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他律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他律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他律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他律

谢谢主席,大家好!好一场唇枪舌剑的自由之辩,不过我们在仔细分析之下不难发现,对方的论点不仅不能自圆其说,而且还漏洞百出。

首先,对方辩友今天无非是告诉我们:个别学生可以通过自律养成文明习惯,但并没有论证整个学生群体能否依靠自律养成文明习惯。请问对方辩友,个体特征能完整体现群体事实么?看到老鹰能飞翔,就能说所有带翅膀的都能翱翔么?那些不能自律的学生您让他们何去何从?

我方的立论则是建立在学生群体这一概念基础之上,以学生认知水平和行为意识的不稳定、不成熟、缺乏理性这一特点推导出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客观、标准、稳定的他律才是文明习惯养成的主要力量。

其次,对方辩友对文明习惯概念的界定真是有点狡猾,总是把文明习惯偷换为生活习惯。右手写字这样的生活习惯也是文明习惯的话,你让左撇子情何以堪?对方辩友,您这是在偷换命题,退一万步讲,您也只是证明了生活习惯的养成,但我们今天的辩题是文明习惯的养成!

我方一再强调文明习惯的养成是指符合一定道德、法律、社会规范的不易改变行为的过程。学生对于这一过程的不断感知、理解和学习需要一种代表理性、规范、客观的力量起主要作用,这个力量就是他律。

再次,今天最大的争论点在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靠他律还是自律。对方辩友的论证理由简单来看就是因为学生缺乏自律,所以主要靠自律。试问一个已经缺乏的力量,怎么能成为主要力量呢?您方的这一逻辑反而证明我方观点的正确啊?

我方在立论中就已经表明,要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他律和自律这两种力量,作为学生整体这个社会系统,他律和自律都是这一系统里的内部因素,而主要依靠谁,要从学生对于文明习惯养成缺乏自我辨识、过于主观的现实进行判断,不难得出主要是靠他律这一客观结论。

而且,我方并不否认自律在学生文明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作用,但自律的前提是要经得起客观条件和环境的检验。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客观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只有经过理性、客观的他律这一社会规范范畴的力量,才能更加稳定与持久!谢谢!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积淀起来的、传承下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人伦性和传承性,它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材料,是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建立和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主体精神。 第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整体至上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长期稳定和团结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文化倡导的个人位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侵袭和泛滥起到了批判和抑制作用,也激发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不断高涨的爱国主义热忱。 第三,传承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崇尚和谐统一。归纳起来,和谐统一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方而有二:其一,和谐统一思想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和平,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来解决问题,主张用和平手段而非暴力手段来解决争端。这种以一贯之的思想教化,造就了一个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一个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更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二,主张家庭内部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倡导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团体意

识、宽容精神、家庭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传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提倡对人的爱护和尊重,一贯把“仁爱”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首先要有“爱亲”之心,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由己推人,由近及远,达到“泛爱众”的道德境界。通过对“仁爱”的倡导和践行,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仁者爱人”的理念,是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仟感,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道德义务感。 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与三生俱来的,而是通过高校的人文知识的科学教育、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家庭的良好传统教育、党和政府的坚强有力支持、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全力作用的结果。 总之,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是短期、短效行为,而是一个历史的时代的重大课题,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切实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和载体,努力营造大学生传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形成长效机制,在自由民主、活泼开放、和谐创新的环境中哺育一代又一代素质高、方向坚定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完整版)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

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解说词) ——岭南学校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建设记略 (字幕: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是一片培育英才的沃土,新生中孕育着无限的希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座凝重厚实的学苑,成长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撒播着科学的精神; 这是一处产生思想的殿堂,希望里绽放着生命的光芒,高扬着猎猎作响的人文大旗! 岭南学校创办于2001年4月,十年来,学校艰苦创业,从无到有,砥砺风雨,发展壮大,现在已是桃李溢园,享誉东莞!(影像资料:学校大门) 一、决策篇(字幕: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到来,专题片配音对我们民族的文化和人格构成的冲击很大,加上当前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部分学生家长急功近利,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大、内心浮躁,现行教育培养的高分学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用,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涵养的缺失。身为校长的贺国新同志认为以经典教育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弥补这种缺失的一条最可行途径,学校自2005年始倡导中小学生诵读经典,就是希望中国文化从根救起。着眼未来和发展,铸造个性与特色,岭南学校为自己的发展明晰了一条思路。

学校以“立君子志,养君子德,践君子行,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为办学宗旨。以“胸怀感恩,心存敬畏”为校训,以“温文尔雅,谨信笃行”为校风,以“见贤思齐,敏而好学”为学风,以“博学修身,诲人不倦”为教风,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启智慧人生”为形象口号,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影像资料:字幕: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影像资料:贺校长同期声) 二、理念篇(字幕: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对古典文化的吸收,继承、吸收传统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经典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专题片配音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经典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典诵读”。(出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弟子规》等书籍的图片) 早在1994年,学者王财贵在台湾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倡导教育从读经开始,主张利用学生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经典,提升文化修养,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读经”教育一经倡导,便在台湾得到广泛的响应。后经南怀瑾、杨振宁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和推动,祖国大陆和海内外华人均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读经活动。(王财贵来岭南学校讲学的视频、图片)

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形势政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的总成。那么,我们今天说弘扬传统文化,是不是凡属传统文化或者说凡是老的旧的东西都该复兴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就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在一些人眼中,传统文化仿佛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要它一出现,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另一些人则更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对它既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能有取舍之间的犹疑。 要对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利思义”的观点进行重新认识。儒学在南宋有了发展。以吕祖谦、叶适为首的儒学家提出了“义利并重”的思想使得南方经济有了大发展。亚洲四小龙就是用我们南孔儒学的“义利并重”取得了社会的快速发展。等于是我们老祖宗的理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这是我们的祖传秘方。我们用起来肯定比人家还要灵。只要我们一旦领会了理论的实质,别人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因这个理论孕育、生长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几千年,它已经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 宏扬我们民族传统的道德中优秀的部分,吸收西方道德中的精华。今天光做一个好人还不够。我们要好人的基础上学会做一个能人。等我们做了能人之后。就象彼尔。盖茨。我们要根据今天时代的要求,构建新时代的民族道德标准。 我们现在的困惑在于,我们好象感觉到老祖宗的道德标准已经过时了。但我们却不知道今天怎样的标准才是正确的,适时的,有效的。于是我们的道德就失去了准星。我们不知道怎样才是对的,怎样是错的。很多的问题和麻烦变由此而出现了。我们今天要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老祖宗原有的五德:忠诚、礼仪、勇敢、信义、节俭。 原有的五德依然是很有效,今天还要强化。 但同时要在这基础上予以发展,新加上现代人应具备的品德: 自信自律敬业合作宽容 原有的五德加上新增加的五德就构成了现代道德标准。 忠诚,就是对你好的人你不能对他坏。谁对你最好?国家,母亲。秦桧后裔秦涧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内容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认在我们小组看来,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硬实力的发展,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难以持久。只有二者协调发展,国家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文化软实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洪流冲击受到排挤.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

建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的洪流不断地向前,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终将有一天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过多少了解呢?对此,我们小组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比较详尽的问卷调查。 一、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而在此次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同学其实根本不重视这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也可见现在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意识的淡薄。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发现,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只有大体上的一种模糊的认识。这里列举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一)被冷落的国粹—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大学生中流行音乐盛行,歌星、超女大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同学们的心中站稳脚跟,他们是否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京剧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值得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于华夏民族的先祖,带有自己的浓厚的民族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和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教给我们的优秀的精神粮食,要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在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我们青年大学生要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1、百善孝为先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中,始终坚持“孝”为做人之根本,自古以来孝是作为评价一个人的成就与品质的重要标准,也因此在古代浓重的重孝的环境下就出现了很多至孝之人,像狄仁杰、淳于意等人。而在当今社会,我们看到的情况确背离了先人所创造的孝的社会,在网上、报纸上等都时常出现对父母不孝的事例。这让我们在中国日益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感到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所以在当今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我在学校学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后,反思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确实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够好。我之前只是认为原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平时回家的时候就是给父母买些东西就是孝顺了,其实不然,殊不知动物都知道反哺更何况作为我们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类。通过这次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知道了孝有四种境界: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 对比自己平时做到的也就是孝父母之身、孝父母之心。孝父母之

志、孝父母之慧以前想都没想到过,就根本不用说怎么去做了,通过学习了传统文化,我终于懂得了真正孝的含义,那就是要做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能让父母引以为荣。孝不是嘴上说的,是需要有实际行动做的。特别是在学习了现代孝的榜样之人的做法,感触很深,父母把我养育到这么大,供我上学,一直在不停的在为我无私付出,想想自己给他们回报了些什么呢?好像什么都没有,反而可能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还要与父母争论顶嘴,让父母生气真的很不应该,以后绝不能再犯。 2、学会感恩 我原来觉得只有自己的亲人值得我感恩,其他的好像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但是当你真正有了一份孝心的时候,那确实是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感恩了。就像《感恩词》中所概括的国家、父母、老师、同仁、农夫、大众,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的把我们抚养成人;老师教授我们文化知识,让我们今后有在社会生存的技能;同学的合作帮助,让我的学习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农夫的辛勤耕云,让我们有了一日三餐;还有一些我们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的工作,实际都是一种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关心和支持。懂得了感恩也就让我学会了谦卑。自己不会再因为为家庭和朋友或者是班上做了一些事,或学习生活中有了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些如没有来自各方面帮助支持,就凭一己之力是办不到的。所以在学完中华传统文化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做人要学会谦卑,这样就会避免与他人之间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3篇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借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求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特色。下面是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传统文化教育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xx 1.“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拿我和别的家孩子比,有时难免很伤感,单独和妈妈在一起时,她会耐心地对我讲:“当着别人的面,夸赞别人的时候,你要像人家学习。”加上我倔强的性格,每次妈妈一夸别人的孩子有什么什么优点时,心里总是憋足了劲儿,下决心“嗯,我也要学会,我也要做到。”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我比同龄的孩子都要独立,自理能力强。长大后,这种思想依然存在,记得,我怀着孩子八个月了,妈妈和邻居的一句玩笑话说:“你看,这都快当妈的人了,连孩子的棉衣都不会做。”我便内自省也,我动手跟妈妈学裁剪、学缝制,在孩子小时候所有穿的棉衣棉裤都是我自己拆洗,缝制。 后来,我当了老师,这两句话,我也经常对我的孩子们讲:见到或是听到说别人有什么优点、长处,自己要努力达到。见到或是听到老师说其他的孩子有什么缺点或是不足时,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有同样的问题,就要赶快停止并改正;若没有同样的问题,也要警醒自己不能明知故犯知道的错误。 至今,我在工作、生活中,依然自觉不自觉都在用这两句话反思、警醒着自己。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教育我要谦逊、好学,不能盲目骄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反必面。”这是爸妈一直要求的,听到父母呼唤,不论干什么都要及时应答,父母老师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能拖拉偷懒。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说好几点回家就必须遵守时间,回来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后来,我有孩子了,也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做好。 4.“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学习上的指导吧,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多的补习班,父母也没有时间辅导,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关于怎么学,父母就是经常地用这样的两句教育我。这两句话一个关于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个关于学习的方法。其实有这两个思想和行动的引领,再加上“不耻下问”、“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点拨,我的学习还一直没有让父母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

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缺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通过学习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篇二: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的自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认识、探究及看法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调查研究 前言 说到传统文化,我们脑海里第一个想到谁?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孔子。不过,孔子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每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定义都有所区别。老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多得保留了原本,春节,元宵,中秋等等等等。而年轻一代犹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观念似乎渐渐淡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正在迅速扩散。每逢洋节,商场随处可见洋气息。这就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在年轻一代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看着日渐增多的外国商品品牌占据中国市场,外国语言在人群中流行,甚至连外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人们不禁忧心,这样下去,中国的本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会不会衰落?改革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然而,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一代代持续传承下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当今社会,利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面对西方节日成为时尚的现实,众多商家争先恐后地打出节日牌,一时间,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端午、中秋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也不得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今年起,法定节假日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是明证。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 1.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 在人生态度上,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 “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 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 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4年11月20日-12月4日 调查人:成媛大二英语一班 前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的这次调查是有必要性和其针对性的。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一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网上问卷调查(仅以长安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问卷的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为什么要继承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核以及其对大学生的借鉴作用。学校平时会从哪些方面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以及自己对身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参与?另外具体还有团委组织的团日活动的主题有没有

关于发扬传统文化的,当地政府举办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还有人们对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 调查报告: ①研究思路与方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我们先通过软件问卷星制作了我们组的调查问卷表,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电子版通过网络,qq,人人网以及贴吧向长安大学的学生广泛传发,向同学们解释说明目的,大部分同学表示理解并给予了支持。纸质版打印出来以后由组员分三天在食堂门口发放调查问卷表,填写完毕后统一录入电脑。所以我们资料收集是多渠道的,调查对象的选择也是随机的。调查大体上做到了定性,定量和质量控制。 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难点是样本的选取可能有局限性,但是我们尽量让更广泛的同学参与问卷的填写。 ③描述: 1.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样本全为当代大学生,符合目的,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 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 积极参与。 2.历史对比:从以前的大学生同现在的对比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阔,头脑比较灵活。从小接触的人,事都比以 往的大学生多。最主要的是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并在今后很多年里引导整个中国的文化走向。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字:大学生传统文化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都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如果是外国人那就另当别论了。。),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若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二)传统文化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 传统哲学重视调解人际关系,推崇以诚待人,孜孜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营造安定的局面有积极作用。所谓“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推崇“忠恕之道”,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

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教育的心得体会 好多课程现在与传统文化教育关联越来越紧密,也许听完了一段,我们该写一些心得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继续学习。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树答案

1 【单选题】(1分)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2 【单选题】(1分) 《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3 【单选题】(1分) 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 4 【多选题】(1分) 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正确 第一章 【多选题】(1分)

“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正确答案是:A,B,C 2 【多选题】(1分) 礼教的核心是:()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正确答案是:A,B,C,D,E 3 【多选题】(1分)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D )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正确 第二章 1 【单选题】(1分)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正确 2 【单选题】(1分) 颜渊问仁,子曰:( B )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正确 3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正确 4 【单选题】(1分) 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 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正确 5 【单选题】(1分) 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智慧结晶,首先要说的应该是儒道释三家思想吧,儒家和道家思想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学说,释家思想即佛学则是在西汉末年被中国引进来之后被中国特色的学说理论。中国五千年文明中各派学说百家争鸣,除去儒道释,还有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和兵家思想等等对中国有重大影响与意义的思想学说,这些思想都有其正确性和先进性值得我们学习应用。 而人格修养又是什么?人格就是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素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格也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无论怎么样,高尚的人格是我们所追求的,君子也永远比小人受欢迎。人格修养就是我们通过教育或者自主学习等方法改善自己的品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在道德和智慧上都得到提升。 部分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人格修养欠缺的问题是存在的,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严重些的沉默孤僻,偏激,容易走极端,拜金主义,权力至上观念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一些恶劣性质事件的发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或者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更甚至有自杀、杀人的行为,实在让人叹惋。 不是很乐观的讲,当今的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最近发生的一些“见死不救”和“能弄死的绝不留活口”等许多社会事件都能证明这个问题的存在。而这些事件的当事人有一些就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这让我们不能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我们大学生的人格修养究竟为什么偏离了善良和正义的方向? 我不敢妄自揣测是否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走向了“拜金主义”的极端,但我小心翼翼的建议,或许我们的社会应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重视一下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我们钱包逐渐鼓起来,生活越来越富裕的同时,重拾起我们逐渐丢失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进入大学生的课堂,使之进入千家万户的厅堂,让我们的精神也充实起来,让我们的人格走向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