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异常气候影响

异常气候影响

异常气候影响
异常气候影响

不可抗力及异常气候影响

要准确把握不可抗力,首先要明白《2013示范文本》定义的不可抗力之外的两类事件,这两类事件分别为不利物质条件和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这两类事件不属于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一个法律术语,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法律的定义,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它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种,自然现象诸如地震、台风、洪水、海啸,社会现象如战争、海盗、罢工、政府行为等。

《2013示范文本》的17.1款规定,不可抗力是指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可预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如地震、海啸、瘟疫、骚乱、戒严、暴动、战争和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其他情形。

《2013示范文本》的7.7款规定,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有经验的承包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可预见的,对合同履行造成实质性影响的,但尚未构成不可抗力事件的恶劣气候条件。合同当事人可以在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的具体情形。

注意了:在《1999示范文本》中是把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定义为不可抗力的范围的,那具体什么是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呢?《2013示范文本》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具体应包括风、雪、雨雹、沙尘暴等,很多气候条件,除非合同专用条款明确规定,一概确定为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如:特别重大、非季节性、极为罕见等词修饰的气候条件都定义为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

工程定额中的费用(以现行的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为依据)其中有一项费用涉及与不可抗力的界定:

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指冬雨季施工期间,为保护工程质量,采取的保温、防护措施所增加的费用,以及因工效降

低和机械效率降低所增加的费用。包括雨季排除雨水增加的费用及冬季为保证砼浇筑质量增加的早强剂、防冻剂等费用。

这部分费用在定额费用中要求是包干使用,包干使用的前提是本年度降水量是正常年度的平均水平,例如山东省年平均气温11—1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00—1100毫米,呈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就是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综合测算后取定的,如果某年度平均气温低于平均正常气温或者是某年度平均降水量高于1100毫米,从客观上讲,年度的包干费用应该是不够的。但是,这其中又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很多工程施工期限比较短,三个月或者五个月,而施工期间恰恰在雨季,而本年度雨水又较为丰沛且分布按季节分布不均衡(夏季雨水多而冬季降水量小),这样的工程在施工排水及雨季保护措施的投入比较大,如果施工企业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仅仅停留在此类费用年度包干使用的意识上(年度包干使用对施工期限比较长、跨年度施工的项目是相对合理的),而不是考虑项目具体的施工期间发生的费用、不从不可抗力的界定上约定此类费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对施工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面影响 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非理性超速发展,已经使人类活动成了影响地球上各圈层自然环境稳定的主导负面因子。森林和草原植被的退化或消亡、生物多样性的减退、水土流失及污染的加剧、大气的温室效应突显及臭氧层的破坏,这个切无不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善待自然,对自己的发展和活动有所控制,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当然地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很不容易。因为一方面必须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了解和掌握各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本身是一项艰巨的、需要长时间实行探索的重大科学问题;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势头,包括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变动、活动的范围、消费的方式都是难以控制的。即使为了在一定水平上维持现有人口的生存,也还需要消耗相当数量的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产生相当不小的影响,这些问题在现有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下还很难躲开。所以在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人们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要贯彻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首先当然要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再不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搞发展。这就要适度限制发展的行为,选好发展的领域,改变发展的方式,充实发展的科技含量,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来取得最大的效益。实际上,要充分做到这个点是很难的事,但面对我国自然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我们只能知难而进,不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再出难题了。实际上,如果按当前很多不可持续的方式搞发展,连当代人的生存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各级主持发展工作的决策者实在应该在作出决策之前为此而三思。 展是硬道理,很多问题只能在发展中求得解决。要发展而不动用一点自然资源,对自然环境没有一点影响,或只有正面影响没有负面影响,这也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关键是要在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求得和谐发展。要发展城镇化,使相当一部分农民逐渐转化为城镇居民,还要发展交通运输而修路筑桥,不占一点儿耕地是不可能的。如何少占耕地,占得合理,占后有所补偿,这是和谐发展的必走之路。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应该严格保护,但相当数量已经开垦为耕地,特别是水稻田——人工湿地( 如在黑龙江三江平原),在当前要大面积退耕还湿地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合理布局和水利建设上面做好文章,使发展水稻田与改善现有湿地的状况相协调。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应该严格保护的。但森林同时又是以木材为主的一系列林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些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能够也应该合理经营利用的,而且应该通过科学的培育措施,越用越好。除了少数需严格保存的自然保护区之外,合理的采伐利用,仍是必要的森林经营措施,要把森林的保护和经营利用更好地协调起来。在一些江河上(特别是西南地区)修建水电站,这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少C02排放,但水电站的建设也必然带来一些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这类矛盾必须分清轻重主次,趋利避害,适当妥协,使建设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协调起来。有些问题的处理,要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能够以发达国家先走一步中得到的教训为鉴,但也不必完全跟着“洋人”的调子走。其实“洋人们”的看法也不是完全一致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实际工作者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带有普遍性。我们要学会实事求是全面看问题,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处理问题。 了解自然,尊重科学,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经过努力,力争取得高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人工影响天气轨道业务竞赛题1

人工影响天气轨道业务竞赛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3分) 1. 作为人工增雨的的主要对象,冷锋出现频次:( ) (A)冬季最多; (B)春季最多; (C)夏季最多; (D)秋季最多。 2. 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检验的显著水平常取为: ( ) (A) 0.01 (B) 0.10 (C) 0.05 (D) 0.005 3. 炮弹移运,应使炮弹轴向与运动方向: ( ) (A)平行 (B)垂直 (C)倾斜 (D)任何取向均可 4. 火箭弹移运时要求有包装,应使火箭弹的轴向与运行方向: ( ) (A)平行;(B)垂直; (C)倾斜; (D)任何取向均可。 5. 自然"播种-供水"降水增强机制,常出现于: ( ) (A)深厚层状云系的混杂云中; (B)气团雷暴中; (C)雨层云中;(D)上为高层云,下为碎雨云的云系中。 6. 实施飞机人工增雨时有关空域的确定,应向下列哪些部门或单位申报? ( ) (A)应向当地所属的省政府申报; (B)应向当地气象主管部门申报; (C)应向拟飞行空域范围的民航部门申报; (D)应向所在空域范围的空中航行管制主管部门(大军区级)申报。 7. 按科学布局要求,布设高炮防雹作业点,应符合下列那条标准? ( ) (A)在保护区上风方4㎞内,炮点间距面积15㎞2; (B)在保护区上风方10㎞内,炮点间距面积50㎞2; (C)在保护区下风方4㎞内,炮点间距面积15㎞2; (D)可以在选定的保护区域内随意设点。 8.《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对于已取得上岗证的作业人员,()。 (A)每年应进行培训; (B)每年应在作业期前进行培训、考核; (C)每年应在作业期前进行培训、考核和上岗证年度注册,未通过考核的,取消其上岗证; (D)每年应在作业期前进行培训、考核和上岗证年度注册。 9.《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在非作业期间,人雨弹、火箭弹应当由: ( ) (A)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清点回收; (B)地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清点回收; (C)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清点回收; (D)乡镇政府组织清点回收。 10.炮弹储存期为()。 (A)3年; (B)5年; (C)8年;(D)10年。 11.《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依据《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

我国季风气候特点

考点名称:中国的气候,季风 ?我国的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温度分布特点: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与分布特点:

? ?我国气候特点与评价: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对比:

?我国降水界限的划分: 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岭——淮河一线,此 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2.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 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3.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 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 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 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气候条件分析

气候条件分析 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期短等特点。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痛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 (1)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10分) 答案: (1)主产区年降水量较少,马铃薯含水分少,质量优(2分);纬度较高,积温较低(2分);冬季寒冷少雨,病虫害少(2分);日照长、昼夜温差大,便于养分聚集(2分),6-9月为生长期,雨热同季(2分),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2.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9分) 答案: 该地降水稀少(1分),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2分),多干热风(2分),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2分),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2分)。 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叶的生长分布、质量高低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茶叶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的典型特点。图8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9为图8中甲处茶园景观图。 图9 图8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2)分析图中甲处盛产优质茶叶的气候条件。(8分) (3)小李建议把图中耕地扩展为优质茶园基地,小王则从自然条件角度提出质疑。请你为小王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 答案: (22分) (1)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河谷平原(2分);地势北高南低(2分),北部起伏较大(或南部地势平坦)(2分) (2)位于亚热带,热量充足(2分);夏季风迎风坡,茶叶的生长季节,降水丰富(2分);河谷地形,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2分),光照较少(2分) (3)地势低平,雨季排水不畅,易发洪涝(2分);耕地土壤为熟化土壤,酸性较弱,透水性差(2分);平原地区日晒时间长(2分) 4.(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咖啡属热带、亚热带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云南保山小粒咖啡是名冠全球、世界称誉的优良品种,其中以主产地潞江坝生产的小粒咖啡最负盛名。潞江坝位于高黎贡山东麓、怒江干热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 1000毫米左右,年均日照2315小时,年均风 速1.2米/秒。目前云南小粒咖啡70%以上以 原料形式出口到国际市场。下图示意保山市 等高线(单位:m)和河流的分布。 (1)分析潞江坝地区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 响。(10分) (2)分析当地种植优质小粒咖啡的优越的气 候条件(8分) (3)目前的云南咖啡只能任由国际价格任意侵蚀自己的利润空间:廉价出口咖啡豆,但却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分为固定的(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的(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两种。由于人为污染源普通和经常地存在,所以比起自然污染源来更为人们所密切关注。 一、大气污染的类型 1、还原型(煤炭型)污染: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风速很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阴天,污染物易在低空生成还原性烟雾。 2、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企业产生的主要的一次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的照射下能引起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3、石油型污染: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石油冶炼及石油化工厂的排放,包括二氧化氮、烯烃、链烷、醇、羰基等等。 4、混合型污染:包括以煤炭为燃料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以及从各类工厂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等。 5、特殊型污染:由工厂排出的特有污染物而造成的污染。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与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受害有三条途径,即吸入污染空气、表面皮肤接触污染空气和食入含大气污染物的食物,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肝等产生危害,严重的可夺去人的生命。 2、对生物的危害。动物因吸入污染空气或吃含污染物食物而发病或死亡,大气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叶面产生伤斑或枯萎死亡。 3、对物品的危害。如对纺织衣物、皮革、金属制品、建筑材料、文化艺术品等,造成化学性损害和玷污损害。 4、造成酸性降雨,对农业、林业、淡水养殖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5、破坏高空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对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危害。 6、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如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会导致地球大气增暧,导致全球天气灾害增多,又如烟尘等气溶胶粒子增多,使大气混浊度增加,减弱太阳辐射,影响地球长波辐射,可能导致天气气候异常。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 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知识点: 一.地形对农业、聚落和交通的影响 1.地形对农业的影响 一般而言,不同地形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如下表所示: 此外,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更易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如我国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而地形崎岖的地方,农业发展的规模将会受到制约,如我国的西南地区。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3.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二.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 2.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 (1)原因:自然原因是太阳的异常活动;人为原因是人口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矿物 能源的使用量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同时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致使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3)对策: 三.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水资源的利用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 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水源性缺水,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4)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A.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问题;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B.节流:发展节水农业;防止和治理的污染;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节水意识。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 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 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3.我国的能源问题 (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会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煤、石油燃烧利用率不高,造成大气污染(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产生酸雨,汽车尾气产生光化学烟雾)。④农村使用植物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等。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②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油产量; 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④稳妥发展核电;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⑥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⑧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竞赛多项选择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25.火箭作业时,发射人员应撤离距发射点的安全距离是() (A)15m (B)20m (C)25m (D)30m 15. BL-1A型防雹增雨火箭弹的桥路电阻为()。 A: 0.1~0.5Ω B: 0.6~1.3Ω C: 0.55~0.95ΩD:≥2.4Ω 16.BL-1型防雹增雨火箭弹残骸采用()技术回落。 A:三炸自毁 B:降落伞 C:自由 D:动力伞 17.BL-1型防雹增雨火箭弹贮存年限为()。 A: 15年 B: 10年 C: 5年 D: 3年 18.发射火箭时,发射控制器的电压不应低于()。 A: 5V B: 6V C:8V D:11V 20.《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规定,按照有关人民政府批准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属于()事业,所需经费列入该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A)基础性(B)公益性(C)可持续性(D)营利性 二、多选题 1. 滴谱的谱型主要有哪几种?() (A)单调上升;(B)单调下降; (C)单峰;(D)多峰。 2.按动力学特征云可以分为哪几类?() (A)堡状云;(B)积状云; (C)层状云;(D)波状云。 3. 人影业务任务包含哪些() (A)过程预报和作业计划制定(B)潜势预报和作业预案制定 (C)条件监测和作业方案设计(D)跟踪指挥和作业实施 (E)作业效果检验 4.目前省人影办下发的业务指导产品有:() (A)掌上移动支撑系统下发的各类产品;(B) 24小时作业条件指导预报; (C)数值模式预报;(D)卫星云图反演。 10.BL-1A型防雹增雨火箭弹装弹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发现火箭弹破损或其它不正常状态应隔离放置;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气候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专题 一、学习目标 1.能用规范的地理术语描述气候的特征。 2.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并找出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并学会描述它们特征。 4.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5.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体验高考 1、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2、左图为北非简略,右图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其差异的原因。3、读下图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 原因。

三、知识归纳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温:冷热程度,时间变化(年较差和日较差)。 降水:总量,变化,季节分配。 其他:光照,风等。 2具体分析思路: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降水:根据月降水量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降水特征主要点在于:全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年变化是大还是小;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

(二)气候成因分析思路 1纬度因素:决定太阳辐射,引起气温差异 2大气环流: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大陆东岸为季风环流,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控制。 3下垫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包括海陆、地形、洋流、地面覆盖物 (1)海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气温和降水(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2)地形:a 、海拔——水热以及组合状况的差异——高山气候(垂直差异);b 、坡向:迎风与背风,阳坡与阴坡 (3)洋流 (4)地面覆盖物: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4、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或通过改变下垫面(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四、能力提升 4、读下图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5、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列问题。 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图8 °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研究显示: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 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2、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3、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4、神经系统 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5、癌症的发生 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 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通过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组织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楼兰古国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段有关楼兰的材料。录音及图片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弄清楼兰消失的确切原因,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那全球气候怎样变化呢? 同学们阅课本91页第一段回答: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哪几种? 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近代气候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是在变化中的 承转: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古代气候变化的呢? 阅读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 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图4-2-2 该树生长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设问:由以上内容气候变化影响了树木生长的快慢,那么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有没有影响呢? [板书]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看图4-2-3分析图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右纵坐标表示中国年平均气温左纵坐标表示挪威雪线高度知识与技能何为雪线??? 图中蓝虚线为挪威1万年来的雪线升降图 红实线为中国近500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观察二者变化趋势有什么关系?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的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 术语和定义 2.1 基本术语 2.1.1 人工影响天气weather modification 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和次生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引雷、防霜、消云、消雨、消雾等目的的活动。 2.1.2 无意识人工影响天气inadvertent weather modification 某些人类活动对天气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如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云核和冰核。 2.1.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weather modification operation 用飞机、高炮、火箭、地面发生器等运载工具将适当催化剂引入云雾中,以人为改变天气的行为。 2.1.4 人工增雨artificial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用高炮、火箭和飞机等作业工具将携带有催化剂的物质播撒到云中,以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通过这些人工冰核与云中的水汽和过冷水的相互作用来增加降水。 2.1.5 人工增加降水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rain making 用人为手段,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以增加云的降水量。 2.1.6 人工防雹artificial hail suppression 用人为方法抑制或削弱冰雹危害。 2.1.7 人工引雷artificially triggered lighting 在适宜的雷暴条件下,通过一枚小型火箭将雷电人为地引到地面。 2.1.8 人工防霜冻artificial frost prevention 用人为方法提高近地层空气和土壤表面的温度,使农作物免受霜冻危害。有烟雾法、加热法和风机法等。 2.1.9 人工消云artificial cloud dispersal 用人为方法使局部区域的云体消散。 2.1.10 人工消雾artificial fog dispersal 用人工方法,部分或全部消除雾滴,达到改善能见度目的的措施。 2.1.11 作业技术规范technical operation criterion 规范实施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序列、流程和管理等技术规定,分国家级和省级业务技术规范。 2.1.12 云水cloud water 云中已经凝结(华)但未形成降水的部分。 2.1.13 云水资源cloud water resources 通过自然过程所不能转化为降水,利用人工增雨作业,能够人为地降到地面可被人所用的云水。 2.1.14 云水资源开发exploitation of cloud water resources 通过人工影响改变云的结构,可增大云中形成降水的份额,从而增大降水。 2.1.15 催化剂seeding agent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组成和质量不变的物质。在人工影响天气中,催化剂主要有吸湿剂、致冷剂和人工冰核三类。 2.1.16 吸湿剂hygroscopic material 具有强吸湿性,可在低于水面饱和条件下凝结增长,常用于暖云催化的物质,如食盐、氯化钙、硝酸铵和

空气污染的危害几大要素

空气污染的危害几大要素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 %,氧气占20.94 %,氩气占0.93 %,二氧化碳占0.03 %,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 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 般来说, 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2.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 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 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 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 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3.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 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试题库

人工影响天气 一、单选题 1、《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各地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 )。 A、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批号、使用期限和配发等情况; B、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 C、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 D、人雨弹、火箭弹的出、入库规章制度,准确掌握弹药的存储数量、批号、使用期限。 2、《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在非作业期间,人雨弹、火箭弹应当由( ) 统一组织清点回收;由军队、当地人民武装部协助存储,作业站点禁止存放。对于自建仓库保管的,应经当地公安机关验收认可。 A、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B、 地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C、 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D、 乡镇政府组织清点回收 3、《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规定,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处理预案。发生( )时,必须及时逐级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和拖延不报。 A、 安全事故 B、重大安全事故和违法、违规事件 C、重大安全事故 D、 违法、违规事件 4、《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组织必须使用符合( )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遵守作业规范。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市级气象主管机构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 )应当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 作的领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 作。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市气象主管机构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6、《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 和影响范围,在作业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下,由( )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气象主管机构 C、 镇政府 D、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武装部门 7、《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 当具备适宜的天气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当地( )的需要和作业效果。 A、防灾减灾 B、农业 C、 地方政府 D、 企业 8、《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规定,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 经( )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 C、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9、《高炮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业务规范(试行)》指出,一般冰雹生成( )分钟后产生跃增增长,约5—8分钟回波达到最大高度,云内冰雹含量 达到最大。回波跃增增长发生在降雹之前,是识别冰雹云的先兆特征。 冰雹云的先兆特征一旦出现(必须在冰雹尚未形成时),立即实施作 业。( ) A、3 B、4 C、3-4 D、4-5

气候条件分析

气候条件分析 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具有喜凉爽、耐干旱、生长期短等特点。内蒙古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出产的马铃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痛虫害少,产品销往全国。 (1)分析内蒙古种植马铃薯有利的气候条件。(10分) 答案: (1)主产区年降水量较少,马铃薯含水分少,质量优(2分);纬度较高,积温较低(2分);冬季寒冷少雨,病虫害少(2分);日照长、昼夜温差大,便于养分聚集(2分),6-9月为生长期,雨热同季(2分),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2.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就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新鲜葡萄 直接在太阳光 下暴晒,制成的 葡萄干会发酸。 乙地区夏季利 用荫房(如图) 晾制的葡萄干 享誉世界。荫房 就是指状如碉 楼的土坯建筑, 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9分) 答案: 该地降水稀少(1分),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 (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2分),多干热风(2分),荫房 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2分),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 萄干发酸(2分)。 3.(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叶的生长分布、质量高低与 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茶叶具有喜酸怕碱、喜光怕晒、喜 温怕寒、喜湿怕涝的典型特点。图8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9为图8中甲处茶园景观图。 (1)简 述该 区域 的地 形特 征。(6 分) 图9 (2)分 图8

空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空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那么,空气污染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臭氧层破坏导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在离地面10—55千米的平流层里,大气中的臭氧相对集中,形成了臭氧层。大气中有了臭氧层,起着净化大气和杀菌作用,可以把大部分有害的紫外线都过滤掉,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而且使许多农作物增产。臭氧过浓会使人体中毒,而臭氧含量减少,紫外线就长驱直入,使人体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减产。 第二,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酸雨的危害遍及欧洲和北美,我国主要分布贵阳、重庆和柳州等地。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植物叶片和根部吸收了大量酸性物质后,引起枯萎

死亡。酸雨进入土壤后,使土壤肥力减弱。人类长期生活在酸雨中,饮用酸性的水质,都会造成呼吸器官、肾病和癌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据估计,酸雨每年要夺走7500-12000人的生命。 第三,“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 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形成了一座无形的“玻璃房”,在地球上产生了类似玻璃暖房的效应。本来,这种“温室效应”是正常的。但是,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骤增,“玻璃房”的吸收太阳能量也随之增加。于是,在地球上产生了干旱、热浪、热带风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由此可见,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更多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选择题 (高考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南北半球升温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四个选项中最符合的是蒙古高原。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因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故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答案:1.A 2.B (2017·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3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3.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解析:选B。读图可知,近十几年来,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海洋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A错误;近十几年来,

年平均陆面温度和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但海平面仍在以一定速度上升,选项B正确;近十几年来,并没有集中发生火山喷发事件,且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C错误;近十几年来,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但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并没有明显变化,选项D错误。 (2020·长沙长郡中学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11 km;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 每十年向西迁移15.4 km,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回答4~6题。 4.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5.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 A.年均温降低B.蒸发量减少 C.自然灾害减少D.土地开发利用 6.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 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 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 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 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 解析:第4题,裸子针叶植物能够耐寒,一般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主要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其生长环境。热量增加会关闭气孔以减少蒸发,但也会失去光合作用,故会导致其死亡,即使不死亡,其防御性也会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去寻找新的生长环境,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对。第5题,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蒸发量更强,故A、B错;美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害虫或者灯光都可能会影响树木分布,故C错,D 对。第6题,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迁主要与人为因素影响有关,而北迁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即自然因素引起,故C对。 答案:4.A 5.D 6.C (2020·晋江四校模拟)下图示意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地区1960-2010年气候、冰川零平衡线(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线上,冰川的积累和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培训教材---(人工防雹)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培训教材 (人工防雹)上册 农一师三团人武部 二○一二年二月一日

第一章冰雹的物理特性和降雹的时空分布 冰雹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是人工防雹作业的主要对象。研究冰雹的形状、大小、谱分布、内部结构以及雹块增长等物理特性,有助于认识冰雹的形成机制和人工防雹的作业原理。了解自然降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认识降雹的自然规律,危害程度以及人工防雹作业的实施具有实际意义。 一、冰雹形成的云物理过程 1、冰雹的概念 冰雹是从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物,群众习惯称之雹子、冷子和冰蛋。在现代气象学上,冰雹一词从狭义上讲,系指直径在5以上的固态降水物。从广义上说,它还包括霰()和冰丸。 霰也称软雹指直径2—5的白色不透明球型或圆锥形粒状冰组合体,结构松散,着地易碎,由冰晶聚合体为中心,外面撞冻大量的过冷水滴。 冰雹也称雹块(雹块通常指一个单一的冰雹个体),指直径5以上的固态降水物,一般较硬,不易压碎,着地可以反跳,它常有一个明显的核(有时也有双核或多核)核心外由1以上厚度的透密与不透明冰层交替包围组成。 2、冰雹形成的云物理过程 冰雹是怎么形成的?简单的说,就是近地面的水汽上升凝结层云,在云中形成霰或冰丸,并和过冷却水滴撞碰增长的雹块。 冰雹形成的云物理过程:1、由水汽到云滴→2、由云滴到雨滴→3、由过冷却水滴到霰粒→4、由霰粒到冰丸至雹块或由大水滴到雹块。 二、冰雹的物理特性 1、冰雹的形状、大小和谱分布 (1)冰雹的形状(冰雹的形状有球形、椭球形、圆锥形和不规则形等。小冰雹多为球形和圆锥形;直径为2—3的中等冰雹多呈椭 球形;直径大于3的大冰雹则常为不规则形。)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4、5月份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偏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三个源地。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偏南季风,它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7月中夏季风再次跃迁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夏季风在中国活动的最北、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 【冬季风】 东亚季风环流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最直接的因素。冬季环流始自10月中旬,结束于翌年4月中旬,其中以12月~3月初是冬季风的全盛期。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风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岛也可降温8℃以上。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千米以下),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冬夏季风对比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