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类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分析

人类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分析

人类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分析
人类胰岛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分析

胰岛素的适应症和用法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早晨高血糖不易调整。早晨高血糖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提示两种可能:一种是“苏木杰现象”,指午夜低血糖后出现早晨高血糖的现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7、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8、某些继发糖尿病 9、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 10、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目标:把血糖降到4567(空腹4~5,餐后2小时6~7),控 制血糖不超过5678(空腹<5.6,餐后2小时<7.8) 糖尿病运动糖尿病中医药糖尿病饮食糖尿病与水果 象,多见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患者出现苏木杰反应大多由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

#3 2、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胰岛素

胰岛素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胰岛素 英文名称:insulin 定义:胰腺朗格汉斯小岛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由A、B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残基。能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对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有促进合成的作用。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 目录 简介 显微镜下的胰岛 beta 细胞 〖化学本质〗蛋白质 〖分子式〗C257 H383 N65 O77 S6 〖分子量〗5807.69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 〖熔点〗233℃(分解) 〖比旋度〗-64°±8°(C=2,0.003mol/L NaOH) 〖溶解性〗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矿酸(无机酸)或氢氧化碱溶液中易溶 〖酸碱性〗两性,等电点pI5.35-5.45

〖英文缩写〗INS. 发现过程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主治直至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胰岛素几乎都是从猪、牛胰脏中提取的。不同动物的胰岛素组成均有所差异,猪的与人的胰岛素结构最为相似,只有B链羧基端的一个氨基酸不同。80年代初已成功地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人的胰岛素,并已用于临床。 1955年英国F.桑格小组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开辟了人类认识蛋白质分子化学结构的道路。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 结晶牛胰岛素,它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稍后美国和联邦德 国的科学家也完成了类似的工作。70年代初期,英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又成功地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猪胰岛素的立体结构。这些工作为深入研究胰岛素分子结构与功能 关系奠定了基础。人们用化学全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备类似物,研究其结构改变对生 物功能的影响;进行不同种属胰岛素的比较研究;研究异常胰岛素分子病,即由于胰 岛素基因的突变使胰岛素分子中个别氨基酸改变而产生的一种分子病。这些研究对于 阐明某些糖尿病的病因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品种分类 1.按来源不同分类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 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现阶段临床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 完全相同。 2.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

2 型糖尿病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

2 型糖尿病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 【摘要】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通过一系列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作用, 引起细胞内信号转导, 激活两条信号途径,最终到达效应器,产生各种生理效应。胰岛素信号转导在胰岛素生理作用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 使胰岛素生理作用减弱, 导致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信号转导 基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课题(编号:200506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靶组织(主要为肝脏、肌肉)的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其中, 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信号转导[1]具有重要意义。 1 胰岛素受体(IR)与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IRS) 1.1 胰岛素受体(IR) 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是信号传导的第一步。胰岛素受体是一种跨膜糖蛋白, 为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成员, 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通过二硫键结合的异四聚体。α亚基对β亚基有调控作用,胰岛素一旦与α亚基特异性结合,后者抑制β亚基的作用即解除,酪氨酸激酶被活化[2]。 1.2 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IRS) IRS分子是胰岛素信号系统关键的介导者[3]。研究表明, IRS家族包括4种异构体蛋白, IRS1~IRS4。IRS蛋白的激活可募集和活化多种信号传导蛋白,介导IRS和IGF I等多向性细胞信号传导效应[4],避免了由多种受体直接招募SH2类蛋白到它的自身磷酸化位点,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细胞信号传导方式。通过多种受体分享使用IRS蛋白,是胰岛素和其他激素、细胞因子之间进行着重要的联系和功能调节[5]。 1.2.1 IRS 1 IRS1是一种分子量为185kDa的亲水性蛋白,主要分布在骨骼肌。IRS1的N端具有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plechkstin homology,PH)结构域,后者能特异结合磷脂及细胞内其它信号蛋白。此外IRS1还含有与磷酸酪氨酸残基结合(PTB)的结构域,后者可与酪氨酸磷酸化的IR结合,传递胰岛素的信号[6]。IRS1介导的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可使骨骼肌、肝脏、脂肪3个胰岛素作用的外周靶组织均发生胰岛素抵抗,引起T2DM [7]。 1.2.2 IRS 2 IRS2是一种190kDa的蛋白质,在肝脏和胰腺β细胞大量表达,在肝的胰岛素信号传导和胰腺发育中起关键作用。胰岛素与IR结合后, IR的β亚基近膜区Tyr 自身磷酸化并与IRS2结合,IR上激活的PTK催化IRS2上多个Tyr磷酸化,为下游含SH2区的蛋白提供位点,形成信号蛋白复合物,介导进一步的信号传导。IRS2还可以将IGF I、白介素(ILs)、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的受体和信号通路连接起来,此信号通路中介INS/IGF I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基因表达调节和细胞分裂,从而控制细胞生长分化和新陈代谢。IRS2缺陷诱发的胰岛素抵抗主要发生部位是肝脏。 1.2.3 IRS 3 和IRS 4 IRS3的分子量较小,仅为60kDa,只分布于脂肪细胞中。IRS4的分子量较大,为160kDa,分布于垂体、脑组织细胞中。目前普遍研究认为,IRS3、IRS4可以结合在胰岛素受体上,对IRS1、IRS2起负性调节作用。 2 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 2.1 PI3K信号转导途径胰岛素的代谢功能主要通过这条途径。PI3K是一种脂质激酶,在介导胰岛素的代谢效应中起关键性作用[8]。PI3K由一个分子量为85kDa的调节亚基(P85)和一个110kDa的催化亚基(P110)组成,前者与IRS结合,后者催化细胞膜上磷脂酰肌醇(PI)的磷酸化。静息状态时P85对P110起抑制作用,在胰岛素刺激下,IRS与P85相结合,其抑制作用解除,P110即活化。

PCOS胰岛素抵抗的信号通路蛋白相关认识

PCOS胰岛素抵抗的信号通路蛋白相关认识 发表时间:2018-08-20T14:32:51.3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0期作者:张红艳李美林寒梅[导读]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的病生理。 (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的病生理。在动物实验研究前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胰岛素抵抗与通路蛋白关系极为密切,为此检索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查询相关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蛋白的相关的认识。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信号通路 1 胰岛素抵抗定义 胰岛素抵抗这一概念经历了两个阶段[1],首先在40多年前定义“需要高于正常水平的胰岛素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的状态”。之后,20世纪90年代美国糖尿病协会将其定义为:“机体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生理反应受损”。正常葡萄糖稳态是指胰腺B细胞胰岛素分泌与机体胰岛素敏感性(肝、肌肉和脂肪)之间的平衡。胰岛素抵抗不仅限于糖代谢异常,还关系到其他生物学功能,包括抑制脂解、蛋白水解、蛋白合成、血管内皮、基因表达和有丝分裂功能。 2 PCOS妇女胰岛素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为常见生殖内分泌疾病,目前认为病因较为复杂,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的病生理基础。在PCOS肥胖的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约为75%,在非肥胖的患者中也高达30%。体内过高水平的胰岛素刺激垂体的胰岛素受体,使促黄体生成素(LH)释放增加,促进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抑制肝脏性结合球蛋白合成,使游离睾酮增加[17],因此患者又会合并有高雄激素血症。试验研究也表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传导障碍有关[3]。IRS-1-PI3K/AKT信号通路是胰岛素的主要信号通路,并且促炎因子升高也与PCOS患者有密切关联,指出慢性炎症介导IR的发生,作为关键发病环节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下面是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分子的介绍。 图1:IRS-1-PI3K/AKT与NF-KB信号通路串流 3 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的相关认识 3.1胰岛素抵抗之IRS-I信号蛋白 信号蛋白IRS-1,它是导致胰岛素受体传导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其在胰岛素敏感的组织内广泛的分布。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被激活可致使IRS-1的多个酪氨酸残基磷酸化,IRS-1磷酸化后与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进而调节细胞的分化、生长和代谢。IRS-1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作用在胰岛素和IGF-1信号传导早期步骤中作为双向敏感调控机制;基础状况下,IRS-1丝氨酸/苏氨酸对于胰岛素和IGF-1受体激酶适当磷酸化作用是必需的;然而IRS-1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过度的磷酸化作用对于IRS-1酪氨酸磷酸化作用起着负性调节作用。 参与卵巢功能的调节的重要的炎性因子有胰岛素生长因子-I、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球蛋白-1,导致 PCOS 的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及结构相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球蛋白(IGFBPs)、IGFBP蛋白酶共同构成卵巢功能调节系统。胰岛素、IGF-I、和IGF-II通过与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IGFBP通过与胰岛素、IGF-I、和IGF-II结合调节其血中的游离浓度[5-7]。 3.2胰岛素抵抗之PI3K 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由调节亚基P85和催化亚基P110组成,p85若无PI3K激活只充当一个接合器,连合p110活化蛋白酪氨酸,P85含有2个 SH2结构域与IRS-1 结合,P110催化磷脂酰肌醇的磷酸化,表现为 PI3K的催化活性[8-9]。在胰岛素刺激下,IRS-1与P85结合,解除抑制作用,P110 即发生活化,从而催化下游信号分子发挥生物学作用。 3.3胰岛素抵抗之AKT AKT又称PKB[10],该家族三个主要有成员:AKT1、AKT2和AKT3。其中,AKT2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信号分子。 4 胰岛素抵抗与IKK激酶的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各种炎性因子(如促炎症细胞因子TNF-a、白介素IL-1等)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分子机制是由于炎性因子的信号转导与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存在之间有密切联系,炎性因子干扰胰岛素IRS-1/PI3 K信号通路的转导减低胰岛素效应。在炎性因子和胰岛素抵抗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正是IKK家族中IKKβ激酶,当炎性因子激活IKKβ通路时炎性反应的放大和持续。 结论:以上所提及的胰岛素通路蛋白与PCOS胰岛素抵抗的发展相关,直接影响了PCOS的糖脂代谢等,并与其远期并发症密切相关,表明IR是PCOS的病生理基础。治疗应重在恢复并建立患者自身的卵巢功能及月经周期,全面评估患者的内分泌状况,预防远期全身的代谢疾病的发生。目前多囊卵巢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的异质性,虽已有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对分子生物学调节上进一步研究。毋庸置疑,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病生理特征,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仍不失为今后的科研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乔杰主编.多囊卵巢综合征[M].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2010.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胰岛素起始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分别介绍如下: 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为 0.2U/(kg·d),睡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可与各类口服降糖 药(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2. 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一般为 0.2~0.4U/(kg·d),按 1﹕1 的比例分配于早、 晚餐前。根据早餐后及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后及空腹 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该方案原则上不与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3.「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该方案主要适用于 1 型 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11.1 mmol/L、Hba1c>9% 的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该方案,原则上不再服用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 一开始打胰岛素,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如果在饮食、运动和情绪基本稳定的前 提下,血糖达不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需要根据患者全天血糖(包括空腹、三 餐前及餐后两小时、睡前、凌晨 3 点的血糖)的监测情况,每 3~5 天调整一 次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为止。

(1)一定要在患者饮食、运动以及情绪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2)两次调整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以防出现严重低血糖或使血糖大幅波动。 (3)当患者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时,不要只想到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而应详细分析有无干扰糖代谢的其它因素(如药物因素、睡眠因素、感染因素等等),一旦发现应尽快祛除,而胰岛素用量未必需要调整。

常见的信号通路

1JAK-STAT信号通路 1)JAK与STAT蛋白 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这条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它主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JAK和转录因子STAT。(1)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tyrosinekinaseassociatedreceptor) 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传导信号,这包括白介素2?7(IL-2?7)、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H(生 长激素)、EGF(表皮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衍生因子)以及IFN(干扰素)等等。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这些受体的共同特点是受体本身不具有激酶活性,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激酶JAK 的结合位点。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与之相结合的JAK的活化,来磷酸化各种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以实现信号从胞外到胞内的转递。 (2)酪氨酸激酶JAK(Januskinase) 很多酪氨酸激酶都是细胞膜受体,它们统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kinase,RTK),而JAK却是一类非跨膜型的酪氨酸激酶。JAK是英文Januskinase的缩写,Janus在罗马神话中是掌管开始和终结的两面神。之所以称为两面神激酶,是因为JAK既能磷酸化与其相结合的细胞因子受体,又能磷酸、JAK1个成员:4蛋白家族共包括JAK结构域的信号分子。SH2化多个含特定

JAK2、JAK3以及Tyk2,它们在结构上有7个JAK同源结构域(JAKhomologydomain,JH),其中JH1结构域为激酶区、JH2结构域是“假”激酶区、JH6和JH7是受体结合区域。 (3)转录因子STAT(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STAT被称为“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顾名思义,STAT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已发现STAT家族的六个成员,即STAT1-STAT6。STAT蛋白在结构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段:N-端保守序列、DNA结合区、SH3结构域、SH2结构域及C-端的转录激活区。其中,序列上最保守和功能上最重要的区段是SH2结构域,它具有与酪氨酸激酶Src的SH2结构域完全相同的核心序列“GTFLLRFSS”。 2)JAK-STAT信号通路 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JAK-STAT信号通路的传递过程相对简单。信号传 递过程如下:细胞因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分子的二聚化,这使得与受体偶联的JAK激酶相互接近并通过交互的酪氨酸磷酸化作用而活化。JAK激活后催化受体上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修饰,继而这些磷酸化的酪氨酸位点与周围的氨基酸序列形成“停泊位点”(dockingsite),同时含有SH2结构域的STAT蛋白被招募到这个“停泊位点”。最后,激酶JAK 催化结合在受体上的STAT蛋白发生磷酸化修饰,活化的STAT蛋白以二 聚体的形式进入细胞核内与靶基因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值得一提的是,一种JAK激酶可以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过程,一种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也可以激活多个JAK激酶,但细胞因子对激活的STAT分子却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例如IL-4激活STAT6,而IL-12 。STAT4却特异性激活

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

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 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 *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 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简化公式:每日胰岛素用量(μ)=(FBS克数-0.1)×2~3×体重Kg数例1 FBS 300mg/dl(0.3克),体重50Kg,计算结果为每日量20~30单位。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粗略公式: 空腹血糖mmol/L×1.8=日胰岛素量。 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 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细胞常见信号通路图片合集

目录 actin肌丝 (5) Wnt/LRP6 信号 (7) WNT信号转导 (7) West Nile 西尼罗河病毒 (8) Vitamin C 维生素C在大脑中的作用 (10) 视觉信号转导 (11) VEGF,低氧 (13) TSP-1诱导细胞凋亡 (15) Trka信号转导 (16) dbpb调节mRNA (17) CARM1甲基化 (19) CREB转录因子 (20) TPO信号通路 (21) Toll-Like 受体 (22) TNFR2 信号通路 (24) TNFR1信号通路 (25) IGF-1受体 (26) TNF/Stress相关信号 (27) 共刺激信号 (29) Th1/Th2 细胞分化 (30) TGF beta 信号转导 (32) 端粒、端粒酶与衰老 (33) TACI和BCMA调节B细胞免疫 (35) T辅助细胞的表面受体 (36) 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 (37) T细胞受体和CD3复合物 (38) Cardiolipin的合成 (40) Synaptic突触连接中的蛋白 (42) HSP在应激中的调节的作用 (43) Stat3 信号通路 (45) SREBP控制脂质合成 (46) 酪氨酸激酶的调节 (48) Sonic Hedgehog (SHH)受体ptc1调节细胞周期 (51) Sonic Hedgehog (Shh) 信号 (53) SODD/TNFR1信号 (56) AKT/mTOR在骨骼肌肥大中的作用 (58) G蛋白信号转导 (59) IL1受体信号转导 (60) acetyl从线粒体到胞浆过程 (62) 趋化因子chemokine在T细胞极化中的选择性表达 (63) SARS冠状病毒蛋白酶 (65) SARS冠状病毒蛋白酶 (67) Parkin在泛素-蛋白酶体中的作用 (69)

胰岛素的计算方法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 mg/dl)。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 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详见下表: 血糖值(mmol/l)mg/dl 餐前胰岛素增量其它处理 <2.8 <50 减少2--3μ立即进餐 2.8-- 3.9 50--70 减少1--2μ 3.9--7.2 70--130 原剂量 7.2--8.3 130--150 加1μ 8.3--11.1 150--200 加2μ 11.1--13.9 200--250 加3μ 13.9--16.6 250--300 加4--6μ

胰岛素信号转导以及葡萄糖和脂类代谢的规则

胰岛素信号转导以及葡萄糖和脂类代谢的调控 2型糖尿病的流行和被削弱的葡萄糖耐受力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两种病症中,一些组织(例如肌肉,脂肪和肝脏)对胰岛素变得不敏感或者抵抗。这个状态也和其他常见的健康问题有关联,例如肥胖,多囊性卵巢疾病,高脂血压,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学包括一个复杂的、受胰岛素受体激活的信号通路网络,它能够立即调控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及其组织。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许多其他激素和信号事件削弱胰岛素的作用,这些对于2型糖尿病是很重要的。 不管是进食还是禁食期间,正常人体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介于4-7mM的狭窄范围内。这个严格的控制来自于葡萄糖在肠道处的吸收,肝脏的产生和周边组织吸收和代谢之间的平衡管理。胰岛素提高肌肉和脂肪中葡萄糖的吸收(见Box1),并且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所以担任血糖浓度的主要监管机制。胰岛素也刺激细胞生长和分化,并且通过刺激脂肪生成、糖原和蛋白质合成及抑制脂肪、糖原和蛋白质分解,而提高脂肪、肝脏和肌肉中酶作用物的储存(Fig. 1)。胰岛素抵抗或者缺乏在这些过程中导致深远的调节异常,并在禁食和餐后的葡萄糖和脂类水平中产生高峰。 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GLU4从细胞内位点转运至细胞表面而提高细胞内葡萄糖的吸收(见Box1)。多达75%的胰岛素依赖性葡萄糖消耗发生在骨骼肌,脂肪组织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尽管如此,肌肉中胰岛素受体被敲除的的老鼠拥有正常的葡萄糖耐受量,然而那些被敲除了脂肪中胰岛素敏感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老鼠却显示受损的葡萄糖耐受量,这显然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是在肌肉和肝脏中引发的。肥胖症和脂肪萎缩都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和容易感染2型糖尿病,这证明了脂肪组织在在超出它吸收葡萄糖能力的新陈代谢的调节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尽管胰岛素不促进葡萄糖在肝脏内的吸收,但它阻碍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调节人的空腹血糖水平。组织中的胰岛素作用并不通常被认为是对胰岛素敏感,包括大脑和胰β细胞,也许也对于葡萄糖内稳态起重要作用。(见下) 近端胰岛素信号通路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一个亚科,受体酪氨酸激酶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受体和胰岛素受体相关受体(IRR)。这些受体是由作为变构酶的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蛋白,在这些变构酶中α-亚基抑制β-亚基的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胰岛素与α-亚基结合导致β-亚基中激酶活性的脱抑制作用,其后为β-亚基的转磷酸作用和一个进一步提高激酶活性的构象变化。胰岛素,IGF-Ⅰ和IRR可以形成功能型混合物;所以,一个受体中的抑制突变可以抑制其他受体的活性。 胰岛素/ IGF-Ⅰ受体的同源物已经在果蝇、秀丽隐杆线虫和后生动物海绵中鉴定出来。这些低级生物使用一些和哺乳动物细胞同样的关键调控的下游信号,包括磷脂酰基醇-3-OH(PI(3)K),苏氨酸激酶和叉头转录因子。C.线虫中胰岛素/IGF系统的抑制突变体比在其他正常动物中存活的更久,从而引发了许多关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缩短寿命的环境(如肥胖、糖尿病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联系的有趣的问题。胰岛素受体底物 至少有九种细胞间的胰岛素/IGF-Ⅰ受体激酶的底物已经被鉴定出来(Fig. 2)。其

(完整版)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一、正常值 空腹血糖:3.3--6.1mmol/L(60-110mg/dl), 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7.8mmol/L(140mg/dl)。 二、初始用量 (1)初始用量估算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可迅速见效,便于调整,不易发生低血糖症,血糖稳定后再减少注射次数或加用中、长效)。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方法一: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10×体重(公斤)×0.6÷1000÷2 注:-100为血糖正常值;5.6mmol/L ×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方法二:按体重计算: 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 病情轻,0.4--0.5μ/kg; 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其他方法: ●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2)分配胰岛素用量: 1.注射时间: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 2.分配方式: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①一天三次: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 分泌较多,用量宜大;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保持夜间血糖水平,故晚餐前>午餐前用量。②一天四次:加睡前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经验法:将日总剂量除以3,午餐前减2U加到早餐前,例如18U(8、4、6)或24U(10、 6、8)。 例如:体重80公斤空腹血糖250mg/dl 计算得:每日胰岛素用量36u,实际用量为其1/2即18u,平均每次6u,则早餐前8u、午餐前4u、晚餐前6u。 (3)注意事项: 1.基础率的精细调节: ①在检测过程中,血糖要控制在目标血糖值的30 mg/dl (1.7mmol/L)的波动范围内。 ②在检测基础率的几天中,稳定其他的参数非常重要。 ③进食标准餐,防止脂肪食物对您的血糖有延迟影响,很难计算餐前大剂量。 ④检测基础率的时候,不要做激烈的运动,除非是每天都做的运动。 ⑤在生病或者感染期间,不要做基础率检测。 2.以下情况需要调整基础量: ①体重的显著变化:增加或下降5-10%以上 ②活动量的显著变化 ③低热量饮食(减肥):基础率减少10%-30% ④妊娠:3am 基础率减少;黎明时增加2—3倍(与3am 基础率比较) ⑤生病或感染期间:通常需要增加基础率 ⑥月经:月经前增加基础率,月经后可能减少基础率 ⑦合并其他用药:如强的松,需增加基础率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蛋白简写及全拼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蛋白简写及全拼 4E-BP eIF4E binding protein Abl Ableson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ACTR 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AIF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8 ANT 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ion channel Apaf-1 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 APP beta-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s Acute phase proteins ASIP Agouti switch protein ASK 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e.g., ASK1) ATF-2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2 ATM 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protein kinase ATR ATM and Rad3?related protein kinase Bam32 B-cell adaptor molecule 32 kDa BCAP B-cell adaptor for PI3K Bcl-10 B-cell leukemia 10 protein Bfl-1 Bcl-2-related protein A1 Bid A BH3 domain?only death agonist protein Bimp1 B-lymphocyte-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 BLNK B-cell linker protein BRCA Breast cancer growth suppressor protein Btk Brutonís tyrosine kinase C3G Guanine nucleotide?releasing factor 2 CAD Caspase-activated deoxyribonuclease Cam Calmodulin CaMK 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 CAP c-Cbl-associated protein Cas p130CAS, Crk-associated substrate Caspase Cysteine proteases with aspartate specificity CBL Cellular homologue of the v-Cbl oncogene CBP CREB binding protein CD19 B-lymphocyte antigen CD19 CD22 B-cell receptor CD22 CD40 B-cell surface antigen CD40 CD45 Leukocyte common antigen, a phospho-tyrosine phosphatase CD5 Lymphocyte antigen CD5 cdc2 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2, CDK1 cdc34 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34, a ubiquitin conjugating (E2) enzyme cdc42 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 a G-protein CDK Cyclin-dependent kinase Chk Checkpoint kinase CHOP C/EBP homologous protein 10

KEGG上的信号通路图怎么看

KEGG上的信号通路图怎么看? 提示: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实验万事屋”,添加关注后,发“嗯”可以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未经允许,其他公众号不得转载哦! 想要把自己研究的分子扯上明星分子或者明星通路?那是不难,难的是具体到底要怎么去扯,芯片结果啊,生信结果啊,都会给你提示,但真的要具体扯上去,还得看懂那些七七八八的信号通路图。 KEGG Pathway上有着大量的信号通路图,画得一个复杂啊!巨坑爹有没有?曾经有师弟说我之前曾经把Wnt通路描述错了,他师兄告诉他,应该是GSK-3β磷酸化抑制β-Catenin降解,并促进它入核的。在这里,我们只能默默地祝福这位师兄了…… 那我们就用Wnt通路来做例子吧。先上KEGG下载一个Wnt的信号通路图,如下: 绝壁是很高大上的不是么?这要咋看呢?其实这张图上把三个Wnt通路都画上去了,也就是Wnt/β-Catenin(经典Wnt通路),Wnt/PCP(平面的细胞极性途径)和Wnt/Ca2+(Wnt/钙离子)三条信号通路组成,我们就删减一下,就光看经典的Wnt通路,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模样:

感觉还是很高大上有木有?那就再删减一下,把它变成经典Wnt信号通路的骨架会是什么样呢?就是这样: 简洁明快了吧,但要怎么来看懂这样的图呢?我们来看一下KEGG Pathway的具体图例:

把这些图例用来解释经典Wnt信号通路骨架图,就变成了: 看懂了么?那给你从左到右解释一下: 1)Wnt激活膜上受体,将信号传递到第二信使Dvl,活化的Dvl抑制由Axin、APC 和GSK-3β组成的复合物的活性,使β-catenin不能被GSK-3β磷酸化。 2)磷酸化的β-catenin才可通过泛素化(ubiquitination)而被胞浆内的蛋白酶体所降解,由于非磷酸化的β-catenin不能被蛋白酶体降解,从而导致β-catenin在胞浆内积聚,并移向核内。

胰岛素

(11年北京卷)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6.胰岛素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刚合成的肽称前胰岛素原,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被切除,而成为胰岛素原。最后胰岛素原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胰岛素和一个C肽(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前胰岛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氢用于形成—NH2和—COOH B.前胰岛素原与双缩脲试剂可产生紫色反应 C.前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和胰岛素都能降低血糖 D.由前胰岛素原最终生成胰岛素的过程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一.胰腺 胰腺是人体的重要腺体之一,它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和激素,在人体的消化、营养、代谢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胰腺为灰白色、质较软、呈细分叶状的长条体。全长12~25cm,宽3~9cm,厚 3~9cm,重60~160g。分为头、颈、体尾四个部分。位于上腹部胃的后下方,十 二指肠旁边,相当于第12胸椎和第1、2腰椎的高度并横跨脊柱。体表投影: 胰腺上缘相当于脐上10cm,下缘相当于脐上5cm。 二.胰岛 在胰腺内散在分布着100万~200万个细胞群,叫做“胰岛”,其体积占整个胰 腺的1%~2%,共1~2g。胰岛自胰头至胰尾分布数量逐渐增多。 1.胰岛内有4种细胞,各自分泌着各自的激素 ⑴A细胞(α细胞),占胰岛细胞总量的20%~25%,分泌胰高糖素。 ⑵B细胞(β细胞),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75%,分泌胰岛素。 ⑶D细胞(δ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分泌生长抑素。 ⑷PP细胞,分泌胰多肽。 胰岛中的B细胞含量最多,分泌激素的量也最大,所以可以认为,分泌胰岛素 是胰岛的最主要功能。上述各种细胞分泌不同的激素,这些激素互相调节,共 同维持血糖的稳定。 2.4种激素的相互调节 ⑴胰高糖素能促进生长抑素及胰岛素分泌。 ⑵生长抑素可抑制胰高糖素及胰岛素分泌。 ⑶胰岛素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并能抑制在体内被胰高糖素激活的D细胞分泌。 在体外,胰岛素对生长抑素分泌的作用不一。 ⑷胰多肽在生理浓度下,对A、B、D细胞无影响,药物剂量的胰多肽能诱发A 及B细胞的分泌。 三.胰岛素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糖激素。B细胞每天分泌适量的胰岛素,首先经门静脉入肝,其中有40%~50%在肝内分解,其余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与乙种球蛋白相结合,一部分呈游离状态。胰岛素 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这些细胞,以便产生可利用的热能和变成糖原储存起来,同时抑制糖原重新分解成葡 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此外,胰岛素能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合成脂肪, 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产生;还能促进肌肉摄取葡萄糖合成肌糖原,作为热能储 存并促进股蛋白的合成等。 胰岛素的分泌量主要靠血中葡萄糖浓度来调节。另外,人体内含有多种激素,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 信号传导:是指信号分子从合成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进行传递。信号传导强调信号的产生、分泌与传送。 信号转导:是指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包括配体与受体的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信号转导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与结果。 受体:是一类能够结合细胞外特异性信号分子并启动细胞反应的蛋白质。 第二信使:细胞外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经信号转导,在细胞内产生非蛋白类小分子,这种细胞内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分子开关:细胞信号传递级联中,具有关闭和开启信号传递功能的分子。 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化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 G蛋白偶联受体: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的作用是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行为的受体。 cAMP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与细胞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 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膜上的磷脂激酶C,使质膜上的PIP2分解成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活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因此将这种信号通路称为“双信使系统”。 钙调蛋白: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Ca2+应答蛋白。 Ras蛋白:Ras基因的产物,分布于质膜胞质侧,结合GTP时为活化状态,结合GDP时失活状态,因此Ras蛋白属于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具有分子开关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