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3-高等教育心理学(便携版)

33-高等教育心理学(便携版)

33-高等教育心理学(便携版)
33-高等教育心理学(便携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

1.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个: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

象分为2

(

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

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

语等。

②心理特征(

3个方面。(2)

识与无意识;

个体←∣

(4)社会心理

)1879年,德国心理学

4.构造主

义心理学:

观点:构造主义又称结构主义,主张心

理学应以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冯特,

铁钦纳5.行为主义心理学:

(1)标志: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诞生。

(2)观点:①早期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

为主义:心理学应以行为作为研究对

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

公式(S-R)

来表示。

②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不否认人内部

心理活动的存在(S-O-R),称为新行为

主义。

6.格式塔心理学:观点:认为“整体大

于部分之和”7.精神分析心理学:

(1)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

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实际初创立的。

(2)观点:①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类

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

研究;②人格结构模型:本我、自我、

超我。

8.认知心理学:

9.人本主义心理学:

个基本任务及其概念:①

描述②解释③预测④控制

①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

象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

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描述通常

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②解释:

该任务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

发生的原因或机制是什么?③预测:预

测是对一个特定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

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

述,即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与行

为事件在何种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

推测。④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

类心理与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

目标。∣控制意味着通过一定手段或方

法使心理与行为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

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

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1.

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08房

宗岳的翻译日本《教育实用心理学》▲

我国第一本自编《教育心理学》廖世承

1924

▲高等教育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的基

础实施的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研

究生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发展是个体(随

的系统

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

3.

性发展。

▲埃里克森是精神分离学派的代表人

物。关注人性格中的自我方面。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

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

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

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

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4.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

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

决)等方面的发展。

5.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

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婴幼儿期之后的

发展中。

7.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

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

成年期

8.我国发展心理学界一般把青少年期界

定为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

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青年期的开

始。而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

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

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

9.整个青少年期又可分为:①青少年早

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

初中阶段;②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到十

七八岁)高中;③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

到二十一二岁)大学(√)成人期分为三

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

第二节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

4阶段:(记住名称)①感知运动阶段(0-2

岁);②前运算阶段(2-6sui);③具体运

算阶段(6-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上

2.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智力)

论述)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①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

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静态→辨证.

非静止)

②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

维也在迅速发展;(再造思维)

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

对思维的元认知。(认识主体)

4.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

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

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元认知

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3.佩里认知发展的三段论(大学生):

①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

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

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

他们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大一)

②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

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

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

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

着的情境对问题作出判断;他们不再将

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大二/三)

③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

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

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能够确定

“这对于我是正确的”。

第三章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第一

节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

1.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

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2.气质划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

抑郁质4种类型。(记名称和特点,会自

己判断)

(1)多血质(燕青):情绪兴奋性高,情感

外露但不稳定;反应快并且灵活;感受性

低而耐受性高;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不

随意的反应性强。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

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

缺乏耐心和毅力,粗心浮躁,注意力易转

移,情感易发生变化。

(2)胆汁质(李逵):情绪兴奋性高,抑制

力差;反应快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而耐受

性高;外倾性明显;不随意的反应性明显。

精力旺盛,热情直率,行动敏捷,刚毅顽

强,争强好胜,自制力差,性情急噪,鲁

莽冒失,刚愎自用。

(3)粘液质(林冲):情绪兴奋性低;反应

速度慢但稳定;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内

倾性明显;不随意的反应性低。情绪稳定,

不易激动,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细致而

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行动迟缓,

自制力强,交往适度,交情深厚。

(4)抑郁质(林黛玉):情绪兴奋性高,内

心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感受

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内

倾性明显。情绪体验深刻,对人对事观察

细致,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

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3.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

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

都有积极的方面,也都有消极的方面。

4.▲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

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征。

5.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它是由

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映

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是

个性中最核心的。这种核心意义的特征是

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形

成的

1.

是指个体顺利完

2.大学生应该具备的

要包括三个亚理论:①情境亚理论②经验

亚理论③成分亚理论。①智力的情境亚理

论阐述智力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主体所处

的社会文化环境决定智力行为的内涵。②

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讨论个体对任务或情

境的经验水平与他们的智力行为之间的

关系③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是该理论最重

要的部分,他揭示了智力活动的内部成分

其含义是被测验

比,用公式表示:IQ=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x100. 韦克斯勒提出了离

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

确定智商值,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

(X-X-)/S

1.学习风格是

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所偏好的信

息加工方式,体现在感知、记忆、言语、

思维等。

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

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

影响,不能从复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

要素或组成部分。特点或优势:偏爱社会

性学科,其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

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学习欠主动,易受暗

示,喜欢讨论问题或进行合作学习,接

受知识时偏爱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

式,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往往较为

谨慎,不愿冒险。

②场独立型:含义:往往倾向于以内在

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

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

物。特点或优势:偏爱自然科学,数学

成绩较好,学习的内在动机高,学习自

觉性高,喜欢个人独立学习,接受知识

时善于分析,同时在学习情境中,他们

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意志

来决定

5.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

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分内部控制(能

6

紧张、恐惧等成分的

复合型情绪。②通常按照焦虑水平,

把学习者分为高焦虑者、中度焦虑者和

低焦虑者。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

效率的提高。③过敏性焦虑不是因客观

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

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

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

平越高。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

师的职业角色

▲社会心理角色,由人们的社会地位

所决定、符合是锁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

式。

▲3个阶段:

(做老师之前,未上课)

作用

(真正做老师了)

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

▲社会职业心理

素质结构要素(一)教师的知识水平

(二)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1、教学组

织能力2、教学的认知能力3、操作能

力4、监控能力(三)教师的人格素质

特征(四)教师的积极情感1、教师的

威信2、信念和责任3、教学效能感

▲1.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

极目标。

2.专家型教师最主要的特征是教学专

长。教学专长就是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

3种概念:(1)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

物的学习。一般来说,广义的学习是指

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

引起的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2)广义学习概念,应从4个方面理解:

①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②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

得性行为;如鸭凫水、鸡下蛋为本能行

为;老鼠跑迷津、狮子滚绣球、人类游

泳、驾车为后天习得。

X题干: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学习行

为?③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够引起适

应性的行为变化;④不能把个体的所有

变化都看做学习√。

(2)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

的学习。∣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

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

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心理

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3)最狭

义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

式,它通常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

学习的四种类型:1、知识的学习2、技能和熟悉地学习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地学习。

▲4.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将学习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

▲奥苏伯尔

(2)之间的关系: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6.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

②学习过程的阶段性。③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①桑代克

1986验,尝试错误说”,或简称“试误说”;③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实现的;④桑代克认为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

▲(2)斯金纳: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出程序教学,

对当时各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观察学习过程受41)注意过程24)动机过程。 (1)布鲁纳认为发现学

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①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

定义),就

非人为性的联系。

▲建构主义学习观(1)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2)学习中的建构是双向的▲建构主义教学观(1)随即通达教学(2)情境性教学(

▲▲(

1 1.学习迁移的(正面/负面、积极/消极、促进/

阻碍) ▲2.学习迁移的4(1)or

①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

②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2)

的层次: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①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叫水平迁移;②纵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更高级的

“举一反三”②凡是后一种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响;②普通迁移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一般原理和态度对另外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所学的原理、原则、态度的具体

化。

(2)学习迁移理论1.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测验情况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2.▲3.,是由贾德提出的。

年所做的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5.学习定势,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心理准备状态。

6.P 学习定势既可以产生正迁移,又可以产生负迁移。√ (3)大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论述题

第六章

学习学习动机的3种不同分类:①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间接的学习动机、直接的学习动机②根据动机作用的主次作用:主导性动机、辅助性动机2▲

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④社会性⑤职业性 3.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增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4

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

2.

3个纬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纬度。 (2)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韦纳的“期望原理”。

个维度?//重要已加粗(努力分两种) 第三节1.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方法: 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④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⑤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⑥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第七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第一节

1.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

P 它包括事实、规则或个人态传统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大多属于这种是关于怎样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例如,会讲某种语言、会开车等都是程序性知识的体现。也可以

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

法和技巧。

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

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1.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不同的意义获得模式。

3

象、概念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关系就是下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更高的 是指新命题与认知结构系,而是一种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如,1

成良好的认知结构1、有序性2、概括性3、实用性(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3)注意学习材料的共同性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贯通。

1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别(1)定义不同2、测量方式不同3、表征形式不同4、意识控制角度不同(激活速度慢;快)5 ▲1

学生在大量变式练习的基件,并能在新的情境中有意识地使用。 3.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策略是个体评3

)

①计划策略(学习前)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

完成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

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②监控策略(学习中)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

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及时调整学习过程,以期顺利达到有效学习的策略。③调节策略(学习中/后)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控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即时调整..策略或修正..

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①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

②教会自我监控;

③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④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⑤在具体情景中教授策略;⑥长期教学。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问题空间三个状态:1、初始状态2、目标状态3、达标通路

▲问题涉及4成分:

1、目标

2、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3、障碍

4、方法 3.创造性不是少数天才的特权,而是√

4

▲情绪的和动机状态:情绪和动机强度

和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

、在擅长的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短时记忆和尝试记忆中保持大量的信息5

、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 5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适中的情绪

惯②发展元认知③增强自我监控学习④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⑤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⑥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⑦问题的难度要适当⑧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

1939其基本原则是,

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7为创造性而教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主

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

德观念,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前提)②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催化剂

)③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道德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凝固)

④道德行为是指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契约—尊重法律定向)原则定向)第十一章、群体必须是一群人23、有一定的目标4、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倾向。 2.群体的种类(1)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是

体;②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2)据群体发展水平和群体成员间亲密程度①松散群体,指人们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形成的集合体;②联合群体的成员彼此都认识到,他们同属于一个社会共同体。

3.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形式,是执行

▲4

是指许多人一起工相反,

③人格因素起主导作用(没有利害) 2.题干

:……(某句话)表明了人际关系中的哪种因素?①时空接近性—“远亲不如近邻”②态度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同学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对象,同学关系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占主

①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仅仅根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其他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②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在人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③角色固着。角色固着是指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第

▲1

环境应激问题2、4、情绪情感的不稳定5、性适应不良6、紧张压抑 2.环境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学新生身上

3.(不背,只看)心理咨询,是指咨询者就来访者①发展方面的问题或②适应方面的问题的困难(2方面问题,不知针对有问题的人),为其提供正常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并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答疑解惑、忠告建议(不要求必须做)等以帮助、指导、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各种因素,处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或困难,使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

4.根据心理咨询的范围和内容把心理咨询划分为2类:①发展性②调适性心理咨询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一、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p18) 1、有助于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里差异的理解。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

(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

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

意识。(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取各项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论述:大学生的思维发展:

①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静态→辨证.非静止)

②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再造思维)

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认识主体)

4.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即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论述:简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

(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

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交互,每位人的能力各不相同。1、能力的类型差异。(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2)认知、操作、社交能力的划分(3)一般和特殊能力的划分2、能力水平的差异(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二)大学生能力类型差异的教育含义1、针对大学生能力类型的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2、针对大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要因人施教(1)掌握学习(2)个别知识教学(3)个人化教学系统(4)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P99

1、教学组织能力

2、教学认知能力(1)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

3、教学操作能力(1)语言操作能力(2)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子及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三、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当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p148) 为了使大学生有效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掌握理想的促进迁移的方法,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者规则。相同要素说认为,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那么,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创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学习情景与日后应用情景的相似性。学习情景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景越相似,就越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情景。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概括化水平越高的知识,越能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

点和规律性联系,适用性越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2)通过联系使大学生在充分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3、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生提供适当的 指导,可以明显的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倾向对于学习和掌握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理状态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心理状态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学习既具有满腔的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焦虑

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中,会取等一系列行为方式和方法。根据目前对陈述性知识地学习和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一小策略:一、动机激发策略1、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2、极少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3、是新知识和预期同时呈现4、教师还应该提供学生成功产生动机的机会二、注意选择策略1、在教科书中采用符号标志技术2、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3、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三复述策略。复述是为了保持信息多次重复。四、意义建构策略。帮助学生使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新知识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措施:1、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2、打破

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证明,个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的知识为前提,创造性的培养同样离不开有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理技巧。(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

域的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运用,而不是满足考试得高分。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态度,这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2)有意识传授技法。创造技法就是在创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技能和技术,它既来源于创造活动,又能指导创造活动。创造性技法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可操作性。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对创造潜能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技巧。 (3

教师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1)确立目标和意图。

(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好奇心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训练学生多观察,密切注意一般会被忽视的日常经验;教师应对事物善于观察和发现,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世界和存在深入思考,

使他们具有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强的品质。(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

在实际中,教师必须注意一下几点。(1)、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的道德修养知识主要:(1)感性知识。来自社会实践和生活(2)理性知识。来自课堂和书籍知识

2、立志。树立愿望,树立合乎道德规范的愿望。

3、躬行。2种表现形式:(1)自己与他人相处,在别人监督下按照道德规范办事(2)无人监督,人能办事“慎独”

4、

育。作为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C ;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D ;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E ;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

(1活的适应能力;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2分×4);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4,其中理由解释占3分); 简答(8分×3);论述(16分×n);案例分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一、名词解释 1大学生心理发展:指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发生的心理变化过程。 2学习动机:指激发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动因和心理倾向。 3建构性学习:指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知识意义的理解过程。也即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经验结构。 4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5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职业倦怠:指个体对压力反应缺乏适当的应对策略而产生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7心理挫折:指个体趋向既定目标时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8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顺利适应和妥善处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0社会角色:指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二、思考题 1、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p05 p08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人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 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响。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了现实。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现象是观念的东西,离不开物质的载体。人的心 理是人脑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个物质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研究者对正常人脑半球功能的研究发现,左半球通常控制人的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右半球通常控制人的空间、音乐、艺术、形象和创造力等非言语过程。人脑受到损害,人的正常心理就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研究者采用切除法、刺激法、脑电图发、脑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心理的脑机制,这些研究方法都很好地说明了: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人脑这块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及其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具体的人来进行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因为人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总会影响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言之,心理反映的产生不单单是客观影响的结果,而是通过个体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性格等内部心理活动的特点而折射出来的。同样的外部刺激,由于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不同,其心理反映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1.5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C)。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A.测验法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A.个体内部矛盾B.个体心理水平C.个体生理水平 D.个体遗传条件 4.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条件 B.社会环境C.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5.大学生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说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具有(B)。A.丰富性 B.心境化 C.波动性 D.复杂性 6.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D)。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表现好才给吃的 7.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9.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10.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D)。A.120%B.130% C.140% D.150% 11.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D)。A.平原观象B.起伏观象C.低谷观象D.高原观象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B)。A.认知B.元认知C.技能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A)。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B)。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者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5.(A)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A.常规性B.发明性C.创造性D.无结构的 16.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C)。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B.苛勒的顿悟说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D.杜威的分阶段说 17.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B)。A.生理自我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18.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C)。A.大学一年级B.大学二年级C.大学三年级D.大学四年级 19.某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有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常常言过其实,怪癖古怪、、、。该人的人格属于(C)。A.冲动型人格 B.强迫型人格C.偏执型人格D.焦虑型人格 20.大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B)。A.恐惧症 B.神经衰弱 C.强迫症D.焦虑症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1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2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已认识到准则可以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3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自律也称作() 客观化阶段 主观化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4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5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服从”为主要特征的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6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7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真正到了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8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利他观念产生于()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9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0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就达到了成熟水平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1 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是() 成就取向教学评价 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 成功取向的教学评价 结果取向的教学评价 12 下属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圈出重点 划线标识 做笔记 做摘录 13 把学习材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以促进学习效果的认知策略

(完整)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复习资料)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2018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2013模拟考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B)。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班杜拉D、加涅 2、一般来说,我们在早晨和临睡前记忆效果较好,这一现象可用(B)来解释。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 C、检索困难说D、同化说 3、每个人都有使他的潜能得到实现的需要,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B )A、生理与安全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 4、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会了把直接宾语变成间接宾语,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是一种(A)的学习。 A、智慧技能B、言语信息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 5、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这个学生所作的是(A)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不可控的外部归因 6、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研究发现,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 C)信息单元。 A、1~3B、2~6 C、5~9D、15~20 7、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学习程度为(C)时,记忆效果最好。 A、80% B、100% C、150% D、200% 8、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依据是(A)。 A、学习的方式 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目的 D、学习的层次 9、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D)。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线性关系 D、倒U型关系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C) A、成人每天早晨做广播体操 B、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C、幼儿上幼儿园不再怕见生人 D、成人用筷子吃饭 1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A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2、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 A、领会B、实践 C、知识经验D、技能 13、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 ) A、理解B、机械 C、内隐D、无意 14、下列各项中运用了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中的强化手段的是( D ) A、对违纪学生给予批评B、对成绩下降学生给予提醒 C、对舞弊学生取消其成绩D、对犯错误学生因表现好而取消记过 15、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D) A、命题B、命题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16、我国古代先哲早就提出,学习可以“温故而知新”,从迁移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 B )。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 17、在男女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有无差异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的结论是(A)。 A、无任何差异B、男优于女 C、女优于男D、尚无定论 18、根据皮亚杰关于思0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半数或更多的大学生思维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C)。 A、前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之间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A、命题B、网络 C、图式D、产生式 20、做了坏事就一定要接受惩罚,这种道德观念水平处于皮亚杰认为的( B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复习资料--超详细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华版(高校组)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 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心理学(66,69,p2) 知识(64,67,69,p191) 集体(59,64,66,67,68,69,p119) 心理发展(59,66,68,69,p17) 社会助长(68,p120) 成就动机(68,p72) 自我意识(66,67,p103) 最佳刺激水平理论 教学目标(64,p ) 意识(59,p103) 最佳刺激理论(59,67,p ) 简答题 成熟的自我意识有哪些表现(69,p105) 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其类型(69,p85-8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66,67,69,p130)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4,69,p13) 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59,68,p152) 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68,p40) 教师智慧与教师能力的关系(64,68,p ) 正迁移负迁移(举例)(66,68,p85) 教学测验的种类(59,67,p256) 高等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67,p170) 简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59,67,p184-185) 群体对个体影响,(66,p120) 教学测量与评价(66,p268)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59,64,p96) 情绪情感的分类(64,p) 第一章绪论 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66闭,69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 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客观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69闭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n 激发学习动机 n 树立行为目标 n 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 知识的准备 n 能力的要求 n 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n 心理发展水平 n 知识能力水平 n 个体差异 n 需求差异 n 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 n 合适的教材 n 适当的教法 n 理论讲授 n 实践环节 n 课外练习 n 考试要求 5、教学n 学生的学习 n 老师的教学 n 教学互动 n 教学相长 6、评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 n 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 n 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n 举例分析 n 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P17(66闭,68闭,69闭))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 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