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参考07.1

说明:一般论述题字数要求均在300字以上,请各位学员根据具体题目酌情再添加内容,越详细越好!以下答案仅供参考。(任课老师)

1、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对物质世界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意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又称之为意识的能动作用。两者密切联系。

把握这一原理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出发点,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深入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情,把握实情。所以,调查研究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条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是和解放思想紧密相联的。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防止和克服主观主义,加强调查研究,把握实际;提高主体素质;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

2、如何理解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答: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有自己的特点。主要矛盾是指某一时期、某一范围内,在复杂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次要矛盾又称非主要矛盾,是指某一时期、某一范围内,在复杂矛盾中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就为解决其他矛盾创造了根本条件。主要矛盾规定、制约着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影响、反作用于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的解决能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事物发展过程和阶段的推移,主要矛盾也是变化的。

在我国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无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这个主要矛盾基本解决了,这时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成了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如果看不到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这种转化,继续把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当作主要矛盾来抓,就不正确了。所以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3、如何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把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何所指导意义?

答: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相对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研究矛盾问题,重要的是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这一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这种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是坚持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完整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从本本出发,必须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而不是片面零碎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作出科学的概括。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个“普遍真理”。

4、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有何重要意义?

答: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在前进的过程中,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环节。任何现实存在的东西,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出来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任何新事物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从旧事物发展来的。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辩证否定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我们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它区分为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既不能一概否定,搞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搞复古主义。对于国外文化也要采取分析的

方法和批判的态度,决不能闭关锁国,一概排斥,但也不要照抄照搬,盲目引进。要结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创新、吸收与改造的关系。总之,我们对任何问题,都要坚持科学的分析方法,从实际出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5、试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真理的绝对性,通常也称作绝对真理,它具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指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第二,指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接近和逼近。真理的相对性,通常又称作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它也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指任何真理都是依赖于主体、依赖于人和人的主观形式,都是运用语言和逻辑对客观对象所作的正确反映。第二,指每一真理都具有近似的、不完善的性质,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在有限范围内和有限程度上所作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虽然是相互区别的,但又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笥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的;第二,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同样都是错误的。绝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相对性,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相对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绝对性,抹煞了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本段可有选择的部分回答)。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一百多年实践检验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我们必须坚持,对它的种种怀疑和反对都是缺乏根据的,因而是错误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许多具体观点、具体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作出的,它们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应当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有的则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得到不断的修正。因此,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活生生的学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我们只有把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说所具有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回答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作出新的科学结论。

6、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把握这一原理对于我们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本身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最终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在社会存在庙宇的限制范围之内,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有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首先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其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在发展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再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上;最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也表现在它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先进的社会意识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存在的变化的某种趋势。

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长期的、自学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同时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而且要做到常抓不懈。

7、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握这一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由此产生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对于无产阶级执政党来说,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进一步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最终过好权力关,是我们党和党的每一个成员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的最本质、最根本的课题。第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如何真正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学过好金钱关,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影响,这对全党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考验。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这“三关”直接关系到政治生命和社会主义前途。因此,为了经受住这些考验,将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认真学习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任何信息都可以采用基本的二进制单位_比特__ 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2.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即:主体技术层次、应用技术层次、_支撑技术层次和基础技术层次; 3.____文字___和印刷术的出现是人类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现代教育逐渐呈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等明显的特征; 5.计算机教育应用的主要形式包括__计算机辅助教学______、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测验等; 6.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主要由___信源____、信道和信宿三部分构成; 7.信息技术泛指各种能够扩展人类__信息_____器官功能的技术; 8.在信息技术的构成体系中,信息技术的主体技术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9.无线电技术出现于___19世纪末期; 10.网卡又称___网络适配器____或网络接口卡,是将不同计算机进行互联的基本设备; 11.所有虚拟现实系统都有五个关键成分,即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计算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12.协同式专家系统又称___协同式专家系统__,该系统可以若干领域的多个专家系统共同解决当前的问题; 13.计算机每执行一条指令都是按照取指令、分析指令和__执行指令_____三个阶段进行的; 14.常用的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同轴电缆、双绞线和___光纤____三大类; 15.IP电话是指在IP网上基于_TCP/IP协议实时传送语音信息的新型电话业务,通常称之为数字电话; 16.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__数字化_等基本特征; 17.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综合立体图形、自然交互以营造与客观世界高度类似的虚拟环境的应用系统; 18.Microsoft Office的联机协作功能允许用户_发送_文档、分析数据和联机协作。 19.信息不会因传播或使用减少或消息,这就构成了信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即信息的共享性,它使人类共同享有和使用信息成为可能; 20.人类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感觉器官、传导神经、__思维器官______和效应器官四部分; 21.电视技术出现于20世纪___40____年代; 二判断题 1.所有信息都可以从一种信息形态转换为其他信息形态。 2.信息技术产生于19世纪中叶。. 3.计算机系统由主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三部分构成。 4.利用蓝牙技术可以在固定通信设备和移动通信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5.台式计算机只能通过双绞线接入INTERNET。 6.QuickTimeVR是一种基于静态图像处理的虚拟现实技术。. 7.信息只能转换和传递,但不可以再生。 8.计算机主要被用于教学领域,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育是同义语。 9.按照传输技术的不同,可以将通信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大类。 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即3G通信系统信息传输速率可以达到3000Mbps。 ;

毛概简答题和论述题答案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古典的上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美学思想是同()一起产生的。 A.古典艺术 B.古典文学 C.自然哲学 2、()是完全的社会学观点的代表。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3、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点是()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4、自然美学观点认为() A.模仿自然 B.美在和谐 C.美即功用 5、伦理美学观点认为()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6、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A.米李都学派 B.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哲学 C.坚持和发展米利都学派的唯物论和辩正法 7、把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提到唯物论认识论的高度,并强调艺术家在模仿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是() A.拉图 B.德谟克里特 C.赫拉克利特 8、《理想国》和《法律篇》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 C.柏拉图 9、《诗学》的作者是() A.休谟 B.贺拉斯 C.亚里士多德 10、贺拉斯在文论上的着作是(),,这原是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的一封信。 A.《诗艺》 B.《建筑十书》 C.《诗学》 11、标志着崇高从修辞学范围进入美学范畴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诞生的是() A.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B.贺拉斯的《诗艺》 C.柏拉图的《理想国》 12、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源头是() A.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第二部分信仰的中古时代和发现的近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论美与适宜》一书中区分了美与适宜。 A.阿伯拉尔 B.圣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2、但丁最重要的文论着作是()。 A.《论俗语》 B.《神曲》 C.《新生》 D.《论美与适宜》 3、文艺复兴是从( )开始的。 A.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B.英国的伦敦 C.丹麦的哥本哈根 D.意大利的米兰 4、(3 )开了意大利文学复兴的先河。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但丁 D.马丁.路德 5、1370—1450年是文艺复兴的(2),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简答论述题答案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六、简答题 1.炎细胞----抗感染、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吞噬细菌和组织碎片;肌成纤维细胞----使伤口收缩;毛细血管----提供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于坏死组织的吸收和控制感染;纤维母细胞----产生基质和胶原;肉芽组织所有成分----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功能。 2.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 3.血肿形成,纤维性骨架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 4.肉芽组织可演化、成熟,形成瘢痕组织。在形态、成分、功能、结局等方面不同。 七、论述题 1.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镜下:大量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各种炎细胞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结局:间质的水分减少,血管逐渐闭塞、消失,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最终形成瘢痕组织。2.有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和局部因素(包括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六、简答题 1.镜下:血管扩张;水肿液;心力衰竭细胞;纤维组织增生,肺褐色硬化。 2.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 3.白色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红色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主要由红 细胞构成 混合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透明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4.结局:溶解吸收,机化,钙化 对机体的影响:有利的一面,阻止大出血 不利的一面,阻塞血管、引起栓塞、心瓣膜变形、出血。 5.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2)逆血流方向 3)从左心经房、室间隔缺损至右心 6.三者相互关系: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梗死,也可血栓形成→梗死 七、论述题 1.(1)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病变: 肉眼:体积增大,呈暗红色,温度下降,皮肤淤血时发绀 镜下:毛细血管、小静脉扩张、充血,有时伴有水肿 (3)后果: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 胞变性或坏死,淤血性硬化,侧枝 循环建立。 2.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气体栓塞,脂肪栓塞, 羊水栓塞,其他如寄生虫栓塞、肿 瘤细胞栓塞等 后果:1)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2) 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死,呼吸中枢和 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3) 肾动脉栓塞,可致肾脏梗死;4)脾动脉 栓塞,可引起脾脏梗死;5)肠系膜动脉 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6)肝 动脉栓塞可致肝梗死。 3.(1)梗死的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 (2)类型: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 (3)条件:1)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致密;侧枝循环不充分;动脉血管阻塞 2)出血性梗死:组织疏松;双重血 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组织 淤血;动脉血管阻塞 第四章炎症参考答案 五.简答题 1.渗出液见于炎症时,其特点是蛋白含量高,比重大于1.018,细胞数多,容易凝固,浑浊。漏出液见于非炎症时,其特点是蛋白含量低,比重小于 1.018,细胞少,清亮,不易凝固。 2.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或液化性坏死等常见病变。渗出,主要包括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游出及吞噬活动。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如粘膜上皮、腺上皮增生;间质细胞,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3.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其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可发生于内脏和皮下,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蜂窝织炎是弥漫性化脓性炎,其特征是组织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但无显著的组织溶解坏死,常见于皮肤、肌肉、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判断选择题 (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

发展变化。 2.恩格斯曾说“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这是对巴尔扎克的批评。3.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4.《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是“德国第~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5.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 6. 英国的“救世军”是农民阶级的宗教慈善团体。 7.《城市姑娘》是哈克奈斯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作品。8.恩格斯曾指出“浪漫主义的最伟大胜利”是巴尔扎克的最重大的特点之一。9.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10.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著名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的男主人公。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成于 ________年9月。 1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麦克佩斯》、《李耳王》、《________》。13.1838年,英国掀起了向国会请愿的运动,史称________运动。 14.被恩格斯称为“革命的平民”的是l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领袖________。 15.《神曲》的作者是________。 16.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的是古希腊悲剧作家________。 17.《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________、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18.沙皇的“沙”字,是由拉丁文——转化而来的。 19.“一切左拉”指________主义文学流派。 20.19世纪初叶,以欧文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流行,他们的理论脱离工人运动,是建立在________主义基础上的。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

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new

2010年~2011年信息管理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 2信息管理(广义):信息管理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3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4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5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6国家信息政策: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国家或政府为解决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关系和涉及到公共利益、权益、安全问题,保障信息活动协调发展而采取的有关信息产品及资源生产、流通、利用、分配以及促进和推动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划、原则或指南。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 的模式。 2、信息对物质载体具有依附性。 3、“三金”工程是指金卡金关金桥三大 基础工程的简称。 4、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 5、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源、信息的准确度信息费用 三方面的评价来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 6、信息组织的特性是依附性、渗透性、增 效性。 7、从便于对信息管理的角度将信息源划分为记录型、 智力型、实物型、零次型。 8、信息检索的特性是相关性、逻辑性、不确定性。 9、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子系统或要素)组成的具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论述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大题:简答题 1:(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2分)(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分) 2:(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分) 3:(1)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3分) (2)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促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3分) 4:(1)马克思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2分) (2)这一划分具有的重大意义: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第二、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4分)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2分)第二、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各种国私合资合营企业;(2分)第三、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即国家通过种种方式来促进、引导私人企业向既定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2分) 6:(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分) (2)实践是客观的活动,具有客观性。(2分) (3)实践是能动的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1分) (4)实践是社会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1分) 7: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分)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2分)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方法。(1分)

西方文论试题库

《西方文论》 一、填空 1、新古典主义有着共同的基本主张,即“”、“”、“严守规范”、“服从古典”等。 模仿自然、崇尚理性 2、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构成的,美就是。 数、和谐 3、《判断力的批判》的作者是,《美学》的作者是。 康德、黑格尔 4、柏格森认为,实在,就是“”或“”,只能用直觉把握。 绵延、生命冲动 5、伽达默尔把作品的存在视为与的相遇,参与者和历史流传物的攀谈。 解释者、原始文本 6、文化诗学注重以、的诗学的眼光分析一切文化本文。 虚构性、想象性 7、布瓦洛认为艺术创作中人物必须、。 定性化、类型化 8、在建立民族文学的问题上,歌德认为文学是的,又是的。 民族、世界 9、唯美主义的传播因其和适应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心态。 反叛性、纯美要求 10、《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拉辛与莎士比亚》的作者是。 泰纳、斯丹达尔 11、《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是,《存在与虚无》的作者是。费什、萨特 12、中世纪已经有了较为成形的阐释《圣经》的和考释古典文献的。 释义学、文献学 13、狄德罗强调戏剧要,提出了戏剧的。 拥抱现实、情境说 14、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文学的功能在于:、和判断生活。 再现现实、说明生活 15、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由、和超我组成。 本我、自我 16、《真理与方法》的作者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作者是。 伽达默尔、本杰明 17、卡勒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应着眼于,读者的。

文学能力、阅读行为 18、柏拉图提出了、两大文艺政策。 驱逐诗人、文艺法制化 19、《诗的艺术》的作者是,《新科学》的作者是。 布瓦洛、维柯 20、叔本华宣称世界是我的,世界是我的。 表象、意志 21、维柯认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都经过三个大的时代:、和人的时代。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 22、英美新批评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提出了、、悖论、反讽等理论概念。含混、张力 23、费什认为文学作品是,阅读是个。 活动艺术、事件 24、灵感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另一条是。 神灵凭附、灵魂回忆 25、在康德看来,审美活动是一种与无关,不以概念为前提的“的合目的性”活动。 功利、无目的 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悲剧的诞生》的作者世。 叔本华、尼采 27、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及相关的主张。 文学的科学性、陌生化 28、后现代主义的弊端是极端的、的倾向。 非理性、非价值化 29、荣格认为文学作品类型可以分为:和两种。 心理的、幻觉的 30、亚里斯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类:理论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创造性知识 31、康德认为艺术天才具有、、和不可传授性的特征。 创造性、典范性 32、尼采用和两个象征形象来阐述他对艺术的基本观点。 酒神精神、日神精神 33、《叙述的方式》的作者是,《盲视与洞见》的作者是。 热奈特、德曼 34、西苏提出了的口号,强调妇女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 描写躯体、思想 35、“卡塔西斯”(katharsis)罗念生译为“”,朱光潜译为“”。 陶冶、净化

信息组织试题

1、信息组织:根据信息检索的需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技术将庞杂无序的信息系统化,有序化的过程。 2、信息检索:根据检索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并从检索系统中获取相应信息资源的过程。 3、信息揭示:也称信息标引,是对信息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等的选择,概括和提炼描述的过程。 4、专指度:是指其语义的内涵与外延与信息主题的内容的切合程度 5、标引:是指对信息内容的描述。索引:是指为了方便查询信息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效的规则。 6、集成法:信息组织的集成法是指在检索系统中采用具有多维信息组织的检索语言,或在同一情报检索系统中同时采用多种实现了兼容互换的检索语言。 7、分类标引:依据一定的分类语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并赋予分类标识的过程。 8、谱系分类:是将检索语言按语系、语族、语支和语种体系划分的一种方法。 9、轮排转换:是将检索语句中的每个有意义的词依次排在检索入口,其他词保持相对位置的情况下的移动的一种形式转换。 10、分类主题一体化:是指在一个检索语言系统中,对他们的分类部分的术语,参照标识及索引实施统一的控制,使两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从而能够同时满足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需要,发挥其最佳的整体效应。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题) 1、常用的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集成组织法 2、《中图法》的复分表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两种。 3、信息组织常用的基本原理包括:语言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知识组织原理、概念逻辑原理 4、对信息检索系统评价的两个重要指标是查全率和查准率 5、从文献标引所用标识是否规范区分,可将文献标引划分为受控标引、自由标引和混合标引三种形式。 6、主题词的概念等级关系主要指词与词之间的属种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包含关系等关系。 7、描述语言(主题法)主要包括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 8、图书分类表是图书分类法的主体,是图书分类体系的具体体现,一般由大纲、简表、详表(主表)、辅助表(复分表)组成 9、轮排转换的常见模型有:简单轮排、词对式轮排、循环轮排、换轨轮排 10、检索语言词汇控制的内容有词量控制、词类控制、词形控制、词义控制、词间关系控制、专指度控制 11、概念的种类包括: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以及普通概念和单独概念 12、不同编制结构的信息分类法有:列举式分类法、组配式分类法、体系---组配式分类法,其中列举式分类法又称为等级分类法或枚举分类法 13、分类法类目之间的关系有:类目等级关系、类目的横向关系、类目的同一关系 14、主题分析的质量要求有:充分析出主题概念、不过度析出主题概念、用准确的概念概括相应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

西方文论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布拉格学派:(发起者、贡献最大者、内涵、理论主张、影响、评价) ①理论渊源:1926年雅各布森与马捷齐乌斯共同创立布拉格语言学学会,到1935年更名捷克结构主义。一方面肯定索绪尔的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单纯谈论共时性,以结构和功能为两个基本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列结构。 ②主要特征: ⑴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的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把表现功能放到首位。 ⑵类比方法是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 ⑶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解释语言本质的最佳研究途径是对语言体系作共时性分析,但共时性分析不可能否认历史进程对语言体系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 ⑷读者阅读是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原因。一部作品印刷成书只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被读者阅读之后,其审美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且由于审美标准不同,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这些观点预示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③地位影响: 布拉格学派存在时间较长且较活跃,是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桥梁,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提出的语言的功能研究、类比方法的运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结合以及在对读者的转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虽然艺术形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规律是由社会文化和艺术内容的发展所决定的,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 文学性: 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独特性质。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它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而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 文学性的诗性功能:雅各布森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诗歌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词的形式显现,即诗歌的本质不在指称叙述外在世界的事物,而在具有表达目的的诗歌语言形式显现。诗歌语言往往打破符号与指称的稳固的逻辑联系,而为能指与所指的其他新关系和审美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诗歌语言虽然有提供信息的功能,但应以自指的审美功能为主。 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代表作有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贝克特剧作《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 1、戏剧表达超现实的真实:一是作为意义之无和物质之有的“超现实的真实”。二是作为 永恒之在的“超现实的真实”。

信息组织试题及参考答案

信息组织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情报检索语言 2.信息揭示 3.仿分 4.倒排文档 5.八分法 6.信息描述 7.层累制 8.分类 9.UDC 10. 信息组织 11. 信息标引 12. XML 13. 关键词法 14. 词族索引 15. 等级体系分类法 16. 语法信息组织法 17. 模糊检索 18. 多元搜索引擎 19. EI Village 20. 超媒体存取 21. 虚拟图书馆 22. 文献分类 23.MARC 24. SGML 25. 文献标引 26. 主题词法 27. ISBDs 28. 顺排文档 29. 引证关系组织法 30. 双位制(百分法) 31. 信息存储 32. 双关索引 33. 范畴索引 34. 组配分类法 35. 语义信息组织法 36. 书次号 37. 文献检索 38. 超文本存取技术 39. 信息检索工具 40. 文献序号索引 41. 引文索引

42. 题内关键词索引 43. DIALOG 44. 基本索引字段 45. KWOC Index 46.PB报告 47.分析标引 48.类 49.概念组配 50.主题词款目 51.部分标引 52.词族 53.族首词 54.超级组配 55.款目主题词 56.词间相容关系 57.基本部类 58.类系 59.标识 60.专类附表 61.情报检索 62.二次文献 63.报导性文摘 64.图书分类 65.题录 66.PRECIS 67.多向成族 68.主题法 69.标引 70.类名 71.类目 72.类目表 73.类列 74.基本大类 75.基本序列 76.简表 77.详表 78.复分表 79.通用附表 80.上位类下位类 81.同位类 82.交替类目 83.参见类目 84.标记制度 85.单纯号码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信息组织试题库参考答案.doc

信息组织题库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仿分以某一类的子目作为复分依据的方法叫仿照复分,简称仿分。仿分是为大类普遍采用的复分 方法,使用范围一般不超出该大类。 2.倒排文档指将文档记录中的可检字段及其属性值,或称文献特征标识(即索引单元,如题名、著 者、叙词、自由词等)抽取出来,按照字段属性的某种顺序进行排序与存储,使之成为可以用作索引的文档,倒排文档也可称为索引文档。 3.八分法又叫八分制,是指同位类超过十个时,用1到8来标记同位类,到9时不用9,而用91… 99来标记与1到8相同级位的类。采用此法,突破了号码的级位代表类目级别的等级性。 4.信息描述是指根据一定的信息管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将存在于某一物理载体上的信息源的外在特 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选择与记录的过程。 5.层累制也称层累制标记法,结构型标记法或表达性标记法,是一种与类目等级相适应的等级标 记制度,其特点是根据类目的不同等级,分别给予相应的不同位数号码,同位类再以符号的顺序依次相配,它的表达性强,能够显示类目纵向层层区分,横向并列的体系结构。 6.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某种属性聚集相同事物、区分不同事物的活动。同类事物即指具有某些共同 属性的一组事物的集合。 7.UDC是《国际十进分类法》的简称。是在国际目录学会的主持下编成的。它是列举和组配相结合 分类法的代表,是唯一一部受到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利用的,流行最广泛的图书资料分类法。 8.信息组织即信息的序化和优化。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 描述和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保证用户的有效获取。 9.信息标引采用语词或号码标识揭示与替代信息内容特征的活动。 10.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是SGML的一个重要分支,可提供描述结构化资料的格式,是用来 自动描述信息的一种新型的国际标准语言。 11.关键词法是一种以文献或题名中的自然语词作为描述和标引信息资源的标识,并提供字顺查检途 径的信息组织法。 12.词族索引是将主表和附表中具有属分等级语义关系(其中包括主题词之间的包含关系和整体关 系)的叙词,首先按照等级形式分别集合词族,然后依据每个词族中概念含义最广泛的族首词字顺编排而成的辅助索引。 13.等级体系分类法也叫体系分类法或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以知识分类为基础,按照从总到分、 从一般到特殊、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次序,层层展开每门学科知识的类目排列表。 14.语法信息组织法是指以信息的形式特征为依据序化信息的方法。常见的语法信息组织法有字顺 组织法、代码组织法、地序组织法、时序组织法等。 15.模糊检索也叫概念检索,即系统不仅可根据输入的关键词进行检索,而且会自动地采用该关键 词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进行查询以提高检索效率。 16.多元搜索引擎也被称为搜索引擎之上的搜索引擎。用户只需递交一次检索请求,由多元搜索引擎 负责转换处理后提交给多个预先选定的独立搜索引擎,并将所有查询结果集中起来以统一的格式呈现到用户面前。 17.超媒体存取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称为超媒体,超媒体存取的特点是将文字、表格、声音、 图像、图形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格式组织在一起,使用户可以通过高度联接的网络结构,在各种信息库中沿链接访问各类信息。 18.虚拟图书馆是针对某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需要,将互联网上的有关领域的各类信息资源线索,包括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答案

1.公司战略 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2.战略群体 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 3.企业使命 是指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4.战略联盟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式联合体5.重点集中战略 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的一种战略 6、新兴行业 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 7. 进入壁垒 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8. 企业愿景 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一种高度概括。 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统一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 9. 生产战略 是企业在生产的成本、质量、流程等方面建立和发展相对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规定企业生产制造和采购部门的工作方向,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服务。 10. 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工艺、销售渠道、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

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11. 成本领先战略 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13、战略控制 是指将预定的战略目标与实际效果进行比较,检测偏差程度,评价其是否符合与其目标要求,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借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动态调节过程。14.退出壁垒 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时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财务战略财务战略 就是根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的要求,对企业资金进行筹集、运用、分配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略 16.不相关多元化 又称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它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现有的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17.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 18. 差异化战略 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19.规模经济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 20.战略群体 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性的一组企业。21.市场渗透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及解答(第6-10章)

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 一、简答题 1、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4、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5、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6、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二、论述题 1、谈谈你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理解。 2、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管理手段。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2、(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3、(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4、(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5、(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6、(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于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题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导论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西方文论的分期 (一)古代文论(古希腊时期到17世纪): 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 (二)近代文论(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现代文论(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 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 (四)后现代文论(20世纪70年代后):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 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西方哲学从研究重心来看,从古希腊直至现在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 一次是从古代的自然本体论转向近代的认识论 一次是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的语言论。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2)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3) 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一、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首先,美在于数的和谐。 其次,提出了“天体音乐”的概念。 二、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1)“对立和谐”理论。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三、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模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一、理式论摹仿说——文艺本质论 1、理式 “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