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第一中学2021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第一中学2021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第一中学2021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第一中学2021届九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第一中学【最新】九年级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氩气用于填充霓虹灯管

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C.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

D.铜线用于制作导线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试剂B.滴加试剂

C.液体加热D.量筒读数

3.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71年预言有四种未知元素存在。1879年预言的“类硼”元素钪被发现。如图是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钪的元素符号为SC

B.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56g

C.一个钙原子比一个钪原子核外多1个电子

D.钪属于金属元素

4.正确使用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功,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水沸腾掀起壶盖

闻到饭菜的香味

A.说明气体中分子间隙比液体大

B.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说明分子在运动

D.说明分子很小

6.我国正在研制的锶原子光钟具有实现更高准确度的潜力,被公认为下一代时间频率的基准。锶的元素符号为Sr,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锶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B.图中x=18

C.锶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锶离子Sr+2

D.锶原子核内有50个中子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以上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食品防腐的保护气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可支持燃烧,是火箭发动机的重要燃料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粉末状固体

B.铜片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C.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白色五氧化二磷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根据你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一旦有人触电,立即用手将人拉开脱离电源

B.楼房下层起火难以扑灭时,可考虑迅速从阳台用绳索下坠

C.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厨房里天然气泄漏时,应关闭阀门并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10.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比较物质着火点C.监控O2流速D.比较人呼出气体中CO2

含量变化

11.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改变

C.该反应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产生氧气的反应

12.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各元素含量:

B.空气中几种气体含量:

C.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

D.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13.近几年“纸火锅”(如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15.已知是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B.该离子为阴离子

C.x的值为2

D.该结构不是稳定结构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某矿物质水中商品标签部分内容,阅读后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矿物质水中含有的钠元素__________。

②久置的水中会溶有一定量的氧气。请写出两个氧分子__________。

③写出标签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

④偏硅酸(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17.下列十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冰。液态空气。四氧化三铁。稀硫酸。液氧。汞。自来水。氯酸钾。氨气。氩气

1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仔细观察后回答相关问题:

(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____电子。

(2)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__。

(3)11、17号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填选“分子、原子、离子”)。

(4)上表中所列出的6种第三周期元素中共有__________种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和Ar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一种阳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可能相似,下列各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

A.Mg和He B.F和Cl C.He和Ar

19.化学实验小组进行分子性质相关实验。

(1)如图是小红按照课本进行的一个实验。实验中小红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该气味的化学式是_______。该实验证明分子___________,同时还能得出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如图是小明对实验进行的改进,小明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相对于小红的实验,小明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有:。减少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实验原理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分子性质。实验中看到玻璃罐内有白烟生成。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成反比,则该实验产生白烟最多的位置在玻璃管的__________(选填“AB段”、“B点”、“BC段”)处。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

三、简答题

20.(1)面粉爆炸,面团发酵,木炭燃烧和白磷自然这四种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N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种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重要物质。

(1)某同学准备用20g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混合后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实验步骤有:。点燃酒精灯。组装仪器。用排水法收集。停止加热。检查气密性。从水槽中移出导管。装药品。固定好试管。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同学在实验时误将5g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氯酸钾分解速率会加快

B.高锰酸钾也能催化氯酸钾分解

C.与加热20g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相比,该方法最终获得的氧气更多D.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有三种固体物质剩余

(2)该同学收集了三瓶氧气并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中A中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装置B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装置C 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C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氧气纯度不够

。将铁丝进行打磨

。铁丝绕在火柴上,点燃火柴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装置,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A作为其发生装置,还缺少棉花,加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若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通入一段时间后,要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3)某同学用B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要形成液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观察到B中反应太快,不利于气体收集,他可选择下列措施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解决该问题。

A.将长颈漏斗换成注射器

B.向装置中加入适量蒸馏水

C.将锥形瓶换成试管

该同学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进行收集。收集时该同学看到B中液体里有大量气泡产生,但最终收集的氧气还不够纯净,原因可能是:

I.装置漏气。

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它难溶于水,是一种常用的燃料。实验室中常加热醋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如果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甲烷气体,可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收集满甲烷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要__________(填选“正放”或“倒放”)在试验台上。

五、科学探究题

23.为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一起参加探究。

(1)如图在试管1、3、4中放入等质量白磷,试管2中放入红磷,试管1和3、4中加有与烧杯中的水等温的热水。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讨论

认为通过比较试管__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温度达以着火点”;通过试管1、3、4中的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另一条件为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结论,小组同学向试管3中通入空气,试管4中通入氧气,看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通过该现象,还能得出一条结论: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验证燃烧燃烧的第三个条件,小组同学决定选择下列物品的两种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对比,你认为应该选择的两种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小煤块。水泥块。小木条。细铁丝

(4)破坏燃烧条件,燃烧就会停止。小组内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生活中下列灭火方法,与如图灭火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废纸筐着火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草场着火用大型机械开挖隔离带D.柴油泄露着火用沙土掩埋

六、计算题

24.如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该药片的主要补钙成分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

(2)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7H44O,则维生素D3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化成最简)______。

(3)每片药片含钙__________mg,这里的“钙”指(填序号)__________。

A.原子B.分子C.离子D.元素E.化合物

(4)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需补充钙1000mg,其中40%从食物获取,则她每天还需要“钙尔奇”__________片。

25.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硝酸铵这种氮肥,下图是该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

(1)一袋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kg。

(2)该氮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记过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C

【解析】A、氩气充入灯泡中制成霓虹灯,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会发出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错误;B、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利用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氢气的密度大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错误;C、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是利用镁粉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镁燃烧生成了氧化镁,所以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铜丝用做电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C。

2.A

【详解】

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瓶塞倒放,。标签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A正确;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不应伸到试管内,应竖直、悬空正放,故B错误;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错误;

D、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量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3.D

【解析】A、钪元素的符号应为Sc,第二个字母应小写,错误;B、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56,错误;C、钙元素是第20号元素,故一个钙原子比一个钪原子核外少1个电子,错误;D、由汉字钪带“钅”字旁可知,钪属于金属元素,正确。故选D。

4.D

【解析】

A、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错误;B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错误;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D、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正确。故选D。

5.B

【解析】

A、空气比水容易压缩,说明气体中分子间隙比液体中分子间隙大,正确;

B、分子之间有间隙,在受热时,间隙变大,所以,水沸腾时可掀开壶盖,水分子本身大小没有变化,错误;

C、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正确;

D、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故选B。

6.C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可知,锶元素有5个电子层,因此位于第五周期,正确;

B、由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x=18,正确;

C、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锶离子Sr2+,错误;

D、由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锶原子核内有50个中子,正确。故选C。

7.B

【解析】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错误;D、稀有气体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但是在特定情况下,稀有气体也可以发生反应,错误。故选B。

8.D

【解析】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错误;B、铜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加热会生成黑色固体,错误;C、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生成白色固体,不可说出五氧化二磷,错误;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故选D。

点睛:熟悉氧气与各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以及注意现象的准确描述。

9.B

【解析】A、一旦有人触电,立即关闭电源,而不是用手将人拉开脱离电源,错误;B、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难以扑灭时,可迅速从阳台用绳索下坠,正确;C、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错误;D、打开排风扇排气时,排风扇的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天然气,引发爆炸,错误。故选B。

10.D

【解析】A、向左推动注射器,长颈漏斗底端形成稳定水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B、利用控制变量比较物质的着火点,正确;

C、从长口通入氧气,利用气泡的流速间接监

控氧气的流速,正确;D、燃烧的小木条可检验呼出气体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不是二氧化碳,错误。故选D。

11.C

【解析】

A、由图示可知,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正确;

B、由图示可观察到,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改变,正确;

C、生成物中,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错误;

D、双氧水分解产物为水和氧气,符合图示,正确。故选C。

点睛:熟练掌握微观粒子的含义以及微观粒子的图示和应用是解题关键。

12.C

【解析】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O、Si、Al、Fe,错误;B、空气中的气体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N2>稀有气体>CO2,错误;C、H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价,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H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正确;D、H核外有1个电子,Ne核外有10个电子,He核外有2个电子,错误。故选C。

13.B

【详解】

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B.

14.D

【详解】

A、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错误;

B、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化学式不同,即两种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不一定为8,错误;

D、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正确。故选D。

15.A

【解析】A、通过题意可知,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2x=8,得x=4,故该元素为镁元素,为金属元素,正确;B、该离子为Mg2+,为阳离子,错误;C、通过A知,x=4,错误;D、最外层电子为8,是稳定结构,错误。故选A。

点睛:这道题具有一定迷惑性,需要大家了解,对于原子来说,一般形成离子,都会形成最外层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H除外)。

16.Na 2O2SO42-+4

【解析】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带有负电荷的离子属于阴离子,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①矿物质水中含有的钠元素,元素符号为Na;②2个氧分子可以表示为2O2;③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SO42﹣;④偏硅酸(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0-(+1×2)-(-2×3)]=+4。

17.混合物:。。。 单质:。。。 氧化物:。。

【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液态空气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稀硫酸中含有水和硫酸,属于混合物,。自来水中含有水及一些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氧、。汞、。氩气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四氧化三铁都属于氧化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液态空气、。稀硫酸、。自来水、属于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液氧、。汞、。氩气属于单质;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冰、。四氧化三铁都属于氧化物。

点睛:物质的分类在进行辨别时,往往误以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判断,或者忽略了单质、化合物必须是纯净物这一大前提。

18.得到S2-离子四种最外层电子数由1~8(1~2)依次增多

质子数不同(核电荷数不同) Na+(或Mg2+、Al3+)BC

【解析】

(1)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进行解答;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四时易得到电子,小于四时易失去电子;(2)根据核电荷数确定元素种类,根据核外电子总数确定是否带电以及带电量;(3)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是离子。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4)根据元素名称确定是否是非金属元素;(5)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回答;(6)氖原子核外电子第一层有两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阳离子要求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满足这些条件即可;(7)画出核外电子排布即可,注意稀有气体原子最外

层为满层。(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2)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6,是硫元素,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即得到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该微粒表示的符号为:S2-;(3)11元素是钠元素,17号元素是氯元素,故11、17号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由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所以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4) 表中所列出的6种第三周期元素的名称分别是:镁、铝、硅、磷、氯、氩。由名称可知,共有4种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增多;(5)C和Ar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根本原因是质子数不同;(6) 氖原子核外电子第一层有两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一种阳离子符号为:Na+(或Mg2+、Al3+);(7) A、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虽然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不同。He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Mg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B、F和Cl位于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

C、He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稳定结构,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Ar质子数为18,最外层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相似,正确。故选BC。19.NH3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挥发性纸条由下至上依次变红节省药品AB段

【解析】

(1)根据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个特性来答题;(2)注意观察该实验装置的特点,一方面装置密闭了,另外通过沾有酚酞的滤纸条也能更加明显的观察到分子运动的轨迹,另一方面相对于图一来说需要的药品量也变少了;(3)通过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能够得出哪种分子运动更快。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所以氨气分子运动较快。(1)实验中小红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该气味是氨气的气味,化学式是NH3。该实验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还能得出浓氨水的物理性质有挥发性;(2) 浓氨水有挥发性,从U形管的左边逐步到达右边,故小明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纸条由下至上依次变红,小明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有:。节省药品;(3) 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N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所以氨气分子运动较快,能超过B点。故该实验产生白烟最多的位置在玻璃管的AB处。

20.都有新物质生成 都伴随能量变化 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 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Fe(合理即可)

【解析】

(1)根据化学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及化学变化都伴随能量的变化解答;(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3)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1) 这四种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有:。都有新物质生成;。都伴随能量变化;(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

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N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2

a C O 中“+1”表示在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3) 一种既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化学符号为Fe 。

21.KClO 32MnO ???→KCl+O 2↑ 。。。。。。。。 ACD SO 2 P+O 2????→点燃P 2O 5 化合反应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Fe+O 2????

→点燃Fe 3O 4 。。。

【解析】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口诀“连查装定点收离熄“,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会生成二氧化锰来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加热时高锰酸钾也会生成氧气,反应结束以后会剩下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等固体;(2)根据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原理和现象进行作答。注意铁丝与氧气反应时的注意事项。硫与氧气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氧气浓度太低,未打磨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火柴刚开始燃烧即伸入集气瓶会消耗部分氧气,等等都会影响实验C 。(1)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

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KClO 3 2MnO

???→△ KCl+O 2;基本实验步骤的操作顺序为。。。。。。。。;A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也会生成二氧化锰来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故氯酸钾分解速率会加快,正确;B 、由A 知,是生成二氧化锰来作为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故高锰酸钾不能催化氯酸钾分解,错误;C 、与加热20g 氯酸钾和5g 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相比,该方法最终获得的氧气更多,因为加热时高锰酸钾也会生成氧气,正

确;D 、加热时高锰酸钾反应结束以后会剩下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等固体;故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有三种固体物质剩余,正确。故选ACD ;(2)硫在氧气燃烧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SO 2;装置B 中发生的反应是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 2点燃P 2O 5,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装置C 中发生的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 2点燃Fe 3O 4;氧气浓度太低,未打磨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物,火柴刚开始燃烧即伸入集气瓶会消耗部分氧气,等等都会影响实验C ,故选。。。。

22.锥形瓶 KMnO 4?→K 2MnO 4+MnO 2+O 2↑ 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H 2O 2H 2O+O 2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AB D 【答题空10】过早收集,没有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导致收集到了部分空气 A 倒放

【解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密度与向上向下的关系,由氧气具有助燃性等分析;(3)观察图形可知,该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根据发生装置对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要求进行作答;能够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优缺点;(4)根据甲烷的溶解性和密度来选择收集装置。并根据其密度来决定应该正放还是倒放。(1)图中仪器。的名称:锥形瓶;(2)实验室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KMnO 4△K 2MnO 4+MnO 2+O 2;若选用A 作为其发生装置,还缺少棉花,加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堵塞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F 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b 端通入,通入一段时间后,要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操作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3) B 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适用于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符号表达

式为:H 2O 22MnO ???→H 2O+O 2,液封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A 、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添加药品的速率故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正确;

B 、加入蒸馏水以后过氧化氢浓度变低反应速率减慢,正确;

C 、将锥形瓶换成试管不会影响反应速率,错误。故选AB ;题中要求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故选

D ;过早收集,没有等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

冒出就开始收集,导致收集到了部分空气;(4)制取甲烷时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装置;因为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放置时应该倒放。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对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以及优缺点熟练掌握。

23.试管1中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试管2、3、4中无明显现象1和2 可燃物与支持燃烧的氧气(或空气)接触试管3、4中的白磷均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且试管3中的白磷燃烧更剧烈氧气的浓度。。 BD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和图中所示实验,分析对比试验得出结论;(2)根据影响燃烧的因素:可燃物性质,氧气浓度,与氧气接触面积进行作答;(3)从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面积来考虑;(4)通过分析选项中缺少的燃烧条件进行作答。(1)试管1中白磷与空气接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试管2中红磷虽然与空气接触,但温度较低,无法燃烧;试管3、4中的白磷与热水接触,但都缺少空气,无法燃烧,故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1中白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试管2、3、4中无明显现象;试管1中白磷与空气接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试管2中红磷虽然与空气接触,但温度较低,无法燃烧,故通过比较试管1和2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燃烧条件“可燃物的温度达以着火点”;试管1中白磷与空气接触,到达白磷的着火点,能够燃烧,试管3、4中的白磷与热水接触,但都缺少空气,故通过试管1、3、4中的现象对比,可得出燃烧的另一条件为可燃物与支持燃烧的氧气(或空气)接触;(2) 小组同学向试管3中通入空气,试管4中通入氧气,相比之下,4中氧气浓度更高,故看到的现象为试管3、4中的白磷均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且试管4中的白磷燃烧更剧烈;通过该现象,还能得出一条结论: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是氧气的浓度;(3) 要验证燃烧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是可燃物,在选择物品时一定要选择一种不能燃烧的物质,因此选择水泥块,另一种物质必须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着火点不能太高,因此选择小木条,故选。。;(4)图中所示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A、废纸筐着火用水扑灭,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正确;

C、草场着火用大型机械开挖隔离带,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错误;

D、柴油泄露着火用沙土掩埋,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正确。故选BD。

点睛: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是解题关键。

24.(1)CaCO3;(2)81:11:4;(3)600mg;D;(4)1

【详解】

(1)根据该物质的名称进行解答;(2)根据维生素D3分子的构成进行解答;(3)根据碳酸钙的质量以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解答;(4)根据题意,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600mg的钙以及每片的含钙量进行解答。(1) (1)该药片的主要补钙成分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2) 维生素D3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44):16=81:11:4;(3)每片药片含钙1.5g×

40

40+12+163

?

×100%=0.6g=600 mg,这里的“钙”指元素(故选D);(4) 另外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1000mg×(1-40%)=600mg,600mg÷600 mg /片=1片。

25.(1)16.7;(2)95.4%

【详解】

根据题目中所给出的含氮量可以求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氮元素占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以及氮元素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可以求出硝酸铵的质量分数。(1)氮元素的质量=氮元素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混合物的质量,所以,氮元素的质量=33.4%×50kg=16.7kg;(2)根据:混

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氮元素的质量

混合物的质量

,氮元素的质量=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硝酸铵的质量,则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硝酸中氮元素的量分硝酸的量

混合物的量

铵质数铵质

即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14

21441316

?

?+?+?

×100%=35%,即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

数=33.4%

35%

×100%=95.4%。

点睛:需要理解题目中所给的含氮量指的是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