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研究报告

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

研究报告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弊端,阻碍着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小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全为了应试考试而不得不陷身于“题海”,加班加点做作文,身心负重。

1.小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空话、套话、假话多的现象,自己的真情实感却表达的很少,这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

2.教师在作文指导上,也存在让学生机械地仿写范文,背诵现成文章和老师出提纲,学生填内容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学生智慧的潜力和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很不利的。

可见当前的作文教学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为了使农村小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进行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使作文教学有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让我们更多地吸取经验,更多地从多角度、多渠道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从而实现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与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的详细操作过程

一、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的界定

1.研究思考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心理科学及观察生活对积累材料的积极作用。

2.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

3.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依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对部分语文作文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和改造;拓展作文空间,开发学校、家庭和社会活动资源。

4.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诉真情,把作文变为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写自己喜欢的生活。

三、研究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明确了农村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培养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生活感悟获得起步作文的乐趣与成就感,通过孩子

对各种事物的理解,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从而愿意写、主动写,树立敢于写作文的自信心。

3.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探索农村小学生各学段作文能力培养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二)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中,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大胆探索,反复总结,初步摸索出适合我们实际的作文教学与生活化联系的途径。

1.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让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

(1)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农村小学的学生每天无不在大自然中度过。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是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他们同样具有城市孩子所具备的天真活泼,所不同的是他们每天所接触的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规律,山间清澈见底的溪水,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都是农村小孩子喜闻乐见的值得观察、描写、感受的内容,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悟出自然生活的乐趣。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浓郁的民风民俗也是作文的好素材,所谓“民风民俗”,就是历代流传在民间的一些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有的甚至到了节日那一天,还举行轰轰烈烈的庆祝活动。相对于城镇生活而言,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观察农村的大年小节、婚丧嫁娶等等,这些都还保留着很多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又如:岁末送灶神、放鞭炮,正月十五耍花灯,新房落成仪式,上坟仪式等。把这些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提高了写作兴趣。

(3)深入民间,观察、感受、体验生活。农村小学生跟城镇的小学生所见的世面不同。他们虽然看不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但他们却能真实地看到农村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听到丰富、神奇的民间故事。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深入民间,到民间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预定家乡未来的美好前景;听老人讲那丰富、神奇、动人的故事。回到学校指导他们写想象作文,或组织学生开展续写故事(编故事)竞赛。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4)体会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相对于城市的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更多,也更有感触:田间的收割播种、地里的采摘铲耕、水中的捞鱼捕虾、果园里的果实收获、抓鸟雀、造新房时的搬砖运瓦……这样的劳动对孩子

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教师在指导写作时,牢牢抓住了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让孩子们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结合春秋时的农忙时节,一方面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一方面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相应的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2.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

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作文的主题与题材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宽,基本改变了以前作文题材单一的面貌,展现出了生活的丰富多采。

(1)在社会生活中实践。我们常常结合教材,指导学生开展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更大空间内将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我们鼓励学生去尝试更多的社会角色,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展开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给环保部门写信,设计环保广告语,给校长写建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倡议书,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了解身边的故事、了解家乡的变化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积累习作素材。

(2)在学校生活中实践。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课题组教师从组织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写作。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除运动会、体操比赛、文艺演出、校园文化节、开学典礼等大型活动外,课题组教师还精心设计一些活动。母亲节,让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举办《我爱妈妈》征文比赛;教师节,制作尊师卡片,写上祝福短语;国庆节,组织《我爱祖国》演讲比赛;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召开“身边的故事”、“家乡名人”、“我爱家乡”等活动,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认识,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习作素材,不但使学生有话可写,而且能写出新意。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走进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并说出了自己最想说的话,避免了人云亦云,习作成了学生记录生活感受的需要。在这之中,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提高了生活质量与认识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初步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良好生活化作文的习惯,形成了有效的作文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1.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我们尝试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阅读习惯,积累素材。

(1)利用好图书角,建立班级阅读小组,统一组织学生借阅图书。我校现配备有图书室,图书数量也相当可观,完全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班级内有图书橱,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课下或中午的时间组织学生借阅,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别喜欢看这些图书,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来和同学们互相分享。

(2)加强指导,提高阅读质量。如果不对学生加以必要的引导,那学生的课外阅读便会走向盲目。为此,我们定期组织阅读指导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应中学生口味的故事书籍、人物传记、科普文章、文学读物、历史小说、中外名著等。另外,还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朗诵比赛、经典作品背诵竞赛、读书讨论会、读书笔记展等。并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速读、跳读)、品读、泛读、批注、摘抄。这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达到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目的。

2.在课堂阅读中训练写作,读写结合。

阅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实践的时间占学生生活的很大部分。根据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路改革阅读教学,也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的延伸,即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在学生解悟文本中提高解悟生活从而提高作文的能力。当然,我们应该分析作者的文章与生活的联系。首先,让学生明白一切写作材料都是源于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次,帮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成文的。他们要精心选材,提炼生活。最后,根据作者的写法,让学生联系生活创新练笔。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在课上设计了一个练笔,如:“读完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你可以对老奶奶说,可以对小女孩说,可以对作者说,还可以对自己说……把它写在你的书上。”课后设计了练笔: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效果比较好。他们不知不觉地运用了文中及教师的课堂用语。

3.探索丰富多彩的作文课活动,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1)综合性学习活动。文章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要写出好的文章,必定要有绚丽多姿的生活。为了丰富他们的生活,我们根据教材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到乡敬老院慰问老人;当小记者采访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运动员;当义务导演介绍自己的家乡。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体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2)主题班会。为了配合班集体建设,围绕班级工作目标和政教处的中心工作,我设计主题班会活动。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的组织,主持人串讲词和学生演讲稿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项活动的开展既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又使大家在活动中体验了生活,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展示。

4.设计生活化作文指导课,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1)利用范例,指导学生写作。

生活中有许多众所周知的事例,而这些事例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写作灵感。我们要创设一个学生乐意表达、易于表达的情景。人物心情无非喜、怒、哀、乐,但学生最喜欢的还是乐事。例如: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110米栏夺冠时的录像片段。刘翔在冲刺的一刹那时的神态、动作、语言都显示了他的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一万众瞩目、众所周知的新闻大事学生们一直难忘,刘翔也是不少学生的偶像。播放录像后,学生们觉得亲切、熟悉又令人振奋,这时鼓励学生以体育记者的身份记录刘翔当时的外在表现,显示他的内心情感,学生会主动拿起笔来,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以及词语积累积极地表达。

(2)利用切身体验的实例,指导学生写作。

创设情景,让学生运用自己领会并运用过的写作方法自主表达。如:我结合学生的学习经历设计了“期末考试后,我把卷子放在爸爸(妈妈)面前……”的情景。让学生试着体会“我”和父母的心情,描写“我”和爸爸或者妈妈的神态、语言和动作,体现当时人物的心情。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生眼中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的,他们就会真实、生动的表达出来。

在学生的笔下,严厉愤怒的父亲、语重心长的母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都能具体细致的写出来。

(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使我校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全国优秀作文选》中,我校六年级学生吴清卫、陈春琳、叶书林、徐英铭的作文分别获一等奖,在全国“成龙杯”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有两位同学获二等奖。

(五)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在《借助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立项后,广大教职

工积极参与其中,热情十分高涨,一方面组织指导和参与,另一方面积极进行理论探讨,把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即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提炼,概括和总结。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教师的学识与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就达十多篇,其中:徐建庆老师的《让快乐伴随学生》获省教科所论文一等奖,高敬老师的《微笑的力量》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杂志上发表,马红红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区评比中获二等奖,段艳丽老师在区语文素养辅导中获一等奖,教学论文获区二等奖。同时,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同语文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提高语文教学成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徐建庆、高敬老师获市级教学成绩奖,段艳丽老师获区教学成绩奖。

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反思

课题立项后经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搜集、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出课题研究方案,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了指导思想。通过给课题组成员发放学习资料,内容包括新课标作文教学的相关论述、专家们对作文教学的写作指导,使各成员在作文教学时有法可循,普遍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学生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找到了正确的写作方法。学生对生活化作文教学改革的满意度比较高,并能认识到与改革前相比作文教学的不同,养成了良好的写作兴趣。教师方面,能深化本课题的理念,且努力把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并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纵观课题研究状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教师的理论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研究的时间匮乏,有很多作文课仍是走老路子,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课题研究中部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较大,难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目标。教师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虽已比较重视,但在巩固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展开。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

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多阅读,培养学生感悟力和表达力;引导学生善于感受生活,培养洞察力和鉴别力;尤其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拓宽作文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素质。要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成

课题研究后期的学生作文水平的调查。在各方面作好准备,认真做好结题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孙建锋:《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石家庄:河北教育,2001,(12). 〔3〕青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训练要强化“生活意识”》.石家庄:语文教学之友[J].2010(2).

〔4〕叶圣陶《叶圣陶随笔——生活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5〕程逸汝:文学作文指导[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4

〔6〕陶行知:《生活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0年

〔7〕吴立岗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8〕李杏保、陈仲梁著:《纵论语文教育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9。〔9〕袁浩、戴汝潜著:《从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9月。

〔10〕高林生著:《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 2002年版

〔11〕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姚竹青著:《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13〕金加锦:《构建“生活作文”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宁夏教育》,2001年第2期。

〔14〕邹发英:《语文教师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中的作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2年12月?上。

〔15〕刘红:让"细节之花"在写作中绽放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6) 〔16〕刘丽娜:《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福建教育》,2004年第2 期〔17〕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8〕《小学语文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期 20—21页

〔19〕何永健:浅谈“生活化”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研究》2008年02期。〔20〕王依:《自在生活?自主阅读?自由作文——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之思考与实践》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2004。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年多来,在教研室及教务处的关怀支持下,我校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科研为龙头,以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建设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试点学校”的作用,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水平,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推进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任务,建立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校长室负责制定和落实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工作方案,创造条件,组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协调各部门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各类推进工作专题方案,收集资料,指导优质课例的设计和专题讲座,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研究与落实,参与资源库的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学校成立了业务指导组,由学校网络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和各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一方面辅导教师收集、整理信息资源、素材、制作课件,另一方面督促指导教师适时运用好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库、课件与网络课件、课程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网络课程资源、资源目录索引等),让其真正发挥效能。为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推进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教学工作计划中,并且制定了网络管

理制度、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规章、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规章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奖励制度及评价细则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评价机制,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内需力研究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 二、合理规划,建好应用环境 我校注重合理规划,努力建设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用环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每个教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教师办公和专题研究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搭建了平台,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经过学校努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也逐步成为现实,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财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已经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网络、网络教研论坛、学校校本资源库、学校QQ群交流平台,学校文件传送平台的有效应用。 三、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1)规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上课和参与网络教研的必要次数,指导和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学会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研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说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电子答疑、教师Blog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3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3篇 Model Research Report 编订:JinTai College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3篇 小泰温馨提示:研究报告分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和假设、研究的步骤及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报告内容的逻辑 性是整个研究思路逻辑性的写照。本文档根据研究报告内容要求展开 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2、篇章2: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3、篇章3:教研课题研究报告文档 研究报告必须绝对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所有叙述、说明、推断和引用,都必须恰如其分。以下是两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篇章1: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 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xx年颁 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xx年秋季开始在全 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 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 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完整版)农村小学小班化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农村小学小班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宜兴市芳庄小学谢俊刚 一、课题研究动因。 宜兴市芳庄小学位于宜兴市徐舍镇芳庄村,地处宜兴西部,本地区为农村偏僻地区,经济落后,近年学校学生数逐年减少,现学校7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86人,班平均学生数为27人,教师24人。这是我们提出研究农村小班化有效教学策略的社会现实和研究基础。乘着2011年创建农村现代化学校的春风,我校成功创建为农村现代化学校。现学校校园环境优美,雅致;现代化教学实施齐全,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实施;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青年教师积极上进,充满活力,是我们实施课题研究的主力军和优质资源。 (1)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举措。随后西欧、北美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国从90年代开始,许多经济发达城市也开始此项试验。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成为教育的一场革命,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发展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质教学资源有革命性的突破。 (2)小班化有效教学是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种实践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从探索阶段走入更深入的实践之中。新课改要求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科教学更精彩。但我们对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班化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试图找到一条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之路。 (3)小班化教学是改革农村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务工,自然造成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子女选择优质教学资源的愿望不断增强,也造成了现在农村学校学生数减少,小班化教学已经是广大农村学校不二的选择。 (4)我国对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历史很短,最早是上海于1996年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北京市从1992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其它省市如南京、大连、台州等城市紧跟其后。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各试验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生源状况来控制班额的大小,一般控制在20~35人之间。 (5)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经济发达国家都已广泛实施,关于小班的班额,美国小学已降至25-30人,英国小学为30人,德国、法国小学为23人,瑞士小学为19人。关于小班化的教育效果,据美国学者对过去50年间发表的论述学生成

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己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唤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二是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而我校每年新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 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木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从世界上来看,欧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形成关于“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构建“小班化教 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立体多元的“小班化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小班化教育"班级管理的一整套经验理论。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进一步探索,推进小班条件下如何开展教育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实施中的有效途径。 2、探究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3、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提升教育科研品质,促进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4、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快乐的学、自主的学、个性的学。 5、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乱象丛生,表现为组织乱、过程乱、要求乱、评价乱、奖励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篇1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提要: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0xx年度—20xx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讨论预期与结果的一致性,判断为什么一致。 讨论本研究与其他的同类研究的异同,说明本研究的前

初中化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初中化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初中化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农村初中化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一、开题活动简况 时间:9月9日 地点:河头中学 评议专家:课题专家、研训中心教研员 参与人员:课题专家、教科室主任,及全体课题组成员 张俊仙、季秀梅、宋国美、徐凯 二、开题报告要点 1、题目:农村初中化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2、目标: 、提高教师认知水平,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加快专业成长。 、引导初三阶段的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与个性独特发展。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实验动手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 、为小班化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可靠依据和借鉴。

、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3、内容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组教学活动形式。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它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有利于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 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理论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听取专家报告,与有经验的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心得,及时总结学习心得,记下学习疑问,共同讨论。 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将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相结合,从不同等的课型中设计适合课堂教学。 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实践总结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怎样保证关注每一位学生;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怎样感觉到被关注其他学科的小班化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本学科促进的研究。 4、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个案法等。在研究过程中,注意阶段性评价反思与连续性评价反思,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永春县石鼓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 广义上,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从哲学上阐述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中义上,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狭义上,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2、信息化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3、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 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2)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些课程知识点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3)试卷素材库:是指各门课程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 (4)课件与网络课件:是指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程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与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程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课程案例: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6)文献资料:是指有关专业学科课程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重大事件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1).doc

课题研究报告格式 说明:课题研究报告没有固定模式,仅供参考。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撰写。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1、提出研究的问题;2、介绍研究的背景;3、指出研究的目的;4、阐明研究的假设;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2、仪器设备的应用;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4、操作程序与方法;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其内容: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班化教育是以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2014年,我校有幸成为胶州市小班化教学实验校之一。推行“小班化教育”实验,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必然,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一个崭新而又广阔的空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我校课题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我校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瑟研究”。为使研究有序地开展,我们将课题分解为四个子课题,包括:小班化教学在语文学科的研究,小班化教学在数学学科的研究,小班化教学在艺术学科的研究,小班化教学在德育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 1、实现学生快乐地学、自主地学、个性地学,让每个孩子在小班化的环境中幸福成长,成为追求美的人。 2、探索出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促进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让每一位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成为追求美的人。 3、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将正北小学建设成为一所独具魅力的小班化学校。“以小班化教学为载体,实施康乐教育”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目标。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课题组定期开展培训活动。采用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与研讨相结合;看光碟、看录像与研讨相结合;骨干带动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展示课、研究课、汇报课)等相结合;实践与论文、案例交流相结合。除了集中培训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子课题进行自学,完成学校规定的五个一,每学期自学内容不少于3000字(记在统一印制的科研理论学习笔记上),从而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2、实验教师定期讨论。课题组决定在每周的校本教研中穿插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并将其作为本年度我校的教研重点,间周进行课题研讨活动。在研讨会上教师们互相交流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总结研究成果,形成文字。每月进行研究课题的课例展示,由参研教师上课题展示课,全体教师进行评课、

课题研究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研究报告

编号:FS-DY-83799 课题研究报告 参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近一年来,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实。可谓:在研究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在学习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觉是忙碌。一是忙于读书。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就要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奠基;在研究过程中,更要自始至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并通过研究和实践,验证、补充或发展他人的理论。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是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提升理论的过程。这就必须让阅读成为习惯。阅读经典虽然益处多多,但远没有功利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来的快乐,所以我常常在经抵制诱惑的艰苦的思想斗争中手忙脚乱。二是忙于写。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太薄,写作时失语现象特别多,话到嘴边吐不出,出来的也总是词不达意,所以写作对我来说耗时耗力,反反复复,很苦闷。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 一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二是课题研究规范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自从参加课题研究之后,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及研究的深入,上课过程中不断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对照由全区老师们研讨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环节的要求,我在原来的授课中,对于诸如“复习旧课、评价激励、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归纳总结”等环节并不重视,也就常常给忽略掉。但现在由于所担任的子课题“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归纳总结”的研究,这些

小班化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小班化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我们申报的课题《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研究》,自课题启动开始,就受到了校领导与教师的关注。在准备期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和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为课题以后的研究做好了一个良好的铺垫,现做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了对课题的宣传力度。 在广大教师中着力宣传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可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具科学实用性与艺术性。二是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最好的办法和措施就是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三是小班化教学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高规格的民办教育学校品牌。可以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为民办学校创建有特色和高规格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我们一是通过培训抓教育观念更新。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二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分工明确,强化研究的过程。 我们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整个实验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在具体实验研究中,我们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分头实施,使广大教师明确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强化过程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收集管理。 四、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并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概要设计。 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重心,预测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每个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六.成立实验班,同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课题组将一年一班、二年一班、三年一班、四年一班、五年二班设为实验班,同级其它班为对照班,同时,对学校各班现状做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研究此课题的必要性和迫切。 七、优化小班学习环境

课题论文: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75216 学科教育论文 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这不仅是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去探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将使得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更加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相关知识,从而总结分析出信息化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学效益 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课堂,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自觉探究与实践,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和实际经验的融合,引导学生“既从书中学,更从实践中学”,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需要基于学生的差异,寻求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从“统一规格”转变为“个性教学”。[1]

一是对于任职教学课堂时间较短的特征,经过组织各种比赛、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特长。 二是按照学生成分复杂的特征,采取小班化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三是加强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在这种激励讨论的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平台”意识,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一是构建交流研讨平台,形成互动争鸣的氛围。加强“平台”意识,交流互动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组织开展过程中,需要尽力构建一个课内和课外、院校与部队、国内与国外、现实与虚拟、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维互动平台,从而形成一种深入探究、互动交流的氛围,从而强化学习、启发教育。[2]为了深入挖掘校内外教学资源,拓宽交流互动的渠道,实施案例教学、问题前导式教学、无原案想定教学及小班研讨式教学新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

个人课题研究报告 读写结合点:是指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 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八年级,一般指初中二年级,它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要为初中一年级写作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继续打牢夯实基础,同时又要为初中三年级写作简单的议论文作好铺垫,以适应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当然,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在了解八年级作文写作能力具体是指《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明白清楚的简单说明文,和根据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应用文”的基 础上,对读写结合点“在八年级语文学习阶段能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课文仿写(片断或整体)、单元主题、课后‘研讨与练习'、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素材”的准确有效确立、及有效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从而摸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具体模式,切实可行的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 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 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

小班化课题结题报告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国外关于“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关注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而传统的大班由于班额人数过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每个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促进了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通过实行小班化,让学生更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上海、杭州、南京等许多小学陆续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而国外的研究则更早。“小班化”对班额要求将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以下,随着生源的自然萎缩,结合我校师生比的现状,今年我校通过努力在班额设置上具备了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的条件。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键词的界定 小班: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区别于一般在40 甚至50人以上的传统教学班。 小班化教学:在小班配置条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直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班教学特征。 合作:合作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会合作,又能积极参与竞争的人才。小班化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做好合作小组成员组合的研究,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对各小组的组员构成进行认真考虑,而不是随意的进行组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寻求最佳的分组方案,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的合作效果,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在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坚持小组内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既达到竞争的目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研究小组内成员的科学合理分工,帮助学生在小组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合作学习小组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 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课题报告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课题报告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实验研究课题组 执笔:柯小刚周清菊 一、问题的提出 “小班化教育”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在部分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进行实验和可行性研究。 从已有的资料和信息可以发现:小班化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其研究主要是从缩小班级规模,如何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大众化方面,体现政府对教育的监督和管理;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设计方面则主要体现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实践。在我国小班化教育较为发达的上海,除侧重于班级规模的缩小外,还重点研究了小班化教育中,教学流程管理、教学环境设置、兴趣爱好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问题。这些前人的研究极大的丰富了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也积累了某些方面的优秀经验。但如何在小班化教育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影响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设计对小班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有何影响等没有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我校从1999年开始对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2002年《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被省教科所立项,旨在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小班化教育理论,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增强我校办学效益。 二、研究目的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及案例》这一研究课题的实施与开展,不仅对小班化教育理论的丰富有一定的意义,它对整个现代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和基础教育质量提高都有相当的作用。 课堂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

程。课堂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为: 1、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的前端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证,是教师素质的体现。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可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可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从而体现教育的科学艺术化。 2、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要使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除了制度保证、教师素质外,还需要一定的外在组织形式,而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则能兼顾这一点,它将比大班(班级人数多的班)有更好的效果。 3、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原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不同班级学生的学力差异、情感差异及学法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发展,最好的办法和措施就是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而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则可较容易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还可以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并通过培优补差设计,体现因材施教和教育的公平性理念。 4、小班化教育课堂设计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高规格的民办教育学校品牌。 在多数公立学校还没有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前提下,民办学校采取小班化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课堂教学效果体现出来,而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与探索则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为民办学校创建有特色和高规格高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课题组开展实验研究,就是通过案例来探讨: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对教

小班化教学模式探究

“小班化教学”探究总结 广济镇南大坪小学

广济镇南大坪小学 “农村小班化教学”探究总结我校根据周至县教育局《周至县教育局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对我校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点探究和实施,现对实施情况小结如下: 背景分析: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子课题(分组策略的研究)已有了一点成绩,在此基础上,我校全面铺开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已有了一定基础。从学校发展来看我校地理位置特殊自然形成学生小班化。因此为了“阳光普照,确保每个孩子受到关爱;同教异学,确保每个孩子差异发展;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孩子都不掉队。”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具体实施: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主体化参与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发展。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反思、提升、发展再提升。 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教学的主体,活动教学策略的制定,内容的确立,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在活动教学实践中,只研究和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切实富有主体性。 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班队活动课、全校开展的班级美化评比活动充分体现了该策略。通过活动我们觉得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 1、全员参与。 2、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发展。如:一位三年级的小班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天气预测》一课之后,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了组织学生进行参与活动的题目,让学生看云,看

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doc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