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周立红 新文化史研究综述

周立红 新文化史研究综述

周立红 新文化史研究综述
周立红 新文化史研究综述

新文化史研究综述

新文化史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史学新思潮,目前已经发展成当代西方史学的主要趋势之一,正如新文化史的主将、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所说:“新文化史是今天文化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形式,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研究中最主要的形式。”按照彼得·伯克的说法,新文化史分作七类:1、物质文化史,亦即饮食、服装、居所、家具及其它消费品的历史;2、身体史,它与性态史、性别史相联系;

3、表象史,即对自我、民族及他人等的形象、想象及感知的历史,也就是法国人所称的“表象社会史”。它正逐渐取代“集体心态史”;

4、记忆社会史或“社会记忆史”;

5、政治文化史;

6、语言社会史;

7、旅行史。新文化史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国际学界的一场集体运动,不同国家的学者都参与其中,如美国的克利夫特?吉尔兹(Clifford Geertz)、英国的爱德华?汤普森(Edward Thompson),法国的乔治?杜比(Georges Duby)、意大利的卡洛?金兹伯格(Carlo Ginzberg)、俄国的阿伦?古列维奇(Aron Gurevich)。

新文化史是对旧的新史学的反动,它更注重考察历史中的文化因素,借助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等学科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符号、仪式等文化象征的分析,用文化的观念解释历史。1989年美国新文化史家林?亨特在《新文化史》一书的导论“历史、文化和文本”中首次将这种史学研究新类型称为“新文化史”,以区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和约翰?哈伊津哈(Johan Huizinga)为代表的古典文化史。

我们通过与古典文化史的比较,可以看出新文化史的三个特色:首先,古典文化史的一个主要基础就是假定认为文化是具有一致性的,在他们那里,文化只是一个单数名词。在许多传统文化史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词“时代精神”。他们将文化看成是具有时代性的,特定时空下的文化是统一的,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在他们看来,所谓一个时代在文化成就上的代表就只有单一的“精英文化”。例如,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精英文化运动,并没有触及底层民众。新文化史所考察的文化则是一个复数。伯克认为,“同人类学家一样,新文化史所说的“文化”是复数形式的。他们并不认为所有文化在各个方面是相等的,但绝不妄加价值判断认为某些文化要高于另一些文化。因此,新文化史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如金兹伯格的《乳酪与蛆虫》研究的是一个小磨坊主,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研究的是一个小山村的居民。

其次,古典文化史把文化仅仅看作是一种基于经济和社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新文化史倒转了这一因果关系,认为“文化不仅能够顶住社会的压力,甚至还可以形塑社会现实。”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出现了许多以“表象”、“建构”、“创造”或“构造”为题的文化史研究,都在探讨一种文化的形成或塑造过程及其影响。

最后,新文化史重视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人类学方法的应用。伯克评论道:“像人类学家一样,历史人类学家研究日常生活,并试图找出隐藏于表面之下的规则、常规、习俗和原则。”早在1975年,纳塔莉?戴维斯在她的《近代早期法国的社会与文化》

一书中借鉴了许多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罗伯特?达恩顿在《屠猫记》中也“采用了一种同人类学家研究异域文化时相通的方法来处理我们自己的文明。这是带有人种志特点的历史学。”他非常强调象征和符号在过去的物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和金兹伯格的《乳酪与蛆虫》都运用了人类学的方法。

20世纪60-70年代,在西方史学界占主流的还是根植于实证主义的结构主义式的历史研究模式,以寻求历史的规律、客观地解释历史与社会为宗旨。当时流行于学界的计量史学即是例证,它在美国表现为“克利奥学派”(cliomet rics) ,在法国是“系列史学”(histoire serielle)。计量史学家们信仰“科学的”历史学,认为历史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政治和文化是某种超结构。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一批历史学家不满足于这种历史研究模式,决定对历史研究进行突破与创新。

与此同时,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了“语言转向”或“文化转向”的重要转折。标志这一转向的是1973年出版的两本著作:海登?怀特的《元历史:19世纪欧洲历史学的想象》和人类学家克利夫德?格尔兹编的论文集《文化解释论文集》。怀特认为历史学家更深层的思维结构通过某种语言模式的选择表现出来,他突出强调了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强调情节和语言这些新的历史研究方法的运用。格尔兹认为,“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同马克斯?韦伯一样,我认为人是一种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网中的动物;我认为文化就是这些网,因此关于文化的分析并不是一种寻找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寻找意义的解释科学。”文化是作为一种象征系统存在的。因此,研究文化的

任务就是用“符号学的方法”,研究仪式、精神旗帜、观念、宗教等象征物的表达符号。

此外,以福柯和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或称后现代主义为新文化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石。结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研究语言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后经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发展完善而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理论体系。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任何既定的状态中每一个要素本身没有意义,它的意义是由与它相关联的并卷入这一状态的其他要素决定的,因此,任何实体或经验的全部意义都是在结构中被赋予的。20世纪60、70年代,以福柯和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展开了对结构主义的批评。后结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并不固定于一种作为文化的词语中,而是有其自身的动力,并且这种动力始终潜在地变化着。在此基础上,后结构主义对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可以被解构,只不过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建构”而已。因此,我们不能再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实体,它只是在意识、文化和语言的表达或表象中才存在。正是在文化转向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新文化史发展起来了。

新文化史起源于法国。在60年代,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第二代年鉴学派史学家仍旧占着主导地位,他们继承年鉴学派开创的总体史的写法,把社会理解为有着内在联系的总体,运用系列、功能和结构的方法,这种历史也被称为“结构史”。但是,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历史学家逐渐对这种历史决定论的研究方法产生了反感,他们运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开拓了妇女史、儿童史、家庭史等新的领域,促成了心

态史的繁荣。一批历史学家也经历了伏维尔所说的“从地窖到顶楼”的大转变。心态史可以看作是新文化史发展的第一阶段。阿尔方斯?迪皮戎在研究“十字军东征”的观念中,使用了“集体意识”这样的概念。罗贝尔?芒德鲁在《近代法国导论——历史心理学论文集

1500-1640》中,增加了对身体、情感和心态等内容的考察。此后,他出版了《17世纪法国的法官和巫师——一种历史心理学的分析》一书,通过考察巫术活动从被接受到遭到镇压的过程,揭示了社会心态的变化过程。勒高夫在《教会的时间和商人的时间》这篇名作中分析了“教会时间”向“商人时间”的转变,探究了背后反映的人们心态的变化。乔治?杜比在《三个世界》中,探讨了社会变化过程中物质层面和心态层面之间的关系,重点考察了“历史观念”、“文化的再生产”和“社会表象”三个概念。勒华拉杜里在《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中利用时任帕米埃主教的富尼埃审判异端的审判记录,揭露了一个小山村居民面对爱情、婚姻、死亡的态度和宗教信仰。但这些历史学家并未把心态看作是完全独立的具有能动作用的要素,相反,他们仍认为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社会结构,因此他们的研究尚未脱离结构史的范畴。

70年代后期,孚雷和莫娜?奥祖夫主持对法国书籍史的研究,他们不是研究伟大的著作,而是研究书籍的生产和不同群体的阅读习惯。达尼埃尔?罗什在巴黎七大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重点研究18世纪巴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80年代开始,皮埃尔?诺拉组织120位来自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撰写法国记忆史,

出版了7卷本著作《记忆的场所》。在本书的序言中,诺拉写道:我采用新方法来写法国的历史,如果把法国定义为一个实体,那不是别的,完全是象征物的实体。这一系列著作和研究表明法国的新文化史已经脱离了年鉴学派第二代的“结构史”。

最终使法国新文化史彻底脱离心态史传统的是以罗杰尔?夏蒂埃和雅克?勒韦尔为代表的年鉴学派第四代历史学家。80年代后期,罗杰尔?夏蒂埃和雅克?勒韦尔开始批评“心态史学”,他们认为心态相对于文化仍然过于狭窄,并不能涵盖人类精神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于是,他们明确指出文化与心态在概念上的区别,声称“社会世界本身的表象是社会现实的组成要素。”他们反对把心态看成是由经济和社会所决定的一个层次,相反,他们认为经济和社会关系是文化实践和文化所产生的领域,文化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一部分,两者无法分割来看。因此,夏蒂埃提出,历史研究要从文化的社会史转向社会的文化史。

与此同时,新文化史在美国学界也爆发出了强劲的势头。1984年,维多利亚?伯奈尔与林?亨特应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的邀请组织编写了一套“社会与文化史研究系列”丛书。他们推出的第一本著作是林?亨特的成名作《法国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到1999年,该系列一共出版了34本相关议题研究的著作。1994年,就在这套丛书出版10周年之际,以林?亨特为首的历史学家召开了以“语言转向后的历史学与社会学”为主题的讨论会,在该次会议上,与会学者重新思考社会史与文化史之间的关系,并对历史学家与社会学家进行文

化研究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两年后他们又召开了“文化研究的语言转向——历史学与社会学”会议,《超越文化转向:社会和文化研究的新方向》一书就是该次会议的成果。在本书的序言中,林?亨特指出,自文化转向以来,历史研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我们把文化和社会的范式结合在一起时,我们可以取得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新文化史在20世纪80、90年代在法美学界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表明它已经成为当今史学的一个重要趋势,世界一流大学如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都有关注和进行新文化史学探索的研究者,许多新文化史研究者也在著名高校获得了教职。但同时,新文化史研究也面临着自身的问题,在西方史学界,一些历史学家已开始了对它的省思。林?亨特在1999年即已看到了新文化史作为一个时代的渐渐落幕。彼得?伯克在2004年的论著中更是写道:“新文化史也许将到达它生命周期的终点。”

正是由于新文化史是一场国际范围的史学运动,它并不局限于美、法等国,很多国家的学者都参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学术界也在积极地简绍新文化史的著作,并有一些学者开始采用新文化史的方法进行研究。例如中国史学界的社会文化史研究风气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被看作是国际范围内新文化史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外,台湾学界也在不遗余力地引进和消化新文化史著作,蒋竹山在明清社会史和医疗史的研究领域有意地采用了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参考阅读:

1.林·亨特《新文化史》,台湾,麦田出版,2002年。

2.陈恒编:《新文化史》,《新史学(第四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2班姓名艾尼瓦尔·吾斯曼学号20112555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开放、互动、自由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和看法。而公民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近几年以来政府部门和社会看重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管理,同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就现在网络所拥有的表象分析,对于舆论所表达的概念,还有出现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展开梳理,期望能为网络舆论的治理提供全面的总结资料。 关键字:网络舆论、网络论舆监管、文献综述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offers an open, interactive, fre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t any tim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While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e network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of some of the inevitabl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so in recent ye 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 ement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l le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of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necessity, status, and its im pac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ystem comb, hop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nform 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目录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1)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3)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3)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3) (三)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4) (四)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 (4) (五)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内涵 (4) (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5) 二、国内外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一)国外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二)国外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7) (三)国内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现状 (8) 三、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一)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被动,行动速度迟缓 (9) (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执行网络法规刚性不强 (9) 四、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10) (一)政府信息公开 (10)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10) (三)完善对网络舆情预防和处理 (11) (四)完善网络立法 (11) (五)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12) 参考文献 (12)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张爱玲经典散文天才梦》读后感

推荐文章(书籍梗概)来源:张爱玲经典散文 推荐文章(书籍梗概):《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不是我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云巧”,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心得感悟: 张爱玲天才梦读后感 《天才梦》所讲述的是张爱玲被人们视为天才。她三岁时会背诗,七岁时就写过一篇小说,九岁时就决定了自己以后要当音乐家,毋庸置疑,她是个天才。可是十六岁时,她的母亲研究了一下她,她除了天才素质外一无所有。她没有生活能力,而且不会适应环境。在学习上她是个天才,但在生活中她是个废物。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即使他有一技之长,但如果他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会,这一个长处也是没有用的。就像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学校里她得到自由发展,自信心日益坚强,可当她被母亲研究一番之后,发现她什么都不会,不会削苹果,不会补袜子,去医院的路坐车接连走了三个月,可任然不认识那条路。她不会适应环境,像她这样,即使文采飞扬,却只是一个废物。天才不是塑造而成的,专一发展一方面并不是这个社会中所需要的能力。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有一技之长,因此从小就对孩子呵护有加,细微到生活起居,即使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一样不放心。爱孩子可以,可是过分的溺爱,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反而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网上报道有各种各样的事例,各种天才,只因无自理能力而在这个社会中无法生存。 张爱玲从小被视为天才,可当她母亲发现她什么都不会,给她两年时间去学习适应环境时,她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两年的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这足以证明只有一技之长天才的她不过是一个废物。一个不会生活,只会学习的人有什么用呢?以后也是出不了大成就的,最终只会丑相败露成为别人的笑料。如果张爱玲先学会生活,然后去学习,或许她的天才梦就可以实现了。一个人光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先学会生活,学习能力是后天可以补救的,学会生活,懂得如何生存,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文章中写道“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这让我们看到了张爱玲世界的平凡、琐屑以及她的

政务新媒体

什么是政务信息 什么是信息?按教科书上的说法,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资源。信息是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是文明进步的基石。信息是指反映客观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变化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的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从做工作的角度看,信息就是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为领导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推动工作服务的文字材料。其表现形式是县级以上政府的政务信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以及部门单位的简报,还有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各类汇报材料。 所谓政务信息,就是与党务信息相对应的、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是指反映政务工作本身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可能影响政务决策的信息。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从理论的层面看,政务信息的作用: (1)政务信息是政府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2)政务信息是政府有效管理的手段; (3)政务信息是推动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 (4)政务信息是指导下级政府和基层单位更好开展工作的工具; (5)政务信息是各地、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 政务信息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从我们具体从事信息工作的层面看,我朴素的理解,政务信息应该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定位之一: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定位之二:宣传工作,展示自我。 定位之三: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 定位之四: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 二、政务信息应有的理念:政务信息无小事的理念;主动融入政府中心工作(或部门重点工作)的理念;全员办信息的理念;重点为本级政府(或本单位)服务的理念;我想我们的领导感兴趣的是三个方面:一是为本级政府和领导宣传了什么;二是为本级政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了什么;三是为指导推动基层开展工作做了什么。这也是我们信息为本级政府或本单位服务努力的方向;质量为本的理念。总之,做好信息工作必须确立以上五大理念,切实做到谨慎敏感、融入中心、全员参与、服务本级、质量至上。 三、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一)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政务信息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很强的工作。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有三点:(1)及时。就是确保信息的时效性。(2)准确。就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3)全面。就是要坚持“两点论”,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二)政务信息的内容:从上报的角度看,报送信息可作如下分类: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四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

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

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 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呢?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下面是分享的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篇一: 论文题目: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的老龄化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普遍的趋势,老年人养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

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为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1%。预计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我国老龄化的的程度正在日益加重。与加快的老龄化速度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却相对滞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 不断增加,解决好老有所养的困境日益紧迫地摆在了各 级党委和政府的面前,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更是解决人口 老龄化的焦点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城 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是从养老方式来看,家庭 养老仍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中的每位子女 仍然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为老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 的服务,也就是说子女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 生了变化,由原来的246变成了 241,即现在的每个中 年家庭要赡养四个老人,养老负担正在逐渐加重。我国 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也已经或即将步入老年, 而且这些家庭中的一种特殊家庭一失独家庭的老人,从 生理和心理上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怀。近年来,我国 政府不断完善服务型政府的功能,提出了以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湖南花鼓戏表演艺术的研究

湖南花鼓戏表演艺术的研究 摘要:花鼓戏是湖南的一种最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小戏,是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小品种,它既与戏曲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与民歌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是我国地方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娱乐活动的不断丰富,各种音乐形式的猛烈冲击,湖南花鼓戏的演员队伍日益缩小,观众群体日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湖南花鼓戏的表演艺术特点,继承和发扬湖南花鼓戏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拟通过对湖南花鼓戏的表演艺术的分析,探索它在时代演变过程中的创新和发展,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戏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表演艺术;演唱特点 1 湖南花鼓戏的基本概述 花鼓戏是湖北、湖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米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民间小调是其曲调的主要来源。湖南花鼓戏是我国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花鼓戏的一个分支。其源于民歌,最迟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至今己有200多年的历史。湖南花鼓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经历了地花鼓阶段,花鼓戏的草台阶段,花鼓戏的社班阶段。 1.1湖南花鼓戏的起源与发展 湖南花鼓戏是我国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其源于民歌,最迟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至今己有200多年的历史。湖南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从民间歌舞发展到整本大戏。最初它的几个基本曲调是以当地的民歌、山歌、哼唱歌曲为素材,发展而成的,并应用在简单的情节戏剧当中,为“一丑一旦”的地花鼓形式。到了清代同治元年在“一丑一旦”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生,演出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后来,随着“打谬腔”和“川调”的加入,湖南花鼓戏开始有了故事性很强的剧目,形成了艺术形式较为完整的地方剧种。

2018秋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1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福师《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是绍兴人,与鲁迅同乡。他的杂文《从"目莲戏"说起》、《关于土地》、《关于女吊》等,不仅给读者奉献了形神毕肖、绘声绘影"立体风土画",而且坚持了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精神传统,表现了他对某些人情世态睿智掘发的启示,具有较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A、柯灵 B、唐弢 C、周木斋 D、王任叔 第2题,标举"都市文学"旗号的()认为,"都市文学"并非局限于与"乡村"对立的地域界限内的文学题材,也不只侧重于描绘外在的都市景观,而是主要表现人类在"广义的都市"下的生活情态,表现现代人文明化、都市化以后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表现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A、简媜 B、杜十三 C、林燿德 D、张启疆 第3题,新生代散文由夸饰性的高强度的热抒情,向着不动声色极力节制的冷抒情过渡。____的散文尽量隐去主体的虚浮和矫饰,主体情绪完全呈收敛状,从而呈现一种类似于"零度写作"的状态。 A、庞培 B、苇岸 C、钟鸣 D、曹晓冬 第4题,()是台湾年轻一代女散文家的代表。 A、张晓风 B、简媜 C、张秀亚 D、琦君 第5题,()是绍兴人,与鲁迅同乡。他的杂文《从"目莲戏"说起》、《关于土地》、《关于女吊》等,不仅给读者奉献了形神毕肖、绘声绘影"立体风土画",而且坚持了解剖和改造国民性的

精神传统,表现了他对某些人情世态睿智掘发的启示,具有较长久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A、柯灵 B、唐弢 C、周木斋 D、王任叔 第6题,()是"五四"时期的散文大家,不仅以众多的杂文著称于世,更以独树一帜的记叙抒情小品享誉文坛,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开创了闲适和言志的艺术流派。 A、鲁迅 B、朱自清 C、周作人 D、胡适 第7题,中国大陆五十年代初最著名的散文是()。 A、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B、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C、菡子的《从上甘岭来》 D、老舍的《我热爱新北京》 第8题,真正为沈从文赢得声誉的散文作品是____。 A、《湘行散记》 B、《湘西》 C、《月下》 D、《到北海去》 ,B 第9题,超然于"论语派"和"太白派"之外,有些名作家独自拓展个人的创作道路,如____ A、朱自清 B、谢冰心 C、叶圣陶 D、丰子恺 ,B,C,D 第10题,柯灵写于1940年的()等几篇杂文,也很有特色,可以说是"立体风土画"和有的放矢的现实评论的融合。 A、《从"目莲戏"说起》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关于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受众心理的关注及营销策略、传播方式的使用 文献综述 姓名:王丹 20090257 曾艳 20090261 杨斯琦 20090259 唐梦佳 20090256 余颂庆 20090260 张文 20090262 吴霜 20090258 班级:市场营销03班 指导老师:杨代福 时间:2012-03-1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商业片植入式广告异军突起,事实上,这种广告模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中国特色。植入式广告源于欧美,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的植入式尚处萌芽阶段,负面问题频发,饱受舆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植入式广告不但比传统硬广告更有优势,而且也是快速收回投资成本、降低商业风险急加速媒介产业循环的好方法,作为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其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如何使商业片的植入式广告快速的进入其下一个发展阶段成为现阶段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影响植入式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营销手段、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心理),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我们。 【正文】 一、植入式广告的文献研究现状 植入式广告于上世纪20年代至20年代末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才真正进入蓬勃发展期,虽然相对于传统传播形式的广告,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以商业片植入式广告为代表的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广告发展的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植入式广告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呈现出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学说及典型案例,对于植入式广告产业发展发挥了作用。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体系依据研究 关于植入式广告所依据的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理论的体现与运用;张金海在《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一书中指出,植入式广告在现代广告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引人注目,体现了现代广告逐渐将目光放在广告传播的社会文化关注,而巧妙地利用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和“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理论,则可以将这种关注的社会化效果扩大;而吕善锟在其论文《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理论依据》中则明确提出,植入式广告之所以比传统的商业广告有更好的说服效果,正在于其运用了传播学中的归因理论、两级传播理论、“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以及模仿理论等。

王安忆研究文献综述

王安忆研究文献综述 一、王安忆简介 王安忆,女,原籍福建省同安县,1954年3月6日生于南京,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儿童时代》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上海市复旦大学教授。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处女作《平原上》,之后1979年发表小说《谁是未来的中队长》和1980年发表小说《雨,沙沙沙》引起文坛的关注。至今王安忆一直保持创作的活力,发表了多部作品,80年代的《六九届初中生》、《米尼》、《流逝》、《小鲍庄》、“三恋”、“雯雯系列”短篇等;90年代的《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叔叔的故事》、《伤心太平洋》、《我爱比尔》等;新世纪以来的《富萍》、《遍地枭雄》、《桃之夭夭》、《启蒙时代》、《天香》、《骄傲的皮匠》等。王安忆的作品影响很广泛,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并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本次列车终点》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别获得1981—1982年、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00年《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及其他各种文学奖项,而王安忆本人也曾获得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的华文作家”称号等。 二、王安忆的相关创作研究 王安忆早期以“雯雯系列”式温情圆润的创作风格引起文坛的关注,给文坛注入一支新鲜迥异的写作血液。程德培认为,她的作品是从“胸腔里唱出的”,这恰恰是托尔斯泰谈论自己最初创作《幼年˙少年˙青年》时讲到的感情写法。1也有论者认为:“在艺术形式的创新上,她也许不如孔捷生;在捕捉生活的情趣上,她也许不如贾平凹;在曲折故事的编制上,她也许不如叶辛;在笔法的凝练简峭上,她也许不如甘铁生。然而,在对生活的思索和咀嚼上,她和她的这些文学伙伴们是一样认真的;而对人物心理和生活哲理的体察和细腻表现上,她还有别人所不及的地方。她的小说,在坦诚而略带稚气、细致而时露灵秀的笔触中,为读者展示了她所亲历、所看取、所感受到的那一份人生。”2“雯雯系列”最终以《69届初中生》长篇的形式结束这时期的情绪写作,王安忆说:“‘雯雯’在《69届初中生》里的半截变相至少是预示着我企图要走出个人经验,好比生产力冲破生产关系,我在谋求发展。”3随后1985年开始在国内“寻根文学”思潮以及爱荷华“国际协作计划”的影响之下,王安忆将视线从个人的自言自语式的空间转移到了民族文化的层面进行文学创作,连续创作有《小鲍庄》《大刘庄》等寻根派文学作品,再次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冰心曾为《小鲍庄》作序写到:“我能看出她敞开了胸怀,睁大了眼睛来观察,沉入而又真诚地写出她看到的一切。她自己说‘真诚是比一切都更为重要的,失落了真诚,无论是做一个作家,做一个妻子,做一个人,都是不成的。’这也是使我惊叹而从心底欣赏和同情的句子。从我这大半辈子的观察中,并不是每个作家都是把做一个作家的真诚,做一个妻子(或丈夫)、做一个人的真诚,放在同一个立足点上来实践的。”陈思和评论道:“虽然文字的直朴无华,如同王安忆一贯的小说那样;在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难以用文字描述的世界。它包含了作家对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的严肃思考。 1程德培,《“雯雯”的情绪天地——读王安忆的短篇近作》,《上海文学》,1981年 2曾镇南,《秀出于林——谈王安忆的短篇小说》,《读书》,1981年 3 王安忆张新颖,《文学谈话录/谈话录(六):写作历程》,《西部》,2008年

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及策略分析

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及策略分析 摘要:目前,政务新媒体已经成为政府与公众互动的重要平台,对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认真分析政务新媒体普遍面临问题,结合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政务新媒体工作经验,探究和分析政务新媒体的运营机制和策略,为政务新媒体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 运营机制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 步和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截至2015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新媒体已逐渐发展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把政务公开工作与新媒体宣传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主动引领社会舆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政务新媒体应用体系初步形成。 什么是新媒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新媒体就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应当说,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和互动性等特征,是相?τ诠悴サ缡印⑼际楸?刊而言的新兴媒体形态。

政务新媒体就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进行政务活动、政务服务和信息公开的新媒体平台。当前,政务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站和“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和客户端)。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创新,政务新媒体概念的范围也在不断调整。 一、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1.政府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工作。自2003年以来,在经历了一系列互联网舆情危机之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利用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尤其是涉及公众重大关切的公共事件和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2014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积极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在2014年底即时通信工具政务微信公众号达到6万个,2015年底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 2.政务新媒体发展迅速。2011年,是中国的政务微博元年,政府机构开始入驻微博,当年政务微博数量就已接近2万家,微博已成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2012年,政务微信开始出现。2014年,政务微博认证帐号达27万个,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新版湖南花鼓戏 刘海砍樵

湖南花鼓戏 刘海砍樵 胡秀英 风和日暖好春光 桃红柳绿百草香 大傩神仙我不爱 要学织女配牛郎 过了一山又一山 丛林茂密遮日光 连理枝头比翼鸟 粉蝶成对映晨窗 来到山前用目望 远见一人走得忙 不是别人是刘海 每日砍樵在此山 见过多少年轻汉 哪有刘海这般强 急急忙忙把山下 前去和他作商量 刘海 (走哇!) 小刘海在茅棚别了娘亲 肩扦担往山林去走一程 家不幸老爹爹早年丧命 丢下了母子们苦度光阴 实指望讨房妻把娘侍奉 谁愿意来与我订下婚姻 一路上胡乱想神魂不定 到山林见干樵真可爱人 放下千担把柴砍 担起柴担转回程 胡秀英 胡秀英在山林暗自思忖 一心想刘海哥可爱后生 来至在三岔路将身站定 等候刘海哥到来临 刘海 适才长街把柴卖 换回盐米奉娘亲

将身打从山林过 见一位大姐真出奇 身上花色衣穿起 眉清目秀世间稀 心想上前问仔细 话到嘴边不敢提 不问大姐把山下 胡秀英 樵哥请转 刘海 大姐叫我作怎的 胡秀英 樵哥,请见一礼 刘海 呃嘿,我与你人生面不熟,哪来的礼见 胡秀英 哎,有道是,树结花果团圆,待人礼义为先 刘海 好一个待人礼义为先,我这里有礼相还 胡秀英 请了,请问樵哥,家住哪里,姓甚名谁 刘海 想我刘海在这山林中砍樵,谁个不知,哪个不晓,我看你这样的打扮,我倒要问你,家住哪里,姓甚名谁 胡秀英 樵哥,你问我的名姓吗, 刘海正是 胡秀英那你就请听 家住山后十里村 离此不远胡家门 父亲名叫胡九尾 母亲黎氏我娘亲 生下我姐妹人九个 我名叫做胡秀英 樵哥,你呢 刘海你问我,你听道 家住常德武陵境 丝瓜井旁刘家村 爹爹有名刘志德 母亲余氏年迈人 上无兄来下无弟 单生我刘海一个人 我把姓名告诉你 还有何事说分明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 究文献综述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从四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希望本文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近几年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一些研究大都是散落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之中,很少有人把爱国主义教育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出版的专着微乎其微。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资料,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 关于爱国主义科学内涵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很多。如列宁指出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情感上、意识上、行为上的热爱及其实践。”[1]他还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2]根据列宁对爱国主义的定义,国内的学者对爱国主义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在《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中提出,“爱国主义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爱国主义是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系;爱国主义是支撑民族繁荣发展的民族精神的核心。”[3]并且吴潜涛教授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朱桂莲在其所着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一书中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相关论述,朱桂莲认为,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界定,至少应涵盖以下两个大的层面:“一是爱国主义与祖国关系的层面,二是爱国主义与世界关系的层面。”[4]并且提出了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进一步界定,“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的祖国和民

湖南花鼓戏的分类

目录 1.摘要、关键词、前言 (1) 2.长沙花鼓戏形成发展概述 (2) 3.长沙花鼓戏的声腔一唱腔特点分析 (3) ㈠小调 (4) ㈡牌子 (5) ㈢打锣腔 (5) (㈣)川调 (6) 4。长沙花鼓戏吐字、咬字的特点 ㈠长沙话的声母、韵母 (7) ㈡声调 (8) ㈢咬字、吐字、归韵收音 (9) ①咬字 (9) ②吐字 (10) ③归韵收音 (11)

5.参考文献 (11) 6.致谢词 (12)

湖南花鼓戏的分类及声腔特点 学生:甘甜 指导老师:汪琦 (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表演系,长沙410004) 摘要【湖南花鼓戏具有小调、牌子、打锣腔和川调四种声腔一唱腔的形式,长 沙花鼓戏是湖南六种不同形式花鼓戏之一,其声腔—唱腔方面,继承和保持着湖南花鼓戏共性特点的同时,也具有其个性特征。在简单回顾长沙花鼓戏形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其声腔—唱腔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以及吐字和咬字等特 点进行简略论述。】 【关键词】花鼓戏;声腔特征 前言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境内民间小戏的总称。新中国成立以前,各地的花鼓戏名目繁多,例如,湘北的花鼓戏叫“小戏”;常德的花鼓戏叫榕榕戏;长沙的花鼓戏叫打花鼓、地花鼓,也曾被称作“楚剧”;衡阳的花鼓戏则叫“衡阳马灯”或“衡阳花鼓灯”;零陵花鼓戏叫“祁阳花鼓灯”或“道州调子班”邵阳花鼓戏则叫“花鼓灯”。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名目繁多的地方小戏统称为花鼓戏,各地区花鼓戏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曲调是相同的,但由于湖南各地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地理环境、语言音系、流行地区、声腔特点以及受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影响不同,各地区的花鼓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的花鼓戏种类。同时,按照中国戏曲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一个地方剧种的确立,毕竟有其基本的条件,比如剧目、声腔、语言、班社及表演特色等,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无疑是舞台语言和唱

东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8春在线作业2

(单选题) 1: 不是“朦胧诗人”有() A: 北岛 B: 舒婷 C: 顾城 D: 海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诗人_()笔下的诗句。 A: 顾城 B: 海子 C: 北岛 D: 舒婷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文化苦旅》是_____________在八十年代后期创作的散文集,曾在社会上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是“文化散文”。 A: 余秋雨 B: 张中行 C: 马丽华 D: 钱钢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黑子是话剧( ) 里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失足青年 A: 《车站》 B: 《野人》 C: 《绝对信号》 D: 《灵山》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 ) 的《草木篇》是一组寓意深刻的散文诗 A: 流沙河 B: 闻捷 C: 郑敏 D: 穆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在《草木篇》中,诗人没有通过()对的描写,赞美了美好的人格和情操。 A: 白杨 B: 仙人掌、 C: 藤 D: 青松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怀念萧珊》是____________创作的散文。 A: 余光中 B: 秦牧 C: 巴金 D: 贾平凹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散文《秦腔》的作者是 A: 陈忠实 B: 路遥 C: 贾平凹 D: 李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1961年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邓拓在该报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笔名是 A: 红杨树;

D: 徐懋庸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文化苦旅》是_____________在八十年代后期创作的散文集,曾在社会上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是“文化散文”。 A: 余秋雨 B: 张中行 C: 马丽华 D: 钱钢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印家厚吃力的扮演着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生活角色,这种漫长和难耐不仅来自于生活过程本身——中国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也来自于由于困窘的生存现实所引起的主人公的感情历程 A: 父亲 B: 丈夫 C: 工人 D: 师傅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闻捷的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由()三部组成 A: 《动荡的年代》 B: 《叛乱的草原》 C: 《觉醒的人们》 D: 《叛乱的火焰》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下列作品不属于小说散文化的写法有______ A: 《百合花》 B: 《受戒》 C: 《红日》 D: 《创业史》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属于农民形象的有____ A: 小二黑 B: 林道静 C: 陈奂生 D: 马而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采用象征修辞的是; A: 《华南虎》 B: 《悬崖边的树》 C: 《山民》 D: 《有的人》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__是王蒙的作品 A: 《春之声》 B: 《活动变人形》 C: 《古船》 D: 《活着》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双桅船》的艺术特色;() A: 第一诗作以总体的象征来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B: 第二,还具有内涵丰富性和主题多义性的特点; C: 第三,诗作还具有典雅、端丽、温柔的抒情风格。 D: 第四,哀婉动人

教育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高中艺术生发展前景 文献综述 姓名:xxx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xxxx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如今越来越得到教育界、艺术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同时伴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及向往,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注重人格的塑造和技能的培养,在课余时间选择各种艺术补习班已经习以为常,各类艺术补习班也早已成为当今社会艺术消费新的亮点。这种对艺术知识进行学习和补习的方式,即艺术教育,如今已悄然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本文力图通过对部分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艺术知识学习生活状况的调研,从一个全面而全新的角度透析艺术教育问题以及艺术生的发展前景问题,相信这将会对当今艺术教育形式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顺利展开有及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探索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艺术教育发展的调研却很少有人去开展,为此,本文拟从实际出发研究艺术教育发展的社会化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和分析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艺术教育这门学科展开对艺术教育模式及发展前景的探究。 一、各领域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中国新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研究。 上个世纪,信息传播或者说人类艺术传播的最伟大事件,就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由先进科学技术一手打造的新媒体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多远化、交互性、超前性等特点一跃成为最受关注和瞩目的全新艺术形态,曾经陪伴我们许久的视听方式被彻底摧垮。我们已经生活在数字时代,一切新的传播媒介都成为新媒体艺术的特殊载体。因此,积极探索新媒体艺术教育,建构更有文化意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课题名称:统筹城乡背景下乡镇治理机制改革研究 一、课题意义 理论意义:当前我国仍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结构的调整。我国乡镇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传统的乡镇治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乡镇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央明确提出了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自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乡镇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坚持不懈推进乡镇改革和制度创新,调整不适应乡镇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的原则;明确提出了健全乡镇民主管理制度的任务。乡镇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国家在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不同,乡镇治理的模式选择就不同。新中国60年乡镇治理实践,“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两大主题基本是各领风骚三十年。在转型期的中国对社会关系全面调整,管理制度全面改进,治理模式全面转变的大背景下,原有的“乡镇村治”模式已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的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本课题在研究传统乡镇治理模式困境,反思其成因的基础上,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结合地方政府改革理论、新公共管理思想、公共政策等理论,关注统筹城乡背景下的乡镇治理研究路径,对治理主体的权力关系、职能体系、运行模式进行系统化的理论思考。 实践意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毋庸置疑,乡村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而建立怎样的乡镇治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关系到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传统的乡镇治理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在统筹城乡背景下对乡村治理机制改革的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关于乡镇体制改革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路径的分析等方面: 1. 发展现状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乡镇治理体制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建国初期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党政不分”和“全能主义”。改革开放以后,乡镇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开始了“乡政村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管理体制显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

2018届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