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整理版)

选择题

1.我们从对小麦的品尝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制度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A.小麦具有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B.小麦具有使用价值,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C.小麦具有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使用价值是个历史范畴

A

2.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的()的联系。

A.本质

B.暂时

C.偶然

D.稳定

E.必然

A|D|E

3.规律作为客观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

A.客观性

B.抽象性

C.稳定性

D.普遍性

E.重复性

A|C|D|E

4.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体现有()。

A.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E.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A|B|C|D

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的错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不可知论

C

6.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C

7.驳斥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指出人们可以通过感觉反映世界

B.指出事物的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

C.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

D.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D

25.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辩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B

26.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认为世界()。

A.是由理念的产物

B.有两个本原

C.是个人心灵的产物

D.是神的产物

C

27.古希腊哲学家泰勒士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是()观点。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D

28.被称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的哲学家是()。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康德

A

29.唯心主义的共同点是都认为()。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C

30.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认为()。

A.精神是世界本原

B.世界统一于原子

C.世界没有统一性

D.世界不可知

C

31.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是对()问题回答的不同。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C.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B

32.中国古代哲学理在气先的观点是()的。

A.唯物论

B.唯心论

C.辨证法

D.形而上学

33.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A.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B.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抹煞意识的能动性

D.有时承认、有时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A

34.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

C.所有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

D

3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

36.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认为静止状态实际不存在

C.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3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命题()。

A.符合普遍联系的观点

B.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违背了事物自己运动的观点

D.是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A

38.《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认为()。

A.自己是仁者

B.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部分

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B

39.古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是()。

A.肯定了时间的一维性和不可逆性

B.说明人很惧怕老去,希望时间停留

C.光阴无法随人愿,得过且过

D.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

40.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

A.鲁迅认为鬼神观念是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B.鲁迅认为鬼神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毛泽东认为鬼神观念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D.毛泽东认为鬼神观念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B

4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一元论和二元论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哲学派别

B

42.哲学基本问题中最为根本的方面是()的问题。

A.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B.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C.思维和存在能否一致

A

4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

D.思想斗争

B

4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D

45.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其含义是()。

A.运动是变化的,静止是稳定的

B.运动是客观的,静止是主观的

C.运动是重要的,静止是次要的

D.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

D

4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本质的可知性

B

4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运动的活火,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

C

4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一成语说明时间的()。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D

49.哲学是()。

A.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5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问题。

A.思维对存在的地位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何者第一性

C

5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B.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是否承认精神的能动作用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

5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

A.普遍和特殊

B.整体和部分

C.理论和实践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A

5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意识的作用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

C.不懂得意识的反作用

D.既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C

54.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是()。

A.否认世界的客观性

B.认为世界是人的意识创造的

C.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

D.认为世界是由客观精神、一般概念产生出来的

D

55.旧唯物主义()。

A.认为世界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

B.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C.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56.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关于()的分歧。

A.实践本质

B.意识本质

C.世界本质

D.人的本质

C

57.人是机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B

58.庸俗唯物主义在意识的本质和作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D.抹杀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把意识等同于物质

D

59.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这是()的观点。

A.诡辩论

B.唯心论

C.不可知论

D.唯物论

D

60.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的错误。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不可知论

A

61.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是()的代表。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A

62.哲学是()。

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科学之科学

E.宗教的理性形式

A|B|C

63.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内容包括()问题。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本体论

B.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关系

C.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认识论

D.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关系

E.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关系

A|C

64.时空和物质的不可分离性()。

A.表明了时空的客观性

B.表明了时空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否认了时空的绝对性

D.混淆了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区别

E.表明了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A|B

6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间的()。

A.连续性

B.一维性

C.间断性

D.不可逆性

E.重复性

B|D

66.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历史形态分别是()。

A.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E.经济唯物主义

A|B|C

67.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有()。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格拉斯

E.黑格尔

A|D|E

68.辩证法、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辩证法、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交织在一起的

C.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D.没有辩证法就没有彻底的唯物主义

E.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

A|B|D

69.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

A.自然界

B.引力场

C.生产力

D.基本粒子

E.建筑施工的设计图纸

A|B|C|D

70.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论点有()。

A.一切都有意识

B.意识产生是一个纯生理的过程

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人脑主观建构的产物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D|E

7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因为运动是物质的()。

A.根本属性

B.主观形式

C.内部结构

D.存在方式

E.唯一特性

A|D

7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A.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

B.物质世界不存在静止状态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精神、概念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E.任何一种形式的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

A|C|E

73.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

A.苏格拉底

B.康德

C.休谟

D.莱布尼兹

E.培根

B|C

74.对唯心主义的科学分析应该是()。

A.一切唯心主义从总体上讲都是错误的

B.历史上的一些唯心主义也包含着某些合理因素

C.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绝对对立的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

E.唯心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B|C|D|E

75.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承认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结果

E.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C|E

76.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存在

B.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主张世界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E.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C|D|E

10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B

108.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C/

109.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A

110.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A

111.图索骥错误在于()。

A.理论脱离实际

B.经验论

C.教条主义

D.唯理论

C

11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A

11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C

114.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C

11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B

116.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B

117.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句话的含义是()。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D

11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B

119.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D

120.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

A.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B.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C.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

A/

121.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价值原则

B.效率原则

C.公平原则

A|B/

122.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A.实践是检验真理和价值的共同标准

B.实践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C.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A|B|C|D/

139.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

C.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观自生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D

14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C

141.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与()。

A.承认真理的相对性是一致的

B.承认真理的全面性是一致的

C.承认真理的具体性是一致的

D.承认真理的绝对性是一致的

D

142.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

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D

14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指导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D

14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一种()。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具有自觉能动性的活动。

D.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B

14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C

146.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A.真理的客观性

B.真理的相对性

C.真理的全面性

D.真理的具体性

A

147.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某些错误

D.真理既是全面的又是具体的

B

14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承认()。

A.实践标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实践标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

C.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实践标准既是不变的又是可变的

C

149.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的标准的()。

A.客观性

B.全面性

C.具体性

D.稳定性

C

150.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

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

B

151.十六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D

15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A

153.真理具有绝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的有()。

A.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B.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

C.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A|D/

154.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的有()。

A.任何真理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普遍性

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

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C|D/

15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价值评价的功能的有()。

A.价值评价具有激励作用

B.价值评价具有制约作用

C.价值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D.价值评价具有认识作用

A|B|C/

18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C

187.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

B.先验论

C.绝对主义

D.教条主义

D

18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的,表现在()。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B|C|D

189.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与操作系统

A|B

190.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A|B|C

191.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C|D

19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A|B|D

193.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C|D

19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

C.不行而知(老子)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A|B|C

198.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A

199.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B

200.实践的客体是()。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D

201.实践的中介是()。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A

202.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D

20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D

204.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B

205.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A

206.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C

20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C

208.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B

209.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C

210.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A

211.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D

21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B

213.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A

21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C

2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D

21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C

21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B

218.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C

21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o:p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D

220.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A

22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D

25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C

253.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254.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

B

25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B

256.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A

257.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C

258.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

259.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D

26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D

26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消灭规律

C.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

26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26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进行社会调查

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C

264.事物感性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C

265.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A

26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A

267.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B

26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B

26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C

270.感觉、知觉、表象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A

27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A.地理环境

B.社会关系

C.生产劳动

D.信息交流

C

27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B

273.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D

274.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B

275.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D

27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

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A

277.感觉是()。

A.主体对客体的内在本质的认识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外在现象的认识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A

278.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B|C|D

279.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的有()。

A.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B.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A|B|C|D

280.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概括揭示了()。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B|C|D

28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

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觉,理性认识则正确可靠

A|B|C

28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的有()。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D.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

C|D

28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B|C|D

284.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客观事物是多种矛盾的复杂的统一体

B.事物的矛盾有一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

C.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D.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A|B|C|D

306.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

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

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

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

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

D

30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30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变化

D.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D

309.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A

310.下列说法中,强调全面看问题的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A

311.辩证法所说的新事物是指()。

A.新出现的事物

B.符合发展规律的事物

C.目前力量强大的事物

D.当前流行的事物

B

312.下列属于新事物的是()。

A.网络犯罪

B.互联网

C.赌博

D.信用卡诈骗

B

313.新旧事物的区分标准是()。

A.是否符合客观对象

B.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C.是否符合社会理想

D.是否符合人的需要

B

314.下列选项中,体现普遍联系原则的是()。

A.过犹不及,适可而止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C

315.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属于()观点。

A.形而上学

B.相对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A

316.联系是()。

A.主观的

B.客观的

C.无条件的

D.取决于人的

C

317.下列选项中属于联系基本特征的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能动性

D.多样性

E.偶然性

A|B|D

318.联系的客观性表明,一切联系都是()。

A.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不因人的好恶而改变的

D.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E.不能随意捏造和消灭的

A|B|C|E

319.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E.新事物中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A|B|C|D|E

320.下列选项中,符合辩证法观点的有()。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祸福相因,难易相成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E.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A|B|C|D

321.唯物辩证法主张()。

A.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C.世界上的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D.世界是偶然现象的集合体

E.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A|B|C|E

328.在下列哪种意义上,白马非马有其合理性()。

A.个性不同于共性

B.结构不同于整体

C.内容不同于形式

D.本质不同于现象

A

329.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分析方法的有()。

A.对症下药

B.尚和去同

C.举一反三

D.重点论

E.因材施教

A|B|C|D|E

安不忘危这种思想注意到了安与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

A.相互区别

B.相互对立

C.相互作用

D.相互转化

D

342.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

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

B

343.矛盾分析方法的理论依据()。

A.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B.量变与质变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D

344.任何矛盾都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

B.斗争性

C.普遍性

D.特殊性

B

345.质变和量变的区分标准是()。

A.变化是否剧烈

B.变化是否显著

C.变化是否超出度

D.变化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C

34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B

347.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蔬菜同白菜、韭菜、菠菜、油菜等的关系是()。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A

348.下列选项中,体现适度原则的是()。

A.过犹不及,适可而止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A

34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内容和形式

C

35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B

35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过程

D.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A

35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相关的哲学原理是()。

A.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

B.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理

D.辩证否定的原理

D

353.古语说: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避免出现类似蚁穴溃堤的现象。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354.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A.辩证否定的原理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原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