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2019-2025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6)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6)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6)

一、研究原则 (6)

二、研究方法 (7)

第三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特征及与企业的关系 (9)

一、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 (9)

二、市场发展战略的特征 (10)

三、市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1)

第四节研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二、研究意义 (12)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3)

第一节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发展概况 (13)

一、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 (13)

二、行业法规与政策 (13)

(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3)

(二)国家行业政策 (14)

(三)地方行业政策 (15)

三、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16)

(一)纸包装印刷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16)

(1)纸包装印刷行业的技术水平 (16)

(2)纸包装印刷行业的技术特点 (17)

(二)塑料包装印刷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18)

(1)塑料包装印刷行业的技术水平 (18)

(2)塑料包装印刷行业的技术特点 (19)

四、行业的经营模式 (20)

五、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20)

六、进入行业主要壁垒 (20)

七、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影响 (21)

(一)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22)

(二)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22)

第二节2018-2019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3)

一、包装印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3)

二、我国印刷行业发展格局 (24)

三、我国包装印刷行业下游需求分析 (25)

四、主要细分市场分析 (26)

(一)快递包装 (26)

(二)烟标印刷 (26)

(三)啤酒标印刷市场 (27)

(四)药品、日用品、电子产品等其他纸包装市场 (28)

五、消费升级推动高端包装印刷行业快速发展 (29)

六、2019全球印刷包装行业趋势 (29)

第三节2018-2019年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31)

一、包装印刷行业竞争格局 (31)

二、国内第一家百亿包装印刷企业 (31)

三、2018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 (36)

第四节企业案例分析:吉宏包装 (39)

一、吉宏包装的行业竞争地位 (39)

二、公司的竞争优势 (39)

三、公司的竞争劣势 (42)

第五节2019-2025年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42)

一、包装印刷行业发展前景 (42)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43)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44)

四、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供需趋势 (44)

五、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45)

六、智能包装成为行业必然趋势及机遇 (45)

第六节全球包装印刷市场面临五大挑战 (47)

一、销售额增加利润降低 (47)

二、劳动力短缺青黄不接 (47)

三、数字印刷带来生产变革 (48)

四、寻求扩张增加收入 (48)

五、竞争加剧整合加快 (48)

第三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50)

第一节市场发展战略的基本类型与选择 (50)

一、按其性质划分 (50)

二、按其内容分为 (54)

三、按产品在市场上的寿命周期划分 (54)

第二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选择 (54)

一、市场主导者策略选择 (55)

(一)不断开拓市场 (55)

(二)保持市场比率不断升高 (55)

二、市场挑战者应对措施 (55)

(一)主动出击 (55)

(二)侧路出击 (55)

(三)全方位出击 (55)

(四)“游击战”进攻 (56)

三、市场一般追求者策略 (56)

(一)超级模仿 (56)

(二)局部超越 (56)

(三)灵活多样,大胆创新 (56)

四、市场补缺者策略 (56)

(一)选择点的重心 (56)

(二)专业化市场经营 (57)

第三节市场机会本位战略观下的企业战略取向分析 (57)

一、SCP范式中的市场――战略――绩效逻辑 (57)

二、市场机会本位战略观下的企业战略取向之一:机会导向的产业选择 (58)

三、市场机会本位战略观下的企业战略取向之二:市场导向的战略定位 (58)

四、对市场机会本位战略观下企业战略取向的基本评价 (59)

第四节国内外成功企业市场战略案例分析与借鉴 (60)

一、亚马逊:战略的“第一性原理” (61)

二、可口可乐:“商业史上最经典的一次演讲” (63)

三、梅特卡夫定律:以网络经济效应对抗规模经济效应 (64)

四、从“柱形思维”升级到“饼形思维” (66)

五、从终局看布局,以未来定义现在 (67)

六、唤起水手们对辽阔大海的渴望 (69)

第四章2019-2025年中国包装印刷企业市场发展战略探讨与建议 (71)

第一节企业确定实施市场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71)

一、要有潜在的巨大市场 (71)

二、要有良好的风险收益结构 (71)

三、要有实现战略的基础 (71)

四、要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 (71)

第二节2019-2025年中国包装印刷企业市场发展战略建议 (72)

一、必须把做强做优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72)

二、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进市场竞争 (72)

三、以客户为导向,满足客户需求 (72)

四、创新经营模式 (73)

五、价值创新开拓战略蓝海 (73)

六、紧跟市场发展 (74)

七、实施“走出去”战略 (74)

八、坚持“五化”发展举措 (74)

第三节促进市场战略性成长的措施 (75)

一、加强市场调研,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75)

二、加强市场巡访,规范巡访路线 (76)

三、协助市场开发,成为客户顾问 (76)

第四节创新市场管理体系构筑竞争优势 (77)

一、市场管理体系容易犯的毛病 (77)

二、市场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 (78)

三、市场管理体系的创新要点 (78)

四、结论 (80)

第五节深度营销中市场维护的成长性战略 (80)

一、深度营销成功实施的关键 (80)

二、转变市场维护的重心促进市场战略性成长 (81)

三、市场维护重心的转变 (82)

第六节包装印刷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基础建设 (83)

一、客户基础 (83)

二、制度基础 (84)

三、人才基础 (84)

四、新技术运用 (84)

第五章2019-2025年中国包装印刷中小企业市场发展战略探讨与建议 (86)

第一节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市场经营战略 (86)

一、集中优势,以专取胜 (86)

二、拾遗补缺,以快取胜 (86)

二、灵活高效,以特取胜 (87)

四、加强协作,以联合取胜 (87)

五、品牌共享,以合作取胜 (87)

第二节论我国中小企业市场战略主要问题 (88)

一、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 (88)

二、人员结构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整体素质不高 (88)

三、技术进步缓慢,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89)

四、产业组织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现代理念 (89)

第三节中小企业集中型市场战略 (90)

一、中小企业选择集中型市场战略的原因分析 (90)

二、运用集中型市场战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92)

第六章盛世华研总结 (95)

第一节企业失败的原因及提高胜率的策略 (95)

一、企业失败的原因 (95)

二、提高胜率的策略 (96)

第二节盛世华研独创五大决策研究体系 (97)

一、基于“产业”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97)

二、基于“周期”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97)

三、基于“人性”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97)

四、基于“变化”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98)

五、基于“趋势”的研究与决策体系 (98)

六、小结 (98)

第三节致读者:商业自是有胜算 (99)

第一章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市场战略是指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为达到一定的营销目标,对市场上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况与问题所作的全局性策划。

第一节研究报告简介

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有效的决策。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是揭示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度的行业研究和战略研究报告,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未来发展趋势,及全面系统、实用高效的战略,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壮大,起着越来越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本包装印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桌面研究法、行业访谈研究法、市场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在对我国包装印刷业市场发展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包装印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并提炼出一套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为包装印刷行业企业经营者及投资该领域的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业未来市场发展战略提供可参考的路径与方向。

相信通过本报告对包装印刷行业市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梳理,您对行业及市场发展战略的了解和把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为您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成功投资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价值,也为您抢占市场先机提供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报告中还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体系、知识体系、决策体系以及方法论等丰富内容,让您在了解行业的同时,也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节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真实原则

只有真实的信息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真实是研究分析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做研究中,需要辩证的去对待信息,需要大致判断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尤其是对于过多的二手信息,我们需要筛选和确认其信息的真实性。

2、全面原则

行业研究需要坚持全面原则,所谓的全面指信息搜集的全面性、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全面性、思考的内容的全面性等等,只有做到全面思考与分析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结论。

3、客观原则

能够客观与准确的描述行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不易,但做研究需要谨记研究的客观是基础,是能够为投资者做决策的前提条件。

4、逻辑原则

条理与逻辑清晰是行业研究的灵魂,没有逻辑的研究最多只能说是一堆资料的堆砌,毫无价值。只有在大的逻辑框架下,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观点支撑,才算是一个好的行业研究报告。

5、思辨原则

行业研究要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未来必然性的结果,且在不断被验证中,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行业研究的成果要经得起推敲。世界是可知的,所有结果,都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数据也是结果,要把人的研究,特别顺着产业从下游向上游逻辑顺序。

二、研究方法

本包装印刷行业研究报告综合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倒推法和穷举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对包装印刷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本报告主要研究方法有:

1、历史资料研究法

历史资料研究法是通过对已有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和一般规律,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

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的状况,并依照这种一般规律对未来进行预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并节省费用;缺点是只能被动地囿于现有资料,不能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要是追溯事物发展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法。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如果从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它,更有助于较为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该行业,并把握它的发展脉搏。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研究技术,也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形式,通过对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访查、访谈获得资讯,并对此进行研究。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的群体的最佳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他人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即所谓的二手资料分析方法,这样可以节约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并且研究者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并获得解释,适合对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时采用。缺点是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和访问者的技巧和经验。

3、归纳与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发现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者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演绎法是先推论后观察,归纳法则是从观察开始。

在演绎法中,研究的角度就是用经验去检验每一个推论,看看哪一个在现实(研究)中言之有理,从而获得理论的验证。而在归纳法中,研究的角度则是通过经验和观察试图得到某种模式或理论。由此可见,逻辑完整性和经验实证性两者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只有逻辑并不够;另一方面,只有经验观察和资料搜集也不能提供理论或解释。

4、比较研究方法。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有人的行为产生,没有普适的法则套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差别、解释差别过程中对已经发生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同时研究影响结果的因素和作用机制,探寻哪些因素在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5、倒推法和穷举法结合。首先假设有N种可能的结果,假设A结果发生,倒退A结果发生会有哪些具备条件,如果目前条件不具备,即可排除A结果。通过不断筛选,得出最大可能性的判断。同时,正推穷尽法和二叉树三叉树结合,与倒推法配合。

第三节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特征及与企业的关系

一、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作用

市场发展战略对企业营销的指导非常重要。一个没有战略的企业,犹如一条没有舵的船只,永远不可能行驶。正确制定市场发展战略,对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市场发展战略指导企业营销持续、平衡地发展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营销活动的行动纲领,它为企业确定一个长远的营销方向和奋斗目标。市场发展战略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至于失去方向,在营销活动中获得主动权,避免风险;能够协调企业各个经营环节和部门的关系,使企业的一切活动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提高企业营销的整体功能,确保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还能够不断促进企业营销管理水平的提高,避免营销中的短期行为,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二)市场发展战略指导企业从容地应对市场竞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竞争机制的作用日益加强,要求企业进行着眼于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与管理。在企业间激烈的“商战”中,企业面临多种竞争对手的挑战,有“战争”必有“战略”。正确的发展战略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早作准备,从容地应对竞争对手,实施有效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对手抗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市场发展战略指导企业主动地适应需求、引导消费“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宗旨。现代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趋势,使市场需求更趋于复杂化、多变化。面对如此市场,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规划,正确认识和掌握消费需求的动态和趋向,分析和把握企业的市场机会,及时推出产品或服务,来适应需求,引导消费。企业能否在消费需求变化速度日益加快的条件下发展,更多地决定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

(四)市场发展战略指导企业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依靠企业的员工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有了市场发展战略可以使企业内部领导与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广大职工了解了营销发展战略就可以明确奋斗目标,就可以产生理想、激励,各司其职,各负其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日本东芝电气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总结自己的经营实践时谈到: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企业,必定有它的理想。正是这个理想,向未来显示出这个企业存在的意义。职工们将从这个理想中看到自己作为集体一员的意义。也正是从这里,人们感到生活的意义。当企业发展战略为职工指明美好的前程并成为他们赞同的目标时,一定会在员工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可以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二、市场发展战略的特征

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为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而作出的整体发展规划。为此,市场发展战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长远性

长远性是指发展战略问题事关未来。从时间角度进行分析,市场发展战略着眼于未来,它是从现实出发,又不为现实所限,而是在科学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规划。市场发展战略是为企业市场营销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规划目标和方向。所以,发展战略并不具体考虑一时一地营销活动的得失,它所谋求的是企业长期的根本利益。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并非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而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二)全局性

全局性是指发展战略问题事关整体。从空间角度进行分析,营销发展战略着眼于企业的整体营销活动,要解决的是事关企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战略研究中,对企业营销各环节、各部们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但战略研究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现象或某些部门,而是通过局部的分析和研究,全面地把握整体的企业营销活动。

(三)指导性

指导性是指发展战略问题事关重要性。从其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营销发展战略具有指导作用。它不是仅仅规划3~5 年的一系列数字,也不是对这些预算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而是透过表象研究实质的、规律性的问题,解决企业营销中的主要矛盾,确定企业营销的发展方向与基本趋势,也规定了企业具体营销活动的基调。

(四)抗争性

抗争性是指发展战略问题事关企业的市场地位。从矛盾的本质上进行分析,市场发展战略是应对市场竞争的营销计谋,有市场竞争必有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带有抗争性质。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发展战略的抗争性是普遍存在的,要求企业营销规划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市场态势,瞄准竞争对手的战略作出及时反应。

(五)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发展战略问题事关制定的基础。从实践基础上进行分析,市场发展战略是以未来为主导的,但不是对营销最佳愿望的表述和描绘,不是仅仅靠想象创造出的未来世界,也不是靠最高决策人的信念或直觉决定的,它是在充分认识企业的营销环境,评估企业自身的经营资源及能力的客观基础上制定的,市场发展战略应该是一种既体现目标又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六)可调性

可调性是指发展战略问题事关反应弹性。从运动的角度进行分析,市场发展战略是在市场环境与企业营销能力的平衡下制定的。但构成发展战略的因素在不停地变化,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地运动,市场发展战略必须具备一定的“弹性”,做到能够在基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对营销战略的局部或非根本性方面可以修改和校正,以在变化的诸因素中求得企业内部条件与环境变化的相对平衡。以上六个方面构成了市场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只有具备了这七个基本方面,才能称作比较完善的营销战略。如只具备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性,充其量只能算作带有战略意义的相关问题。只有对以上战略特征加以理解,才能懂得战略的含义。

三、市场发展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1、市场发展战略必须体现企业战略的本质要求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具体化,是属于企业发展战略,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市场营销系统内外环境而制定的。营销部门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将企业总的发展战略意图具体化为一定的市场营销目标,并通过市场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市场营销活动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所预期的方向和轨道,从而使市场营销活动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要求,为实现企业总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保证。

2、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和基础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总体的经营运筹与计划,涉及的战略是全方位的。在企业众多的发展战略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应该是市场发展战略。因为,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针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为实现特定的营销目标,即占领市场和开拓市场而设计的奋斗目标和经营方针。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来说市场太重要了,企业掌握了市场就能获得主动、获得发展。市场发展战略就是面对激烈的“商战”,面临各种竞争对手的挑战,运筹谋划从容地应对竞争对手,实施有效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对手抗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市场发展战略也针对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复杂、多变的市场,进行战略规划,把握市场机会,吸引消费者引导消费。

3、市场发展战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任何的战略都是针对特定系统而策划制定的,目的都在于使其自己的系统运行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市场营销作为企业整体的一个子系统,必须有自己系统的发展战略。但是,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延伸和表现。虽然市场发展战略只是指向企业的市场营销系统,规划营销系统的运行,但其终极目的,无疑是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节研究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个企业如果想要永远利于不败之地,它必须有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和清晰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不断的获得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和参考;企业战略是为了获得持久优势而对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优势和劣势的积极反应。

一、重要性

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为实现特定的市场营销目标而设计的长期、稳定的行动方案,形成指导企业市场营销全局的奋斗目标和经营方针。市场发展战略是目标和手段的统一体。没有目标,就无从制定战略,没有措施,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中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主要战略之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二、研究意义

除了有清晰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外,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还要看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或者说,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发展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然会满盘皆输。所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际上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和重要的因素。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通过对市场发展战略的研究,将为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发展模式提供指导,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更科学、合理、可行,减少失误带来的损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8-2019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市场及竞争环境是制定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基础

市场及竞争环境分析包括行业现状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增长速度、客户群分析、竞争态势分析、技术发展、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分析、政策环境分析等各方面。

第一节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采取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中国印刷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和中国包装联合会是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自律性组织。

其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负责本行业的宏观指导和行政管理;中国印刷协会作为全国印刷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印刷工作者及其相关企业自愿结合的群众性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主要负责本行业的行业调查、行业统计、价格协调、信用证明、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制定、拓展国际印刷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是由印刷及印刷设备器材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科研开发、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物资营销等单位自愿组成的跨行业、跨部门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主要负责开展全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发布工作、组织制定行业的技术、质量标准及行规、行约等工作,该协会下设包装印刷分会、印刷器材分会等机构;中国包装联合会主要负责协助国务院有关部门全面开展包装行业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开展行业调查与统计分析、组织与修订国家行业标准等工作。

二、行业法规与政策

(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二)国家行业政策

(1)《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2011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①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印刷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基本保持同步;②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印刷业总产值预计超过1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印刷大国,使我国成为世界印刷中心;③到“十二五”期末,产值超过50亿元的印刷企业有若干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印刷企业超过100家;④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力争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30%;⑤以数字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CTP和数字化管理系统为重点,在全行业推广数字化技术,到“十二五”期末,数字印刷产值占我国印刷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该规划对于我国加快转变印刷产业发展方式,培育优势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引导整个印刷产业实施绿色环保战略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将促进我国印刷业持续稳定发展。

(2)《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0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①巩固和壮大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和只读类光盘复制、可录类光盘生产等印刷、复制产业;②鼓励印刷、复制企业积极采用数字和网络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和现有设备;③实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工程,推动发展快速、按需、高效、个性化数码印刷;④推动印刷产业从单纯加工服务型向以提高信息增值的现代服务型转变;⑤鼓励印刷企业上下游共同探索循环用纸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绿色印刷;⑥对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要运用环保、技术标准、产业和融资政策等手段,坚决予以淘汰。该指导意见为我国包装印刷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该规划将印刷复制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加以扶持,从而为我国包装印刷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发布并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规定,如下印刷设备的制造与使用属于鼓励类项目:

(5)印刷其他相关鼓励政策

根据海关总署2013年第73号公告,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税委会【2013】36号),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将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税则,涉及印刷设备和器材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2014年我国对感光材料等47种商品继续实施从量税或复合税,其中包括激光照排片、胶卷等;②计算机直接制版设备(CTP)暂定税率为5%,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器零件和胶印机用墨量遥控装置暂定税率为零等。③2014年对部分胶印机、柔印机、凹印机暂定3%-9%不等税率。

(三)地方行业政策

(1)《关于加快发展福建省新闻出版产业的意见》

2012年,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福建省新闻出版产业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大力发展印刷产业,以高科技推动印刷产业升级换代,发展绿色印刷和高端印刷,推动印刷产业从单纯加工服务型向信息技术、创意设计、加工服务三位一体转变;大力扶持数字印刷、高端印刷、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创建国家级海峡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加大对国家鼓励的数字出版和绿色印刷产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等一系列印刷产业扶持政策。”

(2)《福建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

201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福建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印刷业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市为重点区域,完善现代印刷产业基地布局;以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平台,着力拓展两岸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印刷复制、动漫和网络游戏策划制作等方面的合作渠道”等。

(3)《培育百亿印刷包装产业集群发展方案(2009-2015)》

中国包装印刷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包装印刷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印刷委员会陈麒祥 中国包装印刷业的现状 中国包装印刷业的现状以及在世界业界的地位,可以从以下(表1-表3)2004年的数据和分析看出: 表1 中国印刷业产值构成 表2 中国包装工业的产值构成 表3 中国在世界包装印刷业的地位(以印刷业为例) 表2说明:在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有印刷,但在包装统计时很多都只统计在纸、塑、金属包装中,未统计进包装印刷,因此在包装工业统计中,包装印刷产值仅628亿元,而在表1的印刷业统计中,不管是纸、塑、金属等只要有印刷都统计在印刷产值中,所以在印刷业统计口径中包装印刷产值较大,约为1146亿元左右。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已跻身世界包装和印刷大国行列。中国(大陆)的印刷产值占全世界的8%,而包装产值则以410亿美元(3283亿人民币),占全球(4600亿美元)的8.9%。 但中国还远非世界印刷和包装强国,这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差距可以看出(以印刷业为例):

效率 见表4 表4 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印刷行业比较 质量 A.印刷质量:采用同样的印刷设备,如德国罗兰、海德堡等设备,许多国内企业并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印刷精品,其主要差距是印刷工艺技术、印刷管理和印刷工人的技术素质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 B.机械质量:目前胶印机、柔印机、丝网印刷机、模切机、糊盒等印刷加工设备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很大。虽然国产凹印机,如陕西北人、汕头汕樟、中山松德等公司正在追赶世界先进制造水平,但目前仍只能达到世界中端产品水平,与高端产品仍有较大差距。 C.材料质量:纸张、塑料薄膜、油墨、版材、橡皮布、胶辊等,虽然近10年以来国产材料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高端包装印刷产品所用材料仍由进口唱主角(如烟标所用的油墨等材料,绝大部分仍依赖进口)。 D.软件质量:虽然国内也有北大方正等大公司,在印刷企业的设计、管理软件领域作出努力,并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高端软件仍被巴可等世界着名公司所垄断。 创新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弱,这不仅反映在支柱产业,如汽车、电子等行业,同样也反映在包装印刷行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花费巨资引进的汽车、电视机等产品的生产线及印刷机,我们只重视引进,其中不少还是重复引进,政府部门却没有帮助企业去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实现跨跃式的发展。CTP技术、胶印机连线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外国业界手里,套筒技术、冷烫印技术也是国外的创新。30年来中国印刷机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距离,这都是因为中国的创新能力不强所致。 包装印刷业的几个发展趋势 微利化 有人用这样的比喻来描绘包装印刷利润的变化:70-80年代,印刷机犹如印钞机,印刷产品就像印钞票一样,利润丰厚,业务饱满,而且货款回笼好;而90年代以后,印刷机变成“印草(纸)机”了,印刷产品就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已近30年的中国内地,在长三角、珠三角、浙江以及福建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活力丝毫不弱于任何小“龙”小“虎”。 温州进入“凯恩斯主义”时代? 曾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教科书式范本的“温州模式”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温州这个令人惊叹的地方,生产出了占全国市场份额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电器、泵、拉链、五金制品、汽摩配件、文教具等产业在国内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86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以“小商品、大市场”6字概括了“温州模式”,称其重要意义在于激活了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大市场,并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流通网络。 近年来,温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前面的标兵越行越远,后面的追兵咄咄逼人”,传统产业的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成为影响温州竞争力和成长性的重要因素。 “温州模式”扬名世界的三件“利器”也出现了钝化的迹象:一是温州价廉物美的轻工产品频繁遭遇国际贸易壁垒,出口受阻;二是温州资本难寻出路;三是温州第一代创业者的市场精神在第二代接班人中已难觅踪迹。 温州市政府在经济发展初期的施政理念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无为”的旗帜下受到削弱。 2005年之后的温州经历了政府职能的一次巨大转变,从一向奉行的“无为”到“有为”,从“不管”到“强管”,招商引资成为这个地级市的“一号工程”。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表示:“如果没有外来资金的投入,没有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进智力的引入,温州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难度很大。”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西方自由放任经济时代的结束,温州在经过20多年的自由发展之后,是否也进入了某种意义上的“凯恩斯主义”时代呢?一个强势的政府又会将“温州模式”引入怎样一条道路? 苏州模式只长骨头不长肉? “只长骨头不长肉”,对于多年来中国最耀眼的城市经济明星苏州而言,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种评价了。 所谓“苏州模式”,实际上是类似于早年日本和韩国“政府主导型”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政府除了提供制度和政策环境外,还通过制定非常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来吸引外资。有外商笑称,“在苏州办事,找厂长、经理没有用,要找局长、找书记”。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继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互动性较差、差距扩大三大问题,借鉴区域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和区域阶段发展论,探讨了国外典型区域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重点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变化和政策调整,提出今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互补和循环四个新型发展战略。 标签:区域经济区域政策经济理论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呈现出不同的转型特点。从中国经济区中,东、中、西“三大部”分别实施的梯度推移非均衡发展战略中,一些区域的地区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实际上区域之间经济差异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此,研究中国区域经济的现状和相关理论,将有助于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选择。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1. 区域平衡增长论 关于平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R.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P.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按照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的观点,平衡增长是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大规模投资来实现的。平衡增长战略通过一定规模投资打破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恶性循环,为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外部经济效益和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和补充的性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roux)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这些理论均强调: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因为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所产生的“极化效应”或“反吸效应”和“报酬递增”将促使资本、劳动和产出在一定区域的循环积累,而其所产生的“涓滴效应”或“扩散效应”以及政府的转移支付只能将区域差异保持在一定限度而不足以促进区域收敛。因此,不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只要总的发展水平低,市场力量的自然作用在任何时候都将增加国内和国际不平等”,要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依赖于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周密的经济政策,如在落后地区建立“增长极”和“增长中心”以启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培养其自我发展能力,然后利用市场力量实现这些地区的积累增长。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试卷 只选错的 1、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时期,产业结构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产、二产、一产。 正确 错误 2、四大功能区以行政区划为依托,又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与四大板块的区域政策相结合。 正确 错误 3、城市发展要以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正确 错误 4、民生的最基本问题是“三就一保障”。三就指就业、就学、就医;一保障指必要的社会保障。 正确 错误 5、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转变”中要求,要把过去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拉动,转变为二三产协调拉动。 正确 错误 6、东部地区在发展现代产业服务业时,一方面要体现(),促进社会经济 市场经济规律 以人为本 以产业为中心 高科技含量 7、国土的开发密度和开发水平较高,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却已开始减弱,这样的区域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8、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条件较好的区域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9、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经济和人口的大规模聚集条件较差的区域被划定为()。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10、国家依法设立的保护区被划定为()。 优化开发区 限制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 遵循商品价值规律 遵循宏观调控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最终目标 1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最终目标 1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 灵魂 基本原则 基本方法 最终目标 15、我国的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强制执行 政府援助 公共服务 财政管理 16、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禁止开发区的是() 自然保护区

中国包装龙头企业(81家)

一、中国包装龙头企业(81家排名不分先后)纸材料制造企业(6家) 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爱迪尔包装集团公司 广东金盛卢氏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防锈包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 山东兴创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纸制品制造企业(16家) 浙江大胜达包装有限公司 正业包装(中山)有限公司 上峰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大华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亚洲纸管纸箱有限公司 利乐(中国)有限公司 山东泉林包装有限公司 龙海源发包装有限公司 诸城新长虹包装有限公司 河北正元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海宁市亭溪包装有限公司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包装公司 大连联合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青岛崂发包装制品集团公司 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丰泰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纸制品印刷企业(15家) 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力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华力包装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包装造纸(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界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 湖州天外绿色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云南侨通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常德金鹏凹版印刷有限公司 哈尔滨和鑫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云南九九彩印有限公司 厦门光夏印刷企业有限公司 福建省晋江市大自然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厦门合兴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塑料材料制造企业(10家) 申达集团有限公司 富陵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申龙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诚信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杭州塑料工业有限公司

浙江大东南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富思特集团 佛山杜邦鸿基薄膜公司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华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塑料制品制造企业(3家) 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博士德塑业有限公司 天津市三山塑料有限公司 塑料制品印刷企业(5家) 大连盛道集团有限公司 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 海宁长海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金誉(河南)包装有限公司 北京德宝商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金属材料制造企业(5家) 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 南京金陵金箔股份有限公司 潍坊华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厦门夏顺铝箔有限公司 金属制品制造企业(10家) 上海宝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紫泉包装有限公司 杭州中粮美特容器有限公司 北京奥瑞金新美制罐有限公司 海南椰树制罐工业有限公司 无锡华鹏嘉多宝瓶盖有限公司 开平市广容包装有限公司 新疆康佳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大田包装容器有限公司 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 包装材料/容器生产设备制造企业(3家) 浙江东风塑料机械厂 湖北京山轻工股份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直接包装机械制造企业(2家) 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华一有限责任公司 包装印刷设备制造企业(5家)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吴泰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汕头市汕樟轻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中山市松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长荣印刷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其它企业(1家) 浙江新东方油墨集团有限公司 二、中国包装优秀企业(64家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0) 目录报告摘要......................................................................................................1 上篇总报告 (5) 一、2019 发展概况 (5) (一)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大幅放缓 (6) (二)稳就业作用初步显现 (8) (三)共享经济成为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 (9) (四)直接融资较上年下降52% (11) (五)聚合模式等新模式备受关注 (13) (六)共享平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 (15) (七)平台经营理念和行为更加理性 (16) (八)智能化应用进程不断加速 (17) (九)标准化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9) (十)规范发展的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 (20) 二、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的影响 (23) (一)短期影响:有“冲击”也有“刺激” (24) (二)长期影响:“危”中藏“机” (26) 三、存在的问题 (29) (一)疫情冲击下平台企业经营压力巨大 (29) (二)地方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问题较为突出 (30) (三)《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尚缺乏细则支撑 (31) (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亟待加强 (32) (五)可共享资源开放力度不足 (33) 四、发展趋势 (34) (一)共享经济将很快走出疫情冲击并呈现稳定发展态势 (34) (二)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洗牌加速 (35)

(三)未来几年平台企业上市步伐有望加速 (36) (四)资源开放和平台赋能成为共享制造的重要支撑 (37) (五)区块链技术应用成为新热点 (38) (六)“互联网+监管”和基于信用的差异化监管进一步加强 (38) 下篇典型案例 (40) 一、滴滴出行:迈向技术与安全双轮驱动新阶段 (40) 二、小猪短租:发力自营业务加快智能化应用 (42) 三、Airbnb 爱彼迎:持续提升品质服务与文化体验 (43) 四、途家: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发力品质化服务 (44) 五、美团:全力打造综合性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45) 六、WiFi 万能钥匙:以技术自主创新保障连接安全 (47) 七、满帮集团:优化增值服务探索模式创新 (48) 八、好活平台:积极探索灵活用工新模式 (50) 致谢 (52)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内容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自然环境差异大的国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国历史上就一直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本文在描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最后,点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东部中部西部 正文 纵观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骄傲的说这是一个奇迹,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排名世界前列。中国这条巨龙终于开始腾飞。然而隐藏在这一现象之后的危机也慢慢浮现。相对于东部来说,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历史的日积月累,改革开放后政策向东部倾斜,计划经济的转轨以及中西部地区自身的问题等,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一个东方巨人的话,有人形象地称西部地区为“巨人的跛足”,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存在巨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较长时期,我国经济一直采取“两分法”,即将全国划分为沿海和内地。20世纪80年代,按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1]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地区间发展不协调更加突出、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1.总体发展水平比较 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人口占全国的28%。但是其经济发展与其人口规模及国土面积极不相称; (1)国民生产总值 1998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分别为46211.50亿元、21921.37亿元、14647.38亿元,东中西部的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3.15:1.5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东、中、西部分别为10032元、5258元和4123元,其中东部的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达25192元,西部的贵州最低,为2301元,前者是后者的11倍。 (2)社会经济结构 1998年,东、中、西部的第一产业之比为1.66:1.3:1,第二产业之比为3.76:1.66:1,第三产业之比为3.55:1.42:1。由此可见,从第三产业角度考虑,东部的先进和西部的落后主要是在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上,其次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企业所有制结构——以各类所有制企业工业总值占本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东部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为40%,而其他所有制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比重占60%;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的比重为74%,其他所有制企业的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农村与区域发展论文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 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报告摘要 (1) 前言 (3) 一、认识分享经济 (5) (一)定义内涵 (5) (二)基本特征 (7) (三)主要类型 (8) (四)驱动力量 (10) (五)影响作用 (13) (六)认识误区 (17) 二、全球态势 (18) (一)分享经济成为热点 (19) (二)分享领域不断拓展 (19) (三)初创企业快速成长 (20) (四)竞争格局尚不稳定 (20) (五)政策导向趋于明朗 (21) 三、中国概览 (22) (一)特殊意义 (22) (二)有利条件 (24) (三)发展历程 (26) (四)发展态势 (28) (五)问题与挑战 (33) 四、趋势展望 (36) (一)内涵持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 (36) (二)竞争日趋激烈,少数企业胜出 (37) (三)传统企业转型,积极拥抱分享 (38) (四)监管体系重构,社会协同治理 (39) (五)倡导开放包容,走向信息社会 (40) 附:分领域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41) 一、交通出行 (41) 二、房屋住宿 (46) 三、金融 (50) 四、知识技能 (54) 五、生活服务 (57) 六、生产能力 (59) 致谢 (65)

报告摘要 (一)基础数据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 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为5000万,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 保守估计,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 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 (二)主要论点 分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 分享经济是信息革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是连接供需的最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分享经济的六大特征:技术特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主体特征是大众参与、客体特征是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行为特征是权属关系的新变化、效果特征是用户体验最佳、文化特征是“不求拥有,但求所用”。 分享经济的六大驱动力:用户需求的提升、提高收入的意愿、信息技术的推动、消费理念的转变、灵活就业的追求、资本市场的热捧。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徐元挺学号:200701100130 院系:法学院班级:07级法学3班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探讨了东北区域内部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问题,提出了以沈阳-大连双核心城市组合模式来推动东北区域协调发展的,并就两城市之间的协同分工政策安排进行了阐述。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早期,国家为了搞活经济,通过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三十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隆起”地带。该地区的加速发展确实带动了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但是这种发展也因为政策性倾斜等方面原因加剧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从而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平衡;中国南方经济板块和北方经济板块的不平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国家首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补发展;其次为了振兴北方经济,国家加大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国北方经济区域的发展与布局必须立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板块。要想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必须下大力气整合东北亚中国地区,使之形成统一的协同体。东北亚中国地区包括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具体来说包括京津冀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环渤海辽宁地区和其他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板块有北京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拉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和济南的带动,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良好,而另外两个板块却发展缓慢。即东北地区的振兴事关中国北方经济的区域发展大局。 东北地区两个板块,环渤海辽宁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大连,而另一地区的核心城市则是沈阳。这两个板块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文化历史传统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这两个地区,或者说大连和沈阳两个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大连和沈阳的组合模式及协同发展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各板块间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改变中国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还有利于辽宁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东北区域空间结构分析 对一个区域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该地区城市的竞争力状况,从而能够找到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竞争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认为,城市竞争力系统构成是复杂的,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又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它们共同集成,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决定城市的价值收益。根据这一思路,倪鹏飞教授编制并出版了200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一书,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 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 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 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制约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 (3)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4)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 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所谓落后地区,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下层次的地区。它包括以下含义:① 落后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地域概念。

以“共享”理念驱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以“共享”理念驱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 ——“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洪志生薛澜周源《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1日10版) 一、国内共享经济模式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状况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动包括共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广、社交网络生态的日益成熟,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又称分享经济)这一全新的商业潮流已初露端倪,众多的共享网站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已广泛渗入了从消费到生产的各类产业,有力地推进了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为共享模式创新与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充分应用共享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将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1.互联网+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是共享发育的基础 我国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将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社会网络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高端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新兴软件等产业方向。“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网络技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持续保持突出地位。互联网+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其带来的特殊商业环境的变化。总体上来说,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需要立足“三个端口两个转换”——即两信息端口(人和物)、两信息转换平台(价值和信息)和一个分布式价值创造端口。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人们通过使用无线智能终端(手机、PDA、平板电脑、车载GPS、智能手表等),可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需求,这是人的信息输入的重要端口。物联网是指通过智能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技术,按约定的协议,将某一单位(区域内或行业内)的物品进行信息编码并输入全域互联网系统,从而实现各相关物品的信息链接和融通,是物的信息的重要输入端口,与云计算平台相互链接。3D打印是通过SAT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将设计好的物体转化为三维设计图,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打印真实物体,也称为增材制造。

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公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国入世的需要,推动中国包装印刷业的健康发展,规范中国包装印刷市场的经济秩序,努力创建有序竞争环境,保护行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依照国务院《印刷业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行规公约(以下简称“行约”)。 第二条:本行约是本协会会员单位共同制定的自律性公约,业内企业均应自觉遵守和维护。 第三条:本行约所称包装印刷企业,是指从事包装装璜印刷品,包括商标标识、彩色包装盒(袋),纸制、塑制和其他材质包装用品,印铁制罐及以介绍产品为内容的广告宣传品等。 第四条:包装印刷企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规法令,贯彻执行国务院《印刷业管理条例》及各省市政府颁布的印刷业管理办法。 第二章行业道德 第五条:树立文明生产、文明经营、忧质服务的意识,认真执行行业生产、经营、服务等有关行规公约,自觉规范包装印刷生产、经营管理行为。 第六条:鼓励员工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搞好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第七条:提倡行业协调,团结、互助、自律,共同承担市场责任;发扬行业整体优势,建立并放的制度和通道,对行业中发生的热点、难点和重大问题,采取研讨、协商、互惠互利等方式解决。 第八条:提倡遵纪守法、廉法奉公、讲究信誉、自尊自律,增强法制意识,严格依法经营,进一步完善行业和企业的形象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章行业公约 第九条: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正当竞争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反对以不正当手段损害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行业的公共权益,恪守文明竞争规范,自觉维护行业的生产经营正常秩序。 第十条:认真贯彻《质量法》,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工艺纪律,遵循“以优良的产品质量取胜,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取信”的宗旨,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满足用户需求的包装印刷产品,不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十一条:在承印包装印刷产品时,要核实委印方的相关证件,不得印制超越证件允许范围的印品,不得印制不实、虚假的包装印刷产品。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农经081 )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要求之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发展进程中,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区域发展特色。怎样正视我国东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和发展潜力,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前提之一。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1.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概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应的是:启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进一步加速经济发展,实行全局较均衡但局部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精髓就是从“先富到后富再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小平同志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其实质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允许而不是限制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而其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央对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关系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企业”,要“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在“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党中央下决心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这将使我国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要变化,与此相适应,将逐步形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为最终实现全国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情 2.1 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strate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经济发展战略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由落后变为先进所拟定的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的目标和对策。它一般含有社会发展的某些内容,又常称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内容 经济发展战略通常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制定战略的实际依据和理论依据。要考虑本国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的历史和现状,并明确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指导原则。 ②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拟实现的综合的、概括的总体目标和在某些方面比较具体的目标。 ③提出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包括战略重点、实施步骤、力量部署、重大的政策措施等。经济发展战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一个国家、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企业,都可有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下一层次或较小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上一层次或较大范围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国性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有科学的依据,一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本国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各种基本情况出发,使战略目标的确定,发展途径的选择符合客观条件、立足本国实际。国情的具体内容包括: (1)自然资源条件。主要有土地、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以及地理位置、气候等条件。 (2)人口状况。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数量、素质、构成、就业等方面。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具体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人口价值具有两重性,在决策时,要把人口现状与发展国家经济、社会等方面状况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3)经济条件。主要有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科技教育等情况。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大小的重要表现,也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 (4)经济社会结构。主要有社会经济成分、管理体制、政治制度等状况。这些因素中,有的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方向,有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途径,有的起制约作用等。因此,在研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应当综合考虑。 (5)科技发展水平。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科技发展给未来带来的潜在影响,并据此估价和调整其他领域的发展政策。 2、客观规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要善于学习和总结

有关共享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共享经济现状与发展的调查报 告 报告人:治鑫 调查方式:网上问卷 调查时间:2017.08.22-2017.08.26 调查对象:大学生群体 整理报告时间:2017.08.27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能力的提升,共享经济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均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尽管仍有人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发展提出质疑,但总体发展较好,是人类的进步。

关键词:共享经济、互联网+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正在兴起。类似于众筹,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自己的需求,跟其他消费者一同订购旅馆、汽车、飞机、船舶等,以较低的价格成本满足自己的需求。与此同时出租者可以利用闲置的产品赚取额外的费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直接交换、资源共享。无论从国外还是国看,共享经济都表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有人却对共享经济的未来充满了质疑,共享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吗? 2.共享经济涵及其争议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 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思(Joel.Spaeth)于1978年发表的论文 (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 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

年流行的。据调查统计,当今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共享单车,大概有一半的人听说过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闲鱼等共享产品,只有26.92%听说过Uber。共享经济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在讨论共享经济的涵与现状时,有必要对共享经济的广义与狭义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 从狭义来看,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陌生人之间物品使用权暂时性转移的商业模式。随着共享经济涵的不断扩展,广义的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涉及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对闲置的物品进行租赁、二手转让等经济模式,同时共享经济模式也包括对闲置资产、技能、服务进行共享的协同生活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型租赁经济模式,往往被视为广义共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共性经济的主要领域

建国6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基本经验(同名12991)

建国6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基本经验 【原文出处】现代经济探讨 【原刊地名】南京 【原刊期号】20099 【原刊页号】8~11 【分类号】F107 【分类名】区域与城市经济 【复印期号】201002 【英文标题】Evolution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the Strategy for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PRC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国六十年来统筹兼顾方法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09CKS008)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兼顾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0450137)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小军 【作者简介】杨小军,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博士后,武汉430079,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湘潭411105 【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先后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历史轨迹,将为我们统筹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摘要题】区域经济60年 【关键词】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

【正文】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382(2009)09-0008-0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它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60年来,党和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提出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当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迈进的时候,回顾和总结这些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统筹好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近30年时间里,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制定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即把生产力落后的内地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通过生产力的均衡布局,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追求地区的同步发展和自成体系。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均衡布局、共同富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由当时的主客观原因决定的。从主观的角度看,建国后,我国曾经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是均衡的,不均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均衡布局生产力,减少甚至消灭区域差异,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上以“平衡论”、“同步富裕论”作为指导思想。从客观的角度看,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政治上敌视、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应付战争的威胁,毛泽东强调要把建设重点放在战略后方的大西南、大西北地区。因此,我国从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国防安全的考虑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强调内地“三线”建设,希望能够缩小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差距,使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实施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资金大量投入内地。在“一五”时期,主要是围绕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和694个投资限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前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项目中,4/5在西部,694个限额以上的工业建设单位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68%。①二是强调建立区域独立的工业体系。1958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协作区工作的文件,决定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7个经济协作区,并要求各协作区根据工业和资源等条件,尽快建立大型工业骨干和经济中心,形成若干个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经济区域。三是转向以备战为中心、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轨道。196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加速全国和各省市战略后方建设的决策,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经济建设的投资重点为三线地区,工业建设要大分散、小集中,工厂布点要“靠山、分散隐蔽”(安士伟,2004)。 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工业布局快速地向西推进,对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区域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职工人数占全国的份额都有所上升,地区的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在内地建立起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国工业布局的整体平衡,客观上也加快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袁继富,1998):一是这种发展战略没有把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上,它是通过抑制东部区域、沿海区域的发展,而强化内地区域的发展,实际上所追求的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二是这种发展战略过分强调区域平衡,以牺牲投资效益为代价来推动区域间的生产力布局调整,忽视了经济发展和区域生产力布局的效率原则,使沿海地区既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