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的分析研究

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的分析研究

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的分析研究

一、全国传染病发病及死亡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的总体趋势是逐年上升。增幅主要集中在鼠疫、肺结核等传统传染病,病死率在0.15-0.36之间波动。其他的传染病增幅不大或呈波动趋势,有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的出现具有偶然性,但是死亡率相当高,是前一类的200倍-300倍,人禽流感的平均死亡率达到50%以上。二、全国医疗卫生保障情况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每一项卫生支出都在增长,卫生总费用上升趋势明显,每年大约上升1000亿元,2006年更是2000年的2倍多。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的增长尤为显著,虽然个人现金卫生支出额也逐年上升,但是比例在下降。国家和社会对于卫生的关注和投入都在上升。全国卫生人员数的每一项指标都在呈上升趋势,具体见表3。然而,农村却恰恰相反。表4中,逐年下降的指标包括县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设施数量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县卫生防疫站的技术人员数只有诊疗人次、住院人数和病床使用率在上升;特别是乡镇以下的医院中除了病床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外,其他所有的指标都呈下降趋势;和2001年相比,2005年的所有指标都下降了。在人们都越来越倾向于信任城市的大医院而忽视农村小医院的现实之下,病床使用率上升说明病床数量减少。人们将卫生的重心放在了城市,农村的卫生关注度在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8659.9亿元,城市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72.6%,农村占27.4%。人均卫生费用662.3元,比2004年增加78.4元。2006年卫生总费用中:城市6581.3亿元,占66.9%,农村3262.0元,占33.1%。城市人均卫生费用1145.1元,农村人均卫生费用442.4元。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1289.5亿元,其中:城市8754.5亿元,占77.5%;农村2535.0亿元,占22.5%。人均卫生费用854.4元,其中:城市1480.1元,农村348.5元。尽管我国的全国卫生总支出是以每年1000亿元左右的速度上升,但都集中在城市,在农村地区,国家的卫生费用投入呈下降趋势;而且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将近城镇的

2倍。像鼠疫、肺结核等传统的由于贫困、卫生条件差、卫生理念落后而导致的传染病,大多发生在卫生条件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并且鼠疫、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所有传染病发病率中一直名列前茅,此种类病的死亡人数也是远远高于其他传染病。三、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卫生支出以每年1000亿元左右的上升情况之下,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却一直在上升,是因为国家把大多数钱都投给了城市卫生,给占人口数更多、卫生条件更差的广大农村地区卫生投资不多。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既要增加全国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确保政府医疗卫生投入逐年增长,更要注重对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投入,使城市与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协调发展。第二,加快农村地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确保农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尽快缩小农民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上的剪刀差。第三,重点抓好鼠疫、肺结核等易发传染病的防控,并把重点放在农村。第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知识教育和普及,特别是在广大农村要强力推进。

设备故障统计分析报告

2013年7月份设备故障统计分析报告 一、故障概况 本月设备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根据DCC故障记录本月故障总数7件,其中机械故障3件,电气故障4件,设备完好率=(设备总台数*月工作天数-∑故障台数*故障天数)/(设备总台数*月工作天数)=99.73%,较上月98.81%有小幅提升。故障主要集中在7类试验设备、9类其他设备。 二、故障统计 表1 各类设备故障统计 三、故障分析 (一)故障趋势图

试验设备故障数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原因有三:一、部分试验设备使用频率较高,使用年限已久,到了故障高发期,主要表现为踏面制动单元试验台、制动器试验台等。二、前期试验台工作环境普遍不好,导致试验台性能不稳定;近期因试验间改造,频繁搬动试验台也是其故障高发的原因之一。三、国产试验设备普遍存在柜内原件布局及导线敷设不合理、定制件多且质量差,软硬件故障均较高。 针对原因一,设备室正逐步建立预防修性维修模式,加强对重点设备和高故障率设备的修程建立;原因二会随着试验间的改造完成,得到彻底解决;对于原因三,从6月下旬起,设备室对国产试验台进行了电气改造,目前已完成了电磁阀试验台改造工作,正在进行受电弓试验台和司控器试验台,后续将陆续开展高速断路器、电器综合试验台等6台设备改造工作。 (二)各类设备故障比例 图二2013年7月各类设备故障比例 进入13年以来,B、C类设备故障数明显增加,故障已由重点设备向边缘设备蔓延。设备室的工作重点将向“完善A类设备管理,强化B、C类设备修程建立”上发展。(三)七月份设备故障分析 1.烘干机 本月烘干机共报2次故障,均因加热管老化绝缘不良造成空开过流跳闸,目前已将该故障加热管隔离,后期换新。 2、空气弹簧试验台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为了解“十二五”终期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特别是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提出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指标完成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了解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二)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 (三)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 (四)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 (一)调查对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1.省级自查。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分层抽样调查样本分配见附表1),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本量均不得少于规定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2.国家抽查。在各省级自查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对各省(区、市)的自查数据及材料进行审核,并抽取东、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开展现场抽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指标。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5年1-6月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表2。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抽查的病例应当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查阅同一个病种原则上不能超过抽查病例数的50%。同时应当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法定传染病。 (2)查阅2015年1-6月检验和影像部门的病原培养和分离、显微镜检测、病原核酸检测、病原特异性免疫学检测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登记,抄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信息(此项内容为一般性了解,不纳入终期评估指标),填写附表3。地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检验和影像部门阳性结果10例,县级医疗机

2010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2010年度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了解洋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完善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洋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2482例,报告发病率62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43%;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101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49%;丙类传染病6种1466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69.98%;乙类传染病中居前五位的分别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痢疾、麻疹,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7.93%;丙类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发病数最多,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69.17%,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4316.99%。结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梅毒)、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手足口病是今后防治的重点传染病,应不断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特征 洋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部,下辖26个乡镇,367个行政村,总面积3206km2,常住人口39万,流动人口5万。为及时掌握洋县传染病疫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并通过发病特征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指导今后的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工作。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洋县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洋县2010年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监测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洋县统计局。 1.2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类,对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统计,2010年全县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8种2482例,报告发病率628.51/10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5.43%。其中乙类传染病12种1016例,发病率为257.28/10万;与2009年(发病率209.67/10万)相比下降了11.49 %。丙类传染病6种1466例,发病率371.23/10万;与2009年(发病率48.28/10万)相比上升了668.98%。 2.2 发病顺位及构成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7.93%,其中病毒性肝炎居第1位,占65.45%;肺结核居第2位占28.74 %;梅毒居第3位,占1.57 %;细菌性痢疾居第4位,占1.28 %;第5位是麻疹,占0.89 % ;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3位的占总发病数的99.66 %,其中手足口病居第1位,占69.17 %;流行性腮腺炎居第2位,占28.51 %;第3位是其他感染性腹泻,占1.98 %。 2.3 流行特征 2.3.1性别年龄分布乙类传染病(1016例)中男性占56.30%,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29: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其中20~59岁年龄组最多,占总发病数的73.23 %,其次为60~74岁组,占总发病数的16.93%,0~19岁组占总发病数的6.40%,75~8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3.44%(图1)。丙类传染病(1466例)中男性占65.62%,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91:1.发病年龄主要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最高,占总发病数的66.30%,其次为5~14岁组,占总发病数的30.35%,15岁以上各年龄组属低发病病率(图2)。 2.3.2职业分布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9.63%、3.74%、3.35%,共占乙类传染病总报告例数的86.72%,其它职业有离退休、家务及待业、教师、民工、干部职员、散居儿,共占13.28%。其中,散居儿发病主要以麻疹为主,学生发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猩红热、肺结核为主,农民和民工发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为主。丙类传染

法定报告传染病

法定报告传染病 随着新的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和流行,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有所调整。 1989年及以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及副霍乱、天花、白喉、流脑、百日咳、猩红热、麻疹、流感、痢疾、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回归热、布氏杆菌病、炭疽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乙脑、狂犬病、疟疾、黑热病、森林脑炎、恙虫病、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25种。 根据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0一1995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25种。 1996年乙类传染病增加新生儿破伤风和肺结核。 2002年增加HIV感染者。添加新 2003年增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法定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共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1]、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共26种。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

多元统计分析资料报告期末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22121212121 ~(,),(,),(,),, 1X N X x x x x x x ρμμμμσρ ?? ∑==∑= ??? +-1、设其中则Cov(,)=____. 10 31 2~(,),1,,10,()()_________i i i i X N i W X X μμμ=' ∑=--∑、设则=服从。 ()1 2 34 433,4 92,32 16___________________ X x x x R -?? ?'==-- ? ?-? ? =∑、设随机向量且协方差矩阵则它的相关矩阵 4、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5,1, ,16(,),(,) 15[4()][4()]~___________i p p X i N X A N T X A X μμμμ-=∑∑'=--、设是来自多元正态总体和分别为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和样本离差矩阵,则。 12332313116421(,,)~(,),(1,0,2),441, 2142X x x x N x x x x x μμ-?? ?'=∑=-∑=-- ? ?-?? -?? + ??? 、设其中试判断与是否独立? (), 1 2 3设X=x x x 的相关系数矩阵通过因子分析分解为 211X h = 的共性方差111X σ= 的方差21X g = 1公因子f 对的贡献1213 30.93400.1280.9340.4170.8351100.4170.8940.02700.8940.44730.8350.4470.10320 13 R ? ? - ????? ? -?? ? ? ?=-=-+ ? ? ? ??? ? ? ????? ? ???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6年)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 (2016年) 为推进各地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要求,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掌握2016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在往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质量调查研究及针对发现问题进行的各项专题调查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对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进行评估; (二)评价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 (三)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下一阶段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程序 (一)调查对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程序。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由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各省份组织开展自查的总样本量、抽样地市数、县区数、乡镇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数,以及每家医疗机构的样

本量均不得少于2015年调查抽样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充地区数和机构数。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不同,综合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主要采用定量调查方法,获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率指标。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查阅原始诊疗登记。 (1)查阅2016年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本的登记记录,抄录初步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病历信息,填写附件1。被查医疗机构使用电子病历时,则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电子病历信息。 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门诊日志数量占抽查病例数的70%,出入院登记占3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查阅全部门诊日志。抽查的病例应当包括本年度不同月份的病例,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查阅同一个病种原则上不能超过抽查病例数的50%。同时应当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法定传染病。 (2)查阅2016年检验和影像部门的病原培养和分离、显微镜检测、病原核酸检测、病原特异性免疫学检测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登记,抄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信息(此项内容为一般性了解,不纳入终期评估指标),填写附件2。地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抄录检验和影像部门阳性结果10例,县级医疗机构抄录5

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本年度我院共收到法定传染病报告1。种。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其中报告乙类传染病5种,丙类传染病2种,其他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2种。 发病依次为乙肝(52例)、梅毒(13例)、丙肝(11例)、肺结核(10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水痘(6例)、感染性腹泻(5例)、手足口病(4例)、细菌性痢疾(2例)。按病种排序统计见下表: xx年全院网络报告传染病疫情位次病名报告数1 病毒性肝炎63 乙肝52 丙肝112 梅毒13 隐性梅毒7 I期梅毒4 口期梅毒13 结核病16 肺结核10 位次病名报告数结核性胸膜炎64 水痘65 感染性腹泻56 手足口病47 细菌性痢疾2 二、传染病疫情发病具体情况根据各科室上报到疾控科得传染病数据统计,xx年全院共上报传染病报告卡134张,其中不符合诊断标准18张,重卡7张,排除为其他疾病1例,进行网络直报得有效报卡110张,其中乙肝52例,梅毒13例,丙肝11例,肺结核10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水痘6例,感染性腹泻5例,手足口4例,细菌性痢疾2例,漏报水痘1例(因无患者信息,无法补报),传染病上报率为99%上报及时率为9 4、5%O (一)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二)乙类传染病:报告5种87例,占发病总数得7 9、8%, 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乙型肝炎52例,占发病总数得4 7、7%,丙型肝炎11例,占发病总数得10%梅毒13 例,占发病总数得1 1、9%,肺结核10例,占发病总数得 9、2%, 疑似麻疹1例,占发病总数得0、9%。 (三)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类11例,占报告总数得10%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为:感染性腹泻5例,占报告总数得 4、6%,细菌性痢疾2例,占发病总数得 1、8%, 手足口病4例,占报告总数得 3、6%、 (四)其他法定管理得传染病:报告发病2种11例,占发病总数得10、2%,无死亡病例。水痘6例,占报告总数得(一)肠道传染病:发病11例,其中感染性腹泻5例, 手足口病4例,细菌性痢疾2例,占报告总数得10、1 %。 (二)呼吸道传染病:发病23例,其中肺结核10例,水痘发病6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得2 1、2 %o (三)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例。 (四)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76例,无死亡,其中乙肝52例,丙肝11例,梅毒13例,占传染病报告总数得6

单位隐患排查统计分析报告

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 2017年6月30日,矿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队组长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会。现将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排查情况 本月参加人员有技术科长赵永清,地测科长李胜,通风科长张志忠、安监科长李进,机电科长王建国,调度主任孟军,张永刚矿长,赵国庆总工,杜永生产副矿长,李成安全副矿长,张立勇机电副矿长,纪国威通风副矿长,采煤队长魏永庭,掘进队长李志金,防治水技术员高峰,职业卫生防治办公室张伟等部门人员进行已专业排查方式,重点检查了一通三防、机电运输、防治水。共检查了10个部门,检查出66条问题,分10个大类,对检查出的问题整改了65条,有1条正在整改中,其余问题已全部闭合。 二、工作亮点 (一)力求组织保障“实”,真正把行动“抓上手” 坚持在组织保障上“上心”。一是强化组织。矿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在有关重要会议上专门强调我矿安全,提出明确要求。及时制定行动方案。二是强化保障。分别安排10万元专项

经费,切实保障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需要,从6月1日起至月底,不间断开展以瓦斯、水患防治为重点的“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二)力求排查摸底“实”,真正把隐患“找准确” 坚持在排查隐患上“着力”。一是解决“怎么查”。及时组织矿级有关部门领导和安全监管干部学习有关法规和文件精神,研究实施办法和具体措施。提高隐患排查工作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二是凸显“自主查”。煤矿企业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逐巷道、逐硐室、逐设备、逐人员”认真自查,不怕暴露问题,敢于揭短亮丑,特别是使一些隐蔽性隐患和长期得不到重视的问题暴露无遗。不走过场,不打折扣,不留死角。6月份全矿排查隐患66条,整改65条,有1条未整改,整改率98%。一时难以整改的均制定了安防措施。 (三)力求整改措施“实”,真正将问题“治到位” 坚持在治理工作上“较真”。一是明确分类分级。按照采掘、机电、通风、地测防治水和其它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按照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进行分级,分级分类建立台帐,实行清单式和档案

传染病报告制度75340

传染病报告制度 75340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哦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医务人员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二OO九年宏伟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一、发病概况 2009年我区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传染病13种445例,死亡3例,发病率为371.38/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7.35%。死亡率为2.50/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0.00%。未报告甲类传染病例。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共8种266例,死亡3例,发病率为221.99/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92%;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5种179例,无死亡,发病率为149.39/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8.29%。 乙、丙类传染病发病依次为:手足口病105例、肺结核65例、甲型H1N1流感48例、风疹38例、梅毒35例、痢疾30例、丙肝30例、流行性腮腺炎19例、猩红热17例、乙肝16例、麻疹14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4例、肝炎未分型7例、流行性感冒3例、甲肝2例、淋病2例。(见表一) 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下降情况:麻疹(+1300%)、风疹(+660%)、手足口病(+156.10%)、梅毒(+105.88%)、甲肝(+100%)、甲型H1N1流感(+100%)、流行性感冒(+100%)、丙肝(+25.00%)、乙肝(+6.67%)、肝炎未分型(-68.18%)、淋病(-50%)、肺结核(-35.64%)、猩红热(-29.17%)、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7.65%)、痢疾(-9.09%)。(见表二) 乙、丙类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生158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5.5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8.60%;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生204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5.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6.00%;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生83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8.6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8.3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生0例,与去年同期持平。(见表三)

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2、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对15岁以下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记载家长姓名、学校年级及班级。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报告后,要在传染病登记本的相应位置加盖“疫情已报”章。定期核查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和传染病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 3、对初诊者必须全部报告,即报告率100%,复诊者可不报告(在登记本上注明)。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 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区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网络直报人员根据传染病报告要求,立即进行网络直报或卡报区疾控中心,并认真填写传染病总登记簿和肺结核转诊登记簿,保存传染病报告卡3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

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报告《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组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习惯的现状,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为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 量总结经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的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强化督导管理服务,学校督导室设计了本次问卷 调查表。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复习工 作、考试、学习压力、班级管理与学风及其它等八个方面 设置了43个问题。4月上旬,组织抽样对学校20个班20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200份,收回199份。调查 情况汇总如下: 统计分析 一、学习计划 课前有学习计划者占89.9%,考前有复习计划者占91.9%,这些数据说明学生明确计划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知道要制订相关计划。但有计划不等于学习就有保障了,事实上,有学习计划者46,7%是没有完全执行或不执行的;有复习计划者也有25.6%是偶尔制订的,更难落实到行动中去了。课前预习、课前准备、新课前的自学领会,有要求,有意识但不能有效的坚持和落实。 二、课堂学习

总体来看,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相当认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生占40.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的占68.8%;认真迅速做练习,遇到问题经思考仍不懂再问老师的占72.4%。仅有5%的学生会经常开小差;3.5%的学生不大记笔记; 0.5%的学生既无自己的想法,也不认真听讲;17.1%的学生作练习拖拉,不认真。但是,课堂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能主动述自己的想法的占43.7%;只会照抄板书的占27.6%;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与没有自己的想法,但能认真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的占31.1%;课堂上练习遇到问题马上问老师的占38.7%。 三、作业情况 学生认真对待作业,59.8%的学生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46.2%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会复习课堂笔记。重视错题矫正,93.5%的学生能及时订正错误,62.3%的学生有自备的错题集。但在作业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需引起我们的注意:28.1%的学生有抄作业的行为;25.6%的学生有时不能甚至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68.8%的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难题时,会选择问老师同学,或看标准答案,有的甚至会选择放弃;34.7%的学生虽有错题集却不能认真使用。 四、复习情况 学生不大重视复习,课前长期坚持复习旧知的仅占37.7%;课后马上复习的占35%;能当天对照笔记,熟记要点,以后不断适时

2018第一季度疫情分析

2018年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各科室上报到公共卫生科的数据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全院共上报传染病卡108张,其他病种重复报告卡2张。有效报告卡106张,报告法定传染病7种94例,法定管理、重点监测的传染病4种12例。 甲类传染病无报告。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5种27例,占发病总数的76.5%,无死亡病例。发病病种具体是:乙肝3例,细菌性痢疾3例,未痰检17例,梅毒3例,淋病1例。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种67例,占发病总数的17.6%,无死亡病例。具体病种发病数是:流感40例、腹泻病27例。 其他法定管理的传染病4种12例,占发病总数的4.2%,分别是:水痘2例,疥疮2例、尖锐湿疣7例,生殖性疱疹1例。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30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9.3%,病种为腹泻病27例,细菌性痢疾2例。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19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8%,病种为未痰检17例,水痘2例。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15例,无死亡,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1.2%,病种为:乙肝3例,生殖器疱疹1例,梅毒3例,尖锐湿疣7例,淋病1例。 5、新生儿破伤风、afp、霍乱、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无病例报告。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也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但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较上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高,各临床医生要提高警惕,注意散发病例的发现和报告。二是手足口病、再未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其他传染病的散发水平和上年第四季度、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在相似的发病水平,无需要特殊注意。 四、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 和上一季度相比,本季度传染病的报告数持续增加,因为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与流行季节特征吻合,整体报告卡质量较前有所提升。 五、第一季度传染病管理检查情况通报 个别医师责任心不强,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不重视,门诊登记本登记不完善,个别科室对传染病的管理不重视,尤其是对门诊传染病病人的报告不重视,导致漏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技术指南》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报告病种: 甲、乙、丙类及其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 (5)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包括常规疫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特殊疫情报告(暴发疫情、重大疫情、灾区疫情、新发现的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传染病菌中、毒种丢失的报告。 (1)甲、乙、丙类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传染病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制,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对鼠疫、霍乱、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填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 (2)传染病专项监测、专项调查信息的报告 对于开展专项报告的传染病(性病、结核、艾滋病及HIV感染者),除专病报告机构外,其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诊断病例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3)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电话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做好认真记录与调查核实。 (4)医疗机构接到任何单位和个人报告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后,要认真做好疫情记录,登记报告人、报告电话、报告事件、疫情发生时间、地点、

怎样写好统计分析报告.doc

怎样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分享一些写作技巧。与大家分享的技巧中,有的是我自己工作经验的积累,也有的是借鉴于他人,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讲的更加全面、系统,对大家以后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有所帮助。 统计分析报告作为一种文体,它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将从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作用、常见问题、写作步骤和学习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作用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统计分析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强调”、“四性”。 “三强调”主要是:一是强调用统计特有的方法进行分析。利用掌握的数据建立统计模型,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

变化。二是强调用数字说话。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阐释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三是强调定量分析。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性”主要是:一是针对性。针对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搞好统计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准确性。统计分析报告涉及数据要准确,分析方法要科学,论据要充分。因为统计分析报告是向领导和社会大众提供统计服务的重要载体。三是时效性。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所以出手一定要快。四是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大众提供咨询服务。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统计工作能力的体现。统计分析报告就是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与写作等的综合,需要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所以,统计分析报告水平的高低就反映了统计工作水平的高低。二是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统计分析报告包含了大量的统计信息,包括对未来预测的信息等,统计分析报告是其传播统计信息最好的载体。三是党政领导决策的依据。统计分析报告对原始资料信息深加工,在此基础上提出措施建议,更能深入反映客观实际,便于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使用。

年辽宁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督.doc

附件 年辽宁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检查方案 为规范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全省传染病报告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年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了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评价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履职、制度落实等情况;了解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网络直报工作重点,提高我省重点传染病和暴发疫情的早期识别能力,为提高传染病监测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对象和程序 (一)对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维护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各市自查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省卫生计生委在个市中抽查个市(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含昌图县)、朝阳),每个市随机抽取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个乡镇或街道(社区).在抽取的地市、县区、乡镇或街道中检查与之级别相对应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和医疗机构。抽查的地市随机抽查市级综合医院所,抽查的县(市、区)随机抽查县(区)级综合医院所,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 (二)程序。 。各市自查。由各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辖区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检查. .省级抽查督导。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省级督导组对个市开展现场督导检查。 三、内容和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不同,采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 (一)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调查。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机构。 了解年度用于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工作的经费保障及组织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督导检查等情况。填写附表。 。地方各级疾控中心。 了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情况;了解日常监测情况,包括传染病报告卡核实、查重及审核的频次等;了解传染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情况;了解开展辖区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和技术指导情况;了解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相关技术培训情况;了解从事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和设备使用情况;核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填写附表。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 析及自查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1年盐城协和医院 第一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门诊上报数据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全院未上报传染病卡。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0例,无死亡。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无一般传染病报告,也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感染性腹泻、菌痢无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四、第一季度传染病自查如下 1、内科、妇科门诊日记项目不全; 2、检验科、放射科无阳性结果登记本; 3、网络直报有不能登陆的现象; 4、住院病人登记比较规范; 五、整改措施及及奖惩 1、督促门诊医生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填写报告卡,加强对全院医进行培训等。 2、加大督查力度,避免传染病的漏报。

3、科室主任要切实加强对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工作的管理,督促医生 严格按传染病管理规定及时、准确的上报传染病信息。 4、扣内科、妇科50元、网络20元 2011年4月2日 2011年盐城协和医院 第二季度传染病疫情分析及自查报告 一、疫情概况 根据门诊上报数据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全院上报传染病卡5张。 二、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1、肠道传染病:发病4例,无死亡。 2、呼吸道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0例,无死亡。 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1例,无死亡。 三、传染病疫情分析 本季度与上一季度相比,有一般传染病报告,但无新发传染病的报告;感染性腹泻多例报告,与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特征吻合。 四、第二季度传染病自查如下 1、门诊日记仍有项目不全现象:无职业、家庭住址不详细; 2、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已完善; 3、网络直报登陆慢现象已处理; 4、住院病人登记比较规范; 五、整改措施及奖惩

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作者:————————————————————————————————日期: 2

2013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02-13 2013年(2013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416418例,死亡16592人,报告发病率为473.87/10万,死亡率为1.23/10万。 2013年,全国共报告甲类传染病发病53例,死亡1人,报告发病率为0.0039/10万,比2012年下降30.36%,死亡率为0.0001/10万,与2012年持平。乙类传染病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它共报告发病3057410例,死亡16300人,报告发病率为225.80/10万,死亡率为1.20/10万,分别较2012年下降5.43%和3.00%。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3.26%,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09%。 同期,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358955例,死亡291人,报告发病率为248.07/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分别较2012年下降10.50%和51.25%。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报告发病总数的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6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6版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 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监督检查。 4.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调整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指导方案等。 (2)负责全国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重大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动态监视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4)负责国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维护和应用性能的改进与完善,并为省级相关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5)负责对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6)开展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考核和评估。 2.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