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热处理 第一章习题

热处理 第一章习题

热处理 第一章习题
热处理 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固态相变是固态金属(包括金属与合金)在____和____改变时,____的变化。

2)、相的定义为____ 。

3)、新相与母相界面原子排列方式有三种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其中____界面能最低,____应变能最低。

4)、固态相变的阻力为____及____。

5)、平衡相变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平衡相变分为____、____、____、____。

7)、固态相变的分类,按热力学分类:____、____;按原子迁动方式不同分类:____、____;按生长方式分类____、____。

8)、对于一级相变,当1相转变为2相时,1相和2相的自由能和____相等,但其对温度或压力的____不相等。

9)、一级相变点可以通过____、以及____获得。

10)、固态相变的阻力主要包括____和____。

11 固态相变时新相形核的位置在母相中并不是随机均匀地分布,而是在某些特定的位置上优先形核,这些特定的位置主要指____,例如母相的____、____等;固态相变时新相长大机制与界面类型有关,其中半共格界面主要有____、____两种长大机制,而非共格界面主要以____机制长大。

12 弹性应变能和界面能与界面结构有关,共格界面的____能最大而____能最小,非共格界面的____能最大而____能最小。

二、选择题

(1) 纯铁在912℃以下的晶格类型是

A.密排六方晶格 B 面心立方晶格 C 体心立方晶格D.简单立方晶格

(2) 奥氏体是____

A、C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塑性好;

B、C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强度高;

C、. C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塑性好;

D、C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强度高;

(3) 铁素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

A.具有良好的硬度与强度 B 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C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D.具有良好的切削性和铸造性(4)在体积相同时,新相呈____体积应变能最小。

A.碟状(盘片状) B.针状 C.球状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绪论 基本概念: 1.工艺性能:金属材料适应实际加工工艺的能力。(分类) 2.使用性能:金属材料在使用时抵抗外界作用的能力。(分类) 3.组织:用肉眼,或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和显微镜所观察到的金属材料内部的情景。 宏观组织:用肉眼或用放大几十倍的放大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金属内部的各种宏观缺陷) 显微组织:用100-2000倍的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组织。 (各个组成相的种类、形状、尺寸、相对数量和分布,是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4:结构: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金属键;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键。 3.晶体:原子(离子)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地重复排列的物质。 4.晶体特性:(原子)规则排列;确定的熔点;各向异性;规则几何外形。 5.晶胞: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6.配位数:晶格中任一原子周围与其最近邻且等距的原子数目。

7.晶面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面称为晶面族。 8.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称为晶向族。 9.多晶型性:当外部条件(如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又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10.晶体缺陷:实际晶体中原子排列偏离理想结构的现象。 11.空位:晶格结点上的原子由于热振动脱离了结点位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形成的空结点。 12.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则的错排现象,使长度达几百至几万个原子间距、宽约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的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发生了有规律的错动。 13.柏氏矢量:在实际晶体中沿逆时针方向环绕位错线作一个闭合回路。在完整晶体中以同样的方向和步数作相同的回路,由回路的终点向起点引一矢量,该矢量即为这条位错线的柏氏矢量。 14.晶粒:晶体中存在的内部晶格位向完全一致,而相互之间位向不相同的小晶体。 15.各向异性: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因而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有所差异。 16.伪各向同性:由于多晶体中各个晶粒的位向不同,所以不表示出单晶体的各向异性。 17.小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10o的晶界。 18.大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10o的晶界。 基础知识: 1.三种典型金属结构的晶体学特点。(点阵常数,原子半径,晶胞内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间隙种类及大小)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问题详解(崔忠圻版)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10-1 何谓钢的退火?退火种类及用途如何? 答: 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种类:根据加热温度可以分为在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退火用途: 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 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 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 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 (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4、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轧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 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 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和残留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状态。 6、去应力退火:在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 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铸件、锻轧件、焊接件及机械加工工件中的残留应力(主要是第一类应力),以提高尺寸稳定性,减小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10-2 何谓钢的正火?目的如何?有何应用? 答: 钢的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进行完全奥氏体化以后,以较快速度(空冷、风冷或喷雾)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正火过程的实质是完全奥氏体化加伪共析转变。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成分和组织、消除应力、调整硬度、消除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网状碳化物等缺陷,为最终热处理提供合适的组织状态。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 0522404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材料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只有在修完本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阐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熟悉热处理基本工艺和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份、组织、性能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即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使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进行观察及相应的实验能力;具备能用所学理论对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空间结构多且复杂,理论性叙述多,计算内容少。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应尽量结合工程实例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关金属组织的认识和识别对初学者来说是难度很大的内容,必须配合实验来加深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本概念、实际金属中三类晶体缺陷、合金中的两类基本相。 第二章纯金属金属的结晶 要求学生掌握结晶的规律,结晶基本过程以及结晶后获得细晶粒的方法,了解晶核长大机理、铸锭组织形成过程、铸锭组织结构与性能特点。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 要求学生掌握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熟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的结构,正确地分析相应合金的结晶过程,画出示意图,并能熟练地运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的相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简答题

1. 热处理加热炉是如何分类的 热处理加热设备的主体是热处理加热炉。其种类很多,通常按下列方式进行分类: ①按热源分类可分为电阻炉和燃料炉。 ②按工作温度分类可分为高温炉(工作温度>1000℃)、中温炉(工作温度650~1000℃)、低温炉(工作温度<650℃)。 ③按加热介质分类可分为空气炉、浴炉、可控气氛炉、流动粒子炉、真空炉等。 ④按作业规程分类可分为周期作业炉、半连续作业炉及连续作业炉等。 随热源、用途、工作温度、工件材料及热处理工艺要求的不同,热处理炉的结构形式又有很多种,如箱式炉、井式炉等。 2. 热处理加热炉一般应满足哪些要求 为保证加热质量,适应热处理工艺的需要,热处理加热炉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①必须有与被加热工件相适应的炉膛尺寸及工作温度; ②炉温均匀,炉膛各处的最大温差不应超出工艺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必须配有较精确的测温控温仪表。以便能准确地指示炉膛温度并可靠地将炉温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 ③必须有足够的加热功率,以保证加热工件能迅速达到所要求的温度。 ④炉体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承载能力和节能效果,炉墙保温性能及炉门的密封性能要好,操作要方便、安全。 3. 与其他类型热处理炉相比,热处理电阻炉有何特点 热处理电阻炉与其他类型的热处理炉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炉温分布均匀及温度控制准确等特点 4. 简述电阻炉的种类、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电阻炉根据其作业方式可分为周期作业炉和连续作业炉。目前使用较多的周期作业炉,是指工件一次成批装入炉内,待加热、保温完毕后再成批取出的炉子,如箱式炉、井式炉、台车式炉及罩式炉等。周期作业炉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便于建造,购置费低,可以完成多种工艺,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各种温度及各种形式的热处理。其缺点是劳动条件较差、工艺过程不易掌握、产品质量也不如连续作业炉稳定。 5. 与中温箱式电阻炉相比,高温箱式电阻炉工作与结构各有哪些特点 ①中温箱式电阻炉这种炉子可用于碳钢、合金钢件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以及固体渗碳等。最高使用温度为950℃。RJX系列为旧型号,如RJX-45-9;RX系列为新型号,如RX75-9;而 RXQ系列是可通入保护气体的新型号,如 RXQ-75-9。与旧系列相比,新系列炉子额定功率有所增大,升温时间也缩短,热处理工件的加热质量大大提高。 图14.1是中温箱式电阻炉的结构简图。其炉壳5用角钢或槽钢作骨架,外覆钢板焊接而成。炉门7、门框及工作台用生铁铸成。工作室(炉膛)3用轻质耐火砖砌,侧墙和炉顶耐火砖层与炉壳之间为保温层,用硅藻土砖砌。炉底由炉底板4、炉底板支撑砖、搁砖和耐

金属学与热处理 哈工大第三版版部分答案

14、何谓组元?何谓相?何谓固溶体?固溶体的晶体结构有何特点?何谓置换固溶体?影响其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固溶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相互混合形成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元相同的固相。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特点:固溶体仍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但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晶格畸变,2)有偏聚与有序,3)当低于某一温度时,可使具有短程有序的固溶体的溶质和溶剂原子在整个晶体中都按—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转变为长程有序,形成有序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影响置换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原子尺寸,电负性,电子浓度,晶体结构 何谓柏氏矢量? 答:柏氏矢量:不但可以表示位错的性质,而且可以表示晶格畸变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人们在研究位错时能够摆脱位错区域内原子排列具体细节的约束 1、名词解释: 过冷现象:结晶时,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在一定压力下,当液体的 温度已低于该压力下液体的凝固点,而液体仍不凝固的现象叫液体的过冷现象 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处于瞬间出现、瞬间消失、此起彼伏、变化不定 的状态之中,仿佛在液态金属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极微小的固态结构一样。这种不断变化的近 程有序原子集团成为结构起伏。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地 变化,时高时低的现象。 2、根据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解释。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冷却速度与过冷度有什么关系? 答: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知道,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一切自发过程都朝着使系统自由能降低的方向进行。液态金属要结晶,其结晶温度一定要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此时的固态金属自由能低于液态金属的自由能,两相自由能之差构成了金属结晶的驱动力。要获得结晶过程所必须的驱动力,一定要使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样才能满足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过冷度越大,液、固两相自由能的差值越大,即相变驱动力越大,结晶速度越快,所以金属结晶必须有过冷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反之,冷却速度越小,则过冷度越小. 12、常温下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根据凝固理论,试述细化晶粒的方法有哪些?答: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强度和硬度则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越好。 细化晶粒的方法: 1)控制过冷度,在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范围内,过冷度越大,晶粒越细小;2)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3)振动、搅动,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进行振动或搅动,一方面是依靠从外面输入能量促使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增加. 3、何谓枝晶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如何消除? 2)答:枝晶偏析:在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晶内偏析,由于固溶体晶体通常是树枝状,枝干,枝间的化学成分不同,所以之为枝晶偏析。形成原因: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的结果,使前后从液相中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不同,再加上冷却较快,不能使成分扩散均匀,结果就使每个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很不均匀,先结晶的含高熔点组元多,后结晶的含低熔点组元多,再结晶内部存在浓

金属学及热处理习题参考答案(1-9章)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名词解释: 1 ?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 ?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 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 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 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 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 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填空题: 1 .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 ?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 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 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9. 位错两种基本类型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10. 在立方晶系中,{120}晶面族包括(120)、(120)、(102)、(102)、(210)、(210)> (201)、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题

第一章复习题 晶向指数相同,符号相反的为同一条直线 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 晶面指数的数字和顺序相同,符号相反则两平面互相平行 晶面的空间位向不同但原子排列相同的所有晶面 当一个晶向[uvw]与一个晶面(hkl)平行时hu+kv+lw=0 当一个晶向[uvw]与一个晶面(hkl)垂直时h=u,K=v,l=w 晶体的各向异性原因: 在不同晶面上的原子紧密程度不同 纯铁冷却时在912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结构转变为结构,配位数,致密 度降低,晶体体积,原子半径发 生。 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 11晶面和]211[晶向 (2 刃型位错的四个特征(作业) 螺型位错的四个特征(作业) 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密排六方(HCP)晶胞原子数

原子半径 配位数 致密度 同素异构转变定义--18页 晶体缺陷的分类: 常见的点缺陷: 常见的面缺陷: 第二章复习题 一、填空 1、金属结晶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是和 2 、金属结晶的动力学条件为 3 、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为 4 、铸锭的宏观组织包括 5、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金属模浇注的铸件晶粒比砂模浇注的晶粒更细,高 温浇注的铸件晶粒比低温浇注的晶粒粗大,采用振动浇注的铸件晶 粒比不采用振动的晶粒更细,薄铸件的晶粒比厚铸件晶粒更细。 二、问答 1、金属的结晶形核45页 2、金属的长大的要点52页 2、铸锭三晶区名称及形成过程(柱状晶为重点) 3、影响柱状晶生长的因素56-57页 三、名词解释: 1、细晶强化 2、变质处理 3、铸造织构 第三章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作业题(复习题) 1、概念 合金、相、固溶体、固溶强化、、离异共晶、伪共晶 2、填空

热处理第一章作业

一、名词解释 1、铁素体 2、马氏体 3、奥氏体 4、热处理 5、同素异构转变 二、选择题 1、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________。 A. 间隙化合物 B. 间隙相 C. 间隙固溶体 2、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 A.扩散型转变B.非扩散型转变C.半扩散型转变 3、马氏体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A.淬火冷却速度B.母相奥氏体的晶粒度C.Ms 点的高低 4、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顺序为。 A. 珠光体→铁素体→莱氏体 B. 铁素体→珠光体→莱氏体 C. 莱氏体→珠光体→铁素体 5、关于CCT曲线,错误的说法是_________。 A.CCT曲线是制定钢热处理加热规范的依据 B. CCT曲线是制定钢的冷却规范的依据 C. 从CCT曲线可以获得钢的临界冷却速度 D. 根据CCT曲线可以估计淬火后钢件的组织和性能 6、在二元合金中,铸造性能最好的合金是具有_________。 A.共析成分合金 B. 固溶成分合金 C. 共晶成分合金 7、钢进行奥氏体化的温度愈高, 保温时间愈长,则_________。 A. 过冷奥氏体愈稳定, C曲线愈靠左 B. 过冷奥氏体愈稳定, C曲线愈靠右 C. 过冷奥氏体愈不稳定, C曲线愈靠左 8、经淬火后钢的晶粒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_。 A. 淬火冷却速度 B. 奥氏体化的温度 C. 奥氏体的成分均匀度 三、填空题 1、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速度主要受到、、和等因素的影响。

2、当钢完全奥氏体化后冷却转变为马氏体时,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越高,则Ms点越________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越________。 3、在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中,珠光体与屈氏体的主要相同点是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4、在碳钢中,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________。 5、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_______ 。 6、晶体缺陷中的面缺陷主要有、和。 7、根据组织特征,铁碳合金含碳量w C=0.77%的为,w C=0.77~2.11%的为。 8、将固溶体按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相对分布分类,可分为固溶体和固溶体。 9、层片状的珠光体组织由和组成。 10、在晶体缺陷中,常见的点缺陷有、、。 11、碳钢马氏体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其中强韧性较 好。 四、简答题 1、何谓奥氏体?简述奥氏体的转变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 2、试分析共析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3、马氏体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硬度为什么很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的脆性? 4、写出Fe-Fe3C相图的三个基本反应的反应式,注明反应温度、各相含碳量及产物名称。 5、随含碳量的增加, 渗碳体的数量、分布、形态如何变化? 对钢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6、试分析含碳量分别为0.20%、0.45%、0.65%的铁碳合金在组织和力学性能上有何不同?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 第一类 退火 扩散化退火 球化退火 完全退火 正火 再结晶退火 去应力退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 等温淬火 淬透性 淬硬性 表面淬火 分级淬火 碳势 调质处理 传导传热 化学热处理 临界淬火冷却速度 热应力

组织应力 反应扩散 渗氮 二次硬化 离子氮化 软氮化 预热加热 随炉加热 到温入炉加热 高温入炉加热 第二类 1、化学热处理一般常将它看成由渗剂中的反应, 渗剂中的扩散,渗剂与被渗金属表面的界面反应,被渗元素原子的扩散和扩散过程中相变等过程所构成。 2、钢的热处理工艺由、、三个阶段所组成。 3、利用铁碳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它只适应于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它主要适用于。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对过共析钢是。

6、淬火钢进行回火时回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低。 7、汽车板簧淬火后,应采用中温回火,获得回 火屈氏体组织,具有较高的弹性极限和塑性、韧性性能。 8、钢的表面淬火是为了满足表硬里韧的性能要 求,最常用的表面淬火工艺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9、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 性,钢的淬硬性主要决定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 10、一般热处理加热方式根据热处理目的不同有 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入炉加热和高温入炉加热等数种。 11、实现淬火过程的必要条件是加热温度必须高 于临界点以上获得奥氏体组织,其后的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 12、常用淬火介质有水及其溶液、油、乳化液以及低熔点熔盐。 13、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临界直径法,端淬法等。

金属学与热处理知识点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总结 一、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内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八面体、四面体间隙个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的标定;柏氏矢量具的特性、晶界具的特性。 基本内容:密排六方金属晶体结构的配位数、致密度、原子半径,密排面上原子的堆垛顺序、晶胞、晶格、金属键的概念。晶体的特征、晶体中的空间点阵。 晶格类型晶胞中的原子 数原子半 径 配位 数 致密度 体心立方 2 a 4 38 68% 面心立方 4 a 4 212 74% 密排六方 6 a 2 112 74% 晶格类型fcc(A1) bcc(A2) hcp(A3) 间隙类型正四面 体 正八面 体 四面体扁八面体四面体 正八面 体 间隙个数8 4 12 6 12 6 原子半径 r A a 4 2a 4 3 2 a 间隙半径 r B () 4 2 3a -()42 2 a -()43 5a -()43 2a -()42 6a -()21 2a - 晶胞:在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用来分析原子排列的规律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金属键:失去外层价电子的正离子与弥漫其间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位错:晶体中原子的排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有规律错动的一种特殊结构组态。 位错的柏氏矢量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用位错的柏氏矢量可以判断位错的类型;②柏氏矢量的守恒性,即柏氏矢量与回路起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运动,提高材料的强度。 二、纯金属的结晶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20200628181724)

第一章习题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 [-2 1 1]、[3 4 6]等晶向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 R=Z2a/4贝卩a=4R/V2代入上式有 R=0.146X4R/ V 2=0.414R 10?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 0.286nm 和0.3607nm,求 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室温下Fe 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 2个Fe 原子, Cu 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 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 原子 1cm3=1021 nm3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 r=a/2-V 2a/4=0.146a

令1cm3中含Fe的原子数为N Fe,含Cu的原子数为N Cu,室温下一个Fe的晶胞题解为V F e, 一个Cu晶胞的体积为V皿贝S N Fe=1021/V Fe=1021/(0.286)3=3.5x1018 N cu=1021/V cu=1021/(0.3607)3=2.8X1018 11一个位错环能不能各个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者刃型位错,试说明之。 解:不能,因为位错环上各点的位错运动方向是不一样的,而柏氏矢量的方向是确定的。 15?有一正方形位错线,其柏式矢量如图所示,试指出图中各段线的性能,并指出任性位错额外串排原子面所在的位置。 AD、BC段为刃型位错; DC、AB段为螺型位错 AD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里 BC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外 第二章习题 1?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k与其体积V之间的关系

(1)为△ G k = V/2△ G v 证明:由均匀形核体系自由能的变化 可知,形成半径为r k的球状临界晶粒,自由度变化为W —斗咖。+忸9 (2)对(2)进行微分处理,有 4 * d(AG)川一§ 叼"J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2

第一章习题 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 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 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 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 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 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 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 则OD=c/2,AB=BC=CA=CD=a 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

由于(BC)2=(CE)2+(BE)2 则 有(CD)2=(OC)2+(1/2c)2,即 因此c/a=√8/3=1.633 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 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 R=0.146X4R/√2=0.414R 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解:a)令面心立方晶格与体心立方晶格的体积及晶格常数分别为V面、V 踢与a面、a体,钢球的半径为r,由晶体结构可知, 对于面心晶胞有4r=√2a面,a面=2√2/2r,V面=(a面)3=(2√2r)3 对于体心晶胞有4r=√3a体,a体=4√3/3r,V体=(a体)3=(4√3/3r)3 则由面心立方晶胞转变为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膨胀△V为 △V=2×V体-V面=2.01r3 B)按照晶格常数计算实际转变体积膨胀△V 实 ,有 △V 实=2△V 体 -V面=2x(0.2892)3-(0.3633)3=0.000425nm3 实际体积膨胀小于理论体积膨胀的原因在于由γ-Fe转化为α-Fe时,Fe原子的半径发生了变化,原子半径减小了。 10.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室温下Fe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2个Fe原子,Cu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 1cm3=1021nm3 令1cm3中含Fe的原子数为N Fe,含Cu的原子数为N Cu,室温下一个Fe 的晶胞题解为V Fe,一个Cu晶胞的体积为V Cu,则 N Fe=1021/V Fe=1021/(0.286)3=3.5x1018 N Cu=1021/V Cu=1021/(0.3607)3=2.8X1018 11.一个位错环能不能各个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者刃型位错,试说明之。 解:不能,看混合型位错 13.试计算{110}晶面的原子密度和[111]晶向原子密度。 解:以体心立方{110}晶面为例 {110}晶面的面积S=a x √2a {110}晶面上计算面积S内的原子数N=2 则{110}晶面的原子密度为ρ=N/S= √2a-2 [111]晶向的原子密度ρ=2/√3a

金属学与热处理章节重点总结

第1章金属和合金的晶体结构 1.1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1~2个,不超过3个。 金属键的特点: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结合力:当原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原子间会产生较强的作用力。结合力=吸引力+排斥力结合能=吸引能+排斥能(课本图1.2) 吸引力:正离子与负离子(电子云)间静电引力,长程力 排斥力:正离子间,电子间的作用力,短程力 固态金属原子趋于规则排列的原因: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固态金属具有最低的能量,以保持其稳定状态,原子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 1.2晶体:基元在三维空间呈规律性排列。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的具体排列情况, 也就是晶体中的这些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晶格: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晶胞:保持点阵几何特征的基本单元 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要会画晶项指数,晶面指数) 共带面:平行或相交于同一直线的一组晶面组成一个晶带,这一组晶面叫做共带面 晶带轴:同一晶带中所有晶面的交线互相平行,其中通过坐标原点的那条直线。 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的温度和压强改变时,有些金属会由一种晶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转变。 1.3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通常组元就是组成合金的元素。相:是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相同晶体结构,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固溶体:合金的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与固溶体结构相同的组元为溶剂,另一组元为溶质。 固溶体的分类: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的位置: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固体中的溶解度: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内分布规则:分为有序固溶体和无序固溶体 固溶强化:在固体溶液中,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间隙相:当非金属原子半径与金属原子半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将形成具有简单晶体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间隙化合物:与间隙相相反(比值大于0.59)。 1.4点缺陷:⑴空位⑵间隙原子⑶置换原子。线缺陷:线缺陷就是各种类型的位错。它是指晶体中的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滑移矢量:表示位错的性质,晶格畸变的大小的物理量(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相垂直;螺形位错的柏氏矢量与其位错线平行。)。 面缺陷:晶体的面缺陷包括晶体的外表面(表面或自由界面)和内界面两类,其中的内界面又有晶界、亚晶界、 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两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或大于10° 相界面的结构有三类: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 习题3 、5做一下 第2章纯金属的结晶 2.1结晶:结晶是指从原子不规则排列的液态转变为原子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的过程。 同素异构转变:金属从一种固态过渡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转变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金属不同过冷度也不同,金属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过冷度的速度取决于,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实际洁净无度越低,反之) 金属结晶:孕育—出现晶核—长大—金属单晶体 2.2从液体向固体的转变使自由能下降.液态金属结晶时,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 自由能差降低(△F)是自由能增加,阻力是自身放热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第1章作业题参考答案

1.写出下列力学性能符号所代表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和含义。 σe、σs、σ r 0.2、σb、δ、ψ、a k 、σ-1、HRA、HRB、HRC、HBS(HBW)。 σe是弹性极限,是材料产生完全弹性变形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σs是屈服强度,是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 σ r 0.2是以试样的塑性变形量为试样标距长度的0.2%时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 σb是抗拉强度,是材料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δ是伸长率,试样拉断后标距长度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ψ是断面收缩率,是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 a k是冲击吸收功,摆锤冲击试验中摆锤冲断试样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冲击吸收功; σ-1是材料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不被破坏的最大应力; HRA、HRB、HRC是洛氏硬度由于不同的压头和载荷组成的几种不同的洛氏硬度标尺而产生的三种表示方法; HBS(HBW)是布氏硬度,用淬火钢球做压头测得的硬度用符号HBS表示,用硬质合金做压头测得的硬度用符号HBW表示。 2.低碳钢试样在受到静拉力作用直至拉断时经过怎样的变形过程? 由最初受力时的弹性变形到超过屈服极限的塑性变形到最后超过抗拉强度后的断裂。 3.某金属材料的拉伸试样l0=100mm,d0=10mm。拉伸到产生0.2%塑性变形时作用力(载荷)F0.2=6.5×103N;F b=8.5×103N。拉断后标距长为l l=120mm,断口处最小直径为

d l=6.4mm,试求该材料的σ0.2、σb、δ、ψ。 σ0.2= F0.2/ s0=(6.5×103)/π×(10/2)2 =82.8MPa σb= F b/ s0=(8.5×103)/π×(10/2)2 =108.28MPa δ=(l l- l0)/ l0×100%=20% ψ=( s0- s1)/ s0=[π×(10/2)2-π×(6.4/2)2]/π×(10/2)2=59.04% 4.钢的弹性模量为20.7×104MPa,铝的弹性模量为6.9×104MPa。问直径为2.5mm,长12cm 的钢丝在承受450N的拉力作用时产生的弹性变形量(Δl)是多少?若是将钢丝改成同样长度的铝丝,在承受作用力不变、产生的弹性变形量(Δl)也不变的情况下,铝丝的直径应是多少? Δl=F×l/(E×A)=5.3×10-2mm 根据变形量相等,所以E钢×A钢= E铝×A铝 易求得d铝=4.33mm 5.某钢棒需承受14000N的轴向拉力,加上安全系数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为140MPa。问钢棒最小直径应是多少?若钢棒长度为60mm、E=210000MPa,则钢棒的弹性变形量(Δl)是多少? σe= F e/ s0, 所以最小直径d,有π(d/2)2= F e/σe d=11.28mm Δl=F×l/(E×A)=0.04mm 6.试比较布氏、洛氏硬度的特点,指出各自最适用的范围。下列几种工件的硬度适宜哪种硬度法测量:淬硬的钢件、灰铸铁毛坯件、硬质合金刀片、渗氮处理后的钢件表面渗氮层的硬度。 布氏硬度: 具有较大的压头和较大的试验力,得到压痕较大,因而能测出试样较大范围的性能。与抗拉强度有着近似的换算关系。测量结果较为准确。对材料表面破坏较大,不适合测量成品。测量过程复杂费事。适合测量灰铸铁、轴承合金和具有粗大晶粒的金属材料,适用于原料及半成品硬度测量。 洛氏硬度: 采用测量压入深度的方式,硬度值可直接读出,操作简单快捷,工作效率高。然而由于金刚石压头的生产及测量机构精度不佳,洛氏硬度的精度不如维氏、布氏。适用于成批量零部件检测,可现场或生产线上对成品检测。 灰铸铁毛坯件适宜用布氏硬来测量;淬硬的钢件、硬质合金刀片、渗氮处理后的钢件表面渗氮层的硬度适宜用洛氏硬度来测量。 7.若工件刚度太低易出现什么问题?若是刚度可以而弹性极限太低易出现什么问题? 工件如果刚度太低则会在受力时较容易产生弹性变形,弹性变形过大。如果刚度可以而弹性极限太低则会在受力时比较容易塑形变形。 8.指出下列硬度值表示方法上的错误。12HRC~15HRC、800HBS、230HBW、550N/mm2HBW、70HRC~75HRC、200N/mm2HBS。 12HRC~15HRC,HRC的表示范围是20~70;

金属热处理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及资料精品文档5页

1.热处理工艺: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方法使金属和合金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以获得工 件使用性能所要求的组织结构,这种技术称为热处理工艺。 2.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1)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回火、淬火)(2)化学热处理(3)表面热处理(3)复合热处理 3.由炉内热源把热量传给工件表面的过程,可以借辐射,对流,传导等方式实现,工件表面获 得热量以后向内部的传递过程,则靠热传导方式。 4.影响热处理工件加热的因素:(1)加热方式的影响,加热速度按随炉加热、预热加热、到温 入炉加热、高温入炉加热的方向依次增大;(2)加热介质及工件放置方式的影响:①加热介质的影响;②工件在炉内排布方式的影响直接影响热量传递的通道;③工件本身的影响:工件的几何形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以及工件材料的物理性质等直接影响工件内部的热量传递及温度场。 5.金属和合金在不同介质中加热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有氧化,脱碳;物理作用有脱气,合金元素 的蒸发等。 6.脱碳:钢在加热时不仅表面发生氧化,形成氧化铁,而且钢中的碳也会和气氛作用,使钢的 表面失去一部分碳,含碳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脱碳 钢脱碳的过程和脱碳层的组织特点: ①钢件表面的碳与炉气发生化学反应(脱碳反应),形成含碳气体逸出表面,使表面碳浓 度降低②由于表面碳浓度的降低,工件表面与内部发生浓度差,从而发生内部的碳向表面扩散的过程。 半脱碳层组织特点;自表面到中心组织依次为珠光体加铁素体逐渐过渡到珠光体,再至相当于该钢件未脱碳时的退火组织。(F+P—P+C—退火组织) 全脱碳层组织特点:表面为单一的铁素体区,向里为铁素体加珠光体逐渐过渡到相当于钢原始含碳量缓冷组织 在强氧化性气体中加热时,表面脱碳与表面氧化往往同时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表面脱碳现象比氧化现象更易发生,特别是含碳量高的钢。 7.碳势:即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不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 表面的含碳量。 8.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 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退火的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 9.钢件退火工艺按加热温度分类:(1)在临界温度以上的退火,又称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 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扩散退火和球化退火。(2)在临界温度以下的退火,包括软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及去应力退火。按冷却方式可分为连续冷却退火及等温退火。 10.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 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是获得一定的硬度,细化晶粒,并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11.扩散退火: 将金属铸锭,铸件或锻坯,在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期加热,消除或减少化学 成分偏析及显微组织(枝晶)的不均匀性,以达到均匀化目的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又称均匀化退火。 12.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 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完全退火。 13.不完全退火:将钢件加热到Ac1和Ac3之间,经保温并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 14.球化退火:使钢中的碳化物球状化,或获得“球状珠光体”退火工艺称为球化退火。球化退 火的目的:①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②获得均匀组织,改善热处理工艺性能③经淬火,回火后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15.各类铸件在机械加工前应进行消除应力处理。一般正火加热温度为Ac1+(30-50℃)。 16.正火时应考虑的问题:(1)低碳钢正火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切削性能(2)中碳钢的正火 应该根据钢的成分及工件尺寸来确定冷却方式(3)过共析钢正火,一般是为了消除网状碳化物,故加热时必须保证碳化物全部溶入奥氏体中(4)双重正火,有些铸件的过热组织或铸件粗大铸造组织,一次正火不能达到细化组织的目的,为此采用二次正火。 17.退火和正火的缺陷:过烧,黑脆,粗大魏氏组织(>Ac3加热,快冷或慢冷,严重时双重正 火),反常组织(重新退火),网状组织(重新正火),球化不均匀(正火和一次球化退火),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纯金属的结晶 2-1 a)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k与其体积V之间关系式为△Gk=V△Gv/2 b)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状晶核时,其△Gk与V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的正方体,试求出△Gk和a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体晶核的△Gk比球形晶核要大。 答:

2-3 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由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答: 金属结晶时需过冷的原因: 如图所示,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由于液态金属原子排列混乱程度比固态高,也就是熵值比固态高,所以液相自由能下降的比固态快。当两线相交于Tm温度时,即Gs=Gl,表示固相和液相具有相同的稳定性,可以同时存在。所以如果液态金属要结晶,必须在Tm温度以下某一温度Tn,才能使G s<Gl,也就是在过冷的情况下才可自发地发生结晶。把Tm-Tn的差值称为液态金属的过冷度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 金属材质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金属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材质和纯度一定时,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及原因: 会。原因:与液态金属结晶需要过冷的原因相似,只有在过热的情况下,Gl<G s,固态金属才会发生自发地熔化。 2-4 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答: 相同点: 1、形核驱动力都是体积自由能的下降,形核阻力都是表面能的增加。

2、具有相同的临界形核半径。 3、所需形核功都等于所增加表面能的1/3。 不同点: 1、非均匀形核的△Gk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Gk,随晶核与基体的润湿角的变 化而变化。 2、非均匀形核所需要的临界过冷度小于等于均匀形核的临界过冷度。 3、两者对形核率的影响因素不同。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除了受过冷度和温度的 影响,还受固态杂质结构、数量、形貌及其他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 2-5 说明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答: 液相中的温度梯度分为: 正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的温度分布情况。负温度梯度:指液相中的温度随至固液界面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温度分布情况。固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分为: 光滑界面:从原子尺度看,界面是光滑的,液固两相被截然分开。在金相显微镜下,由曲折的若干小平面组成。 粗糙界面:从原子尺度看,界面高低不平,并存在着几个原子间距厚度的过渡层,在过渡层中,液固两相原子相互交错分布。在金相显微镜下,这类界 面是平直的。 晶体生长形状与温度梯度关系: 1、在正温度梯度下:结晶潜热只能通过已结晶的固相和型壁散失。 光滑界面的晶体,其显微界面-晶体学小平面与熔点等温面成一定角度,这种情况有利于形成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固液界面通常呈锯齿状。 粗糙界面的晶体,其显微界面平行于熔点等温面,与散热方向垂直,所以晶体长大只能随着液体冷却而均匀一致地向液相推移,呈平面长大方式,固液界面始终保持近似地平面。 2、在负温度梯度下: 具有光滑界面的晶体:如果杰克逊因子不太大,晶体则可能呈树枝状生长;当杰克逊因子很大时,即时在较大的负温度梯度下,仍可能形成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具有粗糙界面的晶体呈树枝状生长。 树枝晶生长过程:固液界面前沿过冷度较大,如果界面的某一局部生长较快偶有突出,此时则更加有利于此突出尖端向液体中的生长。在尖端的前方,结晶潜热散失要比横向容易,因而此尖端向前生长的速度要比横向长大的速度大,很块就长成一个细长的晶体,称为主干。这些主干即为一次晶轴或一次晶枝。在主干形成的同时,主干与周围过冷液体的界面也是不稳的的,主干上同样会出现很多凸出尖端,它们会长大成为新的枝晶,称为称为二次晶轴或二次晶枝。二次晶枝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会在它上面长出三次晶枝,如此不断地枝上生枝的方式称为树枝状生长,所形成的具有树枝状骨架的晶体称为树枝晶,简称枝晶。 2-6 简述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特点。 答: 三晶区的形成原因及各晶区特点: 一、表层细晶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