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2)知道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气泡速度,经历建立图像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

(2)在认识、理解、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动物世界里的速度之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测量速度,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5 教学器材:

长约80cm ,内径10mm 的均匀玻璃管,水、刻度尺、记号笔。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人步行的速度有多大?怎样测量运动的速度? 温故知新

速度是物体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的国际单位:m/s 。 科学探究主要环节有哪些? 实验探究

气泡的速度 (一)播放视频

(二)设计实验

s t

v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 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

(三)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2.实验操作:和你的同学合作,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隔2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米尺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建议在玻璃管上每隔10cm做一个标记,标记用彩色胶带贴上,一位同学负责拿好玻璃管,并发出计时指令,几位同学开始计时,分工合作,分别记录小气泡过不同标记的时间。

2-3-3中,画出玻璃管和气泡的位置;

(2)教科书图2-3-3中每个气泡位置点在

某时刻的位置,将标出的气泡位置用光滑

曲线连接,就得到一副关于气泡运动的路

程(相对于管底初始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图像。

(3)分析气泡的路程-时间(s-t)图像,

看有什么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接近一条直线。

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五)完成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物理小组的几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他们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和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并尽量使它保持较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将做 运动,斜面坡度不变时,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将越 (填“大”或“小”);若保持通过的路程不变,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越 (填“大”或“小”). (4)如图乙所示为小红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情景,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 ,时间为 s ,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 (5)小明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从而测出小车在斜面上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测得t AB =1.6s ,t AC =2.5s ,则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若AB 、BC 、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ν1、ν2、ν3,则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由于AB=BC ,可得ν3= (填“”或“”)。 (6)如图丙,小明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AB 段的平均速度ν1会偏___________。 (7)如图丙,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起点 终点 点 丙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_第三节_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速度公式v =s t 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 D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 s 的频闪照片,A 、B 、C 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 位置运动到C 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3.84__cm ,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19.2__cm/s 。 3.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动,小明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__匀速直线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1__m/s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__西__运动。 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 s 的平均速度是4 m/s ,后4s 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 ,求该物体在6 s 内的平均速度。 解:物体在前2 s 内通过的路程:s =vt =4 m/s ×2 s =8 m , 后4 s 内的路程s =vt =7 m/s ×4 s =28 m , 则物体通过的总路程是28 m +8 m =36 m,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s t = 36 m 4 s +2 s =6 m/s 。 5.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C ) A .刚离开站台的公共汽车 B .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足球 C .商城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D .机械闹钟匀速转动的指针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 B .根据公式v =s t ,可知物体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C .运动得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D .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全过程不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上海江宁学校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 AB=5cm, s BC=1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______; 【来源】安徽合肥包河区四十八分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 【答案】加速 0.5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可判断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2)[2]AC段的路程 s AC=s AB+ s BC =5cm+15cm=20cm=0.2m 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0.2m 0.5m/s 20.2s AC AC AC s v t === ? (3)[3]由(1)[1]已知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描述的是减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小,描述的是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先做减速后做加速,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C。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导学案)

第二章 第3节 测量物体的速度(04) 班级 姓名 评价 命题人: 审题人: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会用图像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环节 自主学习——见龙在田 【自学教材】阅读教材P27——P30填写《探究丛书》P25页和P29页“知识要点”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飞龙在天 【导学点拨】 一.测量斜面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量原理的公式: 2.测量所需要的仪器: 和 3.实验操作要求 ①.检查器材后组装斜面。(调整斜面倾角在20°左右使小车能缓慢的滑下) ②.确定小车在斜面的初始位置和理想的终点位置并装上金属片,测量出路程S 1。 ③.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路程S 1的时间t 1 。 ④.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 金属片的距离S 2。 ⑤.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 2 的时间t 2. ⑥.计算平均速度并填在表格中。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 1= t 1= v 1= s 2= t 2= v 2=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__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根据上表的数据,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二.匀速直线运动 时间t 0 1s 2 s 3 s 4 s 5 s 距离s 0 0.6m 1.2 m 1.8 m 2.4 m 3.0 m 速度v 想一想: 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即: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 ;二是它的速度大小保持 。 t/s s/m t/s v/(m/s )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Ⅰ.课堂导入 考点分析: (1)考查重点: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运动速度,得到v-t图像,从而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2)2016高考考向前瞻:运动图像。考查从图线斜率、面积、正负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近而延伸至对受力和功能关 系的综合分析。 Ⅱ.同步讲解 一、要点提纲: 打点计时器 1. 仪器介绍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 纸带上的点表示了相应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所打点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 分类

(1)电磁打点计时器 图示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及名称。 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放在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由于线圈通的是交变电流,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振片就会因反复地受到向上、向下的吸引而不停地振动起来.当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 Hz时,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0.02 s打下一个点。 (2)电火花计时器 图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见图。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的脉冲放电周期也是0.02s,即每隔0.02s 打下一个点。 [试一试] 1.打点计时器能使用直流电源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直流电无法改变电流方向,交流电可以使针或者火花塞放电打点 假设交流电源的频率不是50Hz,而是60 Hz,打点计时器还是每隔0.02 s打一个点吗?这时它将每隔多长时间打下一个点? 答:不是。此时,即每隔打下一个点 3. 使用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①用限位孔限定纸带,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通电,振片带动振针打点.若纸带运动,其上就会留下一行小点。(穿孔压复通电打点) ②如由物体带动纸带运动,物体的位移就对应为纸带上相应点间的距离,运动时间可由该距离上点痕的数目计算。 (2).电火花计时器的使用 ①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套轴穿孔通电按脉打点) ②这种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也比较小。 (3).两种打点计时器异同比较 实验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当很小时,可以认为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案

单县实验中学初二物理学案 主备:鹿时魁审核:初二物理组 课题:§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通过看实验视频和课本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 2、实验原理:v=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_______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__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_______测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4、数据分析:计算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_____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 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________ 第1页/共5页

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 看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___运动||。 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本28-29页内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运动||,在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____________的_______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2.思考与讨论: (1)一个物体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的运动路径是;二是它的速度大小||。 (2)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2min 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在第3min钟内通过的路程也是30m||,则物体在这3min 内所做的运动()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选项都不对 3、观察课本29页图2-3-5||,把这位同学百米赛跑的数据填入下列表格||。 数据分析:计算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你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速度是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____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在实际中常见到的情形||。 3、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需要精确地考察每一个时刻的运动||,也可以用

2.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二章第三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相同时,比较的长短;也可以取 相同时,比较的长短。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2.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 m/s 25 m/s= km/h 300cm/min= m/s 300 m/s = cm/min 3.(09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4.(09金华)2003年元月26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飞机从台北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返回台北。现经大陆和台湾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直航。已知香港至台北的距离为760千米,香港至上海的距离为1140千米,上海至台北的距离为550千米。若飞机从上海以500千米/时的速度直飞台北与以相同飞行速度从上海经香港到台北相比,可节约时间为 (飞机两地问飞行均为匀速运动)。 5.(09山东临沂)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6.(09山东潍坊)(多选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7.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 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8.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小明在车中测试汽车的速度,用手表测出汽车从路 程牌62km到63km的时间是33s,此时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A.33 km/h B.120 km/h C.33 m/s D.30 m/s 9.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及加速度

授课类型 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目的 1.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对纸带上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 3.能利用打出的纸带测定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掌握在极短的时间内物体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一近似方法。并 利用测出的速度,画出v-t 图象,通过图象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5.掌握建立图像的一般规律,了解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6.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尊重原始测量数据这一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考点分析: (1) 考查重点: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出物体运动速度,得到v-t 图像,从而分析物体运动情况。 (2) 2016高考考向前瞻:运动图像。考查从图线斜率、面积、正负等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近而延伸至对受力和功 能关系的综合分析。 一、要点提纲: 打点计时器 1. 仪器介绍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 打一个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 )。 纸带上的点表示了相应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所打点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 分类 (1)电磁打点计时器 图示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及名称。 当给电磁打点计时器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放在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由于线圈通的是交变电流,电流方向不断变化,振片就会因反复地受到向上、向下的吸引而不停地振动起来.当交变电流的频率是50 Hz 时,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每0.02 s 打下一个点。 (2)电火花计时器 图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图.图中标出了几个主要部件的代号,它们的名称见图。 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 时,它的 Ⅰ.课堂导入 Ⅱ.同步讲解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原理 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若x1、x 2、x 3、x4……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 -x2=……=c(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来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根据Xm-Xn=(m-n)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选取不同的m和n,求出几个a,再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像求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几个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逐差法: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X=X2-X1=X3-X2=X4-X3=……=aT2 . 由上式还可得到 : 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有 X5-X2=X6-X3=……=3aT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X1、X2……即可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 1、.纸带采集 2、实验数据记录 3、计算加速度(用计算和V-T图像两种方法)和某点的瞬时速度 六、实验误差分析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用停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v=s/t 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会越来越快,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各段的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假设猜想: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实验设计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滑下时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用公式v=s/t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金属片、停表和刻度尺。 4.实验方法与步骤:(1)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斜面的距离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路程(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s 1=2.4 t 1= v 1= s 2=1.2 t 2= v 2=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实验点拨:1.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要用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度线,使用时要做到“放对、读对、记对”。 2.测量时间要用停表,实验前教师可先带领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使用熟练后可减小测量时间时的误差。 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例1】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与能量》第3节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

课题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师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 力; 教学 (5)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 实例分析、对比、讨论;(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 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 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 演 教具示 学 生 主要教学过程批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进行新课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 教 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学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过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程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设 点。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 计 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1)比较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

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路程/时间 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计算公式:v =S/t 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例题1】1992 年,第25 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得50m 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 成绩,夺 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 2.02m/s。 :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 已知,求,解,答 课 二.进行新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复习提问:1、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 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 c.无规律的变速直线运动. 况 着 〈2〉曲线运动:〔较复杂〕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 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 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 学生回答: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回答:变速直线运动: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识讲解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责编:武霞 【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3.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4.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二、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点三、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教案

题目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 2、知道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气泡的速度,经历建立图像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 2、在认识、理解、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培养对事物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欣赏“动物世界里的速度之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 然界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测量速度和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难点利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和求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及水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教师提问: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生回答: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3、时间不同,路程也不同时比较速度 教师提问:速度的定义? 学生回答: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 度。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如何来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回顾旧知,为下面 的测量性试验教 学做铺垫 新课讲授一、测量物体的速度 教师:介绍本节课为测量性实验,与上一单元的探究性实验进 行对比区分。 教师:介绍测量性实验第一步“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师演示:取一装有水且留出一个小气泡的矿泉水瓶,倒置保 持竖直静止,让气泡向上运动,反复多次,提问:我们今天测 什么物体的运动的速度? 学生回答:小气泡 教师提问:怎样来测量小气泡的速度呢?根据现有条件可以 培养学生良好的 物理实验思维的 养成,及严谨性, 培养学生认证观 察、思考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实验题: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 (2)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 和 ______测平均速度. (3)实验中用到的器材除了斜面、小车、米尺外,还需要两种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选填:天平、弹簧秤、秒表、石英钟、金属片);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实验时,为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6)测得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t =______s,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m/s。 (7)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以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9)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 ___________(选填“A”或“B”) A.可行,实验原理相同 B.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10)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___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11)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填“大”或“小”) (12)甲、乙两组实验操作中,小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______。 (13)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主要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___。

实验1 (考点精练)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原卷版)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B .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通过的路程的测量 C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 点到C 点所用的时间2BC t s = D .如果小车到C 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AC v 会偏小 2.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 点由静止滚到C 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ls 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用时0.6s B .小球在B 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 段的平均速度 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cm s D .小球在前0.4s 内通过的路程为4cm 3.某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v ,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的为2v ,那么它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 12 2 v v + B . 12 12 2v v v v + C . 12 12 2v v v v + D . 2 1212() v v v v + 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

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且测得AC 段的时间 2.5AC t s =。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①图中AB 段的路程50.0AB s cm = ②AC 段的平均速度32.0/AC v cm s = ③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小 ④为了测量小车在BC 段的平均速度BC v ,可以将小车从B 点静止释放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 D .只有①④ 5.一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v ,后一半平均速度为2v ,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为t ,从乙地返回甲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222()v v v '>',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11()v v v '<',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 ,若11v v '-=△1v ,22v v -'=△2v ,则( ) A .若原来12v v <,则一定有△1v <△2v B .若原来12v v <,则一定有△1v >△2v C .若原来12v v >,则一定有△1v >△2v D .若原来12v v >,则一定有△1v <△2v 6.某小组同学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用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形成一个斜面,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 、BC 、AC 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导学案教科版初二物理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2.知道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 3.经历建立图像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 二、把握学习重点:测量速度,认识匀速直线运动。 三、学习难点:学习利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 四、知识回顾: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带来帮助!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________的长短;(2)相同的路程比较__________的多少。前者是_______的比较方法,后者是________的比较方法。 2.在物理学中,采用了“比较物体在相等的_______内通过路程的多少”的方法来定义速度的概念。为了简单方便,这里的相等时间可取1小时、1分钟、1秒等,称为“____________”,这样就得出速度的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 3.根据速度的定义,可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要想求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即:速度=路程÷时间,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速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五、自主学习:1.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通过看实验视频和书27-2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取长约80cm、内径 10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两端密封。 (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倒转玻璃管,保持___________,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__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小气泡的位置,最后用_______测 量,将实验数据填入以下表格中。 (4)数据分析:计算气泡在每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填入表格,看看气泡的运动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_____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找出其中的规律。 画图方法:在以上直角坐标系中,描述出气泡的位置,将这些点用________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幅关于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的图像。 看图可知:这是一条_______线,表示该气泡做____________运动。 2、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28-29页内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运动,在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_____________的_______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实验

实验专题<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提高训练: 1.小明在“测小车的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 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椭圆内 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 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 秒),则:b5E2RGbCAP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大/小)。p1EanqFDPw <2)请根据图给信息回答:SAB=____cm, VAC=____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速度VAC偏____<选填“大”或“小”)。DXDiTa9E3d 2.如图所示是某小球从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O点是小球出发点,依次的A、B、C、D、E点是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拍摄小球位置的照片,其中E点图中未标出。RTCrpUDGiT 那么:

<1)分析闪光照片,容易得出小球从O点出发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 相应数据<可以不估读),请完成表格中未填写的数 据。5PCzVD7HxA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该小球从静止出发后的路程与_____成正比;若照片上位置间距与空中位置间距比例是1:10,则小球从D 点至E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jLBHrnAILg 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xHAQX74J0X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4.以下是武汉市2018年初中学生体育测试中的两个工程: <1)男子1000m跑测试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张亮同学要想在本项测试中取得100分,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至少为__________m/s; <2)在跳远测试时,张亮同学助跑后飞身一跃<如图所示),由于____________,他在空中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LDAYtRyKfE

9、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正解匀速直线运动。 2.能正确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及比例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难点: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图像及比例问题。 教学过程 一、定义 1.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3.如果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大,轨迹近似为直线,就可以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计算公式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此时速度的大小跟物体通过的路程长短、所用时间的长短均无关,因此,对于同一物体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三、比例问题 例:已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甲:s乙=9:8,所用时间t甲:t乙=3:4,则甲、乙两车的速度v甲:v乙= 。 练习1:已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v甲:v乙=1:2,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则两车所用时间t甲:t乙= 。 练习2:已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v甲:v乙=1:2,

甲用时20min ,乙用时0.5h ,则两车通过的路程s 甲:s 乙= 。 四、图像问题 1.平面直角坐标系介绍。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练习:课本P31图2-3-10。 3.例:甲乙两车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v 甲 v 乙。 练习: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 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 .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 .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t/s s/m O t/s v/m ﹒s -1 O s/m v/m ﹒s -1 O 甲 t/s s/m O 乙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3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生物界蜗牛、树懒、鹰和箭鱼等多种动物运动快慢的比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然界的丰富多彩;知道现代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培养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技术的情感。 2.在认识、理解、计算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单位的换算和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刻度尺、秒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案一:故事性导入 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本领是最棒的,一个筋斗就能飞行十万八千里,所以没 事他就和别的神仙比赛看谁运动跑的快,结果都是孙悟空赢了,后来他听说 人间有一个叫光速飞船的东西,非常跑的非常快,1秒钟可以飞行30万公里, 于是他想到人间和光速飞船比一比。你认为孙悟空能不能获胜呢?让我们学

习了本节课的内容就能做出正确判断了。 说明:本故事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即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去快乐的学习。 方案二: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猎豹捕捉羚羊和猫捉老师的图片。 这些图片学生们都会在动物世界节目里看到过,所以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很容易就会想到,物体在运动时有快有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来比较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从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中的6幅图片,讨论交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问题1:飞机、列车和蜗牛在相同的时间走的路程不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相同的时间内,飞机运动的路程最远,蜗牛爬行的路程最小,故可判断出飞机最快,其次是磁悬浮列车,而蜗牛最慢。 老师做出总结: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问题2:蜗牛和鹰运动相同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不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由图中信息可知,蜗牛和鹰运动相同的路程,鹰需要的时间短,故可得鹰比蜗牛运动得快。 老师做出总结:经过相同的路程,用时越少,运动越快。 问题3:飞机和鹰的运动情况,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怎样比较创门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讨论:比较1s或1h通过路程的多少,就能判断出运动的快慢 教师总结:判断而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人们研究问题一般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而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一起先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