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我国化妆品性皮肤病的现状

第二章 我国化妆品性皮肤病的现状

第二章  我国化妆品性皮肤病的现状
第二章  我国化妆品性皮肤病的现状

第二章我国化妆品性皮肤病的现状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仪表美,美容、化妆和现代整容技巧可以起到美化人体肌肤,改变容貌,增加魅力的作用。俗话说得好:“二分长相,七分打扮。”当人们逐渐意识到化妆品加上一点化妆技巧就能使人焕发青春,光彩照人的同时,化妆品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市场,人们该如何选择呢?答案很简单,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化妆品才是适合于我们使用的化妆品。仅以唇膏为例:在女性面部化妆中,唇膏是不可缺少的化妆品。但您可知道,涂擦在嘴上的唇膏有一半会被“吃”下去。如果您用的唇膏恰恰是伪劣产品甚至足有毒产品,天长日久,会给您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广大消费者总是抱着善良的愿望,在购买合乎心意,包装精美的化妆品时,总是想到它好的一面,却不了解长期使用化妆品时人体还有种种不良影响。建议您多增加点有关化妆品方面的知识,由表及里全而的了解化妆品,这对您的健康和美容都是大有裨益的。

化妆品是化学制品,是多种化工原料的“大杂烩”。所以原料的质量是优是劣,就决定了化妆品的质量。所渭安全的化妆品,就是指某种化妆品经长时间涂用后对人体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和危害。

近几年来,化妆品品种日益增多,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加。譬如有的祛斑产品违反国家规定,使用汞剂作原料,致使一些消费者出现中毒反应,甚至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更有甚者,某粉刺露竟然引起面部烧伤、结痂,影响美观,“致造成家庭纠纷。这些劣质产品给消费者及其家属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不少品种的化妆品虽不会造成毁容等严重后果,但能引发皮肤红斑、刺痛、瘙痒以及皮肤干燥脱屑等症状。据统计这种情况约占使用化妆品人群的10%以上。据天津市某大医院统计、大约每四十个看皮肤病的新病人中间,就有一个是使用化妆品造成的。由此可见化妆品造成的不良反应,应该引起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化妆品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人数急剧增加

国内化妆品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与该地区物质生活水平及化妆品使用频度有直接的关系。从发病的人群来看,常年化妆的女性发病率高,如某城市3140名常年化妆的从事商业的女职工中有420名面部出现化妆品性皮肤病,发病率竞高达13%。据卫生部门1990年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共130家医院进行调查,使用化妆品引起的人体不良反应事例总数达1786例,其中化妆品性痤疮174例、化妆品所致面部色素沉着121例、化妆品所致光敏性皮炎7例、化妆品灼伤11例、化妆品皮炎并发感染者8例。引起化妆品皮炎的化妆品以护肤类化妆品为最多,l与71.3%,其次为特殊用途化妆品占l7.1%,美容修饰类化妆品占0.55%;发用化妆品占0.17%;香水类占0.02%;其它化妆品占0.38%,说明化妆品的卫生质量问题可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特殊用途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反应不仅数量多,且反应严重,例如因使用染发产品而引起的皮肤过敏患者,头皮和面部往往会出现红肿,水疱,糜烂渗液,患者痛痒难忍,个别患者会引起大面积红肿甚至引发全身性红斑水疱,大面积表皮剥离、持续高烧、危及生命,某些祛斑类化妆可引起面部皮肤灼伤并继发大面积的皮肤色素沉着,甚至造成毁容。这些不可逆的皮肤损伤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

进口的化妆品也存在着卫生质量问题。在16个省、市、自治区调查中收集到因使用进口化妆品而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共800例,占总数的44 .8%,由统计比例来看,进口化妆品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竟占近1/2,这些情况对一些盲目使用进口化妆品的消费者来说应引以为戒。

第二节换肤霜引起的风波

1995年春天,北京某医院接待了因使用换肤霜造成皮肤损害的患者达600多人。在短短几个月中,接待了如此之多的因使用化妆品而造成的皮肤损伤患者实属罕见。根据投诉者

所提供的病史,参照面部明显可见的炎症,并进行原物皮肤斑贴试验,确诊为化妆品皮肤损伤者共540名。患者中除了3例为男性外,其余均为成年女性。其中19~29岁96例,30~49岁431例,50一60岁13例。部分病人按照说明书使用l~2次即出现明显的皮肤损伤,以红肿,丘疹,色素沉着和痤疮样改变为主,患者自诉面部瘙痒、疼痛和烧灼

等不适感,给消费者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换肤霜主要的成分是磨砂膏和脱屑剂,它可以除去皮肤表面已经老化的角质层,使面部皮肤暂时显得红润,有光泽,人到中年皮肤老化的进程逐渐明显,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任何种类的换肤霜也不能使已经老化布满皱纹的皮肤恢复到年轻人的状态,明确地讲换肤霜是不能换肤的。人的面部皮肤是整个机体的一部分,要想保持面部皮肤的健美,延缓皮肤衰老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以及科学的美容方法等各项综合措施,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决不是靠什么“换肤霜”几天就能改换面貌的,那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甚至是对皮肤有害的:

皮肤覆盖人体表向,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表皮又分五层,由外向里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层。人体的皮肤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进行更换的,即表皮基底层的细胞小断的分化并向上移行到表皮最上层约需14天,再通过角质层剥脱下来又需要14天,整个细胞周期共28天。这个表皮细胞生长又脱落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违背这个规律,隔几天就使用一次什么“换肤霜”来磨掉表皮细胞,势必造成对皮肤的炎症刺激现象,其结果只能是令皮肤发炎并导致面部色素沉着斑。这就是频频涂擦换肤霜所造成的悲剧.,

表皮角质层是否是人体可有可无的累赘?当然不是,角质层是人体皮肤最外面的一层,是人体的天然保护屏障,角质层对外界各种有害物质的刺激,起到一种防卫性作用,对内可防止人体内水分、电解质及其他对身体有用的物质的丧失。如果这样一层对人体极为重要的组织被人为的破坏掉,皮肤一旦失去这一层屏障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极易受到各种刺激,甚至被细菌感染,皮肤中所含的水分更加容易丧失,加之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会使面部皮肤失去弹性和光泽。如果您涂擦换肤霜用劲过大,一旦,损坏了皮肤的真皮层就会造成皮肤炎症性损伤,乃至形成瘢痕造成毁容的结局。

第三节劣质化妆品可以成为公害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成为美化人民生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生活必需品。一些不法厂商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将一些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劣质化妆品投放市场,使不少的消费者为了追求美的形象而付出了惨痛代价。1988年春,我国某省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200余名消费者投诉,控告使用“美容雀斑露”后引起皮肤红肿、色素沉着,甚至留下不可治愈的瘢痕,经省环境卫生监测站检测,“美容雀斑露”内含高浓度的苯酚。苯酚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对皮肤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由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化妆品卫生标准》中规定:化妆品中含酚的最大允许浓度是1%,并要在化妆品标签应注明“含有酚”。而“美容雀斑露”中苯酚含量竟高达81%,整整高出国家规定的允许浓度80倍:虽然此生产厂家已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我们强烈呼吁对化妆品加强法制管理,

决不能让这些伪劣产品残害人民。

化妆品是使用在人体皮肤、粘膜、毛发、指甲上的美容护肤用品。它整天要和人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人的皮肤粘膜能吸收化妆品中的有害物质,所以化妆品中所含成分应

该是完全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的。但有的厂家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润,利令智昏,把一些有毒物质掺人化妆品中推向市场。1992年某省卫生防疫站抽查了178份含有酒精(乙醇)的化妆品,进行甲醇含量测定,结果有25份化妆品甲醇超标,其中有些发胶和摩丝产品中竟然超过国家规定卫生标准180倍!

为什么有的化妆品中甲醇会超标?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便宜的工业酒精。甲醇是化妆品中

限用的有毒物质。它可经呼吸道、皮肤被人体吸收。并对神经系统有毒性。有人以0.5ml/kg 的剂量的甲醇涂敷在猴子皮肤上可导致猴子中毒死亡。国外还有人用甲醇反复涂擦皮肤发现可造成视觉障碍和失明,可见其毒性之大。发胶和摩丝是近年来在我国市场上十分畅销的产品。若在喷射时形成的气雾中含有甲醇,对长时间接触发胶的人员如美发师,美容师的健康将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化妆品原料也要加强监督管理,要严禁使用工业酒精作化妆品原料。

还有一些国内小商品市场所售的化妆品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某省卫生防疫站对某市小商品市场的化妆品进行抽检,其中有12例细菌总数超标。超标率为33.3%,在36宗化妆品样品中有2宗检出绿脓杆菌,抽检中还发现部分企业的产品标签及小包装上既无卫生许可证编号也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甚至有的产品全为国内生产,但包装上却标注英文冒充进口货。

第三章化妆品所致皮肤损伤及其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概述

化妆品所致的皮肤损伤是指由于使用化妆品而引起正常皮肤生理状态下的异常变化,如红斑、丘疹、脱屑、干燥、色素沉着以及刺痛,瘙痒等等。这些改变的出现与人们使用化妆品保护皮肤、美化生活的主观愿望恰好相反。

化妆品所致的皮肤损伤是伴随经济发展物质文明提高过程而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其经济起飞期间,化妆品皮炎曾一度流行,因当时原因不明曾称之为“女子颜面皮炎”;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亦出现过类似状况,分别称之为“女子颜面性皮炎”、“女子颜面黑变病”等等。我同目前状况和上述情形极为相似:

由于工业发展和物质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化妆品的要求与日俱增,国内化妆品产业迅速崛起,各种各样的花色品种应运而生,琳琅满目。与此同时,种种类型的化妆品性皮肤损伤也急剧增加,近年来国内多种专业性杂志也均有化妆品皮肤病的报道,另一方向,化妆品引起疾病的类型也有很大变化。以往几十年来除职业性化妆(油彩)外,市场上主要为护肤类雪花膏及香脂等,这些产品即便引起人们面部的轻微炎症也很少为公众所注意;而近年来,随着美容美发、染发、化妆、指甲、眼眉、口唇美容以及美容件治疗等项目的开展,各种类型、各个部位的不良反应均可见到,如刺激性皮炎、痤疮、继发感染、过敏反应,光毒光敏反应,色素改变甚至毛发损伤等等;并发全身致敏及中毒者也时有发生。目前化妆品原料中化工合成产品如染料、香料、色素等已普遍使用,某些成分已证实有明显致突变作用,长期使用此类化妆品也可诱发癌肿。上述种种表明:化妆品性皮肤损伤已成为一种公害,直接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从化妆品卫生学角度出发,了解化妆品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研究发生损伤的发病机制,明确存在于各个环节中的致病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化妆品性皮肤病的防治措施,对解决上述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妆品皮肤损伤的临床表现

化妆品引起的皮肤损伤中最多见的是接触性皮炎。根据发生原因和致病机制不同,接触性皮炎又分为原发刺激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皮炎两类。除此以外还有痤疮样病变、面部色素沉着、皮肤老化以及毛发损害等多种类型,现分别叙述如下:

(一)刺激性皮炎

指正常皮肤和粘膜接触某些化妆品后接触部位迅速发生的急性炎症。国外资料统计,此类炎症约占临床诊断为接触性皮炎的70%-80%;。刺激性皮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有皮肤粘膜感觉异常如刺痒、蚁行感等,面部外观无明显变化,亦有称之为“瘙痒型化妆品皮炎”;但一般门诊就医者多表现为丘疹、红斑、片状脱屑并伴有瘙痒、烧灼感等,洗浴或风吹日晒可加重病情,这些症状多和使用化妆品有明确关系,停用可疑化妆品后常得到缓解和康复;个别患者受刺激后出现严重反应和皮肤粘膜出现大疱,大片红肿、破溃,继发感染甚至出现全身反应等等。

(二)过敏性皮炎

指皮肤粘膜多次接触同一化妆品或相同成分后在接触部位甚或非接触部位缓慢发生的湿疹样改变,此类损伤约占接触性皮炎的20%。机体素质敏感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接触物通常是弱致敏原,使用者初感良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面部渐出现丘疹、脱屑、刺痒等,这些症状通常持续存在,即使停用可疑化妆品后仍能存在一段时间,当患者再次外用同一化妆品后,可迅速诱发或加重上述病损,面部红肿、斑块状浸润并苔藓化,此即所谓湿疹样皮炎,此型损伤随多次刺激而逐渐加重,偶可导致全身致敏。此时除接触部位出现炎症外,其它部位也可发生类似反应如红肿渗出等,甚至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系统症状。过敏性皮炎的另一特点是一旦面部对某种化妆品过敏而出现炎症,常对多种化妆品敏感,包括从前长期使用并无反应的产品,病人常为不敢使用使用任何化妆品而苦恼。此时用多种化妆品做斑贴试验,多数可为阳性结果。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面部出现炎症后处于敏感状态,即便是轻微刺激也易于激惹而发生反应。

过敏性皮炎和原发刺激性炎症临床表现相似,肉眼观察二者不易区别,此时应仔细询问病史,每次发病特点,仔细观察病变性质,必要时配合斑贴试验加以鉴别。有报道二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有所不同,过敏反应中表皮朗格罕细胞数目增多且有损伤,而刺激反应中此类细胞数日减少,过敏性皮炎和原发刺激性皮炎的综合鉴别参见附表。

(三)颜面部色素沉着

应用化妆品可导致面部色素改变,此型损伤并非少见。1986年临床皮肤科杂志报道的88例化妆品皮炎中占47例(53.40%)。来自上海监测点的材料报告共208例投诉者75例有面部色素沉着,为36.06%。面部色素改变可与炎症同时存在,可继发于炎症恢复之后,也有单纯面部色素沉着而无自觉症状。色素变化的形态可为不规则斑点状如痤疮样皮疹,并残留炎症消退后遗留的痕迹;可表现为网状色素加深并杂有点状色素减退,皮肤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如皮肤异色症);个别患者颜面部弥漫性色素加深,呈灰黑色或蓝黑色(如瑞尔氏黑变病);但最多见的是双颊部棕褐色改变,面积大小不一,形态集中分布在化妆品涂抹区,可弥漫分布也可为斑块样皮损。其临床表现类似女子面部黄褐斑,应结合病史,病变部位以及色素改变与用化妆品的关系仔细鉴别。

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男女,尤以女性多见,常对称分布于面颊,呈蝴蝶状,故又称蝴蝶斑;眼、口周围及颏部也是好发部位。黄褐斑的病因尚不清楚,和内分泌变化有关,如常发生于妊娠期;也可以继发于肝病、肿瘤及子宫疾病之后;此外,服用避孕药物、日晒也能引起类似变化。由于色型化妆品损伤无法用皮肤斑贴试验加以确诊,因此目前尚未有确切方法区别黄褐斑与化妆品引起的类似变化。

(四)痤疮样病变

痤疮俗称青春痘,足一种毛囊、皮肤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年男女颜面、胸背部皮皮脂腺分泌旺盛区。可表现黑头或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甚至囊肿等多种损害。痤疮病因有多种,内分泌变化尤其是雄性激素水平过高常为青春期痤的主要因素,睾丸酮可刺激皮脂溢出。在此基础上继发细菌、螨虫等毛囊内感染则形成临床上所见到的痤疮。

所谓痤疮样病变是指使用化妆品后引起的上述类似改变,可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使用化妆品类型不当,如消费者本人是油性皮肤、再选用油质化妆品易于造成毛囊口的排泄障碍,这种状态常诱发痤疮;二是原有轻微痤疮或炎症存在,此时再涂擦某些化妆品,因刺激作用也能加重原发病变或损伤;三是某些化妆品成分的机械堵塞导致发病,据有关专家研究分析发现某名牌化妆品为加强其增白作用,掺人了颗粒过细的超细钛白粉,当晚上厚厚地涂在面部时,金属钛堵塞了毛孔使皮脂排出障碍,在此基础上继发感染则形成痤疮。

第三节化妆品皮肤损伤的致病因素

一、化妆品方面的因素

l.生产环境不佳,缺乏必需的设施、包装工艺和卫生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口前有大小化妆品生产厂3000余家,其中多数为乡镇企业主办经营,这些单位条件简陋,缺乏技术力量和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在原料、配方、加上以及包装方面均难达到国家规定的化妆品卫生标准。更有甚者,厂方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产品粗制滥造,,宣传夸大其词,或以假乱真,仿造名牌产品;或以次充优,损害消费者利益。

2.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可发生在化妆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等多个环节。微牛物繁殖可导敛化妆品腐败酸解,后者直接刺激皮肤发生炎症;毒力强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可引起毛囊炎、脓疱、疖肿、丹毒等;绿脓杆菌感染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发生全身扩散,合并败血病而危及生命。

3.化妆品有毒物质含量超标我国卫生部1987年颁布的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87)中已明确限定若干有毒物质如汞、锚、砷、甲醇等的限量,但仍有某些化妆品含量超标,如经有关部门抽样检测发现,某国生产“正庄美容膏”含汞量竞高达部颁标准允许值的2万多倍。汞、铅等物质过量不仅能刺激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还可导致面部色素沉着,久治不愈。此外,尚有多种化妆品根本未经国家卫生监督部门检验评审或因质量问题未能通过一系列检查,但仍在不同范围内违法生产和销售。此类化妆品将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更坏的影响,4.化工原料的毒性刺激化妆品原料包括油、水、乳化剂、化学添加剂、粉质、香料、颜料等,各种成分采用不同比例混合并经过乳化、粉碎、碾磨、混合等物理方法最终制成各种产品,在化妆品中种种原料保留,其原有的特性,因此原料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目前大多数化妆品厂家均采用国产原料,某些原料中含有少量有害杂质和中间体,可造成对应肤的毒性刺激:化学添加中诸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收敛剂,抗干燥剂等即可引起此类损伤。此外某些原料成分水身具有强致敏原性,如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化妆品基质中的羊毛脂、丙二醇可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焦油色素中的苏丹Ⅱ,甲苯胺红,防腐剂中的对位酚、六氯酚、双硫酚醇,以及次氯氟苯脲等都是致病的主要成分;香料也是常见致敏原,可以引起皮肤瘙痒、湿疹、光感应炎,接触性荨麻疹等多种损害,香料种类很多,其中主要致病物质为肉桂醇,羟基香茅醛,秘鲁香油,羊毛醇等。此外,化妆晶某些成分尚具有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法国某研究所分析了169种染发剂,发现其中150种具有致

癌潜能,长期接触此类物质可否诱发癌肿尚有待观察。

5.化妆品中所含药物的毒副作用特殊用途化妆品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如治疗腋臭的香露水类产品一般含有止汗剂如氧化铝,氯化铝、苯磺酸锌、甲醛等,除臭剂如硼酸、安息香酸、洗必泰等,赋型荆如甘油、丙二醇、香料等。治疗雀斑祛斑霜类多含有氢醌、维生素c等脱色剂,有的尚含有防晒剂,对位氨基苯甲酸(PABA)粉刺霜多含有硫磺、间苯二酚等。这类化妆品成分复杂,其中甲醛、洗必泰、PABA等物质已证实可引起变态反应,有些成分对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此外,我国颁发的化妆品卫生标准中已明确限定了某些药物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如氢醌仅限于染发用氧化着色剂;又如硝酸银仅限于染睫、眉毛的产品,最大浓度为4%、如果将氢醌等脱色剂用于膏霜类化妆品则可引起面部色素分布不均或色素转移;如果将硝酸银等着色剂用于香露水类化妆品,则能在正常皮肤出现斑点状色素沉着,上述情

况均直接影响容貌和心理健康。国家标准中严格规定化妆品中禁用激素类物质,但仍有某些厂家在化妆品中掺入皮质类固醇激素,致使消费者使用后面部潮红、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发生所谓激素性皮炎。

二、消费者方面的因素

上述种种因素是化妆品性皮肤损伤的外在原因,对消费者而言,下列情况也可促使发病:1.使用方法不当如涂抹化妆品太多。人的面部各种腺管丰富,每天通过面部汗孔排出的汗液达24毫升之多;面部也是皮脂腺分布稠密区,每日分泌皮脂数克以上;表皮本身还有其自身的新陈代谢的机制,吐故纳新,维护稳定。不顾及到这些生理特点,一味在面部涂抹过多的化妆品将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削弱其防御机制,常见病损包括痤疮、疖肿等,长期下去可导致皮肤粗糙、老化等。

2,选择化妆品类型不当面对琳琅满目的化妆品世界选择产品时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否则将事与愿违。人的皮肤分油性、中性和干性三类,其间并无明确界限仅是相对而论。偏干性的皮肤宜选用油包水型化妆品,否则会造成面燥、脱屑;偏油性的皮肤应选用水包油型化妆品,否则加重面部脂溢程度且易出现痤疮。婴幼儿皮肤薄弱,易受刺激,以不用化妆品为宜;老人皮肤干燥、萎缩,则当选用油性化妆品以滋润保护皮肤。季节和气候也影响皮脂和汗液分泌。秋夏炎热潮湿,皮肤易出现痤疮、痱子;冬春干燥寒冷,皮肤常显得脱水,皲裂。选用化妆品合适,则可缓解上述症状,使用化妆品不当,即可加重上述损伤。,3.机体敏感指先天性遗传敏感体质或原发疾病使皮肤处于敏感状态。前者除化妆品外,对其他理化刺激也易出现刺激反应或变态反应;后者则属于病理状态,积极治疗皮肤原发病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和反应性,可有效解除对多种化妆品的敏感现象。

第四节化妆品皮肤损伤的发病机制

化妆品引起的皮肤损伤表现为多种多样的皮疹,但其发病机制主要分为原发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类,光感性损伤可认为系上述类型的特殊型式。现分述如下:

(一)原发刺激

可发生刺激性皮炎。其发病原理不涉及免疫机制。理论上讲,只要接触物的刺激强度大于皮肤的耐受阀值,任何人均可发病,但对同一刺激而寿,不同个体的反应可有显著差异:儿童皮肤比成人敏感一些,女性皮肤比男性细腻一些,室内工作者的皮肤比长年野外风吹日晒者抵抗力弱一些,从外部因素分析,不同刺激物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皮肤粘膜损伤;强刺激物如上述香露水、劣质染发水等常引起强烈炎症反应,染发可导致头皮、面颈部红肿、渗出甚至出现大疱。已有报道染发后引起的眼睑、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的案例。除汗、去臭以及脱毛类化妆晶中常含有硫化物,使用不当可引起严重损伤;弱刺激物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接触才能致病,如洗涤类、清洁类以及护发类化妆品。1988年无锡市皮肤病防治所调查了38家理发店共204位理发师其中173位(占83,73%),在多次接触冷烫液后发生手部丘疹、水疱、潮红、瘙痒,其原因就在于冷烫液中所含巯基乙酸、氨水、烧碱类成分的原发性刺激。此外,香水,风油精等引起刺激性皮炎者也屡见不鲜。

原则上分析,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均具有潜在的刺激性,即对组织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但能否引发刺激性炎症则受多种因素影响。正常皮肤生理状态和完整的角质层在刺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有关刺激性炎症的炎性介质、时间、过程、发生机制及终末效应已有不少研究,表明产生刺激是由不同的机制而不是单一的共同途径引起,继续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丁阐明刺激反应的本质。

(二)变态反应

亦称超敏反应。使用化妆品引起的过敏性皮炎或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多属于第IV型迟发性变态反应,该型病变主要涉及细胞免疫系统,其组织学特征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涧和炎性介质释放,其发生过程为:化妆品中抗原或称致敏原吸附渗入皮肤,其抗原信号被抗原呈

递细胞(如表皮中树突状细胞等)摄取并加工处理;将抗原信号递呈至T淋巴细胞(TH);使TH增殖分化为成熟的效应细胞;机体此时即处于致敏状态;抗原信号再次刺激机体,致敏淋巴细胞一方面释放淋巴因子,引起单核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一方面直接发挥细胞毒作用,杀伤携带抗原信号的组织细胞,二者即构成临床上所见的红斑浸润等湿疹样皮炎。

使用化妆品偶可引起第I型速发型变态反应,如接触性荨麻疹,此型则涉及体液免疫系统。其发生过程为:化妆品中的抗原信号直接刺激或在T淋巴细胞协助下刺激B淋巴细胞;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E(lgE),并吸附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相应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并与lgE。特异结合;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脱颗粒,放出5-羟色胺、组织胺、缓激肽等多种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组织水肿,风团瘙痒等临床表现。

化妆品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分化、增殖过程中,部分T、B细胞中途停止分化面成为免疫记忆细胞( Tm、Bm);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受到抗原刺激,这种记忆细胞可迅速活化,分泌淋巴因子或特异抗体,引起前述同样病变。临床上过敏性皮炎患者症状消失一段时间后,再使用同一化妆品常突然发生类似上次病变甚至症状更重,正基于上述机制。

化妆品毕竟是护肤外用的化学物质,其中含有潜在的抗原物质、但这些抗原多是微弱、微量的。作为完整的抗原成分要求具有较大分子量、胶体性和一定的空间构型,化妆品中大多数成分不具备这些特点:但许多化工合成物质可与皮肤中蛋白、脂类等大分子结合,从而获得使机体致敏的能力。此外,近年来化妆品新型中常掺进多种动物性营养成分如珍珠、蜂皇浆、胎盘提取液等,这些成分作为异种蛋白或其它大分子物质,对人体则具有明显抗原性。从这一角度出发,化妆品中应慎用此类成分,尤其是无明确功效的物质,如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在一定条件下可消除超氧离子对机体造成的自由基损伤,但作为酶促反应这一过程要求严格的pH值,温度和作用时间,且SOD作为酶成分易于变性、裂解而失活。将这种物质加入化妆品中外用于皮肤,且长时间室温保存。其生理作用是否存在值得怀疑。

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中,机体敏感常作为发病的主要因素,个别患者具有先天性敏感素质,除化妆品外还易对多种其它物质出现变态反应。但这种情况毕竟少见,假如某化妆品在一定人群中引起多人过敏,即使患者为敏感性体质,也表明该化妆品具有较强致敏作用而不宜使用。

(三)光毒反应

化妆品中含有光敏物质,日光照射后这些物质对皮肤产生毒性刺激导致损伤,如香料中的柠檬油、檀香油等即属于此类物质,外用含这些成分的香水经口光照射能产生晒斑样皮炎,井继发色素沉着。化妆品中防腐剂、遮光剂、染料中也含有光毒物质。关于光毒反应机制,据认为是光敏物质吸收光量子后传递能量给周围分子,从而引起组织细胞损害。按其致病和对氧的依赖性可分为氧依赖性和非依赖性:焦油、染料类的光毒反应需要氧的参与,激活态的氧和DNA内交链参与反应的发生;某些药物如速尿、氯丙嗪等则属于非氧依赖型光毒物质,缺氧环境有助于其自由基产生而发生光毒反应。目前认为光毒作用的具体靶点可以是细胞膜,细胞器和DNA,补体的一些作用也具有重要作用。

(四)光变态反应

是使用化妆品后在光照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过敏性皮炎。属于由淋巴细胞介导的第Ⅳ型(迟发性)变态反应。抗原信号来自化妆品的光敏物质,经口光照射后改变结构从而获得抗原性或半抗原而使机体致敏。此类物质常见有秘鲁香胶,G一甲基香豆素、麝香、檀香木油、防腐剂中的氯化酚、安息香酸、桂皮酸,防晒剂对氨基苯甲酸及其脂类化合物,诱导和激发光变态反应光谱波长主要长波紫外线(320一400nm),中波紫外线(290~320nm)可增加皮肤对光敏物质的通透性,在诱导全身性光变态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光感产生皮肤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红斑、丘疹、脱屑、刺痒,春季多发,日晒诱发或加重。长期反复发作可使皮

肤粗糙、肥厚,苔藓化以及色素沉着,形成慢性湿疹样变。

(五)色素沉着

色素变深的病理基础是黑素细胞的黑素颗粒增加,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表明,至少有两种因素对色素沉着起着重要影响:首先是炎症,炎症反应可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其中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D2、白三烯B4 (LTB4)、白三烯C4(LTC4)等已证实是促黑素细胞分裂剂;同时慢性炎症常伴有棘层肥厚,角朊细胞增生,而人类的角朊细胞可分泌基本的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实验表明,BFGF是黑素细胞的自然分裂剂。上述因素均刺激黑素细胞生长分化,表现为黑素细胞数量增加,同时合成黑素体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炎症后遗留色素沉着的直接原因。此外,日晒是色素加深的另一因素,日光中的紫外线是强有力的刺激细胞分裂因素,可使照射部位黑素细胞增殖,甚至可能发生恶性增生如恶性黑色瘤。紫外线的促黑作用不仅只限于照射的部位,照射后非照射部分也有黑素细胞增殖现象。

化妆品性色素沉着多同时伴有炎症和日晒等因素,化妆品某些原料也可直接刺激黑素细胞增生。偶氮染料中的立索尔红及11号黄、甲苯胺红等可能具有这种作用,日本各大化妆品公司自1977年起已停止使用此类物质,据统计此后发病率明显降低。国内化妆品中某些产品常引起较高比率的色素性炎症,是否和原料刺激有关值得研究。

(六)其他

包括化妆品成分对毛囊口的机械堵塞,影响皮脂腺及其它代谢物的排泄而继发痤疮样皮损;选用化妆品类型不当诱发或加重面部脂溢性皮炎;发生化妆品皮炎后滥用激素类制剂引起面部潮红、脱屑,继之皮肤皱缩,变黑等老化现象;以及使用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引起皮肤多种感染等等。有些损伤类型其机制不清,如化妆品引起的脱发及毛发变化,各种类型的色素沉着也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第五节化妆品皮肤损伤的诊断标准

一、化妆品所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1.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

2.部位常局限于接触部位,界限清楚。

3.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接触者发病。

4.皮损形态常呈急性皮炎,有红斑,丘疹,水肿,水疱。破溃后可有糜烂,渗液,结痂,自觉症状瘙痒或灼热。

5.病程具有自限性,去除病因后易治疗。

6.排除其他非化妆品接触因素。

二、化妆品所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

化妆品中所含成分多为弱抗原,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多见。

1.有明确的化妆品接触史。

2.部位局限于接触部位,亦可向周围或远隔部位扩散。

3.皮损形态多样,自觉症状瘙痒感。

(1)皮炎型:呈红斑、丘疹、水疱或湿疹样表现;(2)红斑鳞屑型:在红斑基础上伴糠状鳞屑;(3)蝶形红斑型:于二颊及鼻粱部呈蝶形红斑样;(4)伴结合膜炎型:眼周湿疹可台伴眼结合膜改变;(5)汗疱疹型:手掌、手指屈侧出现小水疱和脱屑;(6)接触性荨麻疹型:于接触部位出现风团或水肿性红斑。

4.病程可迁延、发生皮炎后、再接触其它化妆品时亦容易引起皮疹。,

5.斑试常获阳性结果。

6.排除其他非化妆品的接触因素。

7.不宜做斑贴试验者(如染发剂等)可根据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而确诊。

第六节化妆品皮肤损伤的防治原则

发生化妆品皮肤损伤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致病化妆品,并用温水洗去残留在皮肤表而的物质。而部轻微的刺激反应常在停用后很快消失。如不能奏效或症状较重时,应带上可疑化妆品去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对不同类型的皮肤损伤分别治疗:

(一)面部化妆品皮炎

面部红斑、丘疹、脱屑,瘙痒是最常见的症状。此时,停用一切化妆品是明智的,因为处于炎症状态的皮肤极为敏感,轻微刺激即可加重病情。可选用收敛保护性软膏如15%氧化锌软膏;2%黄连素氧化锌软膏等外涂;短期外用激素类制剂如1%氧化考地松霜等,症状缓退后立即停用,避免长期外涂此类制剂以免发生激素性皮炎。内服药可选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赛庚啶等,配合维生素C:等以增强抗过敏作用。如患者病情较重,面颈部肿胀、渗出甚至有全身反应时,可内服糖皮质激素药物控制,如口服强地松每口30毫克,也可静脉注射l0%葡萄糖酸钙每次10毫升;局部外用药以湿敷为主,如3%硼酸溶液或0.l%利凡诺尔等,有渗出倾向时不用油膏剂。此外,急性炎症期间应告诫病人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辣椒、葱蒜等刺激性食物;并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恢复。

(二)头部接触性皮炎

主要由染发剂引起,少数人对染发类化妆品过敏。患者症状较重,常出现头、面、耳、颈大片皮肤红肿,疱疹,广泛渗出,此时,主要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男性患者可剪去头发以便治疗;同时每日口服强地松30—40mg。配合扑尔敏,葡萄糖酸钙片及维生素C等。如病变侵及眼、耳等则尚需去相应专科治疗。

(三)手部接触性皮炎

由化妆品引起的手部接触性皮炎多发牛在理发师、美容师的职业性接触,其手部炎症兼有刺激性炎症和变应性皮炎两种机制,其治疗原则与上述雷同,关键在于预防,认真执行职业防护措施,严格遵守化学烫发及美发操作规程,避免裸手与工作液如冷烫精、护发素类直接接触;发生炎症后则应采取保护方法,暂时脱离致病环境或带手套工作,并采用湿敷,外用激素软膏、口服药物等不同措施进行治疗。因职业因素手部常不易避开致敏物质,因此症状严重,反复发作者不宜从事这项工作。

(四)光感皮炎

据观察由化妆品引起的光感性皮炎多发生在长期室内工作而偶然日晒之后,春季多发,夏秋季反而减少,表明面部光敏感现象久晒之后可以脱敏。因此建议有光感皮炎病史者冬季应增加户外活动,加强皮肤对目光的耐受性锻炼;春季阳光增强时则注意防晒,逐渐适应日光的季节性变化。发生光感性皮炎后应外用防晒霜膏类药品,并按照面部化妆品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五)面部色素沉着

化妆品引起的色素沉着多数同时伴有潮红、丘疹等炎症现象,因此,除直即停用可疑化妆品外,首先要治疗上述症状,单味中草药龙胆草水煎湿敷面部常有立竿见影的良效。色素沉着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促进色素吸收和表皮代谢为原则,可口服复方丹参、当归片、外用祛斑药膏等。色素较深而边界清楚时可试用氢醌脱色剂外涂(2%软膏及乳剂)。近年来报道壬二酸(杜鹃花酸)能抑制多巴和酪氨酸酶起反应,从而有效地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有人用此药治疗10例化妆品引起的面部黑变,有效及好转达70%。此外,还应注意防晒,过量日光照射也加重色素沉着。

(六)痤疮

发生痤疮的原因除化妆品外还有年龄、性别、生理周期、皮肤类型及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因此治疗时应考虑到这些方面。发生痤疮后可用温水,无刺激的硫磺抑或香皂洗

净面部,外用痤疮擦剂(含己烯雌酚、氯霉素等)治疗;黑头粉刺较多时选用角层溶解剂如

过氧化苯甲酰等;炎症明显时口服红霉素、利福定,以及中成药鱼腥草片等;有囊肿、结节形成时切勿挤压以免遗留瘢痕;油性皮肤应注意向部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刺激忡食物及甜食以减少皮脂分泌;女性痤疮同时伴有月经失调及其它变化时,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从内分泌角度治疗调整。此外,消除紧张情绪,避免过度疲劳,放松身心有助于痤疮治疗。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版)知识分享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 (2016版)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皮肤镜诊断专家共识(2016版) 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专业委员会 皮肤影像学亚专业委员会 皮肤镜是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具有放大作用,可以透过表皮角质层,显示表皮和真皮浅层的色素和血管结构,与组织病理表现有一定对应关系。皮肤镜最初应用于诊断色素性肿瘤,近年来皮肤镜检查已经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如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良性或恶性非色素性皮肤肿瘤、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毛发及甲病等。皮肤科最常见的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大多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但对于不典型的病例,有时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由于大多数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病变主要发生于表皮和真皮浅层,具有色素及血管结构的改变,近期国内外文献报道和临床应用发现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湿疹/皮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及早期蕈样肉芽肿等,具有特征性的皮肤镜表现,皮肤镜检查在这些疾病中,能够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配合组织病理检查的实施,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皮肤镜诊断步骤及描述术语 在皮肤镜检查前应观察皮损的数量、形态及分布,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即炎症性或肿瘤性,色素性或非色素性。皮肤镜检查这类疾病时,首先判断血管的形态,其次判断血管的分布,最后判断是否存在附加特征,最终做出诊断。 1 相关的血管形态描述术语 点状血管(dotted vessel)表现为密集排列的小的点状结构; 小球状血管(glomerular vessels) 是点状血管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扭曲的血管成簇分布,似肾小球样;发夹样血管(hairpin-like vessels)表现为扭曲或弯曲的血管;环状血管表现为闭合扭曲或者弯曲的血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作者:————————————————————————————————日期: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重症多形红斑 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 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必要时查病理、DIF 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目前依据不足。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 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该患者皮疹。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有双颊部水肿性红斑,四肢、耳后暗紫红色斑疹。病程中有雷诺氏现象,有关节疼痛,有脱发、乏力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1:100000),白细胞下降(3.00x10^9/L),C3、C4下降,已达到SLE诊断标准,故SLE诊断明确。 2.扁平苔藓:原发损害为紫红色、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初起针尖大小,后逐渐扩大至0.5-1.0cm,表面有蜡样薄膜及细的白色条纹(Wickham纹),好发于四肢曲面,尤以腕部屈侧、踝部周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本病瘙痒明显,常累及黏膜,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本例患者双手臂外侧有暗紫红色斑疹,但是表面未见Wickham纹,且病史和相关检查不支持,暂不考虑。 3.皮肌炎: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其典型皮损为上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 丘疹等,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常伴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实验室提示肌酶上升,肌电图示肌源性变化,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但有乳酸脱氢酶偏高(311U/L),建议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 1.皮肌炎:主要皮疹表现为双上眼睑暗紫红水肿性斑疹,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有肌无力、肌酶上升、肌电图表现,若无肌肉症状,SLE相关抗体可鉴别,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可进一步肌电图检查以排除。 2.CAD:多为中老年男性,主要在曝光部位,呈皮炎湿疹样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偶为红皮病,皮损持久,反复发作,光试验大多对UVB敏感,光斑贴可能阳性,无SLE相关抗体,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10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10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03-20T17:25:13.81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作者:朱正 [导读] 化妆品皮肤病是一种由接触化妆品所导致的皮肤及附属器的病变。 永州市新田县同济微创外科医院湖南新田 4257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化妆品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联合治疗,一周为一疗程,四个疗程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2.0%,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化妆品皮肤病,治标治本,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愈时间缩短,未出现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化妆品皮肤病;临床疗效 化妆品皮肤病是一种由接触化妆品所导致的皮肤及附属器的病变,主要由化妆品中所含有的化学原料、有害金属、化妆品受污染或个人敏感肤质引起的[1]。化妆品皮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脱屑、水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2]。本文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化妆品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21-38岁,平均(25.7±4.3)岁,发病时间1-15天,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22-39岁,平均(26.1±4.2)岁,发病时间2-16天。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停用化妆品,避免外界刺激。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医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联合治疗。 1.2.1 纯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纯西医治疗,急性期红肿明显外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医护人员为患者制作冷敷药液,以苯海拉明注射液、3%硼酸溶液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患者将药液开放性冷敷,每天3次,每次20分钟,同时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每次5mg,每天睡前服用1次。当患者急性水肿症状消退后,不再冷敷,将苯海拉明注射液与维生素B注射液加入到100g基质中做成外敷药膏,每天2次涂抹在面部。亚急性期有少量渗出或者无渗出是均选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999皮炎平)外敷,每天2次;慢性期选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外敷,每天2次;另有感染时均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1.2.2 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联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中药药方包括白鲜皮、生地黄各15g,苍术、牛蒡子、金银花各20g,连翘、甘草各10g,牡丹皮、荆芥、黄岑、防风、苦参各25g,熬制汤剂400ml,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抗敏骨等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能够内外兼治,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过敏体质。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服药期间禁止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止使用热水与肥皂水洗脸,多进食清淡的食物,并多饮水[3]。 1.3 疗效观察四个疗程以后观察患者的皮损消退情况等判断治疗效果。当患者所有的症状消失,皮损消退情况超过95%时,则为治愈;当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皮损状况消退70%-95%,则治疗显效;当患者症状好转,皮损消退50%-70%,则治疗有效;当患者症状无明显减轻甚至加重,皮损消退<30%时,则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讨论 纯西医治疗化妆品皮肤病,包括硼酸、苯拉海明和利多卡因开放性冷敷及口服地氯雷他定片,可以消炎、抗菌、止痒,改善患者皮肤皮损状况,短期效果较好,但是容易对皮肤或身体产生其他影响。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肤病,以清热、解毒为主,加强对皮肤屏障的修复。中药药方中的金银花、牛蒡子、白鲜皮、苦参、苍术、黄岑、生地黄等药物可以与西药内外结合,温经活血,改善患者的过敏体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能引发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每年的4~9月。“因为秋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自我保护力较强,会对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影响。相反,在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夏季,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 二、皮肤病的症状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生完宝宝的女性朋友会被黄褐斑困扰,那么出现黄褐斑怎么治疗呢?其实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例如常见的饮食就可以辅助治疗,然后再加上药物治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症状主要是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皮炎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引起脱发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银屑病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些部位是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的好发部位( B)。 A、粘膜 B、机械摩擦部位——肘、膝、骶部 C、大关节屈侧面 D、无好发部位 E、手足掌面 2、在点滴型银屑病,以下哪能项不正确( C)。 A、常发于扁桃体炎后 B、常为播散性小皮损 C、肘、膝部好发 D、紫外线加煤焦油外用治疗 E、无典型好发部位 3、以下哪个部位不是寻常型银屑病的好发部位( E)。 A、头皮 B、肛门、生殖器 C、肘、膝 D、骶部 E、大关节屈侧 4、一患者头皮有不同大小、边界清楚,倾向融合的炎症性红斑,其上有油性黄白色鳞屑,发的生长不受影响,对此患者除了考虑脂溢性皮炎外,还需着重和下列哪个病相鉴别( B)。 A、黄癣 B、寻常型银屑病 C、盘状红斑狼疮 D、脓癣 E、播散性神经性皮炎 5、根据临床特征,可将银屑病分为以下几型,但除外( D)。 A、脓疱型 B、关节病型 C、红皮病型 D、落叶型 E、寻常型 6、由于治疗不当最常导致银屑病是( B)。 A、寻常型 B、红皮病型 C、点滴型 D、关节病型 E、脓疱型 7、常由感染导致的银屑病是( D)。 A、钱币状银屑病 B、地图状银屑病 C、蛎壳状银屑病 D、点滴状银屑蚋 E、盘状银屑病 8、累及头皮的寻常型银屑病,下列特征不正确的是( D)。 A、皮损境界清晰 B、最常累及发际缘 C、覆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D、造成永久脱发 E、束状发 9、下列哪项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不正确( A)。 A、首选口服糖皮质激素 B、口服维甲酸片 C、抗生素 D、窄波UVB E、雷公藤多甙

10、银屑病的典型皮损为:( D)。 A、水肿性红斑 B、靶型损害 C、环状红斑 D、银白色鳞屑性斑块 E、紫红色多角形丘疹 11、有关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改变,不正确的是( C)。 A、角化不全 B、角化过度 C、角化不良 D、Munro微脓肿 E、颗粒层减少或消失 12、对于进展期的银屑病,不正确的治疗是( B)。 A、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B、外用蒽林软膏 C、中药治疗 D、维生素类药物 E、口服抗生素 13、有关脓疱型银屑病,不正确的是( E)。 A、分为泛发性与局限性两型 B、皮损为针尖或粟粒大小的脓疱 C、泛发性者可伴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D、皮损可周期性发作 E、新发皮损的脓疱均可培养出细菌 13、关于关节病型银屑病,不正确的是( C)。 A、患者任何关节均可受累 B、除皮损外,关节症状可表现为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畸形 C、类风湿因子阳性 D、X线示软骨消失,骨质疏松,关节腔变窄等 14、关于免疫抑制剂冶疗银屑病,不正确的是( D)。 A、关节病型 B、红皮病型 C、泛发性寻常型 D、脓疱型禁用 E、要注意用药剂量及药物副作用 15、关于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不对的是( E)。 A、红皮病型 B、急性关节病型 C、泛发性脓疱型 D、不主张用于寻常型 E、不能与免役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联用 16、关于银屑病,不正确的是( E)。 A、其发生率与种族、环境、地理位置有关 B、其人群发生率为0.1-3% C、其病程慢性,反复发作 D、多数冬季复发或加重,夏季缓解 E、多为儿童和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17、下列那项不是银屑病的特征性改变( D)。 A、蜡滴现象 B、薄膜现象 C、点状出血现象 D、Koebner现象 E、多层银白色鳞屑 18、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可选用药物制剂是( E)。 A、蒽林软膏 B、芥子气软膏 C、皮炎宁酊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GB 17149.1—1997 前言 为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实施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不同种类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的总则。凡符合本标准中所规定的定义,并具有相应临床表现者均可按本标准的原则进行诊断和处理。 本标准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大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辨、蔡瑞康、刘玮、薛春霄、黄畋、袁兆庄。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化妆品皮肤病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7149.2—1997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3—1997 化妆品痤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4—1997 化妆品毛发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5—1997 化妆品甲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6—1997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7149.7—1997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 定义 本标准所称的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使用化妆品所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采用下列定义: 3.1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 induced by cosmetics 化妆品引起的刺激性或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3.2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 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 induced by cosmetics 由化妆品中某些成分和光线共同作用引起的光毒性或光变应性皮炎。 3.3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skin discolouration induced by cosmetics 接触化妆品的局部或其邻近部位发生的慢性色素异常改变,或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光感性皮炎消退后局部遗留的皮肤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3.4 化妆品痤疮 acne induced by cosmetics 经一定时间接触化妆品后,在局部发生的痤疮样皮损。 3.5 化妆品毛发损害 hair damage induced by cosmetics 应用化妆品后出现的毛发干枯、脱色、折断、分叉、变形或脱落(不包括以脱毛为目的的特殊用途化妆品)。3.6 化妆品甲损害 nail damage induced by cosmetics 长期应用化妆品引起的甲剥离、甲软化、甲变脆及甲周皮炎等。 4 诊断原则

皮肤病种类大全

皮肤病种类大全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传染性 软、水痘、水痘样疹、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麻疹、传染肚红斑、幼儿急诊、传 染件单椽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小儿丘疹性肢体端皮炎、乙型肝炎抗原血症)、 手足口病;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深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毛囊炎、疖与疖病、痈、 蜂窝织炎、丹毒、化脓性汗腺炎、甲沟炎、急性淋巴结炎、下疳型脓皮病、面部 脓皮病、麻风、皮肤结核、皮肤炭疽、类丹毒、急性女阴溃疡、猩红热; 真菌性皮肤病 花斑擗、头癣、须廯、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与甲真菌病、叠瓦癣、掌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病、癣菌疹、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红癣; 寄生虫及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虫咬皮炎、虱病、隐翅虫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螨虫皮炎、疥疮、 匍行疹、尾蚴皮炎、丝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滴虫病、弓形虫病、皮肤黑热病、 皮肤阿米巴病、水蛭咬伤、毒蜘蛛咬伤、毒蛇咬伤、蜂蜇伤、蜱虫皮炎、水母皮炎;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 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痫;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湿疹、郁积性皮炎、尿布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汗疱疹、颜而再发性皮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激素依赖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职业性皮炎、稻田皮炎、油彩皮炎、职业性痤疮; 物理性皮肤病 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烧伤、热激红斑、痱子、夏季皮炎、冻疮、皲裂、摩擦红斑、摩擦性苔藓样疹、鸡眼、肼胍、足跟瘀斑、压疮;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结节性痒疹、色素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蚀、拔毛癖、断发癣;咬甲癖、人工性皮炎;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多形性红斑、环状红斑、银屑病、副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连圈状糠秕疹、石棉状糠疹、扁平苔藓、光泽苔藓、念珠状红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线状苔藓、剥脱性皮炎;结缔组织疾病 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筋膜炎、干燥综合征; 疱疹性皮肤病 大癌疮、类大疱疮、妊娠疱疹、线状IgA大疱性皮扶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角层下脓疱病; 营养及代谢障碍陛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过多症、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叶酸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

(完整版)皮肤病名中西医对照打印版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一、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热疮、火燎疮、热火嘘、热气疮、唇疮、口丫疮、口吻疮、阴疮 带状疱疹窜腰疮、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丹、蛇窜疮、白蛇窜、火带疮、甑带疮、缠腰龙、玉带疮、蛇瘅疮 扁平疣扁瘊、瘊子、疣证 寻常疣瘊子、千日疮、疣目、枯筋箭、疣疮、木刺瘊、竖头肉、癞瘊、刺瘊、梅花疮 跖疣牛程蹇、足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疣症、水瘊子 尖锐湿疣瘙瘊、臊瘊 水痘水痘、水花、水疮 二、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香瓣疮、天疱疮、浸淫疮、烂皮野疮、脓窝疮、水疱湿疡、脓窠疮、粘水疮 新生儿脓疱疮胎溻皮疮、新生儿天疱疮、胎毒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胎毒、胎风、洪烛疮、王灼疮、胎溻皮疮 疮臁疮、湿毒流注、脓窝疮、裙口疮、裤口毒、老烂腿、裙风、烂腿、老烂脚 毛囊炎疖毒、发际疮、坐板疮 穿凿性脓肿性头部毛蝼蛄疖、蟮拱头、蝼蛄窜、暑疖、曲鳝疖 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头部乳头状皮炎肉龟、发际疽、发际疮、卷毛疮、肉龟脑铄 须疮胡子疮、羊须疮、燕窝疮、羊胡子疮、火珠疮、胡须顽湿 丹毒火丹、流火、天火、抱头火丹、大头瘟、赤游丹、毒丹螵、赤丹、腿游风、大腿风、内发丹毒、丹毒 疖、疖病热疖、暑疖、疖毒、发际疮、坐板疮、疖丹、湿热疖 颜面疖、毛囊炎眉心疔、颊疔、颧疔、鼻疔、锁口疔、唇疔等 手足疖、毛囊炎蛇头疔、沿爪疔、蛇背疔、蛀虫疔、蛇眼疔、螺疔、手丫疔、托盘疔、劳宫疔等 痈有头疽、脑痈、偏对口、正对口、砍头疮、背痈、发背、搭背、搭手、腰痈 多发性汗腺脓肿时毒暑疖、痱毒、暑令疡毒小疖、蝼蛄疖、时毒、热疖 化脓性汗腺炎腋疽、米疽、疚疽 蜂窝织炎痈、发、锁喉痈、臀发、腓脯发、手背发、足背发 传染性口角炎马嚼子疮 坏疽性脓皮病蚰蜒疮、蚯蚓瘘 化脓性甲沟炎代指、脱甲疳、蛇眼疔、指疔、沿甲疔 三、杆菌感染性皮肤病 皮肤炭疽疫疔、紫葡萄疔、鱼脐疔、鱼脐疮、瘴症、瘴疽、突脐疔、紫燕疔 类丹毒丹毒 急性女阴溃疡阴蚀、狐惑、阴蜃、蜃疮 糜烂包皮龟头炎袖口疳、臊疳 寻常性狼疮鸭啗疮、流皮漏 瘰疬性皮肤结核瘰疬、蟠龙疡、鼠疮、老鼠疮、鼠瘘、疬子颈、瘰疡、马刀侠瘿、蟠蛇疬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雀啄、流皮漏 硬红斑腓脯发、驴眼疮、腓肠发 麻风麻风、大风、大麻风、疠风、恶疾大风、癞、乌白癞 四、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头癣秃疮、赤秃、癞头疮、肥疮、黄癞痢、粘疮、堆沙癞痢、癞头疮、白秃、蛀发癣、白秃疮、白癞痢 体癣圆癣、金钱癣、笔管癣、荷叶癣、荷钱 癣疮、雀眼癣、钱癣、风癣、铜钱癣 股癣阴癣 手癣鹅掌风 足癣臭田螺、田螺疱、脚矧、脚矧症、烂脚 丫、湿脚气、湿气 甲癣鹅爪风、油灰指甲、油炸甲、灰甲、灰 指甲、虫蛀甲 花斑癣汗斑、紫自癜风、夏日斑、疠疡风、 花斑糠疹、夏月汗斑 皮肤癣菌疹脚湿气、脚丫痒烂、湿毒疮 念珠菌病(口腔) 鹅口疮、燕口疮、剪口疮、 雪口、雪花疮、夹口疮 念珠菌性甲沟炎代指、代甲、蛇眼疔、指甲 疳 放线菌病颊疮 五、动物所致的皮肤病 虫咬皮炎毒虫咬伤、射工伤、恶虫叮咬 虱病虱痒病、虱病 螨咬皮炎螨虫叮咬 桑毛虫皮炎射工伤、毛虫伤、蛾毒、蚝虫螯 疥疮干疥、脓疥、湿疥、虫疥、疥、癞疥疮、 脓疥疮、疥疮、癞疥、干疤疥、脓窠疥 钩蚴皮炎粪毒、粪毒块、着土痒、粪块毒、 土痒、桑叶黄、薯疙瘩、脱力黄、懒黄病 六、皮炎及湿疹类皮肤病 湿疹湿疡症、风湿疡(急性)、湿毒疡(亚急 性)、顽湿疡(慢性)、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 部)、绣球风(阴囊)、四肢风(肘膝部)、湿瘰(急 性)、瘸疮(手部)、乳头风、乳疮(乳部)、落脐疮 (脐部)、血风疮(亚急性)、胞漏疮(阴囊急性)、 月蚀疮、肾囊风(阴囊慢性)、湿毒疮(下肢)、掌 心风(皲裂性)、湿癣(急性)、湿气(足部)、奶癣(婴 儿)、湿毒疮(急性)、阴湿疡(外阴湿疹)、鼻蜃疮 异位性皮炎奶癣、血风疮、浸淫疮、四弯风、 顽湿 接触性皮炎湿毒疡、膏药风、膏药毒、沥青 疮、粉花疮、狐尿刺、狐狸刺、马桶疮、漆疮、 马桶癣 漆性皮炎漆疮、湿疡、湿毒疡、漆毒疮、漆 咬、漆毒约物性皮炎中药毒、浸淫疮、风 毒肿、石火丹 荨麻疹痦瘤、赤疹、白疹、风瘙瘾疹、鬼饭 疙瘩、风疹块、瘾疹、风痦瘟、鬼纹疙瘩 人工荨麻疹丹疹、瘾疹 稻田皮炎水渍疮、水毒、手足丫烂疮、烂手 烂足、鸭怪、鸭屎风、痒水病 丘疹性荨麻疹水疱湿疹、水疥、沙疥、土风 疱 七、物理性皮肤病 鸡眼肉刺 胼胝胼胝、牛程蹇、脚垫、土粟、琉璃疽 火激红斑火斑疮 间擦疹汗淅疮 尿布皮炎湮尻疮、猴子疮、红臀、尿灶火丹 冻疮冻疮、冻风、冻烂肿疮、冻瘃、涿(瘃)、 冻裂、冷疮、冻烂疮、瘃冻、灶瘃(足跟) 褥疮席疮 手足皲裂皲裂疮、麻裂疮口、皴裂疮、裂口 疮、 日光性皮炎夏日沸烂疮、日晒疮、晒斑 植物日光性皮炎红花草疮、面游风毒、诸菜 皮肤中毒病、风毒病、风毒肿 烧伤水火烫伤 八、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皮肤瘙痒症痒风、瘾疹、阴痒、后通痒、痒 症、肛门作痒、风瘙痒、血风疮、爪风疮、诸 痒、逸风疮、雁候疮 肛门瘙痒症谷道痒、后通痒、肛门作痒 阴囊瘙痒症肾囊风、绣球风 女阴瘙痒症阴痒 头部瘙痒症头皮痒 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顽癣、摄领疮、癣症、 牛癣 痒疹粟疮、马疥、顽湿聚结、血疳 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 冬季痒疹皮痒、皮风 九、红斑类皮肤病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丹 多形红斑血风疮、雁疮、猫眼疮、寒疮 毒性红斑诸药毒 新生儿红斑胎风、胎赤 月经疹血风疮 痱子热痱、痤痱疮、痱子、痱、痤癍、夏日 沸烂疱、痱毒、痱疮、白痦 十、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扁平苔藓紫癜风、乌癞风、口蕈(口腔损害) 玫瑰糠疹风癣、母子癣、血疳、子母癣,风 热疮、紫疥 单纯糠疹风癣、桃花癣、荷花癣、吹花癣、 花癣、虫斑、松花癣,面上风癣 红皮病浸淫疮、脱皮疮、皮达皮疮、红皮、 中药毒、胎赤、溻皮疮 银屑病白疕、疤风、蛇虱、松皮癣、银癣疯、 干癣、白壳疮、风癣 毛发红糠疹狐尿刺、狐狸刺 鱼鳞病蛇皮癣、蛇皮癞、雁来风、蛇身、蛇 皮、蛇胎、鱼鳞癣、蛇鳞、蛇体 十一、血管性皮肤病 过敏性紫癜血风疮、葡萄疫 小腿静脉性溃疡臁疮内臁疮(阴臁)、外臁疮 (阳臁)、裙边疮、裤上毒、裤口毒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血疳、血风疮 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脱骨疽、十指零落、 脉痹、肿胀、瘀血流注、血凝 血栓性浅静脉炎脉痹、黄鳅痈 下肢静脉曲张筋瘤、炸筋腿 十二、水疱性皮肤病 天疱疮浸淫疮、天疱疮、火赤疮、蜘蛛疮 疱疹样皮炎火赤疮、天疱疮、蜘蛛疮 疱疹样脓疱病热病疱疮、登豆疮 连续性肢端皮炎镟指疳 十三、结缔组织病 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马缨丹、湿毒发 斑、红蝴蝶斑、日晒疮、鸦略疮、阴阳毒 皮肌炎肌痹、风痿痹 硬皮病皮痹、皮痹疽、风湿痹、虚劳、肌痹、 痹症、心痹、肾痹、肺痹、血瘅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血凝结节症 十四、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脂溢性皮炎白屑风、面游风、眉毛癣、钮扣 风、发蛀脱发 痤疮肺风粉刺、面疱、酒刺、粉花疮、粉刺 聚疖、粉刺聚瘤、黑头粉刺,痤、粉刺、粉疵、 面渣、面粉渣 酒渣鼻酒渣鼻、鼻赤、赤鼻、齄鼻疮、酒渣、 酒糟鼻、鼻准红、鼻齄、红鼻子 斑秃鬼剃头、鬼舐头、油风、毛拔、发坠、 毛落、落发、落发风 脂溢性脱发油风、蛀发癣、油秃、糠状秃、 发蛀脱发 多汗症手足多汗、头汗、腋汗、阴汗、面汗 汗疱症田螺疱、蚂蚁窝、手汗、足汗 臭汗症体气、狐臭、狐气,胡气,狐臊 色汗症黄汗、红汗、黑汗、蓝汗、青汗 十五、皮肤粘膜疾病 剥脱性唇炎唇风、紫唇、唇疔、龙唇发、锁 口疔唇颤动、 光化性唇炎唇炎、驴嘴风 光化性唇炎唇风、驴嘴风 接触性唇炎唇风 腺性唇炎茧唇 慢性唇炎唇风、唇紧、驴嘴风 复发性阿弗他口腔炎口疮、口疡、口疳、口 破、脾瘅 女阴白斑阴痒、阴疮、阴痛,阴蜃、阴蚀、 龟头炎袖口疳、瘙疳、蜡烛疳 复发性坏死性粘膜周围炎口疮、口疡、口疳、 口破、脾瘅 十六、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雀斑雀斑、雀子斑、面皯、雀子、雀儿斑 黄褐斑黧黑斑、面黑肝、面尘、肝黯、面黯 疱、妊娠斑、肝斑、蝴蝶斑、 瑞尔黑病黧黑肝黯、黧黑斑、黧黑皯黯 色痣黑子、黑子痣、青记脸 白癜风白癜、白驳、白驳风、斑驳、斑白、 驳白、白驳、白癜风 十七、营养及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病蟾皮癣、蟾皮病、疳眼、肝 虚雀目、雀目 核黄素缺乏病口丫疮、唇风、口疳、口疮、 肾囊风、绣球风 菸酸缺乏病癞皮病 硬肿症痹症、肉痹 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 十八、皮肤肿瘤 血管瘤血瘤、血痣、赤疵、胎瘤、红丝瘤 皮样囊肿发瘤 湿疹样乳头癌乳疳、乳岩 基底细胞癌恶疮、翻花疮 淋巴管瘤足肿、足踵 皮脂腺囊肿脂瘤、渣瘤 皮角脑湿 脂肪瘤痰核、气瘤 搬痕疙瘩肉疙瘩、锯痕症、肉龟疮、蟹足肿 鳞状细胞癌翻花疮、翻花瘤、石疔 湿疹样癌乳疳、翻花、浸淫疮 十九、其他 结节性脂膜炎梅核丹、恶核肿 白塞病狐惑病、阴蚀 二十、现代性病 梅毒霉疮、杨梅疮、广疮、棉花疮、杨梅结 毒、杨梅疳疮、猢狲疳,翻花杨霉疮、砂仁疮、 杨梅病 淋病膏淋、热淋、劳淋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鱼口、血疝、左为横痃, 右为阴疽 艾滋病瘟毒、虚劳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版本二) 中医病名在前,西医病名在后 第一章真菌性皮肤病 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 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 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 癣(红癣) 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 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 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 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 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 (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 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 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 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 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第三章杆菌性皮肤病 疠风(麻风)、鸦口陷疮/流皮漏(寻常狼疮)、瘰 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 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 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 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 疬性皮肤结核) 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 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 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 鼠乳(传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 儿急疹)、风痧(风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 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 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 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 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 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炎)、 鸭怪(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蝎螫伤、囊虫病(或皮肤猪囊虫病)、皮下蝇疽病、 丝虫病、蛲虫病 第六章接触性皮炎与湿疹 接触性皮炎、湿疮(湿疹)、月蚀疮(耳后间隙性 湿疹)、湿毒疮(淤积性湿疹)、四弯风(遗传过敏 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风毒(传染性湿 疹样皮炎)、走皮趋疮(头部脂溢性湿疹)、粉 花疮(化妆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 沥青疮(沥青皮炎)、脐湿疮(脐部湿疹)、窝 疮(手足湿疹) 第七章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性皮肤病、农业性皮肤病(含稻田皮炎.麦收 皮炎.农药皮炎等)、其它职业性皮肤病(含油彩 皮炎漆过敏皮炎等) 第八章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 瘾疹(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水疥 /土风疮(丘疹性荨麻疹)、赤白游风(血管性水 肿)、色素性荨麻疹 第九章药毒(药疹) 第十章瘙痒性皮肤病 风瘙痒(瘙痒症)、摄领疮(神经性皮炎)、粟疮(痒 疹)、顽湿结聚(结节性痒疹)、妊娠性痒疹、皮 痛、人工皮炎、 第十一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猫眼疮(多形性红斑)、毒性红斑附:酒红斑、 环状或图状红斑、口周红变病、口周皮炎、慢 性移行性红斑、急性热病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 性皮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月经疹、白 匕(银屑病)、副银屑病、风热疮(玫瑰糠疹)、紫 癜风(扁平苔癣)、剥脱性皮炎、脱屑性红皮症、 线状苔癣、光泽苔癣、硬化萎缩性苔癣、进行 性指掌角皮症、虫斑(单纯糠疹) 第十二章物理性皮肤病 日晒疮/晒斑(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吹 花癣(春季皮炎)、痱疮(痱子)、夏季皮炎、冻 疮(中西同名)、鸡眼(中西同名)与胼胝、皲 裂疮、摩擦性苔癣样疹、汗淅疮(擦烂红斑)、射 线皮炎、褥疮、猢狲疳(尿布皮炎)、红花草疮(植 物日光性皮炎)、火丹瘾疹(环状红斑) 第十三章角化性与萎缩性皮肤病 蛇皮癣(鱼鳞病)、掌跖角化病、毛发角化病、进 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发红糠疹、毛囊角 化症、鳞状毛囊角化症、鸟啄疮(汗管角化症)、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更年 期角化症、黑棘皮病、老年皮肤萎缩、斑状萎 缩、萎缩纹 第十四章血管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紫癜(含过敏性紫癜,暴发性 紫癜,中毒性紫癜,老年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 管炎、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脉痹(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无脉(栓塞性静脉 炎)、静脉曲张、脱疽(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 附:脱脚伤寒(动脉硬化性栓塞)、狐惑病(白塞氏 病)、蚰蜒疮(坏疽性脓皮病)、化脓性肉芽肿、 雷诺氏病、红斑肢痛症、网状青斑和青斑性血 管炎 第十五章营养代谢性皮肤病和脂肪组织疾 病 维生素缺乏病(含维生素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 病,菸酸缺乏病)、胡萝卜素血症、原发性皮肤 淀粉样变、皮肤黄色瘤病、卟啉症、蔬菜日光 性皮炎、泥螺日光性皮炎、粘液性水肿、 硬肿症、肠病性肢端皮炎、痛风、结节性脂膜 炎、 第十六章结缔组织病 红蝴蝶疮(红斑狼疮)、鬼脸疮(慢性盘状红斑狼 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痹(皮肌炎)、皮痹(硬 皮病)、混合结缔组织病、其它结缔组织病、噬 酸性筋膜炎、化学物质及药物引起的硬皮样改 变、干燥综合征 第十七章大疱性皮肤病 天疱疮(中西同名)、寻常性天疱疮、增殖性天 疱疮、落叶性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疱疹样 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慢性家族性良性天 疱疮、火赤疮/蜘蛛疮(疱疹样皮炎)、登豆疮(疱 疹样脓疱病)、王烂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掌跖脓疱病、镟指疳(连续性肢端皮炎)、大疱性 表皮松解症、 第十八章皮肤附属器病 肺风粉刺(寻常性痤疮)、鼻赤(酒渣鼻)、白屑 风(皮脂溢出)、面油风(脂溢性皮炎)、发蛀脱 发(脂溢性脱发)、白皮徒(石棉状糠疹)、黄汗/ 血汗(色汗症)、无汗症、狐臭(臭汗症)、油 风(斑秃)、发不生(假性斑秃)、早秃、白发、 汗疱疹、大汗腺痒疹、粟丘疹、甲营养不良、 嵌甲 第十九章色素性皮肤病 雀斑(中西同名)、面尘/黧黑斑(黄褐斑)、瑞尔 黑变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白驳风(白癜 风) 第二十章粘膜疾病 唇风(剥脱性唇炎)、茧唇(腺性唇炎)、马嚼子疮 (口角炎)、口疮(阿弗它口炎、复发性口疮)、花 斑舌(地图舌)、镜面舌(舌炎)、袖口疳(龟头炎)、 黑舌苔(黑毛舌)、口糜(多形渗出性红斑)、 口疳(疱疹性口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病)、 走马疳(坏疽性口炎)、口吻疮(核黄毒缺乏性 口角炎)、风赤疮痍(眼睑湿疹)、睑弦赤烂(睑 沿炎) 第二十一章皮肤肿瘤 良性皮肤肿瘤:痣(痣细胞痣)、线形表皮痣、老 年斑(脂溢性角化病)、痰包(粘液囊肿)、皮样囊 肿、蟹脚肿(瘢痕疙瘩)、皮肤纤维瘤、皮赘、脂 肪瘤、血瘤、赤疵(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 海棉状血管瘤、血痣(樱桃样血管瘤)、血管角化 瘤、肢端型血管角化瘤、阴囊型血管角化瘤、 气瘤(神经纤维瘤)、青斑(眼上腭青色斑、眼上 腭部褐青色痣)、皮脂腺痣、结节性硬化、汗管 瘤、粉瘤、多发性脂囊瘤; 癌前期皮肤病:日光角化病、粘膜白斑、枯筋 箭(皮角)、增殖性红斑 恶性皮肤肿瘤:皮肤原位癌、乳疳(湿疹样癌)、 基底细胞癌、翻花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 蕈样肉芽肿 第二十二章性传播疾病 淋病(中西同名)、非淋病性尿道炎、霉疮(梅 毒)、臊疣(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中 西同名)、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 阴慝(泌尿生殖器滴虫病)、爱滋病、郁病(性病 恐怖症) 肉蛆(皮肤蝇蛆病)、冷流肿(成人硬肿病)、 颊疡(放线菌病)、席疮(褥疮)、骨羡疮(痉 挛性瘙痒症) Made by Ziliang Chan,

《化妆品与皮肤病因果关系的评判》编制说明

上海市地方标准《化妆品与皮肤病因果关系的评判》修 订编制说明 一、项目背景 (一)任务来源 上海市地方标准《化妆品与皮肤病因果关系的评判》第一版发布于1998年。2015年,《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出台,对一些相关检测方法做了更新;2016年,《上海市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对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更好地帮助本市化妆不良反应评价工作的进行,2018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了标准修订需求,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于当年立项。 (二)预期目标 首版《化妆品与皮肤病因果关系的评判》适用于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断,并且有相应诊断实验的流程规定。但是时隔20余年,该版标准在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地修订和完善,一方面充分发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近20年的实践经验,根据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更新进行改进,同时也借鉴国外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完善,最终以地方推荐性标准来推动化妆品行业在本市的健康发展。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国家层面以及其他省市尚未发布同类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因此,本标准有望在国内其他地区推广使用,以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和安全。 (三)主要起草单位情况 为确保编制标准的顺利推进,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联合上海市疾病预防中心、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修订起草组,成员中还包括了曾参与1998年版标准起草的皮肤科专家,涵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日化企业 二、标准编制原则 (一)坚持实践性的原则,注重标准的实用价值 起草小组在标准修订过程中,与很多皮肤科医生进行过仔细沟通,对相关的诊断工作的思路、流程和记录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对相关诊断调查表进行多次调研,并与相关传报的医生一起进行调整,以期尽可能全面收集问题,完善病史收集资料。标准结合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和临床工作实际要求,强调可操作性,让皮肤科一线医生可以参照标准进行诊断治疗。 (二)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注重标准内容的全面完整 针对目前化妆品产品类型的不断增加,成分组合变得愈加复杂,化妆品不良反应类型也不断增多,标准起草组特地邀请了1998年版

正确使用化妆品与皮肤病因果关系的评判标准的说明

附录A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 A.1 化妆品皮肤病是指化妆品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病变,主要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触性皮炎、化妆品色素异常性皮病,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病、化妆品甲病、化妆品唇炎、化妆品接触性荨麻疹和化妆品激素依赖性皮炎等九种类型。 A.2 本文件适用于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病评判。而非化妆品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湿疹、黄褐斑、白癜风、寻常痤疮、毛发病变、甲病变以及唇炎等各种类似损害皮肤病均不适用。 A.3 评判目的在于明确化妆品与皮肤的因果关系,以利于解决有关化妆品皮肤病的纠纷。评判资料应完整真实。评判时应遵循综合分析、集体审议和科学公正的原则,评判必须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评判委员会具体执行。 A.4 评判化妆品皮肤病应在详细的化妆品接触史、临床表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与化妆品有关的质量信息和及时完整的随访资料等信息收集完整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评判。 A.5 在评判化妆品皮肤病时,必须按化妆品与皮肤病因果关系评分标准表准确客观地逐项评分,然后计算出总积分,再根据总积分进行因果关系等级评判。 A.6 应正确理解因果关系等级评判术语。肯定:应确认是化妆品皮肤病;很有可能或可能:可考虑是化妆品皮肤病,还应积极寻找收集信息;可能无关:基本可排除是化妆品皮肤病;待评价:需要更多相关信息才能进行相关评价和判定;无法评价:无法对化妆品和皮肤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价。 A.7 化妆品皮肤病评判应明确致病化妆品及该化妆品与皮肤病因果关系的相关程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进行可疑致病化妆品成份的查找。 A.8 实验室检查在化妆品皮肤病评判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封闭型皮肤斑贴试验、开放型皮肤斑贴试验和光斑贴试验等,是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和光接触性皮炎特异性的诊断试验,对化妆品色素异常性皮病也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它试验。 A.9 完整的化妆品皮肤病评判应包括病名、病因和因果关系相关程度。如暂时不能明确者应及时可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化妆品皮肤病法定监测机构及其授权单位报告。 A.10 化妆品皮肤病应注意与非化妆品引起的湿疹,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黄褐斑、白癜风、寻常痤疮、斑秃、雄激素源性脱发、头癣、甲真菌病、唇炎以及物理性、化学性、营养代谢性和遗传性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粘膜及附属器疾病相鉴别。 A.11 化妆品皮肤病处理是以停止使用和彻底清除可疑致病化妆品,根据临床类型和病情进行对症处理和适当护理为原则。同时按标准填写化妆品皮肤病病例调查表,定期向卫生行政部门、化妆品皮肤病法定监测机构及其授权单位报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