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地理专业

自然地理专业

自然地理专业
自然地理专业

自然地理专业:

课程编号:S0108010705002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进展

课程英文名称:Advancements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学分:3 总学时:60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1、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3、生物监测研究进展;4、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5、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6、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进展;7、环境修复研究进展;8、环境信息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9、环境安全及预警研究进展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及开展讨论,从而对环境科学领域的理论发展和前沿技术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查与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环境科学的基础与专业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钱易等.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2.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编著. 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3.沈国舫主编. 中国环境问题院士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出版。

4.刘昌明、何希吾等著. 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5.王正萍、周雯编著. 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6.韦进宝、钱少华编著.环境分析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7.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主编. 污染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8.黄玉瑶编著. 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9.尚金城、包存宽.战略环境评价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陆书玉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11.叶文虎主编. 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12.朱庚申著. 环境管理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3.金相灿主编.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14.林培英、杨国栋、潘淑敏主编. 环境问题案例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年出版。

15.Paul Selma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th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iophysical resources,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0.

16.Hemond H. F. and Fechner-Levy E. J., Chemical Fate and Transport in the

Environment, Academic Press, 1999.

17.Manahan S. 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wis Publishers, Inc., 1999.

18.Evangelou V. P., Environmental Soil and Water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Sons, 1998.

19.Boehnke D. N. and Delumyea R. 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Prentice Hall, 1999.

20. 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主要核心期刊。

填写人:黄民生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012

课程名称:全球变化

课程英文名称:Global Change

学分:3

总学时:3 周学时

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 全球变化的概念、过程和驱动力;2. 过去全球变化;3. 近现代全球变化;4.未来

全球变化;5. 地球系统各部分在全球变化过程中的彼此联系;6. 全球变化与人类相互作用;7. 全

球变化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在理解讲课内容基础上,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全面掌握该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自然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 张兰生等(2000):《全球变化》,高教出版社;2. 叶笃正、陈泮勤(1992):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地震出版社;3. 毕思文: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地质出版社;4. Malone TF and Roederer JG (1984): Global Change. Cambridge Univ. Press, Cambridge.

填写人:戴雪荣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201

课程名称:城市地貌学

课程英文名称:Urban Geomorphology

学分:3

总学时:3 周学时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1.城市地貌学概说;2.城市地貌营力系统;3.城市地貌及其环境效应;4.城市地

貌研究方法;5.城市人地系统综合、实地观测、模拟和预测;6. 城市地貌典型实例分析(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等。

基本要求:在理解讲课内容基础上,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全面掌握该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前沿技术。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貌学或自然地理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1. 刁承泰(1999):《城市地貌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丁锡祉等(1990):影响中国城市分布和建设的地貌因素,西南师大学报(自),15(4);

3. 刘

淑珍、李钟武主编(1992):中国城市地貌研究,成都地图出版社;4. 陈业裕、黄昌发(1994):应

用地貌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 Detwyler TR, Marcus MG (1972.), 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North Scituate. Duxbury Press;6. Cooke RU and Doormkamp JC. Ge (1974): Geomorphology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7. Coates DR (1976): Urban geomorphology. Geol Soc, America Spec;8. Andrew G (1986): The human impa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2nd ed. Oxford: Basil Backwell Ltd.

填写人:戴雪荣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204 课程名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Development Area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内容;3、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4、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5、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

6、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7、区域环境影响

评价实例等。

基本要求: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具备从事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能力。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查,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环境学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 《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

填写人:刘玲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75206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学分:3 总学时:60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教学内容:1、废水治理工程;2、废气治理工程;3、废渣治理工程;4、环境生态工程;5、环境工程工艺与设备;6、工程案例介绍。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及开展讨论,从而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和工程应用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工程

考核方式及要求:考查与课程论文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黄民生,环境工程概论(英文汇编教材),内部资料

2.蒋展鹏,环境工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郝洁明,马广大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季学李,羌宁,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5.黄学敏,张承中,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6.清华紫光,工业脱硫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7.张辰,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8.柴晓利,张华等,固体废物堆肥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9.宁平,张承中,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10.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

填写人:黄民生审核人:陈振楼

程编号: S0108010705208 课程名称: 水文地貌学

课程英文名称: Hydro-geomorphology

学分: 3 总学时: 51

课程性质: 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 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水文学和地貌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将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过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课程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结合实际,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亚洲大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的实际课题研究过程中。

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查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有一定的地理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水文与地貌》周泽松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

《水文地质学基础》王大纯等编,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6

《水文地质学概论》区永和等编,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6

《水文学》黄锡荃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

国内外期刊相关论文。

填写人:王张华审核人:陈中原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01 课程名称:数据挖掘与信息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Data Mining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2、关联规则的挖掘;3、决策树的基本原理;4、人工神经网络;

5、遗传算法;

6、聚类规则的挖掘;

7、网络数据挖掘;

8、贝叶斯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在此基础上,了解数据挖掘未来的发展趋势。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以论文的形式完成)。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数据库原理,统计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实用数据挖掘,电子工业出版社;

3 知识科学与计算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过仲阳审核人:陈振楼

编号:S0108010705303 课程名称: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

课程英文名称:Thematic Map Design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本课程大致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地图设计基本理论,数字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地图图形的视觉感受与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和地图色彩特性,以及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模式与规范,地图的出版及印前准备。同时介绍几种常见专题地图的编制实例及具体设计制作过程。

本课程以专题地图作为对象,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研究探讨专题地图的定义和特点,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内容。近期发展的概况以及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和常规设计制作法则。利用CorelDARW 等软件,安排一定上机实习制作机会,进行专题地图设计与编制。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从而提高编图、制图的综合能力。最后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一幅结合所学专业的专题地图。

考试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与设计完成的专题地图综合评分。(60:40)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图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 《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现代地图学理论》测绘出版社

4.《CorelDRAW9应用指南》

填写人:黄余明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04 课程名称:遥感图像处理

课程英文名称:Digital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概述;2、遥感图像的基本特性;3、图像校正;4、图像增强;5、信息提取;6、ERDAS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用;7、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开发。

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计算机遥感图像处理的原理和方法,能熟练应用ERDAS软件进行遥感图像处理,能利用编程语言开发简单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考核方法及要求:作业(遥感图像处理实践或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开发)。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遥感概论。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遥感数字影像处理与地理特征提取,科学出版社。

2、ERDAS 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吴健平审核人:张立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07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与全球变化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Geography And Global Changes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人类生存环境的形成;2)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3) 当代全球重大环境问题;4)全球环境变化机理;5)未来的全球环境。

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的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对前沿技术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读书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现代自然地理》王建主编《全球变化: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全球变化》张兰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自然地理》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四纪地质》.杨怀仁,1987,高等教育出版社

填写人:许世远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09 课程名称:资源与环境遥感

课程性质:资环学院通识课程(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遥感概述(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遥感的特性、遥感的分类、遥感技术系统以及发展概况和展望等)。

2.遥感的物理基础与理论依据(包括电磁波谱、大气窗口、地物的光谱特性等)。

3.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包括航空摄影的种类及其图像特征、航天遥感的卫星种类及其

图像特征等)。

4.遥感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包括各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判读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标志、判

读方法与步骤等)。

5.遥感技术的应用(包括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评价、城市信息研究、测绘制图、环境

考古、地理学研究、军事目标探测以及3S集成应用等的介绍)。

6.本课程安排有6个实习内容。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与实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遥感的基本原理以及遥感应用的理论依据,同时掌握航空遥感与航天遥感的特点与作用,熟悉并了解遥感技术应用于各个领

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自己的专业研究所服务。

考核方法及要求:教学过程中有实习作业的评分,期终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学过各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遥感概论,吕国楷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2.遥感导论,梅安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遥感图像获取与分析,朱述龙等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

4.遥感应用技术,李军等编,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

填写人:益建芳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10 课程名称:GIS程序设计及软件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GIS Programming Design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GIS概论(包括概述、空间信息表示、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GIS功能、GIS工程设计)。

2、ArcView软件应用(包括地图显示、地图查询、数据编辑、空间数据处理)。

3、ArcGIS Desktop软件应用(包括Geodatabase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校正、ArcToolbox

和ArcGlobal)。

基本要求:通过课程学习,掌握GIS原理及GIS设计方法,能熟练应用ArcView软件及ArcGIS Desktop软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

考核方法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2、Using ArcView GIS,ESRI。

3、ArcGIS 8 Desktop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吴健平审核人:张立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11

课程名称: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The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Contemporary Geography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应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和讨论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问题,内容包括地理统计分析、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投入产出分析、随机型决策分析、AHP决策分析、网络分析、地理控制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系统动力学、分形理论及其应用、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地理元胞自动机等。

考试方式:开卷。

教材: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填写人:徐建华审核人:

课程编号: S0108010705312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Technique in Physical Geography

学分: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水、沉积物(土壤)、大气颗粒物、生物等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预处理方法;

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pH、DO、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COD、BOD、TOC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重点讲授氮(总氮、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的化学定量分析,包括氨氮的靛酚蓝法和电极法、亚硝态氮磺氨法、硝态氮锌镉还原法、总氮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磷钼蓝法。沉积物中氮磷的提取方法,无机磷(钙磷、铁磷、铝磷、可溶磷、)的分级提取方法、总磷、总氮分析。土壤与沉积物粒度分析,重金属元素ICP-AES分析,有机化合物GC-MS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实验分析和测试,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水、土(沉积物)、生物样品中典型污染物(氮磷、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考核方式及要求:

分析测试实验与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奚旦立等编. 环境监测(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敏,许世远著. 长江口潮滩POPs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风险.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3.刘敏. 自然地理学现代研究方法与技术(讲义).

4.王令今,王桂花编著. 分析化学计算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5.张剑荣,戚苓,方惠群编. 仪器分析实验. 科学出版社,1999.

填写人:刘敏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14 课程名称:地貌与第四纪地质

课程英文名称: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2.风化和动力地貌堆积物;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3.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4.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5.第四纪下限年代讨论;

6.第四纪的气候与沉积物类型,特征;

7.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与应用

基本要求: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深入了解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如何应用在本专业以及未来学科的发展方向有新的认识。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具有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资料:

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地貌学(严钦尚,曾昭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第四纪环境学(夏正楷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郑祥民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 课程名称: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英文名称:Global Changes And Lasting Development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全球变化研究趋势、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与发展;2)全球变化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3)全球变化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相互关系;4)如何在中国开展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的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对前沿技术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读书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现代自然地理》王建主编《全球变化: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全球变化科学导论》朱诚,谢志仁,申洪源等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杨达源,姜彤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填写人:许世远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19,课程名称:环境地球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学分:3 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必修)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绪论;2、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3、地球表生四大圈层的地球化学;4、全球变化学;5、地球化学与过去全球变化信息提取;6、环境物质的迁移过程;7、环境物质的转化过程;8、影响环境物质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9、环境界面地球化学。

基本要求:掌握环境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及其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查,要求提交一篇3000~5000字左右的专题研究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环境科学导论、普通化学或分析化学、自然地理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现代环境地球化学,杨忠芳等编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453页。

●环境地球化学,陈静生等编著,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348页。

●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原理,万国江编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年,216页。

●环境地球化学,(苏)别乌斯著,朱颜明译,1982年,265页。

填写人:陈振楼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20 课程名称:第四纪环境

课程英文名称:Quaternary Environment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第四纪的时间标尺;2.第四纪地貌圈的形成与演变;3.第四纪沉积圈的形成与演化;4.第四纪大气圈与全球气候变化;5.第四纪水圈与海平面升降;6.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响应讨论

基本要求: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深入了解第四纪环境研究的最新进展,掌握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事件、规律以及在现代沉积物中的体现。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试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具有第四纪学科的专业基础,了解第四纪研究的年代范围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资料:

1.第四纪环境学(夏正楷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第四纪地质(杨怀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刘东生.中国第四纪研究的若干问题[J].第四纪研究,2001(4)

4. 刘东生.第四纪科学发展展望[J].第四纪研究,2003(2)

填写人:郑祥民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 S0108010705322 课程名称: 综合自然地理

课程英文名称: Comprehensive physical geography

学分: 3 总学时: 34

课程性质: 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 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重点探讨地球表层系统内部的过程,包括海平面、气候波动控制下的沉积环境演变、河流水网变迁、第四纪古人类文化兴衰和环境关系等全球变化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查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有一定的地理学基础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自然地理学》杨达源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自然地理学》潘树荣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1

《自然地理学原理》(苏)伊萨钦科著;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刘南威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填写人:王张华审核人:陈中原

程编号: S0108010705323

课程名称:沉积物污染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Polluted Sediment Chemistry

学分: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上篇:(1)概述:重点讲授水环境系统中,沉积物污染的来源、结构与特点;沉积物污染化学研究的意义;沉积物质量标准建立与应用;沉积物污染生态风险评价。(2)关键界面过程与物质迁移原理。(3)沉积物-水-气界面的特点及其研究的技术手段;孔隙水化学(Fick’s第一定律);元素早期成岩过程与模拟;吸附-解吸、沉淀-释放等过程与机理。

下篇:各论与实证分析。重点讲授沉积物典型污染类型,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循环,沉积物有机污染与循环,营养盐沉积物污染与系统循环等。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水环境污染的机理、防治与环境恢复有较为深入地认识,尤其是水体沉积物作为源/汇在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考核方式及要求:

文献综述与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要求学生应具备初步的土壤(沉积物)、水环境化学等相关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刘敏,许世远著. 长江口潮滩POPs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生态风险.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王连生主编. 有机污染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DiToro, D. M.. Sediment Flux Modeling. A 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cation, 2001.

填写人:刘敏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 S0108010705328 课程名称:城市遥感

课程英文名:Remote Sensing in a City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6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必修)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 遥感基本概念术语集,2. 遥感信息源,3.遥感图像处理,4. 城市水文地质,5. 人口模型与人口数据的综合研究,6. 环境监测与环境科学研究,7. 植被与生态系统研究,8. 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模式,9.3S集成的城市应用。

基本要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具有快速发展和更新的特点,所以本课程拟采用研究性教学方式。修读的同学必须根据教师推荐的研究主题或自选主题完成主题秀和课程设计。要求修读同学广泛阅读和查新检索,在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的同时,了解相应主题的新进展、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教学采取双语讨论式。考试方式及要求:基础理论闭卷考试(占40%),主题秀(占20%),课程设计(占40%)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城市遥感》孙天纵,周坚华,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5.9

2.《遥感概论》彭望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3.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4358339.html,/

4.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4358339.html,/products/satellite.html

5.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4358339.html,/eng/rsac/

6.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4358339.html,/remote_sensing/index.html

填写人:周坚华审核人:吴健平

课程编号:S0108010705329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与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onitor and Management

学分:3 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必修)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绪论;2、水和废水监测;3、大气和废气监测;4、固体废物监测;5、土壤污染监测;6、生物污染监测;7、噪声监测;8、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基本要求:掌握常见污染物的环境监测方法,包括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和保存、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等,针对具体污染物能独立设计环境监测方案。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查,要求提交一篇3000~5000字左右的专题研究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环境科学导论、普通化学或分析化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环境监测,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424页。

●环境监测新技术,齐文启、孙宗光、边归国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780页。

填写人:毕春娟、陈振楼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551 课程名称:多元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analysis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应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以及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趋势面分析、马尔可夫预测法、风险型决策分析、非确定型决策分析等方法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考试方式:开卷。

教材:

徐建华. 计量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填写人:徐建华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447 课程名称:X衍射物相分析及其地学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Method of X-ray Phase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学分:3 周学时:总学时: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地理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等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原理、方法和应用: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布拉格方程);

X射线物相分析的原理;X射线谱图及解释技术;矿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X射线物相分析法的特点及其在地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等;2、样品前处理和制备:包括粘土分离、制片和前处理;待测矿物的分选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等;3、仪器操作:Philips X’pert MPD pro型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操作方法、实验条件的选择等;

重点介绍应用较多的粘土矿物分析方法(主要粘土矿物的前处理方法、谱图特征及判释、半定量分析等)、全样矿物鉴定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X衍射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它在本学科中的应用,并能够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特别是启发他们举一反三,开拓思路,充分利用本仪器开展有关科研工作。

考核方式及要求:课程论文或科研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要求具有晶体学和矿物学的基本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结晶学与矿物学》(任意一本);

2、《粉晶X射线物相分析》南京大学地质系矿物岩石教研室编,地质出版社;

3、《近代X射线多晶体衍射》——实验技术与数据分析,马礼敦编著,化学出版社,2004。

填写人:师育新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 课程名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and Practice of Risk Assessment of Natural Disaster

学分:4周学时总学时:72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2)不完备信息条件下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3)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模型;4)应用实例

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的内容的基础上,阅读大量相关论文,从而对基本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对前沿技术有全面的了解。

考核方式及要求:读书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现代自然地理》王建主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 2005

史培军.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填写人:许世远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558课程名称:第四纪地质学

课程英文名称:Quaternary Geology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内容概述;2.第四纪地壳运动;3.第四纪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4.第四纪沉积环境与沉积物成因类型;5.中国的黄土地层研究。

基本要求: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阅读大量参考文献,深入了解第四纪地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掌握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事件、规律以及在现代沉积物中的体现。对中国黄土的分布特征,成因类型,以及古环境信息有整体认识。

考核方式及要求:提交读书报告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具有第四纪学科的专业基础,了解我国第四纪研究的领域。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资料:

1. 第四纪环境学(夏正楷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第四纪地质(杨怀仁),高等教育出版社;

3.黄土与环境(刘东生),科学出版社;

4.长江三角洲及海域风尘沉积与环境(郑祥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填写人:郑祥民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563

课程名称:工业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Economics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本课程着重从宏观与中观相结合的角度,结合国际与国内的实践案例,对工业经济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主要课程内容包括:工业资源配置及其区域优化组合;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

工业生产专业化与协作、联合;工业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形态、类型与影响因素;工业

关联与工业效益;工业的自组织机制(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机制;工业信息化与信息

化工业;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发展战略;区域工业结构与工业区域结构;工

业化与城市化;城乡工业;工业开发区问题;国内外工业经济理论演变与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和掌握工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动态,并结合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探讨国内外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

考核方式及要求:期中课堂讨论报告以及期末课程研究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方甲主编:现代工业经济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史忠良主编:工业资源配置,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3、史东辉著:后起国工业化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金培著:工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填写人:谷人旭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565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科学引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从GISystems 到GIScience;2、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内容;

3、地理信息的性质和价值;

4、地理信息科学的主流与前言动态;

5、地理信息

科学的基本定理;6、空间误差的性质及其对策;7、GIS与科学计算;8、虚拟

GIS与数字地球;

9、空间网络; 10、地理信息服务。

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讲课内容的基础上,阅读教师布置的相关论文以

了解国际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动态。

考核方式及要求:学习制定科学研究大纲(Research proposal)。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本科生GIS专业的专业课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M.F. Goodchild (1992)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6(1): 31–45. [166]

2.M.F. Goodchild (2004) GIScience: geography, form, and process.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4(4): 709–714. [410]

3.M.F. Goodchild (2004)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error analysis in

measurement-based GIS.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6(4): 323–324. [409]

4.M.F. Goodchild (2004) The Alexandria Digital Library: review, assessment, and

prospects. D-Lib Magazine 10(5). [394]

5.M.F. Goodchild (2004) The validity and usefulness of law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geography.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4(2) 300–303.

[393]

6.M.F. Goodchild and D.G. Janelle, editors (2004) Spatially Integrated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90]

填写人:应龙根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566 课程名称:城市河流及流域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Urban river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学分:3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城市化对河流发育和流域的可能影响;2、城市河流结构功能表征及其特征;3、城市河流结构功能响应关系模拟分析;4、城市河流结构功能演变对流域环境的可能影响及评估;5、城市河流与流域管理模式与方法。

基本要求:学生须大量阅读相关论文,能够掌握GIS方法,使用流域水文和流域管理软件,从而扎实掌握基本知识,掌握研究型学习的方法。

考核方式及要求:研究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普通水文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1、J.David Allan: Stream Ecolog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unning water, Chapman & Hall, 1995

2、阮本清等:流域水资源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芮孝芳:水文学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4、夏军:灰色系统水文学—理论、方法及应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填写人:袁雯审核人:陈振楼

课程编号:S0108010705567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课程英文名称:Methodology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学分:3 周学时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专业课(必修)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绪论;2、工程分析与清洁生产;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与调查

基本要求: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技术方法,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能针对具体建设项目独立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考核方式及要求:开卷考查,要求提交一篇3000~5000字左右的专题研究课程论文。

学习本课程的前期课程要求: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文献与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82页。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67

页。

●环境评价(第二版),陆雍森编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695页。

填写人:陈振楼审核人:陈振楼

华南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 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04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3,露点温度越低,表示空气中是水汽的含量越高 4,火山岛属于海洋岛,珊瑚岛属于大陆岛 5,岛屿上的生物种类越多,说明与大陆的分离时间越久 6,第四纪可以称是腐乳动物的时代 7,v型河谷中通常没有河漫滩发育 8,红心洲较尖端的方向通常指示的是河流的下游方向

自然地理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研究 思考题:1. 历史环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科学问题: 答:目前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历史史实重建 2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的成因与机制研究 3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作用人类与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研究 4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模拟 历史环境变化研究所关注的主要科学问题: (1)地球系统过去发生过什么重大全球变化事件?如: 冰期与间冰期存在什么样的温室气体以及地表温度如何变化? 如何恢复定量化的高分辨率的环境要素变化记录?如何恢复过去数千年全球与区域环境变化图像? 过去数千年来全球与区域的温度如何变化?其驱动因子与驱动机制如何?(2)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地球系统的自然反馈机制如: 地球系统的自然反馈与人类活动对地球温室气体变化的贡献率份额有多大? 过去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变化影响的表征量如何确定? 过去的人类活动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气候与环境变化? (3)过去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的自然变率与突变如: 过去气候系统的自然变化型如何? 过去气候系统自然变率各种类型如何? 如何揭示过去地球上的气候突变事件? 地球气候系统变化如何与地球其它子系统发生相互作用? 2.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研究的几个基本假设及其含义; 答:为进行过去环境变化的重建需要依据以下基本假设或原理: 第一、均一性假设均一性是指在方法论含义上的均变论是环境变化研究的最基本原理它包括两个基本假设①自然法则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变性②如果所研究的结果能够用现代可观察的过程来解释就假设其不存在未知过程从以上假设出发就可以根据现代环境过程所遵从的基本原理基本关系等重建过去的环境即将今论古(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当然也可以根据过去环境变化的规律来解释现代的环境状况且预测未来即以古论今(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resent) 在服从均一性原理的前提下过去全球变化研究所依据的主要原理还包括 第二、协同性假设①是指环境过程与其产物之间的协调统一②同一环境状态下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产物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可以彼此参校替代共同指示其生成环境③地区之间的协同性同一时期形成的自然地理现象其空间分布是有序的遵从地理区域分异规律不同地区的现象可以参校对比指示其共同的环境背景④时间上的协调性具有生成联系的地球系统过程在发生时间上是先后有序的这种次序性在与各过程相联系的各产物的形成时间上亦有充分体现 第三、全息假设根据部分可以反映整体的全息学基本观点环境可以由其可识别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2002)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 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原因 自然地理(2003) 1 名词 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自然地理(2004)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自然地理学1的期末复习题

1.地理环境。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3.雪线。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4.地貌灾害。 在地貌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貌恶化,以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灾害性的破坏。 5.荒漠。 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荒漠如按地貌特征及地面组成物质来分,可分为岩漠(石质荒漠)、砾漠(砾质荒漠)、沙漠(沙质荒漠)和泥漠(泥质荒漠)等四类。 6.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7.地震系列。 地震有孕育、发生和衰减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而且具有成因联系上的一系列地震。包括: a.主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能量最大的一次地震。 b.前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 c.余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 8.地质作用。 促使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9.喀斯特作用。 即指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破坏与改造的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冲蚀、堆积,以及重力崩塌的总称。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 10.水土流失。 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11.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机械运动。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类: 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前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包括人类文明时期的构造运动 12.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活动的遗迹。 形成条件: ①必须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木质纤维等; ②生物死亡后要迅速被掩埋,遗体被掩埋得越快,和空气隔绝越快,就越有利于保存成化石; ③埋藏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炭化作用,或与CaCO3,Si O3等物质进行交换、充填等作用,才能变成化石。 13.融冻作用及其类型。 冻土地区地温低,而且发生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水分也相应地出现相变和迁移,从而引起岩石的破坏、碎屑物的分选、堆积层的变形、冻胀、融陷、流变等一系列变化过程,总的称为融冻作用。作用方式有融冻风化、融冻泥流和融冻扰动等。 (1)融冻风化 冻土层中的大小裂隙常被水填充,当夜间及冬季地温降至O℃以下时,水分冻结,形成冰脉,由于冰脉体积膨胀而向两侧围岩(土)挤压,使裂隙扩张。白天或夏季冰体融解,融水进一步向下深人,然后又再度结冰。这样经过反复冻融之后裂隙不断扩大,岩(土)体也受压破坏。这种因冰脉冻融而使岩(土)破坏的作用,称为融冻风化作用。 (2)融冻扰动 发生在活动层内,每年冬季冻结由地面向下进行时,以下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3)融冻泥流 发生在冻土的斜坡上,夏季活动层融化时,土中的水分因下部永冻层的存在而不能下渗,造成该土层饱含水分,甚至稀释成泥浆状,在此过度湿润的情况下,土体便沿斜坡向下蠕移,成为融冻泥流。 泥流速度很慢,每年3-4cm,至多也不过30—50cm。

自然地理学

1. 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 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空气污染;产生酸雨; 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 3.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4. 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5.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 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6.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下列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 7.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既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受东南信风转向成西南季 风的影响 特征 由于温度梯度及气压梯度都很大,故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比较强盛。冬季由于北部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比较弱,而夏季由于叠加了转向的西南季风,故风的势力很强 8.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 (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9、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10.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Year 2001 1.xx: 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一种历法,简称阴历。以朔望月为基础,其首要成分是历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 2.水分循环: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成为水循环。 3.枯水径流: (将月平均水量小于或等于全年水量5%的月份算作枯水期,则枯水期内的河流径流又称为枯水径流。) 4.土壤: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5.河漫滩: 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6.岩石圈: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7.季风: 大范围区域冬、夏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8.反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9.风化壳: 地球表层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10.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Year 2002 1.分水岭: 相邻两个流域之间的山岭或高地。降落在分水岭两边的降水沿着两侧的斜坡汇入不同的河流。 2.大气环流: 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其水平范围可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 3.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压。 (注: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绪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 (一)在六大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基础上形成四大物质圈层(对流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二)内部分异复杂,具有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特有物质和现象(土壤层、沉积岩、各种地貌) (三)通过四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流和信息传输 (四)固,气和液三相物质并存 (五)从地球内部和外层输入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辐射、地热、重力) (六)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干扰和控制下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大多已成为人类聚居场所。 第一章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质作用类型(理解);地壳的结构和类型、三大类岩石的 成因、特征和联系(掌握) 1.地壳的结构: 1)以康拉德面(距地表约10km) ,分硅铝层和硅镁层 2)上层为硅铝层,以O、Si、Al为主,又称花岗岩层,大陆上厚约10—40km 3)下层为硅镁层,以O、Si、Al为主,但Mg、Fe、Ca相应增多,称玄武岩层,大陆平 原厚可达30km 2.地壳类型: 1)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平均厚度约33km,近海薄内陆厚,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 2)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平均厚度仅7.3km,最薄处仅5km,仅由硅镁层组成(缺少 硅铝层) 3.岩浆岩: 岩浆岩:地下深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 1)定义: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 搬运沉积后,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2)主要特征: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具有生物化石 3)成岩途径:a.压固;b.胶结;c.重结晶;d.新矿物生长 4)构造:层理构造: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 的成层特征; 层面构造: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如雨痕、波痕等。 5.变质岩 1)变质作用:先成岩石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之 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 2)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据先成岩石类型划分为正变质岩(岩浆 岩变质)和负变质岩(沉积岩变质) 3)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4)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6.三大类岩石联系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环流: 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由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 大型的有行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2.季风: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3.局地环流: 行星风系、季风风系都是在大范围气压场控制下的大气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影响,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局地环流虽然不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 4.大气湿度: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水汽压e: 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压。 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水汽压减小。 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f: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饱和差d: 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称为饱和差(或湿度差)。 单位为毫米或毫巴。 d=E-e 饱和差愈大,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少,空气愈干燥;饱和差愈小,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空气愈潮湿。 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度经常低于气温。 5.对流雨: 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 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 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 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西南季风控制的地区,也以热雷雨为主,通常只见于夏季。 地形雨: 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三个专业且比较容易考上? (0705) 地理学(共10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B)、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B)、广州大学、西南师范大学(B)、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B)、新疆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长安大学、湖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070502) 人文地理学(共50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B)、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B)、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B)、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B)、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广州大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B)、安徽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B)、长江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注:B是指有博士点的 数学不好不碍事,只要不是太差就行,好好努力,是在不行就考自然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不过个人还是建议考地理信息系统,就业前景要比那两个好一些!

高中阶段要掌握的自然地理过程

高中要理解得自然地理过程,用图形表达 一、大气得运动 1、热力环流得基本原理图(注明冷热、高低压、气流方向) 2、常见得热力环流图(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3、在热力环流图上标出近地面与高空得等压面 4、分别模拟南北半球,高空与近地面上得等压线图,选择一个点,标出她得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与近地面摩擦力方向。并指出三个力分别对风得影响。 5、画出单圈环流图,标出假设条件 6、画出三圈环流图,能解释每支气流得成因 7、画出全球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解释气压带得成因与风带得风向。 8、结合以上俩个模式图,能找出气压带与风带在三圈环流图上具体对应得哪支气流. 9、利用赤道低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解释太阳直射点得移动对气压带与风带得影响。 10、用表格整理北半球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在冬夏俩季分别形成得高低气压场中心。 11、读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仔细研究南北半球冬夏俩季气压场与风力场得分布(位置与时间),认真探讨这个实际分布图与理想化得气压带风带模式存在什么关联,并尝试推测,冬夏俩季之间,该气压场会发生什么循环变化。 12、用图说明东亚与南亚季风得成因。 13、能用气压带与风带解释气候得成因,能画出理想大陆上气候得分布模式图 14、对比大陆性气团与海洋性气团,对比冷气团与暖气团得物理性质. 15、用剖面图表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比她们过境前后得天气变化,找出异同点。 16、用图分别表示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得水平剖面图、与垂直剖面图,能解释每一支气流得方向,与气流得性质。

17、用图解释分析温带气旋(锋面气旋)上锋面、雨区、风向得分布,南北半球都分析. 18、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热带气旋(台风)剖面结构,并分析它得原因与移动路径 19、对比分析台风寒潮得成因,危害与预防措施,找到规律 20、用图表示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得具体表现,用图表示沃克环流。 二、水得运动 21、用图表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注明各环节名称。 22、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得干预方式及带来得影响。 23、用图表示湖泊、水库、沼泽等湿地与河流得相互补给方式。 24、用图表示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得相互补给关系。 25、用图分析沼泽得成因。 26、用图理解潮汐现象,解释大潮与小潮。 27、用洋流理想模式图与全球风带理想模式图对比,分析洋流得成因。 28、画出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分布图。 29、用南亚季风解释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分布图。 30、熟悉南极洲附近,北冰洋附近得陆地轮廓与洋流走向。 31、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表层与底层海水得流向,并分析原因。 三、地壳得运动 32、用图表示海底扩张学说 33、读全球板块构造图,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34、用图解释岩浆活动,表示火山,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35、用图表示外力作用得主要环节之间得关系 36、用图表示岩石圈得物质循环 37、记住典型得冰川、海浪、流水、风力等侵蚀与堆积地貌图 38、用示意图认识褶皱、断块山、与火山

2021年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校道及后山 实习目的: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一睹大自然神奇的风采;更主要的是观察校道上主要树木,后山的主要植物;地质地貌,了解其形成过程。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XX年6月9日,星期六,天气大雨转晴。我们跟随陶老师和胡老师从榕园广场出发进行实习。 一.认种 首先是胡老师给我们讲解路口的铁树,铁树的茎干都很粗壮,植株高度可以达到8米,而在我们学校的只有2至3米高吧。花期在7~8月。雌雄异株,雄花在叶片的内侧,雌花则在茎的顶部,胡老师给我们讲解的铁树是雄株,所以我们也并没有看到雌花。接着就讲到了校园最为壮观的校道上的小叶榕,树性强健,绿荫蔽天,几乎从树冠拖下来的长长的胡须是它的气生根。转了个弯,老师说把我们领到了一棵小树旁说是芒果树,我们很惊奇,果然抬头一看看到了好多只青色的长势甚好的芒果。于是有人说可以吃吗,胡老立即敏感得说“我们在野外,无论野外的食物看上去有多诱人都是不吃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野外的这个东西是不是我们平时吃的那个。老师还提到了传说中的断肠草,一片叶子就可以杀死一头牛。“所以你们想想,你们跟牛比谁强壮呢?”老师还特别举了一个例子,XX年的广东市民请北方来的客人喝粥,去野外采取新鲜食材,结果采了断肠草,一家人连带朋友都死了。提醒着我们在野外就不可以就地取材,不要对于自己的认种能力太过自信,大自然很大充满未知。 老师又到了一棵树下,摘了一片叶子,叶子流出了白色乳汁,“桑科榕属都有这个特点。”听到这里,我们也大概知道了这棵也是榕树了。根据它的叶子比小叶榕大,所以就叫做大叶榕了。但是它的根比小叶榕要发达,气生根却不比小叶榕。另外,大叶榕是落叶乔木,这一点也不同于常绿树种小叶榕。在后来老师又讲了高山榕,高山榕,,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15米。春天,大的叶芽出现在枝梢,随后浅绿色的叶绽开,而此时不显眼的花苞片跌落满地。挂果如小小西红柿般大,由青绿变黄,成熟后变为红色的浆果,可食。特点是生性强健,树姿丰满,能抵强风,移栽容易,适于作行道树、园景树和庭荫树。 紫荆,树干挺直丛生,早春季节先于叶开花,花形似蝶,盛开时花朵繁多,成团簇状,紧贴枝干,满树都是花,不仅枝条上能着花,而且老干上也能开花,给人以繁花似锦的感觉;现在到了夏秋季节则绿叶婆娑,满目苍翠。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洋紫荆,亦名紫荆花,但与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是极不相同的。 羊蹄甲,为豆科乔木或直立灌木植物,高7-1米;树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羊蹄甲与香港市花红花羊蹄甲很相近,容易混淆,属豆科,该种花淡红色,花后结荚与后者花紫红,花后不结荚相区别。该种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常作行道树植路边。 接下来老师介绍了3种千屈菜科的植物。 木棉,属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原产印度。高1-2 公尺。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树形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 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 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 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 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学科地位: 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学科特点: (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高中阶段要掌握的自然地理过程

高中要理解的自然地理过程,用图形表达 一、大气的运动 1、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图(注明冷热、高低压、气流方向) 2、常见的热力环流图(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3、在热力环流图上标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4、分别模拟南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上的等压线图,选择一个点,标出他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和近地面摩擦力方向。并指出三个力分别对风的影响。 5、画出单圈环流图,标出假设条件 6、画出三圈环流图,能解释每支气流的成因 7、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解释气压带的成因和风带的风向。 8、结合以上俩个模式图,能找出气压带和风带在三圈环流图上具体对应的哪支气流。 9、利用赤道低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解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0、用表格整理北半球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在冬夏俩季分别形成的高低气压场中心。 11、读图(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仔细研究南北半球冬夏俩季气压场和风力场的分布(位置和时间),认真探讨这个实际分布图和理想化的气压带风带模式存在什么关联,并尝试推测,冬夏俩季之间,该气压场会发生什么循环变化。 12、用图说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 13、能用气压带和风带解释气候的成因,能画出理想大陆上气候的分布模式图 14、对比大陆性气团和海洋性气团,对比冷气团和暖气团的物理性质。 15、用剖面图表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比他们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找出异同点。 16、用图分别表示南北半球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水平剖面图、和垂直剖面图,能解释每一支气流的方向,和气流的性质。

17、用图解释分析温带气旋(锋面气旋)上锋面、雨区、风向的分布,南北半球都分析。 18、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热带气旋(台风)剖面结构,并分析它的原因和移动路径 19、对比分析台风寒潮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措施,找到规律 20、用图表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具体表现,用图表示沃克环流。 二、水的运动 21、用图表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注明各环节名称。 22、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干预方式及带来的影响。 23、用图表示湖泊、水库、沼泽等湿地和河流的相互补给方式。 24、用图表示河流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5、用图分析沼泽的成因。 26、用图理解潮汐现象,解释大潮和小潮。 27、用洋流理想模式图和全球风带理想模式图对比,分析洋流的成因。 28、画出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分布图。 29、用南亚季风解释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分布图。 30、熟悉南极洲附近,北冰洋附近的陆地轮廓和洋流走向。 31、用垂直剖面图表示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表层和底层海水的流向,并分析原因。 三、地壳的运动 32、用图表示海底扩张学说 33、读全球板块构造图,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34、用图解释岩浆活动,表示火山,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35、用图表示外力作用的主要环节之间的关系 36、用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2006至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1分,25分) 1.壤土、粘土。 2.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脱盐基)、酸性硅铝阶段(脱硅)、富铝化阶段 3.粘化作用、生物小循环 4.相、限区、地方 5.整体规律、时间规律、空间分异规律 6.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7.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8.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9.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二、解释名词(每小题3分,15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的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2分),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1分)。 2.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2分),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1分)。 3.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1分),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淤泥海滩上耐盐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2分)。 4.土地结构——是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一区域单位中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2分)。它反映出一个自然区域单位中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征(1分)。

5.自然区划:根据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规律性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2分),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1分)。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三、简答题(每题6分,30分) 1.气候怎样对土壤形成造成影响?(6分) (1) 气候控制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及其地理分布(1分)。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的水、气、热的状况和变化(1分)。 气候在地表呈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类型亦发生相应的更替,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性(2分)。 (2) 气候制约着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母质和土壤中矿物的风化和淀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水分的蒸发和淋溶等过程(2分)。 2.什么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有哪几种划分方法各种方法?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2分) (1) 按裸地性质划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2分) (2) 按发展方向划分――顺行演替、逆行演替:(1分) (3) 按基质性质划分――水生基质演替、早生基质演替(1分) 3.比较生物群落中优势种、建群种、附属种的差别(6分) (1) 不同生物种的生态位常常不同(1分)。 (2)凡是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的生物叫做优势种(2分); (3) 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生物量也最大、占有最大空间,并在建造群落、改造环境和在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的生物叫做建群种(2分); (4) 群落中其它次要的种类称为附属种(1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