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章媒介企业并购与反并购

第十章媒介企业并购与反并购

第十章媒介企业并购与反并购
第十章媒介企业并购与反并购

第十章媒介企业的并购与反并购

传媒企业如果要扩大自身的规模,至少有两种方法:靠自身的发展而逐渐积累;靠兼并或收购迅速扩大规模。在目前,后者甚至已经成为传媒企业扩大规模的主要方法。

2006年,以对盛大4000万美元的投入获得超5.6亿美元回报的软银亚洲在撤出网游产业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欢乐传媒。继成功从软银亚洲获得2000万美元的投资之后,国内民营传媒企业“欢乐传媒”又一次吸引了众人的眼球,4月13日,“欢乐传媒”以超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著名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成为国内民营传媒企业第一起收购新媒体案,表明了以电视节目制作起家的欢乐传媒和其所代表的民营节目内容制作商,正迈出新媒体投资战略的第一步。

与并购类似,传媒企业的反并购也不鲜见。2005年2月19日清晨8时,总部设在上海的盛大交互娱乐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DA,下称盛大)在其网站和纳斯达克同时发表声明称,截至2月10日,盛大与其控股股东已通过在二级市场交易,持有新浪公司总计19.5%的股份,并根据美国证券法的规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受益股权声明文件。在这份文件中,盛大坦承购股的目的是战略投资,并意欲控得实质性所有权,进而获得或影响对新浪的控制。此举使盛大一夜之间成为新浪的最大股东,并开启了互联网界此前非常罕见的一幕:一场收购/反收购大战。

与其它行业一样,国际间传媒企业的并购与反并购案例层出不穷,同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传媒企业的对外并购、跨国公司对我国传媒企业的并购以及我国传媒企业之间的相互并购案例将会不断增加。这也为我们研究媒介企业的并购与反并购提供了足够的理由。

实际上,在发达国家,传媒企业之间的相互并购案例并不是值得过多讨论的话题,但在我国,传媒企业的改革向来滞后,其中的新闻出版业一直被称为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不管此堡垒是谁设置的,它终有一天会被外部力量或者内部力量突破,突破就意味着投资结构的多元化,资本跨行业、跨地域乃至跨国籍的流动,相信我国传媒企业的并购与反并购将会越来越频繁。本章主要介绍并购与反并购的概念与方式。

第一节传媒并购概述

传媒并购是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英文称Mergers and acquisition,简称M&A。并购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行为。并购是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极为普遍和正常的现象。但并购、兼并和收购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名词,我国法律中的相关名词是“公司合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专设“公司合并、分立”一章。

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采取各种形式有偿接收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被兼并方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企业兼并的形式有:①承担债务式兼并,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的兼并方式;②购买式兼并,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兼并方式;

③吸收股份式兼并,即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从而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股东的兼并方式;④控股式兼并,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达到控股,实现兼并的方式。

收购是指一个企业能够通过购买另一个公司的资产或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而使该公司经营决策权易手的行为。也就是说,收购包括资产收购和股份收购。狭义的收购一般仅指股份收购。

合并是指两家以上的公司依据契约及法令归并为一个公司的行为。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创新合并两种形式。所谓吸收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中,其中一个公司因吸收了其他公司而成为存续公司的合并形式;所谓创新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通过合并创新一个新公司。

合并、兼并和收购基本上是一种从属关系,兼并和收购包含在广义的合并概念中。兼并是合并中的一种形式,即吸收合并;而收购是兼并中的一种形式,即控股式兼并(最多加上购买式兼并)。兼并、收购与合并的关系如图1。

企业间(无论是传媒企业还是非传媒企业)并购的最目的是为了形成垄断,历史上,企业垄断的组织形式至少包括两种:单独企业的垄断、企业联合的垄断。而后者又包括托拉斯、辛迪加与卡特尔等形式。

图1:兼并、收购与合并的关系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传媒之间的并购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业集团开始横向兼并,形成了赫斯特、普利策等报业集团。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金融资本开始购买报业集团,开始跨行业兼并,其代表为摩根、洛克菲勒等财团。

第三阶段:二战以后,资本对新闻事业的支持和控制进一步加强。例如在广播市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广播公司(ABC)三足鼎立,共同垄断了美国广播市场。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杠杆收购(借钱收购,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或现金还债)开始流行,“小鱼吃大鱼”的案例频繁出现。

第五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欧洲等国修改传媒法和电信法,出现了电信产业和传媒产业的融合,掀起了传媒并购狂潮。

托拉斯、辛迪加与卡特尔的区别

托拉斯即英文trust的音译。直译为商业信托(business trust,原意为托管财产所有权)。垄断组织的高

级形式之一。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

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加强竞争力量,以获

取高额垄断利润。参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都丧失独立性。托拉斯的董事会统一经营全部的

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领导权掌握在最大的资本家手中,原企业主成为股东,按其股份取得红利。参加

的资本家为分配利润和争夺领导权进行剧烈的竞争。

在社会主义国家,托拉斯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的组织形式之一。我国1963年至1964年,中央工业交

通部门先后试办了烟草、盐业、医药、橡胶、铝业、汽车、纺织机械、地质机械仪器等十二个托拉斯企业。

辛迪加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是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由辛迪加总办事处统一办理。其内部各企业间存在着争夺销售份额的竞争。

辛迪加法语syndicate的音译,原意是“组合”。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由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以获取垄断利润而建立的垄断组织。

卡特尔(cartel)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卡特尔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生产或销售某一同类商品的企业,为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这一同盟的成员在生产、商业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

可以看到,由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企业紧密程度是逐步增加的。最后干脆是合并。三者之间的区别见下表。

关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趣闻

1938年10月30日晚8点,CBS开始播放广播剧《星际战争》(War of the Worlds)。逼真的演播效果,使得当时众多听众信以为真,感到末日来临,引发了大规模恐慌。这次恐慌虽未有一人死亡,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觉得自己受到愚弄。为此,CBS遭到指控,人们要求赔偿75万美元。后来,美国为此颁布一项新法规:“禁止播放虚构新闻。”四年后智利圣地亚哥的一家广播电台用西班牙语重播了这个节目,智利的听众和美国听众反应一样。不过,这一次愤怒的人们烧掉了这家电台。

第二节:传媒并购的方式

传媒企业并购的方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其分类。按并购双方的行业特

征,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按付费方式,可以分为现金并购与股票并购;按是否用目标企业自身资产来划分,可以分为杠杆并购和非杠杆并购;按合作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其中,第一种划分更加具备经济学意义。

一、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1、横向并购,指商业上的竞争对手间进行的并购,例如生产同类商品的公司或者是在同一市场领域出售相互竞争商品的公司之间进行并购。横向并购的目的是生产、销售向一个企业的集中,优势公司并购劣势公司组成横向大企业集团,扩大生产规模,其目的在于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买方公司的垄断实力或形成规模效应。

2、纵向并购,指买方公司并购与其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前后顺序生产、营销过程的公司,以形成纵向生产经营一体化。在美国视听工业里,垂直联合是一个大趋势。哥伦比亚公司并购了许多电影院,而且这些公司还拥有许多别的媒体产品展示形式;广播、有线电视,录像带出租网络。1996年,迪斯尼公司以190亿美元兼并首府/美国广播公司,就是节目生产制作和节目传播销售一体化的结合,是上游和下游的连接;新闻集团1984年并购福克斯(FOX),并且构造了同名的新电视网;维亚康姆拥有PARAMOUNT和正在成熟的UPN网络,并在1999年并购了CBS;时代华纳支配了有线网络,并且在1997年通过并购TNT拥有了关键的有线频道。

纵向并购的结果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节约通用的设备、费用等,加强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配合,加速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节省运输、仓储、资源和能源等。同时,纵向并购还可以避开横向并购中经常遇到的反垄断法的限制。

3、混合兼并是一种传媒系统内部兼并与传媒系统外部兼并相互“融合”的一种兼并方式,也就是说,实力强大的媒体为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可以超出本系统的范围实施兼并。例如实力强大的电视台既可以兼并电视产业部门内的有关实体,也可以兼并广播产业部门的有关实体或者报业部门,同时还可以兼并非传媒产业部门。通过这种兼并方式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既可以降低传媒产业经营的风险,又可以保证传媒产业的稳定效益,同时又拓宽了传媒产业的经营范围,真正突出了传媒产业在信息社会的支柱地位。

二、现金并购与股票并购

现金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或主要资产,使对方停止营业或解散,从而取得其控制权的行为。通常情况下,现金并购要求并购方的财务状况良好,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当然,并购方也可以通过借债等方式增加流动资金。股票并购是指并购方不以现金为媒介完成对目标公司的并购,而是并购者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以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一种方式。并购对象一般是上市公司。

三、杠杆并购和非杠杆并购

杠杆并购(Leverage Buyout,LBO)是指并购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钱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大量、足够的资金进行并购活动,并购后公司的收入(甚至包括拍卖目标资产的营业利益)足以支付因并购而产生的高比例负债,这样能达到以很少的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这种方式也有人称之为高度负债的并购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一些小公司实现“小鱼吃大鱼”。

非杠杆并购指不以目标公司自己的资金及营运所得来支付或担保支付兼并价金的并购方式,早期兼并风潮中的并购形式多属此类。非杠杆并购并不意味着并购公司不利用贷款,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并购都是利用贷款完成的,只是借贷数额的多少而已。

四、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

善意并购(friendly acquisition) 当并购方有理由相信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会同意并购时,向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提出友好的并购建议。彻底的善意并购建议由并购方私下而保密地向目标公司提出,且不被

要求公开披露。在整个并购活动中,并购方不会采取出其不意的手段,成功率也较高。

恶意并购(hostile takeover),又称敌意并购,是指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并购活动。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并购困难。敌意并购可能引致突袭并购。进行敌意并购的并购公司一般被称作“黑衣骑士”。

传媒传奇——萨默·雷石东

萨默·雷石东是全球最大传媒娱乐公司总裁,从维亚康母、派拉蒙、CBS到MTV;从《阿甘正传》、《勇

敢的心》到《泰坦尼克号》;从二战英雄到传媒骄子,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与战斗的气息。他掌管着全

球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他是当今世界传媒业最富有、最成功的创业者。他就是传媒帝王——萨默·雷石东。

1940年,雷石东以波士顿拉丁学校300年来的最高平均分毕业,并直接进入哈佛大学。

1941年12月,日本空军对驻扎在珍珠港基地的美国海军进行了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

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年轻的雷石东被选中参加对日本军事密码的破译,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雷石东所在的阿灵顿密码破译小组破获的日军密码为美军的几次胜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在莱特海湾

之战中,依靠阿灵顿密码破译组有效的密码破译,美军大获全胜,基本上摧毁了日军的整支舰队。因为在

密码组的优秀表现,雷石东也成为二战英雄。

63岁收购维亚康母公司,70岁收购派拉蒙电影公司,76岁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50年间,雷

石东大胆的扩张使自己从一个机车影院的老板,成为一个年收入达246亿美元的传媒帝国的领袖,他崇尚

的信条是“A Passion to win”(赢的激情)。这也是他的自传的名字。没有埋怨,只有顽强斗志。“我的价值

观始终不曾改变,那就是永远追求赢的激情,这种激情体现了我全部的意义。”正是这种赢的激情和坚韧

不拔的毅力使雷石东度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并且乐观向上:“你并不一定需要先接近死亡,然后才

能体会到生的可贵,只要你愿意,生活随时可以开始。”“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要想真正成功的话,必须

要有想当第一的愿望才行,并不在于他们是商人、是医生、律师还是老师。我对工作的热情始终未减,赢

的意志就是生存的意志。我心中那股赢的激情使我感到永远年轻。”

乐观自信保持清醒是成功的秘诀

作为全球最大的传媒娱乐集团之一,维亚康母公司涉足电影、电视、出版及与娱乐相关的其他零售业

务,2003年公司市值870亿美元,该公司旗下拥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MTV全球电视网、派拉蒙电影公司、19家电视台、1300家电影院等产业。”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雷石东说:“首先,你必须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有着乐观主义精神,这是惟一让你成功的秘密。其次是保持清醒,在工作上任何变化都是有可能的,最后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就是白手起家的。”

第三节传媒反并购策略

2005年2月19日清晨8时,总部设在上海的盛大交互娱乐有限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SNDA,下称盛大)在其网站和纳斯达克同时发表声明称,截至2月10日,盛大与其控股股东已通过在二级市场交易,持有新浪公司总计19.5%的股份,并根据美国证券法的规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受益股权声明13-D文件。在这份文件中,盛大坦承购股的目的是战略投资,并意欲控得实质性所有权(a substantial ownership position),进而获得或影响对新浪的控制(acquire or influence control of the Issuer)。此举使盛大一夜之间成为新浪的最大股东,并开启了互联网界此前非常罕见的一幕:一场收购/反收购大战。

2月22日晚10时,新浪宣布将采纳股东购股权计划,即所谓“毒丸”计划,以保障公司所有股东的最大利益。据此,一旦盛大及其关联方再收购新浪0.5%或以上的股权,或者某个人或团体获得10%的新浪普通股,“毒丸”计划就自动启动;于股权确认日(预计为2005年3月7日)当日记录在册的每位股东,均将按其所持的每股普通股而获得一份购股权。这一举动被认为系属针对“敌意收购”的反收购行动。

上市企业盛大觊觎门户网站新浪网控股权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传媒并购和反并购问题的关注。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欧洲各国纷纷修改媒体法和电信法,推动电信产业和媒体产业的重组和融合,掀起了又一次的全球范围内的媒体并购浪潮。根据美国证券数据公司的统计,电信业和传媒业与银行业一道,是当今美国兼并收购最盛的行业。据统计,从1986年到1990年,美国有400个独立电视台和电台集团在产权市场上被出售,等于全美75%的电视台被交换了一次所有权。而在1993、1994年间,又有200个以上的电视台进入产权市场,经历了产权并购和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设备陈旧、缺乏创意、竞争力不强的电视台被淘汰了,而充满活力的电视台则经过重组,注入了新的资本,成为大众传媒行业的优良资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传媒的并购、反并购也随之启动。2003年4月,星美出资3000万元取得阳光卫视和阳光文化网络各70%的股权,并预付给阳光文化5000万元节目制作费用。2003年12月1日,保利出资4.1亿元,成功并购华亿,与北大华亿组成新的公司——中国保利华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利华亿”),双方各占股50%。保利文化出的4.1亿元并不单是收购华亿的资金,这4.1亿将主要通过保利华亿投资于旅游卫视,将主要用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旅游卫视。

有竞争就有并购,有并购就有生死轮回,中国传媒业不可避免要卷入并购与反并购的大潮。在当今公司并购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投资银行等外部顾问机构的帮助下,开始重视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防御性措施进行反并购,以抵制来自其他公司的敌意收购。

一、反并购的预防策略

在对目标传媒企业进行并购时,可能会引起目标传媒企业的两种不同反应,即同意和不同意。目标传媒企业不同意并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可能导致目标企业采取各种反并购策略。传媒企业并购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加,并购和反并购斗争日益激烈,管理层务必保持对市场各构成因素的敏感性,这里的市场构成因素一般是指股东、潜在的攻击方和各大投资机构。事先采取一些预防性的措施,并制定可以立即实施的应急措施,避免在收购行为骤然发生时措手不及。

1、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

收购传媒公司的关键是收购到“足量”的股权。一个传媒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收购,应该建立一种股权结构,在这种股权结构中,传媒公司股权难以“足量”地转让到收购者的手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以改善持股结构:

①自我控股,指公司的发起组建人或其后继大股东为了避免公司被他人收购,而掌握一定量的股票以达到对公司的控股地位。可以在一开始设置公司股权时就让自己控有公司的“足量”股权。我国法律和政策要求某些行业(主要是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行业)的上市公司,要由国家(政府)控股,就属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增持股份加大持股比例来达到控股地位,其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自我控股如果达到51%的比例,那么敌意收购不再可能发生,收购与反收购问题不复存在。一般地说,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对一个公司持有25%左右的股权就能控制该公司。

②交叉持股或相互持股。交叉持股或相互持股是指在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参股,在一方面临并购威胁时,另一方则锁定股份,加大并购方吸纳股份的难度。相互持股最早开始于日本的阳和房地产公司事件。1952年该公司被恶意收购,从而引发了三菱集团内部结构调整。1953年,日本《反垄断法》修改后,出于防止被从二级市场收购的需要,三菱集团下属子公司开始交叉持股。从此以后,交叉持股在日本作为一种防止被收购的策略而大行其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还把相互持股作为跟银行保持密切关系以获取资本的一种策略。

③发行表决权不同的股票。并非所有国家都遵循一股一投票权的原则。理论上讲,股票的表决权可以任意设计。例如每张股票仅有一份表决权的股票称单权股票;每张股票享有多份表决权的股票称多权股票;没有表决权的股票称无权股票。如果国家政策允许,公司可以向董事、管理机构和监事发行多权股票,或干脆只向社会发行无权股票,这样,即使全部的流通股都被买走了,也不会影响企业重大事项的表决。实际上如果真是这样,就不会有人企图并购之。

2、在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

出于反收购的目的,公司可以在章程中设置一些条款,并以此作为并购的障碍。这些条款被称作“拒鲨”条款shark repellent或“箭猪”条款,又称作反接收条款。这些条款有以下几种:

①分期分级董事会制度。此制度又称董事会轮选制,即公司章程规定董事的更换每年只能改选1/4或1/3等。这样,收购者即使收购到了“足量”的股权,也无法对董事会做出实质性改组,即无法很快地入主董事会控制公司。

②多数条款。即由公司规定涉及重大事项(如公司合并、分立、任命董事长等)的决议须经过绝大多数持有表决权者同意方可通过。更改公司章程中的反收购条款,也需经过绝对多数股东或董事同意。这就增加了收购者接管、改组目标公司的难度和成本。

③限制大股东表决权条款。为了更好保护中小股东,也为了限制收购者拥有过多权力,可以在公司章程中加入限制股东表决权的条款。股东的最高决策权实际上就体现为投票权,其中至关重要的是投票选举董事会的表决权。

④订立公正价格条款,要求出价收购人对所有股东支付相同的价格。溢价收购主要是企图吸引那些急于更换管理层的股东,而公正价格条款无疑阻碍了这种企图的实现。有些买方使用“二阶段出价”,即以现金先购股51%,另外再用债券交换剩下的49%股票。目标公司股东因怕收到债券而会争先将股票低价卖出。

⑤限制董事资格条款,增加买方困扰。即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公司董事的任职条件,非具备某些特定条件者不得担任公司董事;具备某些特定情节者也不得进入公司董事会。这会增加收购方选送合适人选出任公司董事的难度。

二、反并购的手段

反并购可以运用的经济手段主要有: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收购收购者等。

1、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

①资产重估。在现行的财务会计中,资产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来估价。常见的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往往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多年来,许多公司定期对其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并把结果编入资产负债表,提高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由于收购出价与账面价值有内在联系,因而提高账面价值会抬高收购出价,抑制收购动机。

②股份回购与死亡换股

股份回购是指目标公司或其董事、监事回购目标公司的股份。回购股份在实战中往往是作为辅助战术来实施的。如果单纯通过股份回购来达到反收购的效果,往往会使目标公司库存股票过多,一方面不利于

公司筹资,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公司资金的流动性。目标公司财务状况是制约这一手段的最大因素。

死亡换股即目标公司发行公司债券、特别股或其组合以回收其股票。这同样起到减少在外流通股份和提升股票价格的作用。但死亡换股对目标公司的风险很大,因负债比例过高,财务风险增加,即使公司价值不变,但权益比重降低,股价不见得会随在外流通股份的减少而升高。更有甚者,即便股价等比例上涨,但买方收购所需要的股数也相应地减少,最后收购总价款变化不大,目标公司可能只是白忙一场。

2004年年底,美国自由传媒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根据这项协议,该公司有权在2005年4月,从美林证券手中收购新闻集团大约8%有表决权的股份。此前,该公司已拥有新闻集团9%有表决权的股份,从而使自由传媒公司拥有的此类股份高达17%,对默多克家族控制新闻集团的权力构成极大的威胁。

虽然马龙的收购计划还不足以对默多克在新闻集团的控股权构成致命威胁,但默多克对此也不敢掉以轻心。73岁的默多克已经发起全面反击,2005年元月10日报道,为巩固其环球传媒帝国,鲁珀特·默多克,以7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其尚未持有的福克斯娱乐集团的剩余股份。本次购买行为于前晚在新闻集团的董事会议通过批准。此前,默多克所控制的新闻集团持有福克斯82.1%的股份。

此次交易将巩固默多克对美国一些最有价值的传媒的控制,例如福克斯宽带广播网和DirecTV卫星服务,并有利于简化新闻集团的复杂结构,该公司涉及的业务十分广泛,包括全球范围内的报纸、电视、电影和卫星服务。完全拥有福克斯娱乐集团也使默多克在未来的交易中处于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

③寻找“白衣骑士”

寻找“白衣骑士”是指目标公司在遭到敌意收购袭击的时候,主动寻找第三方(即所谓的“白衣骑土”)来与袭击者争购,造成第三方与袭击者竞价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局面。显然,“白衣骑士”的出价应该高于袭击者的初始出价。在这种情况下,袭击者要么提高收购价格,要么放弃收购。往往会出现“白衣骑士”与袭击者轮番竞价的情况,造成收购价格上涨,直至逼迫袭击者放弃收购。如果袭击者志在必得,也将付出高昂代价甚至使得该宗收购变得不经济。

盛大收购新浪,新浪管理层做了三手准备,即一边与陈天桥谈判,一边实施毒丸计划,阻止盛大在二级市场上收购更多的新浪股权,更重要的还在试图引进雅虎等国际投资者,以打破现在的力量均势。

④“金降落伞”、“灰色降落伞”和“锡降落伞”

公司收购往往导致目标公司的管理人员被解职,普通员工也可能被解雇。为了解除管理人员及员工的这种后顾之忧,美国有许多公司采用“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灰色降落伞”(pens ion parachute)和“锡降落伞”(tin parachute)的做法。

“金降落伞”是指目标传媒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由公司董事及高层管理者与目标公司签订合同规定:当目标公司被并购接管、其董事及高层管理者被解职的时候,可一次性领到巨额的退休金(解职费)、股票选择权收人或额外津贴。该项收益就像一把降落伞让高层管理者从高高的职位上安全下来,故名“降落伞”计划;又因其收益丰厚如金,故名“金降落伞”。“灰色降落伞”主要是向下面几级的管理人员提供较为逊色的同类保证,根据工龄长短领取数周至数月的工资。“锡降落伞”是指目标公司的员工若在公司被收购后两年内被解雇的话,则可领取员工遣散费。从反收购效果的角度来说,“金降落伞”、“灰色降落伞”和“锡降落伞”策略,能够加大收购成本或增加目标公司现金支出从而阻碍购并。“金降落伞”法可有助于防止管理者从自己的后顾之忧出发阻碍有利于公司和股东的合理并购

2、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或增加收购者风险

①焦土战术

A.售卖“冠珠”。在并购行当里,人们习惯性地把一个公司里富于吸引力和具收购价值的“部分”,称为“冠珠”。它可能是某个子公司、分公司或某个部门,可能是某项资产,可能是一种营业许可或业务,可能是一种技术秘密、专利权或关键人才,更可能是这些项目的组合。“冠珠”富于吸引力,诱发收购行动,是收购者收购该公司的真正用意所在,将“冠珠”售卖或抵押出去,可以消除收购的诱因,粉碎收购者的初衷。

B.虚胖战术。一个公司,如果财务状况好,资产质量高,业务结构又合理,那么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往往诱发收购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到收购袭击,它往往采用虚胖战术,作为反收购的策略。其做法有多种,或者是购置大量资产,该种资产多半与经营无关或盈利能力差,令公司包袱沉重,资产质量下降;或者是大量增加公司负债,恶化财务状况,加大经营风险;或者是故作一些长时间才能见效的投资,使公司在短时间内资产收益率大减。所有这些,使公司从精干变得臃肿,收购之后,买方将不堪其负累。这如同苗条迷人的姑娘,陡然虚胖起来,原有的魅力消失了去,追求者只好望而却步。

②“毒丸”计划poison pill

“毒丸”计划是美国著名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 Lipton)1982年发明的,全称“股东购股权计划”。此计划通常在目标公司面临收购威胁时,经董事会投票决定启动,主要是通过股本结构重组,降低收购方的持股比例或表决权比例,或增加收购成本以减低公司对收购人的吸引力,达到反收购的效果。

“毒丸”计划一般有“折价购己方公司新发股票”(flip-in pill)和“折价购对方公司新发股票”(flip-over pill)两种形式。前者指,一旦未经认可的一方收购了目标公司一大笔股份(一般是10%至20%的股份)时,“毒丸”计划就会启动,导致新股充斥市场;一旦被触发,其他所有股东都有机会以低价买进新股。这样就大大地稀释了收购方的股权,使收购代价变得高昂,从而达到抵制收购的目的。后一种形式一般在对方用部分或全部股票进行收购时,被收购公司股东有权以折价反向收购主动收购公司的股票。

“毒丸”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其二,对该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

“毒丸”(无论各类权证、或毒药条款)在平常皆不发生效力。一旦公司遭受并购接收,或某一方收购公司股票超过了预定比例如20%,那么这些权证及条款就会生效。公司运用“毒九”术,类同于埋地雷,无人来进犯,地雷自然安眠,一旦发生收购战事,袭击者就要踩踏地雷,地雷就要爆炸显威。

3、收购收购者

又称“帕克曼”防御。这一反收购术的名称取自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颇为流行的一种电子游戏。在该游戏中,电子动物相互疯狂吞噬,其间每一个没有吃掉其敌手的一方反会遭到自我毁灭。作为反收购策略,“帕克曼”防御是指:公司在遭到收购袭击的时候,不是被动地防守,而是以攻为守、以进为退,它或者反过来对收购者提出还盘而收购收购方公司。或者以出让本公司的部分利益。包括出让部分股权为条件,策动与公司关系密切的友邦公司出面收购收购方股份,以达围魏救赵的效果。

此外,除了上述经济手段外,目标公司的经营者还可以利用一些法律手段,与收购方进行抗争,保护自己。

北大青鸟曾在2001年也曾经准备收购搜狐。当时,搜狐股价在1美元以下,而公司的净资产却相当

于每股1.62美元。2001年4、5月间,北大青鸟旗下香港青鸟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买下英特尔、电讯盈

科、高盛等五家机构的672万余股搜狐股票,持股比例达到18.9%,一跃成为仅次于公司创始人张朝阳(持

股25%)、香港晨兴科技(持股21%)的第三大股东。

搜狐公司最初对青鸟的进入表示了相当热情的欢迎。但当搜狐逐步了解到青鸟的全盘计划后,感到了

不安,并于7月19日抛出了“毒丸”。搜狐董事会宣布,在有人或机构收购搜狐股票达20%时,搜狐普通

股股东均享有优先购买权,搜狐股东可以以每股100美元的价格购买一个单位的搜狐优先股,在被并购后,

每一优先股可以兑换成收购公司或合并后新公司两倍于行权价格的股票,即市场价值为200美元的新公司

普通股。这样一来,恶意收购者持有的股权将被严重稀释比例,从而失去在新公司中的控股地位。北大青

鸟考虑到资金问题和利益得失,最终还是放弃了对搜狐公司的并购。

●并购的方式多种多样。按并购双方的行业特征,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按付

费方式,可以分为现金并购与股票并购;按是否用目标企业自身资产来划分,可以分为杠杆并购和非杠杆并购;按合作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善意并购和恶意并购。

●传媒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以降低被并购的风险,另外,可以运用于反并购的手段主要有: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收购收购者等。

并购杠杆收购白衣骑士“帕克曼”防御

1、谈谈并购的分类。

2、反并购都有哪些手段?

3、请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企业间的并购。

企业合并案例分析

企业合并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详阅) 会计093 09363080 侯美昕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在2004年的岁末掀起一股狂飙,搅得全球IT业为之震荡。中外名家纷纷亮相,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看好的,不看好的,既看好也不看好的,各种观点交织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现在,并购狂飙已经尘埃落定,为了给历史作个见证,也给这次收购留下一个记录。这次我将此案例进行企业合并案例分析。主要进行一下几部分:并购双方介绍、并购背景及原因、并购过程、案例分析 一、并购双方介绍 1、联想集团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研人员创立。联想控股采用母子公司结构,目前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下属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神州租车六家子公司,联想控股作为联想系企业的旗舰,承担公司总体资金管理,以及子公司战略方向的统一协调与指导等战略功能。 2、IBM集团 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90年来在帮助企业创新方面一直居于领先地位。1995年,IBM将公司内部的各个软件部门合并,成立了IBM软件集团。 二、并购背景及原因 扩展海外业务, 获取世界一流品牌, 借助IBM 的品牌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 获取IBM一流的国际化管理团队;获取IBM 独特的领先技术;并购IBM 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后, 能得到更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获得IBM 的研发和技术优势, 并

获得IBM 遍布全球的渠道和销售体系和国际化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三、并购过程简介 联想与IBM 公司并购过程跨国并购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 仅靠并购企 业单枪匹马是难以完成的。联想在并购IBMPC 业务过程中: (1)2003 年聘请麦肯锡作为战略顾问, 全面了解IBM 的PC业务和整合的可 能。在进行了13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之后, 2004 年12 月8 日双方终于达成了最终的并购协议。 (2)财务方面。IBM 全球PC 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 5 亿美元, 其中包括6. 5 亿美元现金、价值 6 亿美元的 联想股票及PC 部门5 亿美元的债务。IBM 将持有联想集团约19% 的股份。 (3)2005 年第二季度起, 联想将分三年支付给IBM 7.05亿美元的服务费用, 分别为2. 85 亿美元, 2. 23 亿美元和1. 97 亿美元;董事会方面, 杨元庆先生接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 成为联想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先生为董事会非执行董事。 四、案例分析 1、合并类型: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指不存在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够买 另一个或多个企业股权或净 资产的行为。也就是说,在这种合并形式中,参与合并的双方,在合并前后均 不属于同一方或多方最终控制。例如,在联想集团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中,联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

企业并购整合经典案例--从飞利浦到高通 缘起飞利浦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NXP半导体是从飞利浦分出来的,而大家对飞利浦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消费电子厂商。飞利浦曾经在制造和销售CRT电视上获得巨大成功。但我曾经认为他们的所获得的荣光已经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消失,飞利浦最终会被苹果和三星这样的厂商超越。 在对NXP半导体做深入调查的时候,我发现原来飞利浦并没有像我曾经想象的 那样一步步迈向深渊,反过来,他们其实还活得很好,生意甚至还蒸蒸日上。现在的他们靠着做医疗和健康的方案,重新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当年飞利浦把NXP半导体分离出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回到1998年底,当时的飞利浦正在巩固其医疗系统产品线,并打算将其推广到整个欧洲。也就是在这一年,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高达71亿NLG(NLG:荷兰盾),较之1997年,这个数字成长了5%,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 当时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增长主要来源于消费系统和通信IC,当中以欧洲和亚 洲市场的增幅最猛。虽然同期的PC市场不被看好,亚洲经济状况也给形势带来

坏的影响。但是在Dataques的半导体厂商排名中,飞利浦还是爬升到第八的位置,营业收入也增长了20%。 1994到1998年间飞利浦半导体的每年营收示意图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飞利浦半导体的营收水平,我将这些收入专为美金,而汇率用的是当年财年的任何一个汇率,于是我们得到了下面的数据。 飞利浦半导体每年的营收(in dollars),1994到1998 到了1999年,飞利浦依然对其半导体业务和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抱有相当大的信心。他们甚至还把半导体当做他们的主要业务来运营。 为了加强实力,飞利浦在1999年6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了VLSI Technology,后者在无线通信、网络、消费数字娱乐和先进计算的客制和定制IC上有不错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爱立信的采购就贡献了VLSI的28%的营收。

并购经典案例解析

并购经典案例解析 主讲人:王林 引言: 今天上午我们交流话题是“中国企业并购之路”,也就是“并购经典案例解析”。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从宏观角度给大家一个理念,并购对企业的发展、对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以及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怎么做的,通过哪些方式做并购,最后我会跟大家讲一下并购在一些经典案例中是怎么做的,中国一些大企业是怎么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扩张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我叫王林,盛高咨询集团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北京)。我个人在战略、文化、并购几个领域操作项目比较多,也出版了自己的一些书,比如《成功向左,失败向右》,在经济危机时写了两本书——《这个冬天冻死谁》、《中国企业如何过冬》,主要为中国企业在战略方面怎么度过经济危机,怎么做,我做一些指导,这两本书也提到了在当大家不看好现在经济形势时可以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扩张。 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风起云涌,从国内的国美收购永乐、大中,到国外的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想问大家,从你们的理解,你们觉得这些并购会对企业、行业本身、产业会产生什么影响?意味着什么?我的理解是:不管是国美收购永乐、大中,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收购沃尔沃,我归结为都是战略性并购,企业为了实现他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性并购,从国美收购永乐大中来讲,大家看到表面上扩到了店面的配置或者在全国的布局更好,但内涵的核心是竞争对手被消灭,其实这是一个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自己的增值手段,在开始时大家会看到电器零售业在国内烽烟四起,有很多公司,永乐、大中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跟国美抗衡的电器企业,都被国美收购了,那国美收购永乐、大中之后,现在和苏宁的势力对比,相对来说已经不平衡了,因为当时和苏宁争购大中时,双方进行了力量的拼搏,最终是国美胜出,当然现在在国内除了电器连锁业除了国外公司不讲,国内连锁也现在只剩下了两家,即国美和苏宁,就像国外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大家会看到,在国内电器连锁业是以两个企业相对垄断的格局已经形成,这个产业

经典跨国并购案例

经典并购案例 一、1997年美国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波音与麦道公司合并,涉及金额140亿美元 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按照1996年12月13日的收盘价,每一股麦道公司的股票折合成0.65股波音公司的股票,波音公司完成这项收购共需出资133亿美元。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品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20万人。1997年,新波音公司的总收入将达到480亿美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起合并事件,使世界航空制造业由原来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家共同垄断的局面,变为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进行超级竞争。特别是对于空中客车来说,新的波音公司将对其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由于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事件对欧洲飞机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政府和企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7年1月,欧洲委员会开始对波音兼并麦道案进行调查;5月,欧洲委员会正式发表不同意这起兼并的照会;7月16日,来自欧盟15个国家的专家强烈要求欧洲委员会对这项兼并予以否决。美国和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首脑也纷纷卷入这场兼并和反兼并的冲突之中。一时间,美

国与欧洲出口企业之间酝酿着引发贸易大战的危机。最后,为了完成兼并,波音公司在7月22日不得不对欧盟做出让步,其代价是:1.波音公司同意放弃三家美国航空公司今后20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合同;2.接受麦道军用项目开发出的技术许可证和专利可以出售给竞争者(空中客车)的原则;3.同意麦道公司的民用部分成为波音公司的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分别公布财务报表。经15个欧盟国家外长磋商之后,7月24日,欧洲正式同意波音兼并麦道;7月25日,代表麦道75.8%的股份,持有2.1亿股的股东投票通过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1997年8月4日,新的波音公司开始正式运行。至此,世界航空制造业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两霸相争的新格局。 波音公司是在二战之后以原有的B-52型轰炸机的生产设备和厂房为基础,发展起波音707大型民用客机生产的,此举奠定了其在世界大型民用客机生产领域的垄断地位。近几年,波音公司发展很快。1996年,该公司赢得了346架订货,是6年来订货最多的一年。现实表明,波音公司需要扩大生产能力,增加生产技术人员,而兼并麦道对波音公司扩大生产规模起到重要作用 麦道公司是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对手。在近些年的竞争中,麦道公司的竞争实力不断下降,其占世界民用客机市场的份额已从原有的22%下降到兼并前的不足10%。从民用产品来看,麦道公司的300座MD-l1客机难以与400座的波音747竞争;加之波音公司又投资50亿美元进行550座“加长型”747客机的开发,空中

并购成功失败案例分析

中国有一次国际化并购发生在非洲。因为利比亚政府反对,中国石油(601857)不得不放弃以4.6亿美元收购以利比亚业务为主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 然而,这只是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从2004年4月26日TCL 通讯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中国大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就如潮水般涌出。 中国企业无论是怀着难以控制的膨胀情绪,还是很多企业家本着一心想在世界证明中国企业实力的内心冲动,但展现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事实却是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就如同一个刚成年的孩子,父母允许他走更远的路,但当独自走进森林时,发现森林并不是他之前想像的那么有趣。 在走出去的路途上,无论“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案”、“上汽5亿美元完败双龙”,还是“中海油出资130亿美元收购优尼科被否”,这些经典案例都在向中国企业诉说着外面的世界除了精彩还有为利益的伪善、无原因的毁约及无法逾越又若隐若现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些失败的案例也折射出一心想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一方面需要摒弃收购前的“金钱万能”的资本自傲论,另一方面需要审慎对待收购后的管理文化融合。国际并购之路上,有时是笔生意,有时体现的是交易,这就要看谁更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与筹码。 “金钱不是万能的” 能源似乎是中国近年来海外并购的最重要领域,这个领域中国企业的豪举令世界都大吃一惊,而出手阔绰者皆为几大央企。 成功与失败、鲜花与泪水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2009年,中石化成功收购英国Addax公司境外股票;中石油斥巨资购买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据悉,中海油也与中国石油拟联合竞购西班牙石油公司旗下阿根廷子公司YPF。一系列事实表明,在这个全球金融危机之年,2009年俨然成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收购年。 而早先的成功案例则更多,2007年12月12日,以中国国家电网为首的财团以约296亿元人民币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经营权。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了米雷康姆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公司股权。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了黑石近10%的股票。 然而,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却泼了盆冷水,他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海外并购持谨慎态度,避免在未来的战略收购中出现决策失误。 2010年上半年约有150家国有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寻求并购机会,李荣融却建议这些企业未来保持谨慎,因为任何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李荣融还称,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的,任何并购都是不妥当的。

企业并购案例

最新企业并购案例 一二案例一百威英博并购案例并购双方:2011年2月14日,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正式宣布,百威英博与大连大雪集团有限公司和麒麟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并购方情况: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是一家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百威英博公司十分注重销售建设,在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中占据第一或第二的位置。百威英博亚太区总裁傅玫凯先生表示,中国是全球啤酒销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啤酒市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有着长期承诺和坚定信心。现今,百威英博在中国13 个省份拥有超过33 家现代化酿酒厂,管理超过25 个啤酒品牌,包括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等全国重点

品牌。作为一家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售为推动力的大型公司,百威英博旗下经营着300多个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时代(Stella Artois)、贝克啤酒等全球旗舰品牌;Leffe、Hoegaarden等迅速成长的跨国畅销品牌;以及Bud Light、Skol、Brahma、Quilmes、Michelob、哈尔滨啤酒、雪津、双鹿、Cass、Klinskoye、Sibirskaya、科罗娜、Chernigivske、Jupiler 等本土明星品牌。此外,公司拥有Grupo Modelo公司50%的股份。Grupo Modelo 是墨西哥领先的啤酒制造商,也是享誉全球的科罗娜啤酒品牌所有者。被并购方情况: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 年,目前为辽宁省市场份额高居前三位的酒厂之一。大雪酒厂主要生产、销售和市场推广“大雪”、“小棒”和”大棒”等啤酒品牌,2010 年年销量逾20 万吨。辽宁省是中国第四大啤酒消费大省,收购大雪将加强百威英博在辽宁啤酒市场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的业务格局。案

2015年度本土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

2015年度本土经典十大并购案例集锦 事件概述: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成长”的逻辑初步确立以来,国内并购市场日益2013自年起纷纷加速并购扩2014风起云涌。发现依靠自身累积发展太慢的企业家,从年,并购更蔚为风潮,产业链上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乃至合纵连横2015张,大经典案例篇幅过长,10案例令人眼花缭乱,诞生了不少教科书式案例。由于该分为前五个为(上),后五个为(下),分两篇发布。 年十大经典并购案例包括:2015】电建集团整体上市【1】中信股份923亿港元配售【2【3】招商蛇口整体上市【4】中石化混改及专业化分拆上市【5】千亿引资,启动销售板块混改6】南京新百收购中国脐带血库【IT分销业务借壳深信泰丰【7】神州数码8】首旅酒店收购如家酒店【】利亚德兼并平达系统【9 完善游戏产业链【10】天神娱乐两次并购 年下半年,并购重组监管严格,但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尤其2016尽管,而并购重组作为影响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手段,是不会停止的,只会更加活跃。当然,要相信好并购才会有好报!们要严格遵守证监会的最新规定,做好事,做好人,一、电建集团整体上市)涉及上市公司:中国电建(601669独立财务顾问(经办人):中信建投(林煊、白罡、张冠宇、杜鹃、李笑彦、于宏刚)、中信证券(高愈湘、马滨、刘日、陈琛、杨斌、凌陶)案例类型:整体上市 交易背景:电建集团2011年成立时,正值中国电建申请IPO。为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避免集团与上市公司的潜在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电建集团筹备组及中国电建向中国证监会及社会承诺:电建集团成立后将完善治理结构,协调业务发展,具备条件后实施整体上市。虽然2012-2014年A股持续低迷,但为如期兑现承诺,中国电建仍启动了资产重组,重组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中小投资者利益,赢得了投资者支持。 股,向电建集团非公/这一交易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电建以3.63亿元开发行40.4亿股普通股,同时承接电建集团债务25亿元,收购的标的资产是电建集团持有的顾问集团、北京院(即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下同)、华东院、西北院、中南院、成都院、贵阳院、昆明院等8 家公司100%股权,此为中国电建主业的上游资产。二是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2000万股优先股,募集资金20亿元。交易完成后,电建集团所持中国电建股权由67.43%上升到77.07%(图1、2)。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

目录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精选 (1) 1. 徐福记申请并购背后 (3) 2. 剥离惠氏辉瑞“轻装”重组 (5) 3. 沃尔玛:双重合伙分享治理 (8) 4. 国美收购大中:背后有哪些规模瓶颈 (12) 5. 微软与诺基亚联姻:老冤家聚头寻找互补 (16)

1.徐福记申请并购背后 8月3日,东莞徐福记工厂正在招工。徐福记销售集中在春节前后“新年销售期”,届时工厂将满负荷生产,早在8月份,徐福记就要开始备料以及招聘临时工。“平时工厂员工保持在6000人左右,到了旺季还要增加3000到4000人。”徐福记国际集团总经理胡嘉逊说。 7月11日,雀巢公司宣布,已与徐福记创始家族签署协议,以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1亿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徐氏家族持有剩余的40%。目前,该起收购正待商务部批复。 雀巢收购徐福记,是近年来中国食品行业最大型收购。若收购成功,雀巢不仅增加了与玛氏、卡夫、联合利华等对抗的筹码,同时也进一步压缩了雅客、金丝猴、大白兔等国内中小糖果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糖果业格局迎来新一轮洗牌。 2009年,商务部就曾驳回了可口可乐斥资24亿美元全盘收购汇源果汁申请。对此,业界记忆犹新。除了要面对收购不获批的可能性以外,徐福记还要应对不断上涨的劳工成本,以及来自原材料方面的巨大挑战。 用工成本 在徐福记东莞工厂,在三条沙琪玛生产线之间,20多个熟手包装技工分坐在流水线两边,将一包包独立包装好的沙琪玛整齐地装进包装袋内。“投料、搅拌、发酵、油炸、压制、打包,这些都可以用机器代替,唯独进大包装这一环节,我们目前还找不到比人手更合适的机器代替方法。”徐福记品质部部长马浩说。 为了降低劳动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徐福记加大了自动化生产投入,实在不能用机器替代的,才用人手。 2011年上半年,中国共有18个地区相继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包括13个省、4个直辖市和1个特区。3月1日,广东制定并开始执行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类1300元/月,二类1100元/月,平均涨幅达20.7%。仅徐福记东莞工厂6000个常规工人,最低工资实施后,工厂每个月将增加人工成本120万元,还未包括旺季招聘临时工。但即使最低工资大幅提升后,沿海制造业企业还是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省长决策顾问专家谌新民指出,目前全国总体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局部地区出现了持续性缺工,其代表就是珠三角地区。随着内地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外地进入广东的劳动力相对减少。 飞涨的糖价 除了人工成本,徐福记还要面对来自原材料方面的挑战。以目前占徐福记营收1/3的沙琪玛为例,为了实现松软的口感,大品牌一般都会通过鸡蛋、进口奶粉、棕榈油等原材料调配制造,比起山寨厂商添加硼砂成本高了数倍。“之前河南曝光的沙琪玛有3元一斤、6元一斤的,而徐福记的价格至少在二到三倍以上。”一位经销商透露。 主原料白砂糖自今年5月以来价格屡创历史新高。7月27日,食糖主产区广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列分析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 一、引言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所有业务,包括门户网站、雅虎搜索、即时通讯、拍卖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等。根据协议,雅虎将拥有阿里巴巴35%的投票权和40%的经济获益权,同时向阿里巴巴支付10亿美元,雅虎因此成为阿里巴巴最大的战略投资者。 二、并购双方简介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 B2B )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人社区。2003年5月,阿里巴巴投资 1 亿人民币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2004年7月,又追加投资亿人民币。截至 2005 年7月10日,淘宝网在线商品数量超过 800万件、网页日浏览量突破 9000 万、注册会员数突破760万、2005 年二季度成交额达亿人民币,遥遥领跑中国个人电子商务市场。2003 年10月,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目前,支付宝已经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及国际的VISA 国际组织等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 (二)雅虎简介 雅虎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互联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雅虎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互联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 38 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 三、并购背景及其动因 (一)并购背景 1.雅虎: 雅虎中国当时已经进入了一个很严重的瓶颈期,在本地化的道路上步履艰难,因此作为投资一方的软银公司本着投资回报最大化的考虑,自然希望能够将其优化整合。从雅虎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处理不了的中国业务盘出去,正好有利于集中精力在其他市场竞争。 2.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本身在国内的B2B领域是无可非议的老大,在业务上与雅虎无大冲突,同时雅虎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国际背景还将对阿里巴巴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进行内部处理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3.国际背景: 百度在美国上市,股票表现抢眼之极,中国概念在纳股再度成为助推力,而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下一个极具潜力的网络企业,不应忽略,在合并案中,雅虎只是以业务并入和现金入股的方式进入,并不影响阿里巴巴原有董事会的结构与权利分配。 (二)并购动因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二是实现企业特定的发展战略,三是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就阿里巴巴而言,我们认为,其收购雅虎中国的动因有两方面。 1.站在集团战略发展角度,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大国,使其在国内网络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收购雅虎中国后,阿里巴巴的业务范围将拓展到除了无线、游戏外的所有互联网领域。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阿里巴巴的B2B、C2C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时通讯工具有雅虎通和淘宝网,搜索是第2名,这时,挤进四大门户的行列也非难事;同时,以阿里巴巴积累的商务用户为基础,加上淘宝网用户群和雅虎中国以白领为主的受众群,若要发展广告业务,其竞争力已与很多门户网站不相上下;另外,有了流量基础,定位可以不再局限于电子商务。

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新加坡汇亚集团收购南京机轮酿造集团酿化总厂 基本情况介绍 新加坡汇亚集团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新加坡福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其下属全资企业,其产品主要以食品为主。新加坡汇亚集团经营领域十分广泛,涉及房地产、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它的主要业务之一是投资业务,从事企业并购、出售、重组等。从2001年1月起,开始与南京酿造集团接触,经过历时6个月的艰苦谈判及尽职调查,于2001年7月收购了南京酿造集团属下的最大的一个企业酿化总厂。 新加坡福达集团 新加坡福达集团成立于己于1995年,成立时总部设在香港,是新加坡汇亚集团的全资附属企业。福达集团成立时主要从事投资业务,1996年9月成功收购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开平广合腐乳有限公司及贵州凤辣子有限公司。至此,福达集团涉猎了部分调味品、非调味品的生产及销售,建立了自己相当完善的供应链体系。2001年7月,收购南京机轮调味品有限公司,继续向调味品行业挺进。 福达集团涉及了食品行业的两大类型,调味品、非调味品类。这两大类别在生产经营、技术质量方面差异很大,不利于公司专业化战略的实施,于是集团决定出售非调味品类企业。在集团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相继出售了深圳银鹰干货有限公司、上海新景西餐有限公司,开平嘉士利果子有限公司。对调味品类企业,则实行扩建,集团继续投资南京机轮调味品有限公司和贵州凤辣子有限公司。 图4-1:集团组织结构图 南京酿造集团

主营产品或服务: 机轮牌酱油、涮料、干调粉;涮料火锅料 企业经济性质: 国营企业 经营模式: 生产型 公司注册地: 南京市 注册资金: 人民币 8000 万元 员工人数: 1100 人 公司成立时间:1958 年营业额: 2000万元 (2000年) 南京机轮酿造集团有限公司酿化总厂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成立于1958年,生产销售江苏省着名品牌“机轮牌” 系列调味品。它是南京机轮酿造集团的主体企业,它的生产销售额占集团公司80%以上。1992年后,在国外品牌和迅速成长起来的国内品牌的冲击下,调味品(包括酱油)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南京机轮牌酱油的销售受到巨大冲击,经营每况愈下,2000年公司的销售额只有1500万元,由于食品行业是微利行业,总厂出现巨额亏损,大部分工人的工资被拖欠,企业营运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由于体制的影响,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多年来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没有资金进行广告促销,也无法进行产品改造、设备更新,南京市政府决定将该企业出售。 图4-4:南京机轮酿造集团有限公司酿化总厂架构 并购过程 一、自我评估 集团选择了并购方式实现其发展战略后,首先对自己做了全面深入的了解,集团详细研究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估。 1、行业及公司类型: 快速消费品的食品行业,是低附加值、微利行业。本集团经营的酱油产品主要是高端产品,主要面向中、高层收入者,相对来说,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购买力较强,产品在这些地方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虽然目前还未上中国调味品企业50强,但已接近,同时企业在高价位产品中,知名度极高。 2、销售额及利润率 味事达公司2000年近亿元, 2001年前半年已达近2亿元(预计2001年年销售额会超过4亿) 。公司税后利润率接近8-10%,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3、财务能力:

企业经典案例25

经典案例透视中国MBO之路 2003-12-01 印象中,在四通MBO号角吹响后,已有千万中国企业在积极尝试摸索着中国式管理者收购的道路,已有许许多多创业型企业家把回购企业当作一条理想的退出之路。 虽然和经典意义的MBO比起来,中国式MBO明显变形,其中大部分公司在实行了MBO 后仍然有大量的问题缠绕,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况且MBO目前已被有关部门暂时叫停。而此时,我们回望一下那些先行的探索者,探寻它们的MBO之路,勾勒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和实施后内部管理的嬗变,仍然是有意义的。当然,我们更应该期待一切能在阳光下进行的、市场主导的、价格公平的交易。 四通改制中国MBO第一案 四通集团的前身是“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通),创办于1984年,是中国科学院7名科技人员向北京四季青乡借贷2万元创办的。企业创办后,发展很快。到1998年,四通资产规模就已达到42亿元,净资产15亿元,利润1亿多元。为了避免财产上的纠葛,四通在创业的当年便还清了最初的2万元借款。但由于四通的挂靠单位是四季青乡,为扯清挂靠关系,四通多年来每年将纯利润的20%上交给四季青乡作为回报。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四通就曾试图解决存量资产的量化问题,但不成功。之所以不成功,除了政策和有关政府部门的思想障碍外,在技术上也有两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人员变动问题。铁打的产权流动的人,这本来就是集体所有制最大的制度缺陷。现在集体资产要量化,已经离开公司的创业人员,从法律上讲也应当得到企业的股份,但操作起来很困难。 第二个难题,每个人的贡献大小,在分配时也很难精确量化,在现有职工之间也容易造成矛盾。 因此,四通所确立的改制原则是,“冻结存量,界定增量”。目的在于避免在存量资产的量化上争执不清,把重点放在新增资产的界定上,以明晰的增量来稀释不明晰的存量。扩大增量的办法是将集团所有职工都纳入“管理者收购”这个概念中,共同参与融资收购。 1999年5月6日。四通的职工持股会正式成立。接着,四通集团公司的经理、员工出资组成“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即“新四通”。新四通是在原四通集团之外搭建的一个产权明晰的新平台。这个新平台准备通过不断地增资扩股,分期分批地收购四通有关IT产业的资产,通过这种办法逐步实现四通公司的产权明晰。 新四通最后的股权结构是:四通集团投资49%,四通集团职工持股会投资51%。其中,职工持股会是由四通集团 616名职工注资 5100万元形成的。在这5100万股中,总裁段永基和董事长沈国钧各占7%,14个新老核心成员共占50%左右。上述股权结构的特点很明显:

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新加坡汇亚集团收购南京机轮酿造集团酿化总厂 基本情况介绍 新加坡汇亚集团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新加坡福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其下属全资企业,其产品主要以食品为主。新加坡汇亚集团经营领域十分广泛,涉及房地产、医药、食品、化妆品等,它的主要业务之一是投资业务,从事企业并购、出售、重组等。从2001年1月起,开始与南京酿造集团接触,经过历时6个月的艰苦谈判及尽职调查,于2001年7月收购了南京酿造集团属下的最大的一个企业酿化总厂。 新加坡福达集团 新加坡福达集团成立于己于1995年,成立时总部设在香港,是新加坡汇亚集团的全资附属企业。福达集团成立时主要从事投资业务,1996年9月成功收购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开平广合腐乳有限公司及贵州凤辣子有限公司。至此,福达集团涉猎了部分调味品、非调味品的生产及销售,建立了自己相当完善的供应链体系。2001年7月,收购南京机轮调味品有限公司,继续向调味品行业挺进。 福达集团涉及了食品行业的两大类型,调味品、非调味品类。这两大类别在生产经营、技术质量方面差异很大,不利于公司专业化战略的实施,于是集团决定出售非调味品类企业。在集团整体战略的指导下,相继出售了深圳银鹰干货有限公司、上海新景西餐有限公司,开平嘉士利果子有限公司。对调味品类企业,

则实行扩建,集团继续投资南京机轮调味品有限公司和贵州凤辣子有限公司。 图4-1:集团组织结构图 南京酿造集团 主营产品或服务: 机轮牌酱油、涮料、干调粉;涮料火锅料企业经济性质:国营企业 经营模式:公司注册地:

生产型南京市 注册资金: 人民币8000 万元员工人数:1100 人 公司成立时间:1958 年营业额: 2000万元(2000年) 南京机轮酿造集团有限公司酿化总厂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成立于1958年,生产销售江苏省著名品牌“机轮牌”系列调味品。它是南京机轮酿造集团的主体企业,它的生产销售额占集团公司80%以上。1992年后,在国外品牌和迅速成长起来的国内品牌的冲击下,调味品(包括酱油)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南京机轮牌酱油的销售受到巨大冲击,经营每况愈下,2000年公司的销售额只有1500万元,由于食品行业是微利行业,总厂出现巨额亏损,大部分工人的工资被拖欠,企业营运资金紧张,周转困难。由于体制的影响,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多年来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没有资金进行广告促销,也无法进行产品改造、设备更新,南京市政府决定将该企业出售。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16年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以中国互联网为代表的多个行业,在2015年和2016年这两年间迎来了汹涌的合并潮,这证明这些行业已经成为成熟行业,资源大量向巨头集中,行业格局已经形成,资本市场越来越占据主动 文《法人》特约撰稿董毅智 2016年以来,尽管经历了资本寒冬、经济增长放缓,但企业并购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有产业链整合,也有用资本买断市场;有行业洗牌,也有私有化回A。值此2017年初,笔者对去年值得一提的并购案例进行盘点。 蘑菇街、美丽说抱团取暖 蘑菇街、美丽说的合并,是2016年互联网行业首个合并事件。美丽说、蘑菇街1月11日宣布合并,两家公司不仅是国内创办的最早的女性垂直电商网站,而且都是以淘宝导购网站起家。2016年6月15日,美丽说、蘑菇街、淘世界三个原先的独立品牌,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新的“美丽联合集团”,新集团CEO由原蘑菇街创始人陈琪出任。这一并购事件尽管没有滴滴和uber以及美团和大众点评网这两大合并事件那么爆炸,但这两家专注女性用户的电商导购平台的合作,还是让行业有所震动。

完美世界120亿借壳完美环球(33.360, -0.07, -0.21%)回A 2016年1月6日,完美环球发布重组方案,拟购买上海完美世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120亿元,该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完美世界将成为完美环球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池宇峰不变。完美世界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知名的游戏公司,推出了《完美世界》《诛仙》《神雕侠侣》等作品。2007年7月,完美世界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其股价一直被严重低估——其净现金余额加上办公楼价值就超过40亿元,而其网游业务还在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但其退市前的市值仅为50多亿。相比之下,彼时A股的游戏公司掌握科技的市值为205亿元,主营页游的互动娱乐市值为95.6亿。2015年1月2日,完美世界宣布,收到董事长池宇峰的私有化提议,此后于2015年7月28日完成私有化。 万达集团并购传奇影业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合人民币230亿)的价格,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成为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文化产业并购案,也一举让万达影视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电影企业。 传奇影业是美国著名影视制作企业,业务包括电影、电视、数字媒体、动漫等。传奇影业出品过的大片包括《蝙蝠侠》

企业并购中的案例分析(3)

成功的并购案例分析_企业并购中的案例分析(3) 一、并购背景 经过20世纪90年代产量的扩张后,2000年中国啤酒的年产量突破2000 万吨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产销国,并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过去中国地域辽阔但缺乏高效的交通系统和运输设备,啤酒市场因此是惊人的零散。全国大约有500 家左右的啤酒厂,并且当地品牌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尽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2002 年的产量达到了250 万吨,销售额5.7 亿美元,但仍只占这个市场11% 的份额。而欧美国家多是两三个企业的产量就占总量的70%到80%,如美国第一大啤酒企业Anheuser-Busch 年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48%,第二大企业年产量占总量的22%。青啤的对手,排行老二的燕京啤酒和排行老三的华润啤酒两者共占有15%的市场份额。青啤现在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这11%的市场份额,还是在短短 5 年时间里共斥资 1.2 亿美元,收购了40余家较小的啤酒厂后的结果。1996 年青啤的市场份额只有2%。 二、并购历程 三、加强内部整合 四、品牌与文化整合 一。自1954 年进入海外市场,青啤一直占有国内啤酒70%以上的外销份额,欧洲、北美和港澳、东南亚是其传统的三大海外市场,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在海外市场推进中,“青啤”始终被作为主推品牌。在进行品牌整合的同时,青啤还着力在被并购公司内部推行青啤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以青啤的企业文化来统一改造。收购完成后,青啤派出三个小组深入到企业:一个是“推模组”,即青啤管理模式推广组,有一位副总专司此事,由他带头到这些企业中去灌输青啤的管理模式,提出具体实施要求,半年以后再检查效果; 一个是质量组,由总工负责,到这些子公司去先将必要的生产硬件补齐,然后再培训“软件”——

企业并购重组经典案例分析

判断题: 1、帕克曼(Pac-man)防御是指收购收购者,即目标企业购买收购者的普通股,以达到保 卫自己的目的。 [题号:Qhx001396]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2、委托书收购是收购方以征集目标公司股东委托书的方式,在股东大会上取得表决权的优势,通过改组董事会,最终达到实际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 [题号:Qhx001392]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3、杠杆收购是指利用借入资本收购目标公司,一般是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提供贷款,同时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作为担保,实现收购行为,而后用目标公司的现金流收回贷款。[题号:Qhx001397]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4、多数私募投资者除了参与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外,一般都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题号:Qhx001394] A、对 B、错 您的回答:B 5、公司重组主要对公司目前所拥有的内部资源进行重组组合、调整,而并购是对公司外部资源、业务或其他公司控制权的购买。 [题号:Qhx001399]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6、“银降落伞”指规定目标公司一旦落入收购方手中,公司有义务向被解雇基层管理人员支 付较“金降落伞”略微逊色保证金。 [题号:Qhx001395]

A、对 B、错 您的回答:B 7、混合并购指即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通常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不相关。 [题号:Qhx001400]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8、敌意收购指收购公司在目标公司管理层对其收购意图尚不知晓或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目标公司强行进行收购的行为。 [题号:Qhx001398]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9、一般情况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公司股份不超过30%。 [题号:Qhx001393] A、对 B、错 您的回答:A 单选题: 1、中国有关法律规定,收购者持有目标公司股份达到或超过()法定比例时,要依法向目标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公开要约。 [题号:Qhx001402] A、20% B、40% C、30% D、50% 正确答案:C

中国企业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大全 1.南京新百收购英国老牌百货 4月3日,江苏民企三胞集团在伦敦收购英国福来莎百货(House of Fraser)89%的股份,成为这家有165年历史英国最大零售企业之一的连锁百货公司的新主人。此次收购是民企首次在英国收购零售业品牌,也是中国零售企业在海外最大宗收购。未来民企利用国外品牌争夺国际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关键词:海外收购 2.步步高并购南城百货100%股份 5月11日,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广西南城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收购资金总额高达15.7亿元,为近年国内零售行业最大的并购重组案。 关键词:做实“西南” 3.华润万家成功收购Tesco乐购 5月29日,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华润万家成功收购外资品牌TESCO乐购,合资双方将组成多元化零售合资公司,TESCO将其中国业务及现金注入合资公司,基于此,华创持有合资公司80%的股份,TESCO持有合资公司20%的股份。Tesco内地的135家门店统一改为“华润万家”,“乐购”品牌在中国不复存在。 关键词:从此再也无“乐购” 4.物美砸14亿收购中国百安居70%股权 12月22日,物美集团与英国翠丰集团签署正式协议,物美

以1.4亿英镑(约合14亿元)收购中国百安居7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翠丰集团仍将持有百安居30%股份。此次收购事件在零售业内可谓跨度最大,收购完成后,主要外资家居连锁品牌在中国基本“玩完”。 关键词:外资家居纷纷玩完 5.永辉第四次增持中百 12月18日,永辉超市与中百集团双双发布公告称,永辉超市再度增持中百集团。第四次增持行动之后,永辉超市持有中百集团的股份比例已达到20%。未来不排除继续增持中百集团的可能性。永辉超市继续增持武汉中百的动力,或还来自于其二股东牛奶国际,未来要占领华中市场,联合中百这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算明智之选。 关键词:并购整合上的“一进一出”让永辉长袖善舞 6.三线房地产开发商佳源集团收购五星电器 12月初,百思买正式宣布将五星电器卖给佳源集团,三线房地产开发商——浙江佳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因收购五星电器一夜成名。此次收购成为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购事件,零售与地产抱团取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关键词:五星电器何时独立? 7.天虹商场收购万店通便利店

2021年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目录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企业并购概述 (2) 1.1企业并购的定义 (3) 1.2企业并购的类型 (3) 1.3企业并购的目的和功能 (4) 2.并购案例的介绍 (4) 2.1案例背景 (4) 2.2并购各方概况 (5) 2.2.1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 (5) 2.2.2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6) 3.并购动因分析 (7) 4.并购过程及结果 (9) 5.并购对双方的影响 (10) 5.1并购对上汽的影响 (11) 5.2并购对南汽的影响 (11) 6.并购的启示与思考 (12) 6.1发挥“双品牌”优势 (12)

6.2资源的整合 (12) 6.3政府的支持作用 (13) 6.3并购模式的创新 (13) 结束语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4)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Analysis on Merger Case of Enterprises 学生:金煜 指导老师:刘进梅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事件将层出不穷。当这些企业在经济市场上进行并购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从并购的历史数据来看,成功的企业并购并未如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多,有的企业甚至因不成功的并购而陷入了困境。并购充满风险,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购研究既是目前并购实践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完善现有并购理论的客观需求。为了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并购应该引起人们的相当注意。本文就此问题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旨在给企业并购与整合以有益的启示。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China's economic,theevents about merger will be more and mor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when merger in the market of economy .From the historical data,the success of merger was not expect as much,even more some of them fell into difficult

企业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

企业并购成功实务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 一、案例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1999年4月1日,被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收购。 2010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中国民营企业吉利终于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拥有80多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割后,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从收购标的看,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轿车品牌,同时拥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的所有资产及知识产权。从财务数据上看,2009年,吉利总营业收入为42.89亿元,而沃尔沃轿车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吉利此次并购的成功,有利于迅速做大自身的产销规模。从品牌价值上看,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国际品牌榜显示,拥有百年历史、被誉为“最安全豪华轿车”的沃尔沃轿车,品牌价值高达20亿美元。收购沃尔沃,利用其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对于吉利而言是条捷径。 二、能够成功并购的原因 (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想 吉利的总裁李书福是一个拥有远大梦想的人。吉利作为我国自主品牌,敢于收购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沃尔沃是因为有远大的战略目标为支撑的。吉利知道要使企业做大做强,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国内市场,国际化才是最好的战略目标。吉利早在2002年正确制定了海外并购的战略计划,将目光投向沃尔沃。并开始为国际化的道路做准备。吉利近年来快速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