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实验实训指导

森林营造技术实验实训指导 实验实训一林种特征调查 一、目的:通过现场参观调查或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实训,培养学生正确分析不同林种特征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各类林种的正确识别。 二、材料用具 不同林种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材料;不同林种的林地,小班档案资料等;调查记录表。 三、方法步骤 ㈠录象分析法:观看不同林种教学录象或多媒体课件,并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进行林种特征判别,并填写林种特征调查记录表,分析不同林种的各自特点,整理成实训报告。 ㈡现场调查法:实地调查不同林种的现有林地,按照老师课堂所讲解的林种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并记录各林种的特点,整理成实训报告。 四、实验实训报告 据实训调查,分析不同林种的特征,并以表格形式整理成实验实训报告。 林种特征分类表

实验实训二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一、目的: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有关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掌握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资料分析整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各项方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以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划分森林立地条件类型的整套工作。 二、材料用具 以组为单位: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钢铲、锄头、土壤袋等土壤、植被调查用品各1,指示剂、比色板、各种调查记载表、内业整理统计表等若干。 三、方法步骤 ㈠准备工作: 1、资料收集:在调查前对调查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森林自然区划、水文、地质等资料进行收集。 2、物资的准备:外业所需的物品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如土壤调查的用品、植被调查的用品以及表格,必要的生活用品等。 ㈡外业工作: 1、拟订调查线路,必要时可先作一次踏查,然后确定最后的工作路线,调查路线应尽量通过各种地形、土壤、植被。 2、调查的内容 ⑴调查点所在位置,调查记录林场、分场、名称、记载林班、小班等特征。 ⑵地形——所属的大区地形(低山、丘陵、平原等),地形部位(山脊、山坡、山洼),坡向(东、南、东南……等),坡度。 ⑶土壤调查:根据土壤调查的记载方法,标准地必须挖标准土壤剖面,并按土壤剖面的发生层分层,调查记载以下内容: ①厚度——每层厚度 ②颜色 ③湿度——分干、潮、润、湿、极湿。 ④机械组成: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 ⑤石砾含量: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作业 学号姓名单位 一、判断题 1、2-3个因子划分立地的方法叫主导因子法。 ( × ) 2、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 × ) 3、改地适树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 ( × ) 4、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 √ ) 5、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 ( × ) 6、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 ( × ) 7、阳性树种多具有抗旱能力。 ( × ) 8、母树林属于经济林。 ( × ) 9、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 ( √) 10、行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 (× ) 11、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12、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13、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 ( × ) 14、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 ( √) 15、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 ( × ) 16、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林地的立地条件。 ( × ) 17、种子园属于特种用途林。 ( √ ) 18、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 × ) 19、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 ( × ) 20、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 ( × ) 21、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 √ ) 22、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 ( × ) 23、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 ( × ) 24、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 × ) 25、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 × ) 26、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27、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28、合理的结构既能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又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减少成本。(√) 29、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有利于林木生长,造林密度应大,反之密度应小。(×)

森林营造技术考试重点综述

1、森林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 2、造林是在造林地上新建或育苗森林的生产活动。 3、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人工更新是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人工林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4、人工林的种类:(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 (5)特种用途林。 5、防护林可细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用防护林、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海防林、环境保护林等。 6、经济林:经济林是以生产木材以外的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特种用途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圣地的林木及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8、影响我国森林现实生产力偏低的原因:(1)气候;(2)土壤;(3)不适地适树;(4)人工林年龄偏低;(5)培育管理措施。 9、某林场计划明年造油茶林60公顷,采用正三角形配置,株与株之间相距3米,需培育多少合格苗? 解:正三角形植苗株数 = 造林地面积 株距2 = 60×10000 3×3 =77000株 10、营造混交林有何意义(优势) (1)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单位面积产量高,不同林学特征的树种适当混交,能充分地利用营养空间。 ×1.155 ×1.155

(2)更好地维持和提高地力:经营针叶树纯林,造成林地土壤肥力显著下降,土壤结构变差,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性下降,养分含量减少,而且经营代数越多,状况越差。 (3)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当前生态效益已成为森林的主要功能,而混交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更为显著。 (4)抗各种灾害能力强: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系统食物链较长,营养结构多样,有利于各种动物栖息和寄生性菌类繁殖,有众多的物种相互制约,因而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大发生。 (5)提高造林成效:由于混交林树种之间的相互辅佐和防护作用,一些营造纯林生长差的树种通过混交能获得成功。 11、造林地种类有哪四类?简述每一类的特点。 (1)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森林植被在多年前遭破坏,已被荒山植被更替,土壤失去了森林土壤的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的造林地称荒山荒地。根据植被的不同荒山荒地又可划分为草坡、灌丛地、竹从地和荒地。 (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 ①农耕地:农耕地是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农间作地的造林地。农耕地一般平坦、裸露、土厚、条件较好。但农耕地耕作层下往往存在较为坚实的犁底层,对林木根系的生长不利,如不采取适当措施,易使林木形成浅根系,容易发病及风倒。造林时最好采用深耕及大穴深耕。 ②四旁地:四旁是指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 ③撂荒地:指停止农业用地一定时期的土地。一般植被稀少,草根盘结度不大,有水土流失现象。撂荒多年的造林地,植被覆盖度逐渐增大,与荒山荒地相接近,但造林的条件较好。 (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①采伐迹地:指采伐森林(指皆伐)后的林地。新采伐迹地光照充足,土壤中腐殖质较厚,疏松湿润,原有林下植被衰退,而且喜光杂草尚未侵入,此时人工更新条件好,应当争取时间及时清理林地。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八 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 第1页,共4页 森林营造技术第2页,共4页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八答案 一、名词解释:10% 1、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2、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3、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4、造林技术档案:是造林施工的历史记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建立。是掌握情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和经营工作的可靠依据。 5、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广义地讲,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 1、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生态公益林指 防护林 、 特用林 。 2、林业两大体系指 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 3、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 正方形 、 正三角形 、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 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 成活 、 成林 、 具有防护效益 、 具有一定稳定性 。 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 方案决策 、 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 和 工程管理。 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 、 地形、 土壤 、 水文 、 植被 和 人为因子 。 7、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 、 行间混交 、 带状混交 、 块状混交 、 星状混交 。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 、 村旁 、 宅旁 、 水旁 。 9、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 单轴散生型 、 合轴丛生型 、 混生型 等三种类型。 10、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__30%___(不含)以下时,综合造林合格率为零。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 1.水源涵养林属 b 。 a 、用材林 b 、防护林 c 、经济林 d 、特用林 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d 。 a 、用材林 b 、防护林 c 、经济林 d 、特用林 3、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d 。 a. 降水量 b. 土壤理化性质 c. 地质地貌 d. 地形 4、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d 。 a.分析土壤肥力 b.比较林木粗度 c.比较蓄积量 d.比较林木高度 5、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b 。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 c.防风固沙林 d.农田防护林 6、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 a 。 a 、主导因子法 b 、生活因子法 7、下列混交类型中,抗火灾能力最强的是 b 。 a 、针针混交 b 、阔阔混交 c 、针叶落叶阔叶混交 d 、针叶常绿阔叶混交 8、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a 。 a 、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 b 、改地适权树 c 、改树适地 d 、a +b +c 9、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_。 a.1-3 b.3-10 c.10-15 d.15-20 10、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 d _。 a.因素之一 b.次要因素 c.较重要的因素 d.决定因素 11、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对处于幼林郁闭前阶段的林分应采用____ d_____管理措施。 a.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 b.抚育采伐 c.施肥及松土除草 d.以上a 、b 、c 12、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___ b _____。 a.4% b.3% c.2% d.1% 13、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___ c_ ____。 a 、整地质量 b 、造林季节的选择 c 、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d 、抚育管理 14、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b 。 a.减少成本 b.保持水分平衡 c.不误时间 15、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中,_____a__ _ 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 a.松土除草 b.灌溉与排水 c.施肥 d.林农间作 四、判断题10%[在题后()对的打“√”,错的打“×”] 1. 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 ( × ) 2.林业区划规划的林种是一个大范围的林种框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相配合的其他林种。( √ )

森林营造技术考试B卷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 13级林业技术、野生植物开发与利用专业 《森林营造技术》期末考试试卷(B) (考试时间:90分钟) 出题人:许哲审题人:吴世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人工林 2、林种 3、适地适树 4、混交林 5、植苗造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根据森林的起源不同,将森林分为()和()。 2、根据《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5大类,即()、()、 ()、()和()。 3、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 ()。 4、常见的块状整地的方法有()、()、() 和()。 5、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和()。 6、()是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7、薪炭林的作业方式主要有()、()、 ()、()。 8、一般两次灌溉间隔期以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以上为宜。 9、树种选择的基础是()、()、()。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速生的树种()丰产树种。 A.一定是 B.不一定是 C.肯定不是 D.也是 2、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地形、土壤、植被 B.气候、地形、土壤 C.气候、地形、植被 D.地形、土壤 3、确定造林密度时()。 A.耐阴树种宜稀 B.喜光树种宜稀 C.慢生树种宜稀 4、混交林中主要树种比例应()。 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 C.等于伴生树种 5、我国植苗造林最常用的季节是()。 A.春季 B.雨季 C.秋季 D.冬季

6、()适用于条件较好的造林地。 A.穴状整地 B.块状整地 C.鱼鳞坑整地 D.高台整地 7、红松为幼年阶段(),成年阶段为中性的树种。 A.耐阴 B.喜光 C.中性 D.喜阴 8、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 A.苗木体内水分平衡 B.整地质量 C.造林季节选择 D.抚育管理 9、针叶林下多为酸性土壤,可适当施()肥。 A.氮 B. 磷 C. 钾 D. 钙 10、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3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林面积()。 A.4% B.2 % C.3 % D.1% 11、采用株行距为2×3米的正方形配置每公顷植苗数为()。 A.167株 B.1667株 C.2300株 D.3300株 12、下列树种适用于我国北方速生丰产的树种是()。 A. 桉树 B.红松 C.杨树 D.柳树 13、下列方法不能预防不利种间关系发生的是()。 A.混交树种 B. 混交方法 C. 混交比例 D. 整地方法 14、在栽植前对苗木处理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五不离水 B.截干 C.减去苗干高度的1/3—1/2 D.修根 15、关于植苗造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填心土,后表土 B.栽植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2-3厘米 C.植苗造林中,填心土 D.栽植深度一般比原土印深1-3厘米 16、下列不属于播种造林的方法是()。 A.块播 B.条播 C.穴播 D.沟播17、在保证主要树种占多数的前提下,如主要树种竞争力强,混交树种的比例可适当()。 A.增大 B.减少 C. 增大或减少均可 18、防止主要害风的主带要与主要害风方向()。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19、不属于北方三大珍贵硬阔的是()。 A.胡桃楸 B.黄菠萝 C.水曲柳 D.蒙古栎 20、北方常用的造林树种是()。 A.兴安落叶松 B.马尾松 C.杉木 D.桉树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造林地清理方法有全面清理、割除清理、烧除清理、堆积清理。() 2、营造混交林最关键的是选好混交比例。() 3、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主导因子法。() 4、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不足50%时重造。() 5、林班是进行森林经营、组织木材生产的最小单位,也是调查设计的基本单位。() 6、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更新。() 7、草坪草浇灌时间应该以傍晚为宜。() 8、造林区划是林业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通过统一的林业区划表达出来。() 9、合理的人工林结构应是既能充分地利用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又保证每株树木都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 10、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选树适地。()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配套书籍为《森林营造技 术》(张余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此答案仅供选择此书读者参考。 目录 绪论 ............................................. 1 第1单元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 . (1) 第2单元造林施工技术 ............................ 4 第3单元幼林抚育管 理 ............................ 7 第5单元主要林种营造技术 ........................ 9 第6单元特殊生态环境造林技术 .................. 111 第7单元造林工程项目管理 ...................... 133 第8单元营造林工程项目监理 .. (166) 第1页,共18页 绪论 一、名词解释: 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 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简答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在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在,我国林业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相继实施,把植树造林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我国建立的六大生态工程建设都与森林营造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大力开展营造林事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生态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森林营造技术》有何特点它与本专业其它学科有何联系 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属于栽培学范畴。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以有关部门植物、土壤、气象、树木、生态、植物生理、林木病理、昆虫、森林计测、林木遗传育种及林木种苗方面知识等为其基础。 3.谈谈如何才能学好《森林营造技术》 《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地区性。故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善于将有关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本课程的学习之中,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与提高,虚心请教,多观察,多分析,勤思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达到融会贯通。 4.简述森林营造应注意那些问题 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定向培育的关系问题;森林培育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问题;森林的自然化培育和集约化培育的关系问题;森林培育与其他产业和工程的配合关系问题。 第1单元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人工更新: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它生长最适宜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造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人工林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点(穴)数。 第2页,共18页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 气候-地生产力:指在一定气候和立地(地质、水文、土壤等综合)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森林营造技术

名词解释: 1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 2林种-------根据造林目的和人工林所产生的效益,可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3立地条件----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 4人工林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5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或虽由多种树种组成,但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6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不含)以上的森林。 7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 8造林地------是实施造林作业的地段,也称宜林地。 9植苗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 10造林调查设计-------是在造林规划的原则指导及宏观控制下,对一个基层单位涉及造林工作的各项因子,特别是对宜林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 11造林作业设计-------也称造林施工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是林业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 12速生丰产林--------是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选用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造林,通过集约经营,能够取得速生、丰产、优质效果的人工林。 13农田牧场防护林-------是以保护农田、牧场,减轻自然灾害,改善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14水土保持林----------是人工营造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能够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并生产一定数量林产品的人工林。 15水土流失---------是在陆地表面由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损失和破坏。 16林带有效防护距离---------林带对农作物、牧草具有显著增产效果的最大距离。 17用材林--------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8盐碱地-------- 19农林复合经营---------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的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他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填空题 1森林划分为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殊用途林。 2影响我国森林实现生产力的因素有 3造林技术措施有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认真种植、抚育保护。 4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 5五不离水是圃地假植不离水、包装不离水、运苗不离水、林地假植不离水、植苗罐不离水。 6手工裸根苗栽植方法有穴植法、小坑栽植法、缝植法。 7大树挖掘软包装方法有井字包、五角包、橘子包。 8造林调查设计全部工作可分为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 9造林规划设计常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或1:25000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自测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部分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人工造林:是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人工更新:是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 人工林:是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林种:根据造林目的和人工林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把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简称林种。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 人工林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二、填空题: 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3.《森林营造技术》即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项(技能)。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我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 5.造林有(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科学种植)和(抚育保护)6项技术措施。 三、选择题: 1.风景林属于( D )。 A.用材林 B.防护林 C.经济林 D.特用林 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D ) A.用材林 B.防护林 C.经济林 D.特用林 3.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D )

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图文

森林营造技术实训报告-图文 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 二〇一三年六月廿二日 目录 前言....................................................... ......................................................... ........3 一、造林规划设计的任务....................................................... .............................4 二、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 .............................4 三、造林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 .....................7 四、自然条件的概括....................................................... .....................................8 五、社会经济条件....................................................... .........................................9 六、柳州林业生产现状....................................................... .... ...........................10 七、经营区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问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答: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植被因子途径、环境因子途径、综合多因子途径等,其中植被因子途径可以林木生长效果的地位级、地位指数,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植被演替等进行划分;环境因子途径则以气候与林木生长、地形与林木生长、土壤与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划分;综合多因子途径则综合环境条件、植被条件和林木生长状况等多因子为依据,对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如詹昭宁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2、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 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 3、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答: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水肥管理、幼林管理、幼林保护、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其中主要措施有:⑴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⑵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幼林管理重要的措施,应遵循施肥基本原则,依据树种特性、幼树生长发育规律、林地环境条件等科学确定施肥时间、肥料种类、方法、施肥量;⑶幼林除蘖、修枝等工作;⑷预防火灾、防治病虫鸟兽等幼林保护工作;⑸造林补植和检查验收等。 4、以造林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 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其次比较培育目标,确定主要造林树种;再次根据种苗来源,栽培技术等因素,最后确定造林树种;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 5、为什么马尾松要适时早栽?简述马尾松一锄法造林技术要点。 答:马尾松在立春前后气温达12℃左右时开始萌发,高径生长始于3月上旬,因此宜适时早栽。适时早栽有早发根、易成活、早生长,能抗旱等优点。一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马尾松一锄法造林应做到“一锄、二插、三打紧”,即穴缝应挖得够深,确保根系舒展,插苗木时应使苗木深度比原土印深1~3厘米,做到深浅适度,种好苗后应压紧缝壁,敲紧打实,做到根土密接。 6、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

森林培育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生理后熟: 2.种子休眠: 3.亲和力: 4.林木结实周期性: 5.组织培养: 6.地径: 7.适地适树: 8.降水资源环境容量: 9.森林结构: 10.自然修枝: 11.森林抚育: 12.森林更新: 二、填空(每空2分) 1.我国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2.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是,可以改善光照、水、肥及卫生条件。 3.多数树种的花芽分化是在之间进行的。 4.种子的成熟包括两个过程,一般先经过,而后进入。 5.最常用的采种方法是和。 6.我国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7.将营养元素溶液,喷洒在苗木的茎叶上,营养液通过皮层被叶肉吸收利用,这种施肥方法被称为。 8.生产上常用的育苗方式有两种:和。 9.根据种子含水量的高低,种子贮藏的方法有和。

10.根据取材部位不同,扦插分为、、等,其中最常用的是。 11.扦插育苗时,难生根的树种插穗要用处理。 12.苗木质量评价的指标有、和。 13.植苗造林的方法有和两类。前者又分为和等方法。 14.根据防护对象不同,防护林有、、三种。 15.组成造林立地条件的5大环境因子是、、、 和。 16.衡量适地适树的数量标准有和两个。 17.合理的是森林效益最优发挥的重要基础。 18.透光伐有三种实施方法:、和。 三、单选题(每题2分) 1.母树林改建的关键技术是()。 A.施肥B.疏伐C.传粉条件D.土壤改良 2.多数树种的花芽分化是在()。 A.休眠越冬时进行B.春季树木萌芽前 C.春季树木萌芽后D.开花前一年夏季到秋季之间进行 3.下面属于林木抚育的技术措施是()。 A.林地排水B.人工林灌溉C.林地施肥D.人工修枝 4.我国森林抚育采伐分为()。 A.皆伐、渐伐和择伐B.带状间隔、带状连续和块状采伐 C.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D.预备伐、下种伐和受光伐 5.水曲柳的种子休眠,属于()。 A.种皮引起的B.抑制物质引起的C.种胚未成熟D.综合因素引起的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森林营造技术课后习题答案配套书籍为《森林营造技 术》(张余田,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此答案仅供选择此书读者参考。 目录 绪论............................................. 1 第1单元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 1 第2单元造林施工技术............................ 4 第3单元幼林抚育管理............................ 7 第5单元主要林种营造技术........................ 9 第6单元特殊生态环境造林技术.................. 111 第7单元造林工程项目管理...................... 133 第8单元营造林工程项目监理.. (166) 第1页,共18页 绪论 一、名词解释: 森林营造技术:研究人工林营造和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填空 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3.《森林营造技术》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技能。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简答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在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在,我国林业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六大林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六 答案

精品文档 . 《森林营造技术》试卷六答案 一、名词解释:10% 1、防护林:以发挥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2、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或森林立地生产力的高低。 3、工程造林:指的是把普通的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规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国家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植树造林。 4、人工林结构: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即组成林分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 5、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二、填空题20%(每空0.5分) 1、造林地类型有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和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四大类。 2、适地适树的途径有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 3、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量上通常可用__立地指数_和 _平均材积生长量来衡量,在质上要求__成活, _成林_ ,_成材_ 和 _具有一定稳定性__。 4、混交林的类型有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和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四种。 5、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混生型等三种类型。 6、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是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方向正确。 7、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___30%____(不含)以下时,综合造林合格率为零。 8、马尾松植苗造林要求根系舒展、深浅适度、敲紧打实、方向正确。 9、常见的造林地清理的方式有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块状清理。其中块状清理较为常用。 三、选择题15%(每题1分,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横线上) 1、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 b 。 a.树冠大 b.抗风能力强 c.根蘖能力强 d.材质好 2、下列混交类型中,抗火灾能力最强的是 b 。 a、针针混交 b、阔阔混交 c、针叶落叶阔叶混交 d、针叶常绿阔叶混交 3、公路绿化和四旁植树常采用的苗是 c 。 a、1-2年生苗 b、容器苗 c、带土大苗 d、带土小苗4、毛竹是 a 。 a.喜肥树种 b.中性树种 c.耐瘠树种 d.耐荫树种 5、营造防火林带应选用 c 。 a.桉树 b.杉木 c.木荷 d.松树 6、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 a 。 a、主导因子法 b、生活因子法 7、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a 。 a、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 b、改地适权树 c、改树适地 d、a+b+c 8、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b 。 a.毛竹 b.马尾松 c.泡桐 d.杉木 9、营造混交林应使阳性树种处于 a 。 a、上层 b、下层 c、上、下均可 10、在保证主要树种占多数的前提下,如主要树种竞争力强,混交树种的比例可 适当 a 。 a、增大 b、减少 c、a、b均可 11、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____ a ___。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一定 12、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b 。 a.减少成本 b.保持水分平衡 c.不误时间 13、阳性树种之间混交应选择 d 。 a、株间混交 b、行间混交 c、带状混交 d、行带混交 14、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_____ a _。 a.大于伴生树种 b.小于伴生树种 c.等于伴生树种 d.不考虑比例 四、判断题10%[在题后()对的打“√”,错的打“×”] 1、我国森林的现实生产力水平较高。(×) 2、薪炭林属于经济林林种。 ( × ) 3、适地适树是造林树种选择的唯一途径。 ( × ) 4、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整地深度越深越好。( × ) 5、主导因子是对造林地的环境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的立地因子。(√) 6、混交林中树种间生态要求一致有利于混交成功。(×) 7、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造林密度可适当小些。( √ ) 8、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 √ ) 9、为了抵抗不良的立地环境,保持水土和进行林粮间作,宜采用群状配置形式。( √ )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绪论一、概念 1、森林培育学; 2、森林培育 二、简述题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2.、森林培育的对象 、森林的三大效益3 三、论述题 1. 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答案:一、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二、 1、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人工林和天然林 3、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 1 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对一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建筑用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个区域来讲,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第一章 一、概念1、林木个体生长,2、林木个体发育,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4、极性,5、再生 二、填空题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老年期四 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成熟林时期、()、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 1、森林培育是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一种生产过程,同时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简述题 1、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 2.、森林培育的对象 人工林和天然林 3、森林的三大效益 经济效益:既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所产生的效益 生态效益:主要是指森林在改善环境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对人类精神产生的效益 三、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

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对一个区域来讲,森林被划分成商品林和公益林。对于商品林又分成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 第一章森林的生长发育与调空 一、概念 1、林木个体生长(growth):是指林木个体在重量和体积上的不可逆增加。通常描述林木生长的指标有:生长过程曲线,生长速率和生长量。 2、林木个体发育(development):是指林木个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发生质变的过程。 3、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个体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的现象称为极性。林木的极性在受精卵中形成,但一直保留下来。扦插不能把形态学下端向上。 5、再生:是指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息性为基础的。扦插、组织培养等就是利用林木的全息性。 二、填空题 1、林木个体发育要经过(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2、林木群体生长发育要经过(幼龄林时期)、(壮龄林时期)、(中龄林时期)、近熟林时期、(成熟林时期)、(过熟林时期)六个阶段。 3、属于前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油松)、(樟子松)、(红松)、(马尾松)。 4、属于全期生长类型的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杉木)、(侧柏)、(柳杉)。 5、大量研究表明任何单株和器官的生长都表现出基本相同的模式,即(“S”形)曲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