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_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主讲:(高一语文组)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郁达夫。

2)欣赏秋景,体会感情。

3)探究赏析精彩细节。

教学重点:

目标1:了解并掌握郁达夫。

目标2:欣赏秋景,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目标3:探究赏析精彩细节。

教学课时:2课时(本节课是第2课时)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互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根据诗句猜季节

第一组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4、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5、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第二组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新课内容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郁达夫。

2、欣赏秋景,体会感情。

3、探究赏析精彩细节。

(二)文本探究

第一环节:解题

1)问题设计:有人建议将题目《故都的秋》改成《北平的秋》《古都的秋》……你认为可否?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问题明确: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故”暗含了作者的一种深沉的眷念和怀恋,“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题目明确而深沉。

4)知识拓展

5)第一环节总结:题好一半文。

第二环节:文章结构

1)问题设计:你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如何划分呢?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问题明确。

4)第二环节总结

第三环节:文本赏析与探究

(一)寻秋色

1、问题设计1:作者寻找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故都的秋色?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知识拓展

4、问题设计2: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牵牛花?作者为什么喜欢这样颜色的牵牛花呢?

5、问题明确:情景交融。

(二)听秋声

1、问题设计1:作者寻找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故都的秋声?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知识拓展

4、问题设计2:品味悠闲的交谈声。

5、问题明确: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三)第三环节总结

第四环节:走进郁达夫

1、作者简介

2、作品风格

3、创作背景

4、问题明确:知人论世

第五环节:主题探究

1、问题设计:颂秋还是怨秋?

2、学生讨论并回答。

3、问题明确:生机勃勃是美,悲凉也是美。欣赏秋的衰败,于作者而言,并不悲苦,反而是人生一大享受。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知道作者是颂秋的,颂秋来源于最深沉的爱。作者将他深沉的爱融入在孤独的秋景中,给我们以灵魂的享受。

第六环节:实践练习

1、抓住景物的特征,仿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格式,根据课文秋景内容写一首小令。

2、根据课文中的情景创作一首现代诗。

(三):布置作业

《郁达夫,我想对你说》(课后作业,300字左右)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一36班,从开学到现在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该班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有些学生能够体现出读书面广、视野开阔的特点,有着一

定文学素养。喜欢创作诗歌,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体现!

效果分析

通过《故都的秋》的学习,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重点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1、能够从内容上、结构上赏析文章题目。

2、能够从“总—分—总”的角度把握文章的结构。

3、能够从“手法”“情感或者作用”角度,赏析文中的精彩句子。

4、能够结合所学习的内容,仿写或者创作诗歌。

总之,本节课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升!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选自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自读文本,是一篇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散文单元的教学要求,让学生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

评测练习

一、作者、作品小测试

1、郁达夫,原名()。

2、小说代表作品有()()。

3、散文代表作品有()。

二、基础知识小测

(一)给下面的黑体字注音:

1、潭柘寺

2、椽子

3、平仄

4、廿四桥

5、落蕊

6、潜意识

(二)解释词语

1、大笔如椽

2、秋士

3、无可厚非

4、美轮美奂

三、句子赏析

1、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2、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课后反思

《故都的秋》在学习完毕之后,针对本节课我也进行了反思,有几点需要我在今后值得改进的地方:

1、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上,稍微地显得啰嗦了一些,拓

展的多了一些。

2、在学生的诵读能力还应该再强化一些。全国语文特技大师宁鸿彬曾经说过:“一个人诵读能力的高低是这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的外在标志。”

3、由于课时的限制,在巩固练习上没有很好地结合散文的阅读这一方面展开。

《故都的秋》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揣摩文章语言,通过“情”“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光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和寂寞,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