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神经病学会儿童偏头痛治疗指南

美国神经病学会儿童偏头痛治疗指南

美国神经病学会儿童偏头痛治疗指南
美国神经病学会儿童偏头痛治疗指南

美国神经病学会儿童偏头痛治疗指南

偏头痛是儿童常见病,直至青春期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3~7岁的3%,增加到7~11岁的4%~11%,11~15岁发病率达到8%~23%。男孩平均发病年龄为7.2岁,女孩为10.9岁。

儿童复发性头痛的评估应从病史和家族史的全面采集开始,而后进行生命体征的彻底检查,特别是血压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眼底检查。

儿童原发性头痛的诊断主要依据国际头痛学会(IHS)发布的临床诊断标准(1988)。2004年IHS发表了修改的头痛病国际分类(IC HD),分为原发性(包括有/无先兆的偏头痛)和继发性头痛病,儿童无先兆的偏头痛诊断标准见表1。对于低龄儿童,1988年IHS标准的局限性较大,而第2版ICHD标准结合了更多与发育相关的条件。儿童偏头痛的统一诊断标准对临床治疗和研究非常关键。

表1 2004年IHS头痛病国际分类:儿童无先兆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儿童无先兆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A.符合B-D特点的发作≥5次

B.头痛发作持续1~72小时

C.头痛具有以下4种特点中的至少2种

1.双侧或单侧(额部/颞部)疼痛

2.搏动性痛

3.中至重度程度

4.日常活动后加重

D.至少有1种下列伴随症状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和恐声(可从其行为推测)

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应进行适当的个性化治疗,当头痛引起不同程度的病残时,应考虑选择适当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但并不是所有患儿均须采用药物治疗。儿童偏头痛的治疗较为困难。由于低龄儿童难以准确地表述他们的症状,因此准确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伴随症状的识别都是复杂的。此外,儿童的其他感染、过敏或胃肠道疾病均可引起与偏头痛类似的症状。因此,如果有类似甚或引起偏头痛的其他疾病存在时,使用针对儿童偏头痛治疗的特异性药物的疗效就会非常有限。同样重要的是,对成人有效的急性期或预防用药,因其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尚未进行,在这一人群难以使用。

本治疗指南主要涉及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的药物治疗,非药物和行为治疗不作论述。美国神经病学会(AAN)、儿童神经病学会和美国头痛学会这3个组织参与了本治疗指南的制订。

治疗的一般原则

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的一般治疗原则和基本目标与成人AAN治疗指南类似,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致残率,减轻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减少对耐受性差、无效或不必要的强效药物治疗的依赖性;改善生活质量;避免急性头痛治疗

药物的滥用;加强教育,增强患者对偏头痛的自控能力;减少偏头痛相关的痛苦和心理症状等。患者一旦确诊为偏头痛,就应制订全面的治疗计划,包括急性或发作时用药,预防用药,非药物或行为干预等。

必须根据每例患者特殊的病情,选择灵活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满足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改变时的需要。对患者病残程度或头痛“负担”的评估是制订治疗方案的基础,它反映了每例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和对疼痛的耐受性。治疗程度应由头痛负担的评估结果来决定。

药物治疗

与成人相同,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可仅在急性发作时治疗,也可每日常规服药以预防偏头痛的频繁发作。

>>>急性发作的治疗原则

AAN治疗指南推荐的急性偏头痛的一般治疗原则包括(1)迅速控制发作,药物作用持久无复发;(2)恢复患者的器官功能;(3)限制后备和急救药物的使用;(4)使自我护理最优化并减少其后对资源的使用;(5)保证整个治疗的效价比;(6)不良反应最少或无不良反应。

>>>推荐的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急性偏头痛治疗方案

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性头痛病治疗的对照研究资料很少,现有的这些资料都集中在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病——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回顾不同药物的相关研究(表2),旨在明确急性偏头痛治疗药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药物对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儿童推荐治疗方案见表3。

表2 偏头痛急性期药物治疗研究总结

药物,剂量,年龄证据分级病例数

有效率

不良反应治疗组(%)安慰剂组(%)P值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

非阿片类镇痛药

布洛芬

10mg/kg(4~16岁)I886837<0.05不常见7.5mg/kg(6~12岁)I8476530.006不常见对乙酰氨基酚15mg/kg(4~

16岁)

I885437<0.05不常见曲坦类药物

舒马曲坦

鼻喷剂20mg(6~14岁)I1485.742.80.03偶见至常见

5,10,20mg(12~17岁)I51066(5mg)

53

<0.05 63(20mg)0.059

10,20mg(8~17岁)I8364390.003

口服50、100mg(8~16岁)I233022无显著差异偶见

皮下注射剂

3、6mg(6~16岁)Ⅳ1764--偶见至常见0.06mg/kg(6~18岁)Ⅳ5078--

利扎曲坦口服5mg(12~17

岁)

I2966656无显著差异偶见

佐米曲坦口服 2.5、5mg(1 2~17岁)Ⅳ38

85(2.5mg),

70(5mg)

--偶见表3 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急性期推荐治疗方案

治疗药物评价及推荐分级

布洛芬有效,应考虑用于儿童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A级)

对乙酰氨基酚很可能是有效的,应考虑用于儿童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B级)

舒马曲坦鼻喷剂有效,应考虑用于青少年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A级)

曲坦类药物目前尚无证据支持或反驳在儿童或青少年使用任何口服曲坦类药物(U级)

舒马曲坦皮下注射目前尚无足够证据判断舒马曲坦皮下注射的有效性(U级)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是研究最为透彻的药物。2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证据分级I级的研究证实,布洛芬(7.5~10mg/kg)治疗儿童偏头痛安全有效。

第一项研究(88例,年龄4~16岁)比较了布洛芬(10mg/kg)、对乙酰氨基酚(15mg/kg)和安慰剂的疗效。与安慰剂相比,在1和2小时临床终点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显著缓解了疼痛。按5分疼痛分级定义,疼痛均减轻了2分以上(P<0.05)。在2小时预期治疗终点,布洛芬组56%患者的头痛减轻,而对乙酰氨基酚和安慰剂组分别为53%和36%。在这一终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疗效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治疗2小时后,中至重度头痛减轻2分以上者,对乙酰氨基酚组是安慰剂组的2倍,而布洛芬组是安慰剂组的3倍。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效且耐受良好的,与布洛芬相比,其起效更加迅速。

第二项针对布洛芬(7.5mg/kg)的证据分级I级的研究(84例,年龄6~12岁)显示,在最初2小时终点时,治疗组头痛明显减轻者占76%,而安慰剂组为53%(P =0.006)。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疼痛评分的降低、恶心的控制和对急救药物需求的减少,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这一疗效差异仅是由男孩组的结果决定的(布洛芬组84%对安慰剂组43%),而女孩组的结果是:布洛芬组疼痛减轻者为65%,安慰剂组为67%。

这2项研究均未发现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有统计学上显著的不良反应。

●舒马曲坦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舒马曲坦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该药有鼻喷剂、皮下注射剂和口服片剂3种剂型。3项对照研究(证据分级I级)证实了舒马曲坦鼻喷剂治疗青少年偏头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一项研究(I级,14例)发现,服药后2小时治疗组85.7%的患者头痛明显减轻,而安慰剂组为42.9%(P=0.03)。舒马曲坦组头痛相关症状也明显缓解,恶心者减少了36%,恐声者减少了57%。

第二项研究是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I级)研究,纳入510例青少年患者(12~17岁),比较了舒马曲坦5,10,20mg和安慰剂的疗效。舒马曲坦5和20mg的2小时反应率(中至重度头痛减轻为轻度或头痛完全缓解)分别为66%(P<0.05)和63%(P=0.059),而安慰剂组为53%。舒马曲坦5和20mg剂量组用药后1小时头痛明显缓解(P< 0.05)。与安慰剂组相比,舒马曲坦5和20mg鼻喷剂组2小时头痛完全缓解率显著增加(P<0.05),且畏光和恐声症状均减轻(P<0.05)。唯一的不良反应是味觉异常(26%)。

第三项双盲双向交叉安慰剂对照研究(I级),纳入8~17岁儿童83例(中位年龄12.4岁)。体重20~39kg的儿童接受舒马曲坦1 0mg鼻喷剂,体重>40kg者接受舒马曲坦20mg。初级临床终点为治疗2小时按5分疼痛分级定义,头痛减轻2分。用药2小时后,接受舒马曲坦治疗者达到初级临床终点的比例为64%,而接受相应安慰剂者为39%(P=0.003)。包括使用急救药物的次级终点以及患者的喜好,其结果也有利于舒马曲坦。味觉异常再次成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9%)。

2项标签公开的研究(证据分级Ⅳ级)评估了舒马曲坦皮下注射剂的疗效。第一项研究纳入6~16岁儿童17例,舒马曲坦的剂量是体重>30kg者6mg,体重<30kg者3mg,有效率为64%。1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持续约15分钟,包括胸闷、颈部压迫或刺痛感。

第二项针对舒马曲坦皮下注射剂的研究(证据分级Ⅳ级)纳入6~18岁儿童50例,治疗剂量0.06mg/kg,总有效率为78%。其中26%在用药30分钟内见效,46%在1小时内,6%在1~2小时见效。头痛复发率低,仅为6%。91%的男孩和68%的女孩对治疗有反应。80%的患者有一过性不良反应,包括头、颈或胸部不适。

一项纳入23例8~16岁儿童的I级临床研究评估了舒马曲坦口服片剂(50、100mg)的疗效。结果并未明确证实疼痛减轻的2小时初级终点时,舒马曲坦组疗效优于相应的安慰剂组。

●利扎曲坦

儿童中针对利扎曲坦的研究非常有限。一项纳入296例12~17岁患者的I级研究结果显示,在2小时初级终点时,利扎曲坦缓解疼痛的疗效与安慰剂无明显差异(利扎曲坦66%,安慰剂56%,P=0.79)。此结果可能因安慰剂的高反应率而受影响。与安慰剂相比,利扎曲坦显示出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乏力、头晕和口干等不良反应更少(3%对5%)。

●佐米曲坦

一项针对口服佐米曲坦(2.5、5mg)的证据分级Ⅳ级多中心标签公开研究,纳入38例12~17岁青少年患者,研究中共有276次偏头痛发作。结果显示,治疗组耐受性良好。用药2小时,2.5和5mg 佐米曲坦组头痛的总改善率分别为88%和70%。头痛完全缓解率为66%。

>>>结论

证据分级I级临床研究证实,对于儿童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是安全有效的。舒马曲坦是唯一经证实对青少年偏头痛有效的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5和20mg鼻喷剂是最值得推荐的(证据分级I级)。舒马曲坦皮下注射的有效性仅获得证据分级Ⅳ级研究证实。I级研究并未证实口服曲坦类药物的有效性。目前FDA尚未批准任何药物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

预防性治疗

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目的和一般原则是:(1)减少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减轻严重程度;(2)改善对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反应;(3)改善器官功能,减少病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有关药物的回顾研究旨在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每日预防用药对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的效果;(2)偏头痛预防药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3)与安慰剂相比,偏头痛预防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儿童偏头疼预防治疗的研究结果及推荐治疗方案见表4,5。

表4 儿童偏头痛的预防治疗

治疗证据分级病例数(例)有效性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

双丙戊酸钠偶见至常见

一日15~45 mg/kg(7~16岁)Ⅳ4276%头痛频率减少>50%

一日500~1000mg(9~17岁)Ⅳ10P=0

托吡酯

12.5~225mg(8~15岁)Ⅳ75P<0.001偶见至常见

左乙拉西坦

250~500mg(3~17岁)Ⅳ19P<0.0001偶见至常见

抗抑郁药

曲唑酮

一日1mg/kg(7~18岁)Ⅱ35无显著差别偶见至常见

苯噻啶

1~1.5 mg(7~14岁)I47无显著差别偶见至常见

阿米替林

1mg/kg(9~15岁)Ⅳ19280%偶见至常见

10mg(3~12岁)Ⅳ7389%

抗组胺药

赛庚啶

Ⅳ3083%偶见至常见

4mg(3~12岁)

钙拮抗剂

氟桂利嗪

一日5mg(5~11岁)I63P<0.001偶见

一日5mg(10~13岁)Ⅳ1275%头痛发作频率减少了7

5%~100%

尼莫地平

10~20mg(7~18岁)I37无显著差别偶见

降压药

普萘洛尔

80mg(3~12岁)Ⅱ3981%偶见至常见

6~120mg(7~16岁)Ⅱ28无显著差别

一日3mg/kg(6~12岁)Ⅱ28无显著差别

可乐定

0.07~0.1mg(7~14岁)Ⅱ43无显著差别偶见至常见

0.025~0.05mg(≤15岁)Ⅱ57无显著差别

表5 推荐的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推荐分级

氟桂利嗪对预防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可能有效,可用于预防性治疗B级

尚无足够证据以确定赛庚啶、阿米替林、双丙戊酸、托吡酯或左乙拉西坦在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预防性治疗中的疗效U级

因其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不推荐普萘洛尔和曲唑酮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预防性治疗U级

苯噻啶、尼莫地平和可乐定无明显疗效,不推荐使用B级>>>抗组胺药

●赛庚啶

一项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预防用药的证据分级Ⅳ级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赛庚啶一日2~8mg可使头痛频率从最初的每月8.4次发作减少到3.7次发作。阳性反应率的定义为头痛频率减少和程度减轻,以及药物可接受的比率。研究中30例接受赛庚啶治疗的患儿阳性反应率为83%。赛庚啶的常见不良反应有镇静和食欲亢进。目前尚未见儿童使用赛庚啶的证据分级I~Ⅲ级临床研究报道。

●苯噻啶

一项针对苯噻啶的随机交叉证据分级I 级研究纳入47例患者,包括2个各为期12周的治疗阶段,2阶段间无洗刷期。与安慰剂组相比,苯噻啶组的头痛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变均无明显差异。17%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组间无明显差别。

>>>降压药

●普萘洛尔

3项针对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的证据分级Ⅱ级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一项纳入28例7~16岁患儿的双盲交叉研究结果显示,普萘洛尔一日60~120mg使71%(20例/28例)的患儿头痛完全消失,10%(3例/28例)的患儿头痛频率减少66%(P<0.001)。而安慰剂组头痛完全消失者为3例(3例/28例),头痛频率减少66%者为1例(1例/28例)。第二项研究(39例)未能证实普萘洛尔一日80~120mg有预防效果,实际上治疗组的平均头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第三项研究比较了普萘洛尔一日3mg/kg与自我催眠的疗效。结果显示,普萘洛尔无效,而催眠术的疗效明显。

●可乐定

2项研究评估了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的疗效。第一项研究包括2个阶段,最初的试验阶段纳入50例患儿,为标签公开研究,结果显示,40%的儿童偏头痛发作明显减少。第二阶段纳入43例患儿,为双盲交叉随访性研究(证据分级Ⅱ级),未能证实与安慰剂组有显著差异。安慰剂组镇静和遗尿等不良反应更常见。第二项研究为可乐定和安慰剂的平行研究(证据分级Ⅱ级),纳入57例患儿,治疗组接受一日25~50mg可乐定治疗2个月。结果显示,两组各有9例(可乐定组9例/28例,安慰剂组9例/26例)患儿头痛发作完全消失,2组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抗抑郁药

虽然其在儿童中的有效性尚缺乏足够的对照研究证实,但目前抗抑郁药已成为偏头痛预防药物的中流砥柱。

●阿米替林

一项标签公开的Ⅳ级研究纳入192例频繁头痛儿童,其中70%为偏头痛,平均年龄12岁,每月头痛发作>3次,患儿接受阿米替林治疗,最大剂量一日1mg/kg。结果显示,80%以上患儿头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头痛程度明显减轻,但头痛持续时间无改变。不良反应是“极小的”,但未具体说明。

一项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预防用药的回顾性证据分级Ⅳ级研究发现,阿米替林的阳性反应率为89%(73例)。头痛频率从最初的平均每月11次发作减少到4.1次发作。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镇静作用。

尚无针对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替林和地昔帕明的对照研究资料。

●曲唑酮

盐酸曲唑酮是三唑并吡啶(triazolopyridine)衍生物类抗抑郁药。一项安慰剂交叉对照证据分级Ⅱ级研究纳入35例7~18岁患儿。研究的2个交叉阶段所获得的结果不一致。第一阶段,曲唑酮组和安慰剂组头痛发作频率均明显减少,2组间无显著差异。第二阶段,与安慰剂组相比,曲唑酮组(一日1mg/kg,分3次服用)头痛频率的减少更明显。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目前尚无在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患者中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研究报道。

>>>抗惊厥药

鉴于目前有关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示,偏头痛包括最初的神经元启动作用和皮质扩散抑制,因此抗惊厥药作为预防偏头痛的又一新选择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双丙戊酸钠

一项纳入42例儿童(7~16岁)的Ⅳ级临床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双丙戊酸钠一日15~45 mg/kg可使80%以上的患儿放弃其正在使用的抗偏头痛药物。治疗4个月后,75.8%的患儿头痛频率减少50%;14.2%的患儿头痛频率减少75%;14.2%的患儿头痛完全消失。其不良反应与癫痫患者服用时相同,包括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嗜睡头晕和震颤。

第二项针对双丙戊酸钠的标签公开证据分级Ⅳ级研究纳入10例9~17岁患儿,治疗剂量为一日500~1000mg。用药后头痛程度减轻,频率减少。治疗结束时,平均头痛程度从直观模型评分法的6.8分减少到0.7分。平均头痛发作频率从每月6次减少到0. 7次。平均头痛持续时间从5.5小时减少到1.1小时。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和食欲亢进。本项小规模研究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育龄女性需慎用双丙戊酸钠。

●托吡酯

一项回顾性证据分级Ⅳ级研究评估了托吡酯预防儿童偏头痛的疗效,研究纳入75例偏头痛非常频繁的患儿,其中41例完成了第2次随访。治疗剂量为一日(1.4 ±0.74)mg/kg,头痛发作频率从每月(16.5±10)次减少到(11.6±10)次(P<0.001)。平均头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伴随症状也减少。不良反应包括认知改变(12.5%)、体重减轻(5.6%)和感觉异常(2.8%)。

●左乙拉西坦

一项回顾性证据分级Ⅳ级研究评估了左乙拉西坦预防儿童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纳入19例平均年龄12岁的患儿。患儿接受左乙拉西坦一日2次,每次125~250mg,平均疗程4.1个月。头痛平均发作频率从每月6.3次减少到1.7次(P<0.0001)。52%的患儿头痛发作减少。82.4%的患儿未见不良反应,10.5%的患儿因嗜睡、头晕和易怒等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

>>>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可能通过选择性抑制脑血管平滑肌上的血管活性物质而发挥作用。

●尼莫地平

一项交叉对照证据分级I级研究纳入37例年龄7~18岁的患儿。与安慰剂组相比,尼莫地平10~20mg的疗效在治疗的2个阶段并未获得一致的结果。治疗第一阶段,用药组和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尼莫地平组头痛发作频率从每月3.3次减少到2.8次,安慰剂组从3.0次减少到2.5次。治疗第二阶段,尼莫地平组头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但头痛持续时间无改变。仅有0.08%的患儿出现轻度腹部不适,无其他不良反应。

●氟桂利嗪

已有研究评估了钙拮抗剂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的疗效。一项针对氟桂利嗪一日5mg的双盲安慰剂交叉对照证据分级I级研究(6 3例)证实,与安慰剂组相比,氟桂利嗪组头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P<0.001),平均头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9.5%)和体重增加(22.2%)。

一项包括12例患儿的标签公开证据分级Ⅳ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6个月的随访期中,8例患儿的头痛发作频率减少了75%~100%。另一项随机研究比较了氟桂利嗪、二甲替嗪和安慰剂的疗效。结果显示,80%~93%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3组间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一项证据分级Ⅱ级的研究比较了氟桂利嗪和普萘洛尔的疗效。结果显示,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均减少,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仅有2项研究详细说明了氟桂利嗪的不良反应,包括镇静(9.5%)和体重增加(22.2%),但上市后研究有椎体外系不良反应的报道。

>>>结论

一项证据分级I级的研究针对钙拮抗剂氟桂利嗪,结果提示,其可能对预防儿童偏头痛有效。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据分级Ⅳ级)以确定抗组胺药赛庚啶、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抗惊厥药双丙戊酸钠、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能有效预防儿童偏头痛。针对普萘洛尔和曲唑酮的Ⅱ级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与安慰剂相比,可乐定(证据分级Ⅱ级)、苯噻啶(证据分级I级)和尼莫地平(证据分级I级)未显示出更明显的疗效,不推荐使用。

一项最新的Cochrane数据库医学文献回顾也得出结论,钙拮抗剂氟桂利嗪是唯一经过严格对照研究,并证实为有效的儿童偏头痛预防药物。目前亟需方法学上可靠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有效预防儿童偏头痛。

研究方向

目前有关方面应制订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诊断标准以助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性研究提供病例选择依据;其次,应制订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对治疗反应的评估标准,涉及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功能障碍;同时,需研究目前用于成人偏头痛治疗

的药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别需确定剂量和适用年龄。在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中未证实有统计学上显著疗效的药物,并不意味着不适用于儿童,其使用尚需经仔细的临床评估;亟需进行多中心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以评估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此外,应努力开发出新的研究方案,以消除在儿童和青少年临床研究中遇到的安慰剂高反应问题,以免其干扰药物疗效的评估;由于目前尚无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持续状态(定义为持续性发作,≥7 2小时)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研究,因此需进行这一状态的流行病学及针对性治疗研究;也需了解年龄和性别可能引起的疗效差异。

最近经常偏头痛是什么原因

偏头痛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神经科疾病,而且近年来还有年轻化的趋势,不少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偏头痛。那常见的偏头痛的病因有哪些呢?南昌军民医院治疗偏头痛与神经性头痛的专家吴春华教授做出以下解释: 一般,常见的偏头痛的病因有: 1.内分泌因素是主要的偏头痛的病因之一,血管性偏头疼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在月经期发作频繁,妊娠时发作停止,分娩后再发,而在更年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常见的偏头痛的病因还有遗传因素,由于约60%的患者可问出家族史,部分病人家庭中有癫痫病人,故专家认为该病与遗传有关,但尚无一致的遗传形式。 3.饮食因素也是常见的偏头痛的病因,经常食用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或抽烟、喝酒的人均易患血管性偏头疼。偏头痛的病因还包括其它因素,情绪紧张、精神创伤、忧虑、焦虑、饥饿、失眠、外界环境差以及气候变化也可诱发偏头疼。 4.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偏头痛的病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有所了解了。更多关于偏头痛的病因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他们将为大家详细解答。 治疗偏头痛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并放松心情,坚信自己能够打跑疾病,恢复健康。同时,偏头痛治疗也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以免误导自己。 (1)偏头痛是多病因的,包括遗传因素、外部(酒精、应激)和内部(激素)的诱发因素,因此,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都被证明是有效的。 (2)偏头痛是短暂的脑、硬脑膜和硬脑膜血管功能障碍,并不涉及脑实质,也不会增加脑瘤和动静脉畸形的危险。 (3)偏头痛不是精神障碍,亦无神经源性,但心理因素在偏头痛的频繁发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4)虽然偏头痛不能治愈,但可成功地治疗急性发作,还可用药物和行为方法减少发作。 (5)教条的原则无助于成功的治疗,最好的偏头痛治疗应掌握个体化原则。

偏头痛

偏头痛 疾病概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生活建议: 1、学会为自己减压。很多人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最后引发的偏头痛,如果您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那么请一定要学会为自己减压学一些给肌肉放松的技巧,都有利于精神减压 2、有规律的运动。其实对于有偏头痛的人来说,有氧呼吸的运动训练会对他们的偏头痛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和缓解,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偏头痛的患者稳定神经系统,缓解他们的焦虑症状和肌肉紧绷的现象 3、一定要注意有规律的睡眠。正常的生物钟休息是对于偏头痛患者以及预防偏头痛最重要的一点,不要黑白颠倒的睡眠生活,这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对于女性还会影响他们的皮肤问题,生理问题,男性也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4、吃鱼能够预防头痛。多吃一些鱼对于偏头痛患者很有好处,每周至少吃三次鱼,并且服用一些鱼油制品会对减少和预防偏头痛的发作很有效果。 5、拒绝吃高热量的食物,像热狗啦香肠啦都容易引发偏头痛。 6、糖类食品。因为糖会过度的刺激以及干扰到神经末梢,导致肌肉紧张,最后很容易引起偏头痛的发生。 7、慎重吃药。我们要谨慎的服用类似止疼药之类的药品,这些药虽然能使我们暂时的减轻疼痛,但其实它们并不能真正的解除疼痛,而且很容易因为乱服用药物引发慢性偏头痛,不易根治。 发病症状和体征: 1、无先兆偏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头痛多呈缓慢加重,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 【矮身材的定义】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病因】 导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迄今未阐清(见表1) 【诊断】 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

一、病史 应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患儿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史;父母亲的青春发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①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②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 ③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发育分期。 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应常规进行血、尿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疑诊 肾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女孩均需进行核型分析;为排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常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2.骨龄(Bone Age,BA)判定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 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3.特殊检查 (1)进行特殊检查的指征①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减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②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者;③身高增长率在第25百分位数(按骨龄计)以下者,即:<2岁儿童为<7CM/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偏头痛诊治指南目录 一、背景 (一) 流行病学 1. 患病率 2. 疾病负担 (二) 历史与现状 1. 历史 2. 现状 (三) 关于本指南的说明 二、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一) 临床表现 (二) 诱发因素 三、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 (一) 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 (二) 偏头痛的诊断 1. 诊断流程 2. 病史采集 3. 体格检查 4. 预警信号与辅助检查 5. 偏头痛诊断标准 6. 辅助检查及鉴别继发性头痛 7.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三)评估 四、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 (一) 防治原则 1. 基本原则 2. 患者教育 3.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 (二) 急性期药物治疗 1. 急性期治疗目的 2. 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 3. 急性期治疗药物评价

1) 非特异性治疗 a) NSAIDS b) 其他药物 2) 特异性治疗 a) 麦角胺类 b) 曲谱坦类 c) Gepant类药物 3)复方制剂 4. 急性期治疗药物推荐 5. 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6. 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 1) 严重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 2) 偏头痛缓解后再发 3) 儿童偏头痛 4) 妊娠、哺乳期偏头痛 (三) 预防性药物治疗 1. 预防性治疗目的 2. 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 3. 预防性药物治疗指证 4. 预防性治疗药物评价 1) β受体阻滞剂 2) 钙离子拮抗剂 3) 抗癫痫药 4) 抗抑郁药 5) 肉毒毒素 6) 其他药物 5. 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 6. 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 7. 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预防治疗 1) 儿童偏头痛 2) 月经期及月经相关偏头痛 3) 妊娠及哺乳期偏头痛 4) 慢性偏头痛 (四) 其他(替代)治疗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一、背景分析 1、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教育部联合推动下出台的。目前全球先后已经有三十多个国家出台了儿童早期学习发展标准,例如:美国早在1984年就完成了针对本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国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帮助下,于2012年推出了我国的《3—6岁儿童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并于6月12日征求意见完毕。 2、指南的出台是为了向幼儿教育提供一个早期教育的学习标准。 二、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关系 1、纲要是对学前教育的宏观要求,是制定指南的依据之一。指南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更详细的教育标准和建议,它是对纲要的具体化。 2、指南所提出的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教育标准和教育建议不仅对幼儿园的教育有指导作用,同时也适用于幼儿的家庭教育。 三、说明部分的解读 1、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原因),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目的),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解读:(一)为幼儿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1、幼儿后继学习指什么?指幼儿园教育以后的学习,包括:小学 学习、中学学习、大学学习乃至大学毕业后的终身学习等。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实际上就是指为进入学校学习做准备,即我们通常说的“入学准备”。 2、 2、为幼儿后继学习做准备是否需要提前学习和训练后继学习 中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提前学习和训练后继学习中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技巧就会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化的具体表现为:幼儿园教识字、教拼音、教阅读、教计算等,是不可取的。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今后适应小学学习并无帮助,在幼儿园提前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学习成绩确实比其他孩子好,但是小学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头痛试题(有答案)

单选题 1.偏头痛与紧张性头痛的区别,在于偏头痛有() A.恶心、畏光、畏声 B.儿童和青年多见 C.单侧头痛 D.反复发作头痛 E.劳累后加重 答案:A 2.7岁患儿,头痛反复发作伴有偏瘫,头痛消失后偏瘫持续数小时可缓解。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头部MRI检查无明显异常。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家族型偏瘫型偏头痛 B.偏头痛的等位发作 C.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D.脑瘤 E.遗传性头痛 答案:A 3.28岁男性患者,反复发作头痛,每年春秋季发作,每次发作持续3个月,表现为眼眶周围剧烈的刺痛伴有流泪,查体无异常体征,CT正常。其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丛集性头痛 B.紧张性头痛 C.神经官能症 D.脑瘤可能 E.花粉过敏 答案:A 4.55岁患者,主诉头痛伴有反复发作的偏瘫,每次症状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没有脑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该患者除了应该考虑RIND外,还应考虑那种疾病() A.癔病 B.颅内占位 C.晚发性偏头痛 D.偏瘫型偏头痛 E.紧张性头痛 答案:C 5.男性患者,40岁,有反复发作无先兆性偏头痛病史多年,三年来反复出现头痛后,头痛测眼球活动受限,持续数小时可缓解,MRI检查未见异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B.基底型偏头痛 C.普通型偏头痛 D.TIA E.脑干梗塞 答案:A 6.女性,23岁,工作压力大2,长期头痛,全头胀痛紧缩感,按住后可缓解,不伴恶心呕吐,可以坚持日常工作,每日均有发作,但各项检查未见异常。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颅内占位B.颅内感染C.慢性偏头痛D.抑郁症E.偏头痛 答案:C 7.最常见的偏头痛为() A.有先兆的偏头痛 B.无先兆的偏头痛 C.基底型偏头痛 D.偏瘫型偏头痛 E.偏头痛等位发作 答案:B 8.下面哪种发作类型属于偏头痛等位发作() A.头痛发作后伴有眼肌麻痹 B.先偏瘫、麻木和失语数十分钟后发生头痛 C.周期性发生某些症状而无头痛,或与头痛交替出现 D.耳鸣、共济失调,也可有嗜睡症状或跌倒 E.发作迅速,持续1~2小时可完全缓解 答案:C 9.女,27岁,反复出现左眼黑蒙,视物不清,约一小时出现右额颞部剧痛,伴呕吐,面色苍白,持续约5小时进入睡眠状态,次日恢复正常。应诊断为() A.蛛网膜下隙出血

偏头痛患常见肝阳

偏头痛患常见肝阳、肝火、风火上扰 「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剧烈、反覆发作的头痛。大部分发作是一侧太阳穴,但是三分之一的人发作也可能是在两侧。中医师张育筠表示,偏头痛患者时常呈现如同「搏动」式的疼痛。发作时可能有情绪差、腹泻、排便困难等现象,伴随恶心感。在中医称为「偏头风」。 中医师张育筠表示,中医认为,经络、脏腑异常,都可能引发偏头痛。偏头痛患者可能出现肝阳、肝火、风火上扰现象,特别是风、火、痰、瘀症候明显,妨碍通窍,形成不通则痛,为主要致病因素。 张医师表示,临床上可依据病患体质及发作型态,内服中药调整失衡的脏腑功能以治本。此外,针灸可刺激体内分泌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阻断痛觉的传递,并使大脑分泌脑内啡有助於止痛。 以及可热敷肩颈,冰敷前额及穴道按摩。若前额痛,可按摩阳白穴,侧头痛可按摩耳上〈耳朵前缘与侧发髻往上三公分的凹陷或突起〉。及後头痛,可按摩风池穴。 偏头痛也可能因压力大而诱发,张育筠指出,门诊中一名30岁左右的女性上班族,工作总是自我要求完美,工作压力大。从初经开始,每次从月经来前三天即开始至整个经期,发生右侧额角经常博动式头痛反覆发作。经过检查,研判患者是属於「肝气郁结、痰湿阻滞」症候所致。 张育筠表示,偏头痛常发生在年轻、中年女性,约有七成五女性,是因月经来潮前雌激素突然下降,导致脑部血管收缩,当动脉突然收缩变窄即引发偏头痛,因此与女性内分泌有关,在月经前2~3天与月经当中最易发生。 患者除了疼痛明显,也伴随畏光,恶心呕吐,当压力大、失眠、疲劳,近期症状加剧,吃西药止痛剂也无效,因此寻求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偏头痛与肝的疏泄功能相关,而且病情长期反覆,让患者产生了很强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加重「肝郁」证象。 张医师表示,临床上可见患者舌苔白腻、脉弦滑,辨证研判属「肝气郁结、痰湿阻滞」。治疗上可配合疏肝解郁,处方给予味逍遥散及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经过一段时间调理,症状终於有所改善。

2016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诊治指南

2016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诊治指南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 2016 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对之前的标准进行了更新。该标准全文共分为 14 个章节,现就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部分摘要如下(括号中标示内容为 ADA 证据等级分级标准)。 约四分之三的 1 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小于 18 岁,即 T1DM 的主要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然而,儿童及青少年的糖尿病治疗需要考虑其特殊性,如身体发育、性成熟、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及托儿所的监管、易发生低血糖、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等。因此,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应该联合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DSME)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DSMS)、医学营养治疗(MNT)和社会心理支持,并注意成人监督和自我管理之间的平衡。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 在糖尿病确诊及确诊后,T1DM 患儿(年龄<18 岁)及其父母 / 监护人应根据所在国家的标准,进行兼有文化敏感性和发展适宜性的个体化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B) 社会心理方面 在诊断和常规随访治疗时,评估能影响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心理问题和家庭压力,并适时转诊给心理医生,尤其是对儿童糖尿病有经验的专家。(E) 鼓励患儿家庭共同参与糖尿病管理中去,应认识到过早让儿童承担糖尿病管理会导致依从性下降和血糖控制恶化。(B) 将精神健康专家作为儿童糖尿病多学科团队的一员。(E) 血糖控制 所有儿童年龄组均建议:HbA1c 控制目标<7.5%。(E)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初诊或症状加重时,应评估是否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E) 甲状腺疾病

1 型糖尿病确诊后即检查患儿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E) 1 型糖尿病确诊后即测定患儿的 TSH 水平。结果正常可 1- 2 年复查一次,一旦出现甲状腺功能失调的症状、甲状腺肿、生长状态异常、血糖异常变化,应立即复查。(E) 乳糜泻 1 型糖尿病确诊后应检查患儿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水平和脱酰胺基麦胶蛋白抗体。(E) 具有乳糜泻阳性家族史或出现生长障碍、体重降低、体重不增、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及频繁发生不能解释的低血糖、血糖控制恶化的患儿,应进行筛查。(E) 经活检证实乳糜泻的患儿应进行无麸质饮食,同时咨询对糖尿病饮食和乳糜泻饮食经验丰富的营养师。(B)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 高血压 筛查: 患儿每次就诊均应测量血压。相比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组儿童,若收缩压或舒张压值≥第 90 百分位数为血压偏高,≥第 95 百分位数为高血压,确诊需非同日复测三次血压。(B)治疗: 血压偏高(≥第 90 百分位数 ),进行饮食干预和加强锻炼以控制体重,若 3-6 月内仍未降至正常,则进行药物治疗。(E) 高血压(≥第 95 百分位数 ) 一旦确诊,进行药物治疗。(E) ACEI 或 ARB 类降压药是初始治疗药物,由于其潜在的致畸作用,应进行适当的生殖咨询。(E) 血压控制目标:血压<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组儿童的第 90 百分位数。(E) 血脂异常 筛查: 年龄≥10岁糖尿病患儿,控制血糖后筛查空腹血脂水平。(E) 若血脂异常,需每年监测,至 LDL 胆固醇值降至 100mg/dL(2.6 mmol/L) 后,每隔 5 年监测一次。(E) 治疗: 初始治疗:优化血糖控制和医学营养治疗,对患儿进行美国心脏协会 2级饮食以降低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含量。(B) 年龄>10 岁的患儿,在医学营养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后,若 LDL 胆固醇>160mg/dL(4.1 mmol/L) 或>130mg/dL (3.4 mmol/L) 且伴一个或多个 CVD危险因素,需给予他汀类治疗。(E) LDL 胆固醇目标值<100mg/dL (2.6 mmol/L)。(E) 吸烟

偏头痛题库1-1-8

偏头痛题库1-1-8

问题: [单选]妊娠期偏头痛可用以下哪种药物治疗()。 A.舒马普坦口服 B.佐米曲普坦口服 C.哌替啶口服 D.双氢麦角胺肌注 E.麦角胺口服

问题: [单选]有关典型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发作前多出现先兆,以视觉先兆多见 B.双侧头痛可排除偏头痛 C.最常见的先兆为躯体感觉先兆 D.头痛发生在先兆后,通常间隔1小时以上 E.头颈部活动可使头痛减轻 偏头痛并不是指单侧头痛,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典型偏头痛为有先兆的偏头痛,最常视觉为视觉先兆,头痛发生在先兆后,间隔小于60分钟,头颈部活动可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大多数头痛发作时间为2小时至1天。

问题: [单选]偏头痛病人服用麦角胺咖啡因治疗,正确的服法是()。 A.头痛初期服用,每次2片,以后每日2次,每次2片 B.头痛初期服用,每次1片,半小时后若无效可再服1片 C.头痛初期服用,每次1片,以后每日3次,每次1片 D.头痛剧烈时服用,每次2片,每周总量不超过8片 E.头痛剧烈时可加用到4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b18880297.html,/ NBA赛程

问题: [单选]关于偏头痛发病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女性发作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B.可能有家族遗传因素影响 C.与体内5-羟色胺(5-HT)代谢异常有关 D.可能与颅内外血管功能调节障碍有关 E.可能与皮质锥体细胞功能障碍有关

问题: [单选]女性,32岁。发作性头痛4年,部位不定,每次持续数小时至1d,发作前视物有模糊暗影,神经系统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发现。脑CT未见异常,其母有类似发作史,患者头痛发作早期首选药物为()。 A.麦角胺咖啡因 B.阿司匹林 C.苯巴比妥 D.苯噻啶 E.卡马西平 本例符合偏头痛诊断,典型患者多有家族史,好发中青年女性,有时与月经有关,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症状严重时可伴有眼花、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发作时如同常人,临床上在发作早期应即刻给予麦角胺咖啡因治疗,预防发作可用苯噻啶治疗。

(完整版)矮小症诊治指南

矮小症诊治指南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 【矮身材的定义】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病因】 导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迄今未阐清(见表1) 【诊断】 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 一、病史 应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患儿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史;父母亲的青春发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①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②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③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发育分期。 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应常规进行血、尿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疑诊肾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女孩均需进行核型分析;为排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常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2.骨龄(Bone Age,BA)判定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3.特殊检查 (1)进行特殊检查的指征①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减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②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者;③身高增长率在第25百分位数(按骨龄计)以下者,即:<2岁儿童为<7CM/rh;④临床有内分泌紊乱症状或畸形综合征表现者;⑤其他原因需进行垂体功能检查者。 (2)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GH-IGF-1)功能测定以往曾应用的运动、睡眠等生理性筛查试验目前已很少应用,多数都直接采用药物刺激试验(见表2)。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测定两者的血清浓度随年龄增长和发育进程而增高,且与营养等因素相关,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比数据。 (4)IGF-1生成试验对疑为GH抵抗(Laron综合征)的患儿,可用本试验检测GH受体功能。①方法一:按0.075-0.15U/(kg·d)每晚皮下注射rhGH 1周,于注射前、注射后第5和第8天各采血样一次,测定IGF-1;②方法二:按0.3 U/(kg·d)每晚皮下rhGH,共4d,于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各采血样1次,测定IGF-1,正常者的血清IGF-1在注射后会较其基值增高3倍以上,或达到与其年龄相当的正常值。 (5)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检测依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视需要对患儿的其他激素选择进行检测 (6)下丘脑、垂体的影像学检查矮身材儿童均应进行颅部的MRI检查,以排除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的可能性。 (7)核型分析对疑有染色体畸变的患儿都应进行核型分析。 【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等资料分析,对营养不良、精神心理性家庭性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慢性系统性疾病等因素造成的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身材比较容易识别对常见的导致矮身材的病因应予以鉴别,如:软骨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临床还需注意某些综合征的可能,如:Prader-Willi综合征,Silver-Russe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等。 【治疗】 1.矮身材儿童的治疗措施取决于其病因精神心理性、肾小管酸中毒等患儿在相关因素被消除后,其身高增长率即见增高,日常营养和睡眠的保障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头痛性质分为几种

头痛性质分为几种? 头痛是病人对致痛因素的客观反应,凭借健全的感觉系统而体验,医生必须依靠病人生动形象的叙述才能知道。故有人说:“疼痛是通过个体经验而得以了解,通过例证而被描述的。”头痛在每个病人身上表现有所不同,有时病人也很难说清楚疼痛的具体滋味,常常辅以形象的手势或比喻。根据众多病人的重复和经验,可把头痛的性质归纳如下: ( 1 )胀痛:为一种钝性疼痛,多呈持续性全头痛,疼痛的同时伴有头胀大的感觉,或伴以头昏、头沉。常见于神经症引起的头痛、普通型偏头痛、脑积水、头部器官疾病所致的头痛及高血压、脑慢性缺血、头部外伤后头痛等。 ( 2 )钝痛:痛势缓慢,呈持续性,是多种疼痛的概括(如胀痛、紧压痛等),多见于慢性疾患所致的头痛,系由不敏感的致痛组织所致。 ( 3 )搏动性痛(跳痛):疼痛呈规律的搏动性,与脉搏跳动相一致。常见于各型偏头痛,以及感染、中毒、中暑、头部器官疾患引起的头痛等。 ( 4 )紧压痛:头痛伴有束紧感、压迫感。见于肌紧张性头痛、庶病性头痛、颈椎病性头痛等。 ( 5 )锥痛(或钻痛)、刺痛:在持续性隐痛的过程中出现的尖锐的、不连续的快速疼痛,重者如锥,轻者如刺。多见于偏头痛、脑神经痛等。 ( 6 )灼痛:在尖锐疼痛的同时伴有灼热感。见于脑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瘫病性头痛。 ( 7 )牵掣痛:头痛连及周围组织,如有物牵拉,相互加重,甚至有抽动样痛。见于肌紧张性头痛、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压迫性头痛等。 ( 8 )刀割样痛:系尖锐的连续性剧痛,似刀割样,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见于蛛网膜下隙出血、急性脑膜炎等疾病之早期。 ( 9 )电击样痛:为短促而剧烈的锐利疼痛,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不等。见于脑神经病,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大神经痛等。 ( 10 )捶打痛:为一种不连续的、似重物敲打一样的钝性疼痛,较搏动性头痛之频率为慢,疼痛程度更重。见于高血压性头痛、月经期头痛、偏头痛等。总之,详细准确地描述头痛的性质,无疑有助于头痛的诊断。然而,病人对头痛性质的描述与年龄、文化修养、经历、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等有关。来源:安徽省医学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疼痛的性质 ①胀痛:痛且有胀感,为胀痛。在身体各部位都可以出现,但以胸胁、胃脘、腹部较为多见。多因气机郁滞所致。 ②刺痛:疼痛如针刺,称为刺痛。其特点是疼痛的范围较小。部位固定不移。多因瘀血所致。全身各处均可出现刺痛症状,但以胸胁、胃脘、小腹、少腹部最为多见。 ③绞痛:痛势剧烈如绞割者,称为绞痛。其特点是疼痛、有剜、割、绞结之感,疼痛难以忍受。多为有形实邪突然阻塞经络闭阻气机,或寒邪内侵,气机郁闭,导致血流不畅而成。 可见于心血瘀阻的心痛,蛔虫上窜或寒邪内侵胃肠引起的脘腹痛等。 ④串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称为串痛。其特点是痛处不固定,或者感觉不到确切的疼痛部位。多为风邪留着机体的经络关节,阻滞气机,产生疼痛。气无形而喜通畅,气滞为痛,亦多见串痛。可见于风湿痹证或气滞证。 ⑤掣痛:痛处有抽掣感或同时牵引它处而痛,称为掣痛。其特点是疼痛多呈条状或放射状,或有起止点,有牵扯感多由筋脉失养或经阻滞不通所致。可见于胸痹、肝阴虚、肝经实热等证。 ⑥灼痛:痛处有烧灼感,称灼痛。其特点是感觉痛处发热,如病在浅表,有时痛处亦可触之觉热,多喜冷凉。多由火热之邪串人经络,或阴虚阳亢,虚热灼于经络所致。可见于肝火犯络两胁灼痛,胃阴不足脘部灼痛及外科疮疡等证。 ⑦冷痛:痛处有冷感,称冷痛。其特点是感觉痛处发凉,如病在浅表,有时触之亦觉发凉,多喜温热。多因寒凝筋脉或阳气不足而致。 ⑧重痛:疼痛伴有沉重感,称重痛。多见于头部、四肢及腰部。多因湿邪困阻气机而致。多见于湿证。 ⑨空痛:痛而有空虚之感,称空痛。其特点是疼痛有空旷轻虚之感,喜温喜按。多为精血不足而致。可见于阳虚、阴虚、血虚或阴阳两虚等证。

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在1998年曾提出临床应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97.37:234),在此基础上,2006年10月再次对矮身材儿童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现综合如下,俾便临床工作者参考。【矮身材的定义】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为正确诊断,对生长滞后的小儿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病因】 导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迄今未阐清(见表1) 【诊断】

对矮身材儿童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原因,以利治疗。 一、病史 应仔细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情况;患儿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史;父母亲的青春发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况等。 二、体格检查 除常规体格检查外,应正确测量和记录以下各项:①当前身高和体重的测定值和百分位数;②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观察3个月以上); ③根据其父母身高测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发育分期。 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应常规进行血、尿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测;疑诊肾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气及电解质分析;女孩均需进行核型分析;为排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常规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2.骨龄(Bone Age,BA)判定骨骼的发育贯穿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评估生物体发育情况的良好指标,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是对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线片观察其各个骨化中心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测定的。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国临床上多数采用G-P法。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3.特殊检查 (1)进行特殊检查的指征①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者;②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者;③身高增长率在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指南》的基本结构与框架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二、《指南》突出的教育理念 《指南》既适用于幼儿园教师,也适用于广大家长,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着重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念: 1.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2.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5.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三、“五大领域”相关解读 (一)语言领域 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

偏头痛

第七章头痛 定义: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狭义的头痛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广义的头痛泛指头面部甚至枕颈部的疼痛。 解剖生理学基础 (1)痛敏结构 a.血管主要是脑膜动脉、脑底动脉环及其连接的动脉的近端、大部分静脉窦、皮质静脉, 其中以颞浅动脉、枕动脉和耳后动脉痛感最敏锐; b.脑膜主要是脑底小部分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脑底动脉环主要分支的软脑膜; c.神经三叉、舌咽、迷走神经以及颈1~3神经。 疼痛的发生 致痛物质 (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及其同类的多肽类、钾离子、氢离子及酸性代谢产物等) ↓ ↓ 脊髓后根的神经节细胞 ↓ 脊髓丘脑侧束 ↓ ↓ 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 ↓ 疼痛产生 痛觉的传导 1.颅内痛觉由三叉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颈1~3神经传导; 2.颅外痛觉由三叉、枕大、枕小、耳大、迷走、舌咽和中间神经传导; 3.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参与痛觉的传导。 头痛的原因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颅内与颅外血管的扩张或痉挛; 2.颅内外痛觉敏感组织的炎症; 3.颅内外痛觉敏感组织被牵拉或移位; 4.颅外肌肉持久的收缩和紧张; 5.痛觉神经的损伤或炎症; 6.五官疾病的扩散; 7.精神因素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癔症、抑郁症; 8.生化因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 9.内分泌绝经期头痛、偏头痛; 10.其他遗传因素、食物。 头痛诊断的思维模式 1、排除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变态反应、中毒等;

2、排除五官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智齿冠周炎等; 3、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颅内感染、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4、鉴别各种类型的头痛,主要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头痛诊断的线索 1、神经科不只负责原发性头痛和继发于神经系统的头痛的诊治,也负责将继发于非神经系 统的头痛患者的初步诊断和对症治疗,并且及时推荐到有关专业科室诊治; 2、诊断应该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入手,逐渐缩小鉴别 诊断的范围;在鉴别诊断时,应特别注意有特殊意义的危险信号(红灯)。 疼痛评估 Ⅰ主观评估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 2.麦-吉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aire,MPQ) 3.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ES) Ⅱ客观评估指标 1.痛阈测定 2.生理生化指标 Ⅲ心理测验 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2.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S) What is V AS? 临床上对疼痛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 AS)。 V AS 0——无痛 头痛的分类 1.血管性头痛 (1)偏头痛伴先兆型和不伴先兆型;(2)丛集性头痛 (3)脑血管疾病性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2.牵引性头痛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之谈,原创分享,仅作参考病例介绍,肺心病 XXX,男67岁,1989年2月27日入院。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每冬春季发作频繁。症见:咳嗽痰多粘稠,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胸闷胀,头胀痛。纳差,双下肢浮肿。尿少,大便干结。诊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西医诊断为慢支伴感染,肺心病。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热阻肺份阴,治宜益气健脾,清肺化痰,佐以活血养阴。处方:党参20g,黄芪30g,白术、半夏、陈皮、贝母、黄岑各12g,茯苓、鱼腥草、丹参、沙参各15g,甘草3g,配合西药消炎,服药四剂后,咳痰大减,续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治疗处方: 党参,北芪各30g,淮山、丹参、元参各15g,赤芍,桃仁,麦冬、吐丝子、陈皮各10g,半夏6,甘草3,8剂后诸症显著好转。 扁虚者:咳痰多,心悸等可用。夏花元参半夏杏仁丹参甘草党参白术鱼腥草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中医心痹) 治宜益气活血,清肺化痰处方: 炙北芪15 当归尾12 川芎、地龙、杏仁、桃仁、泽兰、泽泻、川贝、元参、白术各10 蒌皮18 桂枝6 甘草4 2剂后,咳喘心悸减轻,浮肿亦消纳谷增进,上方炙北芪用至60。一月后病有转机。(桂枝茯苓白术有温阴利水作用) 六味地黄汤在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正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方由熟地、淮山、山萸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淮山健脾补肺,兼能涩精。山萸玉益肾滋肝涩精气,为方中“三补”之药。丹皮凉血泻肝肾之火,泽泻、元参利水渗湿,为方中这“三泻”之药,合方合成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调阴阳。配伍合理,为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其适应主证为: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脉弦细或细数者。笔者在临床实践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 一、偏头痛的相关概念 偏头痛特征是发作性的、多为偏侧的、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 心、呕吐,光、声或活动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中休息则可缓解头痛。 先兆指发生在头痛之前或伴随头痛一起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视觉、感觉、言语、运动等的缺损或刺激症状。大多数先兆为视觉症状,常为双眼同向症状,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先兆症状一般在5~20min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min。不同先兆可以接连出现。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和慢性的神经血管病疾患,患病率为5%~10%,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疼主要有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经典型偏头痛)。以往曾将偏头痛诊断为“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或“血管神经性头痛”。1988年后,国际头痛学会(IHS)就不再推荐使用。 二.偏头痛的分类 2004年IHS将偏头痛归为原发性头痛,包括6个亚型,以无先兆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为常见。 三、偏头痛的诊断 偏头痛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先兆表现以及活动对头痛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首先要排除继发性头痛,然后再考虑是否有其他类型的原发性头痛。出现以下情况要进行神经影象学检查:①异常的神经系统检查发现;②头痛频率或程度的急性加重;③头痛性质变化;④50岁后新发的头痛或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⑤多种治疗无效的头痛;⑥有头晕、麻木等其他症状。脑电图、TCD等检查不推荐作为常规诊断检查。 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h;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疼痛,④日常活动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 1

-五种常见的头疼及其治疗方法

五种常见的头疼及其治疗方法 头疼最危险的就是是不是长了东西,这是各种头疼中后果最严重的,应该说不能把头疼都当成一般的疾病来对待,尤其是长时间头疼,应该进行很好的检查,首先我们要排除的就是病变,就是头疼当中最严重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头疼和一般头疼不太一样,它主要的原因还是由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头疼,它头疼时间比较长,持续性的头疼,疼的程度一般来说比较重。同时,因为咱们现在病变的影响,会造成一些占位性的临床表现,比如讲颅部神经的损伤,比如说很多病人看不见东西,有失眠,有时候完全的失眠,有时候是一种视野的缺失,有的人可能左边看不见东西,有的人可能右边看不见东西,有的人是中间看不清,有的人是上面看不清,视野的缺损也是最常见的一个肿瘤的表现。眼睛睁不开,眼睑下垂,这个也是常见的,还有瞳孔一个大,一个小,这个看着也比较害怕。也有的口角偏歪,再有的表现是舌头是歪的,还有的表现是声音嘶哑,所以说颅神经,经常因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就变化,假如说要影响到全身神经可能最多见的还是引起病人瘫痪,压到神经集中的地方可能是偏瘫,比较是上肢、下肢不能活动,也有的是单瘫,可能只有手不能动。再有就是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痛觉的缺失,不知道疼痛,可能颅部病变就是疼痛比较重,持续时间比较长之外,同时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这些就预示着这种头疼是一种恶性的病变,也是各种头疼当中危害性最大的。

嘉宾:王玉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临床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先后参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关项目多项。着力于中医脑病研究.对中风、痴呆、头疼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较深造诣,著有《中医临床神经学》等书及多篇论文。

国内最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国内最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高氏通络松解”技术 头痛是指头颅、眼眶和枕骨部以上区域的疼痛。头痛有时牵涉到面部或颈部,反之亦然。头颅下半部如面部、舌部和咽部疼痛属于颜面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约60%的患者有家族病史,成年以后起病者,阳性家族史较少。患病率占人口10%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发作频率不定,每年一至数次到每月一至数次不等。偏头痛除遗传因素外,尚与脑血流、血小板和生化因素、饮食、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并且情绪紧张、饥饿、缺少睡眠、噪声、强光以及气候变化等,均可诱导发作。根据其表现主要可分为典型偏头痛、普通偏头痛和特殊类型三种。普通型偏头痛是无先兆症状,此行最多,占偏头痛病人的80%;典型偏头痛在发作前往往有先兆症状;特殊类型偏头痛又包括眼肌瘫痪型、偏瘫型、基底动脉型等,均比较少见。 刘女士,30岁,患有偏头痛史已经有十几年了,从读书的时候就开始了,每当累一点就头痛,如果不能马上休息,或者不马上吃止痛药止住的话,就会越来越痛,整个头象要裂开似的,随后就伴随呕吐,吐过后症状就缓和,休息睡觉就渐渐消失。曾经去医院检查过,均显示无异常,医生说如果不能累就不要累,多休息,也没什么的。所以过去这些年尽量不让自己累着。近年来,病情开始恶化,每周都要固定发作一两次,而且更严重的是止痛药已经不能起到止痛的效果了。在头痛的折磨下,刘女士日渐消瘦、精神恍惚,和家人的关系也不融洽了。实在不堪忍受头痛折磨的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四处寻医问药,可是都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女士的爱人听人说北京部队医院头痛诊疗中心治疗头痛很管用,便劝刘女士去医院治疗。已经对治愈头痛不再抱有希望的刘女士为了不辜负爱人的好意,便到了北京部队医院头痛诊疗中心接受治疗,接待刘女士的张淑雯主任耐心询问了小韩几年来的状况,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讨论,最后,确诊为偏头痛。 随后,高志刚专家为刘女士制定了康复计划,采用高氏通络松解”技术,帮刘女性彻底解决偏头痛疾病的困惑,刘女士的偏头痛就完全好了。刘女士做梦也没想到,还有摆脱头痛的一天,现在,摆脱了头痛困扰的刘女士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和爱人的感情也更稳固了。没想到当初无意的选择竟带来了这么意外的惊喜。

儿童血友病诊治指南

儿童血友病诊治指南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为X性联隐性遗传。临床上分为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缺陷症)和血友病B(凝血因子Ⅸ缺陷症)两型。临床特征为关节、肌肉、内脏和深部组织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常在儿童期起病。儿科对血友病的识别、诊断,积极、合理治疗十分重要。 【临床表现】 血友病患儿绝大多数为男性,女性患者罕见。血友病A和B 的临床表现相似,很难依靠临床症状鉴别。 1.临床特点: 延迟、持续而缓慢的渗血。血友病的出血在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以关节最为常见,肌肉出血次之;内脏出血少见,但病情常较重。出血发作是间歇性的,数周、数月甚至多年未发生严重出血并不少见。除颅内出血外,出血引起的突然死亡并不多见,但年幼儿可因失血性休克致死。 2.出血程度: 取决于患儿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血友病根据其体内凝血因子水平分为轻、中、重3种类型。 ①重型患儿常在无明显创伤时自发出血; ②中型患儿出血常有某些诱因; ③轻犁极少出血,常由明显外伤引起,患儿常在外科手

术前常规检查或创伤后非正常出血时被发现。部分女性携带者由于其因子水平处于轻度血友病的水平,也表现为与轻度男性血友病患儿相同的出血表现。 3.出血时间顺序: 首次出血常为婴幼儿学步前皮肤、软组织青斑、皮下血肿;走路后关节、肌肉出血开始发生,若此时无合适治疗,关节出血常反复发生并在学龄期后逐步形成血友病性关节病,不仅致残而且影响患儿就学、参与活动、心理发育。 【实验室检查】 由于血友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为重要。1.筛选试验:内源途径凝血试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外源途径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或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试验等。以上试验除APTT外,其他均正常。 2.确诊试验:因子Ⅷ活性(FⅧ:C)测定和因子Ⅸ活性(FIX:C)测定可以确诊血友病A和血友病B,并对血友病进行分型;同时应行vWF:Ag和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测定(血友病患者正常)与血管性血友病鉴别。抗体筛选试验和抗体滴度测定诊断因子抑制物是否存在。 3.基因诊断试验:主要用于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町在妊娠8-10周进行绒毛膜活检确定胎儿的性别,周左右可行15妊娠的检测致病基因;DNA以及通过胎儿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