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

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

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
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

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

【摘要】政治、经济体制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四个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各级财政支出职能结构方面的明显区别。透过各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建设财政联邦体制应遵循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多级政府事权范围职能结构

所谓多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就是指把各种公共权力及政府职责在一国的各级政府之间进行分配,从而确定不同类型公共权力政府职责的管辖主体。所谓财政支出职能结构,就是各级公共财政所承担的职责、以及各种类型的公共财政支出在各级公共财政支出当中所处的地位等方面的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状况。

一、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

1.美国多级政府间事权范围划分与各级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其政府体系包括联邦政府、州和特区政府、地方政府(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殊劳务区,共计8万多个)三个层级。从财政支出的行政主体结构方面看,美国的联邦政府处于主导地位。1991年,联邦财政预算约占各级财政支出总额的历%;其次为地方财政,同年其所占比率为26%;州财政的地位最低,同年其所占比率仅为略高于18%。联邦政府、州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项目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区别。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支出总额为15140亿美元,其中社会保障支出约占22%,防务支出约占18%,收人保障支出约占14%,医疗支出约占11%,利息支出约占15%,保健支出约占8%,国际事务等其他支出共约占12%。1991年美国州政府的经常支出(除政府公用事业、加油站和退休职工的基金支出以外的所有支出)总额为5549亿美元,其中教育补助金支出占%,高中教育支出占%,其他补助支出占%,公共福利支出占阴叽,交通支出占%,健康和医院支出占%,教养占%,债务利息支出占%,行政支出占%,其他支出占%。同年、地方政府的经常支出总额为5420亿美元,其中教育支出占%,环境和住房支出占%,交通支出占%,健康和医院支出占%,公共福利支出占5%,警察和消防支出占%,债务利息支出占%,行政支出占%,其他支出占%。

2.加拿大多级政府间事权范围划分与各级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

加拿大也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全国共有10个省和两个省级区,省以下设市、县、社区等地方行政单位。关于联邦政府、省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

加拿大联邦宪法进行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与美国联邦宪法通过列举主要事项的方式规定联邦政府事权范围的做法相反,加拿大联邦宪法主要规定了省政府的事权范围,并规定没有明确划分归属的事极则由联邦政府掌管。大体说来,加拿大联邦政府的事权范围主要包括外交、国防、国际贸易、货币政策、邮电、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失业保险等。省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主要包括医疗保健、社会福利房等教育、环境保护。高速公路等。地方政府的事权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附于省级政府,在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警察与消防、中小学教育、环境卫生、公园、地方公路等,当然,三级政府间的事权范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在农业、工业、养老金、移民等众多领域联邦政府与省级政府都共同地承担着责任。

由于加拿大在多级政府间的事权范围划分上,遵循了尽可能地进行职能下放的原则,所以其联邦财政支出在全国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仅为20%左右,州与地方财政所占的比重则高达80%左右。联邦政府财政最主要的支出项目包括:一般政府服务、社会治安、社会福利、医疗保险、教育、交通、通讯、产业开发、环境和资源保护等。在门96--1997财政年度加拿大联邦政府财政支出当中,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占%,健康与社会发展支出占%,雇佣保险支出占%,国防支出占%,均等化拨款占%,对印第安人支出占%,资助金和国际援助分别占财政总支出的%和%,科技支出与在建工程支出分别占0,6%和 %,对公司拨款占 %,偿还公债支出占 30%,另有 %为其他转移支付支出。1996年省级政府的总体支出结构如下:保住支出项目占%,公债支出占%,社会和社会服务支出占%,教育和培训支出占料.L%,市级事务和住房供给支出占%。转移支付支出占%,农业和乡村事务管理支出占%,管理委员会支出、文化与休闲娱乐设施支出、经济发展支出所占的比例都很低,分别占%、%、%,其他支出占%。加拿大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是市政工程和社会服务。以渥太华市为例,在该市1997年的经常性预算支出当中,用于市政工程建设的比例高达%,偿还债务支出占%,消防和急救服务支出占18%,社会服务支出占%,公司服务、图书馆、经济发展计划及住房供给三项支出分别占8%、%、%,其他支出占%。在资本性预算支出当中,道路与下水道支出占 %,车辆与设备支出占%,公共设施维护支出占%,对渥太华公共图书馆的支出占%,其他支出占%。

3.英国多级政府间事权范围划分与各级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英国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国会是整个联合王国的唯一主权机关。也就是说,在国会中居于多数地位的党派所组成的政府控制着地方政府的一切。甚至在现任英国工党政府执政以前,根本无法讨论英国各级政府的权限划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限与职责的划分在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英国中央政府下放给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区议会的权力并不完全一致。

总体说来,中央政府的职责主要包括国防和国家安全外交、社会保障、贸易与商业调控、教育等。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对其辖区的居民提供教育、个人社会服务、警察与消防、道路维护、娱乐和文化设施、环境服务(废物处理与道路清洁等)等公共服务。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还要在县议会和区议会进行划分,大体说来,县议会主要负责诸如教育和图书、消防和民防、高速公路和交通、个人社会服务、战略性计划、消费者保护、废物处理与回收等需要一定规模或战略规划的职责;区议会则承担一些诸如住房、地区规划控制与执行、娱乐、停车(根据县议会的授权)、垃圾收集、环境健康等对当地居民具有直接影响的职责;部分职责属于双方共同承担的领域,例如,促进经济发展、博物馆及公园的建设和维护、发放执照等。

在英国的公共财政支出总额中,中央财政支出一般都约占70%的比例。1996--1997财政年度,在英国中央财政支出总额中,社会保障支出约占32%,卫生及社区服务支出约占17%,教育支出约占12%,国债利息支出与国防支出所占的比例均为7%,法律方面的支出与住房及环境支出所占的比例大体相当,约为5%,工农业及就业支出占4%,交通方面的支出占3%,其他支出为8%。在英国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当中,教育是最大的项目,1995年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其次是住房及社区环境支出,并且该项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1991年为19%,1993年为%,1995年为%。社会保障与福利支出的比例也不断提高,1990年只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10%,1993年提高到了%,1995年又提高到了%。1995年用于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经济支出约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一般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占%。

4.日本多级政府间事权范围划分与各级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

日本也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在行政体制上,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其《宪法》、《地方自治法》、《财政法》、《地方财政法》等法律原则上规定了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职责范围。大体说来,日本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职责划分基本情况如下:国防、外交、治安由中央政府负责;消防、港湾、城市规划、公共卫生和住宅等由地方政府负责(其中港湾由都道府县政府负责,与当地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消防、城市规划、公共卫生和住宅等由市叮村政府负责);公路、河流、教育、社会福利、劳动、卫生、工商农林行政等大多数事务都由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

在确定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职责范围的基础上,日本的有关法律还规定了各种公共事务的经费负担原则:其一,地方公共团体及其机构所需要的经费均由该公共团体负担;其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职责所发生的业务费用、公共产业费用等则由中央财政负担其全部费用或部分费用;其三,用于议员选

举等完全涉及国家利益的业务费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其四,由中央政府独立进行的事业所产生的费用原则上由中央财政负担,有时地方财政也负担一部分。

在日本的公共财政最终支出当中,中央财政最终支出所占的比例较低,战后几十年来基本上都在30%上下波动,地方财政支出约占70%的比重。按照日本政府的财政支出分类法,其公共财政支出主要可以划分为政府机关费用、国防费、国土保全及开发费、产业经济费、教育费、社会保障费、恩给费、公债费及其他费用9大项。在上述各项财政开支项目中,除国防费、恩给费、工商费以外,地方财政的负担比重都远远高于中央财政。

二、关于多级政府间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职能结构的总结性分析

 

; 第一,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把公共财政支出范围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及文化传统等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这就造成了各国政府的职能范围与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同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及公共财政,各国基本上都把政府的职能限定在诸如国防、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市场失灵”领域。大体说来,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基本上都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社会保障、教育与科学研究、高速公路等公共交通设施、自然资源管理、警察与治安服务、国防及国际关系、社会公共服务(供水、排污及垃圾处理等)、住房、土地使用管理及社会规划。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是一个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较多、干预程度较高的国家,其财政支出当中的产业经济费(工商费与农林水产费)约占8%的比重,在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当中名列前茅。但日本的产业经济费也并不是用来直接建立经营性的产业组织,而是用此项资金扶植有关产业的发展。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作为典型的实行“混合经济体制”的西方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并不是涉及到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其目标不是取代而是完善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其活动不是与私人竞争,而是提供私人不能提供或不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甚至是扶助私人顺利成长。这也就是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活动不是否定,或者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而是辅助、引导其更有效地运营。

第二,在大致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的基础上强化各级财政的民主控制原则,是财政联邦体制(或财政联邦主义)有效运营的制度保证。国内多数研究多级财政体制的学者都认为,合理地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

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是确立合理的多级财政体制的首要前提。但笔者认为,多级政府间合理的事权与职责的划分,仅仅为规范各级财政支出活动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必要条件,但并没有为其提供充分条件。其理由如下:

首先,多级政府间的事权划分与政府职责范围的划分虽然存在着密切的,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最主要的是立法权归属的划分。例如,美国联邦宪法虽然列举了联邦政府可以行使的职权范围,但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来衡量,这种权限范围的界定是极为笼统的;联邦宪法仅仅列举了禁止州政府从事活动的种类,而并没有明确规定州政府具体的职责。其他国家的情况与此也并无二致。

其次,多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职责的划分并不直接意味着财政支出范围的划分。以日本为例,其《宪法》、《地方自治法》、《财政法》、《地方财政法》等法律虽然原则性地规定了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职责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了各种公共事务的经费负担原则,但也并没有完全划分开各级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日本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支出项目绝大部分是一致的。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日本,实际上前文所涉及到的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如此,他们的不同层级财政支出都存在着一定的共同项目。这也就意味着完全地划分开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

最后,即使能够在多级政府间的事权与政府职责范围划分的基础上,清楚地划分开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仍然无法有效地保证各级财政支出职能结构的合理化。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与财政支出范围的划分,仅仅是对各级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做出了一个界定,但并没有明确各级财政究竟可以或者必须把多大额度的财政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公共教育、公共安全等具体的支出项目上。这也就意味着,即使能够清楚地划分开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即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种类,也无法明确地规定各级政府提供有关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多级政府间的事权、职责以及财政支出范围的划分,对于维护一个多级财政体制的有效运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却不是其充分条件。为此,一个公正合理、富有成效的多级财政体制,必须确保的是各级财政活动都是在民主控制的原则下运营的。在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各级财政预算都由相应级别的议会最终负责,有关的行政机构仅仅是预算的提出机关,议会的审议、修改、批准以及在实施过程的审核与监督对于合理地使用财政资金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第三,从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各级财政支出的实践来看,各级财政支出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分工关系。一个最为明显、各个西方发达国家都遵循的分工原则就是,国防、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方面财政支出应该由中央财政(或

联邦财政)来承担。除此之外,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多级财政体系在财政支出分工方面还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社会保障、医疗与健康、公共福利等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或需要全国统一标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主要应该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或层级较高的地方政府(或联邦成员政府)来提供。在美国,社会福利项目支出完全由联邦财政承担,公共福利支出的80%以上由联邦财政与州财政承担。在加拿大,对老年人的财政转移支付、健康与社会发展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占联邦财政支出总额的30 %以上的比重,保健支出则是州财政的最大支出项目。

其次,在绝大多数国家,教育支出是各级财政都必须承担的最主要项目。教育支出是美国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教育补助金与高中教育支出在州级财政经常性支出中的比例超过了30%。尽管联邦财政直接投入到教育方面比重不是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州与地方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来自于联邦财政的有条件拨款。教育支出既是英国地方财政最主要的支出项目,也是中央财政主要财政支出项目之一,因而,英国的各级财政都承担着提供公共教育经费的任务。在日本,学校教育费与社会教育费两项教育支出约占其财政支出总额的14%,其中的85%以上由地方财政承担,其余部分由中央财政承担。最后,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具有直接影响的消防、城市规划、公共卫生、住宅等支出项目,应该由层级较低的地方政府来承担。1994年,美国政府间关系咨询委员会就“公众对政府和税收的态度”进行的调查表明,公众认为:联邦政府花纳税人的钱远远超过州和地方政府,而给出却最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联邦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项目是国防等与一般居民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而对一般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却主要由州和地方政府来提供。加拿大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支出项目是市政工程和社会服务。日本的情况也别无二致,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仅远远高于中央财政,而且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公共卫生等社会服务项目都由地方财政承担。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变化情况和原因)一、引言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应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进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按照政府职能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分类,并按照其分类指标进行研究:一是经济建设费,它是一种生产性支出,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可以提高私人的产出能力;二是社会文教费,形成了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三是国防费,该支出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对于安全的消费需要,是保卫国家安全及形成和平建设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支出;四是行政管理费,是一种纯消耗性的支出,增加政府消费性支出能扩大社会总需求,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进而提高利润率,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五是其他支出,包括政策性补贴支出、车辆税费支出、债务利息支出、专项支出等 二、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附表1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比重仍然偏高。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从1978年64.1%降至2006年的26.6%。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很薄弱,而通讯、能源、交通等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保障,需要政府大力投入。所以,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经济建设支出内部结构不合理,其中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呈下降趋势。 2.社会文教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过慢。1978年该项支出所占比重为13.10%,到2006年则达到26.83%,超过了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26.56%,首次成为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多的一项,这说明我国对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越来越重视。 3.国防支出比较稳定,并有所下降。1980年国防支出曾达到15.77%,但由于国防支出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较大,从200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以下。在和平发展时期,国防费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并以适当的比例下降,有力地支援了经济建设。4.行政管理费增长迅猛。从1978年的4.71%增至2004年的19.38%,增长了近4倍。这与我国政府机构膨胀、公共部门的行政效率低下有关。但2006年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19%降到了18.73%,可见政府机构改革略有成效。 5.其他支出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90年代后期开始,升幅明显增加。1997年用于其他支出达10.24%,是1980比重的3倍;2002年更是从2001年的12%突增到17%,到2006年是20.51%,增长趋势相当明显。近些年,国家财政用于政策性补贴、科研经费等支出也逐年增加。 附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下降到2005年的27.5%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现状 1.财政资金供给范围不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已被打破,但传统的国家包揽一切的分配思想和财政统支的局面仍保持着。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未能做出大的调整,缺乏明确、科学的界定。一方面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即支出范围过宽,包揽了许多既包不了又包不好的事务,如经营性投资支出过大、各种补贴过滥、各类事业费庞杂、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负担过重等。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又严重缺位,即财力过于分散,支出重点不明确,使得在应由财政供给的市场失灵的领域出现保障不足和无力保障的情况,如对社会保障的支持严重不足。2011年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03.16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1%,但这与发展中国家的25%-30%、发达国家的30%-50%差之甚远。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2011年在文化体育支出380.52亿元,仅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0.7%。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社会文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也不足。这不仅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和力度弱化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偏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50%以上。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变,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在“十一五”期间,仍达到38.5%,高居各项支出之首,从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看,其比重仍然偏高。同时必须注意到,我国经济建设支出的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很长

时期内,政府参与竞争性、经营性项目过多,用于生产性的支出偏多,而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方面的支出不足。近年来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管理方面的疏漏,经济建设支出的总体效益仍不理想。 3.行政管理支出比重逐年上升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而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为年均17.7%,与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12.3%相比,高出5.4个百分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有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合理性一面;但也有着由于机构膨胀、人员编制过多、经费增长迅速、服务效率低下而不合理的一面。1978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员为2015万人,到2008年增长至5802万人,增长88.7%。如果把办公设施和公费医疗、离退休保障的因素考虑进去,财政负担更重。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已成了“吃饭财政”,财政支出大部分用于支付人员工资,有的甚至收不敷出,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 4.社会文教支出比重偏低 我国社会文教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81年的18.5%上升到2000年的27.6%,到2011年教育支出2989.82亿元,总体呈增长态势,这是可喜的现象。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速度。其中教育费占GDP的3.66%,而世界教育支出水平平均占GDP的4%以上。我国科技事业支出的比重也一直只占财政支出的4%以下,而且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极低水平,也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不适应。在医疗卫生支出上,我国也处于程度较低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大多数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应成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

事权、财权、财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事权、财权、财力的几点思考 摘要:财权、财力、事权是政府财政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三要素只有达到匹配,才能使一级政府运转正常。对于事权、财权、财力之间如何匹配,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政府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财税改革时要区别看待,不能一刀切。 关键词:财权;财力;事权;匹配 一、什么是财权、财力、事权 “财权”质上是指“收税权”,是指某级政府为满足特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要而向辖区居民征收收入的权力,包括征收和使用两个层面,也就是某一级政府有相应层级的税收征收权并对其收入进行支配使用,包括征税权、收费权及发债权等;财力则是指包括自有财力和可支配财力在内的可供某级政府支配的财政收入。通过税收权获得收入且可以随意支配的收入是自有财力,而从其他途径获得且可以支配的收入是可支配财力。所谓事权,简单说是指某级政府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 财权与财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政府具有财权,一般也会拥有与其相应的财力,但拥有财力的政府却不一定具有财权。实际中,往往是上级政府的财权大于其最终支配的财力,下级政府的财权小于其初始支配的财力,这主要是上级政府要把财力的一部分向下级政府转移使用的原因。

二、事权与财权相匹配与事权与财力相匹配之争 一般认为,事权与财权这两者是统一的。国家权力给予了财权保障,政权的存在是财权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能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的前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权”实际上和财力(或财力的支配使用权)是等同的,不是指一定体制下筹集本级财政收入的能力,因为在当时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完全是上级政府分配的结果,自身并没有筹集本级政府财政收入的权力,财权掌控在在中央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只是被动的从中央政府那里接受分配的财政资金。 在分税制改革以前,“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实际上是指“财力与事权的统一”,与现在流行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有本质的不同。故在此之前并无“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概念,根源也在地方政府没有财权。在地方无财权的条件下,当然也就无所谓政府间转移支付了。而在分税制改革已实行近18年的今天再使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这种表达方式就有点不妥。 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是通过划分税种重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 财权,把一些全国性的以及比较重要的税种划分中央,而地方则只有零星的税种收入,这种改革的结果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大大提高,而在财政的支出划分(事权划分)上却没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革。这种只重视收入不重视支出的分税制改

公司各部门职责范围划分的规定完整篇.doc

公司各部门职责范围划分的规定1 部门职责范围划分的规定 前言 本规定根据公司各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管理职能划分制定,目的在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内容,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公司管理、经营、业务活动规范有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规定由公司讨论委员会提出; 本规定起草部门:行政部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李效先 本规定主要审核人: 本规定批准人: 本规定2015年首次发布。 1 部门职责范围划分的规定 一、范围: (一)本标准规定了公司各部门职责与权限方面的内容。 (二)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二、管理职责:

(一)部门职责范围划分由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二)各部门对本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遗漏和补充意见,及时向 人力资源部提出,以便修订完善。 (三)各部门应按本规定制定的有关标准组织实施。 三、通则: (一)遵守国家及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制度、规定、标准等。 (二)确保本部门的工作与公司方针目标、重点工作保持一致。根据 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本部门各类工作实施计划和措施,按照公司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按公司管理体系的要求履行好本部门的职责,落实本部门的各 项管理措施。 (四)负责根据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做好本部门的工作,负责制 订、修订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负责拟订、审核和按程序上报工作范围内的文件、报表、资料;负责本部门形成的文件资料

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五)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 (六)负责本部门经济责任制的编制和考核实施。 (七)负责本部门各项费用的控制和预算工作。 (八)负责做好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对其他部门的配合、协助工作。 (九)负责本部门承担的相关网络(站)的建设工作。 (十)负责完成公司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确保公司政令畅通。 (十一)负责制定部门培训计划,做好本部门培训工作。 (十二)做好有关业务执行过程中的本部门安全管理、保密管理等工作。 四、公司各部门职责范围 (一)行政部职责范围: 负责公司的流程制度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文印资质管理、采购资质管理、会务外联管理及后勤安保管理,其主要职责范围是: 1.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及时传达公司的发展方向、目标等,及 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有关指令和工作任务。

部门职能及各岗位职责划分

药企营销职能部门 一.市场部、销售部、商务部的职能划分 (一)市场部职能 市场部是医药企业的重要营销职能部门,涉及销售的方方面面,包括销售前,中,后的市场调查、营销方案的制定、产品定位和品牌推广方案、价格制定、渠道开发和促销的政策制定、后服务政策等等,是全局统筹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大职能: 1.建立和完善营销信息收集、处理,做好市场情报工作: 外部环境分析,对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的调查,对竞品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对竞品广告策略、竞争手段的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做出销售预测,为公司产品策略、营销策略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制定年度营销目标计划; 3.制定产品策略:包括产品营销方案、营销周期,包装设计、价格制定、新品规划、微信公众号运行等; 4.营销方案的策划及组织实施; 5.合理进行广告媒体和代理的挑选及管理,制定及实施市场广告推广活动和公关活动,实施品牌规划和品牌的形象建设; 6.负责学术组织和学术推广; 7.对市场营销活动开展情况的监察和分析;

(二)销售部职能 销售部的工作目标是如何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面前,并成功的收回资金,其主要工作是将市场部研究规划出的产品按设计好的渠道和价格以及促销宣传方式具体实施,管好渠道畅通,物流、资金流安全畅通,主要分为以下几大职能: 1.管理营销单元执行公司年度营销计划; 2.监督各营销单元按公司既定的市场策略执行,达成目的; 3.分解企业年度整体目标,根据各区域的市场、团队情况,因地制宜的把整体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销售区域市场,具体的个人和岗位; 4.合理分配人力和资源,通过销售指标制定和销售区域管理来实现各层级销售目标科学划分,并实时追踪完成情况; 5.在合理的销售预算内有效的使用资源,督导市场销售并完成销售指标; 6.管理市场销售行为,防止损害公司利益行为发生,保障公司资产安全,维护公司信誉; 7.负责产供销的协调工作。 (三)商务部职能 商务部是从系统层面规划和构建起企业的交易体系,依照企业经营模式选择、建立相应的配送渠道,商务系统决定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健康运行,其主要职能有: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1978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分析 3

一、该期内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 1、经济建设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87年到1990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有大幅度下降,1991年到1999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支出比重较为平缓,2000年到2005年经济建设费用占总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到2010年又逐年上升并与2000年大体保持水平。 2、社会文教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高,1991年到2001年我国社会文教育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小幅度增长,2001年到2009年有小幅度波动,2010年又有较大幅度增加。且2010年社会文教育是1978年以后所占比重最大的一年。 3、国防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国防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985年到1992年有小幅度上涨,1992年到993年有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10年以2000年为分界点有小幅度波动,其波动趋势是先下降在上升又下降且2010年国防费用是1978年以后最小的一年。 4、行政管理费用 由上述表格和图表可知从1978年到1990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9年有小幅度波动,较为平缓,1999年到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01年到2006年变化比较平缓,2006年到2008年有非常大幅度的增长,2008年到2009年又一较大的趋势下降,2009年到2010年又有小幅度增加。5、其他支出 1978年到1993年我国其他支出费用占财政总支出逐年增加,1993年到1994年有较大幅度下降,1994年到2001年缓慢增长,2001年到2006年有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到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7年到2010年较为平缓,除了2009年。 6、总结 总之,1978年-2010年,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建设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而社会文教育费用却是呈上升趋势的,国防费用总趋势是下降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其他支出的总趋势也是呈上升趋势的。 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与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财政变化的关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总趋势首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相联系的,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换而变化的,同时也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而变化的,虽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式以及政府采用的

政府职能、事权事责与财权财力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财权事权划分的理论分析

政府职能、事权事责与财权财力: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中 财权事权划分的理论分析 时间: 2009-06-10来源:公共行政评论作者:侯一麟 【摘要】论文从政府的基本职能出发,围绕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就中央、省及省以下的财权、财力和事权、事责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我国30年的渐进式改革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调整”为主,主要是还原政府职能的本来面目。后一阶段主要是“理顺”,重点是根据我国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就中央和省对基层政府的转移支付体系而言,通过实证分析,论文认为该体系在实施头几年的整体效应上初步达到了设计目标,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就其具体成效看,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有的问题出在转移支付的种类设计上,但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从对省、市、县各级官员的收入访谈中可以发现,政策制定的起始点应当下移,由下至上,以使政策符合各地实际。这是跟事权密切联系的:事权应该下放,而不是事责下推。从基层政府的总收入结构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思路和提法不尽严密,应当改进;此事涉及施政业绩和政府的责任诸多问题,不可轻视。 【关键词】政府职能事权财权事责财力 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1993: 373) 一、政府及其职能 本文所说的“政府”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政府。“现代政府”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稳步提高,同时贫富差距明显加剧,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工业革命还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居住生活方式——从散居乡村转变为聚居城市(Hou, 2006;North, 2005) 。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促生了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即: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生活水平。不论是中央政府、区域(次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基层)政府都是围绕着这三项基本职能运作的(侯一麟, 2008) 。政党和由它组建之政府的政权基础、政权的稳固程度,与执政党及其政府履行上述三项基本职能的业绩密切相关: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庶,则执政党受拥护,政权稳固;反之,则执政党丧失执政基础,政权不稳。至于现代政府如何执行以上三项基本职能,简单地说,有两个大的派别:市场和计划。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Smith, 1776) ,是市场学派的基础:即除非市场失灵,政府应当尽可能少地直接干预经济,而把经济交由市场高效运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德国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提升国力,开始国家经济计划,即由国家统一筹划资源利用,以期促进经济强劲发展,这是计划学派的滥觞。俄国“十月革命”后,把计划经济全盘引进,加以强化,甚至固化。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也用中央统一计划的方式管理国民经济。可能是由于苏联的关系,“计划”被西方冠以意识形态的帽子;其实,欧洲国家至今仍沿用一些计划的办法;亚洲的日

公司部门划分及职责描述(最全版)

xx公司部门设置及职责描述部门规划:

销售部 完成公司制定的销售目标,制定销售计划 1.根据公司销售策略,确定销售目标并保证目标完成,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计划; 2.实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将销售及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领导; 3.完善客户管理制度,及时将客户信息汇总存档作为公司重要资料进行保存,制定并监控执行结果; 正确掌握市场信息 4.收集相关的市场信息,掌握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掌握竞争对手的情况; 5.收集、整理、归纳客户资料,对客户进行透彻分析; 管理销售活动 6.制定销售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调动销售人员的工作激情,监督贯彻实施; 7.建立稳定的销售队伍,负责销售部员工的培训及考核,帮助老员工提升销售技能,让新员工尽快熟悉公司所处的行业和产品; 市场部: 市场部的主要职责是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 作为公司的情报机构 1.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建立和完善营销信息收集、处理、交流及保密系统。 2.搜集行业信息,特别是竞争对手产品的性能、价格、竞争手段等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3.进行市场调研,掌握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为公司市场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作为公司的参谋机构 4.制订公司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和产品企划策略; 5.制订公司业务短、中、长期目标;

6.做出销售预测,提出未来市场的分析、发展方向和规划; 7.新产品上市规划; 8.参与制定产品价格; 9.为重大投标活动和工程咨询出谋划策; 10.整理分析公司各业务部门的业务资料信息; 11.负责公司来访客户的接待,负责公司车辆客户接待的管理; 12.配合销售部进行产品演示等。 客服部: 1.完成公司新客户产品硬件、软件安装及客户培训工作,保障客户能正确使用公司产品; 2.完成客户进行定期回访和升级维护; 3.对客户进行远程维护,随时随地解决客户产品使用中的各种问题,保障客户对产品的正常使用,树立公司的良好品牌形象;4.作好公司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 研发部(研发中心): 1.按照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好未来一年公司的研发规划,包括要研发哪些产品、研发投入是多少; 2.按照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好公司未来1-2年产品战略规划,包括未来3-5年要研发哪些产品、研发投入是多少; 3.组织实施研发规划; 4.制定研发规范、推行并优化研发管理体系; 5.组建公司的技术平台、评估研发平台投资; 6.部门的团队建设、岗位定义、岗位职责要求、员工考核、资源调度; 7.评估产品研发的技术可行性; 8.制定新产品开发预算和研发计划,并组织实施;

最新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分析-精品

近六十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变化 分析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财政支出在规模和结构上都有不同的变化。本文藉1950年到2015年我国财政支出总规模变化及支出各项变化的数据,并结合经济、社会、背景,对这些年来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结构变化的原因作出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变化 一,财政支出规模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1949~1977年;1978~1997年;1998~至今。第一阶段的财政支出处在百亿元的水平。1949~1952年三年间,国家实施一系列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政策,合理调整工商业,土地改革,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是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和发展的过渡时期。1951年和1952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很高,分别为 79.4%和41. 0%。1952~1957年,财政支出增长率逐年下降,在57年甚至出现了负数;1958~1960年,财政支出规模又以30%的增长率扩大,这与当时大跃进和三年饥荒有着直接的联系。1961~1962年的负增长与当时的经济调整政策有关,由于大跃进导致的破坏影响,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来“八字方针”,大幅度压缩预算基本建设拨款,并于1964年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1966~1976年,在“文革期间”,除了个别年份有负增长率,财政支出均保持一定的增长,尤其1969年,财政支出的增长了46.95%,这是与同时期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相关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可以平衡收支,所以很多年份的财政支出都是和财政收入同增同减。 财政支出第二阶段的规模保持在千亿元的水平。1978~1984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1000多亿元;1985~1989年,连续五年支出保持在2000多亿元;1990-1997年,保持在3000亿元~9000亿元以上,最多的是1997年的9233.56亿元。增长的速度较不稳定的,1978年最高,增长率为33.0%,1987年最低,增长率为2.6%。1980年和1981年等个别年份出现过负增长。究其原因是在1979 1980两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动分析 会计3班文松 2012124333 摘要: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持政府职能的财政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总体概括。它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进行研究的意义重大。现在主要是对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财政支出结构变动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 财政支出结构指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财政支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各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比重,它直接关系到政府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总供需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构成等,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可能比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更大。 二、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1.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逐步从过去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转变,与此相适应,财政支出的重点逐步由偏重经济建设转向公共事业和服务方向。 表2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 年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1978 64.8 13.1 14.96 4.71 3.16 1980 58.22 16.2 15.77 6.15 3.66 1985 56.26 20.38 9.56 8.53 5.27 1990 44.36 23.92 9.41 13.44 8.86 1991 42.18 25.09 9.75 12.22 10.75 1992 43.1 25.92 10.1 12.38 8.5 1993 39.52 25.38 9.17 13.66 12.26 1994 41.32 25.92 9.51 14.63 8.61 1995 41.85 25.74 9.33 14.6 8.47 1996 40.74 26.21 9.07 14.93 9.04 1997 39.5 26.74 8.8 14.72 10.24 1998 38.71 27.1 8.7 14.8 10.7 1999 38.4 27.6 8.2 15.3 10.5 2000 36.19 27.6 7.6 17.42 11.19 2001 34.22 27.6 7.6 18.6 12 2002 30.26 26.87 7.74 18.6 16.53

分析政府间划分财权与事权的理论依据

分析政府间划分财权与事权的理论依据 学院:财政与经济学院 班级:财政13-1 学号:201305001167 姓名:牛鹛

摘要:在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中,西方财政学家主要从政府职能理论和公共产品的层次性理论入手,论证多级政府以及财政分权的必要性,由此形成了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即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问题。我国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改革初步形成了我国分税分级财政框架。但分税制改革仍然带有很大的过渡性质,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几乎没有涉及,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旧体制的特征。导致地方财政日益困难已经影响到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作用发挥,任其发展势必会导致地方财政危机而最终威胁到中央财政,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政权的稳定。因此,研究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都已成为财政学和政府经济学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财政分权事权财权 一、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划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矫正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寻找市场决定作用与政府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确立“有限政府”理念。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就是稳定宏观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调节分配不公,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政府必须减少其盲目性的干预,增加其服务性、社会性的职能,用“有形之手”保障“无形之手”。 (一)政府的职能 政府的职能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社会性的义务,进行宏观调控。具体看,保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制定战略目标与实施步骤;根据社会水平调整产业方向与结构,制定产业规划与产业改革;制定、实施税收与金融政策,并调节个人、地区等经济间形成的非有机性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提供社会服务设施,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和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二)市场的职能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也要高度重视市场的作用。积极完善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合理配置资源,使其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在市场机制自动配置组合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市场是国家对社会经济实行间接管理的中介、手段和直接作用对象。国家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直接调节市场商品供求总量及其结构的平衡关系,通过市场发出信号,间接引导和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从而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全面、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二、西方财政分权理论概述 (一)传统财政分权理论 1、蒂布特首先从公共品入手,假定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具有相同偏好和收入水平的居民会自动聚集到某一地方政府周围,居民的流动性会带来政府间的竞争,一旦政府不能满足其要求,那么居民可以“用脚投票”迁移到自己满意的地区,结果地方政府要吸引选民,就必须按选民的要求供给公共品,从而可以达到帕累

公司各部门工作职能划分

公司各部门工作职责划分 一、行政人力资源部门 部门职责描述:根据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有效提升和合理配置,确保满足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负责公司后勤管理工作、维护内部治安、确保公司财产安全,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 人力资源方面 1、人力资源规章制度管理 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更正、废止,以及监督执行 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与运用 2、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综合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的供需情况,编制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3、招聘管理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并结合人力资源规划,负责组织并实施招聘 4、培训管理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进行人员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开发的总体目标,建立人才培训管理制度 5、绩效管理

协同企业各职能部门建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员工的考核工作,跟踪并有效地利用考核结果,提升员工及企业的整体工作绩效 6、薪酬福利管理 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并按规定做好企业日常的工资计划、核定、 核算及统计分析,以及员工的福利等工作,实现企业的薪酬激励计划 7、劳动关系管理 负责员工的聘用、劳动合同、调动、退休、离职、解聘及人事档案等日常管理,组织员工的职称与技术等级评聘,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和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协调企业内部员工工作,维护公司良好的劳动关系 行政方面 1、行政性财产物资管理 制定企业低值易耗品和行政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报领导审批后执行,并监督其他部门的执行情况 根据企业各部门对办公用品的需求,实行统一购买、申领与日常管理 对企业行政性财产进行登记、造册、定期盘点 对企业行政性财务物资的维修和保养 2、日常行政事务管理 对以企业名义发布的各种文件的管理,保证公文质量 企业各类文件的归档管理和印章管理

传媒公司各部门职能划分

部门职能 策划部 主要职责: 1)基本职责:协助招商部完成客户招商任务;负责组织公司的大型业务策划方案会议。 2)日常负责工作 召开市场调研、营销策略、创意研讨会; 负责公司一切项目的策划和方案的编制撰写、修改、把关及打印、汇报、保密等工作; 负责项目各专业的协调、反馈、传达、策划、检查、监督、指导等工作,对副总经理负责; 负责与外联部、设计部接洽,并制订工作计划,确定交接时间,经总经理批准,按公司要求组织实施; 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处理。 3)协助办理工作:协助外联部、网络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网络事件的策划、文案工作。 4)偶发性工作:总经理指示下的其他有关公司的事务性工作。 外联部 一、收集市场信息,形成书面报告 A、收集市场需求信息,统计市场不同类别影视文化产品的市场

反应,并作出市场需求趋势预测,交与策划部; B、收集市场竞争主体信息,了解其他竞争主体盈亏情况,归纳强势竞争主体的产品类别,对竞争主体产品走势进行预测,交与策划部、招商部。 二、寻找投资客户,形成书面报告 1、列出投资意向客户,结合公司产品的特点寻求非竞争主体的投资、赞助,交与招商部; 2、列出曾向竞争主体投资并仍旧有继续投资意向的客户,并了解其投资需求,交与策划部、招商部。 三、公司公关 1、日常公关: a积极与政府相应部门联系,理顺公司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衔接; b深入与当地各电视台或其它具备影响力的媒体联系,为公司产品投放提供参考; c公司举办大型活动时,成立预案小组,制定紧急预案计划; 2、危机公关:面对公司突发的事件,迅速收集事件信息、汇报事件情况、制定对策,报董事会批准后执行。 四、制定与实施公司对外活动安全保障计划 1、预测公司对外活动中社会参与人数; 2、与公安等维护公众安全部门协商安全保障措施; 3、保障演艺人员人身安全,并保管好艺人演出所需物品; 3、配合活动中安保工作。

关于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问题的思考 在当前经济增速存在减速压力,特别是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艰难时期,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开始触动大家的神经,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热点。我国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状况到底如何?实现财权事权匹配的程序应该是什么?具体的政策建议有哪些? 一、我国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状况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是五级财政,分别是中央级财政、省级财政、市级财政、县级财政和乡镇级财政。正在推进的“乡财县管”改革和“省直管县”改革都是旨在减少政府间财政级次,提高财政运行效率。由于省及省以下财政缺乏详细的分配数据,本文主要分析中央级财政和地方级财政(包括省、市、县、乡镇)在公共财政领域的财权事权实际分配情况。 中央级、地方级财政的实际事权可以通过其公共财政支出分别得以体现。财权的实际分配情况则相对复杂。地方级财政的实际财权应该是其能够自主支配的财政收入,反映在我国的财政体制中,主要包括地方本级收入、税收返还、均衡性转移支付、定额补助等。虽然其他类型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项目也增加了地方财力,但这些项目要么规定了使用用途,要么要求提供配套资金,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并没有能够自主支配这些转移支付资金,因此不能计入到地方政府财权中。相应地,中央级财政的实际财权就是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减去税收返还、均衡性转移支付、定额补助后的余额。根据这种划分标准,笔者整理了我国1997-2012年中央级、地方级财权事权实际分配情况。

图1:1997-2012年我国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分配状况 图1中可以看出,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不匹配现象日益严重,突出的表现是中央政府的事权比重逐年下降,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权比重也在逐年下降。截至2012年,地方政府负担的事权责任高达85%,而相应获得的财权仅有62%;中央政府获得的财权为38%,但直接承担的事权责任仅为15%。从财权事权的错配可以看出,很大比重的财政支出决策是由中央政府做出,而由地方政府去具体执行,中央政府通过专项形式的转移支付提供财力支持。 中央、地方财权事权错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地方税种大都缺乏增长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财力补充性质不足,导致地方财权日益缩小。在目前的分税制体系下,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长性强的税种大都属于中央税或者中央占较大比例的共享税,如消费税全部归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全部归中央,国内增值税75%归中央,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60%归中央。地方税种只有营业税的增长性能较强,但随着“营改增”试点范围的扩大,地方财权将受到进一步的挑战。此外,中央政府通过规范、透明的无条件转移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

社会保障尤扬 20111624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分析 目前,中国的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从上表可以看出: (1)经济建设费支出的占比不断下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逐渐弱化,而财政逐渐减少对经济建设领域的投入从总体上看来是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 (2)社会文教费支出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在2002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后又有所回升。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3)国防支出呈大幅下降趋势。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决心。 (4)行政管理费支出呈迅猛增长趋势。至2004年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其快速增长,暴露了我国政府机构管理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机构重复设置、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等。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致力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减少行政管理支出。 表2 各个时期财政分类支出结构

以上各类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相应产生的: 1998 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这意味着政府职能由生产建设向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对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大的改革要求。多年来经济建设费的持续下降( 由1994 年占全部政府支出的41.3% 下降到2005 年的27.5%, ) 相应反映了这一改革趋势。不过, 由于期间适逢亚洲金融危机, 对我国出口需求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于1998年下半年不得不扩大公共投资以保持经济社会形势稳定, 使得财政支出改革主要停留在规范支出管理方面, 而财政职能的调整则被相应推后了。 2003年,真正引起政策上对中国财政支出结构重视的公共事件, 要追溯到春天暴发的SARS 疫情。以此为契机, 社会上对于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等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呼声渐成声势,也使得政府在支出管理改革之外, 对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完善给予了更切实的关注。 2006 年, 中国政府的社会文教费支出首次取代经济建设费, 成为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开支。这一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公共政策格局由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正式转型。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以及落实社会政策的制度保障。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社会政策的目标, 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08 年以来, 中央政策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全面落实此前提出的社会政策目标上,由此,十一五时期的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在经济建设支出比重持续下降的同时, 各级财政部门支出重点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 并配合以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致力于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表3 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结构

事权划分“三原则”

“十八大”落幕,几乎留在所有财政人心里的一件事,就是“我们要对新政策有一个交代”。 那么如何“交代”?用一句比较官方的话来说,我们需要“发现‘十八大’之后版本的财政政策”。用一句在“宫斗”剧中常见的话来说,我们需要“揣测圣意”。实际上就是要让我们的财政政策与主政者的政治主张相匹配,让财与政拧成一股绳。其实很多前辈已经在工作中为我们推测了接下来财政该向哪些方向去走。应该说,在最近的几年里,财政的工作是由“如何管钱”这一纯基础技术性研究,开始向财政工作的价值观和效率等一系列“高端”思维方式的转变。 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楼继伟部长在2012年“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曾表示,他认为应当向现代国家的方向走,根据外部性原则、信息处理的复杂性和激励相容三个标准,合理进行中央地方间的职能和财力分配,像常规的大国那样,把国家应该管理的事务管起来,从而大量减少相应的专项转移支付。在过去专项转移支付所对应的事务中,有一部分是国家应该管理的,却通过专项补助让地方去管理。中央把应当管理的事务管起来,把履行职能的公务员、机构及其财政支出全部承担起来,相应的转移支付就没有必要了。 我们就以这三个标准为基础,从地方财政实际运行的角度对我们的财政政策进行一些“展望”。我们将每一部分都分为“经济学解释”和“地方财政解释”两方面。 外部性原则 经济学解释: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实体的行为使他人受益(正外部性)或受损(负外部效应),却不会因之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社会收益或成本大大高于行为者的个体收益或成本。单靠市场中的自愿交易,经济的外部性无法被内在化。只有站在单个人之上国家出面干预时,经济的外部性才可能被内在化。 地方财政声音:假如一项活动的外部性只是一个地方得益,或者一个地方受损,这个事情就交给这个地方来管理,如果其外部性是跨区域的,应该在更高的区域级别上管理。这是楼部长的分析。 如果这项政策能够落地,我们认为,首要解决的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流域分歧”。比如三江源综合治理项目,这是一个跨流域的项目,但水是流动的,我们常会发现下游水质低于上游,那么越往下游,地方财政就要掏越多的钱来治理水利。好在我们现在的财政也都是东富西贫,正好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相匹配,地方财政只能说是颇有微词,但还没有怨言。还有《新理财》杂志曾经做过的一期关于环首都经济圈的报道里就提到,河北省其实为了保证首都的水源和不至于被风沙淹没,是做出了经济上的许多牺牲的,却似乎没有得到受益方足够多的补偿。 如果把话说全,楼部长所说的外部性原则应该叫“内化外部性原则”。即削弱这种跨区域项目中各地方政府互相争利而最终使得项目沦为次要条件的怪现象。方向是正确的,但我们要说的是,从某些地方财政的现状来说是存在困难的。譬如西部的一些地区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就是这些专项资金。之前来了10块钱要求做10块钱的专项,但现实情况可能只做了8块钱专项,倘若以后不让做事了,那剩下的2块钱也就自然消失了,他们是否愿意? 我们现在有一种潜规则,就是很多地方财政不是靠着一般性转移支付活着的,而是靠着专项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活着。跨区域项目由中央财政直接负担,干活的还是当地人,所以它的寻租空间就变小了。那么如何避免资金滥用?不要说做好预算再按照预算严格执行,我们的预算从来就没有严格执行过。比起“谁掏钱”,我们还是比较关注“怎么管钱”。 信息处理的复杂性原则 经济学解释: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常常会导致经济学上的道德风险问题,譬如人们“偷懒”,“搭便车”和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导致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