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导学案

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导学案

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导学案
unit8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导学案

兰河一中导学案编号:yingyu7001

Activity 3 Listening在下列表中How many 和How much 栏,写出用料的名称。

再听录音,我能在表中正确的数量旁写下用料的名称。

Activity 4 Pairwork

A: How man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ow mu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拓展:

1.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量的表示方法。特别注意不可数名词要加表示容器或体

积大小的名词,与of构成短语才能表示量。

a piece of paper, two teaspoons of honey,a cup of yogurt,a bag of chocolate

2. First,…next,…then,…after that,…finally,…首先,…然后,…接着,…之后,…最

后,…

3. How many + ______________

How much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yogurt do we need?

__________ cups of yogurt do we need?

__________ bananas do you have?

I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填空

1. Lets make a banana milk s_______.

2. P____ the bananas before you eat them.

3. Please read the i_______________ before you take the medicine.

4. We shouldn’t p_____ dirty water into the river.

II翻译下列短语

1. 一杯酸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西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茶匙蜂蜜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打开果汁机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切碎香樵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就划线部分提问

1. We need two apples. ______ _______ apples ____ we need?

2. She needs some milk. ______ _______ milk ______ she need?

评价与反思:

兰河一中导学案编号:yingyu7002

评价与反思:

兰河一中导学案编号:yingyu7003

评价与反思:

兰河一中导学案编号:yingyu7004

评价与反思:

河一中导学案编号:yingyu7005

评价与反思:

兰河一中导学案编号:yingyu7006

评价与反思:

u-boot启动分析

背景: Board →ar7240(ap93) Cpu →mips 1、首先弄清楚什么是u-boot Uboot是德国DENX小组的开发,它用于多种嵌入式CPU的bootloader程序, uboot不仅支持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引导,当前,它还支持其他的很多嵌入式操作系统。 除了PowerPC系列,还支持MIPS,x86,ARM,NIOS,XScale。 2、下载完uboot后解压,在根目录下,有如下重要的信息(目录或者文件): 以下为为每个目录的说明: Board:和一些已有开发板有关的文件。每一个开发板都以一个子目录出现在当前目录中,子目录存放和开发板相关的配置文件。它的每个子文件夹里都有如下文件(以ar7240/ap93为例): Makefile Config.mk Ap93.c 和板子相关的代码 Flash.c Flash操作代码 u-boot.lds 对应的链接文件 common:实现uboot命令行下支持的命令,每一条命令都对应一个文件。例如bootm命令对应就是cmd_bootm.c cpu:与特定CPU架构相关目录,每一款Uboot下支持的CPU在该目录下对应一个子目录,比如有子目录mips等。它的每个子文件夹里都有入下文件: Makefile Config.mk Cpu.c 和处理器相关的代码s Interrupts.c 中断处理代码 Serial.c 串口初始化代码 Start.s 全局开始启动代码 Disk:对磁盘的支持

Doc:文档目录。Uboot有非常完善的文档。 Drivers:Uboot支持的设备驱动程序都放在该目录,比如网卡,支持CFI的Flash,串口和USB等。 Fs:支持的文件系统,Uboot现在支持cramfs、fat、fdos、jffs2和registerfs。 Include:Uboot使用的头文件,还有对各种硬件平台支持的汇编文件,系统的配置文件和对文件系统支持的文件。该目下configs目录有与开发板相关的配置文件,如 ar7240_soc.h。该目录下的asm目录有与CPU体系结构相关的头文件,比如说mips 对应的有asm-mips。 Lib_xxx:与体系结构相关的库文件。如与ARM相关的库放在lib_arm中。 Net:与网络协议栈相关的代码,BOOTP协议、TFTP协议、RARP协议和NFS文件系统的实现。 Tools:生成Uboot的工具,如:mkimage等等。 3、mips架构u-boot启动流程 u-boot的启动过程大致做如下工作: 1、cpu初始化 2、时钟、串口、内存(ddr ram)初始化 3、内存划分、分配栈、数据、配置参数、以及u-boot代码在内存中的位置。 4、对u-boot代码作relocate 5、初始化malloc、flash、pci以及外设(比如,网口) 6、进入命令行或者直接启动Linux kernel 刚一开始由于参考网上代码,我一个劲的对基于smdk2410的板子,arm926ejs的cpu看了N 久,启动过程和这个大致相同。 整个启动中要涉及到四个文件: Start.S →cpu/mips/start.S Cache.S →cpu/mips/cache.S Lowlevel_init.S →board/ar7240/common/lowlevel_init.S Board.c →lib_mips/board.c 整个启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来看: Stage1:系统上电后通过汇编执行代码 Stage2:通过一些列设置搭建了C环境,通过汇编指令跳转到C语言执行. Stage1: 程序从Start.S的_start开始执行.(至于为什么,参考u-boot.lds分析.doc) 先查看start.S文件吧!~ 从_start标记开始会看到一长串莫名奇妙的代码:

linux驱动的Makefile分析

第6行,判断KERNELRELEASE是否为空,该变量是描述内核版本的字符串。只有执行make命令的当前目录为内核源代码目录时,该变量才不为空字符。 第7、8行定义了KERNELDIR和PWD变量。KERNELDIR是内核路径变量,PWD是由执行pwd命令得到的当前模块路径。 第11行make的语法是”Make –C 内核路径M=模块路径modules”,该语法会执行内核模块的编译 第13行是将模块安装到对应的路径中,当在命令执行make modules_install时,执行该命令,其他时候不执行 第24行,意思是将hello.o编译成hello.ko模块。如果要编译其他模块时,只要将hello.o中的hello改成模块的文件名就可以了 Makefile的执行过程: 执行make命令后,将进入Makefile文件。此时KERNELRELEASE变量为空,此时是第一次进入Makefile文件。当执行完变量赋值代码后,会根据make参数执行不同的逻辑。 如下: make modules_install 命令,将执行13、15行将模块安装到操作系统中。 make clean命令,会删除目录中的所有临时文件。 make命令,会执行10、11行编译模块。首先$(MAKE) -C $(KERNELDIR) M=$(PWD) modules 中的-C $(KERNELDIR)选项,会使编译器进入内核源码目录/home/zzc/linux-2.6.31,读取Makefile文件,从中得到一些信息,例如变量KERNELRELEASE将在这里赋值。当内核源码目录中的Makefile文件读取完成后,编译器会根据选项M=$(PWD)第二次进入模块所在的目录,并再一次执行Makefie文件。当第二次执行Makefile文件时,变量KERNELRELEASE

嵌入式Linux之我行 史上最牛最详细的uboot移植,不看别后悔

嵌入式Linux之我行——u-boot-2009.08在2440上的移植详解(一) 嵌入式Linux之我行,主要讲述和总结了本人在学习嵌入式linux中的每个步骤。一为总结经验,二希望能给想入门嵌入式Linux 的朋友提供方便。如有错误之处,谢请指正。 ?共享资源,欢迎转载: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4443544.html, 一、移植环境 ?主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Kernel:2.6.30.4 ?编译器:arm-linux-gcc-4.3.2.tgz ?u-boot:u-boot-2009.08.tar.bz2 二、移植步骤 本次移植的功能特点包括: ?支持Nand Flash读写 ?支持从Nor/Nand Flash启动 ?支持CS8900或者DM9000网卡 ?支持Yaffs文件系统 ?支持USB下载(还未实现) 1.了解u-boot主要的目录结构和启动流程,如下图。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cpu/xxxx/start.S文件中,他用汇编语言写成;u-boot的stage2代码通常放在lib_xxxx/board.c文件中,他用C语言写成。各个部分的流程图如下:

2. 建立自己的开发板项目并测试编译。 目前u-boot对很多CPU直接支持,可以查看board目录的一些子目录,如:board/samsung/目录下就是对三星一些ARM 处理器的支持,有smdk2400、smdk2410和smdk6400,但没有2440,所以我们就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开发板项目。 1)因2440和2410的资源差不多,主频和外设有点差别,所以我们就在board/samsung/下建立自己开发板的项目,取名叫my2440 2)因2440和2410的资源差不多,所以就以2410项目的代码作为模板,以后再修改

手动建立makefile简单实例解析

手动建立makefile简单实例解析 假设我们有一个程序由5个文件组成,源代码如下:/*main.c*/ #include "mytool1.h" #include "mytool2.h" int main() { mytool1_print("hello mytool1!"); mytool2_print("hello mytool2!"); return 0; } /*mytool1.c*/ #include "mytool1.h" #include void mytool1_print(char *print_str) { printf("This is mytool1 print : %s ",print_str); } /*mytool1.h*/ #ifndef _MYTOOL_1_H #define _MYTOOL_1_H void mytool1_print(char *print_str); #endif /*mytool2.c*/ #include "mytool2.h" #include void mytool2_print(char *print_str) { printf("This is mytool2 print : %s ",print_str); }

/*mytool2.h*/ #ifndef _MYTOOL_2_H #define _MYTOOL_2_H void mytool2_print(char *print_str); #endif 首先了解一下make和Makefile。GNU make是一个工程管理器,它可以管理较多的文件。我所使用的RedHat 9.0的make版本为GNU Make version 3.79.1。使用make的最大好处就是实现了“自动化编译”。如果有一个上百个文件的代码构成的项目,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文件进行了修改,make就能够自动识别更新了的文件代码,不需要输入冗长的命令行就可以完成最后的编译工作。make执行时,自动寻找Makefile(makefile)文件,然后执行编译工作。所以我们需要编写Makefile文件,这样可以提高实际项目的工作效率。 在一个Makefile中通常包含下面内容: 1、需要由make工具创建的目标体(target),通常是目标文件或可执行文件。 2、要创建的目标体所依赖的文件(dependency_file)。 3、创建每个目标体时需要运行的命令(command)。 格式如下: target:dependency_files command target:规则的目标。通常是程序中间或者最后需要生成的文件名,可以是.o文件、也可以是最后的可执行程序的文件名。另外,目标也可以是一个make执行的动作的名称,如目标“clean”,这样的目标称为“伪目标”。 dependency_files:规则的依赖。生成规则目标所需要的文件名列表。通常一个目标依赖于一个或者多个文件。 command:规则的命令行。是make程序所有执行的动作(任意的shell命令或者可在shell下执行的程序)。一个规则可以有多个命令行,每一条命令占一行。注意:每一个命令行必须以[Tab]字符开始,[Tab]字符告诉make此行是一个命令行。make按照命令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也是书写Makefile中容易产生,而且比较隐蔽的错误。命令就是在任何一个目标的依赖文件发生变化后重建目标的动作描述。一个目标可以没有依赖而只有动作(指定的命令)。比如Makefile中的目标“clean”,此目标没有依赖,只有命令。它所指定的命令用来删除make过程产生的中间文件(清理工作)。 在Makefile中“规则”就是描述在什么情况下、如何重建规则的目标文件,通常规则

MakeFile

MAKE 的使用 当编译单个文件时,使用GCC已经绰绰有余,但对于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源文件的大工程来讲,单纯用GCC命令进行编译肯定就不行了,那样编译一次太麻烦,这就要求有一种自动化的方法,于是在Linux系统中Make工具就诞生了。 1、什么是Make makefile shell 什么是Make,可以将Make理解为一种脚本,这种脚本主要是用于多文件编译,在传统的命令行式编译方式中,如果修改了工程中的某一个头文件,有时候不需要重新编译整个工程,而只需要编译与这个头文件相关联的源文件即可,但如何以手动的方式从一个大工程里将这些文件找出,并手动编译,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Make,make程序可以维护具有相互依赖性的源文件,当某些文件发生改变时,它能自动识别出,并只对相应文件进行自动编译。 虽然make工具有很多智能识别机制,但它无法自动了解他所面对的工程源文件的组成以及依赖规则,这些都需要开发人员编写makefile脚本,告诉make工具。MakeFile编写好以后,就可以在每次修改源文件之后,执行make命令就好了。Makefile make 什么又是makefile了,很多windows的程序开发人员都不知道这个东西,因为那些Windows的IDE都为你做了这些工作,但我觉得要作为一个好的和专业的程序员,makefile还是要懂得,这就好像在有这么多的HTML的编辑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就必须了解HTML的标识的含义。特别在Linux下的软件编译,你就必须自己写makefile了,会不会写makefile,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人是否具备完成某个大型大工程的能力。 2、makefile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makefile文件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 ◆显示规则 显示规则是指主动编写描述规则,用于指示在何种状态下更新哪些目标文件,即编写makefile时需要明确指出各目标文件所依赖的源文件的集合,以及编 译本目标文件所需的命令。 ◆隐含规则 指用make中默认的编译方式进行编译,即make工具可以根据目标文件的类型自动推导出的规则(由于我们的make有自动推导的功能,所以隐晦的规则可以 让我们比较粗糙地简略书写Makefile ,这是由make所支持的) abc.o abc.c cc -o abc.o -c abc.c ◆变量定义 为提升语句的灵活性,在make脚本中可以使用变量,来代表一个字符串,一组编译命令或一组文件名。(在makefile 中我们要定义一系列的变量,变量一般都是字符串,这个有点类似于C语言中的宏,当makefile 被执行时,其中的变量都会被扩展到相应的引用位置上) ◆makefile指示符 指示符告诉make工具,当程序在读取makefile文件时要执行的动作。 (文件指示包括三部分,一个是在一个makefile中引用另外一个makefile,就像C语言中的include一样,另一个是指根据某些情况制定MakeFile中的有效部分,就像C 语言中的预编译#if一样,还有就是定义一个多行的命令,)

LINUX编程 Makefile中的变量详解应用

第六章:Makefile中的变量 -------------------------------------------------------------------------------- 在Makefile中,变量就是一个名字(像是C语言中的宏),代表一个文本字符串(变量的值)。在Makefile的目标、依赖、命令中引用一个变量的地方,变量会被它的值所取代(与C语言中宏引用的方式相同,因此其他版本的make也把变量称之为“宏”)。在Makefile中变量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 Makefile中变量和函数的展开(除规则的命令行以外),是在make读取makefile文件时进行的,这里的变量包括了使用“=”定义和使用指示符“define”定义的。 2. 变量可以用来代表一个文件名列表、编译选项列表、程序运行的选项参数列表、搜索源文件的目录列表、编译输出的目录列表和所有我们能够想到的事物。 3. 变量名是不包括“:”、“#”、“=”、前置空白和尾空白的任何字符串。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GNU make中没有对变量的命名有其它的限制,但定义一个包含除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以外的变量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除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以外的其它字符可能会在以后的make版本中被赋予特殊含义,并且这样命名的变量对于一些shell来说不能作为环境变量使用。 4. 变量名是大小写敏感的。变量“foo”、“Foo”和“FOO”指的是三个不同的变量。Makefile 传统做法是变量名是全采用大写的方式。推荐的做法是在对于内部定义定义的一般变量(例如:目标文件列表objects)使用小写方式,而对于一些参数列表(例如:编译选项CFLAGS)采用大写方式,这并不是要求的。但需要强调一点:对于一个工程,所有Makefile中的变量命名应保持一种风格,否则会显得你是一个蹩脚的程序员(就像代码的变量命名风格一样)。 5. 另外有一些变量名只包含了一个或者很少的几个特殊的字符(符号)。称它们为自动化变量。像“$<”、“$@”、“$?”、“$*”等。 6.1 变量的引用 当我们定义了一个变量之后,就可以在Makefile的很多地方使用这个变量。变量的引用方式是:使用“$(VARIABLE_NAME)”或者“${ VARIABLE_NAME }”来引用一个变量的定义。例如:“$(foo) ”或者“${foo}”就是取变量“foo”的值。美元符号“$”在Makefile中有特殊的含义,所有在命令或者文件名中使用“$”时需要用两个美元符号“$$”来表示。对一个变量的引用可以在Makefile的任何上下文中,目标、依赖、命令、绝大多数指示符和新变量的赋值中。这里有一个例子,其中变量保存了所有.o文件的列表: objects = program.o foo.o utils.o program : $(objects) cc -o program $(objects)

AM335x uboot spl分析

AM335x uboot spl分析 芯片到uboot启动流程 ROM → SPL→ uboot.img 简介 在335x 中ROM code是第一级的bootlader。mpu上电后将会自动执行这里的代码,完成部分初始化和引导第二级的bootlader,第二级的bootlader引导第三级bootader,在 ti官方上对于第二级和第三级的bootlader由uboot提供。 SPL To unify all existing implementations for a secondary program loader (SPL) and to allow simply adding of new implementations this generic SPL framework has been created. With this framework almost all source files for a board can be reused. No code duplication or symlinking is necessary anymore. 1> Basic ARM initialization 2> UART console initialization 3> Clocks and DPLL locking (minimal) 4> SDRAM initialization 5> Mux (minimal) 6> BootDevice initialization(based on where we are booting from.MMC1/MMC2/Nand/Onenand) 7> Bootloading real u-boot from the BootDevice and passing control to it. uboot spl源代码分析 一、makefile分析 打开spl文件夹只有一个makefile 可见spl都是复用uboot原先的代码。 主要涉及的代码文件为u-boot-2011.09-psp04.06.00.03/arch/arm/cpu/armv7 u-boot-2011.09-psp04.06.00.03/arch/arm/lib u-boot-2011.09-psp04.06.00.03/drivers LDSCRIPT := $(TOPDIR)/board/$(BOARDDIR)/u-boot-spl.lds 这个为链接脚本 __image_copy_end _end 三、代码解析 __start 为程序开始(arch/arm/cpu/armv7/start.S) .globl _start 这是在定义u-boot的启动定义入口点,汇编程序的缺省入口是 start 标号,用户也可以在连接脚本文件中用ENTRY标志指明其它入口点。

make_Makefile 结构分析

Makefile结构分析 -----uClinux (2.6.x内核)系统映像过程 刘江欧阳昭暐吕熙隆 1、源代码文件及目录构成 解压缩uClinux-dist-20070130.tar.gz压缩文件,在uClinux-dist原始子目录下主要有:config、Bin、linux-2.4.x、linux-2.6.x 、lib、tools、Include、user和vendors,以及文件Makefile。另外,在编译后生成子目录images和romfs,以及文件autoconfig.h、config.in和两个隐含文件:.config和.depend。 config子目录包含文件及下一级子目录,如 config.in、configure.help、Fixconfig、Makefile、 Mkconfig、Setconfig所有这些文件及子目录 Scripts均与系统配置有关; linux-2.6.x子目录是嵌入式操作系统 uClinux-2.6.x的核心目录,包括下一级子目录 arch、include、init、drivers、fs、ipc、kernel、 lib、Mm、scripts和关键文件Makefile、 rules.make,编译后还要生成新文件romfs.o、linux 和system.map;lib子目录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提供 压缩和改进了的函数库支持;tools子目录包含 romfs-inst.sh文件,通过调用此文件,可以把目录 或文件加入到romfs子目录中;user子目录包含各 种驱动程序文件目录,根据用户的配置情况,不同的 驱动程序会被编译进最后形成的操作系统中; vendors子目录包括与特定硬件平台相关的分类目录 组。目录结构如图1所示。 Makefile的详细介绍情况在 uClinux-dist\linux-2.6.x\Documentation\kbuil d中,如图2所示。图1、目录结构即Linux 内核中的 Makefile 以及与 Makefile 直接相关的文件有:

uboot版本文件结构

uboot版本文件结构的更新改变 分类:ARM2011-09-22 12:57 339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本来是开始分析uboot代码的,但是无论是教材还是网上资料都对于我最新下的uboot原码结构不同,对于还是小白的我不容易找到相应的文件,下面是uboot版本中文件组织结构的改变,,,,, u-boot版本情况 网站:http://ftp.denx.de/pub/u-boot/ 1、版本号变化: 2008年8月及以前 按版本号命名:u-boot-1.3.4.tar.bz2(2008年8月更新) 2008年8月以后均按日期命名。 目前最新版本:u-boot-2011.06.tar.bz2(2011年6月更新) 2、目录结构变化: u-boot目录结构主要经历过2次变化,u-boot版本第一次从u-boot-1.3.2开始发生变化,主要增加了api的内容;变化最大的是第二次,从2010.6版本开始。 u-boot-2010.03及以前版本 ├── api存放uboot提供的接口函数 ├── board根据不同开发板定制的代码,代码也不少 ├── common通用的代码,涵盖各个方面,已命令行处理为主 ├── cpu与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uboot的重头戏 ├── disk磁盘分区相关代码 ├── doc文档,一堆README开头的文件 ├── drivers驱动,很丰富,每种类型的设备驱动占用一个子目录 ├── examples示例程序 ├── fs文件系统,支持嵌入式开发板常见的文件系统 ├── include头文件,已通用的头文件为主 ├── lib_【arch】与体系结构相关的通用库文件 ├── nand_spl NAND存储器相关代码 ├── net网络相关代码,小型的协议栈 ├── onenand_ipl

Makefile 语法分析

Makefile 语法分析第一部分 VERSION = 2 # 给变量VERSION赋值 PATCHLEVEL = 6 # 给变量PATCHLEVEL赋值 SUBLEVEL = 22 # 给变量SUBLEVEL赋值 EXTRAVERSION = .6 # 给变量EXTRAVERSION赋值 NAME = Holy Dancing Manatees, Batman! # 给变量NAME赋值 # *DOCUMENTATION* # To see a list of typical targets execute "make help" # More info can be located in ./README # Comments in this file are targeted only to the developer, do not # expect to learn how to build the kernel reading this file. # Do not: # o use make's built-in rules and variables # (this increases performance and avoid hard-to-debug behavour); # o print "Entering directory ..."; MAKEFLAGS += -rR --no-print-directory # 操作符“+=”的作用是给变量(“+=”前面的MAKEFLAGS)追加值。 # 如果变量(“+=”前面的MAKEFLAGS)之前没有定义过,那么,“+=”会自动变成“=”; # 如果前面有变量(“+=”前面的MAKEFLAGS)定义,那么“+=”会继承于前次操作的赋值符;# 如果前一次的是“:=”,那么“+=”会以“:=”作为其赋值符 # 在执行make时的命令行选项参数被通过变量“MAKEFLAGS”传递给子目录下的make程序。# 对于这个变量除非使用指示符“unexport”对它们进行声明,它们在整个make的执行过程中始终被自动的传递给所有的子make。 # 还有个特殊变量SHELL与MAKEFLAGS一样,默认情况(没有用“unexport”声明)下在整个make的执行过程中被自动的传递给所有的子make。 # # -rR --no-print-directory # -r disable the built-in impilict rules. # -R disable the built-in variable setttings. # --no-print-directory。 # We are using a recursive build, so we need to do a little thinking # to get the ordering right. # # Most importantly: sub-Makefiles should only ever modify files in # their own directory. If in some directory we have a dependency on # a file in another dir (which doesn't happen often, but it's often # unavoidable when linking the built-in.o targets which finally # turn into vmlinux), we will call a sub make in that other dir, and

uboot_freescale_imx51_start.s_详解

/* * *Purpose: the document is used to learn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imx51 cpu start.S, *referring to some documents on websites. *file address: U-boot-2009.08/Cpu/Arm_cortexa8/start.S * * writer: xfhai 2011.7.22 * *Instruction: *1.@xxxx : indicates annotation *2./***** *** *****/ : stand for code in my files *3.instructions refers to code not included in my file * */ Section 1: uboot overview 大多数bootloader都分为stage1和stage2两部分,u-boot也不例外。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如设备初始化代码等)通常都放在stage1且可以用汇编语言来实现,而stage2则通常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而且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移植性。 1、Stage1 start.S代码结构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start.S文件中,他用汇编语言写成,其主要代码部分如下:==> (1)定义入口。由于一个可执行的Image必须有一个入口点,并且只能有一个全局入口,通常这个入口放在ROM(Flash)的0x0地址,因此,必须通知编译器以使其知道这个入口,该工作可通过修改连接器脚本来完成。 ==>(2)设置异常向量(Exception Vector)。 ==>(3)设置CPU的速度、时钟频率及终端控制寄存器。 ==>(4)初始化内存控制器。 ==>(5)将ROM中的程序复制到RAM中。 ==>(6)初始化堆栈。 ==>(7)转到RAM中执行,该工作可使用指令ldr pc来完成。 2、Stage2 C语言代码部分 lib_arm/board.c中的start arm boot是C语言开始的函数也是整个启动代码中C语言的主函数,同时还是整个u-boot(armboot)的主函数,该函数只要完成如下操作: ==>(1)调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 ==>(2)初始化Flash设备。 ==>(3)初始化系统内存分配函数。 ==>(4)如果目标系统拥有NAND设备,则初始化NAND设备。 ==>(5)如果目标系统有显示设备,则初始化该类设备。 ==>(6)初始化相关网络设备,填写IP、MAC地址等。 ==>(7)进去命令循环(即整个boot的工作循环),接受用户从串口输入的命令,然后进行相应的工作。

Makefile超强经典教程

Makefile经典教程 0 Makefile概述 (2) 0.1关于程序的编译和链接 (2) 1 Makefile介绍 (3) 1.1 Makefile的规则 (4) 1.2一个示例 (4) 1.3 make是如何工作的 (6) 1.4 makefile中使用变量 (7) 1.5让make自动推导 (8) 1.6另类风格的makefile (9) 1.7清空目标文件的规则 (10) 2 Makefile总述 (11) 2.1 Makefile里有什么? (11) 2.2Makefile的文件名 (12) 2.3引用其它的Makefile (12) 2.4环境变量MAKEFILES (13) 2.5 make的工作方式 (13) 3 Makefile书写规则 (14) 3.1规则举例 (14) 3.2规则的语法 (14) 3.3在规则中使用通配符 (15) 3.4文件搜寻 (16) 3.5伪目标 (17) 3.6多目标 (19) 3.7静态模式 (20) 3.8自动生成依赖性 (22) 4 Makefile书写命令 (24) 4.1显示命令 (24) 4.2命令执行 (25) 4.3命令出错 (25) 4.4嵌套执行make (26) 4.5定义命令包 (29) 1

0 Makefile概述 什么是makefile?或许很多Winodws的程序员都不知道这个东西,因为那些Windows的IDE都为你做了这个工作,但我觉得要作一个好的和professional的程序员,makefile还是要懂。这就好像现在有这么多的HTML的编辑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你还是要了解HTML的标识的含义。特别在Unix下的软件编译,你就不能不自己写makefile了,会不会写makefile,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人是否具备完成大型工程的能力。 因为,makefile关系到了整个工程的编译规则。一个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数,其按类型、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干个目录中,makefile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于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因为makefile就像一个Shell脚本一样,其中也可以执行操作系统的命令。 makefile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化编译”,一旦写好,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make是一个命令工具,是一个解释makefile中指令的命令工具,一般来说,大多数的IDE都有这个命令,比如:Delphi的make,Visual C++的nmake,Linux下GNU的make。可见,makefile都成为了一种在工程方面的编译方法。 现在讲述如何写makefile的文章比较少,这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当然,不同产商的make各不相同,也有不同的语法,但其本质都是在“文件依赖性”上做文章,这里,我仅对GNU的make进行讲述,我的环境是RedHat Linux 8.0,make的版本是3.80。必竟,这个make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用得最多的。而且其还是最遵循于IEEE 1003.2-1992 标准的(POSIX.2)。 在这篇文档中,将以C/C++的源码作为我们基础,所以必然涉及一些关于C/C++的编译的知识,相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还请各位查看相关的编译器的文档。这里所默认的编译器是UNIX下的GCC和CC。 0.1关于程序的编译和链接 在此,我想多说关于程序编译的一些规范和方法,一般来说,无论是C、C++、还是pas,首先要把源文件编译成中间代码文件,在Windows下也就是.obj 文件,UNIX

UBOOT详细解读

大多数bootloader都分为stage1和stage2两部分,u-boot也不例外。依赖于CPU体系结构的代码(如设备初始化代码等)通常都放在stage1且可以用汇编语言来实现,而stage2则通常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而且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移植性。 1、Stage1 start.S代码结构 u-boot的stage1代码通常放在start.S文件中,他用汇编语言写成,其主要代码部分如下:(1)定义入口。由于一个可执行的Image必须有一个入口点,并且只能有一个全局入口,通常这个入口放在ROM(Flash)的0x0地址,因此,必须通知编译器以使其知道这个入口,该工作可通过修改连接器脚本来完成。 (2)设置异常向量(Exception Vector)。 (3)设置CPU的速度、时钟频率及终端控制寄存器。 (4)初始化内存控制器。 (5)将ROM中的程序复制到RAM中。 (6)初始化堆栈。 (7)转到RAM中执行,该工作可使用指令ldr pc来完成。 2、Stage2 C语言代码部分 lib_arm/board.c中的start arm boot是C语言开始的函数也是整个启动代码中C语言的主函数,同时还是整个u-boot(armboot)的主函数,该函数只要完成如下操作: (1)调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数。 (2)初始化Flash设备。 (3)初始化系统内存分配函数。 (4)如果目标系统拥有NAND设备,则初始化NAND设备。 (5)如果目标系统有显示设备,则初始化该类设备。 (6)初始化相关网络设备,填写IP、MAC地址等。 (7)进去命令循环(即整个boot的工作循环),接受用户从串口输入的命令,然后进行相应的工作。 3、U-Boot的启动顺序(示例,其他u-boot版本类似) cpu/arm920t/start.S @文件包含处理 #include @由顶层的mkconfig生成,其中只包含了一个文件:configs/<顶层makefile中6个参数的第1个参数>.h #include #include

UBOOT-1.1.6一些文件功能分析_prodigal

141745169S3C2440裸奔讨论群 Prodigal UBOOT学习笔记之部分: 这是今天下午分析的文件,贴出来希望对大家帮助,分析了文件后对移植理解又更深了一步。 UBOOT移植体会: 看下笔记记录时间,UBOOT这环节是从3月10号开始的,其中包括了几个学习环节:UBOOT 启动分析,UBOOT移植,UBOOT常见文件分析。 在移植中感觉最大的收获:倒不是成功的移植几个程序(说实话,在移植过程中,思维一直都是别人的,我们大都做的只是代码搬运,这样学着你是不是觉得很迷茫?),而是对UBOOT文件系统更加熟悉,更加清晰,也学会了一些错误分析的方法。 在UBOOT移植过程中:我不断问自己:要是自己移植的并不是S3C2440,而是一个我不熟悉的开发板,那我又应该怎么修改?也许我不喜欢被动的感觉吧。。。 01.include/configs/smdk2410.h FUNCTION: 一些预定义配置 ①上层配置信息 ②Fin=12MHz ③MMU IRQ/FIQ ④malloc池大小、全局变量池大小 ⑤硬件设备:网卡我的网卡是DM9000 ⑥选择串行控制台配置 ⑦实时时钟RTC ⑧波特率设置以及串口overwrite允许 ⑨预定义命令CONFIG_COMMANDS ⑩网络配置*/ ?一些杂乱的配置信息:主要是UBOOT控制台显示设置 ?用PWM定时器4计时10ms(15625),所以1s就应该设置为15625*100 ?可设置的波特率:一般使用115200 ?堆栈大小设置 ?物理内存空间的设置:SDRAM,FLASH ?FLASH与环境组织 ?擦除与写FLASH的最大时间: 02.board/smdk2410/lowlevel_init.S FUNCTION: 初始化存储控制器

openwrt顶层Makefile分析

openwrt 这里主要介绍openwrt的主Makefile,并未对各个目录下的Makefile和相关文件进行介绍。 在Makefile里是两个主要的分支,由if语句根据OPENWRT_BUILD的值进行不同的处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执行编译前的准备,第二个部分是执行编译。 打开Makefile文件,可以看到默认的make目标world,这个目标没有依赖文件和执行命令。 执行make的时候,首先进入第一个部分,此时OPENWRT_BUILD的值为0,然后将OPENWRT_BUILD的值赋为1,在这里用到了override指示符,override指示符的作用的忽略make命令行的参数的赋值,可以对该变量进行赋值。 载入include下的相关文件,在toplevel.mk可以看到 %:: @+$(PREP_MK) $(NO_TRACE_MAKE) -r -s prereq @+$(SUBMAKE) -r $@ 默认的目标就会执行这里。 在toplevel.mk的顶部定义了PREP_MK= OPENWRT_BUILD= QUIET=0,将OPENWRT_BUILD的值赋为0。 在执行@+$(PREP_MK) $(NO_TRACE_MAKE) -r -s prereq命令的时候,在make命令行里有$(PREP_MK)变量,而由于OPENWRT_BUILD的值为0,在verbose.mk文件里NO_TRACE_MAKE := $(MAKE) V=99,所以会执行顶层 目录的Makefile第一个分支部分的目标prereq,即toplevel.mk文件中的目标prereq: prereq:: prepare-tmpinfo .config @+$(MAKE) -r -s tmp/.prereq-build $(PREP_MK) @+$(NO_TRACE_MAKE) -r -s $@ 这里会进行一些编译前的准备工作,然后执行@+$(NO_TRACE_MAKE) -r -s $@,再次去执行顶层Makefile,此时,并没有$(PREP_MK)变量,所以会执行顶层Makefile的第一个部分,载入include下的相关文件,和一些必要的Makefile文件,在顶层Makefile去寻找prereq目标, prereq: $(target/stamp-prereq) tmp/.prereq_packages 处理它的依赖文件。 然后再接着执行toplevel.mk %:: @+$(PREP_MK) $(NO_TRACE_MAKE) -r -s prereq @+$(SUBMAKE) -r $@ 在@+$(SUBMAKE) -r $@命令中也没有$(PREP_MK)变量,所以在顶层Makefile的第二个部分,寻找Makefile的默认目标,即world。 world: prepare $(target/stamp-compile) $(package/stamp-cleanup) $(package/stamp-compile) $(package/stamp-install) $(package/stamp-rootfs-prepare) $(target/stamp-install) FORCE $(_SINGLE)$(SUBMAKE) -r package/index 根据各个依赖文件进行相应的编译,最终完成编译。 在顶层Makefile里比较麻烦的是,将Makefile分为了两个主要分支,在每个分支里通过include载入相应的文件,在这些文件里包含相应的目标执行命令,在命令中多次用make + 目标+ 参数的方式,则会再次执行Makefile文件,就形成了Makefile的嵌套执行。

uboot2012-10移植s5pv210

s5pv210 uboot-2012-10的移植s5pv210 uboot-2012-10移植(一) 之分析Alex Ling的 linaro-2011.10 for mini210 好久好久前就买了s5pv210的开发板,一直都是东搞搞西搞搞,一点收获也没有,这次下决心来移植最新的uboot到u-boot-2012.10上,并通过这个博客记录下来以防时间长给忘了,我的开发板是QT210的。s5pv210的启动分为BL0,BL1,BL2,BL0是出厂的时候就固化在IROM里的,所以我们的uboot就要实现BL1和BL2,BL1在uboot里叫做 u-boot-spl.bin,BL2就是我们很熟悉的u-boot.bin了。在移植之前,我们先看下Alex Ling 的linaro-2011.10 for mini210的UBOOT是怎么实现的。这里主要还是分析SPL部分,u-boot.bin是如何生成的现在资料很多,也很复杂,我这个菜鸟也是一知半解的,所以就不分析了。 1.顶层的Makefile,从中可以知道,我们要想生成u-boot-spl.bin就必须配置COFNIG_SPL,那么u-boot-spl.bin依赖什么呢,我们继续 [plain]view plaincopy 1.ALL-$(CONFIG_SPL) += $(obj)spl/u-boot-spl.bin 2. 3.all: $(ALL-y) 搜索发现,是进入到uboot顶层目录的spl目录下执行Makefile的 [plain]view plaincopy 1.$(obj)spl/u-boot-spl.bin: depend 2. $(MAKE) -C spl all 2.打开spl/Makefile分析,一开始就给我们导出CONFIG_SPL_BUILD [plain]view plaincopy 1.CONFIG_SPL_BUILD := y 2.export CONFIG_SPL_BUIL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