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宿建德江古诗

宿建德江古诗

宿建德江古诗
宿建德江古诗

宿建德江古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1]泊(bó):停船靠岸。

[2]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3]客愁(chóu):出门在外想家的愁思。客,这里指诗人自己。

[4]野旷(kuàng):原野空阔广大。

[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大意

把船停靠在烟雾笼罩的小洲边,傍晚时分,思乡的愁绪涌上了我的心头。原野无边无际,一眼望去,远方的天空仿佛和树木连在了一起;江水清澈,天空中皎洁的明月好像在渐渐靠近我。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绝句。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

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

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试想,此刻那亲近的明月会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终究驱散不了团团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我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是的,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长地表现出“日暮客愁新”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孟浩然代表作品:《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赠张丞相》

小学古诗《宿建德江》注释、译文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心头。 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 注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 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赏析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

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中“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古诗《宿建德江》教案 沈银河 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课文,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读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 、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生字吗? 3 、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范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看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

孟浩然《宿建德江》古诗赏析

孟浩然《宿建德江》古诗赏析 《宿建德江》是一首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 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 天成,颇有特色。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面称建德江。 移舟:将船靠近岸边的意思。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迷漫的江岸。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 者曰洲,小洲曰渚。” 日暮:傍晚。 客:指诗人自己。 新:增添。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旷,空阔的意思。 天低树: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是说,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 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诗句 借对景色的清淡描写,烘托出孤寂的情怀,极为委婉动人。天地寥廓,诗人 却孑然一身,只有一轮孤月和他相近,寂寞的境况不问可知。写景寓情,客愁自 见。 而所描绘之景色, 如一幅秀丽的写生画。 明代胡应麟在 《诗薮》 中称之为“神 品”。清人张谦宜认为:“‘低’字、‘近’字,宋人所谓诗眼,却无造作痕, 此唐诗
1/6

之妙也。” 译文: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译诗、诗意]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 夕阳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 江水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 存诗 260 多首, 多 为五言律诗。 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 象 《秋登兰山寄张五》 、 《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 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思 观回珀云在后》等,农家生活的简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都给 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他的一些小诗, 如 《春晓》 也写得含蓄清丽、 韵味悠长。 孟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 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 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 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 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 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 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 “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 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 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 》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
2/6

宿建德江诗意

宿建德江诗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宿建德江古诗1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译文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赏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字吗? 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板书)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宿建德江诗意

宿建德江诗意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9882)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诗与并称“”。其诗清淡,长于写景。

孟浩然《宿建德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孟浩然《宿建德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⑴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⑵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 答案: ⑴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澈,府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⑵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3 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答: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4、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原野辽阔无垠,天地相连,天比树低,水月映照,仿佛月在身边。描景状物非常真切动人。 5、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6、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愁思,统摄全诗内容的是愁字。 2.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移舟泊烟渚,此句点题兼写环境。移舟点出江行,泊字点出题面上的宿字,而烟渚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3.日暮客愁新中新有何内涵? 答:新的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另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4.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工整的对偶句写景:野旷、天低、江清、月近。一写远眺,一写近观,抓住建德江畔景色的特点,写出它的自然之美,并以清新之景衬羁旅之愁,使情物化。 【小结】

《宿建德江》诗词赏析

《宿建德江》诗词赏析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赏析,由整理,希望有关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赏析的这篇文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赏析能对您有所帮助! 名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年代:唐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赏析: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

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日落黄昏,江面上才水烟蒙蒙。同时“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诗人自指。若按旧日作诗的所谓起、承、转、合的格式,这第二句就将承、转两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这也是少见的一格。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我们可以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

小学古诗《宿建德江》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小学古诗《宿建德江》朗读+知识导学+课件教案 宿建德江 古诗诗原文 宿sù建jiàn德dé江jiānɡ 【唐tánɡ】孟mènɡ浩hào然rán 移yí舟zhōu泊bó烟yān渚zhǔ, 日rì暮mù客kè愁chóu新xīn。野yě旷kuànɡ天tiān低dī树shù,江jiānɡ清qīnɡ月yuè近jìn人rén。 字词注释 宿建德江:意思是在建德江露宿。建德江,江名在现在的浙江省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市的一段。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烟:一作“幽”。 渚:水中小块陆地。 客:指作者自己。 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译文解析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傍晚时分,旅途中的我的心中又涌起思乡的新愁。 岸上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江水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要来与人相亲相近一般。 赏析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

唐诗赏析-《宿建德江》原文出处赏析

《宿建德江》原文|出处|赏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建德江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新】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古诗诵读《宿建德江》教案 鄂教版

宿建德江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宿建德江》。 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难点: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配古筝曲)一段优美的古曲配合着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古朴的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板书:宿建德江)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孟浩然留宿建德江。(板书:孟浩然)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现在请大家看诗文的打印页,自由地把这首诗多读几遍,借助课后的拼音把生字读准。好。自由《读宿建德江》(学生自由读古诗,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 2.教学生字 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渚”,后鼻音“旷”。 在古诗中大家都能读好这些生字,我们去掉古诗的语境,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字吗? 3.再读古诗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读诗,这次请注意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自读)来,你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指名读)他读得真不错,那我们向他学习,大家齐读《宿建德江》。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同学们朗读也激起了老师读诗的欲望,下面我也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

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齐读) 2.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4.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背着书包回家去)还有人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感觉无比幸福)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读出了思亲之愁(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乡的诗句——《宿建德江》

思乡的诗句——《宿建德江》 思乡的诗句——《宿建德江》思乡的诗句——《宿建德江》《宿建德江》原文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作者简介 (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与另一位山水人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代表作品有《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著有《孟浩然集》,存诗二百余首。 《宿建德江》简介 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

州长史,聘他为幕僚。该诗作于730年(开元十八年)漫游吴越之时。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 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吗?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和思念家人的情感又蓦然而生。 接下去诗人以一个对句铺写景物,似乎要将一颗愁心化入那空旷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潜说:下半写景,而客愁自见。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宿建德江》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 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宿建德江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首》 2.师板书课题 3. 古诗词三首 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江》。 1. 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3.部编版《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说课稿

《宿建德江》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宿建德江》。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选自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写景作品。“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或闲适或愁苦的情怀,这正是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主要特点。有趣的是这首诗的景语中的“明月”,寄予的情感是:落第而归,仕途无望,暮霭旷野使诗人旧愁更添新愁。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眼”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并学习“知人论诗”、“想象”等赏析方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会以及对山水田园诗特点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进而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和“知人论诗”的赏析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六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 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 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等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传授重要,那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我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导入新课时便引导学生朗诵积累的课内外的古诗,并回顾学习方法,即多读、借助注释和联系语境理解诗意。鼓励学生去独立阅读,加强积累。 四、教学过程 这首诗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这两诗具有山水田园一般特点,我设计了“整体通读,把握诗意分步解读,品悟诗情”这一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步骤。

古诗宿建德江翻译赏析

古诗宿建德江翻译赏析 《宿建德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前言】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言绝句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注释】 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翻译】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赏析】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宿建德江》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写景抒情作了准备。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为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案-4 古代诗歌三首

第一课时 导入(激趣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它滥觞于《诗经》,千百年的发展使之蔚为大观。屈原是中国诗人高标独举的第一人,在他身后,群星璀璨,熠熠生辉。这节课我们学习两首古典诗歌,遨游诗的世界,神交我们倾慕已久的诗人。 一、检查预习 1.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二、学习《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新安江建德的一段江水时写下的一首诗。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3.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原文: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译文:“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4.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5.写作特色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6.拓展延伸 搜集几句描写月的诗句。 【交流点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7.学生默写《宿建德江》 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北宋熙宁五年(1072),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2.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朗读或放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3.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4.讨论交流 (1)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