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偏离理论在作文教学上之运用

偏离理论在作文教学上之运用

偏離理論在作文教學上之運用

(原載《國文天地》23卷4期,2007年9月,頁77-86)

臺灣師大國文系兼任教授陳滿銘

一、前言

語言學裡有偏離理論,由南京大學的王希杰教授提出,應用於語言學、修辭學上,形成零度和偏離之觀念,關注到零度和偏離──正偏離和負偏離之間的轉化問題。這種理論可以直接運用到寫作教學之上,所謂「零點」是「正偏離」與「負偏離」之分界所在,有基礎或不偏不倚的意涵;而「正偏離」指表現優秀的作品,有兩種:一是指經典的作品,即課內外之範文,用作指引,以達取法、模仿的作用;一是指同儕之練習作品,即習作之範例,用於觀摩,以收學習、提升的效果。而「負偏離」則指表現不良的作品,需要透過教師之評閱,將習作由「負偏離」提升至「零點」甚至「正偏離」。而眾所週知,作文教學是以「命題」、「指引」與「批改」(含評分)三者為主要內容的,以下就依此作一說明,俾供教學之參考。

二、偏離理論在作文「命題」上之運用

教師進行作文教學,首先在命題上,必須兼顧舊型與新式。舊型乃由教師以傳統方式命題或偶爾讓學生自由命題來進行,以一長篇為原則;而新式命題,則著眼於整體之「綜合能力」或個別之「一般能力」與「特殊能力」,提供適度之引導或限制予以進行,以一長或一長一短為原則。而這些命題必須適用於全班,兼顧能力好或差的學生,因此專從這一層面來說,則主要著眼於中等程度,亦即出自於「零點」的精神。若涉及題目優劣之層面,那就是:優等的題目為「正偏離」;中等的題目為零點;劣等的題目為「負偏離」。而作文命題之幾個大原則,便由此而訂定:

(一)以學生的能力而言:

學生之能力和他們的學習與生活經驗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廣泛而充實,那麼他們的能力也相應地提高,因此在命題時,便要考慮一般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驗。其中課內的學習經驗比較容易掌握,因為只要耐心地翻一翻他們學習過的國文、歷史、地理及相關課本,就能了解個大概。至於課外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則各不相同,而可取作文章思想材料的,自然有所差異,即使差異不多,在其深廣度與正確度方面也會不一樣。做人老師的,如不跟學生多作接觸,是很難把握得住的;等到接觸多了,他們共通的課外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就可以大致了解,這樣再配合他們課內的學習經驗,擬定大家都可以作的題目,是可以做到的。譬如在國中二、三年級時,出〈談綠化〉或〈談環境保護〉的作文題目,由於它們一方面與學生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係,既能切合他們的生活經驗,一方面在國一課文裡選有〈行道樹〉、〈溪頭的竹子〉和〈植物園就在你

身邊〉等三篇文章,又能和他們的學習經驗配合,所以這兩個題目,大致說來,是可以切合學生能力的。又如〈創造富而好禮的社會〉一題,因為其中的「禮」,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對它的體認極其有限,而學習經驗中,對它的認知也極其膚淺,根本不曉得「禮」有兩種:一為「禮」之文,指的是典章制度與行為準則;一為「禮」之本,指的是仁義(見拙作〈論博文約禮〉,臺北:臺灣師大《中國學術年刊》21期,2003年3月,頁69-88)。因此,這個題目對國中生,甚至高中生來說,是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的。這樣,要他們「言之有物」,是件困難的事。所以所命題目合於學生能力的,為「正偏離」,反之則是「負偏離」。(二)以學生之需要而言:

教師對此,必須作全盤的規畫,就以內容來說,範圍不可侷限一隅,應力求廣泛,既要從自身、家庭、學校、鄉里或其人、事、物等方面來命題,也要就修養、學業、時事、歲時等方面來擬定題目,正如章微穎老師所說的「題目的材料,則自吾人日常生活飲食居處交遊之微,直到社會的形形色色,宇宙的事事物物,都可讓我們盡量選用。」(見章微穎老師《中學國文教學法》,臺北:蘭臺書局,1973年10月再版,頁93)至於體裁,在「應用文」之外,黃錦鋐老師指出:「體裁的分類甚為複雜。……近人一般都依作法來分,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五類,但這個分法也很不一致,有把描述併入記敘類的,有把記敘分為記述、敘述的。現在通用的國文教本,大概都依照這種分類。大體說來,議論較難,說明次之,記敘又次之。所以選取文章體裁,應由易入難,由淺入深,先記敘、次說明,而後議論,至於抒情一類,或因成年人的情感,與中學生生活經驗不太切合,所以純粹抒情文非中學生所能領會。……不過每篇文章多少有抒情的成分,教師應選擇切合於學生生活經驗,配合學生需要應用的抒情教材為主」(見《中學國文敎材教法》,臺北:教育文物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年2月初版,頁46-47)這雖就選教材來說,但一樣地可以移用到作文的命題上,作為重要的依據或參考。譬如以國中二年級學生來說,如果規定一學期要作八到十篇作文,就可以要學生作記敘文與論說文各三至四篇,抒情文一至二篇,應用文一篇。這樣配合體裁,再考慮內容來命題,自然就能使學生的作文能力有均衡發展的機會了。因此所命題目合乎學生需要的,為「正偏離」,反之則為「負偏離」。

(三)以學生之興趣而言:

照理說,只要題目切合學生的能力,就會引起他們的寫作興趣才對,但由於作文更關係到學生內心的積蘊,所以所命的題目,除了切中學生的能力外,如果又能切中他們內心的積蘊,那麼所引發的興趣就將更大了。而這種內心的積蘊,是要多觀察才能曉得的,黃錦鋐老師說:「教師在命題的時候必須注意,排除自己的成見與偏好,平時多觀察學生興趣的所在,測知他們胸中積蓄些甚麼,而在這範圍內來擬定題目。學生見到這種題目,正觸著他們胸中的積蓄,引起他們發表的慾望與興趣。這樣不自然命題,也將會與自然的表達無二。縱使他們還不十分希望寫作,還沒有達到不吐不快的境地,但依題作去,總會把積蓄拿出來,決不會將無作有,強不知以為知。勉強的成分既少,自有工夫去研究寫作的技術問

題。如再經教師批改、點化,使學生有一種自得的愉快,學生就會認為習作是一種享受了。」(同上,頁225-226)能使學生把作文當作是一種享受,可說是作文教學的最大成效之一,是我們必須努力加以促成的。要促成這種提高寫作興趣的成效,除了須設法切中學生內心的積蘊,如同上述外,也可以從題面的設計加以著手。這點比較容易做到,例如〈自述〉這個作文題目,大多數的學生看了都會大皺其眉頭,但如果將它改成〈自我素描〉或〈我的畫像〉,則一定會比原題目容易引起學生的寫作欲望;又如將〈中秋節感言〉這個題目改為〈閒話中秋〉、〈月餅的自述〉或〈月到中秋分外明〉,相信也會使學生增多一些寫作興趣。這在命題的時候,是要多加費心的。因此所命題目合乎學生興趣的,為「正偏離」,反之則為「負偏離」。

三、偏離理論在作文「指引」上之運用

在指引上,通常可分為兩類:一是經常性的指引,二是臨時性的指引。經常性的指引,是要在課文讀講時一併進行的,也就是說,要在講授課文(經典作品)之際,仔細分析課文,對文中有關審題(題目與內容的關係)、立意、取材、布局、措辭(含詞彙、文法與修辭)等工夫,分項一一予以深究,使學生對寫作的方法,能由點而面,由面而立體地加以掌握,形成一個系統,這是指導學生作文最重要的一環。有不少人以為課文自課文,作文自作文,是兩碼子事,因此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往往另起爐灶,硬是將作文與課文拆開,這是本末倒置的作法,是十分不妥當的。至於臨時性的指引,則在出了作文題之後,要針對所出的題目,用極短的時間,對題目的意義、重心,可用的材料或章法,甚至措辭技巧等項目,給予必要的提示,以補經常性指引之不足。如此以經典作品(即課文)作為取法對象,就可將指引轉籠統、模糊為明晰,而使學生在學習作文過程當中有所依循。這種指引所著眼的顯然就是「正偏離」。以下從讀與寫之互動來看:

(一) 以「讀」來看:

舉一篇經典作品為例,如李文炤的〈儉訓〉:

儉,美德也,而流俗顧薄之。

貧者見富者而羨之,富者見尤富者而羨之。一飯十金,一衣百金,一室

千金,奈何不至貧且匱也?每見閭閻之中,其父兄古樸質實,足以自給,而其子弟羞向者之為鄙陋,盡舉其規模而變之,於是累世之藏,盡費於

一人之手。況乎用之奢者,取之不得不貪,算及錙銖,欲深谿壑;其究

也,諂求詐騙,寡廉鮮恥,無所不至;則何若量入為出,享恆足之利乎?

且吾所謂儉者,豈必一切捐之?養生送死之具,吉凶慶弔之需,人道之

所不能廢,稱情以施焉,庶乎其不至於固耳。

此文旨在勉人養成節儉美德,以免因奢侈浪費而寡廉鮮恥,無所不至,是用「先凡後目」的結構寫成的。「凡」的部分為起段,採開門見山的方式,提明「儉」是美德(正),而流俗卻反而輕視它(反),作為全篇總冒,以統攝下文。而「目」的部分,則先從反面論「流俗顧薄之」,即次段;然後回到正面來論「儉美德也」,

即末段。就在論「流俗顧薄之」的次段,作者首以「貧者見富者」五句,泛論因奢侈而致「貧且匱」的道理;次以「每見閭閻之中」七句,舉常例來說明因奢侈而致敗家的必然後果;末則依序以「況乎用之」四句,指出「奢者」之慾望無窮,以「其究也」四句,指出這樣的結果是「寡廉鮮恥,無所不至」,以「則何若」二句,由反面轉到正面,勸人節儉以享恆足之利。至於論「儉美德也」的末段,作者特以「且無所謂」二句作一激問,帶出「養生送死」四句的回答,指明「儉」不是要捐棄一切,而是要在「人道」上「稱情以施」,以免流於固陋。作者就這樣一面以「正」和「反」作成鮮明「對比」,以貫穿「凡」和「目」,一面又以「因」和「果」、「敘」和「論」、「問」和「答」,兩兩呼應,形成「調和」,使得此文在「對比」中帶有「調和」,將全文聯貫成一個整體,成功地闡發了「儉美德也」的道理。附結構分析表如下:

正:「儉美德也」

反:「而流俗」句

因:「貧者見」五句

因 果:「奈何」句

因:「每見」五句

反 果:「於是」二句

因:「況乎」四句

目 果

果:「其究也」六句

問:「且無所謂」二句

答:「養生送死」四句

可見這篇文章是用「凡目」(上層)、「正反」(次層)、「問答」(三層)、「論敘」(四層)、「因果」(三層、四層、底層)等章法來組織材料的。這是由「象」而「意」地作閱讀(鑑賞)所獲致的結果。如換成由「意」而「象」地用此章法結構來練習寫作,則可以練習如何運用邏輯思維來組織材料,而這對大家而言,也通常是較弱的一環,所以如果能加強練習,裨益將非淺。

(二)以「寫」來看:

茲舉一例,用「新式寫作」題組,鎖定以正反章法來謀篇之能力來命題(由成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仇小屏所提供),作說明:

1、寫作題目:

請說明下列形成「先反後正」結構的新詩,是怎樣造成對比的?有什麼效果?

魯藜〈泥土〉原詩如下:

是把自己當珍珠

就時時有怕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1)請你就「善意、善行讓人間更溫暖」,或是「放下自我的執著,一切海闊天空」尋找正面、反面的事例。

「善意、善行讓人間更溫暖」,或是「放下自我的執著,一切海闊天空」正面事例反面事例

(2)請你依據上面的材料,也運用正反法來寫成一篇文章(500字以內)。

2、設計理念:

所謂的正反法就是將極度不同的兩種材料並列起來,作成強烈的對比,藉反面的材料襯托出正面的意思,以增強主旨的說服力與感染力的一種章法(參見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2初版,頁406),正法法所形成的結構,有「先正後反」、「先反後正」、「正反正」、「反正反」四種(同上,頁412)。因此就整體來觀照正反法的運用,是從「相反聯想」(見邱明正見《審美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一版一刷,頁180)出發,尋找到正、反面的材料,然後再安排在篇章之中,形成正、反對照的章法現象。這種章法相當常見,運用在篇章中,可以藉著正、反面的對照,呈現事情的真相,並且會因為強烈的反差,而造成鮮明搶眼、痛快淋漓的美感。

因為在正反法的四種結構中,「先反後正」是最普遍、最容易寫作的一種,所以本題組的設計,就是藉著一首簡短的詩篇,讓人辨識並認識「先反後正」結構,然後再讓練習者藉著填寫正面與反面事例的表格,自然而然地進行相反聯想,並蒐集寫作材料,第三步驟才是將蒐集到的材料寫成篇章。期望經由這樣的引導,就能突破不知如何謀篇的瓶頸,順利完成寫作。

如此使「讀」與「寫」之教學彼此互動,使學生能「取法乎上」,一定可增進教學之效果。

四、偏離理論在作文「批改」上之運用

在批改上,教師經過指引,讓學生依所命的題目習作之後,必須對這些習作一一給予批改,使學生除了知道自己所寫的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外,更能使他們「取法手上」,逐漸地掌握到寫作的要領與技巧,把作文寫得更好。因此,批改在作文教學上是件重要的事。而所謂的「批」,是批指的意思,用以批示修改的理由或指導改進的方法;所謂的「改」,是修改的意思,用以改正不妥的地方。一個教師對於學生習作的思想材料以及用詞、作法有不妥之處,不但要修改,還要加以批指,讓學生確實曉得自己文章的缺陷,這樣才能收到批改的真正效果。這可以說是使學生的習作由「負偏離」提升至「零點」甚至「正偏離」所必須做的努

力。單就評分上來看,如依「六級分」,可呈現如下圖:

負偏離 零點 正偏離

因此這種偏離理論可用於習作級分之評定與品質之提升,茲舉例說明如次:(一)就級分之評定來說,著眼於整體,可評定為「零點」或「正偏離」、「負偏離」,舉採用「六級分」之基測習作為例(由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系助理教授提供):

1、題目:幸福很簡單

說明:什麼是幸福?事業有成?高官厚祿?還是金榜題名時?其實,只要我們懂得珍惜身邊擁有的人事物,懂得知足,心懷感激與感恩,幸福

就在我們身旁。

請你寫出一篇至少涵蓋下列條件的文章:

◎「幸福」的定義。

◎「幸福很簡單」的原因。

◎請舉一個以上的例子,證明「幸福很簡單」。

※不可在文中暴露自己的姓名

※請勿使用詩歌體

2、例文:

我覺得要得到幸福很簡單,因幸福它代表了很多,而我覺得心中只要有愛 與包容,有一顆關懷別人的心就會很幸福,這也是我對幸福的定義。

而要得到幸福很簡單,例如:和男朋友一起出去會讓你感到有幸福的感覺 或是和家人一起去旅遊,吃飯等等的事情都會有幸福的感覺,但對我來說 幸福是一個很重要的寶物,因為一個人沒有了幸福,他就沒有了愛與包容 跟關懷,而且幸福的感覺有好幾百種,所以幸福很簡單。

對我來說,我很珍惜我所得到的幸福,因為幸福是一種讓人感到很安心的 寶物,而選擇自己想要的幸福去好好的真惜及保護它。

3、評析:

(1)、立意取材:表現在一般水準以下。

甲、本文舉簡單的「男朋友」及「家人」共處的感覺為材料,藉以敘述「幸福很簡單」之題旨。不過,「男朋友」及「家人」兩樣重要材料都沒有

展開,也幾乎看不到具體事例,因此在取材上尚有未盡之處。

乙、立意方面,本文雖已具備題旨的三項要求,但就題旨的發揮而言則相當有限。首先,本文對「幸福」的認識很淺,僅反複地以「愛與包容」、

「關懷」等詞彙取代說明,在這幾個有限的詞彙之外,作者對「幸福」

幾無個人見解。就更深一層的「很簡單」來說,本文的事例(第二段)

敘寫流於浮泛,「很簡單」的論說更是點到為止,連「就在身旁」的簡

單體認也很難看到,內心的刻畫幾乎沒有。整體而言,本文在立意雖勉

強符合題旨,但存在著明顯的缺點,作者自身的體會極少,文章流於簡

單的敘述與論說,讓本文的論述說服力極為薄弱。

整體而言,本文雖能舉出事例,但對於事例的敘寫以及論述等方面都有明顯的缺憾,因此是發展不充分的三級分水準。

(2)結構組織:屬一般以下水準。

甲、本文為「論→敘→論」的結構,而佈局安排與題目要求有明顯的關連。

首先,文中第一段先回答「幸福」的定義,第二段則寫幸福很簡單,佐

以事例,第三段則抒發個人感想,作為議論以簡單作結。看起來三段各

有重心,不過細看可以發現,文章的主體:第二段的敘述與論述未見條

理,而第三段的內容則未能再次強調題旨,也不能與首段呼應。因此,

本篇文章在結構組織上雖有大概雛型,但存在明顯的缺陷,屬一般水平

以下的作品。

乙、段落銜接方面,文章各段之間頗多跳脫不連貫之處,第二段「而」的使用失當,但尚能讀懂。

(3)遣詞造句:在中等以下,為表現不足的水準。

甲、詞彙修辭方面,表現在水準以下。辭彙的表現上,變化有限,「幸福」「感覺」、「寶物」、「愛與包含」等重複出現,幾乎沒有什麼修辭技巧可

言。

乙、文法方面,句型有限而簡單,其中雖有連接詞但運用不甚恰當,「因為」「所以」的運用尤其冗贅,以致文章讀來有生澀之感。

丙、冗詞贅句頗多,各段皆可見。如第一段:「因幸福代表很多」為贅句、第二段後半段與題旨「很簡單」的關係也不明顯,可以考慮刪除改寫。

(4)錯別字及標點符號:

甲、有錯別字,如末段的「真惜」。

乙、標點符號的運用有誤,各段皆僅有一個句號。

整體而言,本篇文章在立章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為一般水準以下,但又勉強可見題旨,因此是三級分的不充分文章,其文章表述能力明顯不及格。

因此,就國三學生而言,這是「負偏離」之例。

(二)就品質之提升來說,可著眼於部分,列舉文中何者為「正偏離」或「負偏離」,在加以調整,將全文提升至「正偏離」,茲舉一例供參考(取材自閻銀夫主編《讓作文躍上新臺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一版一刷,頁195-197):

1、題目:秋天的田野

2、原作(中等──零點:整體):

秋天的田野是美麗的;秋天的田野是迷人的。

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我興致勃勃地回老家去欣賞秋天的田野。遠遠望去, 黃澄澄的稻田,翻騰著滾滾金波。近了,我看清稻穀快成熟了,沉甸甸的, 壓得稻子直不起腰來。可是,它們還是使勁地隨風搖擺。我踏著田間小路 一邊前行,一邊聞著稻穀的清香,彷彿看到了人們揮鐮收割的情景。

忽然,我的眼前呈現出一望天際的白色。我立即跑過去,原來是棉花桃吐 出了雪白的棉花,迎接人們的採摘。你看,棉田裡,年老的,年輕的,年 少的,個個腰繫竹簍摘得多歡哪!姑娘和小伙嘴上哼著豐收小調,兩手穿 梭似的摘個不停,一朵朵棉花紛紛落入竹簍。幾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頑 童,一會兒摘棉花,一會兒在棉花叢中捉迷藏,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

「沙沙,沙沙……」多麼富有節奏的音樂啊!原來,我到了玉米田,秋風 吹拂著玉米葉發出「沙沙」的響聲。吐著紅纓的玉米棒子,在黃綢帶似的 玉米葉間時隱時現,多麼誘人……

「穎穎,來看奶奶啦?」奶奶家的鄰居王大媽一邊在玉米林裡喊我,一邊 掰下幾個玉米棒子,扔了過來,「帶回家去燒著吃吧!」眼前的大玉米棒 子,早就饞得我直流口水了,我不客氣地提起玉米棒子,說了聲「謝謝!」 就回奶奶家去了……

3、優點(正偏離:部分)評說:

作者按移步換景的順序進行觀察,精心選取了秋天田野最有典型性的稻 田、棉花、玉米,深情而具體地描繪了秋天田野景色的特點,表達出熱愛 之情。其間注意了動態和靜態的描寫,對人物活動的描冩繪聲繪色,富有 情趣。

4、缺點(負偏離:部分)解剖:

要把景物冩活,重要的是要展開合情合理的想像,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將 景物寫得「活」起來,「動」起來,會收到意外的效果。如稻田可想像為 「燦爛的彩霞灑落田野」、「沙沙」聲可想像為「秋風指揮玉米葉演奏『豐 收之歌』」等。

5、升格作文(正偏離:整體):

秋天的田野是美麗的;秋天的田野是迷人的。

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我興致勃勃地回老家去欣賞秋天的田野。遠遠望去, 黃澄澄的稻田,翻騰著滾滾金波,好像燦爛的彩霞灑落田野。近了,我看 清稻穀快成熟了,沉甸甸的,壓得稻子直不起腰來。可是,它們還是使勁

地隨風搖擺,好像在為金色的秋天舞蹈。我踏著田間小路一邊前行,一邊 聞著稻穀的清香,彷彿看到了人們揮鐮收割的情景。

忽然,我的眼前呈現出一望天際的白色,像是白雲飄蕩田野。我立即跑過 去,原來是淘氣的棉花桃焦急地咧開了大嘴,爭先恐後地吐出自己雪白的 棉花,迎接人們的採摘。你看,棉田裡,年老的,年輕的,年少的,個個 腰繫竹簍摘得多歡哪!姑娘和小伙嘴上哼著豐收小調,兩手穿梭似的摘個 不停,一朵朵棉花紛紛落入竹簍。幾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頑童,一會兒摘 棉花,一會兒在棉花叢中捉迷藏,就像一群快樂的小鳥。

「沙沙,沙沙……」多麼富有節奏的音樂啊!原來,我到了玉米田,是秋 風在指揮玉米葉演奏「豐收之歌。」吐著紅纓的玉米棒子,在黃綢帶似的 玉米葉間時隱時現,多麼誘人……

「穎穎,來看奶奶啦?」奶奶家的鄰居王大媽一邊在玉米林裡喊我,一邊 掰下幾個玉米棒子,扔了過來,「帶回家去燒著吃吧!」眼前的大玉米棒 子,早就饞得我直流口水了,我不客氣地提起玉米棒子,說了聲「謝謝!」 就回奶奶家去了……

秋天的田野,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

上舉原作是一小學高年級學生之作品,從整體來看,屬「中等」──「零點」;如從局部來看,各有各的優缺點──「正偏離」、「負偏離」;而全篇經修改後就成為「升格作文」──「正偏離」。

五、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這種偏離理論是能運用於作文教學之上的,教師所命題目做到難易適中,就全班程度說,是「零點」;就題目本身說,是「正偏離」;反之則為「負偏離」。而這種教學,主要要用經典作品來指引,這就是「正偏離」;而經由批閱,使學生的作文能力有所提升,呈現的是「負偏離→零點→正偏離」的過程。這樣將這種「零點與偏離」之理論運用在作文教學之上,希望對現在以至於未來的作文教學而言,都有更明確之理論依據,而收到更大之教學效果。

(2007.7.25.完稿)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2)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3863968.html,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徐美琴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3年第03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怕写话,高年级学生怕作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害怕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对于一般知识的学习而言,作文一般缺少直接针对性地教导。另外,现在的学生由于远离生活,自身学到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间接知识,他们无法直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作为作文的有效素材……种种原因作用下的结果就是学生害怕作文,那小学作文如何才能走向高效?笔者带着这个问题思考了若干年,形成了一些思考,取得了一些收获,在此形成文字,供大家批评并指正。 首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生成经验,让所作之文言之有物。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源泉就是学生的生活。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呈现的方式日趋快速化、电子化,因此现在的学生一方面可以享受到足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的便捷——当然,我们的小学生还不会真正对天下事感兴趣,但我们注意到一种现象就是学生能够从许多动画片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则正如上文所说,这些经验都是间接经验,学生不足以从这些信息中获得贴切的认识,有时虽然能够在作文中引用,但具体何义却难以理解,甚至经常出现引喻失当的现象。我们提出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在“以身体之”的过程中“以心悟之”,一旦学生有了体验并生成经验,那学生在作文时就有可能言之有物,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害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 同时,我们在研究小学作文教学时,经常引用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作文的自然顺序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欲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笔者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就十分注意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生活,让他们在学校时要注意观察学校的趣事,例如学校所举行的体育运动会、趣味运动会、文娱活动等,记下这些事情过程中能够引发自己兴趣的事;在家时要注意观察家庭的有意义的事,例如父母的教导、父母孝顺爷爷奶奶、自家与家的友好相处等;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学习中的印象深刻的事,如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学习过程中通过一番努力克服了学习困难的事情。这些范围内的事情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只要学生认真去体味,就总会有内容进入学生的视野,而当学生有了体验的意识之后,就自然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印象,这些印象即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其次,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并知晓其义,以保证适当的时候能够调用出来。因为从作文的角度看,学生的感受最终都是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除了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外,在很多时候需要用一些比较书面的语言,或者是引用一些名言名句来表达相应的意思,这就需要多进行积累。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建湖县冈西小学陈真广 小学生们习作普遍遇到两大难题:一是没话写,二是有话写不出来。如何化“难”为“易”,使习作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生活,就有习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应该立足语言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作文。 一、体验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学习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去观察、体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见多而识广,也就有话可说。 1.记录丰富的家庭生活 “家”,是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家,将家庭生活分为几个板块,便于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①人的个性(即家庭成员不同的性格、特点);②人的故事(成员之间因交往引发的趣事、烦恼事、开心事等);③人的活动(包括家务劳动、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有一位学生在人的故事这一板块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放学后,我走进家门,就觉得不对劲儿。原来,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唉,怎么办呢?我拉着他们作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和好了。”这是平常的家庭生活记录。虽然细节部分不够具体,但事情的结构条理清楚,能为习作提供原汁原味的素材。 2.观察奇妙的自然景象 自然是奇妙的,又与我们紧密联系,只要注意观察,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田野河流景色优美,它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感受,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围绕自然生活情境去选择美的场景,感受美的的生活,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比如,去年冬天,下了一场雪。下课后,同学们全都拥到走廊上,欣赏空中飘飞的雪花。……几个男同学按捺不住,去雪地里奔跑。上课了,我像拉家常似的说:“下雪好玩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由于有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有学生说:“看着这雪景,就像走进童话故事里,多么神奇呀!”有的说:“雪花像许多白蝴蝶在空中舞蹈…”“愿意用你手中的笔留下这美好的雪景吗?”我趁机说。同学们纷纷拿笔写起来,把观察、感受到的美景,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关注校园生活的多彩 学生最熟悉的是老师和同学以及学校生活,对校园环境也了如指掌。但是,因为习以为常,很少将这些带入习作,我要求学生课间去校园走一走、看一看、闻一闻。为了让学生更细致、有序地体验学校生活,我引导学生将学校见闻分类积累:(1)学校美景(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校园的一角》)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场地去真实记录,展开联想,许多作文都能言之有物。(2)人物描写(老师和同学的特点、个性)如在教《我的同学》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先选定对象,仔细观察同学的外貌特征,回忆同学故事,总结同学特点,作文充满真情实感;(3)校园故事记录与同学、老师交往过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4.感受不同的社会生活 学生与社会也紧密相连,大街、商店、菜场、游乐场内,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去记录。许多学生记录下自己去商场购物的经历见闻,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们的素材、视野开阔了,思维也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课教案 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如何作文取题的技巧 能力目标:能运用校园论坛上传作文,并交流;能结合文章内容与标题对文章进行点评。 情感目标:让学生喜欢写作,乐于上传作品,乐于交流对同学作文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现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习“如何给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难点:实现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三、教学设想:利用网络实现资料的收集,实现最大限度的作文交互评改,打破教学课堂内外的界限。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课前准备:各生上传课堂作文——以“拥有”为话题,自命题作文,到校园论坛的专属主题“***老师教学区” 六、教学过程 1、进入校园论坛页面,网址:192.168.20.11/bbs, 2、登录并进入主题:“会员论坛”——“方春华老师教学区”——“作文指导” 3、浏览同学搜集的.“如何给作文取题”的主题,了解作文命题的技巧。 教师点拨,提示重点:(学生选重点记录) (1)巧用修辞:比喻、借代、层递、比拟、对偶、对比、双关、设问、反问、顶真、反语、仿拟、引用、反复、通感等。 (2)善于引用:引用诗词、引用歌词、引用广告词。 (3)借用符号:借用标点符号、借用数学符号。

(4)其他形式:转换角度、故设悬念。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 A、贴切鲜明,新颖生动。 B、言简洁凝练,不拖沓冗长。 C、题目能揭示文章内容或显示文章主旨。 D、耐人寻味,能激起阅读者的阅读欲望。 4、取题训练:根据材料,请同学设计作文题目,各同学发表在本小组的专属主题,以跟贴的形式进行,使内容更容易集中。 材料: 早上外出没带伞,一场雨不打招呼就洒了下来。提着两棒玉米一根红萝卜两只馒头一杯豆浆,站在商铺的屋檐下无奈地看着天。阶下不断有人打着各色花伞缓缓走过,身边有人冒雨冲出去跳上刚刚靠停的公车。我转身看看橱窗里各式美丽的花瓶,又转身看看淅淅沥沥唱着心情老歌的天,看看自己的高跟鞋,摸摸绑得好好的头发,最后开始犹豫是否还要等到雨停再走。 心情突然坚决起来:走!淋一场雨又何妨? 淡粉的皮鞋镇定地穿行在细雨的嬉闹中,高尖的鞋跟清脆而有节奏地敲击着彩色的路砖,任凭雨水浸湿了脚趾也气度从容。雨点淘气地亲吻着我一身雪白的连衣裙,并霎时把它弄得面目全非。头发很快就湿透了,雨水顺着脖子滑向前胸后背,竟有丝丝痒痒的感觉。知道有避雨的人在看着,但我不管不顾,就一个人这样不急不缓地走着,还不忘欣赏下两旁的花草被雨水洗涮后的娇嫩,甚至想起女儿昨晚的呼叫:“妈妈,杯子倒了,水流掉了!”杯子倒了,水流掉了!多有哲理的一句话! 回到楼下大门,善良的女清洁工轻柔地跟我打招呼:“没带伞吗?”我笑笑:“淋一淋,痛快!” 其他初中作文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_1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要么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要么不能围绕中心选习作素材;要么语句不通顺,词语搭配不恰当;要么错别字甚多,标点符号乱用等等。而对于部分后进生来说,他们为了完成习作任务,有的把以前写过的作文誊一遍;有的找一本作文书抄一篇;有的甚至不写习作。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情绪,更不要说提高写作能力了。下面,结合我上习作教学的体会谈一下习作教学心得。 1. 培养兴趣,变“苦”为“乐”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动力,当孩子们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高兴地去写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篇描写场景的习作。我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说说自己参加过哪些有趣的活动,然后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该活动哪些情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比一比谁说得好,这样一来,教室里霎时热闹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最后,一位名叫陈瑞雪的孩子把拔河比赛的活动说得很好,于是全班同学高兴地说:“老师我们今天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吧!”我说:“好,大家要注意安全。”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写作文,居然班上没有一个学生叫无话可写。 (2)表扬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表扬,也都会因获得荣誉和利益而无比兴奋、快乐。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专门设置了习作专项奖励,把对学生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作为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强化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习作要求,只要达到要求的就给予表扬奖励。物质奖励有笔、日记本,精神鼓励是奖状。而作为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和欣赏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不要对学生要求过高,要承认学生是学生,不是作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尤其对后进生要做到及时表扬、奖励,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量全体学生。否则,后进生永远是后进生,也永远得不到表扬,也永远得不到任何荣誉和利益,他们对习作将越来越没有兴趣,习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2. 以学导写,授之以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都是经过专家认真筛选的优秀课例。每一单元都有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师通过课堂

小学作文教学书籍推荐

小学作文教学书籍推荐 导语: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的相伴着我们。有些人认为书就是厚厚一白纸黑字,有些人还将自己的无知用书的谐音遮盖,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学作文教学书籍推荐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作文教学书籍推荐内容提示:本书讲述了一个渔夫的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十四天设到捕到的鱼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是太大了,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他遭到了一条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二在圣地的亚哥出海的日子里,他的志年好友一直在海边 忠诚的在等待,满怀信心迎接他的归来。 推荐理由:从《老人与海》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老人坚持不懈,不怕吃苦。坚强、勇敢,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为我们学汽修专业,打下了铺路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勇敢的去面对每一件事,不要被一点小事所难倒,要向前前进,在工作中要以积极向上,遵守纪律,为老板创下最大的业绩,要让困难向我们低头,成功向我们招手。我们要把这些精神发扬光大。 内容提示:鲁滨逊做的船只沉没了,只有他一个幸存者

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生活。他不畏艰难险阻自己做东西,敢于挑战命运。大胆创新最后终于战胜种种困难,并且生存下去,直到最后人们把他给从荒岛上救走. 推荐理由: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面对困难,不要退缩,要勇于面对勇于对争。在我们工作时,需要大胆创新,用自己的毅力战胜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我们便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内容提示:《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去西天的途中,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来到了佛祖面前取回真经,最终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推荐理由: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让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工作实现自己在我们这个行业中的梦想,要虚心的听师傅的话,在师傅面前做错的时候也有虚心改正。不能老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争取在汽修这个行业里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做到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努力的去客服,虚心请教行业里的高手,将来在汽车行业发展也会很好,因为现在的车越来越多了,汽车行业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要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不怕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内容提要:是前苏联尼阿奥斯特·罗福科斯基。他出身工人家庭。小时候当过童工,参加红军后,在战争中负了重伤,全身瘫痪,为共产党主义事业奋斗的信念,使他战胜病

最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从小学中年级才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的。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应该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通顺完整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应该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学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桂林山水》这课后,就让学生为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写日记来积累。坚持让学生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比如:每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每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教师要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情况及时指导。大家都知道《一株紫丁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在教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应该举行一次“我最喜欢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人(不管是自己的亲人,还是别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这样一来,同学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但有写的,而且写出来的文章能吸引读者,同时,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颜色很多的“五彩缤纷”,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你今天作文里用的五彩缤纷一词用的真好,希望你在今后写作文时,能像今天这样多用好词,你的作文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生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在学生无法让作文与生活建立联系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发现、认识和感悟生活,从而积累作文的素材,这

中学生作文教学论文

中学生写作难这道题的解是“五多” 中学生一遇到老师布置作文,大部分都会摇头叹息,大呼考验的日子又到了。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学生写不出原创的作文,于是就“报纸摘要”、“范文联播”。有的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看得直打瞌睡。对此,我认为,要解决中学生写作难,我们必须要做到“五多” 一、多要学生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平时的点点积累,怎么能写出鸿篇巨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一定数量的美句名篇储备,这样腹中空空毫无写作素材而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韵美。而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美文名句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写语言文明的谚语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写比较评价的名句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还有珍惜时间和描述青春的的优美句子“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泰戈尔”“青春是一串多彩的风铃,它时刻在召唤着自由的风;青春是一匹骏马,跑起来四蹄生风;青春是一首金曲,唱起来红光满面;青春是一段劲舞,跳起来

彩霞满天;青春是一串笑声,笑起来连上帝也羡慕。”……在学习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多层次的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平时我要求学生每天自由读1至2篇课外文章, 并做读书笔记,摘抄优美句子或写写读后的感受。值日生每天在黑板上抄写一句名言或一句优美的句子,班里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名言背诵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积累了很多知识,还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二、多让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不只是积累,更是锻炼。光说不练,肯定不行。每天把自己的收获、感受或身边的人和事写下来,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身边的问题等,能够做到行笔如流水,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完日记。这是作文材料的来源和积累的有效方法,也是走上写作成功道路的关键。以前作文,学生因没有材料可写,硬要编造一些与自己毫无联系和瓜葛的人和事。父母本来还健在,却把自己写成可怜的孤儿;这地方本来就没有公共汽车,却要说成每天坐公共汽车上学。假话、空话连篇,还出现了成百上千抢救落水儿童、扶老奶奶过马路、学雷锋给老人让座的作文,一看就让人生疑,显得很不真实,根本没什么真情实感可言。其实大家身边都有好多耳闻目睹的事值得写,如果平时都注意观察,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作文时根本用不着挖空心思到天南地北去搜索材料了,有了

提高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提高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1-13T16:43:29.843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赵永春[导读] 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更主要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摘要】: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更主要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运用写作材料 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关键词】:课前指导写作材料课后评改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更主要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电教媒体运用于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而且是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信息输出、反馈练习情况信息,以强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一)借助影像进行课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 比如,要求学生写山水游记、状物绘景类的作文,可用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可以关掉片中的配乐及解说音响,只展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初稿完成后,教师重播被观察过的录像,并打开配乐及解说音响,让学生用自己的作文与片中的解说词进行比较,找出观察写作中的疏漏和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足,再进行补充修改。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由学生自由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 如果是要求学生写叙事、说理、抒怀类的作文,亦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或用投影映出作文材料(文字、图画等),或用录像展示客观事物的原貌(整体、局部、细节等)、发展变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画面,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幅并不惹人注意的小漫画被突然放大映现在银幕上,能给学生以清晰、直观的感知,倍增写作的新鲜感。教师再通过指导学生对画面进行观察思考并联系社会生活作启发性分析,就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出写作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影像进行课后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有鉴于此,我们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作成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用复印机将其复印在投影胶片上(或利用复印机缩小复印的功能将其制成幻灯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录像(或电影)为学生提供过观察写作材料的作文,还可在成文后的作文评改中将电教多媒体协同使用,用录像展示观察内容、写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写作要求、学习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评议、修改。这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替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江苏省阜宁县罗桥初级中学)

“开放作文”教学之我见

“开放作文”教学之我见 一、开放作文的教学内容 “开放作文”从内容入手,以提高素质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作文基本功训练,这是开放作文实验的关键。“开放作文”实验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给学生带来的丰富的写作内容的特点,要求作文内容立足一个“新”字。学生写了《白天鹅宾馆一景—故乡水》、《参观高架桥》、《繁荣的清平市场》、《逛灯光夜市》、《听音乐作文—二泉映月》、《从臭水沟到花香园》、《老人时装会》等文章,有的写改革开放把经济搞活,市场繁荣的景象,有的写人民生活变化的情况,有的写城市建设的新面貌。 我们让学生写这些“新”事,是结合现行教材进行的,即对各单元中作文题进行调整。例如:五册第3组的训练内容,改动为“参观宾馆、商场、公共汽车,观察服务员、乘务员动作、神态、语言,写《我看见的微笑》的一段话。五册第6组的训练内容,改动为“参观白天鹅宾馆‘故乡水’、仿照《雨》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一篇短文《白天鹅宾馆一景—故乡水》“。七册2组的训练内容,改动为“观察红棉树,抓住红棉的外形特点写具体。先口述红棉盛开的英姿,发挥想象,赞美红棉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然后写一篇短文”。七册第4组的训练内容,改动为“组织参观清平农贸市场,了解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情况,按一定顺序,进行参观,以《清平市场一角》为题写一篇短文”。 二、开放作文的教学形式 开放作文,形式上立足一个“活”字。注意提供和创造培养儿童兴趣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烤房作文的特点之一。 (1)重视说话训练,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低年级说话课不断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如《打电话》《听说课》,《介绍一件商品》、《儿童玩具×××》等等。中高年级的“故事会”、“故事续讲”“演讲”

作文教学之我见_教育教学

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作文学科的综合性训练,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已的体会,增加信心,培养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兴趣沟通激励提高能力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训练,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融生活,融阅读知识、写作技巧及个性情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我们学生看到题目,不知到底要写什么,只好东拼西凑,写满字数。也有不少教师,引导学生变换人称,改变文体等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是创新吗?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吗?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1.培养兴趣,消除障碍 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和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就能满腔热情地写作。 1.1以情激发。让学生在强烈的情绪作用下,激发写作热情。或讲述生活中激动人心的真人真事,使学生有所感染和触动,勾起表达欲望,激起写作的热情。如在教学《藏北草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体会草原的美,品味草原的香,结识草原人民的热情和大方。然后让学生说说家乡的美,并和藏北草原进行对比,比出家乡更美,勾出表达欲望,创作热情高涨,文如细泉、笔底生花。 1.2以趣激发。在引导学生写《春》的作文时,为了学生更好地感受春的气息,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细雨飘飞的美景,提高兴趣激发写作欲望。又如让学生命题自由化,让写作内容贴近生活,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世界。改变他们“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挖掘出他们写作的潜能。 2.教会学生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与作文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语言表达可以从阅读中习得;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熟悉了各种写作套路,不知不觉模仿熟悉的结构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背诵摘抄经典词句,平时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读自己认为好的文章,让学生增加信心,培养阅读兴趣。 3.讲评方式多样化,沟通激励 一般总是教师讲评,学生只阅读评语,致使教师与学生的观点无法沟通。教师感觉批改作文累,在平时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自评,然后进行小组评论,最后师生综合评论的方法。在评论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多引导、多启发、多帮助、多鼓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初中学生语文作文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作文时存在普遍问题是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课外阅读,以至怕写作文。针对这些问题因地制宜找出相应方法,增加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多体验生活,热爱阅读,克服畏难情绪,能有话可说,写出优秀的文章。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36-02 我是一个在乡镇中学一线工作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师,就乡镇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谈谈我的几点见解。众所周知,初中语文作文在升考中所占分值较高:中考语文120分,作文50分。它不仅决定一个学生语文科分值的高低,而且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角度等。因而中学生作文是一个重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作文难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乡镇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寄宿在校,还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缺乏管理,孩子长期沉迷于游戏。应该说大多数孩子面对的都是三大屏幕:手机屏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特别是随着手机、电视的普及,几乎人人都

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视。这些孩子要么窝在家里看电视,要么玩手机。他们思想、行为获得大部分信息都来自手机、电视,对现实生活感受不深。 其次,对人、事、物缺乏观察。因这些孩子没有走进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漠不关心,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中。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亲的作文,在大多数作文中父母形象模糊,平面化、模式化,有十多篇作文都写着“我的爸爸(妈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有两三个孩子甚至把自己爸爸(妈妈)写成怪物:“她(他)的眼睛像牛眼,耳朵像老鼠耳朵,尖尖的,长着四方形的脸”等不一而足,在这些孩子笔下,他们的父母长相一样,衣着一样,身高也差不多,这些作文让老师哭笑不得。 第三,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不该感动而感动,该感动时无表情。现在中学生大多情感淡漠,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对亲情的关心。我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一些学生写自己半夜发高烧,夜里下着雨,父亲(母亲)背着自己,把自己送到医院。没有生动的细节,接着自己被感动流泪了。还有几个都写“扶着老奶奶过马路,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写关于友情的文章,有些学生内容空洞,有的甚至说:“这个朋友对我很好,没有她(他)就活不下去了”还说什么“和她融为一体”,这让我无言以对。在这个孩子眼里,父母都没有这个朋友重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归纳了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种不良倾向,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作文教学 作文改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可见,作文在语文中的比重之大。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以文取仕”的制度,“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写作提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摒弃了古人把写作完全“神化”的思想,但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高度,从大语文教学观的高度来看,作文仍为语文中的一个重点。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总地来说,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此,我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

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1.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1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致疑。然而,综观现今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记得,我小学时期的作文亦是如此,老师要求我们作文符合“大一统”的标准,于是没有了新材料,新内容,便只好拿老掉牙的材料来胡编瞎造、改头换面。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都是我们写作的救星。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如故,学生为了

[愉快作文教学之我见]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愉快作文教学之我见]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经过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明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尤为重要。可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师生一直困惑的事。不少学生,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口咬笔杆,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只是寥寥数语,无血无肉。究其原因,似乎是无东西可写。我觉得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从死板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孩子们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写作文,我的做法是: 一、在观察中指导作文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这说明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你要做到使学生拿起笔来有话可说,你不重视观察或不会观察,就不可能写出具体、真实、形象生动的好文章来。因此,我注重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为此,我设计一些观察,能使学生在高兴快乐中观察事物。 同学们在游玩时,我指导他们按游玩的顺序,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留心游玩中你最感兴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同时和伙伴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回到班上,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春天美不美?”同学们像高兴的小鸟,一个个欢叫起来:这个说“春天来了,万物从沉睡中醒来,恢复了生机。”那个说:“春天走上竹山,只见满山的竹子,有的粗、有的细,青翠

碧绿,郁郁葱葱。”小明大声地说:“春天,正值登高时节,山上那破土的小草青翠欲滴,给山铺上一层绿色的地毯,为春天增添了色彩。” 小红接着说:“在春天的怀抱中,大自然几乎成了花的世界,各种花纷纷开了,红的鲜,白的娇,黄的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同学们观察好,说得生动,说明同学们在观察时,不但综合运用了多种观察手段,而且还开动脑筋,在观察的同时,认真思考,分析比较,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后来,写出的作文真实、生动、感人,表达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在实践中指导作文 为了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我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素材,学写文章。我教初一年级的作文时,根据山区农村学校的环境条件,叫学生每人带一盒崭新的火柴,要求在自己的座位上用火柴棒自己想摆什么就摆什么,不能与别人相同,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把火柴怎样摆的过程作为重点内容详细写下来。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高兴极了。 在摆画中,他们动手又动脑,美丽的图案终于摆出来了。“看,光芒四射的太阳。”摆得那么圆,那么好,小军,你为什么想着一个太阳?是怎样摆的?小军说:“当我一打开火柴盒时就想到了火,我马上就想到温暖。要是我能像太阳那样,给人温暖,该多好啊!所以,我先摆圆太阳,然后摆太阳光。”

中学生作文教学——修改习作的步骤和方法

中学生作文教学——修改习作的步骤和方法 一、按提纲修改法 学生作文初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 1、爸爸是我敬佩的人。 2、具体叙述爸爸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 3、爸爸真令我敬佩。 在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爸爸很勤劳,为了我们这个家,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做饭、收拾屋子,打发我和妈妈吃过早饭,他又去开出租车。妈妈有腿病,行动不方便,只负责我的学习,每次作业她都要给我检查在对照提纲检查时,他发现写爸爸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妈妈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妈妈的材料,重点写了爸爸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修改方法可使学生的作文逻辑性更强。 二、冷却法 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写难忘的一件事,一名学生写自己第一次学缝衣服的事情,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几天后,她拿出这篇作文再读,自己发现缝衣服的过程写得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改为: 我进屋把妈妈的针线篓拿出来,找了一条同我的衣服颜色相同的线,接着就穿针,谁知穿了几次都没有把线穿到针眼里去。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线捻了捻,捻得针尖般细,慢慢往里穿,终于穿上了,我特别高兴。再把线的一头挽个结,把衣服的破口对齐,便开始缝起来,不知怎么搞的,手总是被针尖扎着,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继续缝,可是针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这样一改,使情节变得一波三折,生动具体,谁读后也会觉得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三、互改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还有比较法、抄改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上方法都可灵活采用。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及分析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及分析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听说读写这四大语文能力中一个最重要的综合性能力。但现今很多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对作文都有一种畏惧和茫然之感,老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一提作文便头疼,这在很大程度困扰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工作实践,对现在的作文现状和解决方法做了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作文现状分析 (一)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1.学生怕作文,厌作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通过我平时和学生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很烦心的事情,不好写,写不好,提到作文便头皮发麻,可见畏难情绪之甚。 2.外延阻塞,泉源短缺 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周遭事物熟视无睹,也不愿参加课内课外的各种活动,生活单调,孤陋寡闻,头脑空空,言之无物,作文成为无源之水,在写作时,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硬感,为了应付检查,只好胡 编乱造,或者空喊几句口号敷衍了事;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很多时候觉得心里有话说,但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即使勉强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倒出来往往也是硬挤强凑平淡干瘪毫无新意可言的。 3.擅走捷径,惰性严重 有的学生作文动机不纯,懒得动脑,一味贪易,于是乎走上了不劳而获的“捷径”,从“作文选”上抄袭一篇冒充自己的作文或是东挪一段,西移一句拼凑而成。而由于当今作文书种类繁多,老师识不了“庐山真面目”而给予好评,从而使学生自以为找到了作文制胜法宝而沾沾自喜,惰性愈演愈烈,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4.阅读不广,知识面窄 有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图书库存量也少或是根本就没有对学生开放,加之报刊杂志又少,学生除了课本就很少有其他课外书籍可供阅读,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积累甚微。这样写作时,也就只能昏昏而不能昭昭了。 (二)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单调陈旧,灌多导少 在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中,那种“教师讲作文理论--学生写--教师改”的教学模式比较普遍,鲜有新的花样,且习惯孤立作文教学,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不善于把每个单元的课文分析与单元作文训练重点联系起来,教学过程支离破碎,从而导致学生对枯燥的作文理论产生厌烦情绪,使之起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还有些老师甚至将文章头怎么开、中间写什么、尾怎么结都和盘灌输给学生,他们用自己僵化的思想固定的模式约束了学生天真烂漫的想象,学生只得机械式地按老师煞费苦心的构想写下来,结果可想而知,大都“依葫芦画瓢”,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研究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研究 【摘要】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重视写作技巧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学生自身的情感表达和认知,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学生自身生活的积累过程和主观情感体验。本文就针对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阐述和说明拓展思维的写作方法对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语文作文拓展思维教学 教师对作为教学方法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任何形式的写作技巧远远比不上学生的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正所谓言为心声,有感而发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感情的空洞大脑当然写不出任何情感丰富的作文。没有素材积累的写作,就是无源之水,无从下笔。于是有的学生为完成作文任务,凭空编造,脱离生活。这远远背离了作文要有真情实感的要求,让学生养成了只重写作过程,忽视素材积累的坏习惯。本文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研究作浅显的探究。 一、创新性想象力的拓展思维教学 创新性想象力主要是指不按照具体的规范和习惯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新性想象力是拓展性思维教学的

一个重要方面。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和工作中捕捉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运用到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发展想象力和创新性的契机,同时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而最终引导学生完成想象力创造的作文。譬如在学习课文《济南的冬天》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该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模仿老舍的这篇文章进行描写,可以选择景色、环境等题材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素材,同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在学习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写作,让学生沉浸到景色和情感世界中,写出精彩的语句。 二、逆向思维的拓展思维教学 通常所说的逆向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主要是指与认识事物的一般方式相反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寻常的见解和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一般来说不受旧观念束缚,追求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的境界,表达了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如果将逆向思维运用于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会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种拓展思维的教学方式不会停留在传统的看法,积极地否定了传统的观点。在否定中不断发展最终影响到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时候,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思想入手,提炼观点,总结素材,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联系课题。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极具开放性。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真;从学生阅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研究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探索作文教学最优化的途径。 一、反思是提高作文教学智慧的前提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我们不能在困惑与无奈中停滞不前,放弃发展和创新的机遇。而是必须经过深入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智慧。 ㈠反思作文教学模式,反思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反思作文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反思,即从改变教师的惯常态度和例行行为入手,客观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初中作文教学长期普遍遵循“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环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都以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一人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的高下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影响过大;教师批改作文的周期较长,负担过重,而学生作文又得不到及时、全面的反馈;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严重限制了学生写作的针对性和真实性;教师评语的形式、内容单调,讲评面窄,激励少数人,否定多数人,造成学生写作兴趣的大面积丧失。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上,教师只重视审题、立意、写作方法、写作思维的指导,要求学生模仿名家作品进行作文,急于求成,没能将写作能力看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反映。从而让学生感到作文的高不可及,神妙莫测,容易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和勇气。因为这种方式不是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而是将写作能力看成是纯技巧的活动,使写作无法成为学生自主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所以,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停留在口号上,末在实践中落实。在作文评价方式上,评价角度存在局限,评价反馈周期长、收效少,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评语已成套话,指导价值不大;在评价作文上,教师书面评改,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的好恶成了作文质量评判的唯一标准。 针对以上反思,每当学生与我讲解分析完一单元文章后,我就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用两个课时,让每组的每一个成员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点各自命题。然后在小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讨论,得出各组最有价值的命题(如果每一小组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可保留其观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不同形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当场完成作文(若当场不能完成,允许在课余翻阅资料完成,但必须要求在当天22:00前完成)。作文以小组形式收齐后,我只需要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随意抽取一小组一成员的作文进行评价批改。第二天,我便把作文又以小组的形式分发给被批改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动下进行评价批改。这样,我上下一节作文课时,便可把每一小组的作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各小组批改作文的学生及其他学生各抒己见,把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能真正学到有用的、有价值的作文。 ㈡反思中学作文教学的升华。 在以上的作文反思与尝试中,为了让学生写作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是我对作文教学进一步升华。 1.训练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写作技能是为培养写作能力服务的。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渐形成。故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 2.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必须转变那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学会教育教学创新。如搞一些“口头作文接龙”,“巧对对联”“人物描写大家猜”,“吟诗填词”,“成语联珠”等作文游戏。并巧妙设题,适时激励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吕叔湘先生说:“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实践养成的”。故而,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育教学时,对每一位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反复训练其学生的写作技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