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2-04-10T15:09:11.81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02期供稿作者:王和华[导读] 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

王和华(朝阳县东大道乡中心小学,辽宁朝阳122633)数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小学数学中存在着规范性、形象性、生动性、对称性、简洁性、和谐性、思想性的美。在教材的内容,教学的方法,表现的形式中,都蕴涵着许多美学因素,可以说数学教学具有高度的美育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数学中蕴涵的美,而且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审美活动中陶冶性情,培养情

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渗透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审美注意

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可以促发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处于思维激活状态,为新旧知识提供连接点,也能将学生的情与境有效融合,诱发学生的审美注意。例如,在教学用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时,笔者问学生:“学校就要组织同学们去春游了,你们想到东岳庙去游玩吗?去春游要做哪些工作呢?”引出“要去春游了,妈妈给小明x 元钱到超市买东西,小明用去18 元钱,还剩9 元。”找出这句话中包含的数量,说出它们的等量关系,然后列一个含有未知数x 的等式。这样既可使学生沉浸在春游的喜悦中,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二、借助直观,丰富教学手段,提供审美信息

数学中的“美”常隐藏在科学真理之中,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剖析、演示、图像、课件、投影片等形式,使数学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美。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课时,请学生用两根吸管和图钉来动手制作一个角,这时候学生都动起手来,一会儿功夫大家都做好各自的角了。接着让他们闭上眼睛,摸一摸,说一说图钉固定的这一点是这个角的什么?(顶点)两条吸管是这个角的两条什么?(边)然后小组活动互相摸一摸,说一说。最后得出结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通过制作角,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角的特征,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图形的美。

三、沟通心灵,建立师生感情,增强审美情感

民主的教学氛围能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敢问、敢想、敢说,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数学中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对数学的审美情感。师生的交流也是彼此情感的交流,教师一个亲切、鼓励的眼神,细微关怀的动作,热情洋溢的表扬话语,都能缩短彼此的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的“没关系!”“再仔细想想,你一定会想出来的,老师相信你!”“你真棒。”……都能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尊重,从而诱发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学生,“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学识的厚积薄发、人格魅力,对数学美的感受,对生活美的追求,都会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深化审美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多创造参与条件,鼓励人人参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平移、旋转、对实物模型看、摸、数、量等等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个性。小组合作学习能促进多向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间的合作探讨,共同探究知识、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进了学生之间审美情感的交流,深化了审美体验。

五、启迪思维,培养想象能力,推动审美创造

雪莱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放弃了创造和想象,一切就显得平淡和单调,也就是没有了审美体验了。所以教师应把握适当的时机,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要求学生用12 个1cm2 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哪个小组的摆法最多。针对学生喜欢玩、爱动手的特性,设计了让学生摆长方形这一环节,通过动手摆,互相讨论得出六种摆法,小组间的动手、动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这些长方形,有形状完全相同的吗?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只有三种长方形。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展开了想象,推动了审美创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