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保险》复习资料

《社会保险》复习资料

《社会保险》复习资料
《社会保险》复习资料

《社会保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是指公民遭受风险时.而通过自我保障的方式无法规避时,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

2、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3、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并运用大数法则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对面临特定风险的工薪劳动者及家属提供基本收入保障的一种社会制度.

4、挤出效应:社会保障制度有可能减少个人储蓄,将这一现象称为社会保障对个人储蓄的“挤出效应”。

5、资产替代效应;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以沽少了退休期的消费而在工作期间积累财产的需要;这叫做“资产替代效应”。

6、退休效应:因为与资产审查有关的社会保障可以增加储蓄,因而可能因使人们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意味着工作年限的缩短和退休期的延长,这又反过来要求人们要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这叫做“遗体效应”。

7、社会保险基金:是为保障社会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的基本生活需要,由社会保险机构通过法律建立起来的一种专款专用的社会后备基金。

8、责任准备金:这是社会保险机构为使保险给付总额与保险责任保持平衡,根据保险事故与给付的性质,从收取的保险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

9、巨灾风险准备:这是社会保险机构为应付不可预料的巨灾风险而逐渐积存的一部分资金。

10、现收现付式:它是根据当期支出需要组织收入,本地征收,本期使用。这种方式每次筹集的费用和支出的保险金随着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而相应地同步增长,没有结余资金。

11、完全积累式:是指对有关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人口、工资、物价、利率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长期测算后,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出率,将被保险人应缴的保险费接一定的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

12、部分积累式:它是在综合考虑了近期横向平衡和远期纵向平衡的基础上按照当年的保险费支出加上一定的储备来提取保险基金。

13、社会保险费率:是指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按月计算)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与其工资总额或个人工资收入的比率。

14、社会保险税:是国家为确保各种社会保险项目支出中所需的资金而对企业(雇主)和被保险人征收的税种。

15、社会保险基金营运:就是将社会保险基金投入经济活动以取得相应的收益,也就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活动。

16、社会保险管理:是由国家和政府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安排,对社会保险的各种计划和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实施,以实现社会保险政策的目标与任务的管理系统的总称。

17、社会保险管理模式:主要是指社会保险行政与业务管理的组织制度,其内容包括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主体、职责权限的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8、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时,该国

就可以认定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9、老年社会保险:就是回家通过立

法,对达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或缴费

满一定年限的劳动者由国家或用人单

位为其提供社会保险金,以保障其基本

生活需要的一项社会制度。

20、失业: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

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

具有劳动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

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21、非自愿性失业:是指在现有的货

币工资水平下,如果劳动者愿意提供的

总劳动供给超过雇主愿意雇用的总劳

动需求,就会出现非自愿性失业。

22、自愿住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接

受现行的货币工资水平或不愿降低收

入水平而自动放弃就业机会。

23、摩擦性失业:是指由劳动力动态

流动过程、不完全信息、以及劳动者与

企业之间达成协议需要时间等因素引

起的;使劳动者从一个行业或地区向另

一行业或地区转移时出现的暂时失业。

24、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变化

或由于消费者季节购买的习惯等原因

而引起的临时性失业。

25、技术性失业:是由于在生产过程

中引起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变生

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

26、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

的变动,造成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上的

失衡所引致的失业。

27、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

的波动性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

力需求而引起的失业。

28、显性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

动意愿的适龄劳动者处于一种工作时

间为零,工薪收入为零的状态。

29、隐性失业;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

和生产资源条件下,在人口稠密的欠发

达国家,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在一个

很大的范围内为零,因此可以把一部分

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而不会

减少农业生产。

30、自然失业率:是指在一个给定的

一般均衡结构中,经济动态系统不断重

复呈现出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32、失业保险制度:是指通过国家立

法运用大数法则集中胜立失业保险基

金,便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

动者在法定期间内获得失业保险金.以

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33、正视部门:是指那些有一定规模,

稳定性较强的企业。

34、非正视部门;是指那些规模很小,

稳定性不强,人员流动性大的小规模经

济。

35、疾病风险:在人的一生中,发生

疾病并造成损失是必然的,但疾病发生

的时间及造成损失的程度又具有偶然

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必然性与偶然

性的对立统一,形成疾病风险。

36、医疗保险:是国家、企业对劳动

者因为疾病、受伤(非因工受伤)等原

因究要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检查和治

疗时,提供必要的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

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37、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是指被保

险人生病后,医疗社会保险机构按照事

先规定的条件和待遇标准,向被保险人

提供医疗服务或为其报销医疗费用。

38、疾病津贴:是被保险人因患病而

暂时失去生活来源时从社会保险机构

获得的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现金补偿,这

是医疗保险待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9、生育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和企业

为怀孕和分娩的妇女提供医疗服务、生

育津贴和产假,以保证那些因生育而造

成收入中断的妇女和孩子的基本生活

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0、工伤:企业职工在生产岗位上,

从事与生产劳动有关的工作中,发生的

人身伤害事故、急性中毒事故。但是职

工即使不是在生产劳动岗位上,而是由

于企业设施不安全或劳动条件、作业环

境不良而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也属工

伤。

41、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

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

素,如工业毒害、生物因素、不良的气

候条件、不合理的劳动组织、恶劣的卫

生条件等,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

体并造成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

所引起的疾病。

42、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

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

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

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

久丧失劳动能力对劳动者或其遗属能

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

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

及为受工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

治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制度。

43、工伤保险基金:是指为了建立工

伤社会保险制度而筹集的基金。

44、差别费率:是指社会保险机构在

确定工伤保险费率时,根据不同行业、

产业的事故风险和职业危害程度的类

别以及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频率

确定不同比例的工伤保险费率。

45、浮动费率:是指社会保险机构在

确定行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率之后,根

据每个参保企业上一年度安全生产的

实际情况和工伤保险费用的支出情况,

在评估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或降低下个

年度工伤保险费率。

46、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当劳动者在

生产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劳动能力

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劳动者部

分、大部分或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有

关部门运用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

段,对劳动者病伤后医疗康复程度和丧

失劳动能力程度所作出的鉴别和评定。

二、简答题;

1、市场的功能性缺陷:外部性、公共

产品、市场垄断、不确定性。

2、社会保田制度的功能:从功能上看,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保障市场的竞争

者基本生存需要的“安全阀”或“安全

网”,也是保障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调

节器,它起着保护弱者维护社会安定、

增进普遍福利的作用。

3、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应由四

个部分组成:社会保险——基本保障,

保障劳动者推动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

资收入后,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

障最低生活,它是每个公民应享受的基

本权利。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

民生活社会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

优抚一一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

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的基本

生活。

4、社会保险体系的框架:老年社会保

险、失业社会保险、疾病社会保险、工

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

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5、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的框架:老年社

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

生育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

6、影响劳动者经济保障的主要风险?

老年风险、生育风险、疾病风险、工伤

风险、失业风险、死亡风险。

7、经济与社会风险的化解方法?自我

保障是人们化解经济与社会风险的最

原始手段。自我保障的主要形式包括私

人间通过缔结非正式合约实现风险分

担、自我储蓄以及投保商业保险等。(l)

非正式合约,是指个人在力所能力的范

围内,通过缔结某种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的合约,在参与者之间的分散风险。

(2)自我储蓄,是将个人可支配收入

进行重新分配以备将来之需。自我储蓄

的动机就是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保

障风险。(3)投保商业保险.个人可

以与商业保险公司缔结某种正式合约,

通过交纳一定的保险金,获得一定程度

的保障。

8、社会保障的方式:社会保险、社会

救助、政府有关政策、政府有关立法。

9、保险的特性:强制性、互助互济性、

对象的特定性、保障性、福利性、社会

性。

10、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1)投保

资助型的社会保险。(2)国家统筹型

的社会保险。(3)全民福利型的社会

保险。(4)强制储蓄型的社会保险。

11、社会保险的社会效应?(1)社会

保险对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2)社

会保险对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影

响.(3)社会保险与逆选择行为。.

12、社会保险的经济效应?(l)社会

保险对储蓄的影响。(2)社会保险对

收入再分配的影响。(3)社会保险对

劳动供求与流动的影响。(5)社会保

险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13、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的区

别?(l)目的不同。商业人身保险以

盈利为主要目的。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

过立法强制实施,不以盈利为目的。

(2)对象和作用不同。商业人身保险

以全体国民为对象,加入保险的惟一前

提是缴纳保险费,其作用主要是在被保

险人遭遇规定的保险事故时给予对等

性经济补偿,与被保险人的基本生活无

关,只能部分地解决其临时性的紧急需

求,不具有调节收入水平,维护社会公

平的作用。社会保险以社会劳动者以及

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保障对象。主要作

用是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永

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而中

断工资收入时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持劳

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3)保障水

平不同。商业人身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

取决于被保险人缴纳保险费的多少和

实际的损失情况,其保障水平确定的原

则,往往有利于高收入的社会成员。社

会保险的保障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劳动

者原有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水平,以

及在职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物价

上涨的影响和国家由经济发展水平所

决定的财政负担能力,其立足点是保障

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实现社会安定。此

外,在保障水平的确定上,采取的是有

1

利于低收入劳动者的原则。

14、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1)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障的对象为全体国民。社会保险只对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和失去工作机会的劳动者承担生活保障责任,补偿其因劳动危险事故造成的直接收入损失,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特定手段。(2)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给付与劳动者对保险基金的贡献直接相关,实行权利和义务基本对等的原则。社会保障则是社会对国民的单方面的援助,无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要求。(3)保障基金的来源不同。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个人和企业(雇主),政府也给予必要的帮助。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拨救和社会捐款。

15、社会保险与储蓄的区别?(1)性质上的不同。社会保险基金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出资积累,属社会所有,专款专用。而储蓄是个人或独立经济单位私有,使用由储蓄人意愿决定,需要在较长时期内积聚而成。(2)目的不同。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储蓄是为满足计划内较大款项的消费支出,预防意外事故只是次要目的。(3)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由于具有明显的福利性,实行权利和义务基本对等的原则。而储蓄则是一种自我保障行为,存储和支付不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16、社会保险基金的构成?责任准备金、巨灾风险准备金.年度保险费收支节余。

17、保险基金的特点?(l)基金建立的强制性。(2)基金来源的广泛性。(3)基金使用的专项性。(4)给付责任的长期性。(5)基金的增值性。

18、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社会保险费、政府资助或补贴、基金的投资运营收入。

19、社会保险费的负担方式?(l)企业(雇主)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2)企业(雇主)和政府共同负担。(3)政府和被保险人共同负担。(4)被保险人、企业(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负担。(5)政府全部负担。(6)企业(雇主)全部负担。(7)被保险人全部负担。

20、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性原则、收支基本平衡原则。

21、效率原则能否充分发挥,应从哪几方面考虑?(1)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是否阻碍了个人和企业参加生产活动的愿望。(2)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是否阻碍社会保险基金资源的有效分配。(3)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能否增强人们社会保险的费用意识。

22、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中,应从哪几方面考虑公平性问题?(l)大多数社会成员与少数低收入者之间的负担公平。(2)保险给付与保费负担间的公平。(3)代际之间的负担公平。

23、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和部分积累式。(l)现收现付式的优点:保险金给付及时,当年建立,当年支付;因平衡财务期间较短,无需考虑利率及复杂的精算技术,简便易行,没有巨额资金积累,可以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导致基金贬值的风险。

不足:存在着养老代际转嫁的矛盾,受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较大,随着人

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保险费率会逐步

提高,使年轻一代劳动力的负担过重,

缺乏资本积累。(2)完全积累式的优

点:因采用平准保险设方式,能合理地

调整消费结构,将劳动者劳动期间的一

部分收入延用到退休后消费;巨额保险

基金的形成,能有效地发挥资金的使用

价值.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缺点:由

于积累的保险基金储蓄时间长,容易受

到物价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保

值的难度较大,易发生贬值。(3)部

分积累式;它是在综合考虑了近期横向

平衡和远期纵向平衡的基础上按照当

年的保险费支出加上一定的储备来提

取保险基金。

24、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具体形式?

社会保险统筹缴费和建立基金个人账

户制.

25、社会保险缴费形式:社会保险统

等缴费和建立基金个人账户制。

26、保险费率的种类?分类保险费率、

综合保险费率和综合分类保险费率三

种。

27、开征社会保险税的理论依据?社

会保障中由政府提供的基本保障项目

具有纯粹公共产品的特征,具备了征税

的条件。因此从理论上说有征税的必要

性。而社会保险则体现了准公共产品的

特征,从而也具有了征税的条件。由于

现实中,许多社会保险项目也被列入政

府基本保障的保障范围而带有普遍性,

而且,在许多国家,尤其是福利国家社

会保障各项目中纯粹公共产品与准公

共产品的受益对象往往是一致的,因

此,许多国家在社会保险项目收费中采

取了统一征收社会保险税的做法.

28、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l)失业

保险的对象是失业劳动者。(2)保险

目的的多元性(3)造成风险的原因不

29、失业保险发展理滞后的具体原

因?(1)经济发展水平对失业保险支

付能力的制约。(2)城市化水平的影

响(3)保险对象的不确定性影响。(4)

就业水平与失业保障负担的影响。(5)

失业率变动的不确定性。

30、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1)强制

性失业保险制度。(2)非强制性的失

业保险制度(3)双重失业保险制度(4)

失业救济制度

31、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包括(1)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2)

失业保险对象的资格规定。主要有;失

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失业者必

须是非自愿失业的、失业者必须满足一

定的合格期条件、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

能力和就业意愿。(3)失业保险的给

付。失业社会保险给付水平确定应遵循

的原则: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应能确

保失业者及供齐直系亲属的基本生活

需要、给付标准不高于失业者原有的工

资水平、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4)

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筹集的具体渠道

有以下几种类型:政府、企业和被保险

人三方共同负担;由企业和被保险人双

方负担;由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负担;

由企业一方全部负担;全部由政府负

担;全部由被保险人负担。(5)失业

保险管理体制。有三种模式:一是由政

府设立专门机构直接管理模式;二是政

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三是政府监

督下的劳资双方联合管理。

32、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资格条件?

(l)失业者必须处于劳动年龄阶段。

(2)失业者必须是非自愿失业的。(3)

失业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合格期条件。

(4)失业者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

意愿。

33、失业社会保险给付水平确定应遵

循的原则?(l)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

平应能确保失业者及供养直系亲属的

基本生活需要。(2)给付标准不高于

失业者原有的工资水平。(3)权利和

义务基本对等的原则。

34、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和标准?

给付期限,包括等待期和最长给付期的

规定。首先是等待期,给付等待期就是

失业后不是立即给付失业保险金,而必

须要等待一个时期,时间的长短,取决

于各国所实行的就业政策,以及失业保

险基金的规模和财政状况。给付标准取

决于给付的计算方法。归纳起来,有以

下几种:(1)按近期社会平均工资的

一定比例计发。(2)按工资等级比例

或定额给付。(3)均一制赔付。

35、失业保险金筹集的内容?包括筹

措的原则、筹资的方式以及筹资的渠道

和负担比例。失业保险资金筹措的基本

原则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措的原则一

致,即尽量做到资金筹集与资金支出相

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失业保险采

取现收现付的筹资方式。由于各国经济

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的历史不同,同时又由于受到各国保险

制度的指导思想/实施方式等因素的

影响,因此在失业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的

具体渠道和负担比例上各国存在很大

的差异。

36、影响失业保险金支出的主要因

素?给付水平、给付申请次数、给付

期限、被保险人的年龄构成以及制度管

理严格性等。

37、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具体渠道和

负担比例的类型?(l)政府、企业和

被保险人三方共同负担,其负担比例视

本国的保险政策而定。(2)由企业和

被保险人双方负担。(3)由政府和企

业双方共同负担。(4)由企业一方全

部负担。(5)全部由被政府负担。(6)

全部由被保险人负担。

38、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的模式?(1)

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直接管理模式。

(2)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3)

政府监督下的劳资双方联合管理。

39、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l)

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源

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2)促

进了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3)打破

了职工的铁饭碗,根除了我国企业职工

长期存在的惰性和依赖观念,提高我国

职工的进取精神和劳动积极性。同时有

利于提高我国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

(4)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0、我国原有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

要问题?(1)实施范围方面;实施范

围相对较窄,难以适应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的要求和企业转换经济机制的来要。

(2)保障水平方面:我国失业保险在

保险水平方面偏低,难以维持基本生

活,再就业困难。(3)政策衔接方面;

我国原有的失业保险制度在改革过程

中,单项独进、缺乏与其他有关政策的

必要衔接。(4)资金的来源方面:资

金来源单一,基金承受能力有限,而劳

动者则由于不缴费,导致风险意识淡

漠,参与意识薄弱。(5)统筹程度方

面:失业保险基金除少数省市实现省级

统筹外,绝大多数地区由市县级统筹;

互济性差,可调剂的范围较小。此外,

监督机制不健全,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主

体缺乏,基金增值乏力,也是其存在的

主要问题。

41、我国失业保险制及改革的原则?

强制性原则、社会性原则、适度的原则、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42、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

式?广覆盖、资金合理负担,国家强制

性失业保险与失业救济相结合,失业保

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43、我国目标模式现行失业保险制度

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失业保险的范

围:适用范围为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

职工。(二)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

理:(l)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一是企

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

5%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

位按本人工资的1%缴纳保险费。二是

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三是政府提

供的财政补贴。四是依法纳入失业保险

基金的其他收入。(2)失业保险基金

的管理。(三)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范

围:失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

面的开支:一是失业保险金;二是领取

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三是领

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

丧葬补助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

抚恤金。四是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

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五是国务

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

其他费用。(四)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

条件、待遇标准期限及权利的丧失。(l)

条件;一是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

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

务满一年的。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

业的,三是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

求的。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有申请

资格。(2)标准:包括失业保险金、

医疗补助金、丧失葬补助金及供养直系

亲属抚恤金等。(3)期限;领取期限

根据失业职工失业前累计缴费时间确

定。最长的24个月,是短的12个月。

(4)丧失:有下列情况的,停发其失

业保险金及其他费用:一是重新就业

的。二是应征服兵役的。三是移居境外

的。四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五

是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六是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

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介绍的工作。七是

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五)失业保险的管理。

44、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

主要问题?(l)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还

是比较小。(2)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

没有包括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2)

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在统筹的层次上

仍然比较低。同时现行的失业保险制度

没有远期的统筹目标。因此,现行的失

业保险制度在统筹层次上存在着很大

的缺陷性。

45、医疗保险与疾病保险的区别?(l)

医疗保险待遇是直接用于医疗服务的

费用,疾病保险是劳动者因患病而暂时

丧失劳动能力,收入中断、失去生活来

2

源时,社会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2)劳动者只有在患病后失去劳动能力并超过一定时间,工资收入中断,才能享受疾病保险待遇。它实际上是医疗保险制度的一种补充。(3)实行疾病保险的目的在于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劳动者病愈后可继续从事生产劳动。(4)享受疾病保险的职工必然要享受医疗保险,但是绝大多数享受医疗保险的劳动者,却不一定享受疾病保险。

44、医疗保险的特点?(l)医疗保险所保障的内容是劳动者的身体健康。(2)医疗保险的实施手段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3)医疗保险实施涉及三个当事人;即社会保险机构、被保险人和医疗方或医药方(4)医疗保险具有交叉性。(5)医疗保险的对象的全面性和服务频率高。

45、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及其利弊?(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是由国家或政府直接建立和掌管医疗卫生事业,医生和医务人员均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待遇,国民看病无需交费。享受免费医疗保健服务,费用由国家负担,由国家财政预算直接提供。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缺陷是一方面国民因缺乏费用意识而导致医疗费用大幅度地上升,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是国营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大都以立法的形式对医疗保险的各项内容作出规定,强制参加。雇主和雇员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国家则采取税前列支的方式提供支持.必要时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实行财政兜底。优点是贯彻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缺点:就是合同外的职工则无权享受这种医疗服务,使保障全民卫生健康的目标无法实现。(3)个人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是指政府强制要求国民在指定的金融机构设立一个储蓄账户,医疗费用按照一定的办法在该账户内开支。优点是社会成员的费用意识强烈,有助于控制医疗费用的非正常增长。缺点。首先,由于强调个人责任,基金储备在个人账户内无法体现社会保险的互助互济原则;其次,由于积累的资金十分庞大,如果没有合理的投资工具,基金的保值增值压力较大。46、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47、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l)被保险人个人缴纳的保险费(2)雇主缴纳的保险费。(3)政府的资助。48、国家资助医疗社会保险的主要方式?(l)为政府雇员缴纳保险费。(2)对雇员和雇主交纳的保险费采取税前列支。(3)对老人及低收入者实行补贴;(4)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赤字时实行财政兜底,即国家在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中承担最后的责任。

49、医疗社会保险的具体筹资方式?(1)固定保险费金额制:即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被保险人都必须缴纳金额相等的保险费,而不管其收入的高低。(2)工资比例制,即按工资的百分比缴纳保险费。(3)收入比例制,即按照个人收入的百分比缴纳,而不仅仅是

工资。(4)区域级差制,即按各区域

内医疗卫生基本设施条件的情况,确定

不同的缴费标准。

50、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条件?包括

享受医疗社会保险待遇的一般资格条

件和具体给付条件。(l)一般资格条件:

一是就实行投保机制社会保险的国家

来说,劳动者必须按章定期交纳保险

费,否则无资格享受医疗社会保险待

遇。二是有些投保制国家则把就业期作

为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条件。(2)具

体给付条件:被保险人获得医疗服务给

付的资格,履行必要的手续及遵守相关

的规章制度。被保险人生病时,只有符

合事先规定的给付条件,才能获得医疗

社会保险的医疗给付。

51、医疗社会保险的给付项目?(1)

医疗服务态度。(2)疾病津贴。(3)

被抚养家庭医疗服务。(4)被抚养家

庭现金补助。(5)病假。

52、医疗保险费的支付方式?(1)直

接支付方式:是指由社会保险机构或公

共医疗系统将医疗费直接支付给提供

医疗服务的医院和其他服务提供者,患

者本人同提供服务的医生和医院之间

不直接发生经济关系。(2)间接给付

方式:又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先由患

者按其所得到的服务,向医生、药店或

医院缴费,然后按比例向社会保险机构

报销,社会保险机构偿还患者所交医疗

费的一部分或全部。另一种是社会保险

机构与公私合营医院或开业医生签订

合同,医院或开业医生给合同被保险人

提供医疗服务后,向社会保险机构收取

费用。

53、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成

就?(1)保障全面,国民身体素质普

通提高.(2)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

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3)地方病、

传统病得到了有效控制。(4)医疗卫

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54、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

题?(1)国家和单位对职工医疗费用

包揽过分,从门诊到住院.从小病到大

病无所不包,职工不负担或负担很少的

医疗费用.基本上实行的是免费医疗。

(2)覆盖面比较窄,社会化程度

低.(3)对医患双方缺乏有效的制约

机制,医疗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浪费

严重。

55、我国医疗费用过度膨胀的原因?

(l)首先是体制缺陷造成的。职工看

病,国家和企业拿钱。在这种体制下,

职工没有交费的义务,不了解国家和企

业的负担;只强调权利,从而造成权利

和义务的脱节。(2)药品价格和医疗

服务费用暴涨。(3)退休职工的大量

增加使医疗费用上升的又一原因。(4)

管理上的漏洞也是造成医疗费用不断

攀升的原因之一。(5)传统习惯的积

淀与人们观念上的误区,以及政府宏观

调控能力的弱化,亦是造成医疗费用不

断膨胀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56、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主要

试点模式及其优缺点?(1)“三段通

道模式”;主要内容是:医疗保险费由

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按规定比例

分别建立社会统等医疗基金和个人医

疗账户,职工发生医疗费用时先由个人

医疗账户支付,个人账户用完后,再由

个人自付本人工资的5%,当超过5%

时由社会统等医疗基金按比例支付,职

工个人仍需负担一定比例的费用。缺点

是对于管理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统筹

基金与个人账户相互贯通,容易引起统

筹基金超支。(2)“三金模式”:主要

内容是:“三金”包括个人账户、社会

统筹基金和企业调剂基金。其中个人医

疗账户和企业调剂基金放在企业,由企

业管理。该模式的优点在于由于用人单

位参与医疗费用的管理,有利于调动企

业参与医疗费用控制的积极性。缺点是

增加了用人单位管理成本,没有减轻企

业的事务性负担,同时,由于基金过于

分散,互济能力较弱,有悖于社会保险

的社会化原则。(3)“板块模式”:主

要内容:在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和个人账

户的基础上.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基金

独立运作。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门诊

医疗费用,个人账户用完后,在门诊就

医时的医疗费用全部自付。优点是个人

账户与社会统筹基金分开,独立运作,

风险各自负责。缺点在于可能造成“小

病大养”、“门诊挤住院”的现象。

57、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探索性改革的

成绩与问题?成绩:(1)建立了合理

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保障了职工

的基本医疗。(2)初步建立了医疗费

用制约机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

用的过快增长长。(3)促进了医疗机

构内部的改革。问题:一是统筹层次低,

企业参保率低。二是筹资比例偏高,基

金征缴困难。三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未

能与医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配合。

5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着

眼点?是实现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所

谓制度创新,就是把过去那种由国家和

企业包揽的福利型的公费、劳保医疗制

度,改为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

同负担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的社会管理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所谓机制转换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医疗

保险费用筹措机制、稳定的保障机制、

医、保、患之间的制约机制、有效的管

理运行机制和有力的监督机制。

59、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任

务和原则?任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要求,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

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

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原则:(1)

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2)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3)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

方共同负担。(4)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60、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政

策措施?(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2)建立

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

负担的筹资机制。(3)基本医疗保险

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4)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属地

化、服务的社会化。(5)健全医疗保

险基金的监督机制,强化基金的管理。

(6)加快医疗、医药体制改革,强化

医疗服务管理。(7)坚持从实际出发,

对一些特殊的群体采取特殊政策。(8)

对中央企业和一些行业由系统统筹。

61、西方生育理论。主要有:贝克尔

的“三效应理论”、“儿童价值理论”、

和“子女成本效益比较理论”。(l)三

效应理论:是指收入效应、物价效应和

替代效应。贝克尔认为生育水平受“三

效应”的制约。当收入效应大于抚养孩

子的成本时,生育率提高。当收入效应

小于抚养孩子的成本时,生育率下降。

(2)儿童价值理论:认为,儿童和商

品一样,也有价值。正价值主要有五个:

经济利益、感情利益、家庭和家族的延

续、父母与子女交互影响的利益、自我

丰富与发展。负价值也有五个:抚育成

本、感情比价、机会成本、体力消耗、

家庭代价。如果正价值超过其负价值,

社会的生育率就会上升;如果负价值大

于其正价值,生育率使趋于下降。(3)

子女成本与效用比较理论:认为当孩子

带给家庭的正面效用大于生养孩子所

花费的成本时,生育率就比较高,反之,

生育数量减少生育率下降。

62、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l)保障

范围小。仅包括已婚妇女劳动者,覆盖

面有限。(2)福利性。不仅保障了生

育妇女劳动本人的健康恢复和基本生

活水平的需要,维持妇女劳动力的简单

再生产,而且通过生育社会保险的给付

也保证了劳动力的扩大再生产。(3)

实行“产前与产后都享受”的原则。(4)

生育社会保险的风险是一种特定的生

理活动,由于生育活动所引起的劳动力

的暂时丧失,是一种特定的但属正常的

生理变化。(5)生育社会保险与医疗

保险。疾病保险的联系密切。

63、生育社会保险的作用?(l)对于

妇女劳动者来说,生育社会保险有利于

保护妇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能

力的恢复。(2)对于社会来说,生育

社会保险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

方面,生育社会保险有利于后代的延

续,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不断连续。另

一方面,生育社会保险可以促进我国计

划生育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64、现付养老模式及其利弊?这是以

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基金

筹集模式,它先测算出当年或近一二年

内老年保险项目所需支付的费用,然后

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险

的单位和个人,当年提取,当年支付。

优点:(l)可依需求变动及时调整缴费

或征税比例,保持收支平衡.社会共济

性强。(2)操作简便,无需过多的个

人信息,管理成本相对较低;(3)可

以避免长期积累方式可能遇到的物价

上涨、通货膨胀的危险。(4)具有通

过再分配达到收入公平的特征,体现社

会的福利性。缺点:(l)现收现付制模

式是通过代际收入转移的方式来进行

的,一代人的受益需要下一代人的供款

来支付。(2)现收现付制存在着某些

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3)这一筹

资模式还会对劳动力的供给和储蓄产

生负激励。

65、完全积累养老保险模式及其利

弊?这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

则为指导的筹资模式。它首先对有关人

口平均预期寿命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进行较长期的宏观预测,然后在此基础

上预测社会成员在享受保险待遇期间

所需支付的保险费用总量,将其按一定

比例分摊到劳动者整个就业期间或投

保期间。优点:(1)通过预提积累保

险基金,有利于实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

对劳动者的经济保障。(2)具有很强

的激励机制,透明度高。(3)通过强

3

调劳动者个人不同生命周期收入的再分配,有利于缓和现收现付制所产生的代际矛盾。(4)有利于增加储蓄和资金积累,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缺点和局限性:(1)由于积累制实行个账户,要求具有较多的个人信息和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管理成本相对较高。(2)完全积累制虽缺乏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但会引起代内收入再分配。

66、现付与完全积累整合模式及其利弊?这是一种资金筹集的创新模式。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中,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保证当前的支出需要,另一部分采取完全积累制,满足未来支付需求的不断增长。优点:首先,这种模式是在维持社会统筹现收现付制框架的基础上引进了个人账户制的形式,具有了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又保持社会统筹机制,集中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长处,防止和克服了它们的弱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这种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资金储备全面.再次,缴纳的费率也可以根据储备多少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既避免了完全积累制带来的风险,又可以解决现收现付制存在的缺乏储备和负担不均等问题。缺点: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的整合模式虽然优越于上述两种模式,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各种费(税)率的掌握上,很难做到恰到好处

67、统筹型及其利弊?国家统筹型即养老保险资金的征集、给付统统由国家出面举办,不向劳动者收取养老保险金。其享受条件首先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才能享受退休金;其次,在实行国家统筹型老年社会保险的国家,也把工龄长度列为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之一。由于劳动者不缴纳保险费,因此退休金的计算比较简单。一种是计发比例与原工资的高低呈正相关;一种是退休金标准与工资水平呈负相关。国家统筹型模式对于安定社会生活,对保障退休者的晚年生活,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应该予以肯定。弊端:(l)资金来源单一,使企业和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2)退休者本人不缴纳任何费用,缺乏自我保障意识,容易产生依赖和懒汉思想。(3)退休金只有一个给付层次,难以保障退休者的基本生活。68、投保资助型?即劳动者和劳动者所在的企业定期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老年保险费,不足之数由国家财政补贴。这实际上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险基金的模式。三方筹资方式的理论依据是:雇主希望健壮劳动力的充分供给;劳动者愿意为预防将来的风险做出一些贡献;政府在保障和改善公民的生活方面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69、个人投保费率和企业投保费率的形式?(l)等比例制。(2)级差投保比例制。(3)均一制。(4)累进式交纳法

70、强制储蓄型的特点?这种模式强调自我保障,个人和雇主双方均需投保,多投多得,国家不进行投保资助,仅仅给予一定的政策性优惠。其投保不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是通过立法强制遵守的。这种模式,要求企业和劳动者的投保率较高,否则便无法得到足够的基金。这种模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因为它无法体现社会保险的

共济性和互助性原则。

71、老年社会保险金的给付条件?被

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被保

险人必须交一定期限的保险费或服务

满一定年限;给付与服务年限无关,而

规定被保险人必须是永久居民或本国

公民或在国内居住一定时间。

72、老年社会保险金给付合格期的类

型?(l)按参加社会保险的年限和交

纳保险金的年限规定合格期。(2)按

工龄规定合格期。(3)按居住年限规

定合格期。

73、老年社会保险金的结付标准?(l)

以工资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又

称为薪资比例制。(2)以生活费为基

础来计算养老保险金。

74、薪资比例制的计算方法?正比例

法、倒比例法、基本比例加补充比例.

75、建立老年社会保险金调节机制的

意义?由于老年社会保险的目的在于

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同时分享社会

经济发展的成果.而社会经济发展却是

动态的,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收入波动是不

可避免的,因此如何调整老年保险金,

以便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中,保证老年人

的实际生活水平不致于降低,就成为社

会保险的一项重要任务。

76、养老金调节机制的种类?自动指

数调节机制、半自动调节机制、临时补

贴。

77、养老金调节机制的基准种类?物

价指数、工资指数、物价指数与工资指

数的结合、生活费用指数。

78、四种调整基准的利弊?(l)物价

指数基准。好处是透明度高;比较直观,

易于为退休者所接受。从长远看,零售

物价指数增长幅度较小,不会因与其挂

钩过多地增加费用负担。但是,在经济

转型国家特别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

国家,物价放开后,增长幅度可能偏大,

完全挂钩后会导致养老保险费用在短

期内增加过猛,造成沉重负担。(2)

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基准。好处是能够真

正保障退休人员的整体生活水平。但从

各国的实践看,这个参数较高,与此挂

钩增加费用太多,负担困难。(3)社

会平均工资增长指数基准。与此相挂钩

是透明度高,增长指数相对稳定,比较

规范。但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平均工资

的增长高于物价的增长,与其挂钩后养

老保险费用会增加过快。(4)物价指

数与工资指数相结合基准。集中了物价

指数基准与工资增长指数的优点,好似

双重屏障,使养老金受给者的利益获得

较好的保护,但这种相结合的调整基

准,操作起来较为复杂。

79、中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新模式的

基本内容?(1)统一企业和职工个人

的缴费比例。(2)统一个人账户的规

模。(3)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80、中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

要问题?(l)覆盖面窄而不统一。(2)

统筹范围不统一和缺乏可转移性。(3)

政策的多变造成了制度的不稳定

性.(4)中国老年保险管理体制比较

混乱。

81、中国为支付养老金债务和弥补资

金缺口可以使用的手段:(1)将部分

城镇土地使用交易税转入到养老保险

统筹基金中。(2)进行住房制度改革,

实行住房商品化。(3)国有股减持,

将减持的资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险统筹

基金中。(4)破产企业资产出售收入

首先用来满足支付职工养老保险债务

的需要。(5)出售中小型国有企业,

将出售收入转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

82、失业的类型?(1)按失业的形态

分: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结构性

失业、技术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2)

按失业的主客观原因分:客观性失业和

主观性失业。(3)按人们的就业意愿

划分: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

(4)按失业的表现形式来划分:显性

失业和隐性失业。

83、失业的正功能?(l)有利于劳动

力资源的合理配置。(2)有利于提高

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3)有利于劳

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完善。

84、失业的负功能?(1)对社会的稳

定构成威胁;(2)造成劳动力资源的

极大浪费;(3)破坏失业者的身心健

康;(4)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严重。

85、反失业的对策?(1)建立失业保

险制度;(2)建立失业救济制度;(3)

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介绍;(4)创造

就业机会。

86、保险税的特征?累退性和有偿性。

87、社会保险税的基本内容?(1)社

会保险税的课征范围。课征范围是指对

什么人课征。(2)社会保险税的课征

对象.课征对象实际上是指对纳税人的

哪些收入课征的问题。(3)社会保险

税的课征税率。社会保险税税率是整个

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税率的

高低是由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

围和收益大小决定的。(4)社会保险

税的征收与管理。社会保险税基本上采

用源泉征收法。

88、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意义?(l)

可以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2)

可以起到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的

作用。(3)可以起到减轻企业(雇主)、

劳动者个人、政府负担的作用。(4)

能直接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提高社会保

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89、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的原则:稳妥

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分

散投资原则、社会效益原则。

90、社会保险基金的资产结构?(1)

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第一准备金。主要

用于支付三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待遇。

(2)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第二准备

金。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支付三个月以

上,一年以下的社会保险待遇.(3)

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的第三准备金。主要

用于支付较长的时期后的社会保险待

遇。

91、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及其利

弊?(l)银行存款:这是最简单而无

风险的保值方法,但这种投资方式的投

资收益却比较低。(2)有价证券投资:

主要是债券和股票。二者都是资产凭

证,但反映的发行者与拥有者的关系不

同。债券反映的债权债务关系,股票反

映的是所有权关系。(3)委托银行贷

款:委托银行贷款利率高,可获得较多

的收益,与直接贷款相比风险要小些。

(4)不动产投资:是指社会保险机构

将社会保险基金通过有关部门以各种

方式进行土地开发,住宅建设,以及进

行老区改造和新市区建设等开发性投

资,具有安全性、收益性,但因生产周

期长,占其资金数量大,其流动性不是

很好。有时不免遭到风险。

92、社会保险管理的意义?社会保险

管理是由国家和政府通过特定的组织

机构和制度安排,对社会保险的各种计

划和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实施,以

实现社会保险政策的目标与任务的管

理系统的总称.

93、社会保险管理的内在必要性?(1)

国家是社会保险的主体。(2)社会保

险是一种供人们消费的准公共产品,这

种产品既具有私有产品的性质,又具有

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的特点。(3)由于社会保险涉及政治、

经济、社会、法律等各个方面,并且是

介于各个领域之间的交叉领域;加之社

会保险内客纷繁复杂,涉及劳动者的切

身利益,因此,需要政府通过管理和监

督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

94、社会保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保险的行政管理、社会保险的业务

管理、社会保险的基金管理治三项。

95、保险行政管理的内容?(l)社会

保险法规及实施办法的制定。(2)社

会保险管理机构的设置。(3)对社会

保险法令、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情况的监

督和检查。

96、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内容?(l)

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2)社会保险

的财务管理。(3)社会保险待遇给付

的资格鉴定与审批。

97、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原则?(1)

集中管理原则。(2)专款专用原则。(3)

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98、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手段?(l)

法规管理手段。(2)监督管理手段。(3)

科学管理手段。

99、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组织结构?

(l)在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

情况下,一般是由政府的一个部来直接

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或由国家来管

理.(2)在政府间接管理社会保险基

金时,由政府成立专署或委托机构。

(3)私人基金管理机构。

100、社会保险管理的类型?政府直接

管理;由企业、事业单位自治机构管理,

受政府监督;由工会组织管理。

101、统一管理模式及其利弊?这种模

式是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项目全部统

在一个管理体系里,建立统一的社会保

险管理机构。优点:(1)有利于社会

保险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避免了政

出多门和部门之间互相扯皮而使社会

保险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的现象的产

生。(2)有利于社会保险各个项目之

间的相互协调及各个项目的保险基金

在一定范围内调剂使用,提高资金的使

用效率。(3)有利于社会保险管理机

构高效运作,降低管理成本。(4)把

所有的社会保险资金集中在一起征缴,

并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保险金的支付,

可减轻企业工作量。

102、分散管理模式及其利弊?该模式

就是由政府各部门实行多头横向管理。

即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不同的社会

保险项目,各自建立起一套保险执行机

构、资金运营机构及监督机构,各保险

项目之间相互独立,资金不能进行调剂

使用。

103、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及其作用?其

主要特点是根据各项社会保险项目管

4

理要求上的差异,把共性较强的社会保险项目集中起来统一管理,而把特殊性较突出的若干社会保险项目单列,由相关部门进行分税管理。它涉取了统一管理模式和分散管理模式的长处。作用:(l)既可适应社会保险社会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又能兼顾个别保险项目的特殊要求。(2)能够节省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3)把失业保险的管理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中单列出来,有利于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104、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l)社会保险管理过分分散。(2)部门分工及其职责不明,并存在着重叠现象。(3)中央与地方对社会保险事务的管理划分不请,国家直接管理的内容过多。(4)社会保险管理行政和业务不分。

105、改革与重建中国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原则?(1)与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相一致,符合社会保险制度内在要求的原则。(2)渐进改革原则(3)适度统一管理原则(4)高效率原则。

106、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构想?(1)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部门。(2)建立全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3)实行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的分离。(4)加快我国的社会保险立法,实行依法管理。

107、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1)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即“未富先老”。(2)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3)中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108、家庭养老机制及其特征?家庭养老,即由家庭承担赡养老人的功能。特征:(1)假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不变,确信具有理智的人可以合理安排一生的收入,以备年老之需。(2)大家庭要能对其家庭成员的收入和风险进行集中调节,才可以承担养老保障的责任。(3)老年人控制财产,养儿防老成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和社会责任。(4)忠孝节义是支持家庭养老保障传统的道德基石。

109、家庭养老系统:目标子系统、资源子系统、支持子系统。

110、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1)随着工业化的冲击,传统的大家庭逐渐解体而被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的保障能力大大削弱,无力承担养老重担。(2)工业社会的自力更生观念将逐渐取代传统农业社会的养儿防老观念。(3)国家对孝文化的漠视使家庭养老的思想依托不足。

11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1)经济上,以城市为基础的工业和服务业得到了发展,农业人口则减少了许多,子女开始离开农村到城市就业和安家。(2)政治上,某些利益集团已经产生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呼声。(3)在社会方面;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差别和人口流动的加剧,使老车人与年轻人之间产生了代沟通。(4)在人口方面,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死亡率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所有这些,都促使着家庭养老向新的模式转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12、老年社会保险定义的三层涵义?(l)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了维

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

一种制度选择,具有一定的法律强制

性。(2)享受老年社会保险必须是满

足一定的年龄条件或缴费年限的劳动

者。(3)老年社会保险满足的是基本

生活需要.这一标准低于原有的工资收

入水平,高于社会救济水平。

113、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l)享

受老年社会保险待遇同时解除劳动义

务的原则。(2)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

活水平原则。(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

成果的原则。

114、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1)

按基金筹集模式分为:现收现付式,完

全积累式和现收现付与积累制的整合

模式。(2)按基金筹集渠道分为:国

家统筹型、投保资助到和强制储蓄型。

(3)按接受老年保险的对象分为;普

遍养老金制和劳动者养老金制。

115、生育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育社会保险的范围、享受生育社会保

险的资格条件、生育社会保险的待遇等

方面.

116、生育社会保险待遇享受资格条件

的类型?(l)要求享受生育社会保险

待遇者,必须事先定期、如数缴纳生育

社会保证费;且须缴足法定时间。(2)

以投保年限或工作期限为条件,即被保

险人须在产前达到投保所规定的时间,

并从事工作若干期限,方有获得生育社

会保险待遇的资格。(3)只对居住年

限有一定的要求。(4)不规定任何投

保条件作为享受生育社会保险待遇的

前提。(5)在实行社会保险统筹制的

国家中,不要求生育之前投保,但仅对

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女职

工提供生育社会保险待遇。

117、生育社会保险的待遇?生育假

期、医疗保健服务、生育津贴、子女补

助等四个方面的待遇。

118、生育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定

型?(1)扩大生育社会保险制度的实

施范围。(2)提高统筹层次。(3)实

行费用共担的筹资机制。(4)应将生

育津贴与妇女的就业保障相结合。(5)

使生育社会保险制度定型化。

119、工伤保险的特点?除了具有社会

保险制度所具有的强制性、保障性、互

助互济性等共同特点,还有与其他社会

保险项目不同的显著特点。(l)工伤保

险具有赔偿性。(2)工伤保险的待遇

比较优厚,服务项目较多。

120、工伤保险的意义?对于劳动者来

说,实施工伤保险的意义:(l)工伤保

险保障了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

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

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是维护职工合法

权益的必要措施。(2)工伤保险保障

了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劳动者本人或其

遗属在生活发生困难时的基本生活需

要。(3)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害劳动

者或其遗属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劳

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国家和企业来

说,实施工伤保险的意义是;(1)工

伤保险保障了工伤劳动者或其遗属的

基本生活需要,防止少数人陷入贫困,

减少了劳动争议,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2)工伤保险保护了企业和雇主,尤

其是资金不足的小企业。(3)工伤保

险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121、工伤保险的原则?(1)无责任

补偿原则。(2)风险分担、互济互助

原则。(3)个人不缴费原则。(4)区

分因工和非因工原则。(5)补偿与预

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6)一次性

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的原则.(7)

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相区别

的原则.

122、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1)

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留有适当储

备的原则。(2)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

费率相结合的征收原则。(3)用人单

位缴费的原则。

123、工伤保险基金的具体筹集方式?

(l)社会统等方式.即由政府通过立

法规定企业必须参加工伤保险,按时、

足额地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工伤

保险统筹费用,并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

负责进行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2)

由政府统一规定待遇项目与标准,由企

业自行支付的方式。

124、劳动能力鉴定的主要作用?(1)

劳动能力鉴定提供的正确结论是批准

因工、因疾病和非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

动能力和劳动者退休、退职的科学依

据。(2)劳动能力鉴定所提供的正确

结论也是合理调换因工受伤、造成劳动

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的劳动者工作岗

位和恢复工作等的科学依据。(3)通

过劳动力鉴定工作,确定出职工因工致

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为保障受伤

害职工享受其合法的物质帮助和劳动

就业的基本权利提供了依据。(4)通

过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对职工是否能从

定为工伤或职业病提供了政策、标准依

据,也保护了受工伤的职工的合法权

益。

125、伤残程度划分的主要依据?其主

要依据是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医疗依

赖和护理依赖等四个方面,同时适当考

虑一些特殊残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生

活质量的损失。通过这四个方面进行综

合评定,另外,对职业病的评残还应与

职业病的分级诊断保持一致.

126、工伤社会保险的待遇给付?包括

医疗给付和现金给付两大类。(l)工伤

社会保险的医疗给付。它是一种服务性

给付,它是指劳动者因工受伤或职业病

伤害时,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门诊或住

院服务。(2)工伤社会保险的现金给

付。主要用于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因劳

动者工伤或职业病所造成的收入减少

或中断的损失。现金给付主要包括暂时

伤残给付、永久性残废年金和死亡给付

三项。

127、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主

要问题?(1)实施范围只限于国有企

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不能维护所有劳动

者的基本权益。(2)缺乏社会化的基

金筹集机制。(3)待遇规定不合理,

严重偏高劳动者生命价值。(4)缺乏

科学统一、规范的工伤认定及评残标

准。(5)没有工伤预防机制,无法发

挥工伤保险促进事故预防的积极作用。

127、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目的?

基本目的就在于干预工伤事故,保障工

伤职工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补偿职业

伤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128、我国工伤社会保险改革的目标?

目标就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和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覆盖所有企业

各类职工的、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

结合的社会化工伤保险制度。

129、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创新的目标取

向?(1)扩大工伤保险制度的涵盖面。

(2)新的工伤保险制度要通过分散企

业工伤风险,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

险。(3)工伤保险要把工伤补偿与工

伤预防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有机地结合

起来,更好地保障职工权益。(4)工

伤保险待遇标准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生

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并建立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正常调整机

制。(5)实现工伤保险管理的规范化、

法制化。

130、《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的成果?(1)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范围。

(2)完善了伤残鉴定。(3)改变了工

伤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4)细划和

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5)建立了保

险待遇给付的正常调整机制。(6)实

现了工伤保险基金筹集的社会化和差

别费率与浮动费率相结合。(7)实行

了工伤保险的属地管理原则和工伤保

险的社会化管理。

131、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所面临的

主要任务?(l)重点推进乡镇企业职

工的工伤保险。(2)加快立法进程,

使工伤保险制度早日定型。

132、《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的意义?首先,它是第一次将工伤保险

作为单独的制度统一制定并予以实施。

其次,它对沿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

的传统工伤保险制度实行一次全面的

改革,明确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未来

制度框架和主要任务,着重强调了工伤

保险要把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

复结合起来的改革思路,是一部较能反

映现实需要的重要法规,是我国工伤保

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的阶段性的具体体

现。

三、论述题

1、试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

1994年12月1日,国家颁布的

《企业职工生育社会保险试行办法》实

施以前,我国的生育保险实际上是一种

传统企业保障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不断深入,这种高福利的保障制度

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对于企

业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1)由于女

职工生育期间的费用,全部由女职工所

在企业支付,这就必然造成企业因招用

女职工数量的不同而出现经济负担畸

轻畸重的现象,影响了企业间的公平竞

争。(2)这种生育保障制度,是以企

业为惟一载体,客观上需要由企业承担

女职工生育活动所带来的全部损失。对

于个人来说,这种保障制度所带来的问

题是;(l)导致了妇女就业难,女大学

生分配难以及女职工的调动难等问题。

(2)妇女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传

统企业生育保障制所暴露出来的缺陷

给予关注,并将其作为一项专门的社会

保障制度在城市国有企业中进行改革

试点,其方式就是通过统筹来促使生育

保障的企业化向社会化转型。自1994

年12月14日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

工生育社会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以来,

受到了企业和女职工的普遍欢迎。但是

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实施范围仍然

较窄,统筹层次太低,生育社会保险费

用的资源单一、生育津贴与就业保障脱

节,以及制度本身的临时性等,这些都

将阻碍我国完善的生育社会保险制度

5

的建立。因此,必须对现行的生育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其完善化、定型化:(1)扩大生育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2)提高统筹层次。(3)实行费用共担的筹资机制。(4)应将生育津贴与妇女的就业保障相结合。(5)使生育社会保险制度定型化2、试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1)传统的企业保险难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这些问题是:首先,实施范围只限于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不能维护所有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其次,缺乏社会化的基金筹集机制。第三,待遇规定不合理,严重偏高劳动者生命价值。第四,缺乏科学统一、规范的工伤认定及评残标准。第五,没有工伤预防机制,无法发挥工伤保险促进事故预防的积极作用。

(2)中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创新的目标取向:实行工伤保险,其基本目的就是在于干预工伤事故,保障工伤职工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补偿职业伤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创新的目标取向是:①扩大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面。②新的工伤保险制度要通过分散企业工伤风险,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③工伤保险要把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保障职工权益。④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确定,要充分考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建立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⑤实现工伤保险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

1996年8月,原劳动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公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这一法规的公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第一次将工伤保险作为单独的制度统一制定并予以实施。其次,它对沿用20世纪90年代的传统工伤保险制度实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明确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未来制度框架和主要任务,着重强调了要把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结合起来的改革思路,是一部较能反映现实需要的重要法规,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的具体体现。《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具体内容:(l)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范围。(2)完善了伤残鉴定。(3)改变了工伤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4)细划和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5)建立了保险待遇给付的正常调整机制。(6)实现了工伤保险基金筹集的社会化和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相结合。(7)实行了工伤保险的属地管理原则和工伤保险的社会化管理。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1)重点推进乡镇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2)加快立法进程,使工伤保险制度早日定型。

3、试论社会保险的制度效应?

社会保险的制度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保险的社会效应和社会保险的经济效应。

(1)社会保险的社会效应:社会保险的社会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秩序的稳定、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逆选择行为等方面。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是由许多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反应的功能。

社会保险通过立法在全社会范围内筹

集社会保险基金,然后通过转移支付的

再分配方式,使社会成员在横向上彼此

互助互济。在纵向上实现不同年龄劳动

者的代际赡养、抚育。世界各国的社会

保险实践表明,适度的社会保险待遇给

付将会起到抑制人们逆选择行为的产

生。否则,将助长人们逆选择行为的产

生,直接威胁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

(2)社会保险的经济效应:社会

保险制度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对个

人储蓄、收入再分配、劳动力的供求、

经济周期的波动等方面。储蓄水平的高

低,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

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保险对储蓄的

影响取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方式,

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社会保险对

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方面:代际收入再分配、对同代社会

成员之间的收入再分配。社会保险对劳

动供求与流动的影响。①社会保险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就业决策。②

社会保险制度不仅影响劳动者是否参

与劳动的决策,同时也影响着企业雇佣

劳动者的决策。③社会保险制度对劳动

力的流动的影响。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具

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4、试论我国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改

革?

(l)中国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现

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传统社

会保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近年来

的改革所形成的一种局面。这种局面既

非传统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亦非社会保

险制度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体制,而是一

种较为混乱、有待体制创新的过渡性质

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

(2)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保险管理过分分散。二是部门

分工及其职责不明,并存在着重叠现

象。三是中央与地方对社会保险事务的

管理划分不清,国家直接管理的内容过

多。四是社会保险管理行政和业务不

分。

(3)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方

式选择:激进改革的观点、渐进式改革

的观点。合理的方式应是渐进式改革,

即在取得改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确定

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总体和改革发展

步骤,然后分阶段地由局部向全面改革

推进,最终完成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改

革。

(4)改革与重建中国社会保险管

理体制的原则:一是与中国的经济、政

治体制改革进程相一致,符合社会保险

制度内在要求的原则。二是渐进改革原

则。三是适度统一管理原则。四是高效

率原则。

(5)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的构

想:一是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部

门。二是建立全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委员会。三是实行社会保险行政管理与

业务管理的分离。四是加快我国社会保

险立法,实行依法管理。

5、试论我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改

革?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建立了第一个

正式的老年保险制度,最初的条例适用

于100人以上职工的企业。这一制度

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缴纳的保险费,缴纳

费率为工资总额的3%。1955年的《国

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

法》建立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民主

党派的工作人员的单独退休制度。

1958年的《工人职员退休暂时规定》

即涉及到企业职工,又涉及到政府部门

的工作人员,保险范围扩大到了不足

100名职工的企业。1978年国务院为

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颁布了

新的老年保险法规。法规所规定的普遍

退休年龄是男60岁,女性55岁。该

法规的出台,随后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该法规存在着明显的鼓励

提前退休的倾向。问题之二是由于该规

定是根据退休职工最后的标准工资确

定养老金,大大增加了国家和企业的负

担。从1986年开始。国家多次颁布新

的法规,并在许多城市进行了养老保险

模式的改革试验。1991年6月,在各

地改革试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

定》,规定要求除了企业要缴纳养老保

险费外,所有职工个人也要缴纳。1995

年3月,国务院根据中共“十四大”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

标要求。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就企业职工养

老保险制革改革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

规定。政府提出的两个改革方案使本已

不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加混乱了。其

结果导致了有上百种改革方案。

6、试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1)改革的原则:强制性原则。

强制性原则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特征,包

括失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必须遵循

的原则。社会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方面,第一,要逐步扩大失业保险的

覆盖范围,并实施多渠道筹集失业保险

基金。第二,在失业保险的管理上,把

基金收缴和支付分开管理,实行收支两

条线。第三,在坚持失业保险基金地方

统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统筹层次,使之

在近期内实现省级统筹,远期实现全面

统筹。适度的原则,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的原则。

(2)我国失业保险改革的目标模

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

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总

结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失

败教训,同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失业

保险制度的可取之处,我们认为,我国

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当是;

广覆盖、资金合理负担,国家强制性失

业保险与失业救济相结合,失业保险与

促进就业相结合。

7、试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1)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所取得

的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保障全面,国民

身体素质普遍提高。②死亡率下降;人

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③地方病、传统

病得到了有效控制。④医疗卫生事业得

到了迅速发展。

(2)传统的保险制度存在的问

题;①国家和单位对职工医疗费用包揽

过分,职工不负担或负担很少的医疗费

用。基本上实行的是免费医疗。②覆盖

面比较窄,社会化程度低。③对医患双

方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医疗服务成本

高,效率低;浪费严重。

(3)医疗改革模式:主要有三种:

“统胀结合”模式,以“两江”为代表

的。“三段通道”模式,以海南、深圳

为代表的“板块模式”和以青岛、烟台

为代表的“三金模式”。

(4)探索性改革所取得成效主要

表现在:①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

筹措机制,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②

初步建立了医疗费用制约机制,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③促

进了医疗机构内部的改革。

(5)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任

务和原则: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据财政、企业和个

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

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原则是;基

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

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

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

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

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

账户相结合。

(6)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政

策措施: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

所有的用人单位和职工。②建立医疗保

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的

筹资机制。③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

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④实现基本

医疗保险管理的属地化、服务的社会

化。⑤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的投资机制,

强化基金的管理。⑤加快医疗、医药体

制改革,强化医疗服务管理。⑦坚持从

实际出发,对一些特殊的群体采取特殊

政策。⑧对中央企业和一些行业由系统

统筹。

6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井巷工程试题库

《井巷工程》试题库 、名词解释 1?井巷:为了勘探、开拓及开采矿床,或为达到其他开采技术的目的,在有用矿物矿床或岩石中进行开凿工作时所形成的孔洞叫做巷道。 2. 井巷工程:为采矿或其他目的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等工程,总称为井巷工程。 3. 岩块:指从地壳岩层中切取出来的小块体。 4. 岩体:是指地下工程周围较大范围的自然地质体 5. 围岩:巷道附近受扰动的岩石。 6. 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增大的性质。 7. 岩石孔隙率:岩石内的各种裂隙、空隙的体积和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 岩石吸水率:指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下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烘干质量之比值。 9. 普氏系数:即岩石坚固性系数f,用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 c(Mpa)除以10 (Mpa)求得, 即f=R c/10,表示岩石破坏的相对难易程度。 10. 爆炸:是物质系统一种极迅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瞬间放出其内含能量, 并借助系统内原有气体或爆炸生成气体的膨胀,对系统周围介质做功,使之产生巨大的破坏 效应,同时可能伴随声、光、热效应。 11. 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生成气体产物从而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12. 岩巷:当岩层占掘进断面4/5及以上的巷道,称为岩巷。 13. 半煤岩巷:在巷道掘进断面中岩层面积占掘进断面面积的1/5?4/5的巷道。 14. 煤巷: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在掘进断面中,若煤层占4/5 (包括4/5在内)称为煤巷。 15. 轨距:是指直线线路上两条钢轨规头内缘之间的距离 16. 装药系数:装药长度与炮眼长度之比 17. 最小抵抗线:岩石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叫自由面,炸药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18. 爆破作用指数:通常把爆破漏斗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称作爆破作用指数。 19. 巷道快速掘进:采用合理的破岩、装运和支护技术,科学管理施工各个工序,使得每个工序用时最少、各个工序之间转换顺畅,使巷道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得到良好发挥。 20. 一次成巷: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掘砌三个分部工程视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距离内,按设计及质量标准要求,互相配合,前后连贯的最大限度的同时施工。 21. 正规循环作业:在岩巷施工中,正规循环作业是指在掘进、支护工作面上,按照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装备,完成规定的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并保证生产有节奏地周而复始地进行。 22殉爆: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引起与它不相触的临近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 23. 殉爆距离:带有雷管的主发药包爆炸时能连续三次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也爆炸的最大距离(m)。 24. 最大安全电流:给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5min不爆的电流最大值。 25. 三软煤层:指顶底板岩层和煤层强度均较小的煤层。 26. 二次支护:初次支护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巷道安全稳定性而采用的刚度较大的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 27. 装药系数:炮眼内装药的长度与炮眼长度的比值。

文化人类学A卷答案

文化人类学A卷答案 一、选择题 BACBC 二、名词解释 1、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是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要致力于研究古代宗教和人类学的问题,他认为宗教不是要给人们一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描述,而是服务于社会。图腾是民族的标志、旗帜,图腾原则就是民族本身。人们崇拜图腾实际上是崇拜他们所属的那个团体,图腾是团体的象征,犹如国旗之于近代国家。 2、图腾: 图腾(totem)一词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一书中,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3、文化圈: 文化圈是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描述文化分布的概念之一。它涉及的地域范围比文化区和文化区域更为广泛。文化圈概念最早由弗罗贝纽斯提出,但是对其做系统理论与论述的是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尔。他在1911年出版的《民族学方法论》一书中使用文化圈概念作为研究民族学的方法论。他认为,文化圈是一个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内分布着一些彼此相关的文化丛或文化群。从地理空间角度看,文化丛就是文化圈。 4、部落: 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它分为血缘部落和地缘部落两个阶段。 四、简答题 1、田野工作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如下: 一、社会性和多元性; 二、文化性和生活性; 三、历史性和现实性; 四、实践性和探索性; 五、艰苦性和变化性。 2、文化传播理论与进化论的观点是对立的,他们发对进化论,强调文化传播在文化发展

人类学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 1、理论人类学与应用人类学之关联 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异同”的名为“比较民族学”, 即今天所说的理论民族学, 它偏重于研究多个民族的共同发展规律。(蔡元培) 应用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新兴起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社会调查的方法,着重研究现代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社会生活规律。对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医药与保健,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遗传工程进行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应用人类学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冲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线,进行科学间合作,协同研究。可分为结构人类学、人类工程学、医学人类学、老年人类学、分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人口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空间人类学等分支学科。 2、人类学南派与北派的比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类学兼收并蓄了欧美人类学的种种学术流派,成为一个多元的学术体系。到30年代,中国人类学已形成三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风格,呈华东、华南和华北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受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影响的“北派”与“南派”,分别以燕京大学与“中央研究院”为中心形成自己的圈子。 “北派”受功能学派影响较大,偏重于一般社会科学。关注深入的民族志研究(社区调查),重视比较不同社会中人类的不同生活方式,研究并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特色在于汉人社区研究。强调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以田野调查的实际资料和分析研究为拳头产品,通过和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在国际人类学界影响较大。 “南派”与历史学派关系深厚,偏向于人文学,注重物质文化与跨民族关系研究,注意力在文化研究,而非规律或原理、原则的寻求。强调以族群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搜集传统风俗与历史源流的内容,明确提出要以人类学材料来补充历史记载不足的看法。在实地调查中,偏向于民族志描述。他们开展的田野调查数量最多、面积最广,质量上乘。 两派在经验资料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方面,分别都有各自独到的开拓。 3、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之关联(事实与理论) 社会调查是指:政府或个人组织对社会间事件的调查。如民生、物价、治安、政府公信力等领域。 社会学调查指:通过社会调查所得的结果与不同组织或个人调查结果相比较,了解两方或多方意见共同研究。 4、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后,苏维埃学派对我国的民族学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原始社会研究、经济文化类型和民族定义与识别。所谓经济文化类型,乃指“一定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它在历史上形成于处在相似的社会经济水平,并居住在同样自然地理条件下的不同民族中”。林耀华等后来将之修改表述为“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这一理论的深刻意义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它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共同体的分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因为同样的经济文化类型可以独立出现在远隔千里而又无直接交往的民族中,这种超越地域性的特征使它与语言的发生学分类法以及社会形态分类法等一样,都成为民族学家认识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的科学工具。 其次,依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原因,使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汉族与诸少数民族的共生关系。

井巷工程复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5分) 1.拱形巷道断面包含有半圆拱形、圆弧拱形、三心拱形等拱形。 2. 巷道墙高是指巷道底板至拱基线的高度。 3.巷道交岔点按其结构分为穿尖交叉点、牛鼻子交叉点。 4.主井井筒断面可分为提升间、管道间、梯子间、延伸间。 5.井底车场由储车路线、运车路线、井底车场硐室等部分组成。 6.平巷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凿岩、爆破、通风、装岩、运输和支护。 7.硐室围岩的稳定性基本取决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类因素。 8.平巷掘进时,用以指示巷道掘进方向的是中线,控制巷道坡度的是腰线。 9.平巷掘进时,其通风方式主要有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混合式通风三种形式。 10.斜井开拓与立井开拓相比具有投资省、出矿快、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11.斜井防止轨道下滑的方法有固定钢轨法、固定枕木法两种。 12.马头门的形式主要取决与选用罐笼类型、进出车水平数目及是否设有候罐平台。 13.立井施工方式可分为单行作业、平行作业、短段掘砌、一次成井和反井刷大。 14. 井巷工程内容主要包括井巷工程设计和井巷工程施工。 15. 井底车场按矿车运行系统可分为尽头式、折返式和环形式。 16. 斜井按提升容器可分为串车斜井、箕斗斜井和胶带机斜井。 17. 斜井井颈由加厚井壁和壁座组成。 18. 斜井施工时安全措施包括井口预防跑车安全措施和井内阻挡已跑车的安全措施。 19. 天井掘进方法有普通法、吊罐法、爬罐法、深孔爆破法和钻进法。 20. 中央水泵房由主体硐室泵房、管子道、通道。中央水泵房与水仓组成中央排水系统。 21.硐室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全断面施工法、台阶工作面施工法、导硐施工法和留矿法。 22.水泥砂浆锚杆属被动式、黏结式锚杆。胀壳式锚杆属主动式、机械式锚杆。 23. 井筒自上而下由井颈、井身和井底组成。 24. 竖井设计时选择提升容器主要依据是用途和生产能力。 25. 罐道分刚性罐道和柔性罐道。 26. 井壁壁座有单锥形壁座和双锥形壁座两种形式。 28. 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其用途和位置可分为掏槽眼、周边眼和辅助眼。 29. 掏槽眼的排列形式可分为斜孔掏槽和直孔掏槽两大类。

文化人类学期末考试试题

文化人类学 ----------------------------------------------------------------------------------------------------------------------- 一、单选题(共10分) 1、文化唯物论的代表人物哈里斯的代表作是() A《文化唯物论》B 《原始文化》C 《洁净与危险》 D 《忧郁的热带》 2、《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A 林耀华 B 费孝通 C 瞿同祖 D 吴文藻 3、基诺族属于() A 平等社会 B 阶层社会 C 阶级社会 D 开放的阶级体制 4、马埃男子社团属于() A 年龄社团 B 性别社团 C 区域社团 D 民族社团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6、“男耕女织”表达的是一种() A 年龄分工 B 性别分工 C 地域分工 D 阶层分工 7、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这是()的观点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8、《癫狂与文明》的作者是() A 德里达 B 福柯 C 涂尔干 D 米德 9、年龄和性别分工() A 存在于狩猎社会 B 存在于采集社会 C 存在于工业社会D存在于一切社会 10、对“神圣”与“凡俗”的区分出自() A 布朗 B 涂尔干 C 马克思 D 韦伯 二、多选题(共20分) 1、狩猎与采集社会的一般特点() A小规模的社会群体B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C没有恒久稳定的领导者 D食物共享 2、下面关于形式主义流派说法正确的是() A以研究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自己的基础 B以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作为自己的方法论指导 C形式主义流派是经济人类学中历时最久的、影响最大和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派。 D主张从社会、生态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互动、交换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经济问题。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Anthyopological)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1、人(man)——生物人organism、文化人cultrate[k?lt??'rɑ:ti]、社会人 2、文化——人所创造的文化(Culture)包括物质文化(包括受人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广义具象——包括体质人类学(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语言学、文化(社会)人类学 狭义具象——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4、各国的本土特征不同:(英美)(欧洲) 狭义具象: 北美:文化人类学 英国:社会人类学 欧洲:民族学 因此,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只是各国的称呼不同,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样的。即: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中国——先后受到欧洲和北美的影响,学科名称和术语使用一直没能统一。各种划分出入较大。 1)学科分类上:一度将人类学划归生物学。1992年,人类学被划为民族学下,成为其七个二级学科之一。后经修订,人类学又被划归社会学之下,成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独立学科被打散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不同称呼但内容相同的学科被划分在不同学科之下。如:民族学仍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放在民族学的括住内。 2)误解也比较多。如:民族学被等同为“民族研究”、少数民族研究。汉人社会研究则被拉入社会学之中。 3)公众形象与认知度非常低。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 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蔡元培),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对人类学的认知也比较低,不仅不被公众认知,也不为大学、学者认知。 4)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学科命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构建。人类学被介绍进中国就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学科秩序。以民族学(欧洲大陆)、文化人类学(美国)或社会人类学(英国)的名称进入中国的人类学,形成了不同学术特点的南派与北派。新中国建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人文研究 一、填表题 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部分 二、填空题 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 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 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解。 3.1958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从而 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著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1870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基础上,出版了 名著,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著作中全面的发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

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 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各族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B.文化中心论 C.种族主义D.文化普同论 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 梁”。 A.人类学B.社会学 C.民族学D.考古学 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选) 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 C.考古人类学 四、名词解释 1.文化 2.进化学派 3.传播论 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 5.社会决定论 6.历史特殊论 7.濡化 8.文化模式、国民性 9.功能论& 新功能论 10.社会冲突论 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较

五、简答与问答 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 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 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叙述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 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本土特点。 9.是论述人类学与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0.思考学习人类学有什么作用或者意义。 11.说明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及其前提条件 12.如何认识整体性的文化研究 13.如何认识文化相对主义 14.阐述你所知道的人类学的认识论主题 第二章田野民族志与人类学研究(3课时) 一、填空题 1.在其他社会科学家看来,人类学中的质性研究主要在于探讨文化现象、形成 民族志、和研究的学术传统。 2.在一书中已经提出了田野工作的具 体方法,并认为通过这些方法和一定程序有望获得可靠而有效的民族志资料。 3.从事田野民族志研究的人类学家的选题一般有两种选择,即: 和。

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01-09

历年北大人类学试题01-09 02010年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理论 一、名词解释 古典进化论列维-斯特劳斯夸富宴种姓象征人类学政治人类学 二、简答 亲属制度地位意义 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异同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特征 文化相对主义 三、论述 进化论的历史地位 如何看待曾经作为迷信的庙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说人类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学科 中国人类学与汉学人类学的关系 方法 一、名词解释 个案研究知情人多点民族志整体论主位研究法文本学派 二、简述 简评《摩洛哥田野工作反思》 举例说明结构性与能动性 合作民族志 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征 三、论述题 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 人类学田野作业中的语言问题 反思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 “传统的发明”给予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意义 2009年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试题 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文化相对主义 2、库拉 3、社会血亲 4、奥马哈制 5.非物质文化遗产 6、《江村经济》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结构主义 2、简述波兰尼形式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观点 3、列维—斯特劳斯如何看待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1、论述萨义德《东方学》一书对反思与重构人类学的启发与局限 2、谈谈对人类学“实践性”的看法 3、举例论述民族志撰写中的基本困难 4、请就中国的一种社会歧视现象发表自己的分析 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实验民族志 2、表征(representation) 3、参与观察 4、主位 5、《写文化》 6、多点民族志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解释人类学方法论的启示 2、你如何看待“在家乡”的人类学? 3、为什么人类学家要学习被研究对象的语言? 4、以一个人类学家的经历为例,列举深度访谈的若干前提条件 三、论述(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你对人类学中国研究方法论的看法 2、在当代人类学中提倡“合作民族志”的主张,你认为这种方法论主张与参与观察的关系如何? 3、举例论述怎样认定一个社会事实 4、对人类学田野作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步骤予以介绍,并加以方法论的评 2008年一月北大人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5分*6) 结构主义人类学功能学派传播学派过渡礼仪民族中心主义涵化 二,简答(10分*4) 1,亲属制度研究在人类学中的意义 2,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观点 3,象征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4,布迪厄的习性观点及你对习性的看法 三,论述(20分*4) 1,改革以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的异同 3,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的社会价值及学术贡献 4,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5分*6) 1,浓厚的描述2,民族志撰写3,田野工作4,参与观察5,参与性行动研究6,个案延伸方法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

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在客观上又限制了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社会,中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的现代化社会变迁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研究场景。针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学的事实,人类学应该主动积极地融入对社会主流的变迁趋势的研究,以扩大其学科影响力。由于人类学惯于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小规模的社区,而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相互并存的典型二元结构社会,事实证明,要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更为合适。实际上,人类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不仅为农村社会学者,而且也被其他学科比如农村政治学者、历史人类学者所广泛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类学者就完全停留在自己学科的领地里,陶醉于本学科的

《井巷工程》试题库

《井巷工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 井巷:为了勘探、开拓及开采矿床,或为达到其他开采技术的目的,在有用矿物矿床或岩石中进行开凿工作时所形成的孔洞叫做巷道。 2. 井巷工程:为采矿或其他目的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等工程,总称为井巷工程 3. 岩块:指从地壳岩层中切取出来的小块体。 4. 岩体:是指地下工程周围较大范围的自然地质体 5. 围岩:巷道附近受扰动的岩石。 6. 岩石的碎胀性:是指岩石破碎以后的体积将比整体状态下的体积增大的性质。 7. 岩石孔隙率:岩石内的各种裂隙、空隙的体积和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 岩石吸水率:指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下吸入水的质量与试件烘干质量之比值。 9. 普氏系数:即岩石坚固性系数f,用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 C(Mpa)除以10(Mpa求得, 即 f=R c/10,表示岩石破坏的相对难易程度。 10. 爆炸:是物质系统一种极迅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瞬间放出其内含能量,并借助系统内原有气体或爆炸生成气体的膨胀,对系统周围介质做功,使之产生巨大的破坏效应,同时可能伴随声、光、热效应。 11. 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生成气体产物从而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12. 岩巷:当岩层占掘进断面4/5及以上的巷道,称为岩巷。 13. 半煤岩巷:在巷道掘进断面中岩层面积占掘进断面面积的1/5?4/5的巷道。 14. 煤巷: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在掘进断面中,若煤层占4/5 (包括4/5在内)称为煤巷。 15. 轨距:是指直线线路上两条钢轨规头内缘之间的距离 16. 装药系数:装药长度与炮眼长度之比 17. 最小抵抗线:岩石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叫自由面,炸药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18. 爆破作用指数:通常把爆破漏斗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称作爆破作用指数。 19. 巷道快速掘进:采用合理的破岩、装运和支护技术,科学管理施工各个工序,使得每个工序用时最少、各个工序之间转换顺畅,使巷道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得到良好发挥。 20. 一次成巷: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掘砌三个分部工程视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的距离内,按设计及质量标准要求,互相配合,前后连贯的最大限度的同时施工。 21. 正规循环作业:在岩巷施工中,正规循环作业是指在掘进、支护工作面上,按照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装备,完成规定的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并保证生产有节奏地周而复始地进行。 22殉爆:炸药(主发药包)发生爆炸时引起与它不相触的临近炸药(被发药包)爆炸的现象。23. 殉爆距离:带有雷管的主发药包爆炸时能连续三次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也爆炸的最大距离(m)。 24. 最大安全电流:给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5min不爆的电流最大值。 25. 三软煤层:指顶底板岩层和煤层强度均较小的煤层。 26. 二次支护:初次支护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巷道安全稳定性而采用的刚度较大的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 27. 装药系数:炮眼内装药的长度与炮眼长度的比值。 28. 循环图表:为了组织循环作业,在施工时将掘进循环中各工序的持续时间、先后顺序和相互间的衔接关系,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该图表即为循环图表。

复旦考研文化人类学真题2008-2016

文化人类学(2008年) 科目:文化人类学总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任选四题,每题5分): 濡化(enculturation) 涵化(acculturation) 结构性暴力(structural violence) <<努尔人>> (The Nuer) 萨皮尔 - 沃尔夫假设 (Sapir-Whorf hypothesis) 泰勒(E. B. Tyler) 二、简答题(任选四题,每题10分): 1) 举例说明互惠(reciprocity) 关系的三种形式。 2) 简述人类学视野中文化的几个基本特征。 3) 以本尼迪克特 (Benedict) 的 <<菊与刀>>为例,谈谈你对人类学田野研究中伦理问题的看法。 4) 简述亲族(kinship)研究对于人类学学科的重要性。 5) 什么是特定语境中的“代码转换”(code-switching)? 田野工作者为何要关注这一现象? 6) 简述文化相对主义对于人类学田野研究的意义。 三、论述题(共二题,每题20分): A 请在下列二题中任选一题: 1) 以你对人类学学科的理解,阐述文化人类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研究的意义。可适当引用人类学理论和民族志(ethnography) 经典案例加以说明。 2) 在人类学家眼中,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农是否比大学教授的“文化程度”要低?为什么?可适当引用人类学理论和民族志( ethnography) 经典案例加以说明。 B 请在下列二题中任选一题: 1) 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相比,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有无独特之处?如有,请说明有那些独特之处?可适当引用人类学理论和民族志( ethnography) 经典案例加以说明。

北大人类学历年考题【原文】

人类学理论 一. 概念解释 1.马林诺斯基 2.新进化论 3.文化相对论 4.《江村经济》 5.结构人类学 6.社区研究法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8.田野工作 二. 简述题 1试论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异同 2.试论50年代至70年代(二战后)英,法,美国人类学的基本变化情况 3.简述解释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三. 论述题 1.试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领域(亲属制度,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之一论述本学科的研究特色 2.举例说明民族志对于社会人类学的重要性 3.略析人类学者在研究中国中面临的认识论挑战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民族志 2.参与观察 3.跨文化比较研究 4.“浓厚的描述” 5.整体论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2.简述"主位法"和"客位法"的方法论差异 三. 论述题 1.试比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的结合 2.论述经验事实与理论阐述之间的关系 四.问答题 1.《古代社会》的作者是( ) (1)泰勒(2)摩尔根(3)马林诺斯基 2.结构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1)格尔茨(2)列维_斯特劳斯(3)埃文思_普里查德 3.弗里德曼是( ) (1)汉学人类学家(2)非洲人类学家(3)美洲印地安人类学家 4田野工作是指( ) (1)实地社会实习(2)地理学实地测量工作(3)民族志研究的核心过程(4)社会学的整体论方法 2002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1.进化论 2.博厄斯 3.米德 4.结构主义 5.利奇 二. 简述题 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 论述题 1.试述马林诺斯基的《文化论》的基本内容 2.试述20世纪初期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内容 3.试述二战以后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变化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田野工作 2.民族志 3.跨文化研究 4.人类学 5.民族中心主义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差别 2.你对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看法 3.试述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规则 三. 论述题 1.试述一个人类学家研究自己民族和他民族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便利之处 2.试述整体论 3.试述归纳法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 2003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概念解释 涂尔干 费孝通 格尔茨 传统 社会结构 象征人类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 2.简述新进化论 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黄泽 =提要>我国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渗透,并在异文化、本文化的学术取向上有所交叉。民俗学以人类学为背景学科,人类学亦借鉴民俗学方法、材料与调查手段以把握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研究主体透视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并从学术史的视角描述两个相关学科的互动过程:渗透、交叉、融合。 =关键词>人类学民俗学渊源互动 =作者>黄泽,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C9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1)01-0017-06 人类学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三十年代后获得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自二十年代后,以歌谣运动肇始,应和着/五四0新文化运动,也在北京、广州、浙江等地传播。分析中国人类学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主体及其论著,其研究对象、方法、关注重点及研究兴趣体现出兼顾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旨趣。而民俗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类学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学科平行发展,但可看到两条时而交错、时而分离的轨迹。 一、中国人类学研究主体兼顾民俗学的传统 11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内外视野、前后视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类学,亟需从学术史的角度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这就需要内外视野与前后视野相结合。何谓内外视野?内即学科理论建设,涉及对象、性质、结构、方法等。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构建规范的学理、术语及共同话语,这是立身之本。外即本学科与他学科的关系,与社会历史环境、人文传统的关系。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不能不因应社会发展、时代背景的需求,并在各个阶段有所转化、调适。人类学本土化的命题,就揭示了内外视野结合关系。从内视野来看,对象的本土性及中国多元文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来自西方的人类学理论框架、命题面临重构、转述而予以适应对象的变通。从外视野来看,研究中国、建设中国的社会使命感,中国作为几千年封建文明国家的悠久积淀和人文传统,研究本土文化业已成型的既有理念和分析范式也会对人类学研究主体产生或隐或显的影响。 何谓前后视野?前即前瞻学科发展,探索前沿问题、学科方向、新领域、边缘学科动态、国外最新成果等。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及其群体文化普同性的学科,建立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是必要且可能的(当然必然存在国家、学派特色),与人类学本土化是相反相成的。后视野则强调回顾学术史,尤其是通过学科的确立,机构、人员建置、变动的分析,进而探求学术思想史。学术史研究应从机构、人员等表层深入到学术思想、思潮的层面,这是学术史的核心。学术思想史则需从学术思潮,代表性流派、学者,代表性论著,有价值的观点等方面着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具有学科本土化的意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大众化、经世致用、重视民间文化成为人类学民俗学的社会思想背景,民俗学家普遍具有通过歌谣运动反封建礼教、面向民间文化的旨趣,

井巷工程期末考试(自行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最小抵抗线:炸药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垂直距离。 2. 岩石孔隙率:岩石内的各种裂隙、空隙的体积和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3. 混凝土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混合物在保证质地均匀,各组成成分不离析的条件下, 适合于拌和、运输、浇灌和捣实的综合性质。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 面的含义。 4. 半煤岩巷:在巷道掘进断面中岩层面积占掘进断面面积的1/5~4/5的巷道。 5. 正规循环作业:在规定的循环时间内,按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和循环图表的规定, 完成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取得预期的进度。 6. 爆破作用指数:通常把爆破漏斗半径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称作爆破作用指数。 7. 巷道快速掘进:采用合理的破岩、装运和支护技术,科学管理施工各个工序,使得 每个工序用时最少、各个工序之间转换顺畅,使巷道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得到良好 发挥。 8. 普氏系数:即岩石坚固性系数f,其值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除以10来表示。 9. 一次成巷: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永久支护、水沟掘砌三个分部工程视为一个整体 在一定的距离内,按设计及质量标准要求,互相配合,前后连贯的最大限度的同时 施工。 10. 殉爆距离:带有雷管的主发药包爆炸时能连续三次使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同种药包 也爆炸的最大距离(m)。 11. 二次支护:初次支护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巷道安全稳定性而采用的刚度较大的 支护结构和支护方法。 12. 装药系数:炮眼内装药的长度与炮眼长度的比值。 13. 循环图表:为了组织循环作业,在施工时将掘进循环中各工序的持续时间、先后顺 序和相互间的衔接关系,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该图表即为循环图表。 14. 周边眼:爆落巷道周边岩石最终形成巷道设计断面轮廓的炮眼。 15. 装药集中度:单位炮眼长度的平均装药量。 16. 氧平衡:用来表示炸药内含氧量与充分燃烧可燃元素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 每克炸药不足或多余的氧的克数或百分数来表示。 17. 毫秒爆破:利用毫秒雷管控制放炮的顺序,使每段之间只有几十毫秒的间隔。 18. 爆力:爆生气体在高温下膨胀做功破坏周围介质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5课《海洋里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洋里的动物》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察动物”里的第5课。前4课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根据动物对外形特征等进行分类,并探究草地里的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本课延续上一节课的探究,将学生的探究学习从熟悉的草地环境跳转至神秘而陌生的海洋环境。本课活动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 认识海洋动物”、“活动2 它们适应海洋生活”等3个教学活动。“情景图倒入”以卡通主题人物发现海上跃出海豚的情景,引出“海洋里还有哪些动物”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1 认识海洋动物”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认识更多生活在海洋里动物,并通过辨认这些动物的类别,知道浩瀚的海洋里生活中种类繁多的动物,初步体会到海洋动物的多样性。“活动2它们适应海洋生活”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种海洋动物的运动方式,知道不同种类海洋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同;同时,通过对比和归纳发现各种类的海洋动物都具有能适应海洋生活的特征。因此,本课的重点是通过观察、比较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到海洋动物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种类的海洋动物适应海洋生活的方式不同,初步体会到海洋动物的多样性。 二、学情分析 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和技能基础。虽已有第4课《草地里的小动物》的学习基础。首先,学生从小到大,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一些海洋动物。其次,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动物类别的简单识别,同时还初步观察和比较的探究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本课学生对海洋动物的识别和分类。但海洋动物活动范围与人类生活范围交叉小、距离远,相对于较容易获取直接经验的草地小动物,学生会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深海、远海区域的海洋动物,不容易取得如草地里蚯蚓、蚂蚱那样近距离多角度的详实观察。认知经验往往来自书籍、网络媒体等,或是在海洋馆里泛泛的展览和参观。所以,学生对海洋动物的了解远不如近在咫尺的草地动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摘要】语言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语言人类学经历了田野工作、比较分析、理论概括几个阶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人类学的发展有其广阔的基础,加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对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相互尊重以及和谐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言人类学;文化;学科建设 一、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发展 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人类学与语言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但由于世界各国的学科渊源不尽相同,语言人类学的学科界定以及学科归属不尽相同。在前苏联所体现的欧洲大陆体系中,人类学主要指体质人类学,它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构成关系密切但又相互平行的学科。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体系中,语言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人类学等一起构成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学科,有时也可当作人类语言学。不管是人类语言学还是语言人类学,都涉及到“传统的历史比较、亲属关系构拟,到‘认知语言学’(cognitiveanthropology)、‘说话民族志’(ethnographyofspeaking)、语用学和语言规划”。 ①语言人类学旨在通过语言的研究或借助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同时也使不同的语言族群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渊源可以追溯至西方的“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的思想。18世纪末,德国学者海德尔(G.Herder,1744-1803)指出语言与民族之间存在着同一关系。他认为,一种民族的语言就是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他的语言。语言学家冯堡特(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进一步发展了海德尔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全部灵魂的总和,语言是按照精神的规律发展的。“语言的所有最为纤细的根茎生长在民族精神力量之中,民族精神力量对语言的影响越恰当,语言的发展也就越合乎规律,越丰富多彩。”②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有比较完善的和比较不完善的,但是“即使是最野蛮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或轻视,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能力的表现。”海德尔和冯堡特都认为民族的语言是特殊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世界观和语言才能的体现。”③在这些观点中,语言作为“中间地位”的看法已基本式微,而语言作为特殊的民族文化,语言等同于民族精神这些思想,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这就是语言的文化性质;语言的文化价值主要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都会把自己的各种文化放在用语言作为标识的贮聚库里,通过语言可以来透视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的心理素质。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是真正把人类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的第一人。为了回答语言对于人类学、民族学和史前史能否有所阐述,索绪尔从语言与种族、民族统一体、语言古生物学、语言的类型和社会集团的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索氏树立了从语言的角度来探索人类历史上文化现象的典范,为以后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开了先河。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索氏通过“回顾法(retrospectivemethod)”进行语言重建的方法为人类学开展史前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20世纪初期,索绪尔的追随者即社会心理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梅耶和房德里耶斯(J.Vendryes)也比较注重语言与民族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nowski1884-1942)早年从事人类学研究,出版大量的人类学著作,为功能学派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他晚年却转向语言学研究。马氏的学科转向加强了人类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强化了语言研究对于了解和揭示人类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