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危险源辨识讲义

危险源辨识讲义

危险源辨识讲义
危险源辨识讲义

危险源辨识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的,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力源或拥有能量的能力载体看做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一)基本概念

1.安全生产标准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两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4.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定义均摘自《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6.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选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7.安全措施

预防事故发生和防止事故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

(二)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区别

1.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

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2.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作用。

3.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

(三)危险源的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及能量载体。

·有害物质:危险源客观存在,不能完全消除

第一类危险源举例

·高处作业的势能;

·带电导体上的电能;

·行驶车辆的动能;

·噪声的声能;

·激光的光能;

·高温作业及剧烈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

(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3)能量载体;?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6)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安全管理上的缺陷,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危险源举例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行为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允许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主要有: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修、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场所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环境):主要表现为物的故障。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迟早都会发生;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进性或突发性,故障的发生是一种随机事件。主要有: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其中:无防护;防护不当;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其中:设计不当,结构不合理;强度不够;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维修、调整不良;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其中: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

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湿度不当等。

例如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七类:

1.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

2.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电磁辐射装置等;

3.生物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传染病病原体类等)等危害个体或群体生存的生物因子;

4.特种设备类:电梯、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

5.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

6.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矿山工程等;

7.交通运输类: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二、危险源的辨识要求及范围

(一)危险源的辨识要求

辨识全面

·三种状态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紧急情况: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三种时态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六种类型

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

生物性危险源心理、生理性危险源

行为性危险源其他危险源

分别来看:

1.物理性危险源:

⑴设备设施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⑵防护缺陷如:无防护、防护装置缺陷、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当等;

⑶电危害如: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等;

⑷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⑸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

⑹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⑺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

⑻明火

⑼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液体、固体等;

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液体、固体等;

⑾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⑿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通道缺陷、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自然灾害等;

⒀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等;

⒁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

⒂其它。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⑴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⑵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等;

⑶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等;

⑷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等;

⑸其他化学性危险源。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⑴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

⑵传染病煤介物;

⑶致害动物;

⑷致害植物;

⑸其他。

4、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

⑴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视力等

⑵健康状况异常;

⑶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⑷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等;

⑸从事禁忌作业。

5、行为性危险因素:

⑴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

⑵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等;

⑶监护失误;

⑷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源,

如:搬举重物;作业空间;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等。

附加危险因素分类:

1、参照国标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2、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处理方法的规定》,将卫生类危险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因素等七类。

3、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险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危险因素分类和代码》分为6大类:物理性、生物性、化学性、心理与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

(二)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1.辨识范围--OHSAS18001

?人员(包括员工、承包商及其他进入公司范围内的人员。)

?公司设备

?承包商带入公司范围内的设备

?公司的建筑物

?公司涉及的存在危险性的材料

?作业、作业方法、规章制度等

?环境,包括公司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其他需要辨识的范围

2.辨识范围--EICC

 ̄仓库和贮存设施

 ̄厂房/设施的支架设备

 ̄实验室和测试区

 ̄卫生设施(浴室)

 ̄厨房/餐厅

 ̄员工住房/宿舍

三、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及注意事项

问题提示清单

1.身体任何部分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2.工具、机器或装备存在任何危险吗?

3.工人可能接触有害物体?

4.工人有可能滑倒、绊倒或跌落?

5.工人可能因推、举、拉而扭伤?

6.工人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7.过度的噪音或震动有无问题?

8.有物体坠落的危险吗?

9.照明会有问题吗?

10.天气状况可能影响安全吗?

11.有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

12.可能接触灼热、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吗?

13.空气中有粉尘、烟尘、烟雾吗?

(一)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经验分析法

·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方法

·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法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人员分析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类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分析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方法

(1)分析材料性质

按《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分为8类,共21项。

第1类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无毒、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第六类)如:一氧化氮、氯气、氨等。

第3类易燃液体

第1项低闪点液体:闪点<-18℃

如:乙醚(闪点为-45℃)、乙醛(闪点为-38℃)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

如:苯(闪点为-11℃)、乙醇(闪点为12℃)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23℃≤闪点<61℃

如:丁醇(闪点为35℃)、氯苯(闪点为28℃)等。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白磷、三乙基铝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如:钠、钾等。

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1项氧化剂: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如: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1项剧毒品

第2项有毒品

第3项有害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乙醇钠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亚氯酸钠溶液、氯化铜、氯化锌等

(2)生产工艺和条件分析方法

典型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

物料输送

气体:超压→爆炸(安全装置)

静电→火灾爆炸(流速、接地)

泄漏→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

→火灾、爆炸

液体:静电(流速、接地)

泄漏→中毒

→火灾爆炸(密封、防腐)

固体(粉料)―静电→粉尘爆炸(流速、防静电)

熔融、干燥

熔融利用加热使固态物料熔化为液体。

受物质特性、加热方式的影响发生火灾和中毒。

干燥利用热能除去潮湿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剂。

超温自燃;静电和粉尘爆炸;泄漏火灾、爆炸

蒸发、蒸馏

蒸发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溶剂气化并移出,以提高溶质浓度或使之析出。

热敏性物质分解、燃烧、爆炸。

蒸馏借液体混合物各组分挥发度不同,使其分离为纯组分的操作。

泄漏——火灾、爆炸(密封、防止设备腐蚀)

残留物自燃——爆炸(控温)

误操作——自燃、火灾、爆炸

静电、明火——火灾、爆炸

冷却、冷凝、冷冻

冷却使物料温度降低的过程。

冷凝使物料温度降低至发生相变(如气相变为液相)的过程。

冷却介质中断——压力升高、爆炸

冷却器泄漏——副反应、中毒、爆炸

冷冻使物料温度降低至0℃以下的过程。

载冷体中断——压力升高、爆炸

制冷剂泄漏——火灾、爆炸

筛分、过滤

筛分将固体颗粒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密闭、除尘)

易产生静电及电气火花(静电接地)

过滤借助于重力、真空、加压及离心力的作用,使悬浮液通过多孔物质而将固体微粒截留,达到液-固分离的过程。

液相挥发产生火灾、爆炸或中毒(密闭)

固相物不稳定——火灾、爆炸(设备选型)

粉碎、混合

粉碎将大块物料加工成小块物料的操作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惰性气体保护)

撞击火花

摩擦生热

静电

混合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相互分散,达到温度、浓度组成一致的过程。

液体挥发——火灾、爆炸

粉体物料飘浮——粉尘爆炸

搅拌快、产生静电

固体物料撞击火花

3.危险源的评价与分级

(1)是非判断法

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及有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判定为重要危险因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法)

即LEC法:当无法直接判定或直接不能确定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时,采用此方法,评价是否为重要危险因素。

风险值(D)=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这是一种评价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取得这3种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烦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3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为危险性分值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

表 4 风险值大小一般所对应的危险级别(D)

4.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1)安全检查表分析(SCA)

·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编制的主要依据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国内外事故案例、本单位的经验;

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研究成果。

·安全检查表举例(气柜安全评价检查表)

·小结

目的:检查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适用范围:从设计、建设一直到生产各个阶段(应用广泛)

使用方法:有经验和专业知识人员协同编制,经常使用

资料准备:有关规范、标准

人力、时间:最经济

效果:定性。辨识危险性并使系统保持与标准规定一致,如采用检查项目赋值法可用于定量

(2)预先危险分析(PHA)(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预先危险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预先危险分析的主要目的

防止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对人体有害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生产废弃物,防止使用危险性工艺、装置、工具和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如果必须使用时,也应从工艺上或设备上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证这些危险因素不致发展成为事故。一句话,把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预先危险分析举例(氯气干燥岗位危险性分析)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预先危险分析几种表格

1.所分析子系统归属的车间或工段的名称;

2.所分析子系统的名称;

3.子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或运行方式;

4.子系统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

5.产生潜在危害的原因;

6.导致产生危险因素(5)的那些不希望事件或错误;

7.使危险因素(5)发展成为潜在危害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错误或事件;

8.导致产生“发生事故的条件(7)”的那些不希望发生的时间及错误;

9.事故后果;

10.危险等级;

11.为消除或控制危害可能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对装置、人员、操作程序等几方面的考虑;

12.有关必要的说明。

·小结

目的:开发阶段,早期辨识出危险性,避免以后走弯路

适用范围:开发时分析原料、主要装置,以及能量失控时

出现的危险性(主要用于预评价)

使用方法:分析原料、装置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后果,

按规定表格填入

资料准备:理化特性数据,危险性表,设备说明书

人力、时间: 1-2个技术人员,时间需要依熟练程度而定

效果:得出供设计考虑的危险性一览表

(3)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 FMEA(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从元件、器件的故障开始,逐次分析其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其基本内容是为找出构成系统的每个元件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对人员、操作及整个系统的影响。可以说,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从元件的角度出发,回答了“如果......怎么样?”的问题。它是一种定性的危险分析方法。?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将工作系统分割为子系统、设备或元件,逐个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目的:辨识单一设备和系统的故障模式及每种故障模式对系统或装置造成的影响。评价人员通常提出增加设备可靠性的建议,进而提出工艺安全对策。

·几个基本概念

故障: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完不成

规定的任务或完成的不好。

故障类型: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发生的每一种故障的形式称为故障类型。例如:一个阀门故障可以有四种故障类型:内漏、外漏、打不开、关不严。

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类型对系统或子系统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划分的等级称为故障等级。

·故障类型等级划分

·分析步骤

1)将系统分成子系统,以便处理。

2)审查系统和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图、示意图、草图,查明它们之间及元件组合件之间的关系。这项工作可通过编制和使用方块图来完成。?

3)编制每个待分析的子系统的全部零件表,每个零件的特有功能同时列入。确定操作和环境对系统的作用。

4)分析工程图和工作原理图,查出元件发生的主要故障机理。?

5)查明每个元件的故障类型对子系统的故障影响。一个元件有一个以上的故障类型时,必须分析每一类型故障的影响并分别列出。根据故障影响大小确定危险严重度。?

6)列出故障概率。?

7)列出排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如果故障会引起受伤或死亡,要说明提供的安全装置。?

??? 元件分解到一个什么程度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危险分析的目的加以确定。一般认为分析的对象有确定的故障率并能得到它时就可以了,不必再详细分解。例如,生产中的电动机,它的故障率是可以得到的,就没有必要再对它的零件进行分析了。如果这部机器的故障率很高,可以进一步分析各种零件的故障类型、影响及故障率,以确定哪个零件需要加以改进。?

电机运行系统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实例

一种短时运行系统,如果运行时间过长则可能引起电线过热或者电机过热、短路。

FMEA应用实例

???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还常常与故障树配合使用,来确定故障树的顶上事件。?

故障分类

几种常用分析表格

1957年,FMEA用于飞机发动机的危险分析。后来,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陆军在签订合同时都要求实施FMEA。现在FMEA在

原子能工业、电气工业、仪表工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化学工业应用也有明显的效果,如美国杜邦公司就将其作为化工装置三阶段安全评价中的一个环节。?

杜邦公司FMEA表

地点:系统:日期:计算机:

危险的重要度:1安全;2临界状态;3不安全

·小结

目的:辨识单个故障类型造成的事故后果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设备和机器故障的分析,也可用于连

续生产工艺(主要用于硬件和系统分析)

使用方法:将系统分解,求出零部件发生各种故障类型时,

对系统或子系统产生的影响

资料准备:系统、装置、设备表、说明书

人力、时间:熟悉设备故障类型者2-3人,每人每小时可

分析2-4项

效果:定性并可进一步定量,找出故障类型对系统的影响

(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是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于1974年开发的,该方法主要是针对化工设备、装置的危险性安全评价方法。

??? 该方法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以关键词为引导,寻找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偏差),然后再进一步分析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的后果和预防对策措施。

??? 运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方法,可以查处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能以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确定设备、装置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 的危害事 件 危险评价危险 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 L E C D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人员无安全教育人员伤害 3 1 40 160 2 施工前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无施工安全措施及预案人员伤害 3 1 40 160 2 施工前制定措施及预案 无安全技术交底 人员伤害 3 1 40 160 2 施工前与施工队进行安全技 术交底 一、户外作业 1.紫外线照射人员伤害10 6 1 60 4 配发防晒用品 2.冬季施工、积雪人员伤害10 6 1 60 4 做好保暖措施 二 施工机具 1、电焊机1、一次线保护不当。触电伤害 1 3 15 45 4 按照JGJ46-88标准进行整改 2、未做保护接零或接 地、无漏电保护器。 触电伤害 1 6 15 90 3 按照JGJ46-88标准进行整改3、焊把线接头超过3处 或绝缘老化的。 触电伤害 1 6 15 90 3 按照JGJ59-99标准进行整改5、进出线无防护罩。触电伤害 1 6 15 90 3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 度》中《电焊机安全管理规 定》增设防护罩 6、雨雪天施焊人员未穿 绝缘鞋 触电伤害 1 10 7 70 3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 度》增设防护品 电焊面罩破损严重防护缺陷 6 1 7 42 4 按照〈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 准〉及时进行更换 2、砂片切割机1、传动部位无防护罩。人员伤害 1 6 15 90 3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 度》增设防护罩 2、无保护接零或接地、 无漏电保护器。 触电伤害 1 6 15 90 3 按照JGJ46-88标准进行整改3、在砂片切割机上磨工 件。 机械伤害10 3 7 210 2 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增 加自我防范意识 4.噪音噪音伤害0.2 6 1 45 4 给操作人员配发耳塞,并定 时轮换 5.切片磨损过度机械伤害 6 3 1 18 5 由机电人员更换,更换后经 检查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 使用 6.无个人防护品 机械和粉 尘伤害 1 6 15 90 3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 度》增设防护品 3、搅拌机、振捣 器1非司机操作机械伤害 3 3 15 135 3 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 2运转过程中用手持工 具插入搅拌筒拌灰 机械伤害10 3 7 210 2 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增 加自我防范意识 3、搅拌机安装不够稳固机械伤害0.56721 4 根据搅拌机安全管理规定及 时加固,加固后经检查合格 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

xx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附件30 xx公司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规定了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有关的活动中,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重要危险源涉及更新的具体要求。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控制工作。适用于对新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预评价及控制工作。 第三条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第四条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又叫做“危害因素”。 第五条危险源辩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第六条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第七条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的全过程。 第八条可容许风险:根据本公司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第九条职业安全: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 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安全的条件和因素。 第十条相关方:与本公司的职业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 业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第十一条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㈠过去时态: 以往遗留的职业安全问题和过去发生的职业 安全事故。 ㈡现在时态: 现在正在发生,并持续到未来的职业安全问题。㈢将来时态: 将来可能产生的职业安全问题,如新项目带来的、法规变化带来的和不可预见的职业安全风险。 ㈣正常状态:指固定的、例行性的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职业安全问题。 ㈤异常状态:虽在计划之中,但不是例行性的活动。 ㈥紧急状态:突发性的灾害情况。 第十二条第一类危害:即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和危险物质。 第十三条第二类危害: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害的措施 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完成版)

8.10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辨识 8.10.1总则 a.(1)开展本单位危险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 (2)辩识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b.(1)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3)对危险源进行建档,重大危险源单独建档管理。 8.10.2职责 a.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b.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危险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 c.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并报当地安监部门和公司备案 d. 企业负责人负责定期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8.10.3管理要求 a.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订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监控及管理制度。 b.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危险源防范措施。 c. 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防范措施、应急措施。 d.企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f.每年12月份针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结果修订下一年度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e.针对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及时传达到全体职工。 8.10.4相关文件/记录 a.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GB/T13861-200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作业情况:准备开始作业。 【有什么样的危险】 1 . 身穿背心,手臂露出。 2 . 裤脚过大。 3 . 未系好安全帽带。 4 . 鞋子不符合规范。 5 . 未正确佩戴安全带。 【安全对策、事前处理】 1 . 必须穿着长袖服装进行作业。 2 . 裤脚放进鞋里。 3 . 系好安全帽带。 4 . 穿劳保鞋。 5 . 把安全带挂在肩上或放入工具袋中,保持随时能使用的状态。 作业情况:正要吊运模板用的板材。 【有什么样的危险】 1. 高压电线上未装置绝缘防护管,导致吊臂、钢丝绳与高压线接触,触电。 2. 没有专门的看守人员,导致旋臂、钢丝绳与高压线接触,触电。 3. 起重机挂钩上没有防滑装置,导致吊件落下。 4. 没有在起重机旋转范围内釆取禁止入内措施,导致作业人员夹伤。 5. 没有排绳装置,起吊过程中钢丝绳打绞断裂,导致吊件落下。 6. 丝索系挂方法不对,导致吊件掉落伤人。 7. 两根丝索长短不一,导致吊件倾 斜、掉落伤人。 【安全对策、事前处理】

1. 给高压电线装置保护管。 2. 派专人监察起重机起重机吊臂、钢丝绳与电线的距离。 3. 在起重机挂钩上增设防滑装置。 4. 用栏杆等标示出禁止入内范围。 5. 在起重机上安装排绳器。 6. 给吊件系挂丝索时要朝向同一方向。 7. 使用的丝索长度要一致。 8. 丝索作业人员要有作业资格证,同时要随身携带资格证。 9. 按规定信号进行作业。 作业情况:正要接入圆盘锯床的电源。 【有什么样的危险】 1 .站在水滩上打开电源时,导致人员触电。 2 . 没有戴塑胶手套,导致人员触电。 3 . 未标明电线去向,错误接入电源,导致人员受伤。 4 . 铁质分电箱未接地,导致人员触电。 5 . 圆盘锯床用的临时电线被放置在路面上,导致配电受损。 6 . 开关裸露,雨天导致人员触电。 【安全对策、事前处理】 1. 釆取相应措施让分电箱下不会出现积水的状况。再铺上木的踏脚板。 2 .进行开关操作时,戴上胶手套。 3 .标明电线的去向。 4 .给分电箱接上地线。 5 .单股须挪动的电线不要放置在路面上。 6 .开关放进分电箱内。 作业情况:跨在人字梯上进行顶板拆除作业。 【有什么样的危险】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记录教学内容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记录

员工培训记录 一、教学目标 二、课时安排培训时间: 11月18日 培训地点:队部培训人: XXXX 备注: 三、授课内容 管路维修工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1、管路老化、锈蚀,可能造成管路爆裂、高压风、水伤人;防范措施:经常巡检、及时更换。 2、检修时没有关闭上级阀门,可能造成阀门或设备被误开启伤人;防范措施:停机、停液时挂好牌,提醒其它人员。管路检修完成后,仔细检查一遍接头处U型卡安装是否规范,符合标准。 3、掐管路时不卸压,可能造成造成风水喷射出,击伤人员;防范措施:掐管路时先卸压。 4、特定、重要地点没有安装压力表或压力表失灵,可能造成不能观察压力状况、造成管路挤破或欠压;防范措施:安装压力表或及时更换、修理。 5、拆卸螺丝时,扳手没有卡牢螺栓,可能造成人员滑倒碰伤;防范措施:拆卸螺栓时,扳手卡紧,人员站稳,正向缓慢加压。

6、使用倒链作业时,没有找好吊点,可能造成吊挂不牢固、掉落砸人;防范措施:检查导链可靠性、找准吊点。 7、用导链起吊重物时捆绑不牢,可能造成重物掉落伤人;防范措施:重物吊挂牢固。 8、使用法兰盘连接管路手指插入两个法兰盘间,可能造成管子错动挤手;防范措施:严禁手指插入两个法兰盘间隙及螺丝眼。 防突预测工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1、不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可能造成顶帮掉矸伤人;防范措施:执行好敲帮问顶制度,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掘进工作面进行预测前作业队将工作面安全防护到位;预测中密切观察巷道顶板状况,发现顶板掉渣、压力增大等有片帮、冒顶危险时,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出危险区,并专人处理后方可作业。 2、打眼过程中瓦斯增大,可能造成瓦斯超限作业引起爆炸;防范措施:发现煤层内有连续小煤炮声响或有大量瓦斯涌出时,严禁打眼作业。工作面风流中瓦斯达到1%时,严禁打眼作业。 3、打眼透水、透老空,可能造成造成事故伤人;防范措施:认真学习规程,了解施工巷道的用途及水文地质情况,并熟知透水预兆,掌握打眼过程中的变化,遇透水或透老空征兆时立即停止打眼。 4、打眼时袖口、领口、衣角外漏,戴手套,可能造成衣物被缠住伤人;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一、目的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四、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如:火工品、瓦斯。(2)自燃性物质;如:煤。(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如:充电液中的硫酸。(5)其他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危险源是可能导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 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2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限制,就不会发生事故。当这些约束和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3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危险源辨识简明提示单: 在平地上跌倒;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与工具、材料等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修理、拆卸装置有关的危险源; 车辆危险源; 火灾和爆炸;

可吸入的物质; 可伤害眼部的物质和试剂; 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有害能源; 由于经常性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肢体损伤; 不适当的工作环境; 照明情况; 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密闭空间; 特种作业。 以上所列仅作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看。 5危险源辨识方法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中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分析等。 6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策划等。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 一、重要概念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F,C) 式中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死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事故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管理上的缺陷,一旦有某个触发条件触发,就可发生事故。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l.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风险管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

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辨识.doc

v1.0可编辑可修改G42 垫江站安全隐患整治工程项目 施工现场主要危险源辨识 序号作业项潜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 或后果 控制措施 1、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化规定规范 1、标志标牌设置不规范 2、标志标牌维护不及时交通事故、人员交通标志标牌设置 2、落实人员加强交通管控和标志 1交通管控 3、现场交通维护及管控措施不到位 4、社会车辆超速超载或失控,冲入施工现场1、车辆安全警示装置不完善伤害 标牌维护 3、按要求在施工作业前方设置防 撞档护和减速设施 1、加强对施工车辆进场前的车辆 及人员资格检查 施工车辆运2 输 3设备运行2、驾驶员超速行驶或酒后驾车和疲劳驾车 3、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注意观察或操作不当 5、货厢载人 6、车辆装卸料无人指挥或超负荷冒装 1、操作人员未按要求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对设备性能和施工安全技术要求不 熟悉,操作设备时不注意观察 3、操作人员违反有关设备操作规程 4、设备未定期进行检查保养 5、设备运行时安全警示装置未开启或不能使用 6、设备乱停乱放 车辆伤害、交通 事故、高空坠 落、物体打击、 人员伤害 设备事故、机械 伤害、物体打 击、人员伤害 2、加强对驾驶员交通法规及现场 车辆运输安全有关规范的教育培训 3、严格执行车辆及驾驶员安全规 定及操作规程,禁止违规行为 5、车辆行驶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 员统一指挥和调度 1、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 训,并严格持证上岗 2、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和保养 3、严格遵守设施设备的安全操作 规程 4、设备操作时禁止上下人员,禁 止无关人员进入驾驶室聊天 5、设备操作时开启警示报警装 置,注意观察设备运行周边的动态 6、设备按规定停放 4人员作业1、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不落实 车辆伤害、机械 伤害、物体打1、现场人员须经工前培训和岗前教育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通用)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

序号作业 活动 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风险 级别 备注 L E C D 1 基 础 开 挖 不合理的放坡或无放坡坍塌 3 1 15 45 二级不合理的开挖方法(开挖顺序不对,掏挖)坍塌 3 1 7 21 二级基坑外围没有围栏人员坠落 3 2 7 42 二级外围没有挡水围堰(夏季开挖)基坑坍塌 6 1 7 42 二级开挖人员站位过密碰伤 3 2 1 6 一级开挖机械与开挖人员配合不当碰、砸伤 3 2 3 18 一级坑边弃土距离不够或坑边堆物坠物伤人 3 1 7 21 二级无供人员上下的马道人员坠落 3 2 7 42 二级对开挖地的地下设施情况不清楚挖断力能管线 3 1 7 21 二级爆破施工中违规作业伤人 3 0.5 40 60 二级基坑排水不畅坍塌 3 1 15 45 二级 2 钢 筋 工 程 钢 筋 加 工 机械缺陷(漏电或防护罩缺乏)人员受伤 3 2 3 18 一级作业时防护措施不到位人员受伤 3 6 3 54 二级操作人员违章人员受伤 3 6 3 54 二级场地不平人员受伤 3 6 1 18 一级物料码放不整齐人员受伤 6 3 1 18 一级多人配合不当人员受伤 3 6 1 18 一级 钢 筋 绑 扎 高处作业违章人员坠落 3 3 7 63 二级柱、梁骨架支撑不牢倒排伤人 1 3 7 21 二级起吊骨架时下方站人伤人 3 2 7 42 二级交叉作业未采取措施伤人 6 3 3 54 二级沟道钢筋绑扎不加斜撑倒坍伤人 3 1 3 9 一级大型基础绑扎钢筋不铺马道踩空受伤 3 2 7 42 二级绑扎完用氧气吹扫爆炸0.5 2 7 7 一级起吊作业中配合不当挤、碰伤 3 1 7 21 二级高处作业时钢筋摆放不合要求坠落伤人 3 1 15 45 二级 1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核工业南京建设有限公司田湾核电项目部 TIANWAN NUCLEAR POWER PREPARATORY OFFICE,NANJING NUCLEAR POWER BUILDING Co. 工程名称:Project name: 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负挖工程 文件名称:Document name: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文件类别Doc. Type 技术文件 Tech. Document 单位工程 Unit Project 3、4号机组负挖工程 编制单位Developer Dep. 核工业南京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田湾核电项目部 文件编号 Code THNJ/TFFW-AQ/CX-04 A 11/8/20 CFC 版次Rev. 日期 Date 状态 State 编制/修改 Dra./Nod 审核 Reviewed 批准 Approved 修改说明 Mod .Ref 受控号 Under-controlled No. 非受控 Non-controlled No.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XX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有效的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3.职责 项目经理 3.1.1负责本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工作。 3.1.2负责审批项目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质量安全部 3.2.1负责本项目部施工区域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3.2.2定期对《危险源辨识及主要控制措施明细表》进行更新。 3.2.3编写制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工作程序 工作步骤 4.1.1选择确定危险源区域。 4.1.2辨识区域内的危险源。 4.1.3危险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4.1.4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危险源辨识 4.2.1各部门、施工队根据施工作业特点辨识相关的危险源。 4.2.2、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班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2.3质量安全部负责编写《危险源辨识及主要控制措施明细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害危险、化学性危害危险、生物性危害危险、心理生理性危害危险、行为性危害危险、其它危害危险共六大类。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4.4.1 询问和交流; 4.4.2 现场观察;

最新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培训教案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课程学习目标] 1、在生产过程中,各岗位存在的危险源以及危险源的危害和预防措施进 行讲解,让职工深刻认识到各自的岗位上,哪些是不安全,哪些是有危 险的,从而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 2、职工充分识别其岗位危险源,可以及时消除一些安全事故隐患,对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解决,提高了主动 安全的能力。 3、让职工对其岗位危险源有充分识别,避免遗漏重大危险源,能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发挥体系的预防功能。 [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六个部分2课时,本课程课时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的需要进行具体内容的调整。 [授课内容]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二、要准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四、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是什么 五、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思路

六、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 (一)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区别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 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 人员培训不到位等。重大事故隐患和管理上的缺陷。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 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 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 意义。危险源强调生产场所、设备或设施中存在固有能量(物质)的多少,而事故隐患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 缺陷)的危险源。 (二)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 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 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 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 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重大事故隐患是指 事物所处的一种状态。通过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 理上的缺陷可以改善的,直至达到安全状态。但重大事故隐患并不一定 存在于重大危险源处。辨识应重点关注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危险源描述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核工业南京建设有限公司田湾核电项目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XX工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有效的运行,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XX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项目经理 3.1.1负责本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制定工作。 3.1.2负责审批项目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3.2质量安全部 3.2.1负责本项目部施工区域危险源的辨识、评价。 3.2.2定期对《危险源辨识及主要控制措施明细表》进行更新。 3.2.3编写制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工作程序 4.1工作步骤 4.1.1选择确定危险源区域。 4.1.2辨识区域内的危险源。 4.1.3危险源的定性和定量评价。 4.1.4确定《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2危险源辨识 4.2.1各部门、施工队根据施工作业特点辨识相关的危险源。 4.2.2、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班组召开专题会议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2.3质量安全部负责编写《危险源辨识及主要控制措施明细表》、《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计划清单》。 4.3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为:物理性危害危险、化学性危害危险、生物性危害危险、心理生

理性危害危险、行为性危害危险、其它危害危险共六大类。 4.4危险源识别的方法 4.4.1 询问和交流; 4.4.2 现场观察; 4.4.3 查阅有关记录; 4.4.4 获取外部工作任务分析; 4.4.5 安全检查表; 4.4.6 作业条件危害性评价。 4.5危险源评价的方法 4.5.1对危险源评价时考虑危害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以及七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情况下的危险,通过直接经验法和定量评价法分析危害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害的大小。 4.5.2直接经验法是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 4.5.3定量危险性评价法以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 其简化公式是:D=LEC 1)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值为1,在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事故实际不可能性的分数值定为0.1,而完全可能预料要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分数值定为10。介于两者之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目录 1、目得................................................................ - 1 - 2、适用范围............................................................ - 1 - 3、引用标准及文件...................................................... - 1 - 4、职责................................................................ - 1 - 5、工作程序............................................................ - 1 - 6、实施过程............................................................ - 6 -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1、目得 对梁场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活动与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得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类别,明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事前控制得目得。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梁场施工全过程、生活区职业健康安全有关得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与控制。 3、引用标准及文件 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2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 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3、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4、职责 4、1 安全质量部职责:负责本程序得编制与修改,就是本程序得主管部门。指导梁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与策划。负责汇总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4、2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得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策划。 4、3工程管理部职责:配合安全质量部指导梁场进行重要危险源得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4、4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危险源得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得步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得步骤如下图所示: (1)危险源辨识:梁场在开工前进行危险源辨识。梁场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综合办公室等有关人员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得危险源; (2)确定风险等级:在假定现有得或计划得控制措施适当得情况下,对各项危险源有关得风险进行等级评定; (3)确定风险就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得或计划得预防措施就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60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新版)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 1目的 识别公司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风险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灾害、控制风险,对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 2范围 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区域或运行条件中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治理方案的批准。

3.2各部门配合安全环保部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因素,并负责制订本部门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 3.3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对风险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并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3.4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隐患,接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重大隐患通知,并建立档案,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3.5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公司内的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4程序 4.1成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深圳宝安区西乡华隆电子厂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危险源是可能导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 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2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限制,就不会发生事故。当这些约束和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3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危险源辨识简明提示单: 在平地上跌倒;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与工具、材料等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修理、拆卸装置有关的危险源; 车辆危险源;

火灾和爆炸; 可吸入的物质; 可伤害眼部的物质和试剂; 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有害能源; 由于经常性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肢体损伤; 不适当的工作环境; 照明情况; 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密闭空间; 特种作业。 以上所列仅作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看。 5危险源辨识方法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中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分析等。 6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策划等。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三篇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三篇 篇一: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危险源是可能导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 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2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限制,就不会发生事故。当这些约束和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3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危险源辨识简明提示单: 在平地上跌倒;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与工具、材料等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修理、拆卸装置有关的危险源; 车辆危险源; 火灾和爆炸; 可吸入的物质; 可伤害眼部的物质和试剂; 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有害能源; 由于经常性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肢体损伤; 不适当的工作环境; 照明情况; 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密闭空间; 特种作业。 以上所列仅作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看。 5危险源辨识方法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中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分析等。 6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策划等。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记录【最新版】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培训记录 员工培训记录 一、教学目标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人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估的能力,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能够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促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课时安排培训时间: 11月18日 培训地点:队部培训人: XXXX 备注: 三、授课内容 管路维修工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1、管路老化、锈蚀,可能造成管路爆裂、高压风、水伤人;防范措施:经常巡检、及时更换。

2、检修时没有关闭上级阀门,可能造成阀门或设备被误开启伤人;防范措施:停机、停液时挂好牌,提醒其它人员。管路检修完成后,仔细检查一遍接头处U型卡安装是否规范,符合标准。 3、掐管路时不卸压,可能造成造成风水喷射出,击伤人员;防范措施:掐管路时先卸压。 4、特定、重要地点没有安装压力表或压力表失灵,可能造成不能观察压力状况、造成管路挤破或欠压;防范措施:安装压力表或及时更换、修理。 5、拆卸螺丝时,扳手没有卡牢螺栓,可能造成人员滑倒碰伤;防范措施:拆卸螺栓时,扳手卡紧,人员站稳,正向缓慢加压。 6、使用倒链作业时,没有找好吊点,可能造成吊挂不牢固、掉落砸人;防范措施:检查导链可靠性、找准吊点。 7、用导链起吊重物时捆绑不牢,可能造成重物掉落伤人;防范措施:重物吊挂牢固。 8、使用法兰盘连接管路手指插入两个法兰盘间,可能造成管子

错动挤手;防范措施:严禁手指插入两个法兰盘间隙及螺丝眼。 防突预测工岗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1、不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可能造成顶帮掉矸伤人;防范措施:执行好敲帮问顶制度,确保作业环境安全。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掘进工作面进行预测前作业队将工作面安全防护到位;预测中密切观察巷道顶板状况,发现顶板掉渣、压力增大等有片帮、冒顶危险时,立即停止作业,人员撤出危险区,并专人处理后方可作业。 2、打眼过程中瓦斯增大,可能造成瓦斯超限作业引起爆炸;防范措施:发现煤层内有连续小煤炮声响或有大量瓦斯涌出时,严禁打眼作业。工作面风流中瓦斯达到1%时,严禁打眼作业。 3、打眼透水、透老空,可能造成造成事故伤人;防范措施:认真学习规程,了解施工巷道的用途及水文地质情况,并熟知透水预兆,掌握打眼过程中的变化,遇透水或透老空征兆时立即停止打眼。 4、打眼时袖口、领口、衣角外漏,戴手套,可能造成衣物被缠住伤人;防范措施:打眼人员严禁戴手套操作,必须扎紧袖口裤管,扣好衣扣,围巾必须系在上衣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