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
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库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评估中心

2009年4月

目录

目录 (2)

前言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4)

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4)

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 (4)

一人力资本能力 (5)

1人员数量指标 (5)

1.1 期初人数 (5)

1.2期末人数 (5)

1.3统计期平均人数 (5)

2 员工人数流动指标 (5)

2.1人力资源流动率 (5)

2.2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6)

2.3人力资源离职率 (6)

2.4 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 (6)

2.5自愿性员工离职率 (7)

2.6人力资源新进率 (7)

2.7知识型员工离职率 (7)

2.8内部变动率 (7)

3.人力资源结构指标 (7)

3.1人员岗位分布 (7)

3.2人员受教育情况分析指标 (8)

3.3 人员年龄、工龄分析指标 (9)

3.4人员职称与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指标 (10)

二人力资源运作能力 (10)

1 招聘指标 (10)

1.1招聘成本评估指标 (10)

1.2录用人员评估指标 (11)

1.3招聘渠道分布 (12)

1.4 填补岗位空缺时间 (13)

2 培训指标 (13)

2.1培训人员数量指标 (13)

2.2培训费用指标 (14)

2.3 培训效果指标 (15)

3 绩效管理指标 (16)

3.1 绩效工资的比例 (16)

3.2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布 (16)

4 薪酬指标 (16)

4.1 外部薪酬指标 (16)

4.2 内部薪酬指标 (17)

5 劳动关系指标 (19)

5.1 劳动合同签订比例 (19)

5.2 员工投诉比例 (19)

5.3 解决争端的平均时间 (19)

5.4 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 (19)

三、人力资源效率指标 (19)

1全员劳动生产率 (20)

2人均销售收入 (20)

3 人均净利润 (20)

4万元工资销售收入 (20)

5 万元工资净利润 (20)

前言 某某集团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1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

2 人力资源指标体系框架模型说明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在现有人力资源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能力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效率目标。因此,在此前提下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人力资本能力层面、人力资源运作层面和人力资源效率层面。

1. 人力资本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与人力资本能力相关的人力资源数量、学历、流

动性、年龄、职称等方面的指标;

2. 人力资源运作能力层面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基本运作流程:人力资源规划——

招聘——培训开发——考核评价——薪酬——劳动关系等反映各个环节运作能力的基本指标;

3. 人力资源效率层面指标是人力资源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效率指标,也是人力资源

战略实施的效果反映。

人力资源效

HR 运作能人力资本某某集团人力资源分析指标体系框架

一人力资本能力

1人员数量指标

【定义】是指反映报告期内人员总量的指标。

1.1 期初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初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初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1.2期末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1.3统计期平均人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公式】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或:=(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 员工人数流动指标

【定义】是指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各种离职与新进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变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1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流动人数(包括流入人数和流出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考察企业组织与员工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

【公式】流动率=(报告期内流入人数+流出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流入人数指调入和新进人数,流出人数指退休、内退、调出、辞职、辞退和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由于人力资源流动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工作情绪,必须加以严格控制。若流动率过大,一般表明人事不稳定,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而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低,以及增加企业挑选,培训新进人员的成本。若流动率过小,又不利于企业的新陈代谢,保持企业的活力。但一般蓝领员工的流动率可以大一些,白领员工的流动率要小一些为好。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2 净人力资源流动率

【定义】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是补充人数除以统计期平均人数。所谓补充人数是指为补充离职人员所雇佣的人数。

【公式】净流动率= (补充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分析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时,可与离职率和新进率相比较。对于一个成长发展的企业,一般净人力资源流动率等于离职率;对于一个紧缩的企业,其净流动率等于新进率;而处于常态下的企业,其净人力资源流动率、新进率、离职率三者相同。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3人力资源离职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离职总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其中离职人员包括辞职、公司辞退、合同到期不再续签(即终止合同)的所有人员。不包括内退和退休人员。

【公式】

离职率=离职总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辞职人数+辞退人数+合同到期不再续签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离职率可用来测量人力资源的稳定程度。离职率常以月、季度为单位,如果以年度为单位,就要考虑季节与周期变动等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合理的离职率应低于8%。【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4 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

【定义】当企业解雇员工或终止员工工作时,就发生了非自愿性的员工流失。其主要表现为:某员工因不能完成本职工作,不能达到绩效标准,或有严重的或故意的错误行为,不再满足运作要求而引起的员工流失。非自愿性的员工流失不但包括下岗、裁员、辞退等正常形式,而且包括因员工死亡或终生残疾等导致合同失效而引起的非正常形式的员工流失。

【公式】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解雇员工人数+因残疾而离岗人数+下岗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对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数据的分析,有利于辨识员工主要的离职原因,较低的非自愿性员工离职率有利有弊。我们可以通过非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转换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的业绩和生产力问题。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5自愿性员工离职率

【定义】是指自愿离开企业的员工人数与统计期平均人数的比例。自愿性员工离职率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员工的个人境况、公司的内部环境、行业的趋势和宏观的经济形势等。

【公式】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自愿性离职的员工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说明】如果某一企业有较高的自愿性的员工离职率,可能是不健康的企业文化的反映,或者企业对员工的认同和奖励计划没有被恰当地评估,以及领导不力也会造成该比率的上升,也可能是该企业应该对招聘程序进行彻底地检查以确保工作岗位和雇佣员工的能力相匹配。【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6人力资源新进率

【定义】人力资源新进率是新进人员除以统计期平均人数然后乘以100%。

【公式】新进率= (新进人数÷统计期平均人数)*100%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7知识型员工离职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知识型员工的离职率。

【公式】知识型员工离职率=报告期内知识型员工离职人数÷报告期内知识型员工平均人数【说明】所谓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员工,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工程人员、测试人员、高新技术质检人员、工艺人员以及市场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都属于知识性员工的范畴。【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2.8内部变动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单位内部岗位调整、在某某集团内部调动的人数同总人数的比例。【公式】内部变动率=(单位内部岗位调整人数+集团内部调动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人力资源结构指标

所谓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也就是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调查和审核,只有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有充分的了解和有效的运用,人力资源的各项计划才有意义。

3.1人员岗位分布

【定义】是指按照特定的岗位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各岗位上实有人员的数量以及所

占总人数的比重。

【公式】各岗位人员数量以某某集团人员信息报表数据为准。

【说明】任何企业的人员都可以分成五大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生产人员和服务人员(后勤人员),管理人员又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工艺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又包含研发人员、工程人员、测试人员、质检人员、工艺人员,市场人员包括销售人员、营销人员、市场技术支持人员;生产人员包括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后勤人员指招待员、清洁工、司机等。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2人员受教育情况分析指标

3.2.1 人员学历分布

【定义】是指按照学历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所有在岗员工的最高学历情况统计。包括各学历层次相应的人数以及相应的比重。

【说明】员工学历是指已经正式获得国家承认的最高毕业文凭学历。某某集团人员学历分为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大专以下五个层次。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2.2人员第一学历分布

【定义】是指按照学历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所有在岗员工的第一学历情况统计。包括各学历层次相应的人数以及相应的比重。

【说明】所谓“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要排除自考等其他形式的在职教育。第一学历,即高中毕业后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被某一学校录取,经修业期满所取得的文凭。除此以外诸如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电大、成人高考、脱产进修等途径所取得的学历,即为第二学历、第三学历了。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2.3平均教育年限

【定义】是指报告期末企业(部门)所有在岗员工的接受学历教育的年数的平均值。

【公式】平均教育年限=∑每位在岗员工接受学历教育年数÷在岗员工人数

【说明】(1)博士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22年,硕士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19年,本科代表受学历教育年限为16年,大专代表受教育年限为15年,大专以下代表受教育年限为12年。其中,大专以下中的初中、小学文凭也按照12年处理。

(2)一般情况下,平均教育年限与员工的素质水平成正比。员工平均教育年限越高,

企业(部门)的员工素质水平越高,反之,员工平均教育年限越低,企业(部门)的员工素质水平越低。同时,平均教育年限间接反映了企业(部门)的人员工作能力的潜力。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3 人员年龄、工龄分析指标

3.3.1人员年龄分布

【定义】是指按照年龄区间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实有人员在各年龄阶段相应的人数以及比重。

【说明】

(1)年龄区间划分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四个区间。(2)仅仅对年龄分布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结合,或者将年龄分布和人员职位层次结合,组成一个二维的人员结构分析表,才能从双重指标中所显示的数据中,看出人员结构所折射出的具体情况。

(3)对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组织人员是否年轻化还是日趋老化,组织人员的稳定性和创造性,组织人员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组织人员工作的体能负荷和工作职位或职务的性质与年龄大小的可能的匹配要求。以上四项反应情况,均将影响组织内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企业的员工理想的年龄分配,应呈三角形金字塔为宜。顶端代表45岁以上的高龄员工;中间部位次多,代表36岁-45岁的中龄员工;而底部位人数最多,代表20岁-35岁的低龄员工。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3.2平均年龄

【定义】是指报告期末企业(部门)所有在岗员工的年龄的平均值。

【说明】一般情况,平均年龄与员工知识更新速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成正比。平均年龄越小,员工知识更新速度越快,知识结构层次更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越强,企业的知识资源也就更为丰实。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3.3 人员工龄结构分析

【定义】是指按照工龄区间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实有人员在各工龄阶段相应的人数以及比重。

【公式】各等级人员数量以某某集团人员信息报表数据为准。

【说明】(1)工龄指标为员工在某某集团工作工龄,截至日期为报告期期末,工龄超过半年按一年计算,半年以下按半年计算。

(2)通常工龄越长代表员工忠诚度越高,经验越多,工龄区间划分为5年以下、5年-10年、10年-15年、15年-20年,20年以上五个区间。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4人员职称与技术等级结构分布指标

3.4.1 人员职称结构分布

【定义】是指按照职称体系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各职称等级上实有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总人数的比重。

【公式】各等级人员数量以某某集团人员信息报表数据为准。

【说明】某某集团职称结构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高级四个等级。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3.4.2人员技术等级分布

【定义】是指按照技术等级体系划分,报告期末企业(部门)各技术等级上实有人员的数量以及所占总人数的比重。

【公式】各等级人员数量以某某集团人员信息报表数据为准。

【说明】某某集团职称结构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二人力资源运作能力

1 招聘指标

1.1招聘成本评估指标

1.1.1 招聘总成本

【定义】是指组织一次招聘活动所占用的全部成本的总和。

【公式】招聘成本=内部成本+外部成本+直接成本。

【说明】内部成本为企业内招聘专员的工资、福利、差旅费支出和其它管理费用。

外部成本为外聘专家参与招聘的劳务费、差旅费。直接成本为广告、招聘会支出;招聘代理、职业介绍机构收费;大学招聘费用等。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各招聘单位、财务部

1.1.2单位招聘成本

【定义】是指在一次招聘活动中每招聘一位员工所占用的成本。

【公式】单位招聘成本=招聘总成本÷录用总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各招聘单位、财务部

1.2录用人员评估指标

录用人员评估指标是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招聘工作结束后,对录用人员进行评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在招聘成本较低,同时招聘人员数量充足且质量较好时,才说明招聘工作效率高。评估招聘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2.1 应聘者比率

【定义】应聘者比率是指某岗位应聘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的比率

【公式】应聘者比率=(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说明】该比率说明员工招聘的挑选余地和信息发布状况,该比率越大说明组织的招聘信息颁布的越广、越有效,组织的挑选余地就越大;反之,该比率越小,说明组织的招聘信息发布的不适当或无效,组织的挑选余地也越小。一般来说应聘者比率至少应当在200%以上。招聘越重要的岗位,该比率应当越大,这样才能保证录用的质量。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1.2.2 员工录用比率

【定义】录用率是指某岗位录用人数与应聘人数的比率

【公式】录用率=(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说明】该比率越小说明可供筛选者越多,实际录用的员工的质量可能比较高;该比率越大,说明可供筛选者越少,实际录用的员工的质量可能比较低。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1.2.3 招聘完成比率

【定义】招聘完成比率是指某岗位录用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的比率

【公式】招聘完成比率=(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说明】该比率说明招聘员工数量的完成情况。该比率越小,说明招聘员工数量越不足。如果为100%则意味着企业按计划招聘到了所有需要的员工。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1.2.4 员工到位率

【定义】员工到位率是指某岗位实际报到人数与通知录用人数的比率

【公式】员工到位率=(到职人数÷录用人数)×100%

【说明】该比率说明招聘员工数量的实际完成情况。该比率越小,说明招聘员工实际到岗人数越不足。如果为100%则意味着企业按计划招聘到了所有需要的员工,且所有员工按期到岗。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1.2.5同批雇员留存率

【定义】是指同一批次招聘入公司的雇员直至统计时间为止,仍然在职的人数同同批雇员初始人数的比例。

【公式】同批雇员留存率=同批雇员留存人数÷同批雇员初始人数×100%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1.2.6同批雇员损失率

【定义】是指同一批次招聘入公司的雇员直至统计时间为止,所有离职人员人数同同批雇员初始人数的比例。

【公式】同批雇员损失率=同批雇员离职人数÷同批雇员初始人数×100%

同批雇员损失率=1-同批雇员留存率

【说明】同批雇员留存率和同批雇员损失率反映了员工流失状况,员工流失状况又说明了员工满意度。同批雇员留存率越低(损失率越高),同批雇员员工满意度越低,需要及时找出并分析员工离职的原因,实施补救;同批雇员留存率越高(损失率越低),员工满意度越高,组织满意度也越高。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员工信息表

1.3招聘渠道分布

【定义】招聘渠道分布是指某单位录用员工通过各渠道进入的数量分布及相应比重。招聘渠道主要有校园招聘、职业中介机构、现场人才招聘会、内部推荐、媒体广告、网上招聘、应聘者直接找上门求职。

【公式】按以企业为边界分为:内部招聘比率=(内部招聘人数÷录用人数)×100%

外部招聘比率=(外部招聘人数÷录用人数)×100%以渠道划分则为各渠道录用人员的数量及比率。

【说明】公司在新员工招聘中最好不要局限于采用单一渠道,而应考虑各种渠道的特点灵活

使用,来自不同招募渠道的应聘者适应于公司的不同岗位,在招聘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所偏重采用会得到比较好的招聘效果。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1.4 填补岗位空缺时间

【定义】填补岗位空缺的时间是用来衡量一个组织从某个岗位出现空缺到雇佣到该岗位候选人的平均天数。

【公式】填补岗位空缺的时间=填补岗位空缺所花费的总天数

【说明】填补岗位空缺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填补空缺岗位的需要被认可后通知人力资源部门的时间;将该空缺岗位登广告,公布在报纸或公司网站上的时间;候选人提交申请时间,招聘筛选时间,领导批准候选人时间,通知候选人候选人接受公司提供的岗位所需的时间等。如果公司填补一个岗位空缺的时间高于行业标准,这会对组织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部门间的进一步比较可以帮助公司决定在填补空缺岗位的过程中哪些部门花费的时间比较长。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2 培训指标

2.1培训人员数量指标

2.1.1 培训人次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每次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的所有人数累计之和。

【公式】培训人次=N1+N2+……N n

其中N n 指某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实际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1.2 内部培训人次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每次内部培训的所有人数累计之和。

【公式】培训人次=N1+N2+……N n

其中N n 指某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实际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1.3 外部培训人次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每次外出培训的所有人数累计之和。

【公式】培训人次=N1+N2+……N n

其中N n 指某次培训参加培训的实际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1.4内外部培训人次比例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组织员工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两种形式培训人数的比例。【公式】内外部培训人数比例=内部培训人数÷外部培训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1.5 依岗位类别计算的受训人员比率

【定义】受训人员比率用来衡量某一部门接受培训的员工人数,以及该部门受训员工数目在整个组织的培训人数当中所占的比例。

【公式】依岗位类别计算的受训人员比率=某一岗位类别受训员工的人数÷接受培训的员工总人数

【说明】这种计算可以明确显示出公司对各类员工的培训的投资水平与培训的重点所在。【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2培训费用指标

2.2.1培训费用总额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为员工培训所花费的费用总额,即内部培训费用和外出培训的费用之和,或者是岗前培训费用、岗位培训费用和脱产培训费用之和。

【公式】培训费用总额=内部培训费用+外出培训费用

=岗前培训费用+岗位培训费用+脱产培训费用

【说明】按照利用培训资源的不同,某某集团的培训可以分为内部培训和外出培训。所谓内部培训就是在某某电气内部进行,所用资源包括培训师、场地、讲义、教具等等,都使用内部资源;相反,外出培训仅仅指脱产外出接受培训。其中请外部培训师来某某授课,或者参与某某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的培训也所归入内部培训。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2.2人均培训费用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每位员工平均花费的培训费用。

【公式】人均培训费用=报告期内培训总费用÷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2.3岗前培训费用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对上岗前的新员工在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产品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2.4岗位培训费用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为使员工达到岗位要求以及产品知识更新而对其知识、技能进行培训而发生的费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2.5脱产培训费用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因企业(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允许员工脱离工作岗位接受短期(一年内)或长期(一年以上)的培训(即为员工提供继续深造机会)而发生的成本,其目的是为企业(部门)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或专门的技术人员,而发生的培训费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2.6培训费用占薪资比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培训各项费用之和同该时期内员工工资总额的比例。【公式】培训费用占薪资比=报告期内培训费用÷报告期内工资总额×100%

【说明】培训费用占薪资比并不是越高越好,合理的培训费用占薪资比一般水平为2%-5%。一般情况下,如果培训费用占薪资比高于5%,表明企业(部门)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但培训费用过高,人力成本过高;如果低于2%,表明企业(部门)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或者说明为了节约挖潜,充分进行内部培训。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各单位

2.2.7 内外部培训费用比例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内部培训费用与外部培训费用的比例。

【公式】内外部培训费用比例=内部培训费用÷外部培训费用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3 培训效果指标

2.3.1 平均培训满意度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对此期间内的所有培训的平均满意程度。

【公式】平均培训满意度=(TA1+TA2+……+TA n)÷报告期内培训次数

其中TA n是指某次培训的平均满意度。

或者:平均培训满意度=∑报告期内某次培训某员工的满意度÷报告期内培训人次【说明】培训满意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2.3.2 培训测试通过率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参加培训后进行测试的通过率

【公式】培训测试通过率=通过测试人数÷参加培训人数

【说明】培训测试通过率越高相对培训效果越好。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

3 绩效管理指标

3.1 绩效工资的比例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获得的绩效工资占工资总额的比例

【公式】绩效工资比例=(绩效工资总额÷工资总额)*100%

【说明】不同的岗位应该设置不同的绩效工资比例,销售岗位的绩效工资比例较大,生产岗位绩效工资比例较少。

【收集渠道】各单位

3.2 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布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按A、B、C进行分类,各类别员工数量以及占总数的比例。

【公式】A类员工比例=(绩效考核结果为A的员工数÷员工总数)*100%

B类员工比例=(绩效考核结果为B的员工数÷员工总数)*100%

C类员工比例=(绩效考核结果为C的员工数÷员工总数)*100%

【说明】通常A、B、C三类员工的比例分布应符合正态分布,如果出现A类员工过多或者B 类员工过多的情况,则应该重新审视绩效考核的指标标准是否过低或过高。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评估中心

3.3 KPI责任书绩效指标完成系数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KPI责任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说明】考核系数与薪酬相联系。

【收集渠道】变革与业绩管理部

4 薪酬指标

4.1 外部薪酬指标

4.1.1 不同行业薪酬水平

【定义】是指国内不同行业平均薪酬水平状况

【说明】通过比较不同行业平均薪酬水平状况可以反映某某所处行业的特点和薪酬总体水

平。

【收集渠道】外部权威网站咨询公司等

4.1.2 电力装备制造行业薪酬水平

【定义】是指国内电力装备制造行业平均薪酬水平状况

【说明】通过与行业内薪酬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反映某某的薪酬水平在行业内的吸引力。【收集渠道】外部权威网站咨询公司等

4.1.3 不同地区薪酬平均水平

【定义】是指国内一、二、三线城市的薪酬平均水平

【说明】通过与不同地区薪酬水平进行比较,可以为某某制定有竞争力的薪酬提供参考依据。【收集渠道】外部权威网站咨询公司等

4.1.4 消费者价格指数

【定义】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说明】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CPI升高则货币购买力下降,企业在调整薪酬时应该适当考虑此因素。

【收集渠道】外部权威网站咨询公司等

4.2 内部薪酬指标

4.2.1工资总额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所有实有员工的应发工资总额。

【公式】工资总额=I1+I2……+I n

其中,I n 是报告期该企业某位员工的应发工资。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4.2.2人均工资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平均每位员工的工资额。

【公式】人均工资=报告期内工资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1)人均工资的统计,一般可以结合员工分类统计数据,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时间跨度统计,这样就可以通过二维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

【收集渠道】【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4.2.3知识型员工工资总额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知识型员工的工资总额。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4.2.4知识型员工工资比重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知识型员工的工资总额占企业(部门)实有员工工资总额的比重。

【公式】知识型员工工资比重=知识型员工工资总额÷所有员工工资总额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4.2.5年工资总额增长率

【定义】是指报告年度企业(部门)工资总额同上年度相比所增加的比例。

【公式】年工资总额增长率=报告年度工资总额÷上年度工资总额×100%-1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4.2.6年人均工资增长率

【定义】是指报告年度企业(部门)人均工资同上年度相比所增加的比例。

【公式】年人均工资增长率=报告年度人均工资÷上年度人均工资×100%-1

【说明】一般情况下,同期工资增长率应该比销售收入增长率小。如果同期工资增长率大于销售收入的增长率,表明工资增长速度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企业的人力成本增长过快。【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4.2.7保险总额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为其所有员工按法规所缴纳的社会保险的费用总额。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费用。

【公式】保险总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A1+A2+……+A n

其中A n指报告期内为某位员工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

【说明】数据库数据收集中需要明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所缴纳总额。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4.2.8人均保险

【定义】是指报告期内企业(部门)为每位员工平均所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

【公式】人均保险=报告期内所缴保险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5 劳动关系指标

5.1 劳动合同签订比例

【定义】是指某组织所有人员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及占总人数的比重

【公式】劳动合同签订比例=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报告期员工内平均人数

【说明】此指标从侧面反映了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程度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5.2 员工投诉比例

【定义】是指某组织所有员工投诉的数目占总人数的比重

【公式】员工投诉比例=员工投诉的数目÷报告期员工内平均人数

【说明】此指标反映了某组织员工关系的优劣程度和管理的规范性。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5.3 解决争端的平均时间

【定义】是指在组织内部某一争端持续存在的时间长度。解决争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越有效。

【公式】解决争端的平均时间=解决争端所用天数÷争端总数

【说明】此指标越高说明解决争端所需时间越长,其成本就越高。当数据显示组织解决争端的平均时间变长,这就给出了在公司某一领域内出现问题的信号。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5.4 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

【定义】是指在组织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的比率

【公式】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参保人数÷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收集渠道】人力资源部

三、人力资源效率指标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是用来反映人力资源投入和产出对比的指标,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率。

1全员劳动生产率

【定义】是指根据产品价值量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员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公式】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员工内平均人数

【说明】(1)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员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全员劳动生产率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反映了人力资源使用的优劣程度。

(2)单位时间一般是指月度、季度或者年度为标准单位时间。

【收集渠道】财务部

2人均销售收入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员工的销售收入。

【公式】人均销售收入=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人均销售收入是考核企业效率的指标,尤其用在同行业之间相比较最有可比性,人均销售收入越高,企业效率越高。由于每个月销售收入与入库产值的差别,以事实为依据,每个月的销售收入总额以当月的入库产值为准,年度的销售收入也以此为准。

【收集渠道】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3人均净利润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计算的平均每一个员工的净利润。

【公式】人均净利润=报告期内净利润总额÷报告期内员工平均人数

【说明】人均净利润是考核企业效益的指标。

【收集渠道】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4万元工资销售收入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销售收入计算的平均每万元工资所能产生的销售收入。

【公式】万元工资销售收入=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总额÷报告期内工资总额

【说明】一般而言,万元工资销售收入越高,企业效率越高。

【收集渠道】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5万元工资净利润

【定义】是指根据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计算的平均每万元工资所能产生的净利润。

【公式】万元工资净利润=报告期内净利润总额÷报告期内工资总额

【说明】一般而言,万元工资净利润越高,企业效益越高。

【收集渠道】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案例分析第三

第一章 一、中粮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特点? 答:1、注重校园招聘,培养内部人才。集团强调人才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招聘为辅。集团的招聘重点仍然放在校园招聘上,大约80%的知识型人才都是通过校园招聘的。这样的定位使得企业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且企业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同时也相对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才配比结构。 (1)集团总部集中招聘,提升员工素质水平 (2)宣传重于招聘本身,高校选择有的放矢 (3)笔试重在综合素质,面试追求高效公平 2、KAAPP评价体系,锤炼职业经理人 (1)KAAPP:全面的评价指标:集团最初对于经理人的评价完全依据业绩,更重视结果。由于业绩受到许多外界因素影响,因而无法完全用业绩反映一名经理人的贡献。后来集团采用了“KAAPP体系”。K指知识(Knowledge),通过后天学习可以获得的认识以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第一个A指能力(Ability),工作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个A指态度(Attitude),是否愿意投入并认真对待工作;第一个P指个性(Personality),对待工作中的挑战和职业生涯能够成熟地面对;第二个P指代业绩(Performance),工作所应该达到的阶段性成果。 (2)科学的评价操作程序 (3)评价与经理人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3、让培训成为员工发展的核动力 (1)培训,重在统一思想、融炼团队 (2)《企业忠良》和“忠良书院”:集团有一本非常出色的内刊——《企业忠良》,这本内刊也可以说是集团的一种独特培训方式。集团的各种培训,员工的思想活动以及对企业发展的看法,都会在内刊上有所展现。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董事长对内刊格外重视,甚至在内刊开设了专栏,每期都会抽出时间来写文章。他的文章语言平实,往往从生活小事说起,但最后都会落到跟集团发展相关的问题上,折射出深刻的管理哲学。依托于这本刊物,集团的培训达到了课堂培训方式起不到的效果。集团正在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忠良书院”,目前已经在集团原来的培训中心建立了具有深厚集团文化特色的校区。 4、薪酬绩效逐步与市场接轨以岗定薪,按绩取酬,注重公平 (1)以岗定薪,按绩取薪,注重公平。 (2)业绩评价纵横兼顾 5、充满阳光的企业文化阳光文化下的主人翁精神 (1)阳光文化下的主人翁精神 (2)客户导向,追求完美 二、中粮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1、可以注重校园招聘,提升员工素质,用笔试和面试来选拔人才,培养内部人才。 采用KAAPP的体系,来锻炼职业经理人。 培训员工 薪酬要与市场接轨 要结合自己企业的文化 第二章 哪些人性假设理论在海底捞得到了应用?是如何应用的? 答:1、经济人假设。海底捞鼓励员工创新,当创新得到运用时,便会给予一定的费用。 社会人假设。海底捞的员工的福利比较好,满足了他们的社会需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在海底捞,公司给了员工明确的晋升方向,他们的晋升制度让所有员工都感到公平,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复杂人假设。海底捞的考核制度里有不同的内容,让每个员工都满足了不同的需要。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中航工业起落架孟筱文) 【原题回放】 普顿斯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以研制、生产、销售药品、农药等为主,露秋公司是普顿斯化学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医疗药品,随着生产业务的扩大,为了对生产部门的人力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开发,他们希望在生产部建立一个处理人事事务的职位,工作主要是生产部与人力资源部的协调,人力资源部经理王量对应聘者作了初步的筛选,留下了5人交由生产部经理李初再次进行筛选,李初对其进行选择,留下了两人,决定由生产部经理与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两人协商决定人选。这两个人的简历及具体情况如下: 赵安:男,32岁,有企业管理硕士学位,有8年一般人事管理及生产经验,在此之前的两份工作均有良好的表现。 面谈结果:可录用。 钱力:男,32岁,有企业管理学士学位,有7年的人事管理和生产经验,以前曾在两个单位工作过,第一位主管评价很好,没有第二位主管的评价资料。 面谈结果:可录用。 看过上述的资料和进行面谈后,生产部经理李初来到人力资源部经理室,与王量商谈何人可录用。王量说:“两位候选人,看来似乎都不错,你认为哪一位更适合呢” 王量说:“两位候选人的资格审查都合格了,唯一存在的问题是,钱力的第二位主管给的资料太少,但是虽然如此,我也看不出他有什么不好的背景,你的意见呢 王量说:“很好,李经理,显然你我对钱力的面谈表现都有很好的印象,人吗,有点圆滑,但我想我会容易与他共事,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大的问题。” 李初说:“既然他将与你共事,当然由你作出决定更好,明天就可以通知他来工作。” 于是,钱力被公司录用了,进入公司6个月以后,他的工作不如期望做得好,指定的工作,他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胜任其工作的行为,所以引起了管理层的报怨,显然,钱力对此职位不适合,必须加以处理。 [分析提示] 企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们在竞争环境中所处的优势地位,而在所有的竞争优势要素中,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称为组织发展的“第一要素”。因此,企业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组成部分都必须以人力资源的质量要素为前提。如果将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话,那么,人员的招聘与录用工作就可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输入环节。 人员招聘与录用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的输入和引进质量。如果人员招聘与录用的质量高,将会促进组织的健康、快速、高效地发展。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与发展目标;相反,如果人员招聘与录用的质量较低,或录用的人员不符合组织的要求,则会阻碍组织的发展。在组织需要用人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时企业组织的正常发展极为不利。所以,人员招聘与录用,将随着企业组织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员招聘与录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 在人员招聘与录用过程中,招聘人员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招聘人员具备公正的态度及相应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招聘过程中避免各种误区,保证所招人员符合组织的要求,否则,不仅不利于组织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在此案例中,由于招聘人员的个人原因而导致的错误应当避免。 【思考问题答案】 问题一:为什么会错选钱力 该公司会错选钱力的原因:首先,背景调查不够充分,钱力的背景资料缺失,没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附件8: 人力资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框架 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依据 通过对广东省人力资源产业的调查,我们认为我国未来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高。目前,广东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高素质管理人才需求大.,广东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向中高层次方向发展,但文化程度低的人口还占绝大多数。资料显示,全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57.94%,在全国只排在第八位,远远低于北京的77.50%和上海73.45%。再从大专以上人口比重来看,广东只有3.88%的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全国排在13位。这说明了广东省高层次人口比重偏低,人才储备不足。与总体人口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相对应的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存在同样问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比例高达78.3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48%,大专及以上的占5.13%,虽然高中及大专这两个层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比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河南要低。受教育人口教育水平偏低,从侧面上也反应了绝大多数企业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是很大的。 二、本地区人力资源行业(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东HR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这也限制了HR服务机构的发展,这是因为,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企业需求是矛盾的,同时,广东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没有设立或持有观望态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化建设是重要性。与此同时,依托人力资源行业为契机的盈利性模式,正在相继涌现出一批针对某一领域、地域、人群、企业以及具体行业提供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HR队伍或服务团队。他们不但提供细分的专门服务,也提供依据需求的整合服务。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培训式咨询等服务形式,体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形象和专业水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 分析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 求职招聘在线投稿 经管百科三人行网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案例分析题1、实例: 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奖金方案,正准备实施。 首先拟订这套薪酬方案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其次方案的依据是: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工资核算。 这套方案的特点: 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使各位员工身感公正、合理、科学,积极进取,促进公司、员工共同进步。 第四,方案制定的方法是: (1)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额和岗位工资额; (2)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 (3)按以下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此发放。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请你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理论来分析。 1、答案要点: 这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只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在这里有两层含义:(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束缚,在一切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本质,即: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2)中小企业在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时,应主要关注并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3P模式。即:首先,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POST)职责;其次,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方案和工具;最后,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PAYMENT)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实际上,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1.仙袂公司原来的招聘方案是否能选拔适合该公司的人才?为什么? 1仙袂公司原来招聘营业员的方案能选拔适合该公司的人才,因为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虽无实践经验,但较单纯,反应快,学习认真,因而可塑性强,既能较快的掌握工作所需的操作技能,也能很快适应公司的企业的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顾客至上”。2仙袂公司原来招聘管理人员的方案则不一定能选拔出适合公司的人才。因为具备商业知识与经验虽然重要,但作为管理人员更重要的是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2.陈教授的方案运用了哪些测评方法?主要运用了专业知识笔试、心理测评和情景模拟法。专业知识笔试用于测量基本商业知识;心理测评主要用于价值观测试,使用的具体方法是价值观问卷;情景模拟法主要用于测量工作技能和道德,使用的方法具体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处理模拟测试、编制某项活动的筹备方案、问题型案例等。 3.如果让你来设计一种模拟情景来测试应聘者的道德素质,你将如何设计? 可以设计一个时装商场常见的工作情景来测试应聘者的道德素质。例如,营业员向您报告某竞争对手在商场内以顾客的身份试穿多种服装但却不购买,甚至与某些营业员聊天获得内部管理信息,或将价格牌剪走,目的显然是为了探寻公司的商业机密,作为主管的您到现场一看,发现对方竞是过去要好的同事。对方见了您后,约您晚上到酒楼会面。您如何应付,并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案例四白秦铭跳槽 1、分析白秦铭跳槽的原因是什么? 白秦铭跳槽的原因有二:一是他的工作非常突出,希望得到充分的肯定,如公司赞扬或上级的特别关注;二是觉得自己的贡献大,却仍然发固定工资,没有佣金提成,不得体现多劳多得。 2、你认为该公司是应该让白秦铭留下,还是让他离开,为什么? 公司应该让他留下,因为他是公司通过好几年的时间才培养出的优秀销售人才,如果跳槽到其他企业,公司还需重新培养新手,增加了重置成本。或公司应该让他离开,因为他已经不适应公司崇尚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道不同不相与谋。 3、如果要留住白秦铭,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如果要留住白秦铭,公司首先要与他谈话强调多年来他与公司和同事的情感。具体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送他到总部去进行本公司企业文化的培训,让他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对他进行职业生涯方面的辅导,说明未来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2)适应本土员工的需求,在中国的公司内借鉴美资企业的做法,在销售人员工作的初期用固定工资制,对熟练的销售人员用固定工资加佣金制,并公开倡导其他员工向他们学习,请他们常和员工交流经验。领导也同时在公开场合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认同和赞扬。

2020年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年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31.1公司背景........................................................................................................................................ 3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 41.2.1管理人员..................................................................................................................................... 41.2.2技术人员..................................................................................................................................... 51.2.3市场人员..................................................................................................................................... 6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 72.1概述................................................................................................................................................. 7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8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8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82.2.3组织结构..................................................................................................................................... 82.2.4人力资源规划 ............................................................................................................................ 92.2.5工作分析..................................................................................................................................... 92.2.6员工培训及开发....................................................................................................................122.2.7绩效考核.................................................................................................................................132.2.8薪酬.........................................................................................................................................172.2.9企业文化 (17) 2.2.10结论.......................................................................................................................................20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典型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典型 案例一:人员优化配置,如何做好岗位职责梳理? 重庆某地产公司A,主营业务是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经过8年的发展,公司在业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公司最近做内部人员优化配置,希望加强公司地产策划、地产运营、地产销售三大核心职能,目前3部门有员工近300人,远高于行业标准。目前,公司人员规模庞大,部门墙严重,工作成效差。2012年年底,公司请国内某知名咨询公司协助进行内部管理运营诊断。咨询公司经过调研后,认为需要界定岗位职责,梳理、优化工作流程,逐步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这些是公司提高内部运营,提升管理能力的关键。请结合案例分析,人员优化配置,如何做好岗位职责梳理? 案例解析: 知识点:工作分析是指对工作岗位职责,任职资格进行分析、梳理的过程。在候选人选择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岗位职责,任职资格,评估候选人的胜任能力。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工作分析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对岗位、部门和组织结构的分析;对工作内容及岗位需求的分析;对工作主体员工任职资格的分析: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案例解析:梳理岗位职责,首先要确保部门职能的有效分解,并评估岗位设置的合理性、有效性。确定岗位职责内容,一般通过工作分析进行。岗位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岗位汇报关系等。岗位说明书是工作分析的输出。在梳理岗位职责时,通常通过调查问卷,沟通访谈,工作日志等方式,对目标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梳理,并按照工作的重要性和频度进行排列。确定了初步的岗位职责内容,可以找任职者进行沟通,加以确认和完善。另外,在任职资格方面,要确定任职者的最低标准,包括:学历,工作经验,行业经验,素质要求,个人能力等内容。 案例二:人才梯队管理与考核 “能者上,庸者下”是人才发展和任免的一般规律,即良性的人才梯队建设是动态的,进入人才梯队的员工,其工作业绩、能力提升、发展潜力等要接受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给予淘汰轮换。那么,请问:1、你们公司有没有建立这种考核机制?A、有B、没有2、如何对梯队内人才进行考核与管理,确保人才始终是合格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和实操经验。 案例解析: 看罢今天的话题,让我一下就想到了5S:“能者上,庸者下”不就是将有用的留下、无用的处理掉的“整理”吗?“定期的考核和评估,确保人才始终是合格的”不就是分门别类放置的“整顿”吗?如此联想后,再谈谈我对人才梯队管理与考核的看法和经验。 1、确定梯队人才的范围。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题 (2)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案例 1-1技能要求---综合分析题 ,如企业的产品技术层次在不断地提升,经营开始走向多元化,现有的人员已经无法满足新增业务对技能方面的要求,特别就是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与管理干部缺乏,严重地影响了业务的发展。然而,正就是在这个时候,却又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员工被竞争对手挖法,使企业发展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企业员工对于自己的工资福利较为满意;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多采用校园招聘的形式,但招聘人才的条件与专业却就是由人力资源部根据情况确定的,员工的工作安排随意性较大,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较为普遍。此外,企业内部的调动非常频繁,升迁多由高层管理者仓促任命;而企业的培训多根据现有的环境与条件安排,不得影响生产,因此,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满意度不高,不少人有了离职的想法。 问题: 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角度来瞧,北山医药集团在管理方面的症结就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您认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答案要点: 1、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较多,主要的症结在于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 (1)从企业外部来讲,企业缺乏合理的外部人力资源的补充计划。 (2)从企业内部来瞧,由于缺乏晋升计划、员工的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计划,使员工的内部补充渠道不畅,培训开发与职业发展严重不足或流于形式。 (3)缺乏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企业缺乏对于人力资源,特别就是核心人才的必要保留计划。 2、解决问题建议: (1)在对企业内外环境分析以及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预测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外部人员补充计划,查明需要补充的空缺职位所要求的人员数量与类型、招聘的可能来源,以及吸引优秀人才的方法。 (2)根据企业的人员分布状况与层级结构,制定人员的提升政策与规划。将有能力的人提升到适合其能力发挥的岗位上,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以使组织获得更大的效益。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

案例一:(共 70 分) 路在何方 —四川冶金机械厂经营现状分析 成都无缝钢管集团公司四川省冶金机械厂(以下简称川冶厂)成立于 1986 年是在原成都无缝钢管厂设备制造供应公司和原四川省冶金配件厂(位于新 都县)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呈现 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冶金行业也不例外。身为无缝钢管行业老大的成都无缝钢管厂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效益年年上升职工收入明显提高。由于市场需求大产品供不应求厂领导想方设法提高产量无奈成都无缝钢管厂的钢管生产 设备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从匈牙利引进的自动化程度低精度差生产效率 低。厂领导决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与美国的一家公司先后联合设计生产了AccuRoll 轧机机组等现代化设备。设备自制部分的任务落在成都无缝钢管厂设备制造公司的头上。但设备公司(职工约 1500 人)的生产能力不足不能满足 设备生产的需要。此时在省冶金厅的安排下成都无缝钢管厂兼并了四川冶金配件厂。成都无缝钢管厂设备公司与四川冶金配件厂合并组成四川省冶金机械厂。后成都无缝钢管集团公司成立成都无缝钢管厂在 1993 年改制为成都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归属成都无缝钢管集团公司四川省冶金机械厂也归属成都无 缝钢管公司。四川省冶金机械厂是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的核心企业之一。四川省冶金机械厂的主要用户是集团内部企业成都无缝有限公司(占其全部产量的80% )。因此四川省冶金机械厂的命运也就和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 1993 年起由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冶金行业开始全面走下 坡路成都无缝钢管公司的效益逐年下降。四川省冶金机械厂也是如此利润由原来的 1000 多万元下降到 300 多万元。而且由于其最大用户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的现金流动困难四川省冶金机械厂的现金回收也受到严重的影响现金流动性又差。四川省冶金机械厂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成都和成都市新都县俗称成都厂区和新都厂区由于两厂区在合并前都是独立的冶金设备生产单位各自有一套完整的从坯料生产到机械加工的工序所以两厂区的工序设置基本相同但是工序能力稍有不同成都厂区的铸造能力高于新都厂区新都厂区 2020 春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大作业 B 卷 2 主要完成社会合同。两厂合并后经常进行协作使生产能力大幅度上升。 四川省冶金机械厂采用典型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两厂区各有 2~3 名 副厂长其中各有 1 名生产副厂长。内部管理力求完全一体化职能处室都只 设 1 个1 名正处长两套人马成都和新都厂区各 1 套。实行统一管理的典 型事例是每月初的行政工作会要将两厂区的中层以上的干部集中在一起都 要用汽车将一边的人载到另一边会后又运载回去所以有些职工说干部没事 就坐车玩。另外虽然实行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地域原因而且两厂区生产系统 基本自成体系所以两厂区基本是各自为政。两厂区虽然统一管理但是由于种

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判断

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判断 一、人力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任何事物都存在对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人力资源进行评价,就要根据评价的不同对象、目的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人力资源评价的统一尺度,以便对人力资源进行客观、准确、合理的评价。因此,人力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人力资源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人力资源评价结果正确、合理的重要条件。 一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进行比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 从人力资源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目标、标准上不难看出,人力资源的评价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也就是人员素质评价、岗位评价和人员绩效评价。所以本文建立了如下的指标体系,以便对人力资源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具体指标如表3.1所示: 1.1素质因素 就是评价员工实际逐个行为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工作潜能和心理素质。 1.1.1工作潜能 工作潜能是指只有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表现出来的能力素质。其中包括有业务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说服能力和创造能力。 1)业务能力:是指表现在某专业上的实际工作能力。是评价人力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 2)适应能力:能成功的适应各种条件和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 3)组织能力: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工作成为一个系统或整体的能力。 4)说服能力:是指影响、说服或迫使他人以得到可以接受的协议或做出行为改变的结果的能力。 5)创造能力:是一个解释新思维的复杂概念。新思维包括联想速度的要素对相关领域水平思考的能力,新想法的产生等等。 1.1.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气质。包括人的思想素质、个性、责任心、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经典 求职招聘在线投稿 经管百科三人行网 我也想创建词条赚积分 案例分析题1、实例: 一家中小型企业最近拟出了自己的一套奖金方案,正准备实施。 首先拟订这套薪酬方案的原则是: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充分调动各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个人努力奋斗,强调团结协作,促使公司和所有员工共同进步、发展。 其次方案的依据是: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每月进行一次工资核算。 这套方案的特点: 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的工作表现;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业绩考核与工资待遇、奖惩相互依存,考核是客观依据,待遇、奖惩是结果。这样将逐步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轨道,避免“人治”、主观臆猜等造成的不良后果。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对事不对人,使各位员工身感公正、合理、科学,积极进取,促进公司、员工共同进步。第四,方案制定的方法是: (1)根据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分析,和每位员工面谈,确定每个人的基本工资额和岗位工资额; (2)根据公司、部门、个人的考核结果,确定公司、部门及个人业绩系数; (3)按以下方案确定各位员工的工资额,并按此发放。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公司系数部门系数个人绩效系数 问题:这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请你用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理论来分析。 1、答案要点: 这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面。但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来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为了适合目前中小企业的现实特点,降低管理成本,只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岗位职责、工作考核、工资分配等方面,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核心和本质,就可以避免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困境,迈上较为规范化的轨道。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1)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尽快摆脱传统人事管理的思想束缚,在一切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实施中充分体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本质,即:认识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 (2)中小企业在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时,应主要关注并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技术——3P模式。即:首先,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进行职务分析,明确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POST)职责;其次,根据企业的岗位职责,设计人力资源的工作绩效(PERFORMANCE)考核方案和工具;最后,使用绩效考核方案和工具,对企业所有员工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设计工资(PAYMENT)福利,乃至奖金发放方案和工具。实际上,岗位职责、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它们三者的有机联系,可以充分体现公正、合理、科学、竞争的原则。强调个人努力与团结协作的统一性;工作报酬和工作奖惩的统一性;员工个人命运与公司命运一体化;不强调资历,只看重现实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年度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 为了更好地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帮助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职业化,通过有效管理,更大程度提升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本次人力资源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员工行为观察、员工代表沟通交流、整理汇总历史资料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基本清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对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形成了以下报告: 第一部分 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一、 集团总部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一) 集团总部现有员工119 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占9.24%,中层人员 24 人,占20.2%,基层84人,占 70.6% (二) 不包括基层后勤辅助类岗位的总部员工现有107人,其中男、女比例如下 (三) 高层队伍结构分析 ◆ 高层队伍的年龄结构良好,平均年龄44岁,年富力强,学历结构较合理,

全日制第一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资质上有6人(占55%)持一级建造师证,职称上36%为高工,18%为中级,18%为助工,28%没有任何职称。 ◆高层队伍的结构缺陷主要是 ●73%的高层是从事项目施工和项目管理出身,司龄10年以上,缺乏专业的 企业管理方面的训练,在11名高层中只有2名是在2012年通过社会招聘 引进的,有一定现代化企业管理经历。 ●高层人员的职称和资质匹配度不足以应对企业发展需求 (四)中层队伍结构分析 ◆中层队伍的平均年龄是38.7岁,年龄结构如下: ◆中层队伍的工龄结构分析:现有人员中54%是在2010年改制后通过社会招 聘引进的,优势在于这批人即拥有一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又有较好的工作经验,同时劣势是缺乏对建筑行业的认知。其余在改制前入职人员,其在中恒工作时间均超过10年,企业忠诚度较高,同时缺乏的是专业的职业化训练和素养。 ◆中层队伍的第一学历结构分析:本科占29%,大专占46%,中专以及下占 25%。通过函授或其它在职教育形式,90%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有提升,获得大专及上学历,同时还有二名中层获取MBA硕士学历。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

精品文档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题 ●请用人力资源规划理论加以分析。 答:分析提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一个组织或企业要维持生存或发展,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作为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起着统一和协调的作用。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需要确定完成组织目标所需要的人员数量和类型,因而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并且预测人力资源的有效供给和未来的需求。在确定所需人员类型和数量以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就可以着手制定战略计划和采取各种措施以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z从根本上说,规划过程主要是将可获得的供给与需求的预测值加以比较以确定未来某一时间对人员的净需求。净需求既可以是某类人员的短缺,也可以是他们的剩余。一旦确定了短缺或剩余的人员数量,规划人员可以提出预选方案以确保供给适于需求。为了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就必须采用科学、准确的方法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目前在组织或企业中使用较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预测方法主要有:维持现状法、经验规则、单元预测、德尔菲法、多方案法、计算机模拟、劳动生产率分析法、人员比例法、描述法、外推预测法等,在这些方法中,既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选择相应的预测方法。总之,人力资源规划是将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转化成人力需求,以企业整体的超前和量化的角度分析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目标。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系统的体系,设计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具体设计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时,还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历史状况和企业文化,同时注意到中国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行为等诸方面的特点,以取得最大的功效。 ●贾厂长的管理模式 问题:(1)贾厂长是以一种什么样的人性观来对待员工的? (2)如果你是贾厂长,你准备怎样来对待员工?你想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手段和管理方式? 答:该案例中贾厂长只是根据惯例主观地采取了迟到不罚款,而对早退罚款的决定。 改革不合理的厂纪厂规有肋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贾厂长取消了迟到罚款的规定 受到了工人的好评。这说明在这个问题上,贾厂长尊重职工,关心他们的疾苦, 在管理中考虑到了人的因素,其人性观有“社会人”假设倾向。但在制定新的规 章制度时,由于没有很好地调查研究,没有了解工人为什么会出现早退现象,就 做出了早退罚款的决定。这一决定说明贾厂长只想用经济杠杆来管理,又有一种用理性人假设来实施管理的倾向。因此对一个完整的人来说, 贾厂长的这种管理 方式比较符合薛恩的复杂人性观。 鉴于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能使新的规定得到贯彻实施,贾 厂长应该改变原有 的领导方式,在充分与工人讨论协商的情况下,制定公平合理 地、行之有效的规 章制度。为解决工人排队洗澡的问题,厂里应彻底改造女澡堂。 这样,就扫清了 新规定执行的障碍。 ●试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答:一、无论是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源管 理的目标与任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保证组织人 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最大限度的开发与 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3)维 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使其力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屯扩充。 二、就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部门来说,其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1)规划,人力资源部门要认真分析与研究,组织的战略与 发展规划,主要向有关部门有领导,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 规划与建议,并积极制订落实,(2)分析。人力资源部门要对 组织的工作进行分析,包括组织目标与特点的分析,岗位工作 的分析,现有工作人员素质的测评分析,要全面把握组织内每 个岗位要求与人员素质匹配的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与人员 提供信息。(3)配置。人力资源部门在全面了解组织工作要求 与员工素质状况的前提下,应该及时对那些不相适应的岗位与 人员进行适当的搭配,使人适其岗能尽其用,用显其效。(4) 招聘。招聘包括吸引与录用,对于那些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取 的空缺岗位,人力资源部要认真分析岗位的工作说明书,选取 择适合岗位的应聘人员,(5)维护,在组织全部岗位人员到位, 形成优化配置后,如何维护与维持配置初始的优化状态,是人 力阍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6)开发,人力资源潜能巨大,有 关,研究表明,当员工,经过,一定的努力,并适合,目前的 岗位工作要求后,只要发挥40%左右的能量,就足以保证日 常任务的完成。 ●工作职责分歧 ※ 1.一个机床操作工把大量的机油洒在他机床周围的地面 上。。。 问题:1.对于服务工的投诉,你认为该如何解决?有何建议? 答;对服务工以表扬为主,适当地给予奖励(如给些加班费)。 但要告诫他应完成车间主任交给的任务。.对操作工要批评教 育,应向他指出:把机油洒在机床周围的地上并拒绝清扫是错 误的,他的行为缺乏主人翁精神。对车间主任也要批评。他在 处理工作方面主观臆断,不够细心。 问题2.如何防止类似意见分歧的重复发生? 答;主要是对工作说明书进行修改,使之合理化。 问题3.你认为该公司在管理上有何需改进之处? 答: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工作说明书;进一 步提高领导水平;提倡爱岗敬业、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在 发生类似事件时,能顺利地加以解决 ●一名退休人员返聘后因工死亡待遇的争议 案例简介:死者梁某原在深圳市某设计院任高级工程 师,。。。 问题: 申诉人的申诉和仲裁机构的裁决是否合理?请用劳动 保障的有关理论分析。 答案要点:此案争议的焦点在于: 1.梁某的死亡是否应按因工死亡的待遇处理; 2.梁某的抚养生活补助费应如何认定。关于焦点一,根据梁 某与设计院之间的事先约定,应享受因工死亡待遇。关于焦点 二,设计院提出:第一,梁某的父亲是香港人,母亲侨居美国, 次女在梁某死亡时已年满18周岁,不属抚养范围;第二,梁 某的兄弟姐妹很多(有10多个),梁某的丈夫在设计院任副 总工程师,有固定收入,因此对梁某其直系亲属的抚养责任应 予认定。经仲裁委员会调查:梁父于1995年10月去世,曹 某提出供养请求时,其法定代理已终止;梁母侨居美国没有直 接参与申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委托人代理诉讼应在所 在国公证机关办理证明,并经我国驻该国领事馆认证方才有 效,即须补办手续才能受理曹某的代理诉讼。梁某的次女已超 出国家规定的抚养年龄,不属于抚养范围。 ●1990年10月,飞龙集团只是一个注册资金只有75万 元,。。。 请问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飞龙集团的失误?(用人力资源管 理的规划与招聘理论来分析。) 答案要点: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飞龙集团的失误, 是在人才招聘、规划管理方面的失误,最主要的是人才通常不 流动和只靠自己培养人才这两个失误。这也是我国大部分企业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会碰到的一个“致命的问题”。其 主要原因是:①没有一个长远的人才战略规划,②人才机制没 有市场化,③单一的人才结构,④人才选拔不畅等。 为了解决这一“致命问题”,我们认为,企业在选人、用人的 过程中,至少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⑴企业决策集体应真正树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观念,确立正 确的人才选拔标准、原则。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只有拥有优秀 人才时,才能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具有勃勃生机。为了求得优秀 人才,避免“武大郎开店”的不良心态作用,树立一种“能者 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说来,公司从一开始组建就应把选人放在首位,并且提出 了简单、明确的选人标准:①任人为贤。不能因为认识某位领 导就得到好的差事,要做到唯才是用。② 人力资源21页案例分析 一专多能。尽量发挥人的潜能,使一个人能顶几摊事,既避免 了部门繁杂、管理重复,又使得真正有才之人尽显其能,达到 提高效率的目的。③严格选拔,加强培训。在选拔人员时,从 多角度多侧面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同时对每一位员工加强

人力资源经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一、S公司的管理困境: S公司是J市的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由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于1994年合作创办。在公司成立之初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几位合伙人主动提出不领取工资直至公司盈利为止。在他们不计报酬、努力工作的精神感召下,公司的员工们也时常义务加班。公司内部关系融洽、士气高涨。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1996年该公司己发展为一家集开发、生产、经销于一体的中型高科技企业,在省内IT 业界树立了一定的知名度。 1996年至1999年,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增长,员工待遇也随之不断改善,加之公司所处行业属于朝阳产业,员工普遍感觉在这样的公司有希望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年轻人加入公司。 然而,自2000年公司进入稳定期以来,随着经济效益增幅的减小,公司内部出现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氛围,人心涣散的迹象十分严重,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流失问题急需解决。中层管理者流动频繁,使公司的管理已出现脱节现象,其他员工的士气大受影响,企业生产率明显下降,公司从此陷入恶性循环。最近,员工中开始流传一种说法:凡是从本公司跳槽的人都能在现职岗位上做得不错,待遇比在公司时好,工作强度也比本公司小:其他公司对处于同一层次的员工评估还不单纯以业绩为标准。另外,人员流动多倾向于国内的知名外企。针对企业面临的以上问题,公司总经理感到非常棘手,准备请人力资源部经理为自己提些建议并共同商讨对策,使公司早日摆脱目前的困境. 问题:如果我们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会如何看待该问题并提出建议呢? 1、解决薪酬出现的问题,而s公司的薪酬对员工没有吸引力,应进行市场薪酬调查。针对中层流失的问题,可以通过股票薪酬模式激励高级管理人员,比如虚拟股票、期股等。 2、进行绩效考核。是公司单纯以业绩为标准,结果至上。应改善绩效考核制度,应设计以过程、员工特征为导向的考评制度。利用平衡计分法、KPI关键绩效指标法和360度评估。 3、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因为现在企业人心涣散,对于即将流失或已经提交辞职报告的应该进行辞职谈话、跟踪调查、离职人员分析。在招聘阶段也应调查清楚来本企业的原因,同时要改进 页脚内容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