息化网络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协调,其计算机硬件平台、配套网络、基础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的日常运维工作由负责组织和实施。具体分工如下:分管领导: 系统管理责任人: 系统技术管理人员: 第五条系统管理责任人须定期(每月一次)对数据备份日志、巡检日志、问题跟踪处理日志等进行确认并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 第六条系统管理责任人须定期(每月一次)召集系统相关运维人员对系统最近的运维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系统运维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协调解决。 第七条系统技术管理人员在系统管理责任人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对其机房环境、网络设备、配套服务器进行日常运维管理工作。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俞广霄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 引 言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 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