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例2

例2

例2. 体积(容积)单位。

(1)用列表的形式来表述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利于记忆。

(2)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下列题中的数量。

①一种卡车水箱的体积约是120()。

②三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是297()。

③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

分析与解:卡车上水箱可容纳100多个粉笔盒的大小,因为一个粉笔盒约是1立方分米,而1立方分米=1升。所以题①就不难解决了。题②用手指比划一下不难得出该填什么体积单位。题③是蓄水池

的体积,它肯定超过1立方米。

点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首先要确定选择哪种量的单位名称,再次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例3. (1)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求它的

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6立方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

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分析与解: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都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它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因而它的体积是由棱长决定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两条棱长决定的,即长方体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说是由底面积和高决定的,它们的体积=底面积×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10×8×5 = 400(立方厘米)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4×4×4 = 64(立方厘米)

(3)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56×8=448(立方厘米)

例4. 一种油箱,从里面量,底面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高是5分米,按每升汽油重0.68千克计算,现有50千克这种汽油,这

个油箱能装得下吗?

分析与解:先用底面积乘高求出这个油箱的容积,再求出这个油箱能装多少千克汽油,最后再把结果和50千克比较。

16×5×0.68 = 54.4(千克)

54.4千克>50千克

答:这个油箱能装下50千克汽油。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有两种思路:一是和例题的解法一样,先求出这种油箱能装多少千克汽油,再去比较;二是先求出50千克汽油的体积是多少升,再和这种油箱比较容积的大小。

例5. 一根长6米的长方体木料,把它从中间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12平方分米,这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分析与解:

错误解法:12平方分米= 0.12平方米

0.12×6 = 0.72(立方米)

答:这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0.72立方米。

求这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要用“底面积×高”,从中间截成两段,表面积实质上增加了两个底面,如图。两个面的面积和是12平方分

米,一个面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

正确解法:12平方分米= 0.12平方米

0.12÷2 = 0.06(平方米)

0.06×6 = 0.36(立方米)

答:这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0.36立方米。

点评:本题求体积用的公式是“底面积×高”,也可以说用的是“横截面积×长”。另外对于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段,截了一次,增加了两个面,如果是截成三段,就是截了两次,增加了四个面。也就

是说每截一次,增加两个面。

例6. 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多少瓶?

分析与解:把30升化成以毫升作单位的数量,再看里面有多少个250毫升,有多少个就能装多少瓶。

30升= 30000毫升

30000÷250=120(瓶)

答:能装120瓶。

点评: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因为1升是1立方分米,1毫升是1立方厘米。升和毫升相比,升是高级单位,毫升是低级单位,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都要乘相应的进率。

例7. 判断。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相等。()

分析与解:

错误解答:正确。

表面积和体积不可以比较,所以不可以说它们相等。

正确解答:错误。

点评: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16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它们都是216,但不能说它们相等,因为这里比的不仅仅是一个数,而是一个数量,它们的单位名称表示的量不同,

无法比较。

例8. 一个棱长是1米的大正方体能分成()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顺次紧紧地排成一行,能排()米。

分析与解: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所以能分成1000个。顺次紧紧地排成一排,那么就能排成1000

分米,1000分米= 100米。

点评:这一题要综合运用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将一个大的形体分成一个小的形体。将小正方体紧紧地排成一排,能排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将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加起来,看有多长。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巩固题

1. 1升=(1.1)立方分米1毫升=( 1 )立方厘米 1.8立

方米=(1800)立方分米

0.72升=(720)毫升1508毫升=( 1.508 )升5400

立方厘米=(5。4)立方分米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体积或容积单位。

(1)一个火柴盒的体积大约是11(立方厘米)

(2)卡车车厢的体积大约是6(立方米)

(3)一个油桶能盛油120(↑)

(4)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292(立方分米)

(5)一只茶杯的容积大约是250(↑)

(6)一只微波炉占空间的大小是63()

3. 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2)

4. 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4平方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立方分米?

二、思维拓展题

5. 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

(1)装满小麦的仓库,(仓库)的体积就是(小麦)的容积。

(填“仓库”或“小麦”)

(2)盛满汤的碗,(碗)的体积就是(汤)的容积。(填“汤”

或“碗”)

6. 爸爸和妈妈各买了一瓶饮料,小明用同样的杯子倒,爸爸的饮料倒了5杯,妈妈的饮料倒了6杯,谁买的饮料瓶的容积大一些?

7. 一个正方体的化妆品盒棱长是1(),一个面的面积是1(),

表面积是6(),体积是1()。

8. 有一节火车的车厢,长9米,宽2.5米,高2米,里面装满了煤,

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节车厢装煤多少吨?

9. 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为5分米,每升汽油重0.82千

克,这箱汽油重多少千克?

10. 一个长方体油箱,长0.9米,宽0.6米,高0.5米。

(1)做这个油箱需要多少铁皮?

(2)如果每升汽油重0.75千克,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千克?

三、自主探索题

11. 把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煅造成高和宽都是4厘米的

长方体钢材,长是多少厘米?

12. 把80升水倒入底面是正方形的水箱中,底面的边长是40厘米,

水面的高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应用例2教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单元《比例尺的应用》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数据,准确绘制方位制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悟学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尺子,三角板、一幅中国地图等。 学具准备:尺子,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象,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同学们,要求比例尺要知道什么? 生:必须要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师:如果知道比例尺和其中一个距离,那怎样求另一个距离呢?大家小组讨论。 生(甲):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生(乙):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师:你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根据比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图上距离相当于被除数,实际距离相当于除数,比例尺相当于商,因为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所以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让学生集体读以上式子 师: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呢? 生: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名称要相同。 师:说一说下面这些比例尺的实际意义。1:1500 9:1 师:我们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那么宽,能用一幅中国地图展示给大家看,是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应用了比例尺。 师:平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到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呢? 生:建房子、修公路搭铁路等等都用到比例尺的有关知识。 师:那比例尺的作用大不大?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乘法计算的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重点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难点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一、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 理解算理: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0.75X2=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习题操练: 1、13.65扩大()倍是1365;6.8缩小()倍是0.068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右移动2位,再向左移动3位,这个小数()倍 3、直接写出得数。 0.6×8 = 3×0.9 = 2.5×4= 36×0.4= 12.5×8= 50×0.04= 80×0.3= 1.1×9= 三、小数乘以小数 1.2X0.8= 6.05X0.82= 0.56X0.04=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例2》教学设计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学习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人); 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应用》教案

课题: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3.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4.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内容 1.出示例5:“画面上张大妈与李奶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哪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引出求水费的实际问题。 问题:你们学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吗?能不能解答?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解答的方法。 引入:“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明确: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演示解题过程:设未知数,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接着解比例求出未知数。让学生检验所求的未知数x是否合乎题意。检验的方法是把求出的数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把求出的16代入等式,左式= =1.6,右式= =1.6,左式=右式,也就是它们的比值相 等,与题意相符,所以所求的解是正确的。 问题:“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然后交流。通过订正、交流,使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2.出示例题6的场景。

小数乘法(二)(I)卷

小数乘法(二)(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小数乘法 (共5题;共31分) 1. (5分) (2020四下·硚口期末) 直接写出得数。 0.68+0.6= 5.2+4.8= 1-0.09= 2÷100= 125÷8= 3.6+5= 0.75-0.25= 0.035×1000= 78-18÷3+78=24×5÷24×5= 2. (5分) (2019四下·嘉陵期末) 直接写出得数。 0.67+0.43= 12-0.16= 100×1.25= 25×4÷25×4= 30÷1000= 5+4.05= 128÷4×0= 50-50÷5= 3. (15分)直接写得数。 3.04×0.1= 0.7×0.33×0= 5.6÷0.8=0.27÷9= 0.1×0.1×0.1= 2.4÷0.04= 4.12÷4=0.24×0.5= 0.013÷0.13= 0.72-0.8×0.9=15÷0.5=20÷0.2= 4. (5分)(2018·洛阳模拟) 直接写得数 ×8=15×6= 1.57+0.43= 1-0.09= 4×0.25= ×8=

7÷100= 5. (1分)0.3×3表示________个________的和是多少;0.4+0.4+0.4+0.4可以写成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小数乘法 (共5题;共31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课题: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题: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董干镇马崩小学 韦家祥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与比例打交道,比例的应用自然也就成了常态,通过学习比例,应用比例,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数学的热爱。关键词:常态、比例、数学 一、引言:“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华罗庚说“宇 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谜,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学,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如果数学一旦离开了生活也将会停滞发展。 二、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也就是什么样的关系才叫比例?其实比例是表示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说是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总体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随之变化。具体的说,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2:3=4:6 0.5:0.2=5:2.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比例里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可以说是贯穿比例的始终。那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呢?在认识比例基本性质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例的各部份名称,我们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4:1.6=60:40 外项是2.4和

40,内项是1.6和60. 1、定义: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2 : 3=4 : 6 推出 2 x 6=3 x 4 0.5 :0.2=5 : 2 推出 0.5 x 2=0.5 x 5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例如:2 : 3 和4 : 6 因为:2 x 6=12 3 x 4=12 所以2 :3和4 :6能组成比例,即 2 : 3=4 : 6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例如:x :3=4: :6 推出 6x = 3x4 x=2 四、生活中的比例 国旗有大有小,为什么都叫国旗呢?世界那么大,为什么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画在纸上呢?等等。这些都是关于比例的知识。 1、比例尺的应用 小明是个喜欢计算的人,有一天,在一放学回家,就在思考问题:我家离学校到底有多远呢?他想来想去,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自己应该先在家里找一下资料,过了一会儿,他把所能翻到的资料拿了出来: 比例尺:1 :100000 图上距离:4cm 他笑了,他说,这还不简单吗!看我计算 解:设实际距离为xcm。

小学奥数 比例的应用2

比例的应用(2) 例1:新华书店运来文艺书和科技书共5700本,其中文艺书本数的2/3和科技书本数的3/5同样多。文艺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练习: 1、下图中,正方形面积比圆形面积小20平方米,麦地占圆形面积的2/3,玉米 占正方形面积的2/5,求油菜面积。 玉米 油菜 麦地 2、张、王、李三人共有54元,张用了自己钱数的3/5,王用了自己钱数的3/4, 李用了自己钱数的2/3,各买了一只同样的钢笔,那么张和李两人剩下钱数共有多少元? 例2:一堆黑白围棋子,从中取走白子15粒,余下的黑子数与白子数之比为2:1,此后,又取走黑子45粒,余下的黑子数与白子数之比为1:5,那么这堆围棋子原来共有多少粒?

练习: 1、一支笔售价3元,如果小明买了这支笔,买了以后小明和小强的钱数之比为 2:5;现在小强买了这支笔,买了以后两人的钱数之比是8:13。小明原有多少钱? 2、甲、乙两队合运一批货物。甲计划运这批货物的7/12,甲队在完成自己计划 的任务后,又帮乙队运了4吨,甲、乙两队实际运货质量的比是3:2。乙队原计划运货多少吨? 例3:甲、乙、丙三人分19只羊,规定:甲得1/2,乙得1/4,丙得1/5。但分时不准谦让赠送,不准宰杀变卖。问三人各应分得几只羊? 练习: 1、传说中古代有个守财奴,临死前留下13颗宝石。嘱咐三个女儿:大女儿可得 1/2,二女儿可得1/3,三女儿可得1/4,你知道三个女儿各分得几颗宝石吗?

能力检测: 1、甲、乙两个书架,甲书架存书的1/4等于乙书架存书的2/5,已知甲书架比 乙书架多存120本,两个书架共存书多少本? 2、某小学共有学生697人,已知低年级学生数的1/2等于中年级学生数的2/5,低年 级学生数的1/3等于高年级学生数的2/7,求该校低、中、高年级各有多少学生? 3、两件不同的皮衣标价的比是7:3,把它们同时加价70元后,则价格的比变 为7:4,问这两件皮衣原来标价多少元? 4、古代一农夫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头羊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 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讲完就去世了,怎么分呢?

扇形统计图及绘制 - 题目

扇形统计图及绘制 知识梳理 教学重、难点 作业完成情况 典题探究 例1.如图是光明小学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球类项目统计图,已知喜欢篮球的学生人数有100人.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是一幅_________统计图. (2)光明小学六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喜欢乒乓球的学生比喜欢排球的学生多多少人? 例2.下面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六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情况,看图回答: (1)哪个小组最受欢迎? (2)哪两个小组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参加体育小组的比参加美术小组的多多少人? 例3.周末,乐乐一家到超市购物,一共带了500元钱,其中乐乐花了110元,妈妈花了190元,剩下的爸爸花.求他们三人花的钱各占总数的百分比,并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例4.列式计算.如图,如果大米进货12吨,那么玉米进货是多少吨? 演练方阵 A档(巩固专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一本《生活杂志》共有100页,它的版块结构如图,其中服装版块约()页. A.10 B.25 C.50 2.一个调查数据呈现在一个圆饼图*扇形图)里.下面哪一个条形图与这个圆饼图显示的是相同的数据?() A.B.C.D. 3.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额 B.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额 C.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数额的百分比 4.一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在扇形统计图上表示这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扇形圆心角是() A.108°B.262°C.54° 5.(2006?江阴市)本周的《扬子晚报》一共出版了206页,(它的板块结构如图),请问:体育版约占()页. A.10 B.30 C.50 D.100 6.(2010?永泰县)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图所示),那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占地面积应该是() A.B.C. 7.(2011?龙湾区)六(1)班共有48名学生,期末评选一名学习标兵,选举结果如下表,下面()图能表示出这个结果. 姓名小红小刚小芳小军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课题: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备课教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性质。为本课中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基础。在本课学生要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初步进行实际应用,浙江为后续的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准备。教材首先通过包装纸和彩带这一实际问题情境引出本课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问题,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然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试一试一方面是对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巩固,一方面渗透了估算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计算小数乘法时,养成先估算再进行计算的习惯。练一练则是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特别是之前学习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对本课的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但是学生的思维仍然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理解算理上还是有难度的。同时,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也尚不完全,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培养估算习惯以及发展应用意识。 (3)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情感与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会。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和学法: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笑笑要过生日了,同学们都在为她准备生日礼物!可是在准备生日礼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替他们解决吗?(课件显示情境图) 1、从这个图上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包装纸:每米2.6元用了0.8米彩带:每米0.85元)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包装这个礼品盒用了多少钱的包装纸? 3、列式:2.6×0.8 二、建立模型。 1、估算。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例1、例2)教案

扇形统计图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例2。 【课程标准描述】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扇形统计图,会用扇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的表示数据。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六(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环节,先回顾条形统、折线计图的特点,再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2.通过设置例2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习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习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评价活动方案】 1.创设六(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环节,先回顾条形、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再认识扇形统计图学习环节,关注学生是否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优点以评价目标1。 2.创设例2具体情境的学习环节,通过学生对生活实际数据统计分析会选用合适的统计图以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课前复习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情境进入(针对目标1) 1、出示情境图,现场调查:平时你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针对目标1)

2、处理数据,引入新知(针对目标1) 观察六(一)同学喜欢项目的统计表, 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12 8 5 6 9 问题驱动: (1)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2) 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多少吗? 独立计算出百分比,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12 8 5 6 9 百分比 (3)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表示人数、百分比的条形统计图,讨论后留下表示百分比条形统计图。 小组合作学生思考:这些百分数加起来是多少?能否有一种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各部份占总体百分比的关系呢?这样的统计图用什么图来表示比较恰当? 3、新知展示(针对目标1) a、在学习猜想的基础上引入新课:扇形统计图。

2019新版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二、小数乘法》教案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除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既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内容。 本套教材有以下几个编排特点: (一)调整教材内容。 1、为了克服集中学习小数乘除法内容多、时间长的情况,本套教材把小数乘除法分为两个单元。 2、把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内容放在本单元内,一方面进行小数乘除法口算,另一方面为学习小数乘除法计算做铺垫。 3、把小数两步混合运算的内容整合到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单元中。 (二)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选择“超市购物”(与元、角、分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三)淡化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除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小数乘法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点位置变化、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运用规律进行小数乘(或除以)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2、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3、会进行小数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在探索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北师大版《比例的应用》

设计说明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起着不可估量 的重要作用。本设计通过让学生找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和列举 比例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本设计以扶代讲,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理解和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合作能力 及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介绍“物物交换”的背景知识。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最早出现物质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如用一只羊换一把斧头。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就从 “物物交换”开始。 2.呈现问题。 同学们算一算,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设计意图:通过“物物交换”,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呈现“玩具汽车换小人书”这一情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想一想。 师:同学们算一算,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本上。 2.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玩具汽车的数量与小人书的数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预设 方法一14÷4=3.5,3.5×10=35(本)。 方法二10÷2=5,14÷2=7,5×7=35(本)。 方法三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14÷4=3……2,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0×3+5=35(本)。 方法四4个玩具汽车=10本小人书,8个玩具汽车=20本小人书,12个玩具汽车=30本小人书,2个玩具汽车=5本小人书,12+2=14(个),30+5=35(本)。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提出新的要求。 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能尝试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尝试列式。 预设 方法一4∶10=14∶x。

一、小数乘法二

一、小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2.使学生初步了解发票的格式,金额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大写数字以及总计金额的写法。 【教学重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口算。 1.3×0.3 0.8×0.5 0.22×0.6 1.6×0.5 1-0.82 1.3+0.74 0.125×8 0.25×0.4 0.4×0.4 0.73×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师引入课题: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二、新课讲授 师:为了保证“奥运会”在北京的顺利召开,奥运警犬们也积极投入到安检工作中,这是它们对奥运场馆进行搜爆的场景。同学们,你知道警犬的嗅觉有多么灵敏吗?因为它们的嗅觉细胞是人的45倍,所以它们能利用嗅觉闻出各种爆炸物特有的气味,

师:我们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而警犬的嗅觉细胞是人的45倍,那么警犬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呢? (1)学生自己计算,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 0.049×45=2.205(亿个) 问:题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值呢? 师总结:生活中的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只需知道它们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同样,在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当求出若干个小数的积以后,也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指出积的近似数的求法和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以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0.049×45≈2.2(亿个) (2)请1~2位学习一般的学生上台解释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全体学生对他们的解释作出评价。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练习巩固 问题:食堂到菜场买青菜 49.2千克,每千克价钱是0.92元。应付菜款多少元?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并列式:0.92×49.2 (2)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思考: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什么?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在哪个数位上?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什么位?菜款应该怎样付?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4)总结:目前由于市场上已经没有“分”币出现,因此一般在付款时只要算到“角”即可,也就是保留一位小数。 四、完成课后练习 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

【重磅】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应用 班别:姓名: 一、判断下面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说明理由。 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的总个数。 2、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的天数。 3、房间的面积一定,铺地砖的块数与每块地砖的面积。 4、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铺地面积与所需地砖的块数。 二、用比例尺知识解决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3、在一幅比例尺是1:4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甲 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在一张图纸上,量得学校操场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1: 200,这个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30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在 这一幅地图上,又量得甲丙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甲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三、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1、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 2、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2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天只能用多少吨? 3、修路队3天修路150米,照这样的速度,再修10天,又修多少米? 4、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45千米,5小时到达。返回时,每小时行驶50千米,几小时回到甲城?

5、一间房子,用面积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4块。如果改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6、用同样的砖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砖618块。如果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

扇形统计图(2)(教案)

第2课时扇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 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区别。(教材第98页例2及第99页“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统计图的三种方式: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合理选用统计图。 3.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数据合理选用统计图。 【复习导入】 下列是我国运动健儿在第25~29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情况统计表。(单位:块) 1.要想比较直观地看出我国运动健儿在第25~29届奥运会上获金牌的数量情况,选用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2.要想比较直观地看出我国运动健儿在第25~29届奥运会上获金牌的数量变化情况,选用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3.要想了解我国运动健儿在第29届奥运会上获各项奖牌占奖牌总数的百分

比,选用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例2。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3)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例教材第98页例2。 ①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提问:你从统计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第(1)小题中,知道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 2007年100棵,2008年120棵,2009年150棵…… 第(2)小题中,知道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 杨树占各种树木总数的25%,柳树占20%,松树占15%,槐树占15%,其他类占25%; 第(3)小题中,知道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 杨树有50棵,柳树有40棵,松树有30棵,槐树有30棵,其他类有50棵。 ②选用哪种统计图。 出示问题1:第(1)小题选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方法1: 生:第(1)小题给出了5种每年的树木数量,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更直观。

小数乘法计算练习题(二)

五、看谁算得快。 19.4 X 6.1 X 2.3 3.25 X 4.76 — 7.8 18.1 X 0.92 + 3.93 小数乘法计算练习(二) 天河区棠东小学 梁永威 、口算 1.02 X 0.2= 0.45 X 0.6= 0.8 X 0.125= 0.759 X 0= 0.25 X 0.4= 0.067 X 0.1 = 0.1 X 0.08= 0.85 X 0.4= 8.5 + 2.5= 6.5 X 3 = 6.25 X 7= 3200- 8= 8.46 X 100= 2 —1.96= 5.6 —5.56= 3.75 X 4 = 、说一说下面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1.8 X 23= 0.73 X 0.4= 1.06 、计算下面各题 四、判断,并改错. 10.286 X 0.32=3.29 (保留两位小数)3.27 X 1.5=4.95 1 0 . 2 8 6 3.2 7 2.0 4 X 0. 3 2 X 1.5 2 0 5 7 2 1 6 3 5 1 6 3 2 3 0 8 5 8 3 2 7 4 0 8 3. 2 9 1 5 2 4. 9 0 5 5 7 1 2 X 2.5= 0.6 X 0.39 0.8 X 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 X 0.4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8 X 0.45?0.80(保留两位小数)

1.5 X 1.3 X 4 2.7 + 3.1 + 2.9 + 3.2 1.2 X 2.5 + 0.8 X 2.5 0.78 X 101 六、某农户养牛 3 头,每头每天要吃12.3 千克草,一个月(30天)一共吃草多少千克?

六年级比例-的应用

第二讲 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拨: 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 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2:若a : b =c :d ,则(a - c ):(b - d )= a :b =c :d ; 性质3:若a : b =c :d ,则(a +x c ):(b +x d )=a :b =c :d ;(x 为常数) 性质4:若a : b =c :d ,则a ×d = b ×c ;(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 ×b =k (k 为常数),则称a 、b 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 x a y b =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② x a y b = ? mx a my b =; x ma y mb = (其中0m ≠); ③ x a y b = ? x a x y a b =++; x y a b x a --= ; x y a b x y a b ++=-- ; ④ x a y b =,y c z d = ? x ac z bd =;::::x y z ac bc bd =; ⑤ x 的c a 等于y 的d b ,则x 是y 的ad bc ,y 是x 的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 个物体按照:a b 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a a b +和():b a b +,所以甲分配到ax a b +个,乙分配到bx a b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 、B ,元素的数量比为:a b (这里a b >),数量差为x ,那么A 的元素数量为ax a b -,B 的 元素数量为bx a b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a b -与a 或b 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 ”。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单位“1”。 2. 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3. 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4. 题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解。 5. 赋值解比例问题

比例的应用练习及答案

比例的应用练习及答案

比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1填空: (1)( )( )=比例尺,图上距离= ( )○( ),实际距离=( )○( )。 (2)常用的比例尺有( )和( )两种。 (3)在比例尺是1∶300的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厘米,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 )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4)线段比例尺 表示图上1厘 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 )千米,转化成数字比例尺是( )。 (5)图上5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5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将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字比例尺。 3在一幅地图上,相距65千米的A 、B 两城用5厘米表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有一幅平面图,用5厘米表示400米, 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1 80 。( ) (3)学校操场长200米,画在平面图上是20厘米,那么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400。( ) (4)任何图纸上的图上距离都小于实际距离。( ) (5)0.8∶4和5∶25可以组成比例。( ) 9填表。 图上距离实际 距离 比例尺 2.4 cm 1∶600 0000 18 cm 540 km 64 m 1∶500 0000

10在一幅平面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40米,求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11在比例尺是9∶1的精密零件图上,量得零件的长是36毫米,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毫米? 12在 1 1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教室长8 cm,宽6 cm,这间教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3量一量下图中从小明家到学校,到东站,到商店的图上距离。再根据线段比例尺算出它们各自的实际距离。 14在比例尺是 1 1000 的长方形操场平面图上, 量得操场的长度是15 cm,宽是12 cm,如果这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6)

解决问题(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是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弄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出示例题:选出合适的条件,使题目完整再解答。 苹果和梨共有15个,苹果有多少个? 苹果有7个。(2)梨有8个。(3)草莓有10个。 提问:在下面的3个选择中,你觉得哪个条件与问题有关系? 你能完整的把题目读一遍吗? 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指出:要求“苹果有多少个”,在题目中已经告诉了我们“苹果和梨共有15个”,那就还需要知道梨有几个,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一共的里面去掉梨的数量,就剩下苹果的数量了。 谈话:以上是我们昨天学习的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将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收集信息,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6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我知道了“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小华

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非常好,很快就在图中找到了2个条件和一个问题。那么,请问:想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你要怎么解决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解答吧! 学生自学思考,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板演。 根据学生的板演,课件出示画图法:Array 提问:黄色圆表示什么?蓝色圆又表示什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华套的圈被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教师指出:黄色圆表示小雪套中的圈,蓝色圆表示小华套中的圈;小华套中的圈被分成了两部分,左边是两人同样多的部分,右边则是小华多出来的部分;而且,通过画图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指名学生口答列算式计算。 课件出示:12-7=5(个) 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7表示什么意思? 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谈话:在这里,我们通过画图法和计算法来解决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一道题。 2.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6图片,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提问:“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你能列算式计算吗? 为什么它的结果和“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的结果一样呢? 这里的7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指名回答。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北师版)第十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之间的关系。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答得好的,要注意适当表扬;答得不好,要注意引导鼓励) 3、怎样确定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本节课我们将应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比例的应用”(板书课题),大家有没有信心把它学好? 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淘气和明明用玩具汽车换小人书的图片。 2、教师谈话:这道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说说解的理由。 (同桌合作,交流解答方法) 3、指名学生说解答过程,其他同学举手补充。 (如果有学生用比例的方法解,要让学生说出解题理由,并引导学生归纳其解法;若没有学生用比例解,则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4、用比例知识解 (教师谈话:如何用比例知识来解呢?我们在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找出哪几组对应量? (2)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关系? (3)不知道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的页数该怎么办?(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可以列出什么样的比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5)学生独立解答。 (6)小结:怎样解比例?(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数。 5、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四、巩固练习 1、作业本上的6个小星星可以换2面小红旗。淘气的作业本上已经有了15个小星星。 (1)15个小星星可以换多少面小红旗?说说你的想法。 (2)假设15个小星星可以换 面小红旗,你能列出比例并解决问题吗? 2、写出比例,并求出未知数。 3、解方程。 18279=x 6.3:9:4x =75.34=x 4.0:3.0:24x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