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泸州水文地貌

泸州水文地貌

泸州水文地貌
泸州水文地貌

泸州气候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岭、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全市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区。大气环流影响:主要受北方大陆干冷季风与南方海洋暖湿季风交替活动的影响。冬半年主要受苏联西北利亚和蒙古到新疆一带东南下的大陆干冷空气团的控制。夏半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控制。

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最冷月(一月) 年平均气温7℃左右,最热月(七月) 平均温度27.5℃,年较差( 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 约为20.5℃,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左右。全市7、8月份气温变化最小,冬季(12─2月) 气温变化也不大,春季气温上升急剧,秋季气温下降迅速。

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全年气温日较差为6℃左右, 最大月是8月,平均日较差达8℃以上,最小月12月平均日较差4℃左右。

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泸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瞬间风速≥17米/秒,称为灾害大风,1、10─12月出现大风的概率小,春秋季多为寒潮大风,风向偏北,风力大,持续时间长,范围较广,夏季多为雷雨大风,这种雷雨引起的局部大风,常伴有冰雹,一般出现在下午和晚上,影响范围小,持续

时间短,风力大。

根据(61─96)年气象资料分析,对泸州市农业生产威协最大的是(7、8月)高温伏旱和(5、6月)连晴夏旱,其次是3、5、9 月低温阴雨天气,以及洪涝、冰雹、大风。它们发生的次数多,危害范围广,后果严重,近年发生的强度变化大,是泸州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也是制约泸州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4─5月是季节交替,也是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泸州市的时期,多强对流天气,易产生大风,冰雹天气,出现频率为42%,此时正值小春作物灌浆、成熟、收割,因此,大风冰雹对小春作物危害最大。如1989年泸州“4.20”和1993年泸县“4.24”的风雹灾害,大家仍记忆犹新,不仅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威协。

2、5─6月是夏旱发生的时段(除叙永外)出现夏旱的频率达30%以上,古蔺高达59%,此时正值水稻栽插不久,将造成禾苗干枯死亡,1969年夏旱长达60天以上,严重影响我市的大春生产。

3、7─8月伏旱出现的频率为42%以上,合江高达71%,对大春作物危害最大,造成减产或者无收。1971年伏旱长达46天以上。

4、低温、阴雨是农业生产的内伤,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面最大,特别是对早稻、再生稻、晚稻的危害尤为突出。5月出现低温阴雨的频率为47.5%,合江高达66.7%;9月份出现的频率在65.5%。1994年9月出现低温阴雨造成再生稻、晚稻大面积减产。

5、暴雨主要发生在6─8月,其发生频率在56%以上,造成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庄稼、农田,给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损失。1968年7月2日,全市雨量多数达170mm以上,其中市中区达239.0mm。

泸州水文

泸州市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为主干,成树枝状分布,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汇入长江。境内河流众多,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1条,其中50-100平方公里的30条,100-400平方公里的20 条,400平方公里以上的11条,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沱江、赤水河、古蔺河、永宁河、塘河、濑溪河、东门河等。河道普遍具山区性河道特征,河岸坡度陡,多呈V形谷或U形谷,宽谷与窄谷交替,河床较大,多急流险滩。长江由江安县经纳溪区大渡口处入境,由西向东流经纳溪、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五县(区),在合江县符阳村九层岩出井流入江津县。市境内长133公里,集雨面积9832平方公里,出境流量为8533立方米/秒,入境水量2420.8立方米,出境水量2691亿立方米。

沱江系长江左岸支流,由富顺县经泸县海潮处入境,在市境北部由西北向东南,经泸县、江阳区在市区管驿嘴处汇入长江。境内长44公里,集雨面积1258平方公里。河床窄,天然落差小,年均河口流量455立方米/秒,年均河口输沙量0.2356亿吨。洪水季节可通航,枯水期部分段可通航。水能蕴藏量6.4万千瓦。

永宁河为长江南岸支流,发源于叙永县黄泥乡,由南向北流经叙永、纳溪,在纳溪区安富镇汇入长江,全长152公里,集雨面积2320平方公里。天然落差846.6公尺,平均比降5.57‰,水能蕴藏量12.87万千瓦,多年平均河口流量66立方米/秒,年均河口输沙量0.0199

水文地质学考试试题

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 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二)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原生孔隙(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次生裂隙。(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水位埋深浅和土层岩性。(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岩层空隙之中的重力水。(4 分)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相邻含水层间和人工补给。(5 分) 10.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是)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否)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是)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是)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C )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C )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C )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 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 A )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或B。 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B )。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 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4.2 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试卷( A 卷)试题

山东科技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试试卷( A 卷)班级姓名学号 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题,计20分) 1.容水度 2.给水度 3.贮水率 4.有效孔隙度 5.上升泉与下降泉 6.水的地质循环 7.地下水动态 8.上层滞水 9.承压水 10.越流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 1.说明容水度(M)、持水度(Sr)、给水度(u)、孔隙度(n)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地下水含水系统及其特征 4.地下水成因类型有那些? 5.岩石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6.结合水与重力水有什么区别? 7.承压水及其特征 8.毛细饱和带与饱水带的区别与联系 9.地下水的排泄途径有哪些? 10.达西定律的几种表达形式

三、简单论述题(每题5分,共6题,计30分) 1.同一介质场中存在多个地下水流动系统时,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分别是势能梯度和介质的渗透性,请给出势能梯度的概念并说出两因素是如何影响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空间大小的? 2.井水为什么有“冬暖夏凉”的感觉? 3.简述越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的水流折射原理,给出所满足的方程并解释之。 4.土壤盐渍化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典型洪积扇及其地下水的明显分带性特征。 6.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哪些? 四、论述题(10分) 论述与地下水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 五、计算题(10分) 以下为一水样的水质分析资料,试写出其库尔洛夫式,并确定其水质类型。 矿化度34.5g/l,温度20℃,PH值8.2,氯离子含量18980mg/l,钠离子含量10560mg/l,硫酸根离子含量2560 mg/l,镁离子含量1272 mg/l,钙离子含量400 mg/l,钾离子含量380 mg/l,重碳酸根离子含量142 mg/l,溴离子含量65 mg/l,锶离子含量13 mg/l,硝酸根离子含量2.5 mg/l,氟离子含量1.4 mg/l,其它忽略不计。(各个元素的原子量如下Cl:35.5, Na:23, S:32, O:16, Mg:24, Ca:40, K:39, H:1, C:12, Br:80, Sr:88, N:14,F:19)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武汉气象水文及地形地貌 一、气象、水文 武汉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向内陆过渡地带,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性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暖、春湿秋旱、夏季多雨、冬季少雪、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6.7℃,7月平均气温高达28.9℃,1月仅3.5℃。夏季气温高,35℃以上气温天数为40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1℃,武汉日均温≥10℃持续期达235天,年平均无霜期240天。一年四季分配也以夏季最长,达135天,冬季次之,为110天,具有冬夏漫长而春秋短促的显著特点。武汉地区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284.0mm,降雨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91.7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75.7%,湿度系数Ψw=0.903,本地区大气影响深度da=3.0米,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米。 武汉市区内水系发育,长江、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切割”成武汉三镇,两大水系支流有府河、滠水、长河、倒水等。以长江和汉水对区内地下水动态、水质影响最为突出。市区内分布有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对位于湖泊四周的建筑工程应高度重视地面水体的影响。 据汉口(武汉关)水文站实测资料,长江武汉段最高洪水位为29.73m(吴淞高程),最低枯水位8.87m,水位升降幅度20.86m。长江、汉江与其两岸地下承压水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愈靠近长江、汉江江边地段,水位互补关系愈明显。 二、地形及地貌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被长江、汉江

呈Y字型切割成三块,谓之武汉三镇。武汉城区南部分布有近东西走向的条带状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较密集的树枝状冲沟,武汉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大小近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水系发育、山水交融的复杂地形。最高点高程150m 左右,最低陆地高程约18m。 武汉地区地貌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剥蚀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地区,丘陵呈线状或残丘状分布,如武昌的磨山、珞珈山、汉阳的扁担山等,丘顶高为80~150m,组成残丘的地层为志留系与泥盆系的砂页岩。 2)剥蚀堆积垄岗区(III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武昌、汉阳的平原湖区与残丘之间。地形波状起伏,垅岗与坳沟相间分布,高程为28~35m。组成垅岗的地层主要为中、上更新统粘性土(老粘土)。 3)堆积平原区:分布于整个汉口市区及武昌、汉阳沿江一带,主要为由长江、汉江冲洪积物构成的I、II级阶地。 I级阶地:广泛分布于长江、汉江两岸地区,地面标高19m~21m。地层由全新统粘性土、砂性土及砂卵石层构成。区内有众多湖泊、堰塘、残存的沼泽地及暗沟、暗浜等。 II级阶地:主要分布于青山镇及汉口张公堤附近及以北东西湖与武湖一带,地面标高为22m~24m,地层由上更新统的粘性土与砂性土组成。 武汉地区无全新活动断裂,地震烈度I≤6度,属于地壳稳定区。

《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六套卷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卷一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 分) 1.从成因角度分析,粘性土空隙主要组成有、和(3 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和(3 分) 3.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和。(3 分) 4.由地下水蒸发排泄作用,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条件是、 和。(3 分) 5.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带中,局部之上,岩层空隙之中的水。(4 分) 6.导水断层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它可以起到作用。(3 分) 7.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2 分) 8.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和。(2 分)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 和的补给。(5 分) 10.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和。(2 分) 二.是非判断题(每题 3 分,共15 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 2.承压水头是指井中静止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 3.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时,地下水必然向河水排泄。() 4.通常情况下,在洪积扇顶部打井,井打的越深,井中水位埋深也越大。() 5.当地下水位埋深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水位埋深越大,给水度也越大。() 三.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1.达西定律对下列条件适用() A.层流、稳定流;B.层流、非稳定流; C.层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D.层流、紊流

2.砂砾类松散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 A.孔隙度大小;B.排列方式;C.颗粒直径大小;D.结构 3.地下水流网中流线与等势线() A.正交;B.斜交;C.相交;D.平行 4.渗入-径流型地下水循环的长期结果,使地下水向()方向发展。 A.溶滤淡化; B.水质不变; C.溶滤咸化; D. A 或B。5.在天然条件下,控制一个地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轮廓的影响因素是()。 A 水文因素, B 气象因素, C 地质因素, D 人类活动 四.根据图4-1 条件,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4.1在图中画出示意流网;(图中“ ”表示地下分水线)。(5 分) 观1 甲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砂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粘性土 图4-1 4.2在甲、乙处各打一口井,要求井的深度不同,且甲井水位比乙井水位高。试在图上表示出两口井如何打,并标出井水位。(5 分) 4.3写出图4-1 条件下的潜水均衡方程式,并注明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5 分) 4.停止降水后,河水位变化如图4-2 中所示,试说明观1 孔潜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并在图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校重点建设课程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组 石家庄经济学院 前 言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环境工程专 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阐叙了以下几方面内容:自然 界水的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存在形式 和水理性质;地下水的分类以及各种类型地下水的特征;地 下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份及形成作用;地下水的 补给、径流、排泄和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地下 水资源分类和特征;地下水与环境的关系等。该课程全面介 绍了现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 奠定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不仅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内容紧紧围绕教学大纲要求,并考虑 了以下几点:第一,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第二,正 确地理解水文地质概念,避免死板地套用;第三,地下水与 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用 系统观点考察众多因素对地下水的综合影响;第四,不能满 足于字面上的理解,而应勤于思索,弄清实质。 本次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的修订,是在1997年第一 次建库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原库的部分试题作了调整,本试 题库选题涉及书内全部内容,因此,覆盖面宽。同时,考虑 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上题量偏重。 全库共有试题576题。为综合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能力,共包含 五种题型,分别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 论述题。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 指正。 编 者 2003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3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6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9 第五章 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11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13 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17 第八章 地下水系统···················································19 第九章 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20 第十章 孔隙水·······················································22 第十一章 裂隙 水·····················································23 第十二章 岩溶水·····················································24 第十三章 地下水资源·················································26 第十四章 地下水与环境···············································27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 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 表径流系统。 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 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 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 地下水 的科学。它研究 岩石圈 、 水圈 、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 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 水文 循环和 地质 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 大 循环和 小 循环。 5.水循环是在 太阳辐射 和 重力 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 蒸发 、 降水 和 径流 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 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 8.在水文学中常用 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水文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岩石中的空隙包括(): A) 松散岩石中的孔隙。B)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D) 上述的全部。 2. 有关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地下水存在及运动的岩石空隙介质有三种。 B)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强、弱结合水,毛细水和重力水。 C) 所有存在形式的地下水都能在岩石空隙介质中流动。 D)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介质中的实际地下水流运动是极其复杂的。 3. 判断下面各图所代表的泉的类型(共8分)。 A)侵蚀泉B)接触带泉C)溢流泉D)断层泉 4. 有关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流动系统加入时间因素,是时空四维系统。 B)流动系统在人为影响下会发生很大变化,有时可以超越大的含水系统的边界。 C)流动系统边界为流面边界,属于水力零通量面边界,边界是可变的。 D)流动系统的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5. 气象因素是影响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天然因素之一,描述其影响的错误表述是:() A)气象因素主要对潜水动态影响最为普遍。 B)气象因素对潜水动态在时间上的变化影响表现为周期性地变化。 C)任何气象要素引起的潜水水位变化都是真变化。 D)降水补给使水量增加,水位抬升,水质变淡;蒸发排泄使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质变咸。 6. 有关洪积物的水文地质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洪积扇上部(扇顶—扇中)是主要补给区。 B)洪积扇下部(扇端)地带为溢出带。 C)洪积扇上部属潜水浅埋带。 D)洪积扇下部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小。 7. 从河道(古河道)到河间洼地,有关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正确描述是:() A)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B)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C)水化学作用由浓缩到溶滤,水化学成分由碳酸盐型水到氯化物型水。 D)水化学作用由溶滤到浓缩,由高矿化水到低高矿化水。 8. 有关岩溶水的运动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A)岩溶水都呈紊流运动。 B)岩溶水都不承压。 C)岩溶水运动不同步及局部与整体运动方向不一致。 D)岩溶水具有统一的区域地下水水位。

地形与水文

第二章第四节地形与水文 一、世界地形: 1、区分概念: 地形: 地形区: 地貌: 地势: 2、成因(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角度归纳): 3、世界主要的地形区 (一)平原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北西伯利亚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二)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丘陵 哈萨克丘陵、江南丘陵 (四)高原 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帕米尔高原、德干高原、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五)山地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大高加索山脉、乌拉尔山脉、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

尼罗河(谷地) (二)盆地 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 (三)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 (四)山地 阿特拉斯山脉德拉肯斯 山脉乞力马扎罗山 (五)沙漠 撒哈拉沙漠 大洋洲主要地形区 中部平原 (二)盆地 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 (三)高原 西部高原金伯利高原 (四)山地 大分水岭 (五)沙漠 维多利亚大沙漠 (一)平原 中央平原密西西比平原 (二)高原 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高原哥伦比亚高原科罗拉多高原墨西哥高原 (三)山地 阿拉斯加山脉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科迪 勒拉山系内华达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

(一)平原 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潘帕斯平原 (二)高原 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 巴拉那高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三)山地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主要地形区 4、地形特征的描述 1)答题模板: 2)依据答题模板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形特征。亚洲: 欧洲: 非洲:

东华理工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东华理工学院水文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B 若想免费下载该文档: 登录https://www.wendangku.net/doc/aa13223284.html, ->论坛->文档下载区->(搜索想要的文档) 一、概念题(20分) 1、 结合水 岩土空隙中,离固相颗粒表面较近,受静电引力较大,不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运动的地下水。2、 孔隙水 赋存于松散岩石孔隙中的地下水。 3、 贮水系数 单位面积承压含水层饱水岩石柱体,水位上升/下降一个单位,储存/释放的水的体积。 4、 隔水层 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 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6、 稳定流 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各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7、 地下水均衡 均衡区在均衡期内,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的收支之差等于储存量的变化。

8、 沉积水 包括沉积作用水(软泥水)与沉积成因水(软泥水的进一步演化),前者指存在于沉积物堆积时期水底软泥中的水,后者又包括同生沉积水与后生沉积水。同生沉积水指与岩层同时沉积形成并一直保留于其中的地下水,后生沉积水指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由相邻岩层挤压而来的水。 9、 降水入渗系数 降水中真正入渗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10、下降泉 潜水补给形成的泉。 二、填空题(20分) 1、取潜水面为基准,饱水带潜水面处的水位是0 ;若包气带支持毛细水的弯液面恰好位于潜水面处,则弯液面处的水位是-hc ;当支持毛细水弯液面上升到最大毛 细上升高度(hc)处时,弯液面处的水位是0 。 2、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和液体对固相表面的湿润有关。 3、据补给泉的含水层性质,泉分为上升泉、下降泉两类。 4、据排泄方式与水交替程度,潜水可分为蒸发型、径流型、 弱径流型三种动态类型;深部承压水的动态类型为径流型。 5、动态与均衡的关系为: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均衡是动态的内在原因。 6、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提出完成了对渗流场、水化学场、水温场三场的统一。 7、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山间堆积盆地地区,潜水的水化学分带最为完整。 8、承压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地质构造,而潜水形成自流井受控于地形。 9、裂隙含水系统大多呈带状或脉状分布,其由大裂隙、中裂隙、 小裂隙三种级次的裂隙构成。 10、我国南北方岩溶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气候、岩性、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 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不同自然带环境特征差异较大。 3世界自然带的类型与分布规律(注意与气候类型分布的异同,以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燥红土热带荒漠带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单峰驼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 林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 林 阿尔卑斯山 羊、黇鹿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猕猴、灵猫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混交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 叶林和温带混交 林 松鼠、黑熊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旱獭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 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驯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极地气候 苔原 驯鹿、紫貂 灰化土 冰原带 极地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非地带性: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 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 海陆位置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 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及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三) 一.填空题(共30分) 1.岩石的空隙可分为孔隙、裂隙和溶穴。(3分) 2.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断层泉和接触带泉。(3分) 3.地下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Cl-, SO42-, HCO3-、阳离子有Na+, K+, Ca2+, Mg2+。(6分) 4.岩石的空隙给地下水提供了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2分) 5.地下水用于供水水源有以下优点:普遍分布、时间调节性、水质较好。(3分) 6.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和透水性。(3分) 7.地下水动态是指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2分) 8.写出图1承压含水层中各代号的名称。(8分) ①含水层; ②隔水底板; ③承压高度; ④含水层埋深; ⑤承压水测压水位; ⑥补给区; ⑦承压区; ⑧自流区(自溢区)。 ②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2.1 弹性给水度:在承压含水层中,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的体积。 2.2 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 2.3 降水入渗系数: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 2.4 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2.5 地下水流动系统:指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三.是非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地下水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盐分的过程也称补给。(是) 2.渗透流速总是小于实际流速。(是) 3.当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必然获得河水的补给。(否) 4.潜水面的起伏变化及坡度大小与地形、水文网及含水层的透水性有关。(是) 5.地下水可以从水力坡度小的地方流向水力坡度大的地方。(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分析比较砾石、砂、粘土三者孔隙度、给水度和透水性的大小。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 (40) 第十一章裂隙水 (42) 第十二章岩溶水 (45)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 O分子态水的转换。(×) 2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试卷 及答案

水文学试卷 一、填空题(10*1) 1、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 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各水文现象变化情势的一门水利学科。 2、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 3、水资源是一种再生资源 4、河道中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深泓线。 5、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6、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地面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 7、特大洪水的重现期,一般要通过历史洪水调查和考证确定。 8、流城中的湖泊围垦以后,流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增大 9、降水的三要素是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 10、由于我国目前多数城市的雨量资料年数还不够长,为了能够选得足够数量的雨量样本,且各样本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规范规定取样方法采用年多个样法。 二、判断并改错(10*2) 1、在计算地下热水运动时,可以把渗透系数K当作代表岩层透水性的常数(T) 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重要指标,其大小取决于岩石中空隙、裂隙的数量、规模及连通情况等,可在室内根据达西定律测定,与液体的性质无关.

2、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水文现象。(T) 3、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没有确定的周期 4、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T) 5、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是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三部分(F)还有补充土壤缺水(入渗) 6、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减少(F) 增加 7、重现期为一千年的洪水,其含义为大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正好一千年出现一次(F) 大于等于这一洪水的事件很长时间内平均千年出现一次 8、设计洪水是指断面的最大洪水(F) .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 9、含水层和隔水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T) 10、按成因把自然界的岩石分为三类岩浆岩,火成岩,变质岩。(F )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还有一类是沉积岩。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

《自然地理学Ⅱ——水文、地貌》 自编习题集及答案 1、河流的水情要素主要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水化学、水温和冰情等。 2、整个水分循环过程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5个环节。 3、较大的河流可分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等五个部分,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河口是河水的出口处。上游、中游、下游是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三个河段,它们有着不同的水文地貌特征。 4、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长、河网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 5、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可进行水系分类,主要可分扇状水系、羽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格状水系5类。 6、河流泥沙运动的形式可分滚动、滑动、跳跃和悬浮。 7、地下水的来源有渗透水、凝结水、岩浆逸出水。 8、岩石与水的贮容、运移等有关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它主要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等。 9、硬度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 10、成规模可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11、在潮汐现象中,水位上升叫涨潮,水位下降叫落潮。涨潮至最高水位,称为高潮;落潮至最低水位,称为低潮。 12、潮汐类型可分为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三种类型。 13、就地月系统来说,存在着两种运动,即地月系统绕其公共质心的运动和地球的自转运动。 14、由于日、月、地球具有周期性的运动,故潮汐现象也具有周期性变化。15、潮汐的日变可分为半日周期潮和日周期潮。 16、潮流的运动形式,可分为回转流和往复流。 17、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在南半球则呈逆时针方向流。 18、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北印度洋盛吹西南季风,南赤道流向西流去,遇陆地,分两支。 19、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发育条件,现代冰川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山岳冰川和大陆冰川。 20、由于海水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从区域范围上可分为洋、海、海湾、海峡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海洋。 21、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三个单元 22、海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溶液。它所包含的物质可分为三类:溶解物质、气泡、固体物质。 23、海水中盐分的来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河流从大陆带来;二是海水中的氯和钠由岩浆活动中分离得来。 24、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温度、密度、水色、透明度、海冰等 25、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 26、海洋资源是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均直接与海洋或海水有关的资源。

水文地质基础期末复习题

水文地质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其水量与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对各个圈层产生的影响,从而服务于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3、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空间变化。 4、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5、孔隙度:是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6、给水度:是指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时,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记为μ。 7、有效应力:是岩土骨架所承受的应力。 8、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9、隔水层:不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0、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12、渗流: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的运动,发生渗流的区域为渗流场。 13、层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14、紊流运动:在岩层空隙中流动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 15、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不随时间改变。 16、非稳定流:水在渗流场中运动,各个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17、水力梯度: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之比。 18、溶滤作用: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就是溶滤作用。 19、入渗系数:大气降水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采用降水补给系数。 20、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地下水面或地下水含水通道与地形面相切时,地下水呈点状或散点状涌出地表成泉. 21、地下水动态:地下水各种要素(水位,水量,化学组分,气体成分等)随时间变化。 22、地下水均衡:某一时段,某一范围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等)的收支情况。 23、均衡区: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 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 24、正均衡:某一均衡区,在一定均衡期内地下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表现为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称为正均衡 25、.负均衡:反之,支出大于收入,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称为负均衡 二、简答题 1、地下水中气体的意义:一方面,气体成分能够说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另一方面,有些气体会增加地下水溶解某些矿物组分的能力。 2、影响孔隙度的因素:颗粒分选程度;颗粒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3、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颗粒大小;分选程度;排列状况;颗粒形状;胶结物的多少。 4、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混合作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5、地下水中离子成分富集的原因: 6、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与矿化度的关系: 7、溶滤作用影响因素:1组成岩土的矿物的溶解度;2岩土的空隙特征;3水的溶解能力;4水中溶解气体的含量;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2. 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 中的水。 3. 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 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4.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6.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 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 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 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永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 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 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违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 环。 4 .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 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蓮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 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_蒸J 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厂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v) 2. 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X ) 3. 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 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V ) 4.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 循环。(X ) 5. 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V ) 6. 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V ) 四、简答题 1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1856 年以前的萌芽时期,1856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本世纪中叶至今的发展时期。 2. 水文地质学已形成了若干分支学科,属于基础性的学科分支有哪些?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区域水文地质学。 3.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 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地质循环发生于地 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 成,转换速度缓慢。 4. 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地表水、 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 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 形成降水。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 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 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地表 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 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5. 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区别? 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海洋或大 陆内部的水分交换为小循环。 6. 水循环的作用? 一方面,水通过不断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另方 面,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第二章岩石 中的空隙与水分 1. 岩石空隙:地下岩土中的空间。 2. 孔隙:松散岩石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 隙。 3. 孔隙度:松散岩石中,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所占 的体积。 4. 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 隙。 5. 裂隙率:裂隙体积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 比值。 6. 岩溶率:溶穴的体积与包括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 的比值。 7. 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 洞。 8. 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 的那部分水。 9.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 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10 .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11.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 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 有地下水面支持。 12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 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13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 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4 .重量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与干 燥岩石重量的比值。 15 .体积含水量: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体积 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的比值。 16 .饱和含水量: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17 .饱和差: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间的差值。 18 .饱和度: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 19 .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 用而保持的水。 20 .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 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 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21 .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 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量。 22 .残留含水量: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 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 23 .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24 .有效应力: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 二、填空 1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多 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 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 岩石空隙可分 为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 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3.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选程度及颗粒排列 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 响孔隙度。 4. 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 化裂隙。 5. 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 水、和岩溶水。 毛细现象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 的。——— 7. 通常以容 水度、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 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 石性质。 8. 岩性 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大小 与多少。 9. 松散岩层中,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 孔隙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才 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 三断题 1 .松散岩石中也存在裂隙。(V ) 2. 坚硬岩石中也存在 孔隙。(V ) 3.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形状对孔隙度没有影响。 (X ) 4. 两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圆球状岩石,排列 方式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V ) 5.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分选程度对孔隙度的大小 有影响。(V ) 6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情况对孔隙度的大小没影 响。(X ) 7. 松散岩石中孔隙大小取决于颗粒大小。 (V ) 8. 松散岩石中颗粒的排列方式对孔隙大小没影响。 (X) 9. 裂隙率是裂隙体积与不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 的比值。(X ) 10. 结合水具有抗剪强 度。(V ) 11. 在饱水带 中也存在孔角毛细水。(X ) 12. 在松散的砂层中,一般来说容水度在数值上 与孔隙度相当。(V ) 13. 在连通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岩石的空隙越大, 给水度越大。(V ) 14. 松散岩石中,当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 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位下降后,给水度偏小。 (V ) 15. 对于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地下水位下降速 率较大时,给水度的值也大。(X ) 16. 颗粒较小的松散岩石中,重力释水并非瞬时完 成,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所以给水度与时间有关。 (V ) 17 .松散岩石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V ) 18. 松散岩石中,孔隙直径愈小,连通性愈差, 透水性就愈差。(V ) 19. 在松散岩石中,不论孔隙大小如何,孔隙度 对岩石的透水性不起作用。(X ) 20. 饱含水的砂层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 孔隙压力恢复后,砂层仍不能恢复原状。(X ) 21. 粘性土因孔隙水压力下降而压密,待孔隙压 力恢复后,粘性土层仍不能恢复原状。(V ) 22. 在一定条件下,含水层的给水度可以是时间 的函数,也可以是一个常数。(V ) 23. 在其它条件相同而只是岩性不同的两个潜水 含水层中.在补给期时,给水度大,水位上升大,给水度 小,水位上升小。(X ) 24. 某一松散 的饱水岩层体积含水量为30%,那 么该岩层的孔隙度为0.3。(V ) 四、简答题 1. 1. 简述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并说明如 何影响?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有:颗粒大小、分选程 度、和颗粒排列方式。 当分选性较好时,颗粒愈大、孔隙也愈大。 当分选性较差时,由于粗大颗粒形成的孔隙被小颗粒 所充填,孔隙大小取决于实际构成孔隙的细小颗粒的 直经。排列方式的影响: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