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
流行病学各章节配套试题

流行病学各章大纲以及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2、熟悉: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

3、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二、教学大纲精要

1、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即疾病、伤害和健康。

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

3、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描述疾病分布;探索原因;落实防制措施。

4、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即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5、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要素,即原理、方法和应用。(三)流行病学的应用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

4、疾病自然史研究

5、效果评价

(四)流行病学的特征

1、群体特征流行病学的着眼点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注意个体的发病情况。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3、对比的特征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

4、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

5、社会医学的特征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6、预防为主的特征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五)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一些社会学科密切相关,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些新的交叉学科。

三、典型试题分析

单项选择题

(1)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答案:[E]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A. 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B. 疾病的病因

C. 疾病的防治措施

D. 流行病研究方法

E. 以上均是

答案:[E]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 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 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 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 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3)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

A. 传染病

B. 地方病

C. 传染病和地方病

D.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E. 疾病和健康状况

(4)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措施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 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5) 流行病学工作的三个阶段是:

A. 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 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 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E. 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

(6) 流行病学主要应用于:

A.考核疾病的防制效果

B.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

C.研究疾病预防和控制

D.研究疾病的病因

E. 以上均是

(7) 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以治疗疾病为主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预防为主的特征

(8)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

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

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E. 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二)多项选择题

(9)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10) 流行病学在病因未明疾病研究中的一般程序是:

A. 描述疾病的分布

B. 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

C. 提出病因假设

D. 检验或验证病因假设

E. 制定针对病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11)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

A. 群体特征

B. 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C. 社会医学的特征

D. 对比的特征

E. 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名词解释

(12)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论述题

(13)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五、参考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E (4)D (5)B

(6)E (7)C (8)B

(二)多项选择题

(9)ABCD (10)ABCDE (11)ABCDE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教学大纲要求

1、掌握: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2、熟悉:

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3、了解:

DAL Y、PYLL的概念及用途;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

二、教学大纲精要

1、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

(2)可帮助我们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

(3)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制、保健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K= 100%,1000/千,或10000/万..................

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中所规定的暴露人口是指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

在对比不同资料时,应考虑年龄、性别等的构成,进行发病率的标化。

发病率可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2)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P-患病率,I-发病率,D-病程

患病率通常用来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3)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感染率=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 , K=100%

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估计某病的流行势态、也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4)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比较不同地区死亡率时因人口构成不同,也需要先对死亡率进行标化。死亡率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常用作病因探讨的指标。

(5)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病死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6)潜在减寿年数(PYL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用潜在减寿年数来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能消除死亡者年龄构成的不同对预期寿命损失的影响。

潜在减寿年数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用于衡量某种死因对一定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即可反映出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大小。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及卫生政策的分析。

(7)伤残调整寿命年(DAL 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是用于计算疾病负担的主要指标之一。可对已有的措施计划进行初步的评价,测定医疗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治重点及研究重点提供重要信息依据。可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3、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 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是:

1)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

2)有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

3)有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染病也可出现散发。

4)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

(2)爆发: 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3)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时,称流行。

(4)大流行:有时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

3,疾病分布的形式

(1) 人群分布特征

1) 年龄: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可帮助提出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免疫水平状况; 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有效的预防接种。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及出生队列分析方法。后者可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横断面分析结果不能看出病因的作用和变化。

2)性别: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包括: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有关;妇女较男性有更少的机会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在对人群中不同性别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进行比较时,亦应

先分别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标化,再直接比较。

3)职业: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

4)民族: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疾病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有关;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有关;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有关。

此外,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等均与疾病的人群分布有关。

(2)时间分布特征:

1)短期波动: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2)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季节性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和媒介昆虫的活动力及数量均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和人类的活动有关;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的影响;与人们暴露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及其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

3)周期性: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疾病周期性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存有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易感者疾病便可迅速传播;这类疾病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所以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周期性的发生还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传染病流行的间隔时间取决于下列几方面因素:前一次流行后所遗留下的易感者人数的多少;新的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

4)长期趋势: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多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变异出现的原因大致可归为: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是传染病产生长期变异的主要原因;诊治条件和诊断能力的改变、医生诊断经验和诊断手段及方法技术的提高、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的引进、普及与应用;登记报告及登记制度是否完善,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类是否发生改变;人口学资料的变化。

(3)地区分布特征:

1)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国内各地区的分布:

2)疾病的城乡分布

3)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地区聚集性的发生率可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对探讨病因或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可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

4)地方性疾病: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

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均低,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4)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及移民国当地居民和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并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三、典型试题分析

(1) 一种新疗法可以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于是发生下列情况:

A. 该病患病率减少

B. 该病患病率增加

C. 该病发病率增加

D. 该病发病率减少

E. 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

答案:[B]。

(2)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关节炎

B.消化道溃疡

C.流行性出血热D结核病E.心肌梗死

答案:[CDE]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儿童进行急性呼吸道感染检测,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

B.罹患率

C.患病率

D.期间患病率

E.时点患病率

(2)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

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或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

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

(3)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E.存活时间长短

(4)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

(5)疾病分布是指

A.民族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B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C.城乡分布,年龄分布,民族分布

D.民族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

E. 年龄分布,城乡分布,季节分布

(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7)发病率指标来自

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

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

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

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E. 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

(8)患病率指标来自

A.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9)对暴发性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

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

(10)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

A.死亡率B.发病率C.患病率D.病死率E.罹患率

[A2型题]

(11)1994年平山县发现喘憋性肺炎的流行,暴露总人口数为83271,经调查诊断发病例数共1478例,试问在资料分析时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

A.发病率B.罹患率C.时点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感染率

(12)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

A.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危险性更大

B. 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

C. 心肌梗塞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

D. 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

E. 以上均不对[A3]型题

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该年共发生结核300人,原有结核400人,1987年共有60人死于结核,请问:

(13)该县的总死亡率为

A. 300/10万

B. 60/1000

C. 60/10万

D. 1000/10万

E. 资料不足,不能计算

(14)结核的病死率为

A. 60/300

B. 60/400

C. 60/700

D. 60/1000

E. 60/10万(15)结核的发病率为

A. 300/10万

B. 400/10万

C. 700/10万

D. 300/1000

E. 400/1000

[B]型题

(16)A.森林脑炎见于春天

B.吸毒、不正当性行为可致艾滋病

C.城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

D.流行性乙型脑炎和脊髓灰质炎多有隐性流行

E.霍乱可发生大流行

1.人群分布2.地区分布3.时间分布

(二)多项选择题

(17)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A 暴露机会

B 劳动条件

C 民族

D 劳动强度

E 精神紧张强度

(18)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在于

A 提供病因线索

B 帮助认识疾病特征

C 提出治疗方案

D 有助于制定防治策略

E 可以确定病因

(19)疾病分布的季节性升高现象时由于

A 气象条件的影响

B 人们的生活方式

C 人们的劳动条件

D 风俗习惯

E 人们的文化水平

(20)疾病年龄分布横断面分析方法可以说明

A描述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B 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C 同一年龄组不同时期死亡率的变化

D 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E 描述不同年代的发病率、死亡率(三)名词解释

(21)发病率

(22)患病率

(23)感染率

(24)死亡率

(25)病死率

(26)PYLL,

(27)DAL Y

(28) 散发

(29 )爆发

(30 )流行

(31) 移民流行病学

(四)论述题

(32)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那些?

(33)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34) 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35) 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36)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那些?

(37) 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38)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39) 疾病分布出现长期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40) 疾病出现城乡分布差异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五、参考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A (5)B (6)E

(7)C (8) C (9) D (10)B (11)B (12)D

(13) D (14)C (15)A (16) 1B 2C 3A

(二)多项选择题

(17)ABDE (18)ABD (19)ABCD (20)ABD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目的;普查的概念、目的及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筛检的概念及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熟悉: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筛检的应用原则。

了解: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公式;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大纲精要

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常可通过对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的描述,获得有关病因假设的启发。

㈠现况研究

1.概念: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

2.目的:

⑴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从而发现高危人群及防制的重点疾病,为疾病的防制提供依据。

⑵描述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联,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⑶为评价防制措施及其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⑷为疾病的监测或其他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3.种类

⑴普查: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

1)普查时必备的条件2)普查的目的3)普查的优缺点

⑵抽样调查:用有代表性的样本的调查结果估计出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的调查方法。

1)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整群抽样⑤多级抽样

2)样本大小取决于①对调查结果精确性的要求高低②预期现患率或阳性率的高低

3)样品大小的估计公式n= 4s2/d2

①计量资料n-样本量

s-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

d-容许误差

②计数资料n= 400*Q/p

P-总体率的估计值Q=1-P

4.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防止

5.(1)常见的偏倚

1)选择性偏倚:①选择性偏倚②幸存者偏倚③无应答偏倚

2)信息偏倚: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②调查员偏倚③测量偏倚

⑵防止偏倚的措施:①抽样遵守随机化原则②提高受检率③选用不易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④培训调查员、开展互相监督和服查工作

㈡筛检

1、定义:是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地自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

2、应用原则

⑴所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地患病率较高,危害严重的疾病

⑵筛检所用的方法是无害的、简便、易行,可迅速得到准确结果。

⑶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和治疗条件

⑷筛检试验充分考虑收益

3.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

⑵可靠性及其影响筛检结果可靠性的原因

⑶联合试验:①串联②并联

4.预测值

⑴试验阳性预测值=A/A+B?00% ⑵试验阴性预测值

=D/C+D?00%

㈢生态学研究

1.定义: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2.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结果与事实不相符。3.生态学研究方法:①生态比较研究,②生态趋势研究。4.生态研究的应用:①省时,省人力、物力,获得结果快,②可从群体的角度提供病因假设的线索,③可对生态比较研究中获得的病因,通过干预措施前后比较,从而肯定或否定原先的病因假设。④在疾病检测中常应用生态学研究。

5.生态学研究的局限性:①潜在的混杂因素的控制,②有生态学谬误存在。

三、典型试题分析

(1)普查妇女乳腺癌时测量疾病的频率指标应选用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时点患病率E.期间患病率

答案:[D]

(2)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个案调查B.典型调查C.现况研究D.生态学研究E.爆发调查

答案:[C]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 进行人群高血压普查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发病率B.发病专率C.罹患率D. 时点患病率E. 期间患病率

(2) 欲了解某病在某地区的危害状况,进行现况调查时宜选用

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病例调查D.住院病例调查E.个案调查

(3)根据现况调查资料可计算出

A.发病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治愈率E.病死率

[A2]型题

(4)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癌的危险因素。此结论是

A. 正确

B. 不正确,因为没有区分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

C. 不正确,因为没有进行年龄标化

D. 不正确,因为本研究无法确定暴露与发病的时间关系

E. 不正确,因为没有作显著性检验

[A3]型题

1982年某市为了调查老年人中多发病的分布情况,对该市7个区的9个不同地段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6393例进行调查

(5)这是

A. 普查

B. 抽样调查

C. 队列调查

D. 筛检

E. 发病率调查

(6)该调查可计算

A. 发病率

B. 患病率

C. 罹患率

D. 发病专率

E. 存活率

[B]型题

(7)A.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

B. 为了调查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可不必调查所有大学的全部学生

C.一项在健康人中发现可疑的肺结核患者的调查

D.对个别发生的麻疹病人进行调查

E. 一次因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1.抽样调查

2.普查

3.筛检

(二)多项选择题

(8)有关筛选试验,以下那些说法不正确:

A. 为了发现罕见的疾病

B. 危害人群健康的严重疾病

C. 发现疾病后,有确实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

D. 发现疾病后,尚无有效诊治手段和措施

E. 筛检阳性者就应立即治疗

(9)为在某人群中进行肺癌的筛检试验,以下措施那些不适宜采用:

A.CT

B.磁共振

C.活组织病理检查

D.胸透

E.胸部X光摄影

(10)进行现况研究时,下述那些说法正确:

A.可计算出发病率

B.需要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

C.可以发现因果联系

D.可以计算出现患率

E.可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三)名词解释

(11)描述性研究(12)现况研究(13)普查(14)抽样调查(15)系统抽样(16)分层抽样

(17)筛检(18)灵敏度(19)特异度(20)试验阳性预测值(21)试验阴性预测值

(22)生态学研究(23)串联试验(24)并联试验

(四)论述题

(25)现况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异同点

(26)普查常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目的是什么?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27)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征是什么?

(28)现况研究常见的偏倚有那些?如何防止?

(29)有一筛检试验,每周可处理1000人,若早期检出此病的患病率为2%,该试验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90%时,求:一周内可查出多少阳性例数?其中有多少为真阳性?多少为假阳性?

五、答题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B (3).B (4)D (5)B (6)B (7) 1B,2A, 3C

(二)多项选择题:

(8)ADE (9)ABC (10)DE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选择病例和选择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与匹配过头的概念。

熟悉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 值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分层分析的方法;暴露者归因分值与人群归因分值。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容易发生的偏倚有哪些;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case reference 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是: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和从这一人群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研究的病例并无必要代表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也不需要有一个某疾病的病人的随机样本。一个病例除了代表他自己之外,不必代表任何人,关键是如何选择对照。对照必须代表产生这些病例的人群,即代表那些潜在的病例。也就是说,如果他患了该病的话,他就有可能被诊断,而且被包括在研究的病例中。因此,一方面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所谓总体人群;另一方面,病例也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限制病人仅为男性或女性,仅为老年或青年,仅为严重病例或轻微病例,仅为某地病例等等。

4.选择病例的另一个原则是,只要该病例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而不应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否则将产生选择偏倚。

5.一般情况下选择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因为新发病例在回忆暴露及暴露与疾病的时序关系时更明确,但是新诊断疾病后带给病人的情绪冲击和精神打击可能会影响资料回忆的质量。如果疾病的病程与暴露没有联系,即新发病例与现患病例中暴露分布没有差别,也可用现患病例;在研究先天畸形和某些非致死性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也用现患病例。采用死亡病例省时省钱,很快可以提供研究线索。

6.正确地选择对照是病例对照研究成败的关键。对照与总体人群或全部非患病人群,在暴露的分布和其它主要混杂因素的分布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与产生病例的人群则相似。病例的来源决定了对照的来源。病例与对照之间的可比性比代表性更重要。因此,武断地认为医院对照没有人群对照好,或配偶作为对照比医院对照更优越等看法是肤浅的。

7.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与病例和对照成员之间的可比性一样重要。因此要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8.对照所还患疾病不应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就是说在暴露的各个类别或暴露的各个水平上,对照疾病的发病率都一样。研究的病例是新诊断的病例,则对照病人不应是慢性病患者。

9.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分析方法,就是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的比例,计算暴露的优势比,用以估计患病的优势比,在发病率低的情况下估计相对危险度。

(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有的书中将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放在队列研究中讲,因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病例组和对照组)是在队列

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但是其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仍与病例对照研究相同。该研究设计尤其适合于研究因素包括有复杂的化学或生化分析的前瞻性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一方面收集暴露及可能的混杂因素的资料,一方面进行各种生物样本的分析,以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之用。三、典型试题分析

(1)某研究得出某因素与疾病的关系OR=1.1,95%可信区间为0.7~1.5,这意味着

A.总体OR值95%的可能是错误的B.总体OR值在0.7~1.5之间的机会为95%

C.总体OR值说明该因素与疾病无关,而95%区间说明有联系

D.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95% E.OR值正负联系均存在

答案:[B]

(2)假定夫妻不和睦的男外科大夫有较高的手术事故发生率,如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检验此假设,合适的对照为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

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

答案:[A]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用询问的方法调查饮酒与中风的关系,最可能发生

A.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B.中度或大量饮酒者少报饮酒量

C.少量饮酒者多报饮酒量

D.少量饮酒者不报饮酒

E.不饮酒者谎报饮酒

(2)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如下(表5-1),其OR值为

表5-1 某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病例对照合计

暴露18 12 30

非暴露13 19 32

合计31 31 62

A.3.21 B. 2.33 C. 2.19 D. 0.5 E. 1.6

(3)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

A.80% B.40% C.20% D.100% E.无法计算(4) 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5) 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

A.2 B.3 C.4 D.5 E.6

(6) 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

(7)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0.96‰,不吸烟者=0.07‰,一般人群=0.56‰,人群中吸烟率为55%,则完全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死亡率占吸烟者肺癌死亡率的比重是多少A.13.7% B.0.89‰C.92.7% D.87.5% E.0.49‰(8) 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组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 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9) 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C.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但并非研究的项目应列为配对条件

D.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不应列为配对条件E.以上均不对

(10)Herbst医师关于阴道腺癌病因研究的结果:

A.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

B.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一

C.证实雌激素是阴道腺癌的病因之外,尚存在其它病因因素

D.提示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病因线索

E.证实己烯雌酚可能是阴道腺癌的诱发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

(11)病例对照研究之所以需要设立对照组,是因为:A.某些研究因素在两组可比

B.设立比较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C.设立对照增大了样本,可达到统计学要求

D.借助于具有可比性的对照中的暴露,正确评估病例中的

暴露,判断两组暴露有否差别

E. 比较两组中的发病比例, 以判断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12)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选择性偏倚B.信息偏倚C.错误分类偏倚D. 混杂偏倚E.回忆偏倚

(13)病例对照研究在研究病因时主要缺点有:

A.回忆偏倚大B.难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对照C.统计处理复杂

D.时间顺序有时不清E.一次智能研究有限的几个因素

(三)名词解释

(14 ) 匹配过头(over-matching) (15) 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 )

(16) 比值比(odds ratio)

(17)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hospital-based case control study)

(18)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community-based case control study)

(四)论述题

(19) 请考虑一个病例对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饮用咖啡是否引起膀恍癌。

1)对照应就下述哪些变量与病例进行配比:年龄、性别、饮用咖啡浓度、咖啡加糖和吸烟,请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进行调查,要询问近期咖啡应用情况吗?

3)你会对温习每个病例的病理报告感到厌倦吗?

4) 如果应用医院病例做对照,应当避免具有何种特殊疾病的病人?

(20)为了确定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是否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影响,在已婚护士中做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将159名心肌梗死住院病例与3180名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是21名病例和273名对照使用过口服避孕药。请计算口服避孕药的相对危险度,并回答应考虑哪些潜在的混杂因素?(21)计划进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饮酒与心肌梗死的关系。病例选自某医院的心脏科。对照的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由事故所致外伤病人组成,他们均为该院急症患者;二是由医院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组成。请问:

1) 哪个对照组将产生较大的相对危险度?

2) 对这类调查,选择对照组应当注意什么?

3) 提出一个适宜的对照组。

(22)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了病例和对照有关饮食,吸烟和饮酒习惯的情况。这些因素被怀疑在该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病例为某特定人群中一年内出现的该病全部病例,若对照从该年内出现的其他严重疾患的病人中而不是该特定人群的健康者中选择,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23)为了研究吸烟和户外工作(日晒)对唇癌发生的影响,对50~69岁唇癌病人和作为对照的皮肤癌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1) 该研究设计是什么类型?

2) 请就对照组的选择讨论。

3) 请计算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4) 按吸烟分层后,再比较户外工作与户内工作相比较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5) 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6) 按户内户外分层后,再计算吸烟与不吸烟唇癌的相对危险度;

7) 计算户外工作吸烟者与户内工作不吸烟者的相对危险度;

8) 请就上述结果做出解释,对照组的选择对结果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五、答题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E (4)E (5)C (6)B (7)C (8)B (9)E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1)BD (12)ABCDE (13)AD

(四)论述题

(19)

1) 应当予以配比的变量是年龄和性别,因为这些变量既与膀胱癌危险有关,又与饮用咖啡量有关。另一个可以配比的变量是吸烟,由于饮用咖啡和吸烟经常相互关联,而后者在膀胱癌中可能发挥作用。就咖啡浓度和加糖或糖精进行配比是不适宜和无用的。因为这些变量只有在是否饮用咖

啡这一主要调研的因变量确定之后才有可能加以确定,它发生在对照选取后资料收集期间。将这些变量作为附加的有关因素予以研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要这样做,在询问咖啡饮用情况时应把它们包括在内。

2) 由于人们认为癌症要在暴露于致癌因子若干年后才出现,所以应询问受试对象整个一生或发病前10-20年间通常咖啡饮用情况。另外,鉴于他们已染疾患,所以病例中新近咖啡饮用可能已经有所减少。

3) 检查病理学报告是一项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因为这有助于确立该病是否存在。另外应记录其组织类型,原因在于每种类型〈如移行性细胞,鳞状细胞〉可能有不同的病因从而分别予以研究。

4) 有些病人可能需要予以摒除。例如那些因消化性溃场而住院治疗的病人。溃疡病患者经常被劝告避免引用咖啡,如果包括这类病人,会使对照组咖啡引用情况人为地降低。

(20)OR=1.6 , 年龄、吸烟、超重、高血压史和可能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并影响心肌梗死危险的其它因素。(21)1) 管辖区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2) 所选择的对照组应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的情况。

3) 其所患疾病与饮酒无关的一组病人(意外事故引起的外伤除外)。

(22)优点:①无应答率较低;②组间差别较小。

缺点:对照组的疾病与暴露因素可能有关联,对照组未能反映产生病例的群体中暴露因素的发生情况。

(23)1)这是病例对照研究;

2)选择皮肤癌病认为对照组不合适,因为皮肤癌在户外工作人员中比户内工作人员中更为常见,因此对照组不能反映该群体中暴露发生的情况。

8)

结果[ 4)和6)]表明户外工作和吸烟可以增加唇癌的危险。未分层时,相对危险度有所低估。这是因为吸烟和户外工作有联系。吸烟和户外工作的联合作用似乎比相加作用大些。

如果户外工作增加了皮肤癌的危险,皮肤癌用做对照组则会低估户外工作与唇癌的联系强度。

第六章队列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二、学大纲精要

(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8.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二)三类队列研究

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

有效的控制。

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

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

3.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

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三)暴露问题

1.暴露的概念定义:暴露的概念定义越准确越好,可以

保证匀质的暴露组。暴露的概念定义就是保证把真正暴露

和无关暴露区分开来,把暴露本身与暴露的结果区分开

来。暴露的概念定义要求考虑疾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即

没有满足最短诱导期和潜伏期的病人,不能算做已经暴露

到研究因素,即该病人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无关。从暴露的

概念定义出发,随访不能从暴露到某因素的当天就开始。

暴露的概念定义需要考虑暴露的累计影响。常用的指标是

暴露的期限。

2.暴露的工作定义用来回答哪些暴露的个体可以考虑为

已经暴露而纳入暴露组。暴露的工作定义受到研究的特殊

性和可行性等实际情况的影响。

(四)分析原则:

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

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性别、种族和时间等因

素而变化,因此通常计算的是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比较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队列

由上表资料能得出哪些结论?(找出最佳答案) A .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中有1%发生中风,而未使用该药的人中有0.1%(10/8920)发生中风。 B .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中风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 50%未使用该药。 C .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使用该药的人中尚有99%(990/1000)并未发生中风。 D .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50%(10/20)使用该药,而未中风病例中10%(990/9900)使用该药。 E .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A] (2)一次队列研究的结果,城市和农村男性脑卒中发病率资料如下(表6-2,表6-3):

该研究实施周密,诊断标准经仔细标化,样本有充分代表性,很少失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请根据该资料判断下述结论:

A.该样本中,农村男性发病率较高表明尚存在与农村环境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因素。

B.该样本中,因为每个年龄组内城市发病率均高于农村,所以还存在着与城市生活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有关因素(除年龄因素外)。

C.这些资料不能进行城市与农村之间率的比较,因为城市的危险人口几乎是农村的2倍。

D.该研究在抽取样本时,分配年龄方面犯有错误。因为尽管总率显示农村男性较高,但按年龄组分别统计时,城市中各年龄组的率度比农村的高。

E.以上答案均不正确。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队列研究的分析思路。

A是不正确的,每个年龄别的发病率农村均低于城市,所以不同年龄分布可以解释农村男性总的发病率较高。C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是对率进行比较。D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存在偏倚。只有B是正确答案,因为每个年龄组的发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所以除了年龄因素外,城市还应有其它增加危险的因素。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A.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B.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E.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2)在队列研究中

A.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B.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C.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

D.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E.以上都不是

(3)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

A.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较直接地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

E.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4)相对危险度是

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

(5)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A.发病率B.发病密度C.病死率D.现患率E.死亡率

(6)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

A.患该病病人B.不患该病的人C.具有病因因素的人D.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

E.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7)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A.RR B.AR C.PAR D.AR% E.死亡比例(8)用人年为单位计算发病率可信的一个前提是A.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B.追踪观察的时间必须足够长C.相对危险度必须足够大

D.观察期相对危险度变异小E.暴露因素在人群中比例高

(9) 下述哪项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

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C.多用于罕见疾病

D.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

E.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10)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

A.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期的随访B.发生偏倚的机会少C.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较易控制混杂因子E.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二)多项选择题

(11)队列研究的缺点

A. 包括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

B. 观察时间长,费用高

C.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D. 不适用多因素疾病研究

E. 准备工作繁重,设计要求高

(12)下表为对职业男性工人进行的一次队列研究结果:表6-4 重度吸烟与不吸烟者冠心病、肺癌年龄调整死亡率(/105/年)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认为:

A.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肺癌的工人多于不患冠心病的工人。

B.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冠心病的工人多于不患肺癌的工人。

C.重度吸烟对肺癌带来的相对危险比冠心病高。D.重度吸烟对冠心病带来的相对危险比肺癌高。E.所给数据难以区分重度吸烟与肺癌和冠心病的关系的大小。

(13)队列研究的缺点包括:

A.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

B.观察时间长,费用高。

C.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D.不适用于多因素疾病研究。

E.准备工作复杂,设计要求高。

(三)名词解释

(14)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

(15)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study)

(16) 累计发病率CI(cumulative incidence)

(17)标化死亡比SMR(standard mortality ratio)

(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四)论述题

(19) 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请计算SMR,并予以描述。

(20) 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 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的方法相同,诊断的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的部分结果如下:

表1960-1970年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患病率(/105)(1970年)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

Framingham 37.4 27.0

Puerto Rico 15.5 5.2

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哪种推论:

A.Framingham比Puerto Rico高

B.Puerto Rico比Framingham高

C.Framingham与Puerto Rico同样高

(21)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2)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他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

五、答题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B

(6)B (7)C (8)D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1)BCDE (12)BC (13)BCDE

(三)名词解释

(14)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15)前瞻性队列研究指一般意义上的前瞻性研究,即从研究开始纵向地随访观察研究队列的所有成员,观察一定时间后,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借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16)累计发病率为,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17)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

(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五)论述题

(19)SMR=1107/531=208% 。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

(20)1970年Framingham比Puerto 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 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各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 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 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并无影响。(21)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

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22)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①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看法,他又知道研究对象既往摄入糖的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用组织严谨的访视获得资料;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②对两组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期间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流行病学实验设计要点和评价实验效果的主要指标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

了解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

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以人类(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二)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

1. 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2. 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

3. 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4. 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根据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有其独到之处。如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是用观察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可以随机抽样,但不能随机分组。与描述性研究相比,实验性研究还有一个明显特征是能够检验假设;与分析性研究相比,虽然两者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实验性研究在检验效应能力上比任何分析性研究都强得多,其往往可以作为一系列假设检验的最终手段而作出较肯定性的结论。

(三)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其研究对象是病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随机化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

2.现场试验(field trial) 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化分组,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

3.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l) 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社区试验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二者概念上的区别在于现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社区试验接受干预的基本单位是整个社区,或某一人群的各个亚人群,如某学校的班级、某工厂的车间或某城市的街道等。如疫苗的效果评价可用现场试验来进行,因为疫苗可以分配给个人,而食盐中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将碘统一加入到食盐中,使整个研究地区的人群食用,而不是分别授与每一个体,因此,食盐中加碘的效果评价不能用常规的现场试验,而只能用社区试验。

(四)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

1. 优点:

1) 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能够对选择的研究对象、干预因素和结果的分析判断进行标准化;

2) 按照随机化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到了各组具有相似的基本特征,提高了可比性,减少了偏倚;

3) 实验为前瞻性研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通过随访将每个研究对象的反应和结局自始至终观察到底,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步进行比较,最终能作出肯定性的结论。

2. 缺点:

1) 整个实验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较大;

2) 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的约束,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以致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推论到总体;3) 研究人群数量较大,实验计划实施要求严格,随访时间长,因此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实验效应的评价。有时可涉及医德问题。

(五)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要点

1. 明确实验研究目的进行任何一项实验研究都必须事先制订一个比较完善可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首先应明确实验研究的目的,即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验证病因,或是为了考核某项防治措施的效果。

2. 选择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 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如在现场试验中,对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进行评价,应选择对某病易感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要防止将患者或非易感者选入。在临床试验中,选择病例要有统一的、公认的诊断标准,另一方面要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2)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3) 选择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若干预对其有害,不应选作研究对象;

4)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5) 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3. 确定实验现场通常选择实验现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现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2) 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3) 评价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4) 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卫生防疫保健机构比较健全,登记报告制度较完善,医疗机构及诊断水平较好等;

5) 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

4. 估计样本含量为保证实验质量,在设计时就应对研究所需的样本量加以适当估计,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查表获得。

5. 随机化分组在实验研究中,随机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即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使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去,以平衡实验组和对照组已知和未知的混杂因素,从而提高两组的可比性,避免造成偏倚。

6. 设立对照实验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有对照。合理的对照能成功地将干预措施的真实效应客观地、充分地暴露或识别出来,使研究者有可能作出正确评价。设立对照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标准疗法对照(有效对照)

2) 安慰剂对照

3) 自身对照

4) 交叉对照

7. 盲法根据盲法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1) 单盲(single blind) 只有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

2) 双盲(double blind)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3) 三盲(triple blind) 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

(六)流行病学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1. 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为了保证达到实验研究的预期目的,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防止偏倚的产生。要制定明确的排除和退出标准:

1) 排除(exclusions) 在随机分配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筛查,

凡对干预措施有禁忌者、无法追踪者、可能失访者、拒绝参加实验者,以及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则应排除。经过排除后,其结果可减少偏倚,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extrapolation of the result),被排除的研究对象愈多,结果推广的面愈小。

2) 退出(withdrawal) 指研究对象在随机分配后从实验组或对照组退出。这不仅会造成原定的样本量不足,使研究工作效力降低,且易产生偏倚。退出的原因可能有不合格(ineligibility)、不依从(noncompliance)、失访(loss to follow-up)。在资料分析时,应考虑两组失访率的差异,若失访率不同,则资料分析结果可能产生偏倚,即使两组失访率相同,但失访原因或失访者的特征不同,则两组预后也可能不同。

2. 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本原则是: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具体指标如下:

1) 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2) 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此外,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死率、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考核可用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病情轻重变化等指标评价;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

三、典型试题分析

A1型题:

(1)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 须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B]

A2型题:

(2) 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 该药有效

B. 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 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 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答案:[E]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组别接种人数病例组

接种组500人 1

对照组500人10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0.9 B.

1 C.10 D. 5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 罹患率、患病率

B. 病死率、死亡率

C.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 有效率、治愈率

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答案:[E]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

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

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 观察性试验

B. 社区试验

C. 现场试验

D. 临床试验

E. 干预试验

(2)下列哪项试验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 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象人群并随机化分组

B. 有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C. 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

D. 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

E. 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3)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键的指标是

A. 安全性

B. 种后反应率

C. 临床表现

D. 保护率

E.

抗体水平

(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 评价病例暴露危险因素的比例

B. 分析危险因素暴露的结局

C. 探讨病因的线索

D. 评价某种预防措施的效果

E. 筛查早期患者

(5)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重要的优点是

A. 随机化分组可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

B. 实验者可决定干预措施的方案

C. 盲法试验可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D.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可以提高评价、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干预措施的正确性

E. 可以控制研究过程的偏倚

(6)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下列哪条不是其缺点

A. 设计严格、实施困难、随访观察花费太大

B. 盲法不易实施

C. 随访时间长、研究人群依从性差

D. 易引起医德和伦理学的争议

E. 用随机分组很难控制偏倚

(7)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 选择干预措施对其无害的人群

B.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C.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

D. 选择的对象应能够从实验研究中受益

E. 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 同一总体的患某病人

B. 同一总体的健康人

C.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D. 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

E. 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

(9)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A. 在动物群中进行实验研究,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B. 同一总体实验人群,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C. 同一总体中的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D. 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有干预措施

E. 同一总体的随机抽样人群,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10)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 观察指标不同

B. 目标人群不同

C. 入选标准不同

D. 干预措施不同

E. 随访方式不同

(1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的盲法是指

A.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分组情况

B.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实验设计

C.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结局

D.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研究目的

E. 负责安排与控制试验的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不知道如何评价效果

(12)对一种疫苗效果进行双盲研究是指

A. 设计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B.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C. 受试者和设计者都不知道哪些受试者接受疫苗,哪些受试者接受安慰剂

D.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什么疫苗

E. 观察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1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指标是

A. 发病率、治愈率、死亡率

B. 发病率、治愈率、保护率

C. 发病率、死亡率、有效率

D. 发病率、病死率、有效率

E. 发病率、流行率、有效率

(14)下列哪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优点

A. 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

B. 能够及早治疗病人或预防和控制疾病

C. 可平衡和控制两组的混杂因素提高两组可比性

D. 易于控制失访偏倚

E. 省时、省钱、省力、可进行罕见病的研究

(15)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缺点

A. 设计和实验条件高、控制严、难度大

B. 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易失访

C. 依从性不易做得很好,影响结果评价

D. 其研究结果的科学价值还不如分析性研究方法

E. 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有时还可涉及医德问题(16)用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可以减少

A. 选择偏倚

B. 信息偏倚

C. 入院率偏倚

D. 混杂偏倚

E. 志愿性偏倚

(17)下列哪项指标不能用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评价A. 患病率B. 治愈率C. 效果指数D. 保护率E. 有效率

A2型题

(18)随机选择5所幼儿园小班儿童进行某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随访3年结果表明85%的免疫接种者未发生该

病,由此研究者认为

A. 该疫苗预防效果欠佳,仍有15%儿童生病

B. 该疫苗预防有效,因可保护85%儿童不生病

C. 不能下结论,因为3年观察时间不够

D.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19)现有新型流感疫苗,为了评价其免疫效果你准备选择的观察人群

A. 抗体水平高的人群

B. 交通不发达的山区人群

C. 预测发病率低的人群

D. 预测发病率高的人群

E. 依从性好的人群

A3型题

为评价水痘疫苗的流行病学效果,其随访结果见表:

组别接种人数病例数

接种组400 10

对照组600 90

(20)该疫苗的保护率是

A. 80%

B. 83.3%

C. 90%

D. 92.5%

E. 78.5%

(21)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6

B. 7

C. 8

D. 9

E. 5

B1型题

A. 治疗好转的例数髦瘟频淖芾 100%

B. 治愈人数髦瘟频淖芾 100%

C. 随访5年尚存活的病例数魉娣?年的总病例数?00%

D. 对照组发病(死亡)率魇笛樽榉⒉。ㄋ劳觯┞首100%

E. 〔对照组发病(死亡)率-实验组发病(死亡)率〕鞫哉兆榉⒉。ㄋ劳觯┞首100%

(22)治愈率(23)效果指数(24)保护率(25)5年生存率

A. 在易感儿童中进行疫苗接种的效果观察

B. 在碘缺乏地区进行碘盐的实验和对照组实验

C. 在医院评价某种新疗法的效果

D. 在流脑流行区儿童广泛进行中草药漱口的预防效果观察

E. 孕妇抽烟情况对新生儿发育影响的观察

(26)属于临床试验(27)属于现场试验(28)属于社区试验

(二)多项选择题

(29)与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相比,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A. 必须有干预措施

B. 是实验方法而非观察性方法

C. 实验的性质是回顾性的

D. 须随机化分组

E. 实验组与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30)下列哪些是流行病学实验的范畴

A. 流行病学动物实验

B. 血清流行病学

C. 社区试验

D. 现场试验

E. 治疗试验

(31)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点

A. 研究者能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研究对象

B. 研究者可根据实验设计施加干预措施

C. 研究对象能按随机化分配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

D. 实验为前瞻性研究

E. 可推算归因危险度

(32)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示

A. 感染率

B. 治愈率

C. 病死率

D. 保护率

E. 发病率(33)流行病学实验选择对象时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

A. 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

B. 免疫力低的山区人群

C. 选择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D. 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

E. 选择病情较重的人

(34)选择流行病学实验现场以下哪几点是正确的

A. 人口流动性大的因发病率高

B. 人口流动性小,人口相对稳定

C. 当地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

D. 评价疫苗效果的试验应选择近期内未发生流行的地区

E. 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35)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下列哪几点是正确的

A. 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大

B. 干预因素实施后效果好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大

C. 干预因素实施后发生率越低所需样本越小

D. 干预因素实施前发生率越高所需样本越小

E. 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

(三)名词解释

(36)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gical experiment) (37)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

(38)现场实验(field trial) (39)社区实验(community trial) (40)类实验(quasi-experiment) (41)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s)

(42)不依从(noncompliance) (43)排除(exclusions) (44)退出(withdrawal)

(45)预实验(pilot stduy) (46)保护率(protective rate)(47)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

(四)论述题

(48)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

(49)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有何异同点?

(50)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实验的起始点有何不同?

(51)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数有哪些?

(52)列出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

(53)流行病学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54)流行病学实验效果评价指标选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5)影响流行病学实验样本估计的因素有哪几点?

五、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D (6)E (7)C (8)D (9)B (10)D (11)A (12)B (13)B (14)C (15)D (16)B (17)A (18)E (19)D (20)B (21)A (22)B (23)D (24)E (25)C (26)C (27)A (28)B

(二)多项选择题

(29)ABD (30)CDE (31)ABCD (32)BD (33)ACD (34)BCD (35)CDE

(49)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相同点:①都是前瞻性研究;②都可以用来检验假设,但前者检验效力要高于后者;

③研究过程中都要设立对照;异同点:①前者是实验性研究,后者是观察性研究;②前者研究中有干预措施,后者无;③前者研究对象的分组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随机抽样的,不能随机分组。

(50)流行病学实验的主要类型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通常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其干预措施不是一级预防,它不能防止疾病的发生,但能防止疾病的后遗症,故起始点多为疾病的临床期;现场试验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社区试验是是现场试验的一种扩展,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两者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故研究多起始于疾病尚未发生时。

(51)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①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②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

此外,治疗措施效果的考核还可用病死率、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及病后携带病原状态、后遗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考核可用抗体阳转率、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病情轻重变化等指标评价;考核病因预防可用疾病发病率、感染率等指标评价。

(52)流行病学实验设计的要点如下:①明确实验目的;

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人群,即研究对象;③选择实验现场;④估计样本含量;⑤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分组;

⑥设立可比对照;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盲法干预。(53)流行病学实验中应注意:①伦理道德问题;②预实验。

(54)实验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视实验目的而定,但基本原则是:①不但用定性指标并尽可能用客观的定量指标;②测定方法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③要易于观察和测量,且易为受试者所接受。

(55)影响样本量大小的主要因素:①干预因素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研究事件的发生率;②第I型(α)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阳性错误的概率;③第II型(β)错误出现的概率,即出现假阴性错误的概率;④单侧检验或双侧检验,单侧检验比双侧检验所需样本量小;⑤研究对象分组数量。

第八章病因和病因推断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病因的判定标准

熟悉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推理方法

了解病因模型、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以及因果联结方式

二、教学大纲精要

(一)病因的概念

1.病因的定义

(1)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2)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就是病因,相应地,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后者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病因模型它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

社会环境

(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

(3)病因网模型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流行病学》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简答题 1.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E 三、名词解释 1. 潜在减寿年数: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1)试验的措施要有反应性和可度量性;试验的措施要有作用,而且这种作用能客观地反应出来并被临床及实验室等检查方法及指标度量。(2)测量的方法要有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的敏感性才能发现措施的效应,而良好的特异性才能确认这种效应。(3)测量指标的判断标准和临床意义要明确。不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具备临床意义,有公认的判断标准。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1)研究设计方案: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2)临床意义的评价: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横断面调查: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调查是在某一时点或短时间内完成的,反映这一时点的疾病分布以及人群的某些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好似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调查。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他们既往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比例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与该病存在联系及其联系程度。 队列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暨南大学流行病学 试卷及答案

暨南大学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请将答案写在后附白纸上。每题2分,共20分) 1. 队列研究 2. 流行 3. 冰山现象 4. 金标准 5. 疾病监测 6. A型药物不良 反应 7. 偏倚 8. 医院感染 9. 暴露 10.失效安全数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和理论研究三大类。 2. 偏倚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和。 3. 形成病因假设时常用的Mill准则包括:求同法,,,类推法和排除法 4. 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法定报告的乙类病种中、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三种传染病采取甲类的防制措施。 5. 院感监测常用的指标有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患病率、、和。 6. 队列研究根据观察开始的时间可为和两种类型。 7. 临床试验研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和。 8. 病例对照研究类型主要有和。 9. 医院感染的种类包括自身感染,,和代入传染。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某种新疗法可延长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出现:() A.该病发病率将增加 B.该病发病率将减少 C.该病患病率将增加 D.该病患病率将减少 E.该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减少 2.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 A.年龄、性别和种族 B.职业、家庭和环境 C.国家、地区和城乡 D.时间、地区和人群 E.家庭、社会、国家 3.慢性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主要意义取决于:() A.职业和个人卫生习惯 B.排菌时间的长短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携带病原体的多少 E.排菌量的大小 4.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条件:()A.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素养 B.年龄、性别、职业 C.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D.病情轻重、接触者的多少、疫源地是否经过消毒E.以上均是 5.经空气传播的疾病的流行特征是:() A.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多见于冬春季 B.传播广泛,发病率高 C.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率呈周期性变化 D.儿童多发 E.以上都是 6.现况调查主要分析指标是:() A.发病率B.病死率C.死亡率 D.患病率 E.罹患率 7.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新病例的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较小 B.保密性问题较少 C.可以减小回忆偏倚 D.费用较低 E.便于发现病例 8.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人群的最大区别是:() A.年龄不同 B.性别不同 C.目标人群不同 D.干预措施不同 E.观察指标不同 9.为探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病例,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查询产妇的分娩记录,了解分娩及产后的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现况研究 10.对头胎的孕妇进行随访观察,询问并记录她孕期的吸烟情况,而后研究分析吸烟史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联系,这种研究类型是:() A.临床试验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 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加强皮肤护理 B.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 对症治疗 D. 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 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D.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肠毒素 D. 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 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 内毒素所致DIC B. 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 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传染病学考试题库【2020年最新】

1、单项选择题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A.2大类25种 B.2大类35种 C.3大类25种 D.3大类30种 E.3大类35种 本题答案: E 2、填空题布氏杆菌病主要经()传染,以()为主要表现。 本题答案:皮肤粘膜接触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本题解析:试题答案皮肤粘膜接触寒战;高热、多汗和游走性关节痛 3、问答题简述暴发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本题答案:要点: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本题解析:试题答案要点:①黄疸 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μmol/L;②肝脏进行性缩小、肝臭;③出血倾向,PTA低于40%;④腹水、中毒性鼓肠;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有定时、定向障碍,计算能力下降,精神异常,烦躁不安,嗜睡等。早期肝昏迷可出现扑翼样震颤;⑥肝肾综合征: 出现少尿甚至无尿,血尿素氮升高等。 4、单项选择题司他夫定(stavudine)() A.免疫调节剂 B.β-内酰胺酶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E.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本题答案: D 5、多项选择题某患者疑诊肾综合征出血热,血象检查会出现哪些改变:() A.白细胞总数增高 B.中性粒细胞增高 C.淋巴细胞增高 D.出现异常淋巴细胞 E.血小板减少

本题答案:A,B,C,D,E 6、单项选择题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健康人 B.病人、传播途径和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D.病原体携带者、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易感人群 本题答案: C 7、单项选择题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本题答案: A 8、多项选择题有关HIV感染Ⅱ期正确的描述是:() A.为无症状感染期 B.时间不长于2年 C.全身有多组淋巴结肿大 D.有传染性 E.血中能检测到HIV及其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 本题答案:A,D,E 9、单项选择题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3276751.html,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本题答案: A

流行病学试题3

流行病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保健服务 B、婚前检查 C、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 D、预防性卫生监督 E、经常性卫生监督 2、根据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的《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B、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 D、民族的风俗习惯 E、现有卫生保健系统缺陷 3、下列论述那项是正确的 A、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B、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C、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 D、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 E、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 4、我国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 A、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B、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C、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D、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E、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 5、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A、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基本治疗 D、社区服务 E、发展疾病监测网络 6、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 B、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 C、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 D、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E、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 7、个体水平的变异不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 A、个体真值随时间改变 B、仪器标度或精密度差 C、抽样方式误差 D、环境因素改变 E、测量者记录误差 8、以下关于研究真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的真实性反映了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 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结果结论外推具有普遍性 C、外部真实性回答了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D、真实性的反面是研究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E、真实性好的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及目标人群的真实变异 9、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10、某研究者对女性被动吸烟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研究,随机选取现患乳腺癌患者300人(年龄40~65岁),同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同一年龄段并且职业相同的女性400名进行调查。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样本人群的目的及方法是 A、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限制 B、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限制 C、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匹配 D、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匹配 E、方便调查,限制纳入标准 11、未采用盲法收集资料的临床药物疗效实验研究,最容易产生的偏倚是 A、选择偏倚 B、无差异错分偏倚 C、有差异错分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是 12、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传染期 B、临床症状期 C、恢复期 D、病原携带期 E、潜伏期 13、某年冬季,某地区居民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此毛蚶称为 A、传染源 B、储存宿主 C、传播因素 D、传播机制 E、病原携带者 14、确定对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 A、传染期 B、潜伏期 C、临床症状期 D、恢复期 E、病原携带期 15、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 A、伤寒、霍乱、钩虫病 B、血吸虫病、甲肝、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霍乱、出血热 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 E、甲肝、戊肝、恙虫病 16、下列哪项不是传染源 A、病原携带者 B、传染病患者 C、受感染的动物 D、隐形感染者 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17、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A、具有冬春季节升高的现象 B、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被感染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8、传染病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潜伏期 B、潜伏期末 C、临床症状期 D、症状消失期 E、恢复期 19、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8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的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 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消除 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 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 E、以上均不对 (20~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麻疹、水痘 B、结核、钩虫病 C、百日咳、流行性乙脑 D、伤寒、白喉 E、流感、麻疹 20、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是 21、恢复期仍能排除病原体的传染病是 22、传染期较长的疾病是 23、在潜伏期即已有较大传染性的疾病是 24、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 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 B、包括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 D、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 25、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B、设计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E、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26、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 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致病机的近因 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 27、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一、七十道选择(靠谱程度:★★★☆☆)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3小时和6小时 B.2小时和6小时 C.12小时和24小时 D.24小时和48小时 E.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皮肤护理 B.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对症治疗 D.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强制管理传染病 B.严格管理传染病 C.监测管理传染病 D.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DIC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16.关于黑尿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B.与抗疟药,特别是伯氨喹啉有关

流行病学试题

1.某地开展一次乳腺癌抽样调查,可以得到下列哪个指标?( D ) A.乳腺癌罹患率 B. 乳腺癌发病率 C. 乳腺癌续发率 D. 乳腺癌患病率 E.乳腺癌引入率 2. 为制定某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制方案,拟对该地区某时点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这类研究是:( C )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B. 队列研究 C. 横断面研究 D. 病例对照研究 E. 以上都不是 3.比值比主要应用于:( C ) A.描述研究 B. 生态学研究 C. 病例对照研究 D. 队列研究 E.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4.在队列研究中,凋查对象应选择:( D ) A.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两组人群 B.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 C. 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的为一组;在有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的为另一组 D. 在无该种疾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的各为一组 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组人群 5.特异危险度是:( B ) A.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比 B.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未暴露组的率之差 C.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有该因素的比例之差 E. 以上都不是 6. 流行病学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D ) A. 病例组、对照组均有干预措施 B.暴露组、非暴露组均有干预措施 C. 在实验室中进行 D.随机原则、设立对照组、有干预措施 E.属于观察性研究 7.下列哪种为第三级预防?( E ) A. 遗传咨询 B. 产前检查 C. 普查 D.筛检 E. 康复治疗 8.下列哪一项不是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点:( D ) A. 实验设计中用了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减少了偏倚 B.时间顺序合理,可进行因果判断 C. 实验过程标准化强 D.设计实施较容易,可操作性强 E. 盲法的应用更有利于减少偏倚 9.在一项队列研究中,计算出某研究因素的RR值的95%的可信区间为0.2—1.8,那么该研究因素可能为:( D ) A. 危险因素 B.保护因素 C. 有害因素 D.无关因素 E. 以上均不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0.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中,验证假设能力最强的是:( E )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 病例交叉研究 D.现况研究 E.随机对照试验

流行病学题库1-2-10

流行病学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A.传染病流行 B.易感人口的迁出 C.计划免疫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免疫人口死亡会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标志和效应标志是结合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研究需要确定的;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许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 A.作为暴露标志就不能作为效应标志 B.作为效应标志就不能作为暴露标志 C.有时作为效应标志,有时也可作为暴露标志 D.可以同时既是暴露标志又是效应标志 E.只是作为暴露标志 本题考点为充分理解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的含义。根据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暴露和效应是相对的。因此很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在某个研究中可能是效应标志,而在下一级效应标志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它有可能作为暴露标志。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 B.测量的结局不同 C.研究目标不同 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 E.设计思想不同 本题考点为分子流行病学对传统流行病学的发展。传统流行病学测量的结局一般都是疾病的最终结局,如发病、死亡等;而分子流行病学根据疾病自然史原理,将疾病发生、发展分解为不同阶段,并以一系列生物标志测量来代表疾病不同阶段的结局测量,这是对传统流行病学一个大的发展。(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13276751.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 A.从微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B.从宏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C.宏观和微观综合研究疾病和健康 D.相当于大批量检测临床标本 E.不需要人群现场就可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流行病学设计的综合应用产生了分子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五套题

流行病学试题一 三、名词解释 1、epidemiology 2、患病率 3、PYLL 4、DALY 5、epidemic 6、描述性研究 7、现况研究 8、Census 9、生态学谬误 10、暴露(exposure ) 11、cohort study 12、危险因素(risk factor ) 13、SMR 14、观察终点(end-point ) 15、AR% 四、论述题 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不同点比较。 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7、简述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么? 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 9、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特点。 10、简述RR 与OR 的含义及其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三、名词解释 1、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3、PYLL :潜在减寿年数,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4、DALY :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5、epidemic :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着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6、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它既是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起点,也是其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7、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8、Census :普查,即全面调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的最主要的缺点,其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10、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11、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 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2、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 ),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13、SMR :标准化死亡比,即用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人数用总人口率算出的期望发病或死亡数字求标化比。 14、观察终点(end-point ):就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15、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F ,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暴露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四、论述题 1、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图-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3、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病程延长;②发病率升高③病例迁入;④健康者迁出;⑤诊断水平提高;⑥报告率提高;⑦未治愈者寿命延长;⑧易感者迁入。 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发病率下降;③病例迁出;④健康者迁入;⑤治愈率提高;⑥病死率提高 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答:⑴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

流行病学习题测验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国内外流行病学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是以________为研究对象,采用_________的研究,则是它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4.流行病学的实验方法和基础医学学科的试验不同,主要是前者的实验是在__________中进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 2.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A.观察法B.建立数学模型C.临床试验 D.实验研究E.以上都不是 3.流行病学属于什么范畴 A.预防医学B.基础医学C.临床医学 D.生物医学E.医学统计学 4.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6.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E.以上都不是

流行病学期末试题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 使用班级: 考试方式:开卷[]闭卷[√]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姓名:流行病学参考答案 班级: 考试时间:2007 年 5 月30 日 学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C) A、时间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 B、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和季节分布 C、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地区分布 D、短期波动、长期趋势和周期性 E、职业分布、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2.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视情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等级(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E)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3.队列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C) A、混杂偏倚 B、信息偏倚 C、失访偏倚 D、选择偏倚 E、入院率偏倚4.反映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有:(A) A、散发、流行和爆发 B、季节性、散发和周期性 C、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和周期性 D、长期趋势、流行和爆发 E、散发、爆发和长期趋势 5.1940年4月,某地80人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晚餐,第二天有46人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体温正常,被诊断为胃肠炎。这个事件可以称为:(E) A、epidemic B、sporadic C、rapid fluctuation D、secular trend E、outbreak 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指:(C) A、病因、宿主、环境 B、传染源、宿主、环境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机制 E、生物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 7.某个(些)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C) A、信息偏倚 B、失访偏倚 C、混杂偏倚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流行病学题库 流行病选择大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D ) A、临床症状的轻重 B、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该病的传染期 E、该病的潜伏期 2、下列哪项不是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 A、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B、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C、除哺乳婴儿外,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D、水源经常被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 E、水源净化后流行即可平息 3、爆发调查中如果病原已知,且已知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利用下列哪项可以推出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C) 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 D 传染期 E 接触期 4、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 ) A 医务人员、实验组、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B 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C 医务人员和试验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E 医务人员和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5.制定某种疾病检疫或就地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 A 该病的潜伏期 B 该病的流行期 C 该病的传染期 D 该病的易感期 E 该病的临床期 6.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E) A 临床经验 B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回顾对比 E临床试验 7、有关筛检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 A、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病 人的能力。 B、灵敏度与假阳性是互补的,特异度与假阴性是互补的。 C、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 D、一般地说灵敏度高的试验阴性预测值高,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高。 E、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互补的。 8、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对原始队列的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男性不能列入对照人群 B 实验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C 对照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D 无子宫妇女可纳入对照组 E 无子宫妇女不可纳入实验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易患性是指单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B、个体易患性的高低容易测量 C、遗传度越高说明遗传因素在某病的发生中越重要 D、遗传度是指子代再发遗传病的概率 E、疾病的家族聚集性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10.在传染病的爆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流行的特殊形式。疾病暴发常常是地区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B 查明哪些人具有较大的发病风险 C 收集相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出依据 D 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 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答案:C 11.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爆发,流行病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B 追踪传染源 C 隔离传染源 D 迅速查明爆发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2.对于同源性一次暴露所引起的爆发() A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 B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C 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范围 D 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E 不能由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答案:A 13.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分析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生态学研究 答案:B 14.下列哪项属于一级预防内容() A 普查 B 筛检 C 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D 为预防遗传病儿的出生而终止妊娠 E 用特效药物治疗疾病 答案:C 15.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A 传染期 B 恢复期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发病期 答案:D 16. 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 ) A 6小时以内 B 12小时以内 C 24小时以内 D 36小时以内 E 3天以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