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考点研究主题4 生物圈中的人检测卷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考点研究主题4 生物圈中的人检测卷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考点研究主题4 生物圈中的人检测卷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 考点研究主题4 生物圈中的人检测卷

中考生物知识点复习生物圈中的人检测卷

(满分:70分建议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面所列营养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2.小强早上没吃饭,上课时突然大汗淋漓,头晕眼花,你认为补充哪类食物能使他尽快恢复( )

A.炒鸡蛋B.烧牛肉C.花生米D.面包

3.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4.下面是医生给患佝偻病的儿童开的处方,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鱼肝油B.钙片+生长激素

C.钙片+葡萄糖D.钙片+维生素C

5.某O型血伤员因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医生应该给他输入( )

A.A型血B.O型血C.AB型血D.B型血

6.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都可以

7.通过观察人的心脏结构模型,可以看到与主动脉相连的是( )

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第1页共12页

8.与人体的其他细胞相比,神经元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是( )

A.有明显的细胞核B.与神经相连

C.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D.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9.同学们在学业考试中,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B.小脑C.脑干D.大脑

10.糖尿病是一种血糖水平异常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主要通过注射某种激素进行治疗。这种激素是( )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

C.性激素D.胰岛素

11.人体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的疾病是( )

A.大脖子病B.糖尿病C.侏儒症D.巨人症

12.下列有关消化道各段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口腔没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B.胃能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进行分解

C.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D.大肠的功能只是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13.“谈虎色变”,这是动物没有而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下列关于“谈虎色变”的反射类型及引起这个反射的刺激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条件反射——具体信号B.非条件反射——抽象信号

C.条件反射——具体信号D.条件反射——抽象信号

14.甲乙丙为人体内的三种不同的血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2页共12页

第14题图

A.甲图所示的是静脉血管

B.乙内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C.丙图所示的血管的血管壁最薄

D.甲流向心脏的心房

15.关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B.红细胞可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D.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

16.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

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

17.下列关于排尿意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排出体内的废物

B.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

C.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D.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3页共12页

18.下列是某同学对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心脏有四个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血液循环时,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

C.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经过体循环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9.如图为血液透析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第19题图

A.①是患者的动脉

B.半透膜的管道系统与肾小管的功能相似

C.流出的透析液成分接近尿液

D.依据此原理可以用于治疗肾损伤的患者

二、非选择题

20.(5分)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第4页共12页

第20题图

(1)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含能量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

(2)食物中含有能量的物质,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被消化,图中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是曲线______。

(3)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在小肠处经过吸收进入血液,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4)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________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最终,在脑细胞的________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

21.(4分)如图是眼球的基本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第21题图

(1)光线首先进入眼球的结构是[ ]________,它也是人体捐献的重要器官之一,成像过程中主要是通过[ ]________调节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人们获得的外界信息,大多来自视觉。物像只有落在[⑧]________上,我们才能看清楚物体。

(3)看书1小时后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使眼肌得到休息

B.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

第5页共12页

第 6 页 共 12 页

C .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D .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22.(5分)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第22题图

(1)耳的结构包括外耳、________和内耳三部分。

(2)我们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引起①________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刺激了⑤___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形成听觉。

(3)晕车、晕船与结构④和________(填标号)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23.(6分)假如你是一位足球迷,在观看世界杯精彩球赛时,也许会因为兴奋、激动而心跳加速。请你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结合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23题图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

(2)全神贯注观球的你,手忽然触碰到很烫的杯子,首先会缩手,其传导的途径是

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然后产生痛觉。说明脊髓具有________和

________

的功能。

(3)当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你会欢呼雀跃,甚至血压升高、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________系统调节,同时也受到________调节的影响。

24.(5分)如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4题图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图乙表示________过程,此时膈肌处于________状态,胸腔容积________(选填“扩大”或“缩小”),肺内的气压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的含量增多,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5.(6分)救治一朵“心蕾”,迎接一片阳光。空军总医院“心蕾工程”自2009年10月发起以来,足迹已遍布全国,他们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无偿解除了病痛,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希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第25题图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 ]________的壁最厚,里面流动着________血。

第7页共12页

第 8 页 共 12 页

(2)⑩房室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病症之一,如图所示,①与③之间出现部分缺损,导致耐力降低、多汗等症状,图中①与③分别指________和________。

(4)治疗患有心房间隔缺损的儿童的手术是在病人的大腿静脉处注射一种封堵物,这种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由________(填血管名称)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6.(5分)如图所示,A 、B 、C 代表血管,D 代表某种器官,请据图回答:

第26题图

(1)如果D 是小肠,用餐一段时间后,C 血管血液的营养物质含量比A 血管的________(填“多”、“少”或“相同”)。C 血管的________增多。

(2)如果D 是大脑,则C 血管里的血液流入心脏时,最先到达________。

(3)如果A 与右心室相连,C 与左心房相连,则D 是________;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________(填“A ”、“C ”或“A 、C ”)。

27.(5分)图示为人体生命活动相关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第27题图

(1)图甲中的A 是________,B 是________。

(2)D 是________,它产生的代谢废物穿过血管壁进入血液,最后是通过________(

填“体

循环”或“肺循环”)到达肾脏。

(3)图乙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健康人①②③结构中液体的物质浓度。正确的是( )

28.(10分)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产生的废物都要通过血液运输,如图是人体某部位的血管,请据图作答。

第28题图

(1)若图中B是人体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由A处流到C处后,由________血变成________血。

(2)若图中B是人体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_______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并参与________作用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3)若图中B是人体肾小球时,A是入球小动脉,C中流动的是______血。B部位进行的生理作用过程是________,所以血液与原尿区别是:原尿中不含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某人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患__________病,可以通过注射________进行治疗。

主题4 生物圈中的人检测卷

第9页共12页

1.B 2.D 3.B 4.A 5.B 6.B 7.B 8.C 9.D 10.D 11.C 12.C 13.D 14.B 15.C 16.B 17.B 18.D 19.B

20.(5分)(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2)乙(3)小肠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选其中2点) (4)血红蛋白线粒体21.(4分)(1)③角膜④晶状体(2)视网膜(3)B

22.(5分)(1)中耳(2)鼓膜耳蜗听觉中枢(3)⑥

23.(6分)(1)反射(2)⑤→④→③→②→①反射传导(3)神经激素

【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为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产生痛觉则要将神经冲动通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然后产生痛觉,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3)当看到心仪的球队进球时,在神经的刺激下,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又反过来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24.(5分)(1)吸气收缩扩大下降(2)二氧化碳

25.(6分)(1)②左心室动脉(2)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3)左心房右心房(4)下腔静脉

26.(5分)(1)多二氧化碳(2)右心房(3)肺 C

27.(5分)(1)小肠毛细血管(2)组织细胞体循环(3)D

【解析】(1)由图可知,A中,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到B中,因此A是

第10页共12页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B与A和D均有物质交换,是人体物质交换的通道——

毛细血管。(2)D将代谢废物排到B血管中,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因此D为组织细胞,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要通过体循环的下腔静脉运输,才能到达肾脏。(3)①是肾动脉,内流动脉血,②是肾小囊腔,里面是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A错误;①肾动脉和②肾小囊腔里的无机盐含量基本相等,B错误;③是收集管,里面是尿液,不含葡萄糖,C错误;③收集管里面的尿素含量增加,D正确。

28.(10分)(1)静脉动脉(2)氧呼吸(3)动脉滤过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糖尿胰岛素

【解析】(1)若图中B是人体肺部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中,而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2)若图中B是人体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由于血液内的氧气含量大于组织细胞内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血液向组织细胞扩散,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向血液扩散,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当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该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3)若图中B是人体肾小球,肾小球两端连的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里面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C是出球小动脉,内流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血液与原尿的区别是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会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所以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该有葡萄糖,如果一个人的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有可能是肾小管发生了病

变;另外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如果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也可能是胰岛分泌的

第11页共12页

胰岛素过少,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第12页共12页

2019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9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5、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6、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通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考生物总复习资料 一、细胞与遗传变异 (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 1、生物的特征: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 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 转换器);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 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7、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证明,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遗传下 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8、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体性状的遗传实际 上是通过亲代的生殖过程把基因传给了子代。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9、变异:亲子代之间或子代各个体之间的差异,(如一猪九仔,十个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遗传保 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变异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10、变异的类型: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类型):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诱导染色体畸变。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发生变化,不能传给后代的变异。 1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细胞核:在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有许多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其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载体,基因是遗传物质中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或小单位。 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若干个基因。 12、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结论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13、染色体、基因在生物体的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其数量: ①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因此其染色体数为0 。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

. . 2018 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 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 A 、生物能排出体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代实现自我更 新;(最基础的是新代,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 、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C 、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E、生物能进行呼吸;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 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 高,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 头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 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安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鞭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和鞭毛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所有的。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起保护作用。)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2页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②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能由小 长大);③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④生物体具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⑤生物体具有应激性;⑥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3-7页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项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种内关系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种间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 式;生物也影响着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9页 1.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 (1)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2)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使用: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注意: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③观察像与实际标本方向相反(偏哪往哪移、旋转180°)。 ④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玻片标本分为切片、涂片、装片。 ⑤反光镜调节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擦→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 →染(后吸)→看

最新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2019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A、能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B、能生长和繁殖 C、能遗传和变异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E、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F、能呼吸 G、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很小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距—观察 (在对光时,明亮的视野说明已对好,光线较暗用凹面镜或大光圈;调焦先粗再细)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调光) 调距:先下降镜筒--粗调(上升镜筒)--移片--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②真菌(真核生物):单细胞: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出芽生殖 多细胞:霉菌、食用菌(香菇,,),孢子生殖

[2020中考生物]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2)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3)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嗅觉细胞嗅觉神经大脑产生嗅觉⑦嗅觉的特点:(4点)①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②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③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产生味觉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甜味舌尖苦味舌根酸味舌侧中部咸味舌侧前部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

道)(4)声音的发生与传播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④声音传播的速度: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5)耳和听觉耳廓:收集声波外耳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前庭:内耳半规管: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神经听觉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音调、响度、音色: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

浙江科学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 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5、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6、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通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 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 1、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3、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二、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有液泡,动物细胞没有液泡;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2、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求普通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求营养: ●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 ●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衍。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土壤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狼抓羊、大鱼吃小鱼(捕食关系) 稻田里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犀牛和犀牛鸟(互利共生)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的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对单侧风的适应)、变色龙、向日葵。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沙地上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同时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 写食物链的时候要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例:草→鼠→蛇→老鹰 9、罗列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教学提纲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A 、能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B 、能生长和繁殖 C 、能遗传和变异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E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F 、能呼吸 G 、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很小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距—观察 (在对光时,明亮的视野说明已对好,光线较暗用凹面镜或大光圈;调焦先粗再细)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调距:先下降镜筒--粗调(上升镜筒)--移片--转镜----细调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②真菌(真核生物):单细胞: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出芽生殖 多细胞:霉菌、食用菌(香菇,灵芝,金针菇),孢子生殖 ③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别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孢子)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种子 青菜 桃树 苹果树 水稻 裸子植物 有 有 有 无 无 种子 银杏、松、柏、衫 蕨 类 有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蕨 桫椤 芒萁 苔藓类 无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葫芦藓 地钱 藻 类 无 无 无 无 无 分裂或孢子 海带 紫菜 水绵 衣藻 ④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呼 吸 体表 体温 生殖、受精 代表动物 鱼 类 终生水生 鳃 磷片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鲫鱼 两栖类 幼体水生 成体两栖 幼体鳃 成体肺兼皮肤 皮肤 裸露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爬行类 陆生 肺 鳞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蛇 龟 鳄鱼 变色龙 鸟 类 陆上飞翔 肺 被羽毛 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鸽子 孔雀 哺乳类 水、陆 肺 被毛 恒定 胎生、体内受精 兔 鲸 蝙蝠 老鼠 (调光)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

2018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 A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 自我更新;(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 、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C 、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E、生物能进行呼吸;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 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头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 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安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鞭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和鞭毛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所有的。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起保护作用。) (1)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2)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所以不能

初中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复习汇总(武汉)

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 (七上)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 体内产生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命现象与其他现象)。 2.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从事例中判断,如南橘北枳主要受温度影响,水面150米以下少生物生存主要受阳光影响。) 3.生物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竞争、合作关系,分别如猫与老鼠、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蚂蚁个体间的关系。 4. 适应缺水干旱的环境,旗形树是对风的适应) 环境(如蚯蚓松土、树林防风固沙)。 5.有空间范围、环境和生物三要素的就是生态系统(会判断,如一块 农田,一条河)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是 者,动物是消费者,分解动植物遗体的细菌和真菌是 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若人为大肆捕杀鸟,蛇的数量就会 “地球之肺”、 生态系统, 统,以农作物为主的是。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要保护生物 6.显微镜:会认会写目镜、物镜、粗(细)准焦螺旋、载物台、转换 器、镜臂和反光镜等结构。对光时做到“三转” 下降(眼看使物镜缓缓上升看 5×、 10×;物镜40×、15 目镜10×、物镜40×,放大倍数是 5×、物镜15×的,放大倍数是 物像是倒像,字母“p”的物像是, 了解视野暗的原

7.观察洋葱表 ;一侧滴稀碘液,另一侧用吸 水纸吸。透光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清细胞结构。 8.细胞:细胞壁(、细胞膜( 作用)、细胞质、液泡(含各种酸、甜等物质,西瓜流出的甜汁来自 、细胞核(、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都是能量转换器),动 9.多细胞生物中,人 生物 10.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

2018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 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 A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 自我更新;(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B 、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C 、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 E、生物能进行呼吸; F、几乎一切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 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 高,镜头越长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 头越短。 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 上升,且变化明显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安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鞭毛则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荚膜和鞭毛是细菌的附属结构,并不是所有细菌所有的。荚膜可帮助细菌抵抗环境中不利因素,起保护作用。)(1)细菌的好处:酸奶——乳酸杆菌;(2)细菌的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所以不能

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

中考生物地理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物的特征核心知识 | 生物的特征练习题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中考科学生物知识点讲解

1.显微镜 (1)结构 (2)使用 取放:左手托,右手握;置于体前略偏左。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观察:①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压片夹固定。 ②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③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规律:①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体积越大、个数越少。 ②物像呈倒像。 ③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1) 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上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2)取一小块洋葱表皮放在水滴上,用镊子展平。(3)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4)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红墨水(若是口腔上皮临时装片则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作用是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5)若视野中有黑色圆圈,气泡太多(装片要重新制作) ▲欲使观察到的物像向右上方移,就要将玻片移向左下方。若观察到的物像偏向右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就要将玻片移向右上方。 2.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发现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细胞学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基本结构1、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有关生命现象1、高大的树木“顶天立地”---细胞壁中具较强支持作 用的纤维素 2、植物的叶呈现绿色---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注: 1.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 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液。 2、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科学家施来登和施旺,其内容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 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构成捕食、竞争、寄生、合作、互利共生等关系)。 4.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以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等级越低,生物量越多;营养等级越高,体内毒素积累越多。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用低倍物镜和较大光圈,看到明亮圆形视野后显微镜不要移动位置;③观察,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先转粗,再转细准焦螺旋,让物像更清晰。注意: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撕、展: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放于载玻片的水滴中,展平; ④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减少 气泡产生;⑤染: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⑥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全部标本。 3.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 ③刮、涂:凉开水漱口后,用牙签从口腔内侧壁处轻轻刮几下,将附着在牙签上的碎屑涂于 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 ④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减少 气泡产生; ⑤染、吸:将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 全部标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