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察设计》期末试卷A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20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是最重要的指标。
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 km/h。
3、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分别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
4、汽车的行驶阻力有:空气阻力、、惯性阻力。
5、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6、动力因数标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的能力。
7、平面线形三要素是:直线、、缓和曲线。
8、平面设计中两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度为 V。
9、道路设计中的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10、交叉口立面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二、单选题:(20分)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的要求。
A 行车视距
B 超车视距
C 停车视
距 D 会车视距
2、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
A 回旋线
B 抛物线
C 圆曲线
D 螺旋线
3、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A 回头展线
B 螺旋展线
C 自然展线
D 高次抛物线
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
B 一般最小半径
C 极限最小半径
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5、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A 6%
B 7%
C 8%
D 5.5%
6、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A 克服离心力
B 路面排水
C 美观
D 便于施工
7、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
B 绕路面
内边缘旋转
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
D 绕路面中线旋转
8、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A 美观
B 分隔行车道
C 行车方便
D 提高舒适性
9、平面交叉口的计算行车速度降低的差值不应大于。
A 10km/h
B 15 km/h
C 20 km/h
D 30 km/h
10、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
A B C
D
11、路基设计表是。
A 汇集了平面设计成果
B 汇集了纵断面设计成果
C 汇集了横断面设计成果
D 汇集了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
12、属完全互通式立交。
A 菱形立交 B环形立交 C 喇叭形立交 D半苜蓿形立交
13、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
了。
A 汽车保持高速行驶
B 汽车获得较大的动力因数
C 汽车制动
D 以上全正确
1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车速度。
A 大于计算行车速度
B 小于计算行车速度
C 可以大于或小于计算行车速度
D 必须等于计算行车速度
15、越岭线中,过岭标高越低。
A 路线越短
B 路线越长
C 平均坡度越小
D 填方通过垭口
16、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式。
A 填方
B 挖方
C 半填半挖
D 挖大于填
17、纸上定线是指在大比例尺一般为地形
图上确定公路中线。
A 1:1000
B 1:5000
C 1:500~1:2000
D 1:5000~1:10000
18、用GPS定位技术,可在测站之间不通视的情况下获得高精度维坐标。
A 二
B 三
C 四 D一
19、《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
A 各种地形的路线
B 三、四级公路路线
C 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
D 高原地区
20、分道转弯式交叉口需设置。
A圆形中心岛 B 导流岛
C专用车道 D 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
三、名词解释(12分)
1、设计车速
2、纵断面
3、合成坡度
4、越岭线
四、简答题(30分)
1、平面线形的设计一般原则。
3、设置缓和曲线有何作用?
3、纸上定线与实地定线相比有何优点?
五、计算题(18分)
1、某山岭区一般二级路,变坡点桩号为K5+030,高程为427.68m,i1=5%, i2=-4%,竖曲线半径为R=2000m ,计算竖曲线诸要素及桩号为K5+000和K5+100处的设计高程。
2、某圆曲线JD3的桩号为K5+100,左偏角а左=15°,R=2800 m,计算ZY、QZ、YZ点桩号。
A卷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设计车速
2、20
3、主干路
4、道路阻力
5、T≥R
6、惯性阻力
7、圆曲线
8、2
9、会车视距 10、设计等高线法
二、选择题(每空1分)
1、C
2、B
3、B
4、D
5、C
6、A
7、B
8、B
9、C 10、A 11、D 12、
C 13、A 14、C 15、B
16、C 17、C 18、B 19、C 20、D
三名词解释
1、设计车速:是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限制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与舒适行驶的最大行车速度。
2、纵断面:将道路中线纵向剖切再展开后的断面。
3、合成坡度: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
4、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
四、简答题(8*5)
1、线型直接、连续并与地形和环境相协调(2分);满足力学和视觉
心理上的要求(2分);保持线形的均衡和连贯(2分);避免连续急弯;平曲线有足够的长度;(2分)
2、(1)便于驾驶员操纵驾驶(3分)(2)克服离心力的突变。(2分)(3)完成超高加宽的过渡(3分)
3、(1)室内进行劳动强度低(2分)
(2)视野开阔,不容易漏掉最佳方案(2分)
(3)进行多次设计质量高(2分)
(4)自动化程度高(2分)
五、计算题:
1、解、i1=0.05(1分) i2=-0.04(1分)
w=i2-i1=-0.09 是凸曲线(1分)
L=Rw=2000*0.09=180 (1分) T=L/2=90 E=T*T/(2R)=2.03(1分)
竖曲线的起点里程桩号=K5+030-90=K4+940(1分)
竖曲线的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1分)
K5+000处
x=60 h=x*x/(2R)=0.9 (1分)
设计高程=426.18-0.9=425.28(1分)
K5+100处
x=160 h=x*x/(2R)=6.40 (1分)
设计高程=431.18-6.4=424.78(1分)
2、解:T=368.626
L=733.038
E=24.161
J=4.215
ZY=K4+731.373
QZ=K5+097.892
YZ=K5+464.411
91250.097-91066.103
《道路勘察设计》期末试卷B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交通量
2、平均纵坡
3、超高
4、平面
5、分流点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高速公路的设计标高应采用中央分隔带的标高。
2、公路的平面级形要素由直线、圆曲线
和曲线三部分组成。
3、直线线形不宜过短、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不以小于设计速度的倍为宜。
4、回旋线的长度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
5、公路选线的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
6、如果平面要素是直线,纵断面要素是凹型竖曲线则主体线形要素是直线。
7、沿溪线布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河岸选择、路线高度、。
8、汽车的行驶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和阻力三部分组成。
9、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
10、交叉口的车道数确定时,其通行能力的总和必须大于小时交通量的要求。
三、单向选择题(在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填入括号内,每空1分,共20分)
1、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时,平曲线应设置超高。
A 250m
B 一般最小半径
C 极限最小半径
D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在积雪、严寒地区,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应不大于。
A 6%
B 7%
C 8%
D 5.5%
3、当路线受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时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可考虑采用。
A 回头展线
B 螺旋展线
C 自然展线
D 高次抛物线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的要求。
A 行车视距
B 超车视距
C 停车视距
D 会车视距
5、竖曲线线形采用的是—————。
A 回旋线
B 抛物线
C 圆曲线
D 螺旋线
6、公路弯道上设置超高的目的主要是。
A 克服离心力
B 路面排水
C 美观
D 便于施工
7、新建公路及以路肩边缘为设计高程的改建公路,设置超高的旋转方式应为。
A 绕路肩内边缘旋转
B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
C 绕路基内边缘旋转
D 绕路面中线旋转
8、公路中间带的作用主要是。
A 美观
B 分隔行车道
C 行车方便
D 提高舒适性
9、土石方调配时,是确定借土和调运的界限。
A、经济运距
B、平均运距
C、超运运距
D、免费运距
10、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
A B C
D
11、路基设计表是。
A 汇集了平面设计成果
B 汇集了纵断面设计成果
C 汇集了横断面设计成果
D 汇集了平、横、纵综合设计成果
12、属完全互通式立交。
A 菱形立交 B环形立交 C 喇叭形立交 D半苜蓿形立交
13、纵断面设计时,力求纵坡平缓,陡坡宜短,主要是为了。
A 汽车保持高速行驶
B 汽车获得较大的动力因数
C 汽车制动
D 以上全正确
1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行驶速度。
A 大于设计速度
B 小于设计速度
C 可以大于或小于设计速度
D 必须等于设计速度
15、越岭线中,越好。
A 越岭标高越高
B 越岭标高越低
C 平均坡度越小
D 填方通过垭口
16、丘陵地区,路基型式一般为式。
A 填方
B 挖方
C 半填半挖
D 挖大于填
17、纸上定线适合于大比例尺路线。
A 1:10000
B 1:5000
C 1:500~1:2000
D 1:5000~1:10000
18、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
A、分流点
B、合流点
C、冲突点
D、危险点
1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平均坡度的要求适合于。
A 各种地形的路线
B 三、四级公路路线
C 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
D 高原地区
20、分道转弯式交叉口需设置。
A圆形中心岛 B 导流岛
C专用车道 D 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
四、判断题:(2×5=10分)(若对,请打√,错打╳,)
1.车速愈大,横向力系数愈大,则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稳定性愈差。()
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路中线的法向距离。()
3.停车视距和超车视距是各级公路都必须满足的视距。()4.凡是陡坡都要限制其长度。()5.“明(指平曲线通视好)凸(竖曲线一种形式)暗凹”组合是较好的一种线形组合。()。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定线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2、如何确定缓和曲线的长度?
3、简述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4、平面交叉口处视距三角形的绘制方法?
5、简述横断面的设计方法。
六、计算题(15分)
1、下列是某路线平面设计资料
JD1=K4+650.56 JD2=K5+321.21
ZH1=K4+525.82 ZH2=K5+238.27
HY1=K4+585.82 HY2=K5+298.27
YH1=K4+709.08 YH2=K5+339.50
HZ1=K4+769.08 HZ2=K5+399.50
求(1)两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线长度,及曲线中点桩号。
(2)两曲线间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
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车道的车辆数。
2、平均纵坡: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
3、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段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作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度。
4、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5、分流点:同向行驶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二、填空题
1.边缘
2.缓和
3. 2
4.减小
5.具体定线
6.凹型
7.桥位选择
8.惯性
9.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10.高峰小时
三、项选择题
11.D 12 .A 13.B 14.C 15.B 16.A 17.B 18.B 19.A 20.A 21.D 22.C 23. A
24.C 25 B 26.C 27.C 28.A 29.C 30.D
四、判断题
1.√
2. ×改“路中线”为“内车道路中心线”
3. ×去掉“超车视距”
4. ×与容许速度相对应的纵坡称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5. ×避免“明凸暗凹”组合
五、简答题
1、(1)平面上定交点、半径、缓和曲线(2分)
(2)纵断面上初估纵坡(2分)
(3)横断面上定填挖高度和边坡坡率(1分)
(4)跨越水道时确定桥涵的位置、类型、孔径、标高等(1分)2.(1)旅客感觉舒适(2分)
(2)超高渐变率适中(2分)
(3)行驶时间不宜过短(2分)
3.(1)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实现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