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刘洪波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 吉林长春 130031)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几种情境:渐进式、探究式、悬念式、辐射式、渗透式。使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形成科学思维方法。

关键词 化学 问题情境 疑问 积极思维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激发学生谁知内驱,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迫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知过程、理解过程和反馈过程,让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自由地探索,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只有在处理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对原有知识和现有水平进行真实评价,找出知识缺陷和思维障碍,从而知识的升华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的设计问题才能创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进而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呢?我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现将其整理成文:

一、创设“渐进式”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器官

指导学生掌握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感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浓硫酸性质时,浓硫酸与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的鉴定过程,可采用这样的递进设置:

(1)什么方法证明SO2存在?

(2)用什么方法证明CO2存在?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否说明一定含CO2?为什么?

(4)气体中同时含SO2、CO2怎样证明是否含有CO2?

(5)如何除去CO2中的SO2?

(6)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证明产物有SO2时肯定存在CO2?

学生回答问题尽可能有多种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点击思维盲点,捕捉思维的闪光点,有效的激活学生的学习器官,引导他们顺利走上化学创新之旅。

二、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不可能脱离过去的经验,往往受原有的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也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学习起促进作用时,称为“正迁移”,否则是“负迁移”,“负迁移”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利用“负迁移”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然后因势利导地指导他们去追要寻源,进行探索。

例如:新课授完单质钠的化学性质后,教师让学生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这时学生不假思索地写出:2Na+CuSO4=Na2SO4+Cu。他们的理论根据是: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钠排在铜的前面,认为钠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课堂上当即演示这个实验,并要求回答观察的现象。然而,实验事实证明并没有铜的析出,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原先的回答产生了矛盾,这一悬念情境使学生感到无比惊讶,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在教学中设置悬念问题情境应紧扣教材,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火花。

三、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思维水平,在探索

94

规律的过程上设置一系列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在演示Zn、Cu、稀H2SO4原电池时,可创设下列问题情境:

问:将Zn片、Cu片分别平行地插入盛稀H2SO4溶液的烧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Zn片上有气泡,Cu片上无气泡。锌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的前面,能置换出氢原子,两个原子结合成氢气分子;铜排在H的后面,不能置换氢原子。

问:再用导线将Zn片、Cu片连接起来,现象有何有不同?

答:Cu片上有气泡产生。

问:在导线上串联一只检流计,指针如何偏转?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答:检流计指针偏向锌一端,说明电流从Cu片流,经导线流向Zn片,也即电子从Zn片流出经导线流向Cu片。

问:Zn片的质量如何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为什么Cu片有氢气?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两极各发生什么反应?

答:Zn片流出(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进入溶液,Zn片质量减轻。Zn片上发生氧化反应:Zn-

2e=Zn2+溶液中的氢离子从Cu片上得到电子形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2H++2e=H2↑,所以C (H+)会减少。

问:从能量转变的观点来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

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追加一问:

问:铁为什么容易生锈?

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合理的加以解释。

通过这上述问题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对实验提供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探究、综合,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了原电池的概念,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此时,教师及时出示事先设计好一系列装置,让学生自己分析: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为什么?通过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从中加深了对原电池的理解,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这些问题情境拓宽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认识和

学以致用,发挥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设“辐射式”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教师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侧面根据化学原理、结构、性质、用途和实验等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学习葡萄糖的性质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检验糖尿病有哪些方法?让同学们课前通过上网或查找资料加以总结。课上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讨论,最后归纳出三种主要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一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检验。这是医院最早使用的方法。二是班氏试剂来检验。由于氢氧化铜悬浊液稳定,把尿液和班氏试剂混合后微热即可,根据变色情况可判断葡萄糖的含量,以诊断病情。三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又发明了“多功能尿液检测试纸”,使用起来更方便,病人可自检。

为此通过上述辐射式情境,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激发联想、拓宽思路、活跃思维、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五、创设“渗透式”问题情境,训练思维的综合性

化学学科一门边缘性、综合性知识较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诸如语文、数学、物理、历史等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学注意学科间的渗透和综合,教师应从不同学科知识交汇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和利用不同学科情境试题入手。设置渗透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渗透和综合,这样,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网络,训练学生综合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什么在雷雨多发生的地区的树木长得比较茂盛?在闪电雷鸣的雨天,会产生放电现象,正是由于放电,使自然界实现了最伟大的创举,完成了氮的固定: 放电

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反应产生的HNO3随着淋洒到土壤,最终可为土壤、植物所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所以才有雷雨多发生的地区的树木长得比较茂盛的现象。

在教学中应注意,无论是新课教学还是复习训练,都应立足于基础、循序渐进、在充分挖掘教材内

05

涵、深刻体会课本化学知识的前提下,创设问题情

境;要了解相关学科的教学进度,使渗透建立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使学生在需要综合和渗透时不感到困难;需要教师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重视扩展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的生产、生活、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培养综合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来设计恰当的情境,加强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6-03-01 李淑惠编辑)

(上接第41页)

极大便利。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病理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责任心要求更高,教师要在病理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水平,以适应多媒体教学的需要。教师要进行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研究,掌握宽广深厚的病理理论,了解病理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也要进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的作用将更切入教学活动的内核,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病理教学改革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其精华所在,要“土”“洋”结合,适时利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病理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达到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收稿日期:2005-10-13 赵学峰编辑)

1

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阶段性总结 加格达奇区教育科学研究杨淑丽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就会依旧是一堂机械而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能大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语文课 堂教学的生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从而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2、实际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探索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找到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切入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及应用价值。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推广,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为当地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其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改变课程开发与管理过于集中的政策,鼓励教师广泛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我国为广泛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倡导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方延山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意义、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如能创设出恰当合适的教学情境,就能将各种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而要学好化学必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采取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是学习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例如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等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物质的性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和集体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接合实际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学实验,制造“事故”,发挥联想或进行特定讨论等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小中见大,微观问题宏观化 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开始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教师有必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的时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二个性质时,都是用宏观上可观察,可察觉的事例来证明的。讲完后可以反过来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一般会想到空气可被压缩、风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反过来又可以证明空气的特性。 在讲到原子的结构时课本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把原子比作一个大的足球场,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个蚂蚁,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情境,重点来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微粒质量的关系。

创设教学情境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如何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根本出发点。笔者经过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认为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有效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作为当代教师,应在教学中还给学生一个自然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绝不能靠单纯地空洞说教,而应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即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景的意义 德国有一名学者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肴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和知识,就像汤和盐的关系。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则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去捕捉知识,能够整理和概括信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习与生活相联系,以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创设教学情景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前提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来创设教学情景。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诚心换取学生的信赖,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创设的情境也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3.教学中教师要溶入情感。教学情景包括两个方面,即“情”和“景”,二者有机结合,构成教学情景。所以,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溶入情感,要做到热爱教育事业,要用真情、真爱、真心去投入到教学之中,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上课冷漠,学生听课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青山镇中心小学闫凤杰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新知识的呈现,尽量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见的事,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再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语调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容纳个性特别的孩子,接受思维较慢和淘气犯错误的孩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层次,力求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细心观察,踊跃思维,主动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

追求的意念和各种努力。 三、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了情境,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这个情境,却无法发现情境中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罗宇达 南昌一中化学组 330003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应是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积极构建过程。而要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关键是创设引导、促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情境。其中,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本文将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联系笔者的教学实际,来阐述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关键词: 问题情境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建构主义三维目标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 1、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要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就要教师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来实现。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理论也充分体现了利用情境创设、促使学生主体参与的思想。 情境创设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其作用在于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什么是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主体为达到某一活动目的所遇到的某种困难和障碍时的心理困境。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一种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应从教师向学生提出已知、现成知识的模式

情境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情景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素材,较好的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本文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情景创设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论述,并深入分析与研究了如何有效应用文字与图片等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如何有效应用源自于现实生活的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如何有效应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以期对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情境创设;高中化学教学;运用化学既是具有抽象性的化学理论所构成,同时也是一种对大自然当中的物质特性进行研究的过程。导入情境创设于高中化学教学当中,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研究精神与能力,促进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并有效发掘出其创新潜力,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作为现今教学改革当中的重点论题之一是推行情境教学,在教学实践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基本要求以往注重于教授理论知识的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所具有的问题精神,对学生自身的特长的展现与个性的发展极为不利,难以让学生产生深入认知事物的问题精神。而化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是化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立足于学生既有的知识基础与现实生活经验与阅历,来创设出具有活力、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与学习意愿。并体现出了学习情境创设所具有的重要性。而学习情景创设应具有下述几个实际需求。1.1认知水平当前在化学教学实践当中,尤其注重自现实生活当中来学习与获取相关的化学知识,在设置课本的内容

与形式方面也融入了较多的源自于现实生活的知识点,在教学当中,能使学生更易于认知与理解。1.2化学思考学习情境的创设既要与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也要促进学生深入进行化学思考,让学生聚精会神的从学习情境当中去发现其中所藴含着的化学知识。例如在教师讲解盐类会具有水解的特性之时,多会提问学生以下问题为何纯碱会被命名作碱,其是否具有着碱的质性?可釆用pH试纸来进行检验,而为何会具有着碱性?可让学生试验溶液当中Na2CO3会产生的化学变化,以此来认知盐类会具有水解特性的原因。以一种学习情境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并进行深入的研究。1.3学习目标学习情境是从属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只有在确立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之后,方能选择出相应的学习情境素材,并构建起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相互联系的渠道,形成学生通向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基于师生之间能够较好的进行教与学的学习过程,因对此关键点进行坚持与发展。学习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实践当中也并非是以多为佳,应该具有适宜性,倘若因此淡化了教学的既定目标,又将成为画蛇添足之举。情境的创设应秉持于较好的导入新知识来进行学习,以及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效解决难点与重点问题即可,而并非是对所有的知识点都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如比既可高效的掌握与理解知识点,又有利于较好的学习新知识。2情景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2.1利用文字、图片等材料创设教学情景可让教师将与研究问题具有关联性的文字资料来体现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来主动进行研究,例如生活化的化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转变。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要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语言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语言。教学中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教师勾勒的美景氛围的同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幽默风趣、清晰、精确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人性化的语言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互动能优化教学情境,改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效果。加入一些让学生感到平等、亲切的称谓和礼貌用语。这样能够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兴趣。清晰的语言,变化的语调和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兴趣,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如在学习能被2、 3 、5 整除的数这节内容的时候,设计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叫学生随意举出一些数字,老师很快说出能否被2、3或5整除。之后由学生计算验证。他们感到惊奇,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欲望。这种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借助问题创设情景一般包括: 1.实用性问题。 借助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往往在教学活动中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认识人民币》的导入设计: 师:(课件出示超市画面)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超市、商场。 师:小朋友,你们去超市干吗 生:妈妈带我去买衣服。 生:我去买薯片吃。 师: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 生:钱。 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名字吗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结合超市购物的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

化学教学叙事让课堂活起来

九年级化学教学叙事让课堂活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此它强调课堂教学应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建构主义还提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其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并且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境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以后情境中再运用的可能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为有效。因此,现代学习理论非常强调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初三化学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

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砌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实际意义。通过砌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另外,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利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初三化学“物质鉴别”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练习: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不

(课题研究)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化学,问题意识

课题摘要:新课程极力推广创设问题情的境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整个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学生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课题想着重研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符合教学 内容和学生特点的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 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的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就是建立在学生对化学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之中,但是受到中考的限制,初中化学又只在初三开设,所以日常的课堂教学依然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同时也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打下必备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2、课题的界定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1]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的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继续解决的心理状态。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各种能用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继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类传承化学科学知识的第一步,要从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社会需要出发,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必要的教学资源,本课题着重研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脑科学发展依据: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左右两个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而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学习主要是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在问题情境中的学习,是让学生先感受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大脑右半球兴奋、接受,表达时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力,因此,在问题情境中的学习比传统的注入式学习有明显的效果[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而获得,因此学习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更为有效。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会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这样,教师就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来学习知识与获得技能。 (3)奥苏贝尔的认知一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D.P.Ausubel)是意义学习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绝大多数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头脑中己有的知识,采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一些与当前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心向,使学生的学习尽量为有意义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完成对新知识的同化过程。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类似的情境中应用新知识,实现认知结构的有效迁移。 (4)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理论是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呈现,以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同时,学习还需要社

研究论文:中考化学复习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

学科教育论文 中考化学复习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思 考 很多教师认为,创设情境应该多运用于新授课的教学,而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应该开门见山地对知识进行复习。实则不然,因为任何学习的欲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体会、学习化学是课标中的重要理念,也是中考试题在“学以致用”中考查学生能力和方法的重要一环。我在中考化学复习课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情境创设的尝试。 一、以社会生活中的故事为素材,创设复习课教学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通过讲故事或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让他们体会生活中的化学。

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的化学反应较多,反应的现象又涉及溶液颜色的变化、气体的生成,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又有金属的置换等内容较繁杂,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于是我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内化: 有一个老农在农活回家时蹲在一个叫龙王泉的潭水边洗手,忽然在潭水中他发现一个金水壶,感到非常惊奇。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他以为是龙王显灵赐福民间。消息不胫而走,有很多人来取水治病,碰巧有一个多年闹眼病的人在用水洗眼后病好了,于是越传越神……(提示:水壶为多年前老农扔的一用坏的铁壶,泉水中含有少量的硫酸铜,硫酸铜有杀菌作用,可以治疗一些疾病)请学生分析:故事中你发现哪些和化学有关的问题?能否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并写出有关的化学原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壶在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通过这样创设情境,能将化学知识的复习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思考讨论的热情很高,回答问题跃跃欲试,能很快地投入化学世界的探秘之中。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而有效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合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成败。 关键词:情境创设;课程资源;教师素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 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一、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含义及意义 情境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二)情境创设的意义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要使课堂鲜活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摘要:当下,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革命的一个核心话题,涌现出许多好的做法。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情境教学法。怎么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作者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熟读古书的人都知道,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老先生曾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有力地说明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九年级化学教学是对初中生的启蒙性教学,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化学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并获得了成功。在此,与诸位同仁共享,以期抛砖引玉,并请专家雅正。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和问题情景创设的要点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

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课堂教学要点的目的。它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通过解决问题串联知识技能和方法,因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关键。 第一,情境的题材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科学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的东西,利用这些知识点一一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二,问题要有方向性。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问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第三,提出的问题要有操作性。所谓问题的可操作性,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解决,符合学生的思维实际,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性,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法下手,因而还可能失去探究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此

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02-28T14:30:27.6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02月总第50期供稿作者:卢密果[导读]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 ◆卢密果河北省宁晋县北迁善小学055550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习必定要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现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感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因为有了情境,数学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 案例:教学“人民币的认识”。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同学们买东西,不管买什么,都需要用到—— 生(异口同声):钱! 师:关于钱,你了解了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刚才一位同学提到有古代的钱,也有现在的钱。谁知道,我们中国现在用的钱统一叫什么? 生(异口同声):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师:关于人民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很爱动脑筋,想了解的知识真多!看看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认识到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钱也有不少的认识和体验,于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并且让学生自己提出“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创设要有目标性 案例: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师特意在鞋底沾上石灰,当走进教室时,地面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学生感觉非常新奇,兴致立刻高涨起来。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提问:“如果现在老师要退回到教室外,但地板上又不能留下新的脚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们想出了一些办法,都被教师一一否决了。突然,有一名学生说:“就用你的脚尖踏着刚才脚印的脚尖,脚跟落在刚才脚印的脚跟上,退回去。”教师又问:“那么,谁能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同学的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可以用‘完全重合’这个词语来概括。”…… 情境创设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案例中,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完全重合”这一概念,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三、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 案例:“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教学片断。 上课一开始,教师以多媒体显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想办法找来一个大西瓜,对师傅说:“师傅,你和沙僧各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很不高兴地说:“猴哥,你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教师抓住时机,提问:“悟空为什么笑八戒是呆子?”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都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由此因势利导,揭示了课题。 这一案例利用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这一问题,很好地体现了问题情境的“数学味”。而创设有“数学味”的情境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二是包含明确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受;三是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思考。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宫小崔永生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呢?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是上好每一节的前提。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问题导入新课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创设了“乘公共汽车”的情景,出示妈妈和小明一起去乘公共汽车图片,可是妈妈带了10元纸币,公共汽车单一票价时1元5角,恕不找零,于是出现了兑换零钱的场景。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们都急于帮助小明,各抒己见。有的说10元换2个5元,10元换5个2元,10元换10个1元等。但由于学生中大部分还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11-11-09T14:06:53.523Z 来源:《教育学》2011年7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阴晓彤 [导读]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回归生活意味着新课程内容直接面向社会,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阴晓彤(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三中学 272000)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 教学情境生活形象思维情感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进行的,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由教学手段所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社会形象等)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的有机融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换句话说,创设并研究化学教学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回归生活意味着新课程内容直接面向社会,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教学情境的资源,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学习化学知识,并使他们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如在讲甲烷的性质时,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在荷兰的一个小山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一头牛好几天没吃东西,可牛的肚子还是鼓鼓的,这可急坏了农场主,牛不吃东西会不会嘴里有什么东西?于是他叫人把牛嘴巴撬开,点了一支火把想看个究竟,谁知当火把一接近牛的嘴巴,就从牛嘴巴里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为什么牛嘴巴里会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呢?这样在故事情境中就导入甲烷新课,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内在需要。 如《燃烧与灭火》的情境教学设计:(1)你有哪些方法熄灭蜡烛;(2)家里炒菜时油锅着火了怎么办;(3)家庭中一般要把煤做成蜂窝状;(4)去野炊是木材尽量不要堆积在一起要架空等等。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形象化的教学情境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情境设计首先应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教学情境设计应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如在讲《元素元素符号》时,首先给学生提供熟悉的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结合模型提出问题: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模型,看看构成它们的原子共有几种,把这些模型拆开,把相同的原子放在一起,数一数共有几类。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活动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微观过程可视化,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有效的素材,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自主自觉的活动。 三、创设问题化的教学情境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问题情境的设置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处于探索的情境中,激发他们进行一定的智力和动作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验问题情境。 纷繁灿烂的化学实验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探析这种氛围,则是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针对学生渴望了解的事物,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 2、辨析问题情境。 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和辨析而完成。因此,设置一系列递进层次的辨析问题情境,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产生积极的效益。 如《水的分解与合成教学》时:(1)播放水的天然循环的有关视频、图片;(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水的三态变化; (3)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组成;(4) 分析电解水产生气体与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对比,提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5)开展合作学习:根据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理论推导水的组成。 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辨析,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问题的信息,进而分析信息,最后利用这个信息与学过的知识进行联系、推导,根据题意进行选择;而且由此获得成功的体验,领略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利用化学史创设情感化的教学情境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适宜的情境,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加强化学发展史讲解,通过对伟人和我国在化学方面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化学家及化学伟人的崇拜和羡慕之情,从而产生对化学美好前景的憧憬,立志学好化学。 学习有关氧气的知识时,以氧气的发现过程引入新课;学习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性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具体化学知识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