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浦江郑氏《圣恩录》

浦江郑氏《圣恩录》

浦江郑氏《圣恩录》
浦江郑氏《圣恩录》

浦江郑氏《圣恩录》

浦江郑氏是宋明之间著名的同居大家族,历来为史家所重视。有关该家族的文献,除了《郑氏规范》、《郑氏家仪》、《义门郑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麟溪集》之外,还有家传之《圣恩录》。《圣恩录》题为明郑崇岳撰。郑崇岳(1550-1631),浦江郑氏同居十五世后代,字克生,号霁华。“万历戊子岁(1588)举於乡,始任萧山县学教谕,迁顺天东安县知县,行取南京刑部、广西司主事,丁父忧,服阕,起本部山东司署郎中事主事,即转贵州思南府知府,擢云南按察司副使,兼右参议,分守金沧道。”(《宗谱》卷八)

《圣恩录》主要分御札、史录、公文与诰敕四个部分。两则御札系于宋龙凤六年(1360,元至正二十年)闰五月初九日和八月二十九日,为优免郑氏差役和旌表郑氏,由李文忠呈请,为韩林儿政权(时朱元璋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所下之诏。史录部分记载了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七年间,郑氏与朱明政权的十七次交往过程,其中有些记载十分详尽。公文二则,是成化年间“旌表之门被火烧毁”,“有司即与量为修盖”的报告,以及崇祯八年(1635)是否应对郑氏优免差役的调查报告(崇祯八年郑崇岳已经去世,这则公文或为后人重刻时补入)。诰敕十一则,包括对郑氏的授官、致仕、旌表等内容。

《圣恩录》中的御札、公文、诰敕,都是原始档案内容的照录,史录部分也属於郑氏家族与朱明政权交往的回忆录,因此都属於第一手的史料。而且《圣恩录》的敍述大多比其他材料所载详尽许多,有些事件是别的材料没有记载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洪武十八年五月赃钞案、洪武二十六年特授郑济左春坊左庶子、洪武三十年亲除郑沂为礼部尚书等事件,《圣恩录》的记载均比其他文献详尽得多。而两则御札所体现的优免郑氏差役和旌表郑氏一事、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郑氏“为本县主簿蔡贞指钞四百贯”案、洪武二十四年(1391)的粮长案,则是其他文献没有提及的。

《圣恩录》的御札称“宁越府浦江县儒人郑大雅,自其六世祖绮於宋朝建炎初兄弟义居”,这裏的郑大雅,其他材料并无记载。据《明史》卷二九六《孝义列传一?郑濂传》载,“明兵临婺州,铉挈家避,右丞李文忠为扃钥其家,而遗兵护之归”。《宗谱》与《麟溪集》有关郑铉的材料,也有类似记载。可见李文忠兵过浦江郑氏时,郑氏的家长为郑铉。郑铉是郑氏同居的第七世后代,因此同居始祖郑绮即为郑铉的六世祖。因此,《圣恩录》所谓郑大雅,当即为郑铉。据《宗谱》记载,郑铉字彦贞,生於元元贞元年(1295),卒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

《圣恩录》史录洪武三年条中提到的郑仲宗,名洧(1335-1387)。郑洧因洪武十九年(1386)鱼麟图案替家长郑濂坐死一案,前引《明史?郑濂传》、《宗谱》与《麟溪集》均有记载,郑洧也因此私諡“贞义处士”。而关於洪武三年,郑洧与其他江南大家应诏赴阙,接受朱元章训谕一事,则这些材料并无提到,当为郑氏家史的一段重要补充。

《圣恩录》所称内藏库案中的郑洪,字仲纤。《宗谱》称,郑洪生於元大历戊辰,当为天历元年,即西元1328年,卒于洪武辛亥年,即洪武四年,西元1371年,这样计算,郑洪当卒於44岁。而《宗谱》称郑洪得年49,不知何故,当考。此条内又提到郑氏的家长郑伯阳,郑伯阳名渭,生卒年为1306-1377,而此条内容系於洪武十四年,即西元1381年,当误。从郑洪的卒年看,此条系於洪武四年应更为合理。

《圣恩录》所称洪武十四年,因胡惟庸牵连,郑濂(1310-1393)、郑洧(1335-1387)争就狱,朱元璋亲释其罪,并赐郑洧等人官职一事,《明史》卷二九六《孝义列传一》、《宗谱》与《麟溪集》均有记载,唯《圣恩录》记载最详。朱元璋问郑濂“何以治家”一事,《明史》与《宗谱》均称在郑濂、郑洧争狱事前,唯《圣恩录》称在洪武十八年(1385)七月内,且问话的背景、细节多有交待,据此推测,当以《圣恩录》记载为是。又《明史》与《宗谱》所记郑濂的回答,“谨守祖宗成法”之后,均有“不听妇(人)言”一句,唯《圣恩录》无,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

洪武十八年五月赃钞案,《宗谱》郑梴(1337-1404,字叔高)传中有记载,然以《圣恩录》特别详尽。而其中提到的“郑仲进”,《宗谱》所载的以“伯”、“仲”称字的郑氏第八世二十五人中,无字“仲进”者,不知所指何人,或为诬告者讹传。

笔者所整理的《圣恩录》,是1994年8月浙江省浦江县郑义门文史研究会据同居廿九世孙郑期银所藏郑氏民国壬戌年(1922 )重刊本的翻印本,材料由郑氏族人提供。

御札

皇帝圣旨,德兴翼分。

枢密院承奉江南等处行中书省照会来:

呈准本院官同佥朱文忠咨:甯越府浦江县儒人郑大雅,自其六世祖绮於宋朝建炎初兄弟义居,《宋史》具载其事,前元二次旌表其门,蠲免差役,今已十世阖门,二千余指,雍睦如初,理宜申明,以示崇异。如蒙具呈,转以上闻,优加恩宠,特免赋徭,庶几风俗由此而益敦,政化由而益美,其於治道实非小补,咨请施行,准此。照得:近钦奉诏书,内一款,“这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许令申闻。钦此。”除钦遵外,省府除已移咨中书省闻奏外,合行照会,可照验。

奉此。照得:龙凤六年正月十三日,准本院官朱同佥咨,尝谓“表厥宅裏,所以树义之风声;旌其子孙,所以植为义之根本。此风化所系,为甚重,不可缓者也”。窃见:甯越府浦江县儒人郑大雅,自其六世祖绮於宋朝建炎初兄弟义居,《宋史》列传具载其事,迨及前元,二次旌表其门,蠲免差役,自大雅而下于从曾孙烨,今为十世阖门,二千余指,雍睦如初。门庭之内,诗礼修明,冠婚祭之仪,一遵《朱子家礼》,若惠疏俗则有义方之训,哀单寡则有义冢之封,居困穷则有义庐之建,怜无后则有义祠之祀,似此行义不一而足,具著规约,盛行於世,虽昔张公艺、陈兢亦不过此。方今圣世,上法祖宗以孝治天下、勉励黎庶,况郑氏合食之初起于我宋,兹者虽遭更变,屡涉困穷,家法愈严,令誉愈著,其可无旌别蠲复之恩,以激励其余者乎?卑职备员枢府,曩统大军屯驻浦江县,亲临其门,招来长幼,还复旧业。近又累行体察,益知其守义之笃,有加於昔,理宜申明,以示崇异。如蒙准咨具呈,转达以上闻,优加恩宠,特免赋徭,庶几风俗由此而益敦,政化由而益美,其於治道实非小补。咨请施行。

准此。照得:近钦奉诏书,内一款:这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许令申闻。钦此。

除钦遵外,今准本院官朱同佥咨,免郑大雅义门徭,彼实关政教,洵惬舆情,实符公论,已经具呈省府,照详去后。今奉前因,枢府除外,合下仰照验知会施行。

须议札付者。

右札会浦江县,准此。

旌表郑大雅

龙(玉玺)凤六年闰五月初九日御押

皇帝圣旨,德兴翼分。

枢密院申:

准知县胡良能关:窃见本县郑大雅六世义居,以至於今,家法不坠,固当旌别,使天下闻者兴、见者起,岂不伟欤。如蒙备词申报,与免差役,庶几风俗敦厚,孝义彰良,关请施行。准此申乞,照详施行。

得此。照得:先准本院官朱同佥咨:保浦江县儒人郑大雅,自其六世祖绮义居,迨及前元,二次旌表其门,蠲免差役,自大雅而下于从曾孙烨,今为十世阖门,二千余指,雍睦如初,行义规约,虽遭更变,屡涉困穷,家法愈严,令誉愈著,其可无旌别蠲复之恩,以激励其余者乎?咨请施行。

准此。呈奉省府照会。该照得:近钦奉诏书,内一款:这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许令申闻。钦此。除钦遵外,省府除已移咨中书省闻奏外,合行照会,可照验。

奉此。已准札会宁越府,照会施行去讫。

今据见申照,得优免差役,系干上司区处施行。

须议札会付者举义。

右札付宁越府浦江县准此。

龙(玉玺)凤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御押

附题跋

太祖高皇帝起而削平群雄,以定天下,若浙东数郡,先入版图。於是李胄公以王室懿新,上冒国姓,特受同佥枢密院,分守其地。当是时,兵戈扰怀,日惟攻伐之不暇,而诏书下播,即以表扬孝义为先务,盖与武王式闾封墓之事同也。此二纸乃为浦江义门郑氏蠲免徭役,文移下之郡县者,其族长允敬藏之甚谨,其诸孙倯鏓奉以见示。夫蠲免之典所以优待郑氏,自宋元已然,文移盖尝及之。然天下多事,废政已多,於此独能举而行之。又与武王政由旧之事同者,百三十年来,有司遵奉朝廷之美意,所以待乎郑氏者愈久不替,使其族人得于承平之世,安居粒食,以享先世义聚之利,可不知所感激乎?苟知之其亦益务为义,图报於下而已矣。敬观之余,为识其后。

吏部右侍郎前史官长洲吴宽谨书

圣代作於始,义族敦於终,宜其风淳俗美,久安长治,享国有家共保无疆之休也。成化中,吾友郑仕信,始识于南都太学,缔交甚厚。仕信后尹江西,寻卒。揆其始交,今几四十年,形神犹在,梦想乃复睹。岐阳同佥金华开省严陵时,应诏二札,庄诵之余,不觉继之慨叹。

正德二年岁次丁卯闰正月念又四日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致仕长洲徐源题

当兵戈之际,立国之初,即下诏书,以表扬孝义为先务,则享国之久之根本,端在於斯。二文移乃枢府,下之浙东郡县者也。呜呼,郑氏之义居,朝廷之美政,与其族长之宝藏,及有司之奉行,并吾师之文而读之,兼数毕之盛。一旦得睹而闻之,亦何幸欤!使天下之义风吹扇,郑氏之义事益修,有司之遵奉益力,愈见义事之感人也深,岂声音笑貌之可强哉!郑氏族孙镐捧入南都,相视敬瞻之余,庸书此於后而归之。此真传家之宝也,珍重珍重!

赐进士、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长洲陈璚识

此浦江义门郑氏所奉国初优免公移,首尾标圣旨御玺御押,当为陛前批发无疑。第当时草昧少文,未见省臣议覆与内批特旨,岂其即据此以诏书从事非时不测之赏,固所以甄异闻、表殊行欤?据牒纪元,“龙凤”寔高皇帝尚未正大统,为西伯受命专征之日。其注情风化,隐然已为一代万年家法,不特郑氏子孙当世葆佩尔。已爵不佞,以上恩赐,间得间考,海内名家世谱,乃适会郑氏。后世之人尚辂者,出此见示,因及其家门之盛,食指且数千人,年远流分,虽散处浙东诸郡间,要以循雅敦行,世引箕裘。则高皇实式灵之、披览之余,若轩弓周鼎之在前,敬识数语归之。因题“义泽名家”四字,揭於郑氏祠堂,尚令子孙永永兴於忠孝,有甘棠之思焉。

万历庚子重阳日

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予诰太仓王锡爵识

史录

一、

洪武三年,诏徵江南诸郡大家悉赴阙亲谕,凡天地、阴阳、性命、仁义、古今、治乱、盛衰、纪纲、法度、风俗、政治得失之故,悉谆谆训谕,复刻板为书,分赐之。时本家以郑仲宗往。上念仲宗为孝义家,特蒙优异。仲宗受赐出,复以本家人众,摹本以广圣恩东归。翰林王禕作文送之,搢绅赋诗者甚众。兹录王█云:

“阙下闻天语,从容及故家。地生书带草,人咏紫荆花。恤患时分粟,输官早刈麻。同宗向江浒,相率侯归槎。”

谢微云:

“山人只著薜萝衣,来观天颜入紫微。金阙晓钟千骑合,浦江秋雨一帆归。日边云散蓬莱影,天上星分婺女辉。想见还家兄弟乐,百年十世义门稀。”

余不尽录。

后仲宗以鱼鳞图事,监生以赃败粮长,当连坐。家长仲德将行,仲宗毅然请曰:“此行必不返,且兄以八十之年而还行,是义门为无人也。吾得死於义,不愧扬州祖矣!”遂代行,竟死金陵。上闻而惜之。

一、

洪武十四年,为丞相胡惟庸诬指赃钞事,刑部差行人阑贵、齎文到金华府浦江县,追徵原系胡惟庸寄钞三千贯在义门。钦奉圣旨,“这该他是善良的人家,好生与他分豁。”本府差本县主簿钟承准追徵胡惟庸原寄钞贯,以备起解。惟时家长上京朝贺未回,郑湜解钞随同阑贵赴京。家长郑濂初回杭州,就同弟湜、侄枋赴京,濂、湜争就狱。

至四月初十日,钦蒙圣旨宣召。时上御武楼下,命濂湜曰:“你是善良的人家,权臣胡惟庸要害你家,故把这三千贯钞丢与你,待过了三年来,多多要你的利钱,连你家火都要了。今番你既还原钞,赦你的罪名。我想起来你这等样好人家,如何不叫几个出来朝廷勾当,你两个便商量几名来。”濂、湜少退。时上进蚤馔,命内官以御前酒馔颁赐,既而复命。上曰:“我便用湜与我掌一方面。”乃擢授湜为福建布政司左布政。天官奏无缺员,上又曰:“便是参政也罢。”天官又奏皆不缺,就命各布政司添两个参议,命湜为福建左参议,即赐沐浴、冠带、衣服、红紵、丝圈、金圆领等件,仍命驰驿给驿,传差内官李麟送濂、湜回家,就家赴任。濂、湜叩头谢恩。复命举所知,湜遂荐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以参议。上又曰:“举遂望你回来,众亲眷都来看你。”再与湜一个月限期。添湜乘传到官,去贪吏、革弊政损民者十余事,有滞狱立剖之,以称职闻,上大喜。

一、

洪武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本府承准浙江布政司使札,付该洪武十四年三月初三日承准户部照会,为钦取粮长事,行准本司解到粮长郑大雅、男郑仲德,到部,钦蒙除替,所据本名粮长理合,钦依点替粮长。濂因为本家免克粮长,於三月十七日赴京谢恩,钦蒙赐宝钞二锭、鹅一双、酒二瓶。

一、

洪武十八年五月内,为诬指赃钞事,钦差金吾后卫百户杨清、小旗包旺、军人金贵等,於三月初十日到县,提取郑仲进、侄郑二官,追徵应天府仓官童仲圭寄钞二千四百贯。本家因无郑二官,将梴抵作郑二官名字起解。六月初三日到京,监收金吾后卫仓内。於初四与童仲圭对证,童仲圭原於御前,供与他所管仓分黄字廒内,借黄粮二千五百石,计钞二千五百贯,当时还了一百贯,只欠二千四百贯。本卫右百户审问,不容分辩,逼要依童仲圭供指伏。有本卫指挥张□,再问童仲圭状内有郑三官名字,卫中失写不提。为此再行奏闻。

上曰:“这件事取来我自问。”初七日午时,特羞步军二百、马军一名,到本卫仓内,宣至西安门裹厂房下见。钦蒙圣恩,命去其缚,又命至大辂门上,称道本家孝义之事,及节次蠲赦之恩,方问及指钞事:“事且问你,委实满昧於心,受我国家刑法。若是於心无愧,索与本人对证得明白。”问至再三,梴不敢有对。钦蒙再问,因对曰:“臣从长年四十九岁,不会认得童仓官,亦不会到京。臣赖国家恩养,义聚累世,衣食幸足,毋庸假贷。”上曰:“义家安有此,这是他说谎了。便是与他借二千五百石粮,非小可,该多少车辆出到龙江,又该多少船只载得回家。”上又问曰:“郑三官是谁?”梴对曰:“是臣兄弟,已故。到今十四年了。”上曰:“这两件事都是他说谎了,还他头巾戴、衣服穿,讨好下处与他歇。”又命光禄司与饭,饭毕,叩头谢恩,即取童仲圭就便对证。仓官不肯认诬指,上命力士掌其嘴,加以杖责,发落锦衣卫再问。上又问梴曰:“你钞纳在何处?”对曰:“臣先来,钞随后解来。”上曰:“待钞来,人钞都放将你回去。”梴叩头而退。初八日,至仪礼司报手抹。初九日,奉天殿下谢恩。出至奉天门,钦蒙宣召曰:“钞来未来?”对曰:“未来。”上出御西华门,又命力士齐红牌宣至御前曰:“毋得妄与人钱,毋得妄买酒与人吃,只这裏自有。”初十日,随朝赐早饭。至日中,解钞人到,梴自奏闻。上甚喜,曰:“你这钞是你家众人的,不是你一个人的,不要动了,原封发转去,将与家长开封。”送出兵马司给引还家。兵马司给以交引,诣上前读讫。上曰:“引内不见诬指,不见仓官涉虚,可再换引道。”梴叩头谢恩,方出。至厂房外,又蒙宣召曰:“你家名儿好了,敢有人再指你赃钞,你就本处急递铺打将文书来,我便赦你。缘你家是感动天地的人家,些小有些罪过,我合索赦你。今夜便出城外,家裹好生望你回来。”梴叩头曰:“即日上道回家。”叔成允著同去,给到释字三十六号文引还家。

一、

洪武十八年六月内,为应天府陈继远指到赃钞二千贯,刑部差总旗郭彦升於六月二十日到县提取郑叔,追徵陈继远赃钞二千贯。本家并无郑叔,以叔悦抵作郑叔名字起解一同。差来人於七月十六日到京,复问,系妄指,即於御前释放,给还原钞,送兵马司给引。仲载(名淂)同去,给到释字七百八十二号文引还家。

一、

洪武十八年七月内,家长郑仲德(名濂)因释放叔悦,再同叔悦(名栎)赴京谢恩。上曰:“你家九世同居,孝义名冠天下,可谓江南第一家矣。”因问何以治家,仲德对以“谨守祖宗成法”。因以《家规》进,上览之,顾左右曰:“人家有法守之,尚能长久,况国乎?”你今后每岁朝见,可与颜、曾、思、孟子孙来朝者同班行礼,仍命赐宴。次日,仲德、叔悦叩头谢恩而归。

一、

洪武十八年九月内,为本县主簿蔡贞指钞四百贯,刑部差力士黄天禄於本月十三日到县提取。郑仲德系是家长,自於十六日解钞四百贯,一同差来人於二十七日到京。复问,系妄指,即在御前释放,给还原钞,送兵马司,给到释字一千四百六号文引还家。

一、

洪氏二十三年,为秋粮事,都察院为递年秋粮拖欠,差总旗曹佛保、孙隆等,於次年正月内到浦江县,提取正副粮长十三名。叔式于正月念五同众粮长起身,二月十三日到都察院供状,二十一日送户部浙江司问事,听主事陈□要招侵欺官粮,计赃钞三百五十贯。三月初三日,都御史詹□审问,叔式具告:“本户该管秋粮,递年俱纳足备,於勘合内填写实收完讫。”都御史即时送户部查勘合,如果纳足、分豁明白,从轻发洛。因此,三月初六日,主事张□换招,只为过期,拟合杖罪一百,折工一百十五日,发出詹事府供役十八日,仍送回都察院。二十二日,都御史赵□唤去言:“我与你奏了,上曰,…他家不害百姓,不侵官粮,但迟些赦

了他?。”次日,都御史赵引入奉天殿下见,上问叔式曰:“你家当粮长?”对曰:“臣家当粮长。”上又问曰:“你如何迟了我的粮。”对曰:“臣蒙拨运远仓,直待上司明文来,方运起身。又是山路,不通舟楫,皆是肩挑送纳,因此迟了。”上又问曰:“每年来进香的老了是谁?”对曰:“是臣伯伯。”上曰:“你赦回去。”叔式即叩头退。次日,仪制可引至奉天殿下,谢恩回家。家长因释放叔式(名栻),再同叔式于四月二十日赴京谢恩进香。钦蒙上曰:“你家累世同居,人敦孝义,看来天下只有你一家。”即命取纸笔,书“孝义家”三大字以赐。先书“孝”字,上“土”字墨尚淡,即住笔,仍命挨墨浓,书下“子”字。上因念曰:“江南风土薄,惟愿子孙贤。”书毕,家长捧出。次日,叩头谢恩而归。

方孝孺赠诗云:

“丹诏旌门已拜嘉,千年盛典更堪夸。史臣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

又,

“宸翰亲颁帝汝嘉,彤庭捧出万人夸。只今四海推师表,不止江南第一家。”

一、

洪武二十四年,为同区粮长潘仲成为事,刑部差旗军尚文聪、吕光等十五名於五月十二日到县,提取潘仲成家小。本家与王祥之、吴庆,因与同区,被其诬指,亦来提取家长郑仲德。仲德因上京谢恩未回,以叔鄂於六月初十日代行。十二日家长回知,即於十四日与王祥之下王勒,赴通政司陈告,依状奏闻。钦蒙圣旨,“好生与他分豁宁家。”

一、

洪武二十六年,上以为东宫官属,宜用孝谨人,咨於廷臣,咸以本家世服礼义对。诏遣行人孙升敦取义门郑家,“除正户头外,应有男子年三十以上者都叫他来。”本家以郑渶等二十四人赴京,於奉天门早朝见。上大喜,曰:“义门有许多人材,天下大孝大义的只称你家裏,你可自撰贤德者举来,相陪太孙说话。”时遇万寿圣节,特命礼部照依京官例,赐节钱。次早,即於奉天门复命礼部传旨就丹墀,各赐酒馔。复命召入奉天门内见,上问:“所举者谁?”渶以济、沂、干三人对。上又问曰:“此三人识见优长者谁?”渶以济老成对。上喜曰:“只留这一个。”上又曰:“你家孝义,神明所知,朕今不命尔掌刑名钱谷,惟欲以尔家庭孝义雍睦之道,日夜讲说於太孙之前。”次日特授济左春坊左庶子,上与济曰:“汝但以汝家义门之事频频讲说,凡朝廷之事,可否是非,嘿而识之,不预於汝,且学习一年。”翌日,济等陛辞,上曰:“尔家孝义,天下所无,难得难得,果然难得!”称叹再三,仍命赐渶宝钞五锭,其余二十二人各二锭,谢恩而归。济留任职,日侍皇太孙左右,献替为多所荐引,后皆为名臣,尤好扬人之善,上屡嘉其诚宝。后因沂为礼部尚书,遂辞职,赐楮币致仕。

一、

洪武三十年,蒙钦取天下大姓税户授以重任,本家以郑沂起送。吏部引奏,上特名沂诣前谕曰:“你家大孝大义,累世同居,前朝虽当仕,宦未有显达,我今使汝大贵。”钦蒙御笔亲除沂为礼部尚书,沂辞以白身人,恐才不满,不能当宗伯之任。上曰:“你休没志气,你是义家,与我掌天下礼仪,只把守家法这六十年与义掌一颗印。”次日,沂进谢恩,就辞俸曰:“臣蒙皇上与臣田地山塘,勾臣支持,朝廷俸禄未敢关支。”上曰:“俸禄乃朝廷养贤者,不要关支,也随你。”沂夙夜祗畏虔恭乃职,时国家鼎定礼乐尚未明备,每有大制作,多经参定。丁丑郊,前期命沂焚谘城隍。时大雨,焚谘毕,雨忽止,夜半登坛,月明星朗,大礼庆成,上深嘉奖。即而大行宾天,沂典丧葬礼毕,即引年致仕。永乐元年,诏起旧臣,复拜前职,仍以年老,特赐诰致仕。永乐四年,诏修大典,访求天下图画。沂与侄监察御史干,以本家藏书及“龙吟”、“雅友”二琴进上,赐白金百两、宝钞三百锭、文绮二端有副。永乐五

年入朝,又赐白金五十两、宝钞四百锭、文绮二端有副。永乐八年,大驾北巡,诏致仕老臣至南京随,会同馆待以优礼五日,一朝东宫,沂为领袖。驾还,仍赐归老。

一、

永乐元年,本家郑干以陈至刚荐,擢湖广道监察御史,立朝蹇谔谳狱,务在平反。仍奉旨宣抚广东,时广东正役取珠,民甚苦之,干至即为奏罢。永乐十二年,干年已七十二岁,留任未放。时值皇上扫清沙漠凯旋,干进《平胡诗》一篇,蒙上嘉叹曰:“可谓满朝诗伯第一矣。”干即告老辞职,上曰:“与他冠带致仕,叫翰林院写勑书,礼部宴他,叫礼部正官相陪。”次日谢恩,上曰:“宴他不曾?”礼部官对曰:“今日午时。”上曰:“复用伎乐。”又钦赐金绣衣服、宝楮等物。次日谢恩,上复问:“谁可代者。”干即举从侄郑煁,以居家孝友,趋事公勤。后煁赴京,吏部引奏,上曰:“郑煁是御史保他,也除御史当。”蒙御笔亲除煁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一、

永乐五年六月内,为本里陈忠诬告本家妆造军器事,蒙钦差内官海寿、都督朱纪、尚书吕震、御史田□、锦衣卫千户校尉带领驾总小旗勇士,于六月十五日往本家擦索,止获旧用红漆器皿,欲以此罪坐家长瀱。礼部尚书沂请曰:“家长,沂之兄,昏耄无闻知,沂为礼官,不能使家众谨遵国法,罪当坐。”兄弟争赴,事闻於朝,俱蒙恩宥赦免。

一、

永乐□□年,召天下硕儒纂修大典。礼部尚书李至刚举郑叔美入书馆。书成,上命礼部试其文词,将擢用之。时克试者三千人,叔美三试皆第一。梁济赠诗云:

“大典书成进帝京,先生儒服被恩荣。诏令考试三千士,独撰文章第一名。”

除授翰林典籍,掌文渊阁秘书。未几,赐还祭祖。回朝,仍命进讲春宫,敷陈称旨,眷遇特隆。皇太子监国,尝命代祀先圣,朝士荣之。考满,陛徵仕郎翰林院检讨。皇太子用春坊,齎奏北京敷陈,面对同列莫敢前,特命叔美前往,顾左右曰:“其家义门久远,皇上素知其人,命带家人,驰驿亲为择日,入见奏进。”称旨而还,后扈驾至北京,得风疾,遂谢事归。仁宗即位,入觐,以春坊旧臣,燕齎特优。复命同修实录,以目疾辞,赐本官致仕,燕赉绍传回家。

一、

永乐十二年,郑煁以叔父干荐,授监察御史职,司风纪,侍从南京二十年。仁宗即位,诏简耆硕辅导东宫,擢授詹事府府丞,以其职封其父柎为丞直郎,及母许氏妻黄氏为安人。恩赐归省,以勋转大理寺寺丞。后以母丧,哀毁致疾,服阕,扶疾上道,至吴会,疾甚,遣子嘉驰赴陈悃。特赐诏,许就家致仕,加封其父柎为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母许氏为太宜人,妻黄氏为宜人。

一、

永乐十七年,大驾初御北京行在,致仕御史郑干偕弟致仕蜀府长史郑楷、御史带男郑樵、长史带孙郑填,赴京朝贺。上念其出身自义门,既老且贤,复能数千里躬诣阙下,以尽其诚敬之礼,命侍臣各赐酒馔。次日谢恩辞归,上曰:“各赐宝楮,及《为善阴骘书》二部。”上又曰:“他家人多,与他二十部。”谢恩受赐以归。一时公卿大夫都人士庶见者咸羡,曰:“此义门两先生也?”俱作诗歌以送之。学士扬荣送御史诗:

“骢马才名出义门,悬车深荷圣君恩。朝天共祝南山寿,归日频倾北海樽。驿路飞花随

去斾,都门垂柳拂行轩。到家喜得陈恩赐,独有乡闾故旧存。”

送长史诗:

“几年华发佐藩闱,晚节承恩世所稀。霄汉久传丹诏下,乡闾争看锦袍归。香山宴会名尤盛,洛社过从愿不违。此日到京同祝寿,独沾宠赐倍光辉。”

余诗文具载《麟溪集》,不尽录。

一、

永乐三年,蜀献王朝京师,素闻郑楷之贤,奏除王府教授。王见之,喜曰:“与其求贤於梦卜,孰若采之舆论。公来雪山重矣。”楷摅诚效忠,辅导劝讲,王心亟重之,世子世孙皆授经筵,待以宾师之礼,赐号醇翁。楷善真行草书,命录其所作诗文以进,题曰《凤鸣集》。尝奉教祈雨有应,赐教云:“国有仁贤,能致祥风甘雨。”又命画工绘义门图以进,赐教云:“我观此图,何异命驾亲往,使我梦游其地,亦今世之华胥也。”又赞太祖高皇帝御书“孝义家”三大字云:

“昔在唐虞,化行俗美,比屋可封,人皆士子。中古以还,正途壅底,春秋诸侯,孰秉周礼。岂伊郑氏,躬行孝弟,三代之周,见於后世。天运回圈,否往泰来,高皇挺生,声教诞闻。天子神圣,□□□□,匪私於郑,以劝亲亲。云汉之章,昭回於天,光被一门,四海永传。西南小臣,宗室遗老,载拜稽首,天子寿考。”

又赐楷子耀迎养诗云:

“王国求贤传,朝廷访旧儒。门闾旌孝义,父子说诗书。此日游三蜀,他年拟二疏。为言诸俊彦,廊庙重璠璵。”

又:

“白云亲舍远,瞻望独欷觑(欷歔)。旧听尚书履,时迎长者车。遂初真逸士,通德果醇儒。禄养迎亲喜,春风导板舆。”

又赐本家聊云:

“琳琅相映,不数丹桂,五枝之芳,缨组交辉,将继一门,万石之盛。”

又命写郑氏礼仪图以进,赐敦云:“岂特郑氏一家可行,我国家用之亦宜。”已而年老乞休,王嘉念之,奏升左长史致仕。凡途中舆马侍卫之属,尤极委曲周至。复睿书“孝感泉”、“归来轩”、“书种堂”,织锦成文,遣指挥刘芳追送舟中。越一年,又赐诗云:“我忆醇翁老大夫,醇翁此去亦思吾。万里关山难觌面,几回频展义门图。”

公文(札、照会)

一、

礼部为历日等事。

今顷以字九百二十八号勘合照会,浙江布政司比对朱墨字型大小相同,将开查事件,作急完报,施行。须至照会者,计开:一件历日事、一件激励风俗事。

仪制司、清吏司案呈:

奉■■送礼科抄:

浙江金华府知府李嗣等奏:

据浦江县二十三都裏老甄文荣等连名,呈称“本县民人郑允朝,自远祖绮,赵宋年间,以孝义训子孙,创立家规,至今一十五世合族同居,一门为善,尊卑不紊,雍容和睦,冠婚丧祭,庶几合礼。恭遇太祖高皇帝登极之初,首旌其门为孝义之门,录用子孙郑沂为礼部尚书,郑湜为福建布政司左参议,郑济为左春坊左庶子。太宗文皇帝入承大统,录用郑干为监察御史,郑楷为蜀府长史,郑棠为翰林院检讨,郑煁为大理寺左寺丞。二圣以孝治天下,既旌其门,又录用其子孙,至今以为盛典。缘近年以来,旌表之门被火烧毁,未蒙朝廷简拔。

如蒙准呈,乞为转达,旌表其门,撰用其子孙,庶有以激励风俗”等因。据呈备申到府。伏观天顺八年正月二十二日诏书,内一款:“这该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有司即便开具实迹,奏闻旌表,以励风俗。钦此钦遵。”今照:郑允朝家,自宋至今三百余年,子孙不下数百,合族而居,皆能恪守祖训,循行礼义,为江南庶民之冠,诚可嘉奖。如蒙准乞,敕该部转行有司,旌表其门,撰用其子孙一二人,以为天下之劝。

缘系激励风俗事理。未敢擅便,具本该通政司官於奉天门奏章。

圣旨:礼部知道。

钦此钦遵。抄到部,出除选用子孙,行移吏部。

参照金华府知府李嗣等奏:称浦江县民人郑允朝,自远祖绮,赵宋年间,以孝义训子孙,创立家规,至今一十五世,同居一门。恭遇太祖高皇帝旌表孝义之门,录用子孙郑沂等。近年义门被火烧毁,要乞重建其门。看得所奏,郑氏委系义门。合无行移浙江布政司,再勘郑氏先年旌表之门被火烧毁是实。有司即与量为修盖,以励风俗。

缘奉钦依:礼部知道事理,未敢擅便。成化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本部尚书邹□等於奉天门题。次日奉圣旨:

是。钦此钦遵。合行本司照依本部奏,奉钦依内事理,钦遵施行,一差办事官习宗齎捧。

右照会浙江等处承宣布政司,准此。

成化十一年正月日对同都吏史翰印

一件征钱粮事

浙江等处承宣布政司为申明实征钱粮事。

奉督抚军门喻批,本司呈详:

据金华府申称:

蒙本司据浦江县申详:义门郑思仁优免缘繇。

蒙批:郑义门应否优免,仰府确查报。蒙此遵依,备行该县复议去后,今据申。

蒙本司札付,先奉本都院批详前繇。

奉批。仰布政司查报,奉此备行。仰县即查“郑思仁奉太祖圣恩御扎,赐免米七十一石,当年奉有御札,世世优典,查果有何德业始末情繇,备细详覆,蒙此。遵该署县事同知黄查看得,郑氏一门,孝友节义,父子代刑,兄弟争死,载在史册,未易殚述。太祖高皇帝首加特恩,全免一家徭役,盖崇奖义门,所以磨励世风也,职亲见御扎玺押可据。迨成化年间,家被祝融之灾,抚院奏闻,重建旌门,所以仰体高皇帝之意。而克绍盛典,也有礼部给到顷字九百二十八号勘合在卷。至优免开例,易知单款免米七十一石系杂差,非正额丁粮者。因嘉靖年间,本家粮米日增,势难全免,屡经道府申详部院,遵为永例,盖於异数中裁节之,求为可继,故累年额银不亏,俱照数完解,所免者杂差也。至天启元年奉旨,内外文武百官优免,一概扣除充饷,则有公侯附马伯及恩典外之旨,若义门系恩典一款,承行者未详覆,不应扣除而扣除。天启三年,请详布政司,蒙批照旧优免。至崇祯三年,部文止言扣除生员优免,而义门又不在扣除之例。崇祯四年,蒙本府查覆,义门优免似未合例,回申御札有据,照旧优免。五事册可查,此义门从来优免之始末也。窃照郑氏一门,恪存敦厚之风,不染浇漓之习,生齿日繁,而合食之家训无改,历年已久,而相传之盛美不衰,在昔高皇帝,固旷古之特恩,而於今恪遵,亦淑世之微权也”等因。具繇申府。据此该府覆看得:“义门优免,原属高皇帝特恩,所免者杂差也,非正粮也,似应仍旧,但军兴旁午,未可轻言,此又出自台基加恩异数,而非本府所敢擅议者也。理合具繇申详。”

计开:郑氏德业,于后龙凤六年闰五月,旌表浦江县儒人郑大雅,优免差役,此准。本县知县胡良能奉诏书,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许令申闻,下诏优免也。有公移二纸,有御玺御押。洪武十八年,郑仲德赴阙谢恩,上曰:“你九世同居,孝义名冠天下,可谓江南第一家矣!”因问治家何以,仲德以《家规》进,上嘉悦,命每岁朝见,可与颜、曾、思、孟子孙来朝者同班行礼。洪武二十三年,郑叔式以粮长事赴阙,蒙释迟延之罪,又赴阙谢恩。上曰:“你家屡世同居,人敦孝义,看来天下只有你一家。”即命纸笔亲书“孝义家”三字以赐。洪武二十六年,上以东宫官属,宜用孝谨人,咨於廷臣,敦取郑门年三十以上都叫他来,本家以郑渶等二十四人往,召见大喜,“你可撰贤者举来相陪太孙说话”,各赐酒馔后,以济授左春坊左庶子,余渶等各赐宝钞归裏等因前来。

据此。该本司看得:郑氏一门,孝义历世相传,从来特恩崇优,以表盛美。今查杂差之米,既系成例,应免,合令该县照数设处抵补,庶几粮无匮乏,且於旷恩不虚,候详允示。行县遵照,搜括措抵,缘系优免事理,拟合呈详。为此具繇,呈乞照详等因。

奉批:郑义门杂差之米,既奉特恩优免,相传已久,岂容擅违,如行该县,照数设处抵补缴。

奉此。拟合知照,为此,仰县掌印官照札备。奉高皇帝特恩及今宪批内事理,即将义门郑思仁优免杂差之米,仍照旧典优免,其米折银充饷照数,遵奉批详。务於该县设处无碍,银抵补起解,庶饷额不亏,皇恩永垂不朽。仍行申本府,一体遵照,毋得违错,未便。

须至札付者。

右扎付浦江县准此。

崇祯八年五月日

对同代办通吏徐学成

诰、敕

一、资善大夫礼部尚书郑沂致仕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统绍鸿基,图惟至治。赖辅成於耆旧,庸徵起於丘图,若在高年可忘优。礼部尚书郑沂,世家孝友,天禀忠敦,以皇考之臣,复宗伯之任,方尔重劳於政。念其垂老之年,宜有恩荣,俾之优逸。今特命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致仕。尔尚钦国家体貌之重,为乡闾阀阅之光。德义无愆,益增寿祉。

制诰

永乐元年十二月十六日

之宝

一、湖广道监察御史郑干致仕敕命

敕:致仕官郑干,以义门子弟,太祖高皇帝时,撰擢备用。朕即位之初,任监察御史。今年龄已迈,志力日衰。念尔出自名家,特加优老,锡以冠带致仕,赐齎还乡,显尔祖宗,荣尔里闾。呜呼!尔尚懋德,殚精力以教育子弟,成其材能为国任使,如此不负朝廷优待之恩,於尔一门亦永有光耀矣。钦哉。

故敕广运

永乐十二年十一月初三日

之宝

一、蜀府教授郑楷敕命

皇帝敕曰:国传之职,辅导王德,总理国政,其任重矣。居是职者,必本以忠信,宏以学问,持以公平,济以明敏,启沃赞襄之功。盖亲王为国藩屏,付托得人,则国享太山之安,

磐石之固矣。今以尔郑楷,自崇甯王府教授,迁於华阳王府教授,尔尚扩仁义之方,敷静安之策,朝夕献替,出入规谏,务在亲正士,远佞人,崇正论,癖邪说。王有令闻,尔亦有荣名。尔往钦哉。

敕命

永乐丙戌八月初九日

之宝

一、承直郎詹事府府丞郑煁父母敕命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为臣能勤於职务,国家褒荣之。而又推及其亲者,所以敦本,始而为天,下之为父母者劝也。尔郑柎乃詹事府府丞郑煁之父,善积自躬,庆衍於后,致有令子,为国任使,则宠锡之典,安可缓哉。兹特封尔为丞直郎詹事府府丞。服此隆恩,永光里閈。钦哉。

敕曰:国家推恩之典,以宠任事之臣。其能尽心於职务者,则必荣及其亲,所以明示宠典,而励忠孝也。尔詹事府府丞郑煁母许氏,慈孝善柔,著於闺间,笃生令子,克举其官。兹特封尔为安人。祗服荣恩,益增寿祉。

敕命

洪熙元年三月二十二日

之宝

一、詹辜府府丞郑煁并妻敕命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詹事府所以赞辅东宫政令,其任不轻也。朕既择贤,以为之长,而於丞佐,亦必得人。尔都察院御史郑煁,出於义门,端慎清厚,擢居风纪,亦克柢勤,宜有甄升,以示崇异。兹特命尔为承直郎詹事府府丞。往慎尔刑,励尔职,益懋乃绩,以副束求。钦哉。

初任都察院四川道监察御史

今任詹事府府丞

敕命

洪熙元年三月二十二日

之宝

敕曰:朕惟人臣,克效劳於职者,虽本於父母,盖亦有伉俪内助之力也,故推恩之典必及之。尔詹事府府丞郑煁妻黄氏,克尽妇道,以相其夫,致能尽心於所职,朕用嘉之,兹特封尔为安人。服此荣恩,永光闺阃。

敕命

洪熙元年三月二十二日

之宝

一、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郑煁父母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惟思臣下,爰及其亲者,所以劝孝也,而何间於穷达哉。今尔承直郎詹事府府丞郑柎,乃大理寺左寺丞郑煁之父也。庆钟厥子,而禄养不逮,揆其所自,宜有显褒。今加封尔为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灵其不昧,尚克承之。

制曰:国家於任职之臣,必褒显及其亲者,所以重源本也。安人许氏子郑煁,为大理寺左寺丞,克勤厥事,皆尔善德之所致。兹特加封尔为太宜人,服此。隆恩尚懋,敬之。

制诰

宣德七年九月十九日

之宝

一、奉政大夫大理寺左寺丞郑煁并妻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大理寺卿,古之廷尉之职,所以平天下之刑,其任重矣。其赞贰亦必得人,乃允协於中。尔大理寺左寺丞郑煁:出自义门,初以才行,荐授御史,继丞詹事,遂升今职,历年既久,老绩惟称。兹特锡之,诰命授奉政大夫,以示褒荣。尔其益励志勤允称任,使罚之轻重由乎大公,庶几以臻刑措之治。钦哉。

初任行在四川道监察御史

再任詹事府府丞

今任大理寺左寺丞

制曰:夫妇,人之大伦。故朝廷推恩群臣,命必及之。尔大理寺左寺丞郑煁妻黄氏,克相其夫。兹特加封尔为宜人。祗服荣恩,永光闺阃。

制诰

宣德七年九月十九日

之宝

一、直隶顺天府东安县知县郑崇岳父母敕命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赏以酬劳,理有训物,士有稀躬。范俗俾天风教,固人主之所旌也,况有子能抚字乎!尔郑元善,乃直隶顺天府东安县知县郑崇岳之父。世系义门,代彰树阙。尔以苗裔,踵其芳标,秉礼敦伦,好施急病。事咸遵古,怀尚追太朴之初,动不忘先,经营在世情之外,四座之间,恒满一门之内,不孤亦奇士也。兹以尔子之最,封尔为女林郎直隶顺天府东安县知县。弥稀表仪,助予德化。

敕曰:一介之士,独行其德。必有明达之妇,其成其美。至积於有余,光於不没,则国恩共之矣。尔张氏乃直隶顺天府东安县知县郑崇岳之母:名家懿范,淑贤令资。茂家归之风规,无违无怠,襄寝门之晨省,靡欲靡营。允矣袿襡之芳,宜启箕裘之美。兹用赠尔为孺人。有实龙章,式光马鬣。

敕命

万历三十六年三月十四日

之宝

一、直隶顺天府东安县知县郑崇岳并妻敕命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迩者畿甸荐菑,人咸失业不聊生。每以望长民之吏曰,庶为我煦育安全之乎,劳於寝寐矣!尔直隶顺天府东安县知县郑崇岳:学识经通,操标砥励,具慈祥之性,挟干济之才。怀轸民艰,身若当其捐瘠,心营救术,政允效於回枯。萑苻社树,日以除蔽,芾污莱渐,以复欢腾。舆诵绩最裎书,朕甚嘉焉。兹以岁阅,授尔楷文林郎,锡之敕命。夫菑何择■■豫未然。昔之贤令,皆因菑惩毖而为之,防民反食其利。诗曰:来咨来茹,尔懋勉之。

敕曰:人臣绾分符社,则家视国矣。阃内之治,谁其主之,嘉勤录勋,所宜褒及。尔直隶顺天府东安县知县郑崇岳妻蒋氏:夙禀令资,素娴雅教,通知大义,美克嗣夫,前徽黾勉,令名庸式,遵夫内则,有光阃范,无愧家声。兹用封尔为孺人。弥勤昧旦之箴,益赞戴星之政。

敕命

万历三十六年三月十四日

之宝

一、贵州思南府知府郑崇岳父母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闻冲素处士之后,同居十余世,诗书孝友,历代表厥宅里,意其子孙必有笃行不坠家声者。况式谷其子,功著剖符,有庆当益渥已。尔封文林郎直隶顺天府东安县知县郑元善,乃贵州思南府知府郑崇岳之父。好修君子,嘉遁逸民。让腴不居,庶几衣无常主,振贫羞伐,始知士有穷交。畏王彦方之知,乡人耻为所短,散公叔文之粥,隐民赖以得全。黄发丽眉,已徵仁寿之报,高门五马,益知善积之余。兹用覃恩,赠尔为中宪大夫、贵州思南府知府。歆承再命之荣,永作九原之贲。

制曰:昔崔实为五原太守,教民织紝,为边郡最传,以为其母淑德常训,以临民之政,乃若遗言在耳。而禄养不逮,非藉国恩,曷酬永慕。赠尔孺人张氏,乃贯州思南府知府郑崇岳之母。甲旌函贞,德门作配,敏於佐业,朴於持身,孝养承尊,偕隐不辞乎。挽鹿爱劳,谷子篝灯,尤切於和,熊绩茂典,城教勤裁杼。兹以覃恩,赠尔为恭人。洵春晖无不报,即夜隧有余荣。

制诰

天启元年八月二十日

之宝

一、贵州思南府知府郑崇岳并妻诰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嗣宅丕后,计安元元。念宁夷远隔万里,蛮獠杂居草窃。时闻道路为梗,嗟此一方,若坠涂炭。诚得良二千石,为朕安辑之,锡庆讵有靳焉。尔贵州思南府知府郑宗岳:清操伟度,敏识通材,擢秀乡闱,蜚声绛帐。邑宰播循良之誉,留曹著明允之能。载补秋官,出司列郡,而尔廉平敷政,岂弟宜民。郇伯黍苗,咸喜飞鸿之集泽,岑君枳棘,重歌吠狗之生█。僻陋牖以儒风,文翁之化巴蜀,矫虔消以平恕,汲黯之卧淮阳,野绝萑苻,民欣襦絝。兹以覃恩,授尔阶中宪大夫,锡之诰命。昔渤海废乱,龚遂以治乱民,犹治乱绳,罢逐捕盗贼吏,而带牛佩犊之风遂息。夫苗即春动,钜非血气之俦,抑吾赤子,寔不聊生,而甘为向导也。尔尚勉励新猷,广布方略,使良氓乐业,异类怀音,称朕怀柔,遐方至意,朕则汝嘉。

初任浙江绍兴府萧山县儒学教谕

二任顺天府东安县知县

三任南京刑部广西司主事

四任本部江西司署郎中事主事

五任复除刑部山东司署郎中事主事

六任今职

制曰:人臣剖符远郡,驰驱万里,不以家累自随,而其家安焉,内德从可知也。至诵北门交谪之章,则所资官守匪细已。尔贵州思南府知府郑崇岳妻封孺人蒋氏:淑德柔嘉,令仪婉娩,勤修中馈,克襄釜錡之虔,爱抚遗孤,用佐篪损之谊,机丝时引,翼夫子于青云綦缟,自甘砥宦,游于白壁,功高熊轼,德著鸡鸣。是用覃恩:封尔为恭人。式示闺阁之褒,为守封疆之职。

制诰

天启元年八月二十日

之宝

郑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郑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福建厦门翔安郑坂字辈:秉尚钦魁;守邦天熙;隆超我宗; 国朝推康;紫金永授;闽山秀苍。 福建泉州惠安小蔗乡郑氏字辈:“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福建泉州安溪新康里郑氏字辈: 名派:“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字派:“荣华耀彩照古今蔚起英豪应瑞时克绍葆封光世德联科发甲步天地”。 福建周宁浦源郑氏字辈:“礼孝传家道存忠振国维”。 福建漳州郑氏字辈:“文化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白天然”。 福建永春郑氏字辈:“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 广东惠州葵坑郑氏字辈: 开基派:“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芒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敬礼义兰桂腾芒立纲常继志凤规千载永崇功尊训重年香子孙蔚启大明朝廷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语江支派:“光国崇文德安邦建武功纪先雄继志勋业际昌隆”; 石井支派:“越明别食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色”; 海澄支派:“祭用蒸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文章绵世泽家国庆绥安”。 永春桃源渡台支派:“火木相洛传业必成”; 广东潮汕郑氏字辈:“朝锡熙良际会永康”。 广东平湖郑氏字辈:“立巳君可彦叔秉崇承饮国尔宗毓世光硕琼晋启元候有邦伯仲淑继功德肖美”。

广东汕尾郑氏字辈:“碧中雍和敦礼义”。 广东丰顺郑氏字辈:“君象日中天留芳燕万春元良新势耀”。 湖北通山郑氏字辈:“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 湖北黄陂郑氏字辈:“建树成先绪谋义佑其昌”。 湖北十堰郑氏字辈:“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湖北广水郑氏字辈:“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湖北保康郑氏字辈:“永远世泽长”。 河北邢台郑氏字辈:“振江红永”。 河北衡水郑氏字辈:“连玉延有志”。 河北沧州郑氏字辈:“震金文玉智”。 河北唐山郑氏字辈:“文中荫继瑞山有兰玉广”。 河北枣强郑氏字辈:“凤庆书振洪”。 河北东光郑氏字辈:“荣连凤志”。 浙江浦江郑氏字辈:“尔若遵祖训兴隆定可期修齐能善继垂裕自咸宜……” 浙江常山郑氏字辈:“朝廷庆昌明人崇尚敦行嘉猷傅贤哲光大起家声孝友恭俭让智仁圣义和元亨利贞复康宁福寿延”。 浙江武荣郑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学成曰士德进谓儒”。 湖南资阳郑氏字辈:“大佐应兰元添志显维时尚月光照山川流永世裔祖修承先泽诗礼绍家祥文章华国选德范映朝纲”。 湖南祁阳郑氏字辈:“国昌朝纯孝培基久诗书继祚长鸿功遵社会训后德迪前光”。 湖南龙山郑氏字辈:“大德天禄必长年福寿丁”。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大全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我谭氏始祖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系姓姬,皇帝子孙,颛顼zhuanxu之后,衍至谭国襄王、子爵,名尚诤。风氏,在山东莒县,生子:祁qi公,以谭为姓,为一世祖,传至39世书奇、卷达二房分衍。卷达次子建极生宫,字博仁。宫生可奕、可祥。可奕衍至45世进峰生9子,进鸿生4子,进颇生5子,共18子,称18宏世系。十一郎宏亮,即进峰公第五子故又称五郎世系。衍至63世朝祯、朝祥、朝贵等诸兄弟,于明朝洪武初年,由湖北麻城孝感起程入川后,又分房衍移至今,其流源世系如下: 居山东莒县 1世谭祁zhi 妣胡氏生子锦 2世谭锦妣陈氏生子春 3世谭春妣方氏生子梅 4世谭梅妣李氏生子奕yi 5世谭奕妣朱氏生四子:儒、会、积、标 6世谭儒 谭会妣谢氏生子珍 积 标 7世谭珍妣于[又俞]氏生二子:云、雪 8世谭云妣周氏生子照 雪 9世谭照妣徐氏生子轩 10世谭轩妣马氏生子伍 11世谭伍妣陈氏生子:秉、菁jing、辉、耀 12世谭秉 菁妣吕氏生子:与[兴]、文 辉 耀 13世谭与[兴] 妣黎氏生子裕 文 14世谭裕妣童氏生二子:简、端 15世谭简妣焦氏生子:时英

居山西太原16世谭时英妣晋氏,自莒迁太原,生子典书 谭杰升字端子,妣齐氏,升二子:佾yì、任 17世谭典书妣郝hao氏[又曰郭氏]生子:济、淡[又曰:谟] 谭佾妣夏氏生子姜孟 谭任 18世谭济妣夏氏生子青杨 谭淡[谟] 谭姜孟妣颜氏生二子:恭宗、敬宗 19世谭青杨妣姒si氏生三子:太定、太德、太常。[“太”:川东谱记为“大”]。 谭恭宗 谭敬宗妣曹氏生: 叔胜,由南海[今广州市]徙始兴衍大庾yǔ 20世谭太定 太德 太常妣郭氏生二子:玉成、玉润 叔胜 居河南弘 21世谭玉成讳顷,居金陵[江苏南京清凉山,即南京别称],西汉时吕后末[公元前179年],佐齐王起兵诛诸吕有功,封元侯[老谱称顷元侯是也],为弘农郡主[今河南灵宝县北],遂开弘农谭氏,又曰弘农氏,居弘农, 妣杨氏生三子:章宪、章斐fei、章文 谭玉润讳珠,妣李氏生子质 22世谭章宪妣姜氏生子:祥昭、祥瑞 谭章斐 谭章文 谭章质字文彬,妣王氏生子善信 23世谭祥昭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6至前141年间],任江西西昌巡司。妣沈氏生子:晋康,维康、经康、纶康 祥瑞 24世谭晋康 谭维康 谭经康 谭纶康妣秦氏生三子:运明、暄太[泰]、永益 25世谭运明 谭暄太 谭永益讳京, 汉昭帝元风时[公元前80至75年间],任朝奉大夫。妣有氏生子:芳明26世谭芳明妣蒋氏生二子:湘灵、湘湖 27世谭湘灵妣唐氏生子:崇道、崇德、崇仁 谭湘湖 居浙江绍兴 28世谭崇道 谭崇德由弘农迁会稽[江苏苏州市]。妣程、陈氏生子:荣宝

天长梁氏家谱第1版

梁氏家谱 守己积庆堂 农历己卯(1999)年二月 目录 梁氏现代名人录 修谱成员续谱梁氏原籍守己积庆堂名由来梁氏堂名家谱管理与族规梁氏各支居住地名 第一支梁大彬--梁益卿梁国卿 梁大春--梁怀卿梁德卿 -梁桂卿梁荣卿梁山卿梁海卿 梁大和--梁余卿梁维卿梁举卿梁正卿梁连卿梁恒卿梁坤卿 - 梁宇卿--梁兆明梁泽卿梁魁卿 第二支梁永久--梁万秀--梁大坎--梁惠卿 梁大深 梁大同--梁琢卿梁建卿 梁大酞--梁华卿梁汗卿 第三支梁大宽--梁子卿梁棉卿梁九卿 梁大松--梁发卿梁立卿梁韶卿梁焕卿 第四支梁高卿 -梁干卿梁志卿梁保卿梁俊卿 梁大兰--梁恒卿梁有卿梁世卿 梁大增--梁魁卿梁朝卿梁丰卿梁祝卿梁紫卿梁梦卿 -梁晋卿梁元卿 梁大雅--梁树卿 第五支梁如卿梁大卿梁汝卿梁金卿--梁文山梁文元 第六支梁长于--梁宝玉--梁桂春梁林春梁德春 --梁宝生--梁魁春梁锦春梁井春 梁长青--梁宝元--梁杏春梁栋春梁仝梁银春梁愧春梁柏春 梁大发--梁臣春梁应春梁如春梁茂春梁恒春梁寿春 第七支梁如恺梁学彭--梁本立--梁汝恺梁本银--梁汝玉梁汝恒--梁义文、成、生。 周文昌梁汝云梁汝青 第八支梁宝勋--梁兆璜梁兆祥梁兆林梁兆龙梁兆凤 梁宝珍--梁兆明

梁氏现代名人录 梁氏迁入一代祖先明朝初期参军是营级干部退伍 梁文华任安徽省卫生厅主任、副厅长、十二级正县级 梁文灼任兵役局长、苏州市水泥厂长、十二级正县级 梁明典任安徽省林业厅秘书、十二级正县级 梁明伦任天长县委书记、(1918-8-4~1946-8-15) 被敌人杀害 梁氏家谱修谱成员 顾问梁文远梁芹梁兆明 主编梁明根梁兆明 协办梁先元(住铜城) 梁文安(住铜城) 梁明镯梁明坚梁明坤(住石梁青城) 梁明纯梁后勇(住南营) 梁后跃梁后培梁后松(住良庄) 后继协办梁德松(住南营) 梁德夫(住石梁青城) 梁德海梁德华梁德 明(住姚庄) 梁立山(住姚庄) 梁立东(住花园) 梁立军(住民田) 梁立鑫(住李庄) 续谱 寻根续谱,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文明家风,梁姓氏族系远古旺族,在全国一百氏族中,人数排列第十一位。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反映一个家族的起源兴衰和发展史。家谱是家族之宝,子孙后代大事,尊伦理明辈份,增加亲情,本次修谱续谱是广奥三十一代“文”字辈传人所为(天长第五代传人)。它能弘扬我族光辉,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关于梁氏原籍简述 梁氏祖先世祖系广东省番禺县五都六甲(大梁庄?)人士,承祖先之光传至第十二世祖,首建祖宗牌位十一世,宋朝(960~1279年)后叶第二十六代世祖续世祖先牌位。二十七代世祖(梁永久、梁中正?),明朝初期参军(1371年洪武四年九月在各州县推行粮长制,由正副粮长负责本粮区粮食的征收和解运),文武兼备(主管水路粮运相当于营级干部),为明朝建国立过卓著功勋,洪武十三年(1380年)荣归(退伍),朝廷封赏田亩,养老送终,率姑表兄弟三人(梁、刘、陈三大姓人等),遵旨来天长县西北乡,插草为标,划定界址,并定庄名为梁家营。免租役三年,历史沧桑梁氏人丁兴旺,子孙后代繁衍至今。 关于族谱《守己》《积庆》二堂名的由来 千秋梁门祖先系军伍。我祖投军后,主管水路粮运事宜,拥有两大船队,一名:守己(纪),一名:积庆,为弘扬战功,以船定谱,一为《守己》,一为《积庆》堂,实为一族一亲婻也。 梁氏堂名 立古时代为守己堂,明朝初嘉添积庆堂,字辈:第一期祖先牌十一世,第二期祖先牌十五世计二十六世。 27世永梁永久、(梁中正?) 28世万(长、学)梁万秀、梁长于(子)、梁长青、梁学彭 29世大(宝、仕、本)梁大彬、春和深坎同酞宽松兰增雅发,梁宝生、玉元勋珍,

云南郑氏家谱

郑氏宗谱 根 源 郑坤伦 冤 有 头,债 有 主; 水有根源,人有宗祖; 饮水思源,成长念祖; 光宗耀祖,乃为家谱。 编者: 郑家国 打字: 郑坤伦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 腊勐乡新和村竹子坡 郑氏家族简谱 序 言 盖闻国家修史,地方编制,家族记谱, 概为记人叙事以传千古也,家谱者悉记载 祖籍、渊源繁衍代系、传颂宗功祖德、垂传后世,继承先祖之美德、遵循做人之正道,发扬组训之传统,缴励后世之创新也。 竹子坡郑氏家族原籍江西临川县人 氏。一世祖公槿芝,祖太杨氏;二世祖公 继善,祖太张氏;三世祖公国相,祖太刘氏;致四世高祖公德杨,以行术游方为业,

到龙陵定居于街下。原配高祖太杨氏,后 迁徙竹子坡定居单传五世曾祖公国安,祖太莫氏,下传六世显祖公润发,适兵戈战乱,祖公被征充民夫,随军服役,阵亡于施甸县躲安乡合木树营盘山,辛蒙王山主就地葬之。祖公润发取祖太张氏,生七世祖四子。长子再富配偶莫氏;次子再荣( 又名再培) 配偶周氏;三子再华配偶袁氏四子再昌配偶赵氏。适时世太平,人财两旺,家境鼎盛遂于光绪三十四年方为祖公安国修莹竖碑,后世繁衍,如树之枝繁叶茂、如水之源远流长。 原有家谱资料,俞因沦陷逃难而散失。 时光荐苒,记忆流失,搜集仅存资料,整 理编撰家谱已责无旁贷,本谱自江西一世祖起,概略总述致七世祖公,分四枝系列至今。往后新史再续叙之。

总 悉 列 一世祖 二世祖 三世祖 槿 芝 继 善 国 相 杨 氏 张 氏 刘 氏

四世祖 五世祖 六世祖 德 杨 安 国 润 发 杨 氏 穆 氏 张 氏

我国各个姓氏的字辈,一起看看!(郑2)

我国各个姓氏的字辈,一起看看!(郑2) 福建省 长桥镇后东坑村郑氏字辈:祖上合双龙绍昌隆计智功国同文德安邦建武君章蒲县郑氏字辈:承维世施泽元文光明德岂翼茂尚昌端修学可则建相恒义兴(现有12至17世)。云霄县下河乡上窖村郑氏字辈:茂宜丕尊兴绍朝钦。近代有“文”“伦”等字辈。(旧镇下尾有同支)漳浦县旧镇镇旧城郑氏字辈:景仕邦乾敦华太汝以君元英登俊秀典学启人文漳州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郑氏字辈:祭用蒸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龙海市榜山镇郑氏字辈:世泽德廉禄腆广朝时思如廷宸天尚和乐子纯良有志孙永昌振立定规谟南靖县和溪镇斗米村郑氏字辈:仲界思宝必训弘本荣大庭懋斋文质岱善如继尚德国安康昌泰祈永长 漳州闽清郑氏字辈(现已21代):(始祖郑道仔由福州茶园山今洪山乡)名排行:道清炳仲文,应时世君芳,宏立帮家庆,尚有作宗光。字排行:宇宙治平日,允藏国朝位,大本正树玉,耀尔守彝常。漳州古城区郑氏字辈:文长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自天然。义方教子须当德,荣华富贵乐万年。永春桃源渡台派郑氏字辈:火木相济,传业必成。永春州乾灰呈靡派郑氏字辈: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福建同安栖珊等合族字辈:柟纶祥申质良三、

贵嗣尚时弘魁万、克启元肇逢济美、桂兰呈芳耀德先福清龙田镇南山村族支字辈:四字诗,又有表字七字诗,各56世,辈字四字诗:聿承先业,文学无疆;绍术世系,卿士其长;祖恒为善,祚必克昌;应时而起,纯是彦良;修齐平治,邦家之光;惟致中和,位于斯章;贵至公侯,奕代联芳。表字七字诗:世泽亲仁翼以联,尚崇宗德有名贤;孔孟圣学宜守继,伊周正道在希传;伯仲英名能济美,子孙孝友可承先;知君玉树长荣茂,会看兴隆千万年。周宁浦源郑氏字辈:礼孝传家道存忠振国维福清郑氏字辈绍述世系,卿士其长;祖恒为善,柞必克昌;应时而起,纯是彦良;修齐平治,邦家之光;惟致中和,位育斯章;贵至公侯,奕代联芳。泉州惠安郑氏字辈: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南安武荣郑氏字辈: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学成曰士,德进谓儒。福建肇庆广宁一带郑氏字辈:瓒文元天古,克乔梦嘉庭; 国泰朝圣君,天和士德显; 存心录祖武,立志定家邦; (有祠堂,,现有古字辈). 石井派郑氏字辈:越明别食,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色。泉州惠安郑氏字辈: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贲,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浦源郑氏字辈:永远承祖德,一世振宗光。(现有祖字辈)候官县郑氏字辈:国友清祥振万卫林建宁县郑氏郑氏老字辈:(郑?)才眷仁、久(郑?)文明、(郑?)良奇世、高奏英贤。宁县郑氏老字辈:琼顺

郑氏的起源

郑姓的来源与发展研究 报告人:郑山水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学号:2012012800 郑的名义以及发展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

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的迁徙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荥阳市后到新郑市。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但如今还是粤东地区还有福建,台湾分布占大部分。 郡望堂号 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

林氏族谱(部分)

林氏族谱 吾祖自武王封姓以来,籍昔比干之后,数百余代无所以考真,虽谱以明知子孙若后蕃衍各处搬移立业,有移湖广会同、有衡州武昌保庆安花长沙,又有广东江西凡属川省各居,何莫非祖宗一派而己,或亲或疏近谁远亲疏难辨远近莫识,殊不知一人之身,能化千億萬人之身,后世千億万人之身,莫非一人之身也,善哉。人之言田体祖宗木本水源之思子孙必发共祥。若不体先祖之来历,后世之子若孙者杳不知所自也昔圣人修其祖廟(庙)陈其宗器,春秋四季享其祭祀。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吾祖自长赐姓,诸族益蕃散诸郡者皆永加之乱南蠻反叛兵灵之遗也有蒋氏领九公天将征巢蒋氏太婆卒葬凤皇窝斗来一双鹅林公葬林婆九牧公生一子敏自福建莆田县起根发派由来久矣。 族谱序: 林氏本商朝比干之后裔也,君属酉河派演闽省历周秦汉唐,而后代有名贤,如九牧、双桂。由来久矣,但世远年湮,支脉分路殊难悉举,然木本水源应有同心,春露秋霜能勿增感姑以近后代之祖抄録于籍,而九族五服之亲庶,使后人披阅可考,绩先人选成二十八代于后: 广法永秀万成学、国大世昌通仁先、 达义必昭祖德光、文人贤仕榜中传。

第一代:“广”字辈 林广,自福建省上坑县来广东省曲江县古阳居住。葬在古阳;生一子:名林法全。 第二代:“法”字辈: 林法全,妻赖氏,于成化年间(1464—-1487年)来仁化县大富縂上东坑立基。殁后葬于蓆草洋大坑里,赖氏葬于湖坵面。生二子:长子林永宣,妻郑氏,生三子;次子林永容,妻黎氏,生一子。 第三代:“永”字辈 一、长房:林永宣,妻郑氏,法名:妙清,生三子:长子林玉秀,妻僯氏,生林万億;次子林玉贵,乏嗣;三子林有秀,妻赖氏,生林万仰、林万象。 二、二房:林永容,法名:林二郞,妻黎氏。二郞葬于墩背。黎氏法名妙宣,葬于国子坑,喝作狮形,坐西向东,正辛山乙向。生一子:林秀孜,妻张氏。 第四代:“秀”字辈: 林永容之子 林秀孜,官名:前溪,法名:林孜二郞,妻张氏,皆生于大明嘉靖丁亥(1527)年,殁于万历年甲午(1594)年,俱葬于山墩背。生四子:长子林万仁,妻廖氏、龙氏;次子林万儒,妻何氏;三子林万伦,妻杨氏;四子林万信,妻彭氏,法名妙宣。

郑氏的历史和资料

谱名编者编纂方式藏地 顺堂郑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郑显仁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浙江衢州常山郑氏宗谱六卷郑明照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湖南资阳资阳郑氏族谱五卷郑山冈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湖南浏阳郑氏三修族谱六卷首郑兰芳等民国七年(1918年)木刻 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湖南浏阳郑氏族谱二十二卷,首卷上、中、下册郑幼陶等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湖南资阳郑氏四修族谱七卷郑永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家谱网站档案 馆 福建连江马鼻半山郑氏族谱一卷郑大敬、郑秉帮等清宣统三年(1911年)木 刻活字印本 福建省连江县档案 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查找。了解郑性的来源「郑」源出出自「?」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 弟于郑国( 在今陕西华县以东) 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 为春秋时的?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 为姓。 书籍、报刊。查阅中华郑氏的名人郑国、郑玄、郑吉、郑成功、郑板桥、郑和、郑光祖、郑虔、郑旦。 上网查找。郑氏的人口数量郑姓,中文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 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得姓始祖。郑姓在宋版《百家姓》 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 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 书籍、报刊。查阅郑姓始祖世系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 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 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 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 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 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 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李氏遗传家谱序

遗传家谱序 夫君子词媲皇坟,字挟风霜,藻绘天地,雌黄曩哲,人人能矣。至于族谱,诿曰不能,豈诚不能哉?不役志于本始耳。陟泰山者先东山,涉沧海者先震泽。苏长公族谱之序,遂为千古之名笔,兹之修厥谱也,盖躡长公之芳迹,夫非东山、震泽之义欤?予李氏子孙,蕃衍滋盛,厥有今名者,诚有由来矣,爰溯其源流。自我藩公于宋绍兴十五年(注:实为元泰定二年1325,避元朝之误)乙丑进士,官授迪功郎;以至通公于成化二年(1466)贡生,任长泰县;世亨正德八年(1513)贡生,任思恩府照磨转升浔州通判。乃后先济羙齐昌,名士未能或之先也!虽曰高尚不事,而德足以程世才足,以济众皆祖宗積序之所流致也。 夫我李氏开创唐业,自太始祖李虎生于陕西鞏昌府陇西县上原都平昌乡,娶邝氏夫人行二子:炳、焕,炳事周有功,封唐公。炳生渊,袭父爵有功,进封唐王,生三子:相民、世民、顺民。因诛突厥之乱,渊受隋禅而承天休,国号曰唐,及八世而亨公生子李俶,受制广平王后征诛安禄山,封东征大元帅。传至昭宗杰公,废坠先业,厥宗裔,虽生十子被难亡九矣,惟三子奇公避于浙江种瓜为业,因与詹家构讼又遁于海隅八年,后以商为业,至南京宜兴县而居于城之南焉。娶甘氏生五子,遂以五行为名,金德、木德俱生宜兴县,水德居邵武府,土德少殒。惟我火德祖居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娶妻伍氏年六十而无嗣,复娶陈潜之

女生二子:乾培、坤培。火德公生于宋太祖七年(966)丙寅岁十一月初八子时,年九十七岁寿而终,葬于上杭县东门梅花岭风浪岗头,壬山丙向。陈氏享五十六寿而终,葬于学里(衙)琴盆下,丁山癸向。乾培陈氏生四子:利生邹氏、达生郑氏、建生杨氏、易生周氏。坤培邓氏生五子曰:仁、义、礼、智、信。义公吴氏于开宁七年(注:实为熙宁七年1074,繁体字之误)九月十八日移清流县四堡里上寮居焉,生三子:萼藩、萼华、萼英。萼藩许氏、郑氏生二子:春华、朝华。萼华吴氏,萼英邓氏。春华公王氏、陈氏生三子:敏、捷黄氏、挺(锭)许氏。 本宗始祖敏公,字必捷,号达先,妣周氏建炎二年(注:实为景炎二年1277,客家音之误)八月初六日播迁广东惠州府循州紫金山下居焉,即今长乐县是也。因立县复迁茶塘坉,即今玉茶是也。生二子:上达、上通。通年二十而殀无后。上达公妣窦氏、黄氏、林氏生四子:藩、华、高(翱)、祥(翔)。藩公字卫宁,号永清,绍兴十五年(注:实为1325年,避元朝之误)乙丑科进士,官授云南迪功郎(实为文林郎),年六十四岁卒,因乱柩止云南不知葬所。黄氏享七十八寿,葬揭阳苦竹溪‘狮子滚绣球’形,乙山辛向,生四子:致祯、致干、致祥、致祚。华公刘氏绍兴八年(注:实为元延祐五年1318,避元朝之误)移广西,长子卯生移柳州来宾县、次子赵生移怀远县。高公刘氏生四子:秀实、秀兴、秀林、秀昌。秀实曾氏生二子:子辛、子海,居玉茶、叶湖、横陂、布头、沙渴等处。秀兴改受兴,即今下祠之四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大全修订稿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大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我谭氏始祖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系姓姬,皇帝子孙,颛顼zhuanxu之后,衍至谭国襄王、子爵,名尚诤。风氏,在山东莒县,生子:祁qi公,以谭为姓,为一世祖,传至39世书奇、卷达二房分衍。卷达次子建极生宫,字博仁。宫生可奕、可祥。可奕衍至45世进峰生9子,进鸿生4子,进颇生5子,共18子,称18宏世系。十一郎宏亮,即进峰公第五子故又称五郎世系。衍至63世朝祯、朝祥、朝贵等诸兄弟,于明朝洪武初年,由湖北麻城孝感起程入川后,又分房衍移至今,其流源世系如下:居山东莒县1世谭祁zhi 妣胡氏生子锦2世谭锦妣陈氏生子春3世谭春妣方氏生子梅4世谭梅妣李氏生子奕yi5世谭奕妣朱氏生四子:儒、会、积、标6世谭儒谭会妣谢氏生子珍积标7世 居山西太原16世谭时英妣晋氏,自莒迁太原,生子典书 谭杰升字端子,妣齐氏,升二子:佾yì、任 17世谭典书妣郝hao氏[又曰郭氏]生子:济、淡[又曰:谟] 谭佾妣夏氏生子姜孟 谭任 18世谭济妣夏氏生子青杨 谭淡[谟] 谭姜孟妣颜氏生二子:恭宗、敬宗 19世谭青杨妣姒si氏生三子:太定、太德、太常。[“太”:川东谱记为“大”]。 谭恭宗 谭敬宗妣曹氏生: 叔胜,由南海[今广州市]徙始兴衍大庾yǔ 20世谭太定 太德 太常妣郭氏生二子:玉成、玉润 叔胜 居河南弘 21世谭玉成讳顷,居金陵[江苏南京清凉山,即南京别称],西汉时吕后末[公元前179年],佐齐王起兵诛诸吕有功,封元侯[老谱称顷元侯是也],为弘农郡主[今河南灵宝县北],遂开弘农谭氏,又曰弘农氏,居弘农, 妣杨氏生三子:章宪、章斐fei、章文 谭玉润讳珠,妣李氏生子质 22世谭章宪妣姜氏生子:祥昭、祥瑞 谭章斐

郑氏各地辈分排列总汇

郑氏各地辈分排列总汇 福建泉州惠安小蔗乡郑氏字辈:“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福建泉州安溪新康里郑氏字辈: 名派:“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字派:“荣华耀彩照古今蔚起英豪应瑞时克绍葆封光世德联科发甲步天地”。福建周宁浦源郑氏字辈:“礼孝传家道存忠振国维”。 福建漳州郑氏字辈:“文化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白天然”。 福建永春郑氏字辈:“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广东惠州葵坑郑氏字辈: 开基派:“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芒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敬礼义兰桂腾芒立纲常继志凤规千载永崇 功尊训重年香子孙蔚启大明朝廷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语江支派:“光国崇文德安邦建武功纪先雄继志勋业际昌隆”; 石井支派:“越明别食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色”; 海澄支派:“祭用蒸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文章绵世泽家国庆绥安”。永春桃源渡台支派:“火木相洛传业必成”; 广东潮汕郑氏字辈:“朝锡熙良际会永康”。 广东平湖郑氏字辈:“立巳君可彦叔秉崇承饮国尔宗毓世光硕琼晋启元候有邦伯仲淑继功德肖 美”。 广东汕尾郑氏字辈:“碧中雍和敦礼义”。 广东丰顺郑氏字辈:“君象日中天留芳燕万春元良新势耀”。 重庆大足郑氏字辈:“有世长朝惜文兴大国昌天才开州泰中明万代发” 湖北通山郑氏字辈:“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湖北黄陂郑氏字辈:“建树成先绪谋义佑其昌”。 湖北十堰郑氏字辈:“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湖北广水郑氏字辈:“文章华国申名远忠厚传家世代长”。 湖北保康郑氏字辈:“永远世泽长”。 河北邢台郑氏字辈:“振江红永”。 河北衡水郑氏字辈:“连玉延有志”。

族 谱 目 录

族谱目录 黄姓开姓始祖陆忠 (1) 文芳公六修续修族谱述 (3) 第六次续修谱族谱诗 (11) 最新黄帝老祖墓-黄帝 (21) 春申君歇有公墓 (23) 江夏黄公墓 (24) 117世祖峭公墓 (26) 118世楚公墓 (27) 世界黄氏宗亲总会 (28) 历届主办大会单位纪要 (29) 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落成典 (30) 江夏堂 (31) 古黄国疆域示意图 (32) 贵州地图 (33) 织金县地图 (34) 江夏始祖黄香公像 (35) 117世祖峭公像 (36) 官吴郑氏像 (37) 黄氏峭公祠 (40) 第八届二次世界宗亲总会在广东深圳胜利召开 (42) 第九届第三次世黄恳亲大会 (47) 第十届第一次世黄恳亲大会 (48) 春申君陵园 (51) 目录[隐藏] (59) 一、黄姓概况 (59) 二、黄姓源腾 (61) 三、黄国历史 (64) 四、黄氏精神 (68)

六、黄姓迁徙 (72) 七、黄氏名人 (81) 山谷堂: (118) 九、黄姓祠联 (119) 十、黄姓世系 (128) 十一、黄姓政权 (133) 春申君——黄歇公 (129) 黄霸 (139) 湖北省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黄香公墓园 (147) 黄香(江夏始祖) (152) 峭祖儿郎简介表 (177) 邵武传世之祖黄峭公 (186) 峭祖训子诗 (195) 黄氏“认祖诗”源出峭山 (200) 峭公二十一子迁徙 (204) 编定各支领谱字号 (211) 猫场老谱所载黄氏族谱目录原文) (212) 会源胜境总括诗 (215) 黄氏源流 (219) 会源黄氏始修族谱序 (221) 会源黄氏二修谱序 (224) 会源黄氏三修族谱序 (226) 会源四修谱序 (228) 会源黄氏五修族谱序 (230) 纲首 (231) 黄氏源流仕宦 (232) 会源后代仕宦绅士 (234) 醒世箴言 (235) 朱柏嚧先生治家格言 (336) 罔極篇 (237) 贻谋篇 (238) 文昌帝君勸孝友 (239)

谷氏家谱字辈排行汇编

谷氏家谱字辈排行汇编 从18世—到67世如下: “长守传家训,年来占吉祥,兴联增绪广,富贵庆繁昌,建新令钦体,德高源永春,法宏芳承兆,学忠玉应存,天远认云动,地厚平奇升”以上是山东菏泽谷氏字辈。 一.谷姓起源参考之一 黄帝的后裔,传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在今天的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秦为公爵,谷是伯爵。春秋时谷国的后代开始以谷为氏。 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 谷姓来源有四: 1、出自嬴姓,伯益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和《谷郎碑》所载,伯益之后非子(号秦嬴,为秦国之始封之祖),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西南,一说在今陕西泾阳西北),其后以地为氏。 2、战国时,齐公子尾孙,封于夹谷,其后有谷姓。 3、他姓改姓而来。据《鼠璞》所载,古代谷姓去掉邑旁为谷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代北鲜卑复姓谷会氏,入中原后改为单姓谷;据《唐书》所载,唐时东夷人谷那氏,后改单姓谷;今彝、土家、满、蒙古、回、锡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伯益。一作伯翳、大费。颛顼玄孙,父亲为皋陶,系夏朝东夷族首领。长于畜牧、狩猎。舜时被任为虞(掌管山泽之官)。后又助禹治水,立下大功,因功赐姓嬴。后被选为禹的继位人。禹死后,在夺权斗争中,被启攻杀。西周时,其裔孙非子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今甘肃清水东北),因非子最先住的地方叫秦谷,所以他的子孙中,有一支就以地为氏,称谷姓。并尊伯益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谷姓发祥于今陕甘一带,其得姓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基本繁衍于关中之地。秦统一天下后不久亡于汉,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陕地之谷姓因仕宦、游学、谋生等原因进入该地者甚多。两汉之际,谷姓还播迁到了其它地方,除北方的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外,连位于长江南岸的湖南和江、浙一带,也从汉末开始,有了谷姓人家。西汉时,谷吉、谷永父子为长安人,谷春为冯翊(今陕西大荔一带)人,王莽时期有在天水任掌野大夫的长安人谷恭,光武帝时有寇恂外甥、上谷(治今河北怀来)人谷崇,汉灵帝时,湖南耒阳出过一位大孝子谷朗,后曾官至九真太守。魏晋南北朝时期,谷姓播迁之地主要以北方为主,尤其在今河北怀来一带,由于比邻山区,战火难至,当地谷姓发展兴旺,后逐渐昌盛为谷姓上谷郡望,并以此为主源向北方各地播迁。此际见诸史册之谷姓名人有三国吴人、都亭侯谷利,东晋名士、湖南桂阳人谷俭,北魏昌黎(治今辽宁义县)人谷颍、谷纂、谷士恢父子三人。尤可一提的是昌黎

郑氏家谱

郑氏家谱 1.介绍: 郑氏家谱一般奉行秘不授人的家规,在新家谱修撰完毕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外,其余全部销毁。 修撰于不同时期的郑氏家谱,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大多未能保存下来。家谱的持有者一般奉行秘不示人的家规,另外在新的家谱修撰完毕以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保存在宗庙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毁,以免外流和不肖子孙售与他人。无疑,这是郑氏家谱在流传和保存过程中困难重重和不为人知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一些郑氏人自己编订的族规家法中,也有一些关于保存家谱的规定。如在西山郑氏《昌世堂条例》中,就明确规定“若有不肖鬻谱卖宗,除由绅耆鸣众责罚外,其昌宗者摒逐不准人祠、如己制有私谱,即须禀官追缴治罪”,对家谱的保存有较为严格的约束。所以,尽管郑氏在历史上不断修谱和续谱,但真正能保存到今天的并不多,特别是为世人所知的十分有限。据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和家谱资料收藏中心所收集到的历代郑氏家谱、以及保存在宗亲会、研究会或个人手中已为人知的家谱数量看,也仅仅只有五十部左右,且绝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修撰的,这显然不足以反映郑氏家谱的全貌,与实际的郑氏家谱数量相去甚远。 目前已知的郑氏家谱,明朝以前的都未能保存下来,能够见到的多是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家谱。但这些家谱中无不涉及到明朝以前的内容,有些还是此前家谱的重修或续修,所以较多地保留了以前的内容。如浦江义门《郑氏宗谱》,原是在南宋以前家谱的基础上修撰的,其中还有宋朝硕儒欧阳修、朱熹等人的序,但至宋末元初时毁于战乱,直到元朝中叶时才得以重修。后来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又十四次续修,成为一部内容完备的家乘谱牒。这种不断修撰和增补的做法,在郑氏家谱中具有普遍意义。 今天保存在国内外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的郑氏家谱,从谱名和修撰时间上看,主要有明朝的浦江《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掌庵谱略》,清朝的《包山郑氏族谱》、《云阳郑氏宗谱》、漂邑古瑶《义门郑氏宗谱》、《莆城郑氏宗谱》、《南湖郑氏大宗谱》、《郑氏大成谱》、《慈邑灌浦郑氏宗谱》、《太康郑氏族谱》、《偃师郑氏家谱》、《石马郑氏宗谱》,民国的《南湖郑氏族谱》、《通山郑氏家谱》、《虞山郑氏支谱》、《郑氏大统宗谱》、《如皋郑氏族谱》、《姚江烛溪郑氏宗谱》、《牌前郑氏宗谱》、《永春夹祭郑氏族谱》、《大里郑氏家谱》以及修撰时代待查的《西村郑氏族谱》、《白蒲郑氏族谱》、《沙市郑氏族谱》、《相城郑氏宗谱》、《山东郑氏世谱》、《相城郑氏宗谱》、《山东郑氏世谱》、《浦城郑氏宗谱》、《河山郑氏家谱》、《荥阳郑氏续修大统宗谱》、《岵山郑氏族谱》、《永春城关郑氏族谱》、《玉溪郑氏家谱》、《南京郑氏咸阳世家宗谱》等。这些家谱的规模有大有小,卷数多寡不等,:多者三十余卷,少者仅一卷,其内容也随之各有详略,各自代表了郑氏家谱的不同特点。 2.家谱: 顺堂郑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民国)郑显仁等主修,民国二十一年壬申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衢州常山郑氏宗谱六卷,(民国)郑明照等修,民国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资阳资阳郑氏族谱五卷,(清)郑山岡主修,清乾隆四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浏阳郑氏三修族谱六卷首,(民国)郑蘭芳等纂修,民国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浏阳郑氏族谱二十二卷,首卷上、中、下册,(民国)郑幼陶等纂修,民国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资阳郑氏四修族谱七卷,(清)郑永富主修,清光绪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

贵港郑氏支派寻源

郑启勤支系的追溯 当前,分布广西贵港市内各地郑氏人口约五万左右,其中属启勤公的直系后代占80%以上。因此,贵港市郑氏支系溯源,应以郑启勤一脉为主线,再尽可能顾及其余支系。 根据本市内原贵县樟木沙村,新塘大郑,龙山各村,平南上渡镇鹿凤、雅埠等村现存族谱记载,都有一个共同点:郑启勤由福建漳州府平和县迁居广西,在贵县、桂平、平南开基发族。平南上渡族谱所载更为详细:郑启勤,字远,号世正。父郑益,伯父郑泗。家住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坂子圩。清顺治间,因郑成功反清复明,清廷对郑姓罪诛九族。顺治十一年(据1984年8月30日福建省漳浦县委档案馆给平南县委党史办的回函所载)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启勤公全家正准备吃团年饭,清兵突来搜捕,启勤急将已做好的年饭酒肴倒进酸糟瓮内,全家逃出,避开了清妖的屠刀,然后投亲靠友,埋名隐居,中间经历一段全封闭无人得知的过程。据史载,清廷曾持续多次对郑姓人究“罪”。按理推,罪民身份的启勤全家已是惊弓之鸟,当然欲住不能,不得不又从寄居地逃出。但是,当时启勤的父亲已年老而且病弱,不可能再踏上远逃之路。因此启勤只好令其妻谢氏先带领其四子——大郎、大祥、大良、大猷,频频叮嘱后向广西方向逃奔。伤心泪别后,启勤公即按原来打算扶持其父历尽艰辛返回其原籍福建坂子圩,生养病医,直至康熙五年至八之间,送终、安葬了父亲克尽了孝道。其后才背上行囊向广东广西寻妻觅子。 按平南老前辈口传,启勤妻谢氏带领四子逃到广西梧州,看到清兵凛凛,杀气腾腾,还在到处抓人,当时四兄弟大抵已懂事,为不被一网打尽,母子五人商量后决定分散逃走。逃到哪里?至少几代人后才向世人展开案卷:大子大郎奔至贵县樟木沙村定居,成为贵县、宾阳至今近三万后代的开基发族祖。大良去向还未能披露。大祥、大猷偕母谢氏逃到桂平,先居下秀里,后改迁油麻有理村。大祥则迁居贵县龙山。

家谱学目录及研究著作一览

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全50册) 作者:张志清,徐蜀主编北京图书馆编 【作者】张志清,徐蜀主编北京图书馆编 【出版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 2000 【ISBN号】 7-5013-1770-4 / K820.9-55 【原书定价】 CNY28000.00(全50册) 【主题词】家谱(地点: 中国学科: 丛刊)侨乡(学科: 家谱地点: 福建省)侨乡(学科: 家谱地点: 广东省)家谱侨乡 全套书共收入闽粤两省著名侨乡的陈、刘、黄、林等二十五姓的四十种线装家谱,涉及地域包括晋江、福州、闽侯、潮州、香山、嘉应等。时间上起清顺治,下迄民国年间。所用版本上起清顺治下迄民国,远及海外如新加坡,大多不为外界所见。内容除传统的世系表、祖训、族规、姓氏源流考、先祖图像、人物传记、坟墓图址和大事记等家族资料外,还详细记载了东南沿海各省中国人迁移、流落海外的情况。为研究古代宗法制度、民风民俗、人文地理和中外交流史、海外华人史等开启了一座难得的史料宝库,亦可为海外华人寻根问祖指路导航。 目录 第一册 出版说明 编辑体例 总目 莆阳刺桐方氏族谱 西河林氏族谱 林氏宗谱 渤海吴氏家谱 第二——三册 侯官云程林氏家乘 第四册 麟峰黄氏家谱 黄氏族谱.江夏渊源 南海学正黄氏家谱 第五册 黄氏家乘 黄氏家乘续编 黄氏家乘续编

黄氏族谱 第七——九册 莆田浮山东阳陈氏族谱 第十册 南海鹤园陈氏族谱 陈氏族谱 第十一——十五册 螺江陈氏家谱 第十六册 浦城陈氏家谱 第十七册 晋江安平颜氏族谱 第十八册 平潭李氏族谱 福州通贤龚氏支谱 第十九——二十册 泰宁李氏族谱 第二十一——二十三册 南海九江朱氏家谱 第二十四册 桃园郑氏族谱 分派福州武林邵氏族谱 姚氏述先记 增订香山郭氏族谱 旧德述闻 第二十五——二十六册 蓝氏续修族谱 第二十七——二十八册 关氏族谱 第二十九册 南海吉利下桥关树德堂家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