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物性格与文化人格的双重透视_堂吉诃德_和_鹿鼎记_人物形象之比较

人物性格与文化人格的双重透视_堂吉诃德_和_鹿鼎记_人物形象之比较

人物性格与文化人格的双重透视_堂吉诃德_和_鹿鼎记_人物形象之比较
人物性格与文化人格的双重透视_堂吉诃德_和_鹿鼎记_人物形象之比较

《堂吉诃德》作为“反骑士”文学杰作在西方文学史上熠熠生辉,而《鹿鼎记》被中国学术界公认为是一部“反武侠”的巨作,对两者进行文本内容上的比较就显得必要而迫切。这两部小说分别描述了许多人物,我们对主要人物性格进行分析,再进一步对两部小说的文化人格作以比较,会发现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有深远的象征意义。

一、人物性格比较:理想与现实———挣扎与对抗中的纠缠

两部小说的主要人物都体现了理想型人物和现实型人物的对立,并且随着故事的发展,理想型人物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理想型人物性格最终影响、净化了现实人物的灵魂。

(一)堂吉诃德和桑乔:浪漫骑士与现实侍从之间的对立与补充

在平常人的眼光里,堂吉诃德完全是一个疯癫患者,他活在自己梦想的王国里,他可以把风车当作巨人,把羊群当作军队,把酒囊当作巨人的人头,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巨人的头盔。但是,堂吉诃德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有一种坚定的信仰,

这是世人所缺乏的,尽管这种信仰显得那么荒诞与不合时宜。“堂吉诃德本身表现了什么呢?首先是表现了信仰,对某种永恒不可动摇的事物的信仰,对真理的信仰,简言之,对超出个别人物之外的信仰,这真理不是轻易获得,它要求虔诚的皈依和牺牲,但经永恒的皈依和牺牲的力量是能够获

得的。”[1]83

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大战羊群,显得荒

谬绝伦,他的行为俨然一个疯子,在独立的王国里纵横驰骋,他的行为得不到别人理解。但堂吉诃德从来不是悲观主义者,他没有半点犹豫和彷徨,你可以说他冒失、主观、脱离现实,但你不能不佩服他敢做敢为,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他有一颗温顺的心,他的精神伟大而勇敢;他那感人的笃信没有束缚住他的自由;虚荣心与他格格不入,他不怀疑自己和自己的使命,甚至自己的体力;他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意志”。[1]83堂吉诃德是现实世界的一个另类,孤独,落寞,心怀天下却无人理解。他坚强的信仰如同一盏明灯,孤独地闪耀着人类精神之长夜。

作为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乔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开始他就不相信什么行侠仗义

人物性格与文化人格的双重透视

———《堂吉诃德》和《鹿鼎记》人物形象之比较

令狐兆鹏,赵学斌

(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摘要】《堂吉诃德》和《鹿鼎记》两部小说的主要人物体现出了鲜明的理想型和现实型人物性格,堂吉诃

德、陈近南属理想主义者,桑乔、韦小宝则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堂吉诃德和韦小宝的形象带有明显的寓言和象征意味,展示出了具有中世纪西方文化基本特点和独特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人格内涵。

【关键词】人物性格;文化人格;比较【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08)01-0039-04

【作者简介】令狐兆鹏(1978年-),男,山东临猗人,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赵学斌

(1974-),男,甘肃会宁人,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本文系四川乐山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S06101

2008年1月总第133期第1期

黑河学刊

HeiheJournal

Jan.,2008SerialNo.133No.1

之类的骑士道。他之所以去游侠是因为想得到堂吉诃德许诺的总督头衔。作为堂吉诃德的补充,他时时刻刻提醒着堂吉诃德行为的荒唐,摧毁他的梦想。如果堂吉诃德的梦想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的话,那么桑乔则是一桶冰冷的凉水,试图浇醒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满脑子幻想,看不到现实。桑丘潘沙却只能看到实事实物,而不能抽象思索。在堂吉诃德,一切都是为了抽象的正义或真理;在桑丘却是一切为具体的权利。堂吉诃德所取的成语是‘干什么事,成什么人’,桑丘所取的成语是‘一个人有多少钱,值多少价’。”[2]桑乔狭隘自私,目光短浅,胆小怕事,但头脑清醒,判断力强,机智乐观,幽默风趣。他目不识丁却又满口俗语谚语,令人解颐。桑乔并非对堂吉诃德亦步亦趋、言听计从的。他有自己的思想,毫不屈从于主人,这样就构成了一组张力。

因此,一主一仆、一理想一现实、一疯癫一清醒、一感性一理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各居一极,相互纠缠,发人深思。“书中所记,以平庸实在之背景,演勇壮虚幻之行事。不啻示空想与实生活之抵触,亦即人间想上精进之心,与现实俗世之冲突也。”[3]虽然故事以他们二人的游侠失败而告终,但是桑乔并无丝毫失落感,因为他圆了做总督的梦,还可以带着金钱回家,还有比这更现实的吗?他根本不相信什么骑士道,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在小说结尾,桑乔结束游历回家对妻子说:“咱们先回家吧,我有好多新鲜事要告诉你呢。我带钱回来了。这是大事。钱是我想法子挣的,谁也没坑。”桑乔的目的达到了,他满载而归。而堂吉诃德却沮丧的、无奈的回到故乡,从此,告别了心中的梦想。这是堂吉诃德的悲剧,也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社会的悲剧。他的激情在这块冰冷的土地上燃烧,引起的仅是嘲弄和屈辱。这更是英雄主义在这个庸俗世界的悲剧。桑乔的性格是随着游侠的经历而日趋丰富的。堂吉诃德从头至尾并没有变,变的是桑乔。他在游侠过程中,眼界开阔了,心胸宽大了,机智了,也抛弃了很多缺点。他虽然像猪八戒一样,一有挫折就声称自己不干了,但最终却没有离开,而是逐渐发现主人内在的美德,在公爵家他竟也效法堂吉诃德变得绅士起来。到最后,堂吉诃德无论多么疯傻他也舍不得离开了。

当理想主义者失败临终要放弃理想时,我们看到,桑乔——

—一个现实主义者的悲哀和痛苦。没有了理想主义者高举大旗,现实庸俗的社会显得多么无聊和空虚!没有了堂吉诃德的桑乔显得多么孤单!

(二)韦小宝与陈近南:现实小混混与理想侠客的“父子”情谊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韦小宝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他油嘴滑舌,坑蒙拐骗,见风使舵,但他坚持侠客的基本信条——

—忠和义。他与我们传统想象的大侠的人生境界差得太远了,他是一个没有崇高理想的江湖小混混,他所追求的最大理想就是在扬州开一家比丽春院更大的妓院。韦小宝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他只求自己自保,并无卑鄙和崇高、阴险下流与光明正大之分。韦小宝是一个市侩主义者,他善于投机钻营,溜须拍马,上下其手,阳奉阴违。而对于人们深恶痛绝的吴三桂、吴之荣之流,韦小宝极尽讽刺之能事。韦小宝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行为不检点却行侠仗义,贪财如命却又仗义疏财,交友豪爽却也投机钻营。他的目的是为己却做出英雄壮举,以小流氓身份干的却是许多英雄所梦想的大功业。说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无论如何也不过分。

《鹿鼎记》中有一个类似堂吉诃德有理想,有梦想,并且矢志不移而且有悲剧性的侠客,就是韦小宝的师父——

—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作为传统侠客的典型,陈近南无疑具有其全部特征:武功卓绝,心怀天下,仁慈机智,相貌英俊,翩若惊鸿,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他汲汲于反清复明的大业,他比别的侠客眼光更深远,但就是这样优秀的侠客却在通吃岛被心胸狭窄的郑克爽所杀,令人痛心。

与《堂吉诃德》相似,《鹿鼎记》也出现了一师一徒,一理想一现实的强烈对比。韦小宝这个小市侩后来变得更加讲义气,顾全大局,与陈近南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陈近南把韦小宝带到另一个陌生的,不同于宫廷世界的江湖世界。韦小宝对侠客的敬仰之情在对陈近南身上表现出来。在韦小宝心中,陈近南是个完美的英雄,如同评书中的英雄一般。陈近南对韦小宝的爱是师徒之爱,更像父子之情。

作为金庸笔下最后一个标准侠客,陈近南的死是具有启示性的。这标志着江湖世界的落寞,宫廷世界和世俗世界的崛起。在与康熙的对抗中,那些侠客虽然武功卓绝但也掩饰不了苍白而无力的

身影。韦小宝是架在江湖与宫廷之间的桥梁,陈近南死后,一极倒塌了,他找不到自己的归宿。他身处庸俗的现实,但其言行所效仿的俱是侠客行为。理想总是吸引着现实的人向他依靠,即便是庸俗如韦小宝者也不能逃脱。他坚持忠义让我们在这个碌碌的世界看到游侠世界的一抹光辉。陈近南死了,小说的行笔也变得滞重,韦小宝在通吃岛逃避,虽然可以有美女陪伴,有骰子可以赌,只是内心再也没有那份依靠。

《堂吉诃德》和《鹿鼎记》都为我们刻画了两类人:梦想者和现实者。都以梦想的破灭和现实的满足为结局,又都描写了梦想对现实的召唤和吸引。堂吉诃德和陈近南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想,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都有侠客的梦想:劫富济贫,打报不平。只不过堂吉诃德更加狂热,活在幻想中,他经历的是一场骑士的白日梦。陈近南则是金庸笔下的最后一位传统的大侠,他的梦想在于反清复明,传统意义上的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侠客使命不再彰显,代之的是政治上的权利倾轧和火拼。古代大侠的舍身为天下的理想消失了,有的只是天地会,沐王府你争我斗剩下的一地鸡毛。吸引桑乔和韦小宝的是堂吉诃德的实现自己梦想的决绝和陈近南的开阔胸襟。桑乔和韦小宝则是站在另一极,他们是现实主义者。桑乔是堂吉诃德的一剂清醒剂,而韦小宝用现实的游戏法则嘲弄着传统侠客的政治美梦。

二、文化人格比较:寓言与象征——

—各自文化中的典型符号

经典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已经聚集了一个民族或者整个人类的共性,呈现出典型性特征。如同阿Q的形象代表着中国人的国民性特征一样,韦小宝和堂吉诃德的形象已经超越了文本之囿而进入到一个更宽广的文学空间,带有明显的寓言和象征意味。

堂吉诃德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的骑士。“在这点上,堂吉诃德具有中世纪西方文化的基本特点,即相信人类应该依附于某种高于自身的力量,信仰某种永恒的、不可动摇的东西。他的信仰是外在于个别人的、为人所不可轻易获得的最高真理,是既需要人们为之服务和牺牲、又需要考验服务的恒心和牺牲的力量才可获得的那个真理。堂吉诃德内心的信仰具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虽然他的命运和遭遇说明心存高洁、信仰至上的人已极为稀少,但堂吉诃德试图证明,这才是人类存在的基本价值。”[4]堂吉诃德所崇信的骑士道,与中世纪骑士效忠领主、为封建贵族征战的传统骑士有很大的差别。他行侠是为了消除社会的罪恶和不公平,没有丝毫利己之动机。堂吉诃德还有忍受艰苦生活,严于律己的美德,他宁愿风餐露宿也不愿意住豪华的房子,甚至要效仿阿马迪斯在山上修行。他反对任何世上的压迫,主张人人平等,他向往的是太古盛世的“黄金时代”,因为那里人们平等,幸福,和谐,融洽。他反对一切形式的暴政,主张法律的公正。他纯洁忠贞,对于梦中情人他执着追求,可以像唐僧一样能抵御外面美色的诱惑。而这些都体现了人类的良好的品质。

更为重要的是,堂吉诃德不是坐而论天下的书生,他更是卓越的实践者。他的痴狂无疑是他过于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信念,虽九死而不悔。他对于自己的信念丝毫没有产生过怀疑,虽然处处碰壁,却能够始终如一。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了骑士精神的范畴,而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在堂吉诃德强大的、不断拼搏的精神比照下,周围的人们显得多么的琐碎和无聊。在中西方文学史上,堂吉诃德是独一无二的,他代表着一种强烈的精神信仰,就像一位巨人扛着理想主义的火把踽踽而行,在人们忙于各种世俗的琐事时,在缺乏精神信仰,到处充满着压迫和不公时,堂吉诃德孤独地守护着这块精神家园,就显得多余和可笑了。在精神信仰缺失的时代,这种坚守至少能在冰冷的寒夜给我们以温暖。

相对于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韦小宝更具有中国特色。他的发迹,他的人生得意,左右逢源也许只有在中国这个独特的文化圈子里才出现,可以说韦小宝是中国人的文化怪胎。如果说堂吉诃德在清醒时候是一位智者的话,那么一字不识的韦小宝能够在官场发迹就很令人三思了。“《鹿鼎记》具有极其深刻的寓言意义。这部小说对中国的历史奥秘、价值观念、社会规则、思维方式等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展示。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最绝妙的精神生活大百科。韦小宝这位快乐的小人物的生动形象,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最容易产生好感,最能揭示我们的文化心理奥妙,却又最不容易言说的。”[5]韦小宝之所以能够在江湖和朝廷上

上下通吃,就在于他掌握了中国人的游戏法则,只要不背弃忠和义,其余皆可游戏。韦小宝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络,他抱住了两棵大树——

—康熙和陈近南,当然无往而不利。在中国社会里,你只要抓住关系,有没有真本事倒是其次,这就是韦小宝的成功秘诀。有康熙的重用,朝中官员惟恐照顾不周,在天地会里也是如此。同样,只要拍好神龙教最高领导人马屁,在这个黑社会里就能游刃有余了。看来,整个中国都遵从这个游戏的法则。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却因为不会溜须拍马而得不到重用,如果满腹韬略的赵良栋没遇见韦小宝这个伯乐,恐怕一生也难以提拔。韦小宝总结了官场规律:凡是没本事的,只好靠拍马屁去升官发财;不肯拍马屁的,一定是有本事的,并且屡试不爽。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为基础的乐感文化。[6]在这个文化圈中,没有忏悔,只有人情。没有堂吉诃德那样强烈的宗教情怀,有的只是自我陶醉和欣赏。金庸说“注重‘人情’和‘义气’是中国传统社会特点,尤其是在民间与下层社会中”。[7]我们之所以觉得韦小宝可爱而不可憎,就是在于他能够在不悖于忠义的原则下游刃有余地解决江湖和朝廷的冲突。韦小宝讲究义气,所以能够交到各种朋友,这些朋友在关键时刻都能帮助韦小宝化险为夷。没有他们的帮助,也就没有韦小宝的功业。中国社会是重情轻法的社会,你可以触犯法律,甚至成为走向社会的反面,揭竿造反,越货杀人,但不能不忠不孝,不讲义气,不能对不起朋友。中国缺乏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的人才,更多的是互相依靠,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鹿鼎记》为我们提供了解密中国文化的密码,使我们在这个虚拟的社会里看到了深厚的文化沉淀。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坚强的精神信仰却有快乐的游戏规则;没有牢不可靠的法律却有不可触犯的“忠义”;你不必才高八斗却必须编织好你的关系网。在这个世俗的,充满瞒和骗的传统社会里,出现韦小宝这个集侠义和流氓气息,游戏狂欢与真情真意,铁肩担道义与脚底抹油于一体的文化怪胎,也就不足为奇了。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在这个主人公的影子里找到自己的基因。

通过对两部小说的人物形象比较,我们会发现,现实型人格每每在社会上游刃有余,理想型人格则以悲剧性收场,但是后者则影响了前者,生命价值影响深远。人物必定生存于不同文化环境中,因而在文化人格上也必有其象征意义。堂吉诃德象征在现实生活中追梦的一群,他的挣扎具有浓厚的悲剧性意味。其荒诞行为后面确有人类可敬之精神。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梦想,对于人的自由、人性解放的呼喊,在东西方文学史上具有强力的穿透力。而韦小宝的文化人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具有明显的民族性。他的典型性特征只能和阿Q一样,代表普通中国人的欲望,并不具有如前者一般文学史上的强劲穿透力。如果说前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而后者则囿于民族文化,这是深以为憾的。!

〔参考文献〕

[1]屠格涅夫.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A].外国文学评论选(上)[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杨绛.重读<堂吉诃德>[A].外国文学研究集刊(1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02.

[3]周作人.欧洲文学史[M].长沙:岳麓书社,1989,131.

[4]潘一禾.故事与解释——

—世界文学经典通论[M].北京:学术出版社,2000.122-123.

[5]陈墨.孤独之侠——

—金庸小说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55-56.

[6]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90.

[7]金庸.韦小宝这小家伙[A].侠之大者——

—金庸评传?附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234.

□编辑/李培培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析知识讲解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 析

题目:请分析“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并结合你自己说说他对你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巨作《堂吉诃德》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堂吉诃德。他本是拉曼却地方的一个年逾五旬的穷乡绅,因受到骑士小说的影响,决定外出游侠。一方面,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可笑的疯子,把自己幻想成骑士,以个人游侠的方式欲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这一时代错误使他成为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理想者,正义善良,热情忠厚,拥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决心锄强扶弱,替天行道,扫尽人间不平,却屡屡碰壁徒劳无功,这一切又使他成为了悲剧人物。总之,堂吉诃德宁愿牺牲自己,一心要求实现现实世界所不容实现的理想,所以他可笑又可悲,担忧令人尊敬。 他反对专横残暴,痛恨专制,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上前;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甚至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但是,堂吉诃德的荒唐行为中也潜藏着高贵理性的因素,他对自由、对平等、对爱情、对司法制度,甚至对文学艺术都有新的见解,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理性有道德的绅士。 在屠格涅夫的理解中,堂吉可德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定地相信,超越他自身的存在还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须一片赤诚地努力争取方能得到。堂吉诃德为了他信仰的真理,不辞劳苦,甚至牺牲生命。而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论文)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 ——之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08级汉语言文学(1)班 指导教师: 摘要:《堂吉诃德》是反映西班牙社会文艺复兴后现状的一部百科全书,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黑暗和揭露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毒害。但堂吉诃德的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家对骑士文学的讽刺。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堂吉诃德;骑士;疯子;理想; 目录 一、堂吉诃德的整体形象 (1) 二、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 (2) 三、堂吉诃德的悲剧形象 (3) 四、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4) 五、瘦弱英雄的伟大背影 (5) 六、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 (7) 塞万提斯所塑造的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中著名的文学形象,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一个既有悲剧因素又有喜剧因素的复杂形象。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的眼里看来是可笑的,但他身上所显示的是顽强的奋斗精神,是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化身。在他的身上散发出的光芒,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应该在堂吉诃德的喜剧姿态中寻找伟大的背影。 一、堂吉诃德的整体形像 堂吉诃德有五个名字:骑士,疯子,小丑,英雄,堂吉诃德。千百年来这个著名文学形象之所以被津津乐道就在于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堂吉诃德是一个内在情感丰富、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像武夫一样勇猛顽强,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更像婴儿一样天真纯洁。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二、堂吉诃德的喜剧形象 堂吉诃德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他脱离实际,整日耽于幻想,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切实感受。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抢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和判断。在他眼里,到处都是魔法、妖怪、巨人,到处都是他行侠仗义的奇景险境。他把蒙帖艾尔平原上巨大的风车看成是作恶多端的巨人,不顾一切杀将过去,结果被风车巨大的扇叶刮断了长矛,连人带马扫了出去;他把绵羊当军队,奋勇杀去,被放羊人拾起石块当武器,打掉了门牙,打断了肋骨;他认为“人应当是天生自由的”而解救了苦役犯,却命令他们去拜见他的杜尔西内娅,报告他的功绩,结果被犯人们打伤,剥去衣服,狼狈不堪;他模仿传奇中的骑士,单枪匹马到处冲杀。虽然他维护正义,除强扶弱,把消除世界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而且见义勇为,从不怯懦,为主持正义而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但善良的动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有时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如搭救被地主毒打的牧童,反使牧童遭到更凶残的毒打。被他当魔鬼打下马来摔断腿的教士说:“你打抱不平,反而害得我一辈子站不平,你为了除害,却叫我终身受害。”他自己也常被讪笑戏弄,断牙断骨,丢了耳朵,削去指头。他纯粹以幻想取代现实的想法,形成了他荒诞无知,偏执顽固,疯癫莽撞的性格特点,着实滑稽可笑。即使这样,他还执迷不悟,认为这种失败是骑士难免的失败,是创立骑士伟业应付的代价,表现了明显的精神胜利法。这时,他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梦想家,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疯子。 最令我们为堂吉诃德感到辛酸的是他的爱情梦幻。《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一件是发生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他梦幻中的心上人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堂吉诃德的左右——他成功时梦到她,失意时想到她,寂寞时想到她,热闹时也想到她。他可以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污辱,但他不能忍受别人对杜尔西内亚美貌的怀疑;他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09021204 张丽筱一套滑稽的装扮,一匹瘦弱的老马,一个脱离现实的人物,一条不向现实妥协、追求理想的悲情之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笑又可怜,拥有理想,为理想奋斗却又悲情收场的游侠骑士。 一、滑稽可笑的疯癫骑士 这是一个有着滑稽外表,可笑行为的骑士,这也是一个装满幻想,脱离现实的疯子。 一个五十开外的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整日沉迷于骑士文学,决计要做名垂千古的游侠骑士,穿着祖上传下的衣服,戴着残缺不全的盔甲,握着一柄生了锈的长矛,骑着一批瘦弱的老马,开始了自己游侠之旅。他,就是堂吉诃德。 这样的描述,显然和印象中英俊强壮、盖世无双的骑士形象相差甚远,在火枪盛行的时代,他的行为和他的这身装扮一样,让人觉得滑稽可笑。他雇佣了一个名叫桑丘·潘沙的农民做他的侍从,选了邻村一位养猪姑娘作为自己献身的“意中人”,取名叫“杜尔西内亚”。开始游行之后,他又闹出了一系列笑话:他将乡村的小客店当做了一座城堡,认为老板就是这里的国王,让老板加封他为骑士,结果被店老板捉弄;自以为受到骑士封赏后,他将正在旋转的风车看作是一个巨人,冲上前去进行了一次惨烈的战斗,结果满身是伤;他将羊群看作一列军队,冲上去展开厮杀,结果让放羊的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打落了牙齿……堂吉诃德的这些荒唐行为是世人所无法理解的,因而他总是受世人的嘲弄。 这些滑稽可笑的行为源自于他对骑士小说的迷恋,在他的脑海里,装满了骑士幻想,这让他成为了一个脱离现实,没有现实感觉的疯子。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处处模仿骑士,在他的眼里到处都是妖魔鬼怪,到处都有他行侠仗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无论什么事物到了他脑子里都失去了原来的面目而变得离奇古怪,他总是对着想象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一顿乱劈乱刺。结果,他出于真诚善良动机的行为却让人们认为碰上他就是灾难临头。正如他第二次见牧童时,牧童说的“我多么倒霉,总不如受您帮忙倒霉得厉害。但愿上帝诅咒您,诅咒世界上所有的游侠骑士”。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部出色的长篇小说,不仅对那以后的欧洲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出版近400年来仍有着不衰的艺术魅力。 小说中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捡曼查地区的一个年龄为五十岁左右的身材瘦高,面容清瘦的老式乡绅。他经济地位低下,朋友不多,生活单调。他整天沉浸在骑士小说里,梦想要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闯荡天涯,扶困济危,打尽世间不平。并且他亲身体验了骑士的生活,有了三次出行经历。虽然每次都是躺着回来,但也算是完了他的骑士梦。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另一方面他代表了最高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品德也越鲜明.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荒唐可笑的伪骑士 我第一次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这部小说是一部讽刺性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的一个很荒唐的伪骑士。他准备了一副盔甲——头盔是硬纸板拼起来的;备了一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叫驽马辛难得;他还给自己取了个不愧骑士角色的名字:堂吉诃德;之后确定了一个村姑作意中人,称“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在第一部第七章里作者又让堂吉诃德补齐了骑士必不可少的侍从——“没有什么脑子”,体形矮胖的农夫,桑丘·潘沙。于是他的骑士轮廓出来了,游侠过程中,他的抱打不平的机会来了。只是他所做的事在我们看来都是傻事,如他把风车当成巨人,并与之战斗,结果他连人带马被摔得遍体鳞伤;他把修士当成妖魔便直冲上去,吓得修士们落荒而逃;更可笑的是他把羊群当成了敌国的军队,冲进去乱刺一阵,当桑丘说那是羊群时,他反而说那是魔法师变的。这一切都说明堂吉诃德是一个荒唐的主观主义者,他只注重事物表象而无视其实质。他把一切都想得很简单,他以为凭着单枪匹马就可以扫尽世间的丑恶与不平。他总是沉浸在幻想中.......从这可以看出堂吉诃德形象中荒唐,滑稽,可笑的一面,他是一个沉溺于幻想世界的疯子。 真骑士精神 塞万提斯曾说,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讽刺当时盛行的骑士小说,要扫除它们的流毒。他做到了,但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骑士的真正的精神,在堂吉诃德整体形象上展示出来的另一面,我称他为真正的骑士精神。是的,堂吉诃德在成为“骑士”的过程和他的三次出行都充满了荒唐的闹剧,但是在这些闹剧中,在他的一次次失败中我们却发现了他的真骑士精神。 他本性正直善良,嫉恶如仇。生活在十六、七世纪的西班牙,企图以中世纪骑士行侠的方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堂吉诃德人物性格分析 “读《堂吉诃德》第一遍是笑,第二遍是哭,第三遍是思考。” 看过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不禁对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情。堂吉诃德的种种臆想,使他做出了很多可笑之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愚蠢和滑稽,而他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和牺牲,又使我们自惭形秽。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塞万提斯的杰作《堂吉诃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堂吉诃德,其形象丰富而生动,复杂而矛盾。他一会儿以荒诞不经的梦想家面目出现,一会儿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觉得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又觉得他既庄严又崇高。所以说,堂吉诃德的性格是诙谐滑稽与庄严崇高的二重组合,蕴涵着喜剧和悲剧两种因素。 来看看这位骑士在自己臆想的世界中都干了些什么蠢事吧: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锄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公主。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把穷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结果,他所做的一切不仅算不上功绩,谈不上是帮助被压迫者脱离苦难的高尚行为,相反地,他给人们带来的是灾难,让自己受尽的是苦头。 堂吉诃德是一个爱用幻想代替客观现实,并用幻想指导自己行动的喜剧典型。虽然心里很想锄强扶弱,维持正义,但是理想和现实脱节了,也就使得所作所为适得其反了,恰如一个拉着历史前进车轮却开着历史倒车的人物。他总是执迷不悟,硬把每次失败都归咎于魔法师的作对,而没有好好地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出错,由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荒唐的行为。所以,人们都认为碰上堂吉诃德就是遇着“最大灾难”,居民都祈祷上苍:“对不论什么时候出现在这世上的一切骑士都加以惩罚,不给他们恩典。”于是,这位可怜的骑士,就一路上挨人毒打,受尽世人的揶揄和讽刺。由于他总是脱离现实,沉迷幻想,不自量力地一味蛮干,做出一连串可笑荒诞的行为,故他行侠仗义活动显得十分荒唐,滑稽可笑。 他虽然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他有着更加可贵的品质,有着无畏的精神、正直的心胸、对正义的笃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也许小说最大的亮点也是最令人无法释怀之处就在于此吧,有着旁人没有的高贵品德,却做着令人捧腹的可笑之事。“《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拜伦是这样评价他的。“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是啊,是他的正直善良、嫉恶如仇,是他的单纯无知,天真幼稚使他发了疯。那些对骑士精神的膜拜,那些独自闯荡江湖,行侠仗义的念头,那些对美好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些令人捧腹的举动,那些执拗得有点可怜的坚持,皆是出自于堂吉诃德的正直和单纯。正直和单纯,无论是在怎样的时代,怎样的社会形态下,都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但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了这两种品质,就注定他的一生不会平坦和顺利。因为正直,所以眼里容不得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狡诈。因为单纯,所以不能忍受那些受害者的沉默和旁观者的冷漠。他恨不得铲除人间丑恶,为实现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甚至粉身碎骨。也许今天,似乎有很多人都能比堂吉诃德活的更加明白。他们一个个都是从加工厂定量批发出来的,相同的容貌,相同的嘴脸。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却不愿为这些公义付出自己的,哪怕一丁点的努力。他们活着仅仅是为了生存,没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没有自己的性格,他们没有自己的信念,他们不知为谁而活,在他们眼中,公义只不过是一个为自己生活的更好的一个借口和工具,只要不伤及到自己的利益,就可以置公义于一旁,甚至利用别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西班牙文学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 流浪汉小说16世纪中叶发源地西班牙,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基本特征:①思想上,主人公多无业游民,不幸命运,为生活所迫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及消极反抗情绪;②取材上,现实生活,市民平民生活;③结构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足迹经历生活安排场景。 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无名氏的《小赖子》(《托马斯和上的小拉撒路》)。主人公拉撒路。 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作家,现代小说之父。“雷邦托的独臂人”。 《堂吉诃德》西方长篇小说奠基之作。(堂:贵族标志)漫游的形式。 创作愿意:本意是看起来似乎是“要把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并“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并且实现了。《堂吉诃德》大于作者原想法,他把对社会现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逼真再现了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欧洲第一个悲喜剧双重因素的形象,底色为喜剧人物。 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作者通过疯疯癫癫的堂吉诃德的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漫画像,告诉人们读骑士小说的可怕。这种被骑士小说弄得神魂颠倒、荒唐可笑的秉性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最直接含

义。与这种讽刺相对照的是,作者对堂吉诃德倾注了自己全部美好的感情。人们从荒唐事中可看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维护正义、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他冲向羊群、戳破酒囊、与风车搏斗,是因为这些在他眼里是社会恶势力。他的骑士职责便是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并为理想去赴汤蹈火。这是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已不是中世纪的骑士,而是为了美好理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的勇敢斗士了。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有理的、铿锵有力的,对人类美好未来有着坚定地信念。从他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这是作者赋予堂吉诃德的深沉含义。 桑丘:仆人和主人公相对应,外表和内在都形成鲜明对比,又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不可分割。桑丘善良朴实、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在与堂吉诃德行侠中,受堂吉诃德感染,心胸渐宽阔。 艺术手法: ①巧妙运用一对对矛盾且紧密交织,是小说层次分明人物性格突出,这里更加深刻含蓄; ②对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与虚构、创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提出新观念; ③全面揭示不确定性,这是对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 骑士文学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姓名:李杰超 学号: 学习中心:广西玉林市商业干部学校奥鹏学习中心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皮海兵 二〇〇九年五月

目录摘要 (1) 前言 (1) 一、堂吉诃德形象 (2) 二、堂吉诃德的典型特征 (4) 三、透过学者看堂吉诃德 (6) 结语 (7) 注释 (7) 参考文献 (8)

浅探堂吉诃德的形象特征 摘要 堂吉诃德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会是荒诞不经的梦想家,一会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既伟大又崇高。堂吉诃德的性格是崇高性格与滑稽性格的二重组合。在非骑士的时代,堂吉诃德却以一个骑士的身份出现,注定了他性格中的滑稽因素。堂吉诃德虽然想维护正义,保护被压迫者,但他做出来的却是非正义的行为,反而使他所拯救的人受害。 关键词:二重性神智不清疯狂可笑 前言 《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他找来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为他的意中人。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许多可笑之事。最后他被化装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临死前,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堂吉诃德》的意义还在于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渐渐看到理想的梦幻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上看见自身存在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

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形象之比较

堂吉诃德与哈姆莱特形象之比较 摘要:欧洲在十四到十七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一时期的文学领域中,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以及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作为两个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他们是如此的不同,然而,他们的性格都是矛盾的集合体,集合着许多丰富的元素。这两个不朽的文学典型同时也是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两幅悲剧缩影,反应了同一时代悲剧的两个艺术典型。他们的形象有着深刻的可比性。 关键字: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形象比较 十六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资本主义最先在欧洲兴起,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起了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以艺术和天文学革命为表现形式,反对教会神学和各种传统观念,对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的文学领域,人文主义文学成为主流。人文主义作家抛弃了中世纪以来著书立说所惯用的拉丁文,采用各自的民族语言进行写作,这既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民族的形式和民族的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又对近代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创作方法上,人文主义作家摈弃了中世纪文学象征、寓意、梦幻等表现方法,十分注重写实,他们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丰富了欧洲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和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代表。他们看似很遥远,却有着深刻的可比性。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品。本书着重刻画了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由于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而三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骑士业绩的人物形象。在堂吉诃德的身边还有一个讲际的贫穷的村夫桑丘。桑丘作为堂吉诃德的仆人,在书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堂吉诃德是一个没落的乡村绅士,本名叫吉哈那,年近50岁,身材瘦削,

荒唐的人,伟大的梦——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荒唐的人,伟大的梦——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荒唐的人,伟大的梦——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西安市第一中学郭柯一.导读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语言欣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1)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明确堂吉诃德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二.导读教学重难点:1.理解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意义。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三.教材来源与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部分)四.导读教学策略及设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鉴赏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因此,本课拟以教师主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其审辨式思维能力。五.导读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讨论、探究,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相关文字、视频、课件资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用1课时完成导读教学。3.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400年前,1616年的4月23日,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塞万提斯,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人世。他的战友为他的逝去写了一首诗:“行人,旅者,塞万提斯葬在这里;泥土掩盖了他的肉体,但没有掩盖他的名字。他走完了他的路,但是他的名声没有死去,他的作品也没有死去。”这一天被后人定为了世界读书日。四百年过去了,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我们还常常看到堂吉诃德的身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塞万提斯,走近他的《堂吉诃德》。板书:课题、作者(二)初读:阅读小说精彩章节,讨论交流1.请学生概述故事情节。2.“你眼中的堂吉诃德是怎么样的人”分组交流。(10分钟)要求:在阅读原著基础上,学生就印象深刻或感触最深的某一片断或章节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品读欣赏。(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解读。)3.展示交流赏析示例一:堂吉诃德游侠外貌特征。自己起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选个村姑作意中人,起名“杜尔西内娅”年龄外貌:年近50岁,身材瘦削,面貌清癯,体格还算强健。装束:祖传下来的一套已生锈发霉的破盔甲,拼揍了一只用硬纸做成面甲的头盔。坐骑:牵出家中一匹瘦得皮包骨头的马,却给它取了个高贵的名字叫“驽骍难得”。武器:拿着长枪,挎着盾牌赏析示例二:堂吉诃德荒唐可笑的闹剧。他把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人猫大战”。堂吉诃德把田野里的三十四架风车当作是长臂巨人,认为魔法师把这些巨人变成了风车,唐吉诃德想同他们战斗。于是冲到大风车前,用他的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赏析示例三:堂吉诃德个性化的语言。比如:大战羊群失败后:“咱们经过的那些狂风暴雨,都是马上要天晴风定的征兆,表示时势就要好转。”解救犯人时:人生来是自由的,不应该强迫他们做苦工,而锄强救苦正是游侠骑士的责任。赏析示例四: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行为的意义人物形象:(1)脱离实际,迂阔顽固,耽于幻想(可笑)(2)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品德善良,精神崇高(可爱)(3)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他的志愿是:走遍世界各地,扫尽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难的人”,“谋求公众福利”人物形象的意义:(1)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即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的矛盾;(2)批判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塞万提斯说:“这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要把骑士文学万恶的地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之比较_从他们的性格矛盾试作分析人物形象塑造

文学界 ..摘要: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两个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他们的性格里面有许多丰富的元素。本文从他们的性格方面入手,试作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及性格上的矛盾冲突对他们这一典型形象的成功塑造。 关键词:哈姆雷特;堂吉诃德;性格特征;性格矛盾;人物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1)08-0143-02 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中两个永恒的形象,几百年来世人评论很多,褒贬不一。他们分别出自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的笔下。他们笔下的丹麦王子和西班牙骑士,也因为性格塑造达到了全人类普遍性的高度。 1贵族人文主义者的彷徨和现实突围 在世界文学史上,莎士比亚无疑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我们看哈姆雷特,从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都不是简单表面的东西,而是深刻又复杂的。 首先,哈姆雷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在父亲死之前,哈姆雷特是快乐而幸福的。他生为王子,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认识不到社会的丑恶,再加上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世界和人类充满了热情和希望。他高呼:“人是何等巧妙的天宫!.......真实世界之美,万物之灵!”同时他对爱情充满着美丽的憧憬。这时候的哈姆雷特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人世间充满信心。 其次,哈姆雷特是一个忧郁的王子。在父亲死后不到两个月,母亲迅速地“钻入了乱伦的衾被中”。在哈姆雷特眼中,父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的爱情纯洁而忠贞。但是这美好的一切在父亲死后完全变了,变得让他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哈姆雷特痛苦不堪,他感慨道:“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再次,哈姆雷特是一个复仇的王子。当哈姆雷特从鬼魂那里得知国王克劳狄斯是其杀父凶手时,他的内心充满着悲痛和愤怒。他一方面感到自己所面对的敌人的力量远远大于自身的力量;另一方面他还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复仇方法和手段。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是犹豫不决的,在他证实了叔父的罪行之后,迟迟不肯动手。他在心中构想出来的复仇计划一一破灭。他的复仇不仅仅是为父报仇,而是所有社会上存在的恶势力。 哈姆雷特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一种性格悲剧。他是 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人,怯弱与勇敢,卑贱与高贵,自私与高尚,不孝与至孝,不一而足,但是如此多的矛盾统一于他身上,却出奇的完美与和谐。从表面上看,哈姆雷特集各种宠爱于一身,但是他却是孤独的,所以黑暗的现实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时,他只好以发疯的形式倾吐心声。 哈姆雷特从一个快乐的王子变成一个忧郁的王子,在复仇的 过程中始终充满着矛盾,他善于思考却怯于行动。哈姆雷特的为父报仇也是与“重整乾坤”的责任结合在一起的。势单力孤的哈姆雷特去“重整乾坤”时又不得不面对死亡。这样,生的艰难与绝望,死的神秘与恐惧,交织在这位王子的心头,他犹豫、痛苦,迟迟迈不开复仇的脚步 2平民的理想悲剧与性格局限 唐吉柯德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唐吉柯德》中的主人公。那唐吉柯德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首先,唐吉柯德是一个天真幼稚、单纯无知的人。“他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到世界各处去猎奇冒险…..”同时,他还想“扫净世间的丑恶与不平”,所以当他从地主皮鞭下解救了安吉瑞斯时,丝毫没有想到会给木桶带来更大的灾难。这些行为,无不透露出唐吉柯德的天真无知。 其次,唐吉柯德忠于理想,勇于献身,但又主观偏执,偏狭乖戾。他的三次出游,是为实现其“用剑去维护真理和正义,扫荡一切罪恶,使人间重归公正”的理想。为了理想他勇于献身,但是又主观偏执,固执狭隘。如他把风车当成巨人,勇敢地冲上去搏斗,最后遍体鳞伤;明明是一队苦役却硬说成是受害的骑士而去解救他们……这些无不体现其对理想的坚定执着而又固执偏执,而等他碰壁后看到真相时,又以自己想象的魔法师做解释,这种主观固执导致他的行为的乖戾反常。 第三,唐吉柯德还有滑稽荒谬、大胆鲁莽又正直善良、敢作敢为的品性。唐吉柯德的理想在当时的十七世纪的西班牙是不符合现实的。他帮助乔装的米戈朵公娜公主,支持穷人巴西琉智娶新娘,这些都是出于其正直善良的本性和深厚的同情心。但他的行为很多时是滑稽荒谬的,如拼死把护送女眷的队伍、送葬的行列这些“强盗”杀散,这是令人感到滑稽可笑得。他自觉去扫除暴行,承担艰险:风餐露宿是游侠骑士的本分;被打得伤筋断骨同样是游侠骑士的必经艰难。这些行为体现了他的敢想敢做敢为的性格特点。 第四,唐吉柯德还表现出博学睿智、敏锐精明又不乏僵硬机械,呆板教条的性格特征。唐吉柯德以一切骑士小说所写的骑士行为为准,名字、马匹、意中人、甚至连住旅店都认为不用花钱等行为,这些疯癫行为是对骑士行为的僵硬模仿,他是按照骑士的逻辑去推理判断,其实唐吉柯德与其仆人桑丘一路的对话内容不仅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问题,而且见解深刻,俨然是一位博学的学者。有时,他对现实的问题也常常一语道破,巴西琉新婚时,唐吉柯德告诉他“饥饿和贫穷是爱情的大敌”。 由此我们看到,唐吉柯德的性格是多方面的,而他的每一种性格特点几乎都会给人以双重感受。唐吉柯德的这些性格特点,本身就呈现出不协调的、似乎无法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的矛盾 作者简介:刘玉华,广西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文学创作中的人物性格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之比较 ———从他们的性格矛盾试作分析人物形象塑造 刘玉华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外国文学 143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是一个沉溺于幻想,脱离实际的人物,他爱读骑士小说,羡慕骑士作派,赞赏骑士精神,于是就想当骑士,在装备,服饰,举止,行动上,处处模仿骑士,亦步亦趋,完全沉浸在骑士小说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当中。固执的在被日常生活逻辑支配的现实世界中按照幻想世界的逻辑行动。 堂吉诃德想恢复骑士道,通过行侠拯救世界,他的这种想法不仅脱离了现实也脱离了时代。说他脱离时代是因为在16、17世纪西班牙,就是塞万提斯生活和创作的年代,枪炮已 经被广泛运用在军事中,骑士逐渐的失去了他的作用,而且骑士精神已经式微。在这种局面之下,堂吉诃德仍然想提着一杆锈烂的铁枪去征战立功,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就此而言,堂吉诃德作为骑士的形象,就是对骑士小说的讽刺,也是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 历史原因 骑士小说繁荣于15、16世纪的西班牙,但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这些 骑士小说不外乎是写骑士征战冒险、英雄救美这样的故事。在15、16世纪在其它欧洲国家 骑士小说已经衰落的情况下,独独在西班牙走向繁荣,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这主要是因为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通过连续的战争和殖民的征服,建立起了地跨欧洲、非洲、美洲三大洲的强大的帝国一一西班牙帝国。欧洲的崛起是一系列的列强的崛起。最初是葡萄牙、西班牙,后来葡萄牙、西班牙走向衰落,然后是英国法国的崛起。西班牙是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国力达到了顶点,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出现了繁荣强盛的局面,这样的一种帝国的出现,激发了一种国民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冒险扩张、建功立业的冲动。封建专制政权也乐于以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来迷惑人民,借此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描写骑士游侠冒险、包打天下的这种小说。正好迎合了统治者和民众的这样一种心态。但是西班牙国家强盛的快,发达的快、衰落得也快。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 当然这个打败不纯粹是英国海军有多么的强大,西班牙很多战舰是遭遇风暴之后自己倾覆的。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战败为标志,西班牙急剧的走向衰落。这正是塞万提斯生活的时代。走向衰败之后,现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仍然沉醉在盲目乐观自大的幻觉当中,而无视日益临近的危机。塞万提斯本人也曾经豪气干云想要创一番丰功伟绩。只是在经历了多次的打击之后,塞万提斯才清醒过来。他清醒过来之后,在他看来,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西班牙人就像受同样脱离实际的骑士小说毒害的人一样,是可笑的,是可悲的。于是塞万提斯就通过创造堂吉诃德的形象,通过他可笑可怜的遭遇,给游侠骑士画了一幅讽刺画,他讽刺骑士小说脱离实际。借此对西班牙人给于警示和棒喝,让他们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清醒过来。这便是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的特质,以及他这种特质意义所在。 复杂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的这个人物形象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他是一个可笑,荒唐的人物。他承担了作者对西班牙帝国衰落时代盲目自大,乐观的民族心态的一种讽刺。但另一方面,

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 论文题目: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 办学点: 学生类型:(助学班/独立本段) 2013 年9 月20 日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摘要:中国作家鲁迅的《阿Q正传》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两部著作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他们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感人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中外读者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赞赏;其塑造的文学典型阿Q和堂吉诃德更是世界文学殿堂里不朽的形象,他们具有丰富鲜明的民族色彩和民族意识,虽阶级出身、社会地、生存环境、教育程度、情感信念等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典型中,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将二人的经历和结局及其悲剧原因作了分析。 关键字:精神胜利法堂吉诃德阿Q 形象分析对比

目录标题《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对比》

前言:关于阿Q和堂吉诃德的比较,在80年代就有学者采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想结合的方法,对阿Q和堂吉诃德德思想行为、美学品格方面的相似点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两位作家的世界观、美学思想与创作方法,探讨了导致这些相似点的深层成因。但中国与西班牙分别属于东方和欧洲两个不同的文化圈,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阿Q和堂吉诃德放在一起加以研究,而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比较应从求其同出发,进而辩异,并深究其成因。只有通过寻根究源,得到两者的全貌,才能达到异质文化之间文化的互证、互补、互识。在这里,我们根据阿Q和堂吉诃德的生活经历和结局进行对比和分析。 1、《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背景分析 《堂吉诃德》小说全名《奇情异想的身世堂吉诃德·德·拉·曼却》,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因迷恋古代其实小说,竟像古代其实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扎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做疯子遣送回家。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近700个,描绘的场景从宫廷到荒野遍布全国。揭露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正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腐败,展现了人民的痛苦和斗争,触及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风俗等诸方面的问题。小说塑造了可笑、可敬、可悲的堂吉诃德和既求实胆小又聪明公正的农民桑丘这连个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典型人物,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朴实无华的生真实,也有滑稽夸张的虚构情节,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上,在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迈上了一个新德台阶。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评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时是这样说:“到了地球的尽头问人们:‘你们可明白了你们在地球上的生活?’那时,人们便可以默默地把《堂吉诃德》递过去,说:‘这就是我给生活做的总结。你们难道能因为这个而责备我吗?’” 堂吉诃德作为西方文学的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他又是塞万提斯笔下一位骑士的代表。塞万提斯所处的当时封建统治者欲用骑士精神鼓动贵族,并大力提倡骑士文学。而当时的统治者需要用骑士文学宣扬忠君护教维护统治,并抵制人文主义文学。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骑士文学风靡一时。塞万提斯憎恶骑士文学,所以试图创作一部以“骑士”为主人公的作品,达到讽刺骑士文学的目的,塞万提斯为了反对骑士小说,模仿骑士小说写作《堂吉诃德》。将骑士道的有害性放大给人看,让读者在笑声中与骑士小说告别。 塞万提斯在小说前言说:“我的愿望无非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的真人真事,已经使骑士小说立脚不住,注定要一扫而空了。”很显然作为西班牙绝后的一部骑士

堂吉诃德的形象浅析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堂吉诃德形象浅析 作者姓名:苏社平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主考学校:__兰州大学_________ 准考证号: 262411100643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高霞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6年 10 月 8 日

论文标题堂吉诃德形象浅析 论文作者(苏社平)论文作者(susheping)

目录 一、堂吉诃德的喜剧性 (3) 二、堂吉诃德的悲剧性 (5) (一)性格与命运的冲突 (5) (二)行动与现实的冲突 (6) 三、结束语 (7) 四、参考文献 (7) 五、致谢 (7) 2

堂吉诃德形象浅析 苏社平 摘要:塞万提斯塑造的这个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史上非常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堂吉诃德》之所以被世人评为世界最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塑造的巨大成功。他蕴含着和揭示了许多本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穿透历史的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 关键词:堂吉诃德悲剧性格人文主义多于人 《堂吉诃德》我初看是喜剧,再看是悲剧。而书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本身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其性格也充斥着喜剧性与悲剧性。先从喜剧性来说,什么是喜剧性?“喜剧性”的美学内涵是:内在的不完美而又妄自标榜为完美。也可以说,思想行为不合乎现实的东西硬要冒充新的合理的东西。堂吉诃德正是这样一个丧失了现实感受能力的具有喜剧色彩的人。 一、堂吉诃德的喜剧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理解为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人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以笑为标志的重要审美就是喜剧性。外表形式中,有形体,言语,动作三个方面,构成人的喜剧性。形体上看,形体的夸张或扭曲常常引人发笑。他那可笑的装扮: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纸糊的头盔。从言语看,它的喜剧行表现在滑稽与幽默上,至于动作和行为,也常常以它们的荒谬性和滑稽性产生喜剧效果,真正的喜剧性,诞生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异比,扭曲。诞生于把异化的扭曲的人的本质力量加以夸张和炫耀,造成表里不一,内外不符,荒谬性,矛盾百出,引人嘲笑和讽刺。 主人公堂吉诃德一直幻想自己是真正的骑士在游侠的过程中余勇可贾,结果笑料百出令人捧腹。进而给小说增添了喜剧性。 堂吉诃德游侠开始前布置好一切给马起名。给自己起名,还认为在一个骑士的时代里,一个骑士如果没有赢得一个美丽女人的爱情,那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骑士;同样,一个美丽的女人,如果没有一个骑士不惜为了她的美丽一战,那她的美丽就是值得怀疑的。虽然《堂吉诃德》中写了许多的爱情故事,但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一件是发生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他梦幻中的心上人牧猪女杜尔西内亚,可以说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们又看到她无时不在堂吉诃德的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式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式的人物形象[摘要]:《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了大约700个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富含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和执着于世俗利益的桑丘为两大典型人物作为代表,反映了塞万提斯式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带有反封建、反教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最终成为一部“即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也成为一部享誉后世的伟大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关键词]: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桑丘 塞万提斯○1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后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代表,他的创作既延续着早期人文主义作家的世俗人本观念,又在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汲取了宗教人本意识的养料,他对“人”的观念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态。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他深深地扎根于西班牙文学传统之中,在吸取了拉丁文古典小说、英雄史诗、西班牙民歌、田园小说、传奇小说、流浪汉小说和骑士小说的一些特点的基础上,他把对社会各阶层的描写同队现实的描绘结合起来,逼真地再现了贵族绅士的专横跋扈和普通百姓的辛酸苦辣。他被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作家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但是,在他盛名的背后,历史也记载着他沧桑的一生,曾经的他,当过兵,打过仗,受过伤,还因为无妄之灾受尽牢狱之苦……生活贫困潦倒的他,曾经跟更是为了糊口,当过粮油站的税吏,写过诗歌、剧本和小说,然而,现实生活的一切不幸,却恰恰磨炼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他从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他的人格之高洁,也迎合了他的盛名。 《堂吉诃德》○1是塞万提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小说中塑造了大约700个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贵族、地主、商人、僧侣、农民、牧羊人、演员、士兵、强盗、囚犯、艺人、妓女等,他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的现实。这部小说用宽广动人的画面来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可以说是塞万提斯的首创,并且体现了塞万提斯式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塞万提斯在作品中继承和发扬了骑士小说和流浪汉小说的长处,采用了矛盾对照的手法,对小说中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层次分明、寓意深长,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解析

题目: 请分析“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并结合你自己说说他对你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等);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巨作《堂吉诃德》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堂吉诃德。他本是拉曼却地方的一个年逾五旬的穷乡绅,因受到骑士小说的影响,决定外出游侠。一方面,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可笑的疯子,把自己幻想成骑士,以个人游侠的方式欲在现实生活中恢复封建中世纪的骑士精神,这一时代错误使他成为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理想者,正义善良,热情忠厚,拥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决心锄强扶弱,替天行道,扫尽人间不平,却屡屡碰壁徒劳无功,这一切又使他成为了悲剧人物。总之,堂吉诃德宁愿牺牲自己,一心要求实现现实世界所不容实现的理想,所以他可笑又可悲,担忧令人尊敬。 他反对专横残暴,痛恨专制,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他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不顾一切的提矛上前;他把羊群当作魔法师的军队,纵马大加杀戳;他跟比斯盖人进行恶战,甚至单枪匹马面对一头凶猛的狮子而毫无畏惧之心。 但是,堂吉诃德的荒唐行为中也潜藏着高贵理性的因素,他对自由、对平等、对爱情、对司法制度,甚至对文学艺术都有新的见解,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理性有道德的绅士。 在屠格涅夫的理解中,堂吉可德有着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定地相信,超越他自身的存在还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须一片赤诚地努力争取方能得到。堂吉诃德为了他信仰的真理,不辞劳苦,甚至牺牲生命。而他之所以珍重自己的生命,无非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活着是为别人,为自己的弟兄,为了铲除邪恶,为了反抗魔术家和巨人等压迫人类的势力。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主义,愿意一片挚情地为这个主义和理想而尽忠。问题回到了它的最原始的状态,那就是,理想是可以强求的吗?堂吉诃德告诉我,不能。可是,那么理想就能够放弃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