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语言学 偏误分析

应用语言学 偏误分析

应用语言学 偏误分析
应用语言学 偏误分析

关于偏误来源的举例论述

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其目的是研究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使得第二语言教学教学更有针对性。

偏误的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也许都会产生偏误。偏误分析将偏误的来源归结为以下几种:

①语际迁移,即母语知识向目的语迁移。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例如,第一语言是汉语的学习者学习英语,英语中的26个字母和汉语中的21个声母和若干韵母在读音和写法上有太大的相似之处,所以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这个是母语知识向目的语负迁移的影响,如果解决不好就会造成英语学习的困难以及挫伤初学者的兴趣;但是,如果掌握一定的方法,学会发音之后,配合着汉语中的声母以及韵母来进行记忆学习,可以达到既不混淆也可都掌握的效果,这样的话就可以称之为母语知识向目的语的正迁移影响,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

②语内迁移,也称语内干扰,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目的语内部规则的相互迁移。这种负迁移主要是过度泛化,即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某个语言项目的规则学习得不够全面,把该规则当作语言项目的统一形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或用法。例如,对于第一语言是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进行汉语学习,在他们的接触中和学习中,由于知识的浅薄和认识的不全面,造成对一些较为类似的学习内容的混淆。如,学习词语的时候:突然和忽然。学习者在理解上认为是一样的,用法上掌握不好它们的区别,这个就叫做语内迁移,所以,作为教师,要做好讲解和后续的辅导工作,注意讲解此行以及例子的展现等,使学习者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③学习语境,主要是课堂、教材、教师、社会环境。教材或者教师不恰当的解释和引导可能会导致曲解,从而产生偏误。例如,一些主观性上的问题,学习者在教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对学习者的问题进行回答,因为没有事先的准备,也许不那么理性,不那么正确,带有一些主观性的表现,这样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对某一问题偏差性的理解。另外,如果选用教材不当也会造成学习语境方面的偏误产生,某些教材会带有编者们若干的主观色彩,造成学生

误导性的错误。

④交际策略,由于交际策略造成的偏误与语际、语内迁移有交叉。常见偏误形式有回避、套用预先制定的会话模式。首先,教学中的固定性(即套用预先制定的回话模式),即教师教授学生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学生学习起来有应的局限性。比如,在学习汉语中的交际用语时:“你好,你吃饭了么?”这句,如果没有学活,就不用灵活替换吃饭一词进行其他方面的交际。其次,交际中具有这样和那样很大程度上的多变性,所以在语言的学习中有很大的个人发挥空间等等。再次,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某方面知识的不确定性,对某些问题采取回避或延后的处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⑤文化迁移,即母语文化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干扰。例如,对于第一语言是印欧语系的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情况来说,由于他们的文字是拼音文字,而汉语则是方块文字,差距比较大。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汉字从古代到现在的发展、变化(如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研究它的意思以便掌握,但是因为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中的差别甚大,所以理解和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相比较,对于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学习者来学习汉语,这种形式的学习效率很好,因为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四处,这些地区普受影响,今天,他们的文化中依然保留着一些原始的中国元素,所以,由于文化的差异较小,学习语言较为容易。

偏误的存在具有客观的必然性,我们应该立足偏误来源的基础上,尽量对偏误的产生进行遏制,更好的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和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以外, [ 都]? 除了?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至于“ beside ”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 “也”等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 (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 )和“偏误” (error )。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 (1 )*从4 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5 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 ,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例如: (3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4 )*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 (5 )*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而英语是地点状语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时间状语在前或者在句尾。所以学习者会受英语语序的影响,造出有偏误的句子。因此在讲解动词谓语句的语序时,教师应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在说明基本规则之外,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比如列出以上带有偏误的句子,指导学习者改正,以便学习者早发现问题、早重视、早纠正。 、语法偏误的成因和特点 一)偏误成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通常归纳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

中级阶段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与研究-7页精选文档

中级阶段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与研究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读属于语言的输入,说、写属于语言的输出。一般来说,输出性的说写分别要比输入性的难度大。说与写相比,写在学习和使用方面更难。因此,东南亚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偏误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搜集和全面而深度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东南亚留学生写作的全貌。 笔者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国际交流处担任汉语教师期间,收集了280篇作文,主要来自泰国华侨大学的28名交流生一个学期以来所写的作文材料。该华侨大学的学生均为大四的学生,已经学过三年的汉语,汉语基础较好,但是从他们的汉语写作情况看,还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下面从标点符号、汉字、词汇等方面进行偏误分析。 一、标点符号使用偏误 从所调查的语料情况看,中级阶段留学生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是较少的。标点偏误主要分为标点缺失、标点错用和标点多余三种情况。所选语料标点错误83处,其中标点缺失75处。就中级阶段的泰国留学生而言,标点错误主要?w现在标点缺失方面,下面具体加以分析。 1.标点缺失 (1)由于我们性格不合适因此我们还是分开吧 (2)他很吃惊因为老板说西瓜要六块一斤。 (3)由于洗衣机坏了,因此我要自己动手洗了 (1)句子“不合适”后面应该加上逗号,在“分开吧”后面应该加上句号;(2)句子在“很吃惊”后面要加上逗号;(3)句子在最后要加上

句号。 从以上情况看,泰国留学生的标点缺失主要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的母语中(泰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虽然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已经将句子有意识地分开,表示他们知道句子在此停顿,但是因为根深蒂固的母语思维的影响及粗心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经常忘记加标点符号。 2.标点错用 标点错用的情况较少,逗号、句号使用频率最高,但错误很少。中级阶段留学生的标点错用主要体现在顿号和引号方面。 (4)中国有4个季节,它们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5)安娜问老板“这件旗袍能便宜一点儿吗”? (4)句子中“春天”“夏天”“秋天”后面应该将逗号均改为顿号;(5)句子中疑问号位置错误,应放在“一点儿吗”的后面。 二、汉字书写错误 由于留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再加上汉字字形多变、字数繁多、字义多样及有大量的多音词、近义词等原因,使得留学生在汉语写作过程中会出现汉字书写错误的情况。所选语料中汉字书写错误69处,其中错字21处,别字45处,繁简不分两处。因为所调查的是中级阶段的留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所以汉字书写错误所占比例不大,其中别字错误情况居多。 1.错字 错字是指将某个字写错,汉语中不存在这个字,这个字没有任何意义。错字主要是因学生粗心或者不注意字的结构或者没有掌握该汉字的写法

结果补语偏误例析

一结果补语回避性偏误分析 一,把动结式回避成主谓结构(动结式即动词+结果补语) 1回避成两个主谓句 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 (1)我们打球,这场终于赢了。 (2)打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 2 回避成一个主谓谓语句 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 (3)*这场打球我们终于赢了。 (4)*这场我们打球终于赢了 (5)*我们这场打球终于赢了。 3回避成一个主谓句 在这一类型中,又有两种回避情况, 一是去掉中心语,用原来的结果补语作为主谓句中的谓语。例如: 正确句留学生回避句 (6)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这场打球。 (7)45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 45分钟后,土豆终于熟了。 原因:(1)(3 、4 、5)(6)留学生把“打”这一动作和“球”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这种偏误,是由于汉语中常用短语和离合词的频繁使用有关。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先接触的是一些常用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如打球、吃饭、喝水、洗衣服,也有一些是离合词,如游泳、唱歌、睡觉等。这些短语和离合词在留学生的汉语系统中较为凝固,在使用时常常一起用,不易分开。因此,原本应该用结果补语短语的句子中,留学生常把这些常用短语或离合词凝固在一起,作为某一句子成分,让原本应充当结果补语的词成为句子的谓语中心语。(2、7)回避正确 二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回避动结式,例如句子“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了 一只猫”,留学生就用主谓句中的一种句式—存现句来回避,例如: (8)有一天,农夫回家时,门前有一只猫。 原因:因为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句式,所以留学生回避时最爱用这种句式。 出现回避的总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在留学生的目的语语法体系里的意识远远强于动结式关系。而汉语结果补语短语本身的结构也使留学生容易采用主谓结构进行回避。汉语结果补语有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实际上,很多动结式的句子都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紧缩而成的。这两个主谓结构的谓语分别是动结式中的中心语和结果补语。留学生更熟悉主谓结构,就常常把动结式句子还原成了两个主谓结构. 其次是结果补语短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了某种结果,动作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紧 密相连的。而留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丢掉表示动作的词,只说结果,这样结果补语变成 了句子的谓语。母语语法的负迁移也会造成这一问题。在很多语言里,当然也包括汉 语,表示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单独作句子的谓语。 二,把动结式回避成一个词 1“发现”代替动结式“看见”、“找到” 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 (9)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农夫回家时,发现了一只猫。 (10)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找到了它。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发现了它。 原因:“发现”是生活中常用的词,各阶段的留学生都很熟悉这个词,而且这个词可以包含“找”“看”等一些动作,以及动作产生的“着”“见”等结果的两层意思,因此用“发现”代替动结式的现象最为普遍。 2. “提醒”代替动结式“叫醒” 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 (11)早上,宾馆的服务员叫醒了我。早上,宾馆的服务员提醒了我。 原因:由于留学生每天学习的是书上的课文,记的单词也是书后的单词表,书上没有单独列出“叫醒”,而“提醒”是作为基本词汇要留学生记住的,因此用“提醒”这个词。 3. “约会”、“约定”代替动结式“约好” 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 (12)昨天我和他约好了,七点在门口见。 *昨天我和他约定了,七点在门口见。 (13)昨天我和他约好了,七点在门口见。 *昨天我和他约会了,七点在门口见。 原因:反映出留学生学习近义词时的一些问题。“约定”这一动词,一般用在主谓句中,如“我们约定明晚七点见’,,而“约会”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但一般当名词用,如“我和小张今天有个约会”。留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近义词的微妙区别和不同用法。 总的原因:这些词在留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使用,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他们遇到某种情形的第一反应不是使用“动结式”,而是使用一个词。主要是留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常用词的词性、词义和适用范围。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大学英语四六级应试技巧写作篇(英语写作常见错误分析) 检查主要针对四个重点部位:1)是否切题它又分三个层面: 一是整篇文章内容是否切合文章标题要求; 二是段落主题句的内容是否与各段落提示句内容相一致; 三是段落内部的内容是否与段落主题句的表达相一致。如果发现任何一个层面不切题,应尽可能弥补,删除那些多余的或不切题的地方;增添残缺的、语义表达不足的地方。由于时间所限,删的内容一定要精,要切中要害,切忌动“大手术”。 2)是否连贯检查上下文是否连贯,句子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检验的标准主要是句子是否通顺,该用连接词的地方用了没有,以及所用的连接词是否合适。 3)是否有语法错误主谓是否一致,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的使用是否正确,词组的搭配是否合乎习惯。为避免不必要的语法错误,对把握性不大的词组、句型绝不要用。而应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词组、句型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4)是否有大小写、拼写、标点错误在这些细枝末节上,谨慎细心地处理,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在检查、改错的过程中,切忌乱涂乱抹。保持卷面清洁,无疑会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英语写作常见错误 一、不按提纲写/ 不切题 一、不切题英汉不同的语篇思维模式是造成不切题的直接原因。一些外国人认为东方人写作善用迂回法,也就是总绕着主题的外围转,而不从主题入手展开讨论。汉语语篇的思维模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人们认为这种方式含蓄、委婉,容易使人接受,而英美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的叙述主题;所以我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由于受汉语语篇思维模式的影响,阐述时不从主题入手,不能紧扣主题进行写作,致使文章主题不明确,观点不够鲜明。我们来看一篇以"Trees"为题目的作文:Trees are man's friends. 1. We can see trees everywhere. 2. We plant trees every year. 3. We can make tables with trees. 4. Trees also give us fruits to eat. 5. I like to eat fruits very much. 再来看改写后的段落:Trees are man’s friends.1.They provide man with timber, fruits and seeds. With timber, man can build houses and make furniture. 2. Fruits are the food, which is necessary to us every day. 3. As for seeds, they can be used to extract oil. 这样就克服了前面所犯错误,紧紧围绕了主题句来展开,算是一篇好的作文。 二、语言表达的错误 从题目或给出的关键词中照搬,不注意单词在句中所做的成分及大小写 忽视第三人称单数 忽视被动语态的用法 三、语言表达的错误重点分析。 1.句子结构混乱,出现句子不完整或句子成分多余2.词性误用3.主谓不一致 4.根据中文逐字硬译5. 名词可数与不可数的误用 6.介词to和不定式符号的混淆7 .动宾搭配不当 8. 词组搭配错误 9.综合性语言错误: 有诸如时态,语态,标点符号,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 1.句子结构混乱,出现句子不完整或句子成分多余。句子不完整(Sentence Fragments)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笔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 例1.There are large number of people die from the disasters.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公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一、标题常见问题分析 公文标题是公文内容的摄要,在发挥公文效能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时常出现一些毛病,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作粗浅分析。 (一)要素不全 完整的、规范的公文标题,一般应具备“三要素”,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文种发文。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并标明公文种类(文种),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当然,特殊情况下,也可省略标题中的一至二个要素,但不可随意省略,要相对规范,否则,将毛病百出。 常见的病例有三种: 一是随意省略事由。如《××县人民政府决定》,由于省略事由,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不利于学习、贯彻、领会、落实文件精神。除一些非重要的、极其简短的通知、通告和特殊机关发出的特定公文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司法部门发出的国务院“公告”、“主席令”、“布告”等),一般情况下不得省略事由。 二是随意省略发文机关。如:一份没有版头的文件标题《关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报告》,待上级看完文件后,才从落款处知道文件是哪个机关发出的,既不庄重,也不严肃,更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具有重大决策和事项的下行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没有版头的下行文、上行文均不得省略发文机关,但有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的,也可不标明发文机关。 三是随意省略文种。使受文者不得要领,失去公文的严肃性。如《××乡人民政府关于召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有关事宜》。 (二)乱用文种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混用文种。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县乡换届选举问题的请示报告》,这里把“请示”、“报告”两个不同的文种混淆在一起使用,不论是已经废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都没有“请示报告”这一文种,明显不妥。从该“请示报告”的内容看,应使用批转式“报告”这一文种。 二是错用文种。有的该用“请示”的,却用了“报告”,而该用“报告”的反而用的是“请示”;有的该用“函”的却用“通知”;有的把没列为文种的公文种类作为文种使用,如“条例”、“规定”、“办法”、“总结”、“计划”等,以上这些,都不可作为文种使用,不可直接行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所确定的公文文种共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除此之外,均不可直接行文,但可作为“印发”、“颁发”或“通知”的“附件”行文。 三是生造文种。如《关于调整工资的补充说明》、《关于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的解释》等,这里的“补充说明”、“解释”均不应作为文种使用,以上两个标题可修定为《××(发文机关)关于印发调整工资补充说明的通知》、《××(发文机关)关于印发机构改革中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还有的把“安排”、“要点”、“细则”这些既不是公文文种又不是应用文体种类的东西常常作为公文文种直接行文,是错误的。 (三)隶属不清 不该用“批转”的,用了“批转”;该用“批转”的却用了“印发”、“转发”,分不清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词性。如《××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市长在××会议上讲话的通知》,这里的“批转”使用不当,应该使用“印发”或“转发”。因为“批转”具有“批准转发”之意,是上级对下级报告的认同并转发下去贯彻落实的。下级对上级机关的文件和上级领导同志的讲话、批示等不可使用“批转”,否则将混淆了上下级的隶属关系。 (四)提炼不精。主要表现在标题冗长上。如《×××(发文机关)关于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就业,进行合理安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7页word文档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笔者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从事高级班精读课的教学工作(使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2006年出版的《博雅汉语?高级?飞翔篇I》),教过来自美、英、法、日、韩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我们发现,经过初级、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留学生们往往都能比较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了,但是,他们的汉语写作能力进步则相对比较缓慢,其汉语写作无论在词汇、语法还是篇章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以高级班留学生的作文作业及闭卷考试中的表达题答案作为语料,从词汇、语法和语篇衔接等方面来说明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情况及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需要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为了集中说明问题,我们在分析学生某项偏误时(用下划线表示),其他偏误暂时忽略。 一、词汇使用偏误 词汇教学在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不能忽视,这是对外汉语学界的共识。当然,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使用偏误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汉语水平很自信,所以在写作文时喜欢用许多刚学过或刚听过的词,但是在使用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错用不同词性的近义词 (1)比如说有的时候你很单独,……(“单独”是副词,误用为形容词) (2)一方面,你可能被人视为神童,得意地受到人的尊敬和佩服,……(“尊敬”和“佩服”是动词,误用为形容词)

(3)……而且因为他们对练取不专业,所以所有的金属是浪费的。(“浪费”是动词,误用为“形容词”) (4)但慈禧她呀!一点也不管“外事”,就把富有都大手大脚得花完买首饰和扩建自己的陵和皇宫。(“富有”是形容词,误用为名词) 2.近义词辨析错误 (5)我的学费都是我亲自赚的。(亲自――自己) (6)……又没有什么贵重的经验。(贵重――宝贵) (7)这样你终于可能会当经理,院长等等。(终于――最终) (8)他们被带回来以后,一件更暴力,更恐怖的事件爆发了。(爆发――发生) (9)美国以前也会发生这种现象。(现象――情况) 3.生搬硬套成语 (10)我做的事情都是单枪匹马的。 (11)要主动点儿,得老板的称赞而加官进爵。 (12)我觉得做一个普通人比较好。……再说当天才的压力我于心何忍? 可以看出,在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仍然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加以重视。进行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讲生词的意义,还应该将生词出现的句法环境说清楚,测验不应该仅仅是听写生词,更应该测验学生能否在句子中正确地运用这些生词。同时应该加强“词语辨析”训练,尤其是近义词辨析,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全面地掌握这些生词,以便在写作中更好地运用。此外,在中高级阶段,学生对成语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加以引导,使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丁玎 学号:2013801102 指导教师姓名:程树铭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

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 英语写作常见错误与分析 下面我们对一些在英语写作中典型的病句实例逐一加以剖析. 一.不一致(Disagreements)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了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致等.例1. When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剖析:one是单数第三人称,因而本句的have应改为has ;同理,want应改为wa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谓不一致.改为: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二.修饰语错位(Misplaced Modifiers)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中国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例1.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us. 剖析:better位置不当,应置于句末. 三.句子不完整(Sentence Fragments)在口语中,交际双方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书面语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意思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笔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时发生.例

1.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 剖析:本句后半部分"for ex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为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改为: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 ,for exle ,by TV ,radio ,and newspaper. 四.悬垂修饰语(Dangling Modifiers)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的逻辑关系混乱不清.例如:At the a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这句中"at the age of ten"只点出十岁时,但没有说明” 谁”十岁时.按一般推理不可能是my grandfather, 如果我们把这个悬垂修饰语改明确一点,全句就不那么费解了.改为:When I was ten, my grandfather died.例1. To do well in college, good grades are essential.剖析:句中不定式短语“to do well in college” 的逻辑主语不清楚.改为:To do well in college, a student needs good grades. 五.词性误用(Mi suse of Parts of Speech)“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例1. None can negative the importance of money.剖析:negative 系形容词,误作动词。改为:None can deny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第一节 层次分析

第一节层次分析 1.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 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是句法格式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内部有一种层次的透景。(松紧程度不一样) 如:他刚来。(这三个词内部的松紧程度不一样。“刚”和“来”关系紧密,“他”和“刚”关系疏远,“刚”和“来”先组合,再和“他”组合) 2、结构的三个特点: *整体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具有整体性。) *可分割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可以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有规则性(一个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一定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这好几个部分组合的时候,它是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 如:形声字:形+声,再+字(“形声字”这个词,不是一些语素随便凑成,而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有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时,其内部一定有层次结构。】 *音节也是有层次的,如:天[tian55] 这个音节也是有层次的: 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 韵母——韵头+韵部(韵基) 韵基——韵腹(主要元音)+韵尾 【由此,我们可以说的宽泛一点,这叫语言的层次构造,这种构造,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不论是语音、词汇、句子都有这样的层析构造问题。】 3、层次分析:在分析一个句子,或是句法结构的时候,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并说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手段就是层次分析。 如:他刚来 “他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他+刚来主谓 谓语“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刚+来状中 4、层次分析包含两个内容: 二他所写的文章怎么切分? 切分:怎样断句 定性: 层次分析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从小到大、框式、树型图: 5、怎么切分? 同一结构如何切分 例句:他所参观的工厂。 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 他所参观? 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的工厂会导致他和工厂有领属关系 所以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怎么分析? 他参观

常见写作错误分析new

常见写作错误分析n e w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不一致(D i s a g r e e m e n t s) 所谓不一致不光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了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及代词不一致等。Sample 1: When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Sample 2: A driver should never race your motor without a warm-up. A driver should never race his motor without a warm-up. Sample 3: When one is sick, you don’t want company. When you are sick, you don’t want company. When one is sick, one doesn’t want company. Sample 4: I was extremely sorry you are injured. I am extremely sorry you are injured. 二.修饰语错位( Misplaced Modifiers)

Misplaced and dangling are phrases that are not located properly in relation to the words they modify. Misplaced modifiers lead to illogical sentenc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follow. Modifier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closest word they could possibly belong to. When a modifier slips out of place, there arises confusion. 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可能引起变化.对于这一点中国学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Sample 5: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better. Sample 6: A small book sat on the desk that Sarah had read.

日语写作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偏误分析

日语写作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偏误分析 一、绪论 标点符号作为日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是分割语句的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文章的理解。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但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引起重视。笔者发现中国学生在日语写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偏误大量存在。 二、标点符号的偏误分析 用日语写文章时,除汉字、假名、罗马字、数字等文字之外,各种标点符号也起着重要作用。标点符号的有如下作用: (1)区别词语的停顿,防止产生误解,难度,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区别和提示不同的部分。 (3)表现仅用文字无法表达的发音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意图等。 汉语的标点符号也有上述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避免出现各种使用上的偏误。经过长期的教学总结发现,,日语写作中标点符号使用的偏误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标点符号形体书写偏误,形体是标点符号的外在特征这个会在以下做详细分析;二是标点符号格式书写偏误,格式书写是指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和占格方式;三是标点符号使用功能偏误,功能偏误是学生对目的语理解和掌握情况的外在反映和总结。本文仅从形体偏误上分析,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日语和汉语的标点符号在形式上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学生常常把两者混淆,其实两者使用时上各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下面着重讨论几种比较常见的标点符号的偏误现象。 1.句号 日语句号用于句末,即使一个句子的意思不那么完整,只要符合一定的语法结构句末照样可用句号。书写时,在句末后面一格的写一个小圆圈。,而学生往往书写成.。例如:: (1)兎と亀がかけっこをした./ 兔子和乌龟赛跑了。 2.逗号 逗号主要用于明确词语间的停顿。书写时,在句中所需停顿处的后面横写、或,都可以,竖写一般、。学生经常横竖都写成,或者直接一撇带过。例如: (2)家族にさえ知らせずに,旅行に出ました。/ 他甚至没有告诉家人就旅行去了。 (3)出場する以上優勝をならう。/ 既然上场,就争取胜利。 3.问号 问号又称疑问符,用于疑问句的句子之后,书写时一般使用。,而学生大多写成?(这种情况被当代的人也认可)或者将下面的圆点去掉。例如: (4)外にでるの?/出去呀? (5)今晩映画をみるか 4.叹号 叹号又称强调符。书写时,在感叹句、祈使句、打招呼的句末后面一格中写。,而学生使用叹号的偏误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写成!(这种情况被当代的人也认可);二是将叹号下半部的实心圆点省去;三是叹号斜着写。例如: (6)今晩は映画をみるね!/今晚看电影去啦! (7)さあ、あどろう / 噢,跳吧! (8)おい、田中喂,田中! 5.冒号 日语中没有冒号,经常在句中用と引出话语和提示性话语,书写时和其他假名一样在话语后面一格写上假名と,而学生冒号的书写偏误主要是将汉语中冒号写在と假名的后面。例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教学重点: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型。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过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2.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3.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 1.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语法是抽象出来的公式。 2.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 1.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2.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 (三)民族性 1.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样也表现在语法上。 2.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3.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此外,语法还有生成性、系统性、递归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四级: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偏误分析例析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我书包里词典有。 2.我买了新书两本。 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我要练习跟你。 5.我想见面你。 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我们千佛山了。 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我们运动会了。 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 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今天比昨天很冷。 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8、例9、例10来自留学生

办的教室板报,例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 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 错误。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如: 例1 我书包里词典有。 例2 我买了新书两本。 例3 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留学生的语序意识增强,偏误发生的机率变得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除了受母语的影响,由于先接触和学习了英语、有时课堂也以英语为中介语,因此,也常发生因受英语影响的偏误。如: 例4 我要练习跟你。(英语为I want to practice with you 。) 例5 我想见面你。(I want to meet you. Meet在英语中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做不及物动词,但是汉语 “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加宾语“我”。) 例19 今天比昨天很冷。(在英语的比较句中表示差别的形容词要变成比较级,而不能以词语的原型出 现。如“这个比那个大很多”翻译成“This one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other”, 受此类影响出现了例句中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 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如: 例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学习者在最初的学习中,会了解到“是”用来表示判断、 说明陈述对象的情况。但是如果判读、说明部分含有“不”、 “没”则不需要用“是”。) 例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们”的基本用法是“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但是, 如果代词或是名词前有具体的数词修饰限制时,则不能再用“们”。 此处属于“们”的泛化。)

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

语 言教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 119 XIANDAI YUWEN 2009.12 章,然后让学生模仿范文,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提纲的形式写出来,但要保证全文必须连贯。经过系统地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减少语篇方面的偏误。 五、小结 以上我们对高级班两名留学生一个阶段的作文偏误进行了分析,虽然不能代表作文偏误的整体性问题,但通过对学生一个月作文情况的跟踪调查,可以证实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需要指出的是,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某一阶段内的强化训练有很大关系,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写作能力也会出现退步。有位作文曾获得HSK10级的韩国留学生回国生活后,在给老师写来的信件中偏误明显增多,这就验证了我们的观点。因此,作文教学应保持其连贯性。 参考文献: [1]何立荣.浅析留学生写作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1).[2]刘俊玲.留学生作文中的篇章偏误类型[J].语言文字应用,2005, (S1). [3]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3, (1). [4]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浅析[J].汉语学习,1995,(6). [5]吴平.从学习策略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J].汉语学习,1999, (3). [6]辛平.对11篇留学生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 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4). [7]赵成新.外国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方式偏误分析[J].台州学院学 报,2005,(2). [8]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2. [9]吴丽君.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2. (吴泓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中文系 150025) 一、引言 无论在学习本民族语言还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都经常会出现各类偏误,这是难以避免的。以汉语为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由于国籍、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各有不同。越南语和汉语都属于孤立语,和汉语一样几乎没有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具有重要的语法意义。越南学生可能因为母语本身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所以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并没有感到特别困难,虽然有的声调也发不好,如阴平和去声往往区别不清,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对于越南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时最困难的是汉语语法。为了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我们有必要对不同母语背景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者 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 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 □高 洁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两名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个案调查,对其语法偏误进行了研究。依据中介语理论,将语法偏误主要分为误用、误加、缺失、重叠、错序等类型,同时指出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学习环境时期产生语法偏误的重要原因。本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级水平的越南人学习汉语时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语法偏误 越语 汉语习得 案例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