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3课时 比的练习

第3课时 比的练习

第3课时 比的练习
第3课时 比的练习

比的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课本第39-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化简比,求比值,并能合理地应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将已学的“比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从而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向学生渗透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学会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方法。

2.熟练化简比并熟练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知识点知识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有关比的知识。

(教师可以给出整理提纲)

(1)什么是“比”?它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2)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什么是比的化简,化简比有哪些类型?怎样化简比?

(4)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1

先根据整理提示进行整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二、汇报交流,总结提升

(一)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其他组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各知识点名称的卡片张贴在黑板上。

(可以很随意的张贴在黑板上,使学生感觉很零乱,但要注意下表中第一行“比的知识”应有意识有条理的地横排,这对学生的后续整理和发散思维十分有益)

(在交流到每一个知识点时,都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分别说说各个知识点的含义,有的需要举例说出方法。)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的知识,感觉怎么样?知识零乱的在黑板上,就像和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状态差不多,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知识整理一下,使之更系统、更有条理。

请一生到黑板整理知识卡片。

2.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的回答重新梳理、调整卡片,将卡片逐渐摆放在相应位置。

教师适当板书,形成知识网。

生活中的比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见下表)

比化简结果:两个(或多个)互质整数的比

2

整数比的化简

比的化简化简类型小数比的化简

分数比的化简

化简方法:联系比的含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体会表格整理的有序。

说明: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

3

师: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师:如果我们用字母a表示第一个数,b表示第二个数。你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思考:对字母b有什么要求?

三、练习巩固,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①、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生活的比?并写出来。

②联系实际说说1:4的含义。

③课件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并结合实际说说比的意思?

4

(2)、想一想(自主练习第4题)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①.独立思考,组内讨论

②.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比值的?

③.你还能写出哪些比?求出这些比的比值。

(温馨提示:这题是求比值的巩固练习,练习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着重交流求比值的方法.)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填空。(自主练习第10题)

①通常情况下,成人共有206块骨头,其中头颅骨29块,躯干骨51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头颅骨与躯干骨块数的比是(),上肢骨与下肢骨块数的比是()。

②一般情况下,一个体重50千克的成年人的血液约有4千克。血液的质量与体重的比是()。

③人的头发的寿命约为3年,睫毛的寿命约为4个月。睫毛的寿命与头发的寿命的比是()。

温馨提示:这是巩固同类量相比的题目。练习时,第(3)小题中睫毛寿命与头发寿命使用的单位不一致,应化成相同单位的数再写比。(2)化简下面各比。(自主练习第7题)

5

6

温馨提示:这是化简比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强调化简比与求比值的联系与练习。 (3)(自主练习第8题)

温馨提示:联系实际写出比并化简比的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写出比每一个比再化简,再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4)(自主练习第9题)

9.人体每天需要的水分约为2500毫升,其中从食物中摄取的约为1200毫升,直接饮入的约为1300毫升。写出从食物中摄取的和直接饮入的水量的比,并化简。

温馨提示:这是一道人体每天摄取水分的题目。练习时,除了要让学生写出比并化简,还要教育孩子每天应该科学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自主练习第11题

温馨提示:这是巩固非同类量相比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独立求出比值,然后,可以以“铁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7.8表示的是每立方厘米铁都是多少克”为例,帮助学生弄清这些比值的实际意义。

(2)自主练习第12题

①分别写出每天出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

②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目前我国男、女人数的比。

温馨提示:这是比的意义练习。练习时,要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写出相应的比并布置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目前我国男女人数的比,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3)自主练习第13题

7

8

①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②这道题给出什么条件,求什么? ③让学生尝试做题。

④学生独立解题后,让学生汇报解题过程。

温馨提示:这是一道正方形边长 周长 面积比的对比练习。要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练习完成后,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边长比与周长比相等,面积比是周长平方的比。

(3)自主练习第14题

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后,写出三层火焰的比,并且让学生说说和以前见过的比有什么不同,并化简,说说化简的方法(可以同时化简,

也可以两个两个的化简)

温馨提示:这是一道求连比的题目。教材中没有出现连比的概念,只在练习中拓展一下,学生能初步知道3个数量间的关系也可以用连比的形式表示。但用提醒学生3个数的比,比号不等同于除号,100:300:500与100÷300÷500意义不同。

(4)课外延伸

说明:此题展现了人体中存在的奥秘,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三停五眼”的含义,启发学生可以继续去寻找人脸存在的其他数据的比。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本节课我们是如何梳理比的知识的?你学会了哪些整理知识的方法?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与我们原来学过的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紧密相连,我们要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知道什么时候要化简比并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对我们下学期学习正、反比例和比例尺有很重要的作用。

课堂检测:

硕果累累园:(达标题)

9

10

1、( ):8=24/( )=3÷4=( )%=( )小数。

2、甲、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它们的边长比是( ),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3、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

(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

课前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知识点自己梳理,自己建构知识网络,培养了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 (2)练习有针对性,层次性。

针对每个教学情境,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练习,有效实现“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熟练地求比值”等知识技能目标。 (3)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教学资源。

运用“你知道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使用建议。

尝试利用卡片、表格、菜单形式进行本单元的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3.需破解的问题。

怎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与除法,比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高思凤前王小学

11

课时知能训练1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全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 A.北京B.纽约 C.新加坡D.巴西利亚 2.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南北相距约为() A.4 300千米B.1 500千米 C.4 500千米D.2 800千米 【解析】第1题,纽约与巴西利亚均位于西半球,而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不合题意,应选B。第2题,要求计算的是新加坡与北京的南北距离,两城市的纬度差约为39°左右,由此可知南北相距约为4 300千米,应选A。 【答案】 1.B 2.A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城镇,该城镇在图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 000平方米。读图,回答3~4题。 3.这幅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 000 B.1∶5 000

C.1∶25 000 D.1∶50 000 4.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50米、100米、150米、200米,则城镇与H 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A.199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课时训练21磁感应强度 含解析

题组一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1.(多选) 如图所示,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上方有一根长直导线,开始时二者在纸面内平行放置。当导线中通以如图所示电流I时,发现小磁针的N极向里,S极向外,停留在与纸面垂直的位置上。这一现象说明( ) A.小磁针感知到了电流的磁场 B.小磁针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小磁针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若把小磁针移走,该处就没有磁场了 解析:小磁针可以检验磁场的存在,当导线中通入电流时,在导线的周围就产生了磁场。在小磁针位置处的磁场方向为N极的受力方向,即垂直纸面向里,故A、B正确,C错误;电流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不会随小磁针的移走而消失,只要导线中有电流存在,磁场就会存在,故D 不正确。 答案:AB 2.有关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方向就是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 B.B的方向与小磁针在磁场中N极的受力方向垂直 C.B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 D.B的方向就是该处磁场的方向 解析:B的方向是任何情况下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是小磁针静止时N 极的指向,是该处磁场的方向,也是磁感线在该处切线的方向。

答案:D 题组二对B=的理解 3.由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知,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 A.随着通电导线中电流I的减小而增大 B.随着IL乘积的减小而增大 C.随着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F的增大而增大 D.与F、I、L无关 解析:由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式B=可知,B的大小可由F、I、L表示出来,但不是由它们决定的,而是由磁场本身决定的,所以D选项正确,A、B、C错误。 答案:D 4.(多选)一段通电直导线放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通电直导线的电流I、长度L和受力F,则可以用表示磁感应强度B的是( ) 解析:当通电直导线垂直于磁场方向时,可用表示B,故选项A、C是正确的。 答案:AC 5.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长为L、通有电流I的导体在某处受到的磁场力为F,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必为 B.由B=知,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练习一教案

第6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材第13~14页)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每一步算理。 2.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具学具:课件、口算卡片。 一、回忆导学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1.出示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学生抢答。 42÷2= 24÷2= 12÷2= 142÷2= 124÷2= 112÷2= 55÷5= 155÷5= 255÷5= 505÷5= 22÷2= 220÷2= 2.师: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前面主要学的是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师参与,并巡视辅导。 学生发言,教师将知识点板书 62÷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75÷5= 262÷2= 462÷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三位数) 606÷3= 660÷3= 612÷3= 613÷3= 二、自主展示 依次出示教材第13~14页第1~8题。 三、精讲点拨

根据学生练习并展示的情况进行随机点拨 四、拓展练习 1.计算并验算。 369÷3= 464÷4= 642÷6= 420÷3= 2.小红家果园今年收获了874千克苹果,每箱装8千克,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62÷2=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75÷5= 262÷2= 462÷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商是三位数) 606÷3= 660÷3= 612÷3= 613÷3= 教学反思: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时练习题(通用)

第五单元:面积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基础训练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测量操场、教室地面的大小,常用的面积单位是(),测量书本中平面图形的大小,常用的面积单位是()。 3、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北京世界公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微缩公园,占地面积约为47()(2)香港特区的总面积约是1100()(3)小明家的住房面积是150 () (4) 字典厚5( ) 蜡笔长1( ) 二、能力提升 1、一所学校的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分米。() 2、把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不变。() 3、面积单位一定比长度单位大。() 4、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5、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两个不同形的长方形,它们面积相等。() 三、思维拓展 在方格纸上中画一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每个小格表示1

第二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一、基础训练 1、用4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长12米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要比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小。()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 二、能力提升 1、下面()图的周长和其他图形的周长不相等。 ①②③④ 2、()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分米。 ①指甲②粉笔盒底面③课本封面④方凳面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 ①40平方分米②40厘米③400平方分米④400平方厘米 4、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面积就扩大()倍。 ①2 ②4 ③8 ④1 5、一块边长是80厘米的方巾,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①320 ②32 ③6400 ④64 三、思维拓展 1、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4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鲁科版选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 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 1.反应4A(s)+3B(g)===2C(g)+D(g),经过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 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为3∶2∶1 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减小,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解析:选B。因A是固态物质,不能用其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C是用B表示的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C不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物浓度减小的速率和生成物浓度增大的速率都将逐渐减小,D不正确。 2.已知4NH3+5O2 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是( ) A.4v(NH3)=5v(O2) B.5v(O2)=6v(H2O) C.2v(NH3)=3v(H2O) D.4v(O2)=5v(NO) 解析:选D。同一反应中,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2011年榆林高二检测)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的反应2SO 2+O23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 A.v(SO2)=4 mol·L-1·min-1 B.v(O2)=3 mol·L-1·min-1 C.v(SO2)=0.1 mol·L-1·s-1 D.v(O2)=0.1 mol·L-1·s-1 解析:选D。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统一”,即统一单位和统一物质,依据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将B、C、D三项均统一表示成SO2的速率、单位为mol·L-1·min-1,B项:v(SO2)=2v(O2)=6 mol·L-1·min-1,C项:v(SO2)=0.1 mol·L-1·s-1=6 mol·L-1·min-1,D项:v(SO2)=2v(O2)=2×0.1×60=12 mol·L-1·min-1。 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 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1 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Z(g) 解析:选C。观察曲线的走势可知,在10 s时,反应达到平衡,是一可逆的反应,X减少了1.2 mol-0.41 mol=0.79 mol,Y减少了1 mol-0.21 mol=0.79 mol,Z增加了1.58 mol。则用Z表示反应速率为1.58 mol/2L/10 s=0.079 mol·L-1·s-1,A错;X减少了0.79/2 mol·L -1,B错;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0.79/1)×100%=79%,则C正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X、Y、Z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0.79∶0.79∶1.58=1∶1∶2,D项不正确。 5.将化合物A的蒸气1 mol充入0.5 L容器中加热分解: B(g)+n C(g)。反应到3 min末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 mol·L-1,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C)=0.6 mol·L-1·min-1,则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__,v(B)=__________。 解析:因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所以欲求n 值,可先求v(A)的值。

2017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7静电现象的应用课时训练

静电现象的应用 题组一静电平衡 1.处于静电平衡中的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的原因是() A.外电场不能进入导体内部 B.所有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电场强度之和为零 C.外电场和所有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的结果为零 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 解析:静电平衡中的导体,由于外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故其内部电场强度之和为零。 答案:C 2.如图所示,A、B为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的金属球,将两根不带电的金属棒C、D放在两球之间,则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棒的电势一定高于D棒的电势 B.当用导线将C棒的x端与D棒的y端连接的瞬间,将有从y流向x的电子流 C.若将B球接地,B所带的负电荷全部流入大地 D.若将B球接地,B所带的负电荷还将保留一部分 解析: 由如图所示的电场线方向可知,A、B、C、D的电势高低为φA>φC>φD>φB。当用导线将C棒的x端 与D棒的y端连接的瞬间,将有自由电子从电势低的D棒流向电势高的C棒,这时C与D已通过导 线连接为一个导体了,静电平衡后,它们的电势相等,C的x端仍带负电,D的y端仍带正电,而C的 右端及D的左端均不带电,即C右端的正电荷与D左端的负电荷中和掉了。当将B球接地时,一部 分自由电子从低于大地电势的B球上流向大地,而另一部分电子受到D棒y端正电荷的吸引而保留 在靠近y的近端处,如果把带正电的A球移走,接地的B球上的负电荷才全部流入大地。故选项C 不正确。 答案:C 3.如图所示,在孤立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金属圆盘A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若金属圆盘平面与点 电荷在同一平面内,试在圆盘A内作出由盘上感应电荷形成的电场的三条电场线(用实线表示,要求 严格作图)。 解析:圆盘A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因此内部各点的合电场强度都为零,即圆盘A内的每一点处,感应 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都与点电荷+Q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案:如图所示。 题组二静电屏蔽 4. 如图所示,空心金属球壳上所带电荷量为+Q,关于O、M两点电场强度E O、E M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E O≠0E M=0 B.E O=0E M≠0 C.E O=0E M=0

高中化学 第3章第三节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精品练 新人教版必修2

[学生用书P 70] 1.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 ,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 (1)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3)在红磷存在时,Br 2与CH 3COOH 的反应:CH 3COOH +Br 2――→红磷CH 2Br —COOH +HBr ,是③键 断裂 (4)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 2CH 3COOH ―→+H 2O ,是①②键断裂 A .(1)、(2)、(3) B .(1)、(2)、(3)、(4) C .(2)、(3)、(4) D .(1)、(3)、(4) 解析:选B 。乙酸电离出H +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 2的 反应,Br 取代了甲基上的氢,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分子断裂①键,另一分子断裂②键,所以B 正确。 2.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乙醛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⑦氢氧化铜 A .①③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 .全部 解析:选C 。醋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与Al 、MgO 、CaCO 3、Cu(OH)2等发生反应,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但不能与乙醛发生反应。 3.(2011年南昌高一教学质量检测)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4.将1 mol 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88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故18O存在于生成物乙酸乙酯中,而生成的水分子中无18O;若1 mol乙醇完全酯化可生成 1 mol ,其质量为90 g,但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1 mol 乙醇不可能完全转化为酯,故生成乙酸乙酯的质量应小于90 g。 5.请你与某小组的同学共同探究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 (1)请你根据图示,补画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其中小试管中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分离小试管中制取的乙酸乙酯应使用的仪器叫做__________;分离完毕,应从该仪器________(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3)实验完毕,发现大试管中的反应液有些变黑,其原因是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__示波管原理》课时跟踪训练

1.5《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 系示波器原理》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5分,选不全得3分,错选不得分,共40分) 1.在场强E=2.0×102 V/m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d=3.0×10-2 m的A、B 两点,则A、B两点间电势差可能为() A.8 V B.6 V C.4 V D.0 解析:设A、B连线与场强方向夹角为θ,则U AB=Ed cosθ,θ=0时,U AB =Ed=6 V,θ=90°时,U AB=0,故A、B间可能的电势差值为0 V~6 V,B、C、D均正确,A错误。 答案:BCD 2.如图1所示,三个电势分别为φ1、φ2、φ3的等势面上有a、b、c、d四点,若将一正电荷由c经a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1,若由c经b移到d,电场力做正功W2,则() 图1 A.W1>W2φ1>φ2 B.W1φ2 解析:由W=Uq可知,W1=W2。

由W cd=U cd·q,W cd>0,q>0,可知U cd>0, 故φ1>φ2>φ3,D正确。 答案:D 3.如图2所示,A、B、C是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各点电势φA=10 V、φB =2 V、φC=6 V,A、B、C三点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各图中电场强度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图2 解析:A、B中点电势为6 V,该点与C点为等势点,因此场强垂直该连线指向低电势一侧,故选D。 答案:D 4.如图3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电场线上的三点,且C点为AB的中点。设电荷在电场中只受静电力作用,若在C点无初速地释放正电荷,则正电荷向B运动,电势能减少了ΔE p;若在C点无初速地释放等量的负电荷,则负电荷向A运动,电势能减少了ΔE p′。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3 A.ΔE p=ΔE p′ B.ΔE p>ΔE p′ C.ΔE p<ΔE p′ D.无法判断 解析:由图可知该电场为非匀强电场,根据电场线的分布和U=Ed知,U AC <U CB,所以有qU AC<qU CB,即在CB段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多,电势能减少的就多,B项对。 答案:B 5.如图4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R=0.1 m的圆,P为圆周上的一点,O、P两点连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100 V/m,则O、P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练习课 人教版 第3课时练习课复习内容:教材第三单元知识及相关 题目。 复习目标: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自主完成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加深对分类结果的理解。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内容。 2.分类就是把物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分类的标准相同时,分类的方法或许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这是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单一性;分类的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同桌合作完成并展示汇报) 注意学生自己制定的分类标准是否合适,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否恰当。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经历统计数据整理的过程,并且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分析,训练学生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整理的。 四、拓展延伸 游戏:分扑克。 1.仔细观察,你想怎么分?按花色分 2.用简单的统计表把你的分类结果呈现出来。 黑桃方片梅花红桃数量 2 2 2 2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布置教材练习七第7题。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掌握起来很快,能够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以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参与统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参与设计统计表,对事物进行统计。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些学生的设计并没有达到教学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引导。 教学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学生利用统计表进行分类时表格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一定,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是一个常数 B .两种物质反应,不管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 C .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D .浓度商Q c v 逆。 2. 对于3Fe(s)+4H 2O(g) Fe 3O 4(s)+4H 2(g),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A .K =c (Fe 3O 4)·c (H 2) c (Fe )·c (H 2O ) B .K =c (Fe 3O 4)·c 4(H 2) c (Fe )·c 4(H 2O ) C .K =c 4(H 2O ) c 4(H 2) D .K =c 4(H 2) c 4(H 2O ) 解析:选D 。固体不写入表达式中。 3.(2012·黄山高二测试)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 2(g)+O 2(g) 催化剂△ 2SO 3(g),已知c (SO 2)始=0.4 mol ·L - 1,c (O 2)始=1 mol ·L - 1,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19,则此反应中SO 2的转化量为( ) A .0.24 mol ·L -1 B .0.28 mol·L - 1 C .0.32 mol ·L -1 D .0.26 mol ·L - 1 解析:选C 。2SO 2(g)+O 2(g)催化剂△ 2SO 3(g) 起始量/(mol·L - 1): 0.4 1 0 变化量/(mol·L - 1): x 0.5x x 平衡量/(mol·L - 1): 0.4-x 1-0.5x x 由平衡常数的定义:K =c 2(SO 3)c 2(SO 2)·c (O 2) =x 2 (0.4-x )2·(1-0.5x ) =19, 解得x =0.32 mol ·L - 1。 4.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2Y 2Z ,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n (Y)=n (Z),则Y 的转化率为( ) A.a +b 5 ×100% B.2(a +b )5b ×100%

高中物理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时训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1

课时训练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在水深超过200 m的深海,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生物电,获得食物,威胁敌害,保护自己。若该电鳗的头尾相当于两个电极,它在海水中产生的电场强度达104V/m,可击昏敌害,电鳗身长为50 cm,则它在放电时产生的瞬间电压为( ) A.10 V B.500 V C.5 000 V D.10 000 V 答案:C 解析:瞬间电压即瞬间电势差,求电势差有两个公式:一是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 U=Ed;二是电势差的定义式U=。本题显然不能用U=求解,因为不存在移动电荷做功的问题。题目中也没有说明电鳗头尾间产生的电场是不是匀强电场,但题目告诉了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值,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把它当匀强电场处理,因此,可以用U=Ed求解。由U=Ed可知,电鳗在放电时产生的瞬间电压为U=Ed=104×0.5 V=5000 V。 2.三个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E b,电势分别为φa、φb,则( ) A.E a>E b,φa>φb B.E aE b,φa<φb D.E aφb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a点附近的电场线比b点附近的电场线密,所以E a>E b。电场线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a点所在的等势面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所在的等势面的电势,即 φb>φa。故选项C正确。 3. 如图所示,A、B、C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BC,∠ABC=60°,BC=20 cm,把一个电荷量q=10-5C 的正电荷从A移到B静电力做功为零;从B移到C静电力做功为-1.73×10-3J,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是( ) A.865 V/m,垂直AC向左 B.865 V/m,垂直AC向右 C.1 000 V/m,垂直AB斜向上 D.1 000 V/m,垂直AB斜向下 答案:D 解析:把电荷q从A移到B静电力不做功,说明A、B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因该电场为匀强电场,等势面应为平面,故图中直线AB即为等势线,电场强度方向应垂直于等势面,可见选项A、B不正确。U BC==V=-173 V。B点电势比C点电势低173 V,因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所以电场强度方向必垂直于AB斜向下,电场强度大小E=== V/m=1 000 V/m,因此选项D正确,C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长为l、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由斜面底端的M点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N的速度仍为v0,则( )

第3课时角练习题

O O O γ βα、、角相关知识点 一.角的概念 1.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如图,角由射线OA 和OB 组成。 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即图中的点“O ” 2.角还可以看成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开始的边叫始边,终止的边叫终边。 二、角的表示方法 (1)用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 如图中角记作:∠AOB 或∠BOA 要求: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该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可以用这种方法) 如图中角记作:∠A 要求:必须是表示顶点的字母。 (3)用希腊字母表示角(一般用 如图中角分别记作:∠α、∠β (4)用数字表示角 如图中角分别记作:∠1、∠2 强调:图中∠AOC 不能用数字表示

三、角的度量 1. 1平角=180°1周角=360°直角=90°90o<钝角<180o0°<锐角<90° 2.为了更精密的度量角,我们规定 角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角是指() A.由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B.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C.由两条直线组成的图形; D.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下列语句:①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②角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③因为平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所以一条直线可以看作是平角;④一个角至少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其中不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能用∠1,∠EOF,∠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

4.如图,在∠AOB的内部有4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 A.10 B.15 C.5 D.20 5.如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2可表示为∠BAC (B)∠1可表示为∠DAC (C)∠1+∠2可表示为∠BAD (D)∠DAB可表示为∠A 6.38o12’等于( ) A.38.02oB.38.2oC.2282’D.2302’ 7.2018年4月12日我军在南海举行了建国以来海上最大的军事演习,位于点O 处的军演指挥部观测到军舰A位于点O的北偏东70°方向(如图),同时观测到军舰B位于点O处的南偏西15°方向,那么∠AOB的大小是()

2013年鲁科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第1章第三节第2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金属的腐蚀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②金属的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只有电化学腐蚀才是氧化还原反应③因为二氧化碳普遍存在,所以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以析氢腐蚀为主④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总是金属被氧化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①③④ 解析:选C。金属腐蚀的实质是M―→M n++n e-,金属总是被氧化,均是氧化还原反应;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C正确。 2.某铁件需长期浸在水下,为减少腐蚀,想采取下列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A.在铁件上铆上一些铜片 B.在制造铁件时,在铁中掺入一定量的铜制合金 C.在铁件表面涂上一层较厚的沥青 D.给铁件通直流电,把铁件与电源正极相连 解析:选C。A、B项都是铁做负极,腐蚀速率加快;C项形成保护层;D项铁做阳极,腐蚀速率加快。 3.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双选)()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解析:选BD。铜绿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反应原理为2Cu+O2+CO2+H2O===Cu2(OH)2CO3,故青铜器应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防止被腐蚀。A可能发生原电池反应而被腐蚀。 4.下列金属保护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以防止生锈 B.对某些工具的“机械转动部位”选用刷油漆的方法来防锈 C.用牺牲锌块的方法来保护船身 D.自行车的钢圈上镀上一层Cr防锈 解析:选B。“机械转动部位”应涂油脂防锈,油脂既防水又能防止气体对金属的腐蚀,还能使转动部位灵活。 5.(2011年河南周口检测)下图中a为生铁,A、B两个烧杯中为海水,C烧杯中为1 mol·L -1的稀硫酸。 (1)C中Cu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Z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极附近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装置C中Cu—Fe—稀H2SO4构成原电池,其中Fe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人教物理选修31课时分层作业3 电场强度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关于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以点电荷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都相同 B.正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一定比负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大 C.若放入正电荷时,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右,则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仍向右 D.电荷所受到的静电力很大,说明该点的电场强度很大 C[电场强度是矢量,在以点电荷为球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是方向不同,所以不能说电场强度相同,选项A错误;判 定场强大小的方法是在该处放置一试探电荷,根据E=F q 来比较,与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的正负没有关系,选项B错误;电场强度的方向与试探电荷无关,选项C 正确;虽然电场强度的大小可以用E=F q 来计算,但E=F q 并不是电场强度的决定 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是一个定值,与所放入的试探电荷及电荷的受力情况无关,选项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是某电场区域的电场线分布,A、B、C是 电场中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最小 B.B点的电场强度最小 C.把一个正点电荷分别放在这三点时,其中放在B点时受到的静电力最大D.把一个负点电荷放在A点时,所受的静电力方向和A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 AC[电场线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的地方电场强度小,A正确,B

错误;B点的电场强度最大,由F=qE知,C正确;负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D错误。] 3.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放在P点的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场强减半 B.若P点没有试探电荷,则P点的场强为零 C.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所受的电场力越大 D.P点的场强方向为试探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C[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是否放入试探电荷、放入电荷的电性、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选项A、B错误。电荷量一定时,由F=Eq可知,场强越大,所受的电场力越大,C正确。若试探电荷是正电荷,它的受力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若试探电荷是负电荷,它的受力方向的反方向是该点场强的方向,D 错误。] 4.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A B C D D[电荷做曲线运动,电场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应指向轨迹弯曲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一、单项选择题 1. 模型法是化学中把微观问题宏观化的最常见方法,对于2HBr(g) H 2(g)+Br 2(g)反 应。下列四个图中可以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为可逆反应的是( ) 解析:选C 。C 项说明三种物质共存,是可逆反应。 2.298 K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g)+3H 2(g) 2NH 3(g) ΔH =-92.4 kJ/mol ,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 2和3 mol H 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B .有无催化剂该反应放出的热量都为92.4 kJ C .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 D .若再充入1 mol H 2,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应为92.4 kJ 解析:选C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正向不可能进行到底,所以1 mol N 2和3 mol H 2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 ,C 正确。 3. 对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N 2(g)+3H 2(g) 2NH 3(g) ΔH <0,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为( ) A .断开一个N ≡N 键的同时有6个N —H 键生成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N 2、H 2、NH 3分子数比为1∶3∶2的状态 解析:选C 。断开N ≡N 键与生成N —H 键是同一个反应方向,A 不对;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M r =m n ,反应过程中m 始终不变,若M r 不变,则n 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 4.在2NO +O 22NO 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反应中,如图所示表明在30 ℃和100 ℃时的平衡体系中,NO 的百分含量与压强(p )或压强一定时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

第30课时 电场的 电场强度 电场线(B卷)

第30课时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B卷) 易错现象 1.不注意场强的基本概念,易混淆场强的计算公式。2.计算过程中易忽略场强的矢量性。 3.对电场线的特点易理解不清。 纠错训练 1.下列关于电场强度公式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A.E= q F适用于任何电场,其中q表示检验电荷 B.E=K 2 r q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其中q表示检验电荷 C.E= d U适用于匀强电场,其中U表示匀强电场相距d 的两点间的电势差 D.在带电平行金属板中,E∝ S Q,其中E为匀强电场场强,Q为极板所带电量。S为平行板的正对面积。2.如图30-B-1所示,A、B为带电量分别为+Q和-Q的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c、d为A、B连线上的两点,且A c=B d,关于c、d两点间的场 强的情况是() A.由c到d,场强由大变小 B.由c到d,场强由小变大 C.由c到d场强不变 D.由c到d场强先变小后变大 3.关于电场线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电场线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B.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反映电场中不同点的场强的相对强弱 C.电场线的箭头方向表示场强减弱的方向 D.空间中两条电场线不能相交 检测提高 一、选择题 1.关于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式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 B.电场强度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放入电荷的电量q成反比 C.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那一点所受的电场力 D.在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kQ1Q2/r2中,kQ2/r2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所在处的场强大小;而kQ1/r2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所在处的场强大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以点电荷为中心、r为半径的球面上,各处的场强都相同。 B.kQ/r2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C.场强的方向就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 D.电场中某点场强的方向与试探电荷的正负无关。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场强的方向就是电场线的方向 B.场强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力的方向 C.若E A=10N/C,E B=-20N/C,则E A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 练习课

第5单元面积 第5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4×90 60×3 300×9 4×50 20×4 6×500 22×13 15×11 15×17 70×4 37×5 8×53 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

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60-36=24(平方厘米) 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 三、对比练习 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积需知道什么条件?边长与周长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题中给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长,怎么求边长?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64÷4=16(米) 16×16=256(平方米) 答:面积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

第6章---第2节---课时·知能·训练

课时·知能·训练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6-2-8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φa、φb、φc和E a、E b、E c分别表示a、b、c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可以断定() 图6-2-8 A.φa>φb>φc B.E a>E b>E c C.φa-φb=φb-φc D.E a=E b=E c 2.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的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是20 V,b点的电势是24 V,d点的电势是4 V,如图6-2-9所示.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图6-2-9 A.4 V B.8 V C.12 V D.24 V 3.(2010·茂名质检)在负点电荷Q形成的辐射场中,以Q为中心由近及远画出若干个球面,将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分别置于各个球面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同一球面上各点的场强相同 B.离Q越远的球面上的各点的场强越大 C. q在离Q越远的球面上所具有的电势能越大 D.离Q越远的球面上的各点的电势越低 4.(2010·长春调研)如图6-2-10(a)所示,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有一电子以某一初速度且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AB由点A运动到点B,所经位置的电势随距A点的距离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6-2-10 A.A、B两点的电场强度E A>E B B.电子在A、B两点的速度v A<v B C.A、B两点的电势φA<φB D.电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E p A>E p B 5.如图6-2-11所示,光滑曲面上方有一固定的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现有一带电量为+q的金属小球(可视为质点),在A点以初速度v0沿曲面射入,小球与曲面相互绝缘,则() 图6-2-11 A.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 B.小球从A点到C点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其动能的减少量 C.小球在C点时受到+Q的库仑力最大,所以对曲面的压力最大 D.小球在曲面上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始终守恒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 图6-2-12 (2010·无锡模拟)如图6-2-12所示,真空中存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虚线A、B为该匀强电场的两个等势面.现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带等量正电荷的小球a、b、c,从等势面A上的某点同时以相同速率v0向不同方向开始运动,其中a的初速度方向垂直指向等势面B;b的初速度方向平行于等势面;c的初速度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