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1 先秦时期

专题1 先秦时期

专题1  先秦时期
专题1  先秦时期

第二编通史复习建构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

专题1 先秦时期

整体感知

■时空框架

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夏朝大约存在了470余年。从禹开始,共历14世17王。各方面资料证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是夏王朝的主要占有地。

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商朝大约存在了600余年。商王朝的统治区域分为直辖区(王畿)和势力范围区两个部分。王畿区不出今河南、河北及山东一带。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区很不稳定,从考古学对商文化分布的研究看,商朝国家控制的整个地区十分广阔,可能东至大海,西至陕西西部,南跨长江流域的湖南和江西,北抵山西中部,东北到辽宁,西南至四川。

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共有276年的历史。西周王朝的统治区域,东至海,东北至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南部,北至山西北部,西北至陕西中部,西至甘肃东南,西南至汉水流域上游,南至汉水流域下游的湖北及长江中下游的江西与安徽南部,东南至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为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争霸。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政治上:(1)国家产生和完善。①最高统治权力传承秩序确立和完善。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②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的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分封制的崩溃反映了宗法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下降,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减弱,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基层社会管理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上:(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发展到铁器牛耕,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得到发展,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思想文化领域:上古时期的思想文化反映了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看法,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反映。“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数学、天文学等领域也有所建树,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

■知识整合

一、远古时期

1.政治文明历程

实行禅让制:民主推行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的制度。

2.经济成长历程

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人教)

农业:①起源:早在七八千前黄河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人民)②作物培植:粟和水稻。③神农传说: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④耕作方式:刀耕火种。⑤水利:大禹平息水患,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人民)

手工业:①纺织业: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葛和麻;中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人民)。②青铜制造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土有小件青铜器,说明人们已掌握冶铜技术。(人民)③陶瓷: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如彩陶、黑陶(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白陶等。(人民、岳麓)商业: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人教、岳麓)

3.文化发展历程

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有人认为这些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二、夏商周

1.政治文明历程

夏:(1)夏建立:前2070年,禹。(岳麓、人教)(2)王位继承:世袭取代禅让(启),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人民)。

商:(1)商建立: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商。(岳麓)(2)王位继承:父子相传,兄终弟及。(人教)(3)政治特色:神秘色彩(天意、占卜决定国事)。垄断神权强化王权。(岳麓、人教)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占卜决策,理解天命,主宰国政)。

(人民)(4)内外服制度。(岳麓)中央设相、卿士,地方封侯、伯作为方国首领。(人教)方国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自主权很大。有的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岳麓)

西周:(1)西周建立: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国,史称西周。(2)分封制:分封目的、受封者、诸侯的义务和权力、主要封国、影响、崩溃。(3)宗法制:目的、特点、大宗和小宗的概念、作用、影响。

2.经济成长历程

土地制度:(井田制):①土地国家所有(名义为国家所有,实际为国王所有,人民版)。②国王将土地层层分封(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岳麓)。③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④受封者要向国王交纳贡赋。⑤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土地上耕种,遭受剥削和奴役。⑥耕地形同汉字的“井”字,被称为“井田”。

农业(商周):①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人教)②生产经验: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人教)③作物:西周有了后世主要农作物。(人教)

手工业:①工商食官: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②纺织:▲商朝:甲骨文出现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有了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人民)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人教)。▲西周: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列入“国有六职”之中。(人民)这时已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人教)。③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展示了青铜文明。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人民、人教)④冶铁:晚期已有铁器。④陶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人教)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岳麓)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可以看到流通骨币和铜币的情形。(人民)

3.文化发展历程

文字: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字约有5 000个左右。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

文学:《诗经》(内容、精华、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影响)。

三、春秋战国

1.政治文明历程

东周建立: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人民、岳麓)春秋: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战国:改革、战争、秦灭六国。

2.经济成长历程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1)井田制的破坏: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私田大量开垦;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诸侯视疆域内土地为私产,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破坏。(2)土地私有制确立: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人教)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岳麓)。

小农经济:(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2)特点: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认识:①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②他们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这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③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入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重农抑商”政策:①含义:强调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②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即安定人心。《吕氏春秋》认为民众务农不仅可以收获地利,而且有助于端正民心民志。③最早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并发展。

农业:①铁器牛耕: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秦国“以牛田”,人民)②耕作技术: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人教)⑤水利: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岳麓)。

手工业:①冶铁:春秋――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而且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块炼钢)。(人民、岳麓)战国――铁器大量出土,河北易县燕国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中,有经过淬火的钢件,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人民)

商业: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人教、人民)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随着商业的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都会。(岳麓)“市”出现。

3.文化发展历程

(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

背景(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①“士”的崛起:原来社会上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②教育和学术领域的变化: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人教)诸子百家:①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②墨家:墨子。③法家:商鞅、韩非子。④道家:老子、庄子。

影响: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1)儒家学派创始人:①名丘,字仲尼,出生于春秋晚期的鲁国。②他的学说影响很大,他所开创的学派称为儒家学派。③儒学以《诗》《书》《礼》《乐》《易》以及孔子所撰写的鲁国史书《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④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2)主要思想观点:①核心思想“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②提出“礼”的学说(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③主张德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3)在教育上的贡献:①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据传弟子3000人。③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④孔子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孟子:(1)生平:①战国时期邹国人。②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2)思想:①他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这是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③在伦理观上,主张人性本善说。

荀子:(1)生平: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三次在“稷下学宫”担任“祭酒”。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一书。(2)思想:①在天人关系上,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②主张“性恶论”。③他对儒家“礼”的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④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⑤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观点。

(3)评价: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人们已具有了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司南”。《韩非子》中提到过这种“司南”。(战国)

文学:楚辞、屈原。

■同步导学

1.原始社会历史的学习着重于理解文明“起源”的价值,如关于政治文明,人民版认为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关于经济成长,几套教材都提到了刀耕火种这一原始农耕方式,纺织、冶铜、陶瓷等传统手工业的起源,原始商业的出现等。在文化发展中,推测了中国文字的起源。

2.夏、商、周存在着文化传承关系,所以,孔子曰:“殷(商)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三代文化的成就辉煌,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后代的许多帝王、政治家和学者都敬仰这三个朝代,并尊称之为“三代”,尤其是将三代的思想道德和政治制度奉为圭臬。“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而商周两代又是三代文明最兴盛的时期。复习这段历史有几个政治问题要明确:一是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认识,人民版的表达最清楚,禹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

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二是对夏商政治特色要有个基本了解,在制度建设上,夏代已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军队、法庭、监狱等。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岳麓)夏商建立了一整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人教)对于商朝政治统治特色,几套教材都提到商朝的神权统治色彩,如遇事占卜,使用人祭,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人民版还提到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这一鲜明特点。

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现了西周王朝在制度建设上的卓越成就,有关这两大制度的基本内容教材都作了详尽的叙述。宗法制度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商代前期主要实行兄终第及制,此为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但至商代晚期,已有不严格的嫡庶之制,宗法制度初成,而西周宗法进一步严格化、完整化,形成周密有序的宗法制,包括立子立嫡制、庙数之制、同姓不婚之制。其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立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使权力早有归属,以免争夺残杀。注意:为什么说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呢?因为如果不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的特权,不严格区分嫡长子与非嫡长子(即“别子”),那么大、小宗关系便无从确定,全部宗法制就无从谈起。在宗法制下,小宗围绕在大宗的周围,同姓之家围绕在小宗宗子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按照这个亲疏有序的方式组成的国家,我们称之为宗法国家。它可以说是家的放大与延伸,其组织形式和用人方式也是按照血缘关系远近,与家中办事的方法相类似,因此我们说家与国是同构的(这一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宗法与封建相辅,宗法制直接导致了分封制。商代已实行分封,而周初“众建亲戚,以藩屏周”,实行“大封建”,使这一制度完备化。在宗法制和分封制下,论政治,周王是天下的共主;讲宗法,他又是天下的大宗。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保持大宗地位。

3.夏商周的经济,几套教材在相同的知识体系下,精选的史实差别较大,相交的内容太少。其中共同的知识点涉及:井田制、青铜铸造技术,就是这两个知识点在叙述的细致程度上也相去甚远。此处复习不必用力太多,对一些基本史实做到“了解”和“熟悉”即可。

4.甲骨文与《诗经》是几套教材共同涉及的内容,围绕甲骨文和《诗经》也较为容易寻找到命题的“题眼”和素材,如甲骨文里象形的田字,反映当时普遍盛行的井田制的早期形式;甲骨文里常见的“王往获”“年获”“黍获”的记载,反映当时农业丰收的情况;甲骨文的“丽”字作“”,表示两人共同耕作,“协”字作“”,表示许多人在田里协作,这些反映了当时农业的耕作方式;甲骨文里有“田”一词,

说明商朝人已经知道使用粪肥;甲骨文的蚕桑都直接描绘了蚕和桑的形状,说明商朝人重视养蚕和种桑。此外甲骨文中反映商代职官、刑罚的文字都可以用于命题等。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五经”之一),复习时要注意其艺术特色(现实主义)、精华国风,应善于将语文课所学的知识迁移至历史学习中来,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

5.春秋战国政治史,教材提供的仅是衔接性的知识,没有多少值得关注的。经济史中有三大内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复习时先要明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性事件:井田制的破坏、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然后逐一思考:(1)井田制为什么会走向破坏?生产力发展是一个因素(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进步的突出标志,随着铁农具的使用,带来了牛耕的逐渐推广);私田大量开垦、奴隶主贵族“化公为私”又是一个因素,私有土地的大量出现,为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2)鲁国初税亩的实行对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有何意义?表明鲁国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井田制的废除,是奴隶制解体和封建制开端的重要转折点。(3)商鞅变法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又有何意义呢?战国时期,秦国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商鞅还实行“依军功行田宅”的制度,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岳麓)

二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史书、文学作品等著作中充满了对小农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这些都是命题的好素材。如人教版选择了《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唱词;岳麓版选择了白居易《朱陈村》中描写唐代男耕女织生活的诗篇:“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对于小农经济学生一定要理解其产生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以备命题者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其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三是重农抑商政策。几套教材对这一政策都作了系统的论述,属于相关性较高的内容。从考试命题角度来说,因材料丰富可命大题、因涉及的方面多可从各个侧面命制选择题。其中,历代实施的“重农抑商”举措、该政策对工商业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则是命题的重要方向。吕思勉先生认为:轻商是贱视其人,抑商是敌视其业。封建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人民版的说明较为深刻,一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民众务农不仅可以收获地利,而且有益于

端正民心民志。民众致力于农耕,则朴实而易于驱使,谨慎而遵从国法,积聚财产而不愿意流徙。这样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人民版认为: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其它版本教材的表述也大同小异。

6.春秋战国文化史(尚未写好)

■考题回顾

先秦历史命题集中于两大内容:一是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命题的重点,其命题手法多借助新材料(如原料史料、历史图片等),创设新情景进行知识应用性考查。如08年广东卷使用“叶氏支祠”牌匾创设情景,直接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识记能力。江苏卷通过综述人们籍贯称谓由“齐人”、“鲁人”、“楚人”,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来称谓,考查学生理解其背后的制度因素(郡县制度实行的意义)。09北京卷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借助新材料--蓟城纪念柱,考查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分封制的实行。09广东卷,借助柳宗元《封建论》书影(图),考查学生对《封建论》中“封建”内涵的理解(分封制)。09辽宁、宁夏卷立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引导学生思考嫡长子继承制在秦汉以后的影响。09山东卷创设了一道很有新意的试题,命题者精心选择《红楼梦》中贾母的一段话:“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段话中贾母“重内轻外”的表白,隐含着浓厚的宗法观念。09天津卷,围绕宗法制继承原则所设的这道试题,选项内容涉及唐太宗、宋太宗、明太祖、清康熙帝,判断难度增加,命题逐渐趋向综合化。09江苏卷通过“九鼎”在夏商周三代的流转,考查学生对“王权”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是先秦历史命题的另一个重点,儒家思想最受关注。各地试题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借助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墨、法、道思想的识记、理解、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知能并举,选择、非选择命题并重。如选择题:09山东基本能力测试考先秦儒、道、墨、法四家思想的甄别;07北京卷考儒家思想中具有民主启蒙色彩的内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07年全国卷II考儒家强调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08年四川文综卷,借助韩非“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的言论,让学生判断这是对儒家学说的批判。 08年度上海高考卷通过敦煌时期发现的唐宋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父前行,子锺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考查

学生明确:材料反映当时的教育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对诸子其他各家学说的考查也时常见诸试卷,如08年重庆卷,通过“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段史料,让学生判断这是战国时期墨家的主张。08上海高考引用一段材料:“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让学生判断这是法家的主张。利用非选择题考查学生的深层次历史思维能力,先秦思想应该具有命题优势,材料丰富,观点鲜明,又是课程的主干内容。近年来高考命题奉献了一批高质量的试题。如07重庆卷通过材料设计,考查孔子的教育主张、教育实践对当时教育格局的影响。09四川卷引入《论语》一段话,引导学生分析儒家的治国思想。09广东卷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设计了一道闪现研究性学习光芒的试题,其导向值得肯定。09山东卷引用“三字经”的一段话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提炼儒学思想内容),认识儒家思想的作用。

先秦历史命题还有一些涉及经济、文化的内容,但相对较少,如09辽宁、宁夏卷通过甲骨文“年”字结构的分析以及卜辞中有关“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推测有年的意思:庄稼丰收。09广东历史卷考查《诗经》反映平民生活的内容。07海南卷考查商代货币;西周工商食官制度; 07江苏卷考查都江堰等,都属于内容单一、难度不大的试题。

注意预测未写,只是样子。

试题研发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2. 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的卜辞。“”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这表明当时的耕作方式主要是

A.刀耕火种

B.集体协作

C.个体农耕

D.简单分工

3.在卜辞中常能见到方块田的图画。如“王令多×”(《殷契粹编》1222片)“王令陇”。(《殷契粹编》1544片)等。这说明了

A.中国古代的确实行过井田制

B.井田制度在商代已经成熟

C.直接证明了井田有一定的亩积

D.牛耕在商代或许出现

4.《越绝书》载:“禹之时,以铜为兵。”这段材料表明

A.铜首次被人们所认识

B.夏代已开始用青铜制造武器

C.青铜已在兵器生产中广泛应用

D.我国开始进入青铜文明的鼎盛期

5.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作

A.礼器和兵器B.农具和酒器C.礼器和用具 D.兵器和农具

6.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重新任命了部落首领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

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

7.西周王朝的继承制度规定“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公羊传》隐公元年),其直接目的是

A.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

B.实现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C.规范宗族内部的权益分配关系

D.确保嫡长子世袭的继承特权

8. 《国语·齐语》载管仲的话说:“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推测材料中的“恶金”应该指的是

A.成色差的金子

B.铁

C.质量不好的铜

D.银

9.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郑绍宗:《热河兴隆发现的战国生产工具铸范》,《考古通讯》1956年第1期)河南新郑韩国

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李京华《河南古代铁农具》,《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C.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10.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指的是

A.土地国有制度的最终确立

B.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井田制在历史上的完全消失

11.先秦时期,推动中国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转变的因素有

①铁器农耕的作用②城市商业的发展③各国的变法运动④水利设施的兴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秦国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实质上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13.“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段叙述表明孔子所办的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

A.注重扩大办学规模

B.推行民主教育

C.倡导“有教无类”

D.反对官办教育

14. 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这段材料主要可以说明

A.文字起源于图画

B.仓颉是汉字唯一创造者

C.史学萌芽于文字发明

D.仓颉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试题不全,仅是例子。选择题15个左右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思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材料二乃命鲁公,俾侯于东,赐之山川,土田附庸。--《诗经》

赏给鲁公伯禽“殷民六族”,赏给康叔“殷民七族”,还将“怀姓九宗,职官五正”赏给唐叔虞。--摘编自《左传·定公四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西周的封国共有哪几类?其分封的主体力量是谁?

(2)据材料二,受封诸侯可以从周王哪里得到什么?

(3)有人认为“分封诸侯,向外殖民,起到了稳定政局,开疆拓土的作用。”也有人认为“由于各诸侯手中握有较大的权力,经过后来的发展,实际上逐渐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以上观点你是否认同,说明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左传》昭公七年材料二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请回答:

(1)据材料一,周王为保证“王臣”、“王土”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材料反映西周社会具有怎样的政治特点?

(2)材料二表明春秋时期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诗经的文学阐释——从先秦到清代

第27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27第4期Journal o fH ube iN or m a lU n i versity(Ph ilosophy and Soc i a l Sc i ence)N o.4,2007 诗经 的文学阐释 从先秦到清代 何海燕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从先秦到清代(不含清代), 诗经 的阐释始终以经学为主流,但其文学阐释也如涓涓细流流淌不止,每个时代都对 诗经 的文学特性及文学价值作出了一定的阐发,为经学全盛的清代在 诗经 文学阐释的巨大贡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 诗经 最终摆脱经学的藩篱走向完全的文学阐释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诗经 ;文学阐释;清代以前 ?中图分类号#I22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4733(2007)04 0005 04 !! 诗经 自诞生伊始就以其特有的魅力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历代学者都锲而不舍地对之进行研究阐发,从而形成了独特的 诗经 学史,也即以经学为主流的传统 诗经 阐释史。但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学人从文学角度对 诗经 进行了一定的阐发,为 诗经 最终走向文学阐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笔者目前正在从事清代 诗经 学研究工作,故拟对清代以前 诗经 的文学阐释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 先秦时期是 诗经 经学的滥觞期,在这早期经学阐释的构建中也孕育着对 诗经 文学性质的探索性尝试。 尚书?舜典 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庄子?天下 云:% 诗 以道志, 书 以道事, 礼 以道行, 乐 以道和。&都注意到了 诗 能抒发心志的文学特点。其他先秦文献如 荀子?儒效 和 礼记?乐记 、 礼记?孔子闲居 等也都有诸如此类的论说。孔子云:% 关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 ) %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论语?为政 )则关注到了 诗 作为文学作品特有的情感色彩。他所提出的%兴、观、群、怨&,既有其文学社会教化作用的一面,也有文学艺术审美功用的一面。尤其是%怨&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诗经 中的怨刺诗,其怨情的发泄即是诗人心中压抑愤懑情感的抒发。清代王夫之在其基础上继续阐发,提出了%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1](第5页)的全新的文学理论观点。这不能不说要归功于孔子。新出土的 孔子诗论 这部书,我们且不论其作者为谁,其为先秦论 诗 专著则无疑,它在解说 诗经 时,也是从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出发的。比如,第18简云:% 杕杜 则情喜其至也。&认为 杕杜 这首诗反映的是对情人到来的喜悦之情。而孟子对 诗经 的阐释也不容我们忽视,孟子曰:%说 诗 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上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上 )孟子的这一论说,第一强调了读者在阅读活动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第二表现了对背景材料的重视,强调了客体的作用,成为后世读 诗 、解 诗 甚至解读一切文学作品的不二法门。 汉代是 诗经 经典化的时期,但随着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的发展, 诗经 的文学阐释也随之进一步发展,由先秦关注用 诗 的%诗言志&逐渐向关注作 诗 的%诗缘情&过渡。 诗大序 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已经认识到了 诗 作为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抒情特点。 盐铁论?徭役 云:%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积之思,痛于骨髓。此 杕杜 、 采薇 之诗所为作也。&韩诗 薛君章句 论 周南?芣苢 :%诗人伤其君有恶疾,人道不通,求己不得,发愤而作。& 史记?太史公自序 言: % 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都揭示了 诗 为情而作的特点。尤其是 盐铁论?徭役 对 杕杜 、 采薇 二诗主旨的把握、情感的把握十分正确, [收稿日期]!20061215 [作者简介]!何海燕(1975!),女,湖北钟祥人,湖北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

2019第一部分专题四第一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语文

[限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2019·江西宜春统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 B.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 解析: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除了分布在神经元上,还可分布于肌肉等上,A错误;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激素在机体中与靶细胞及靶器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B、D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答案:A 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相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也能释放神经递质 B.反射活动的产生需要反射弧的完整性 C.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只能形成一个突触小体 D.炎热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解析:突触前神经元在受到刺激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A错误;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B正确;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分枝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C错误;炎热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舒张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答案:B 3.(2019·湖南常德检测)有关突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A TP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 解析: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B错误。 答案:B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专题十四 第一讲 写景状物散文 知能演练场、 大纲人教版

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知能演练场 第三部分专题十四第一讲写景状物散文 知能演练场 一、(2010·全国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岳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也许叫“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的生命基因都来自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子。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

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讲先秦秦汉时期一、全国卷考情分析

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具有创新性。与前几年历史试题相比,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有所降低,试题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就考查形式来说,文字性材料居大多数,文字性材料可分为表述性文字材料和原始性文字材料,选择题以表述性材料为主,非选择题以原始性材料为主。 3.就设问形式来说,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背景类、原因类、说明类、比较类、影响类,非选择题以概括类、影响类、原因类为主。 4.就考查范围来说,全国卷比较注重中国史的考查;政治、经济和思想试题。 二、主干知识深度理解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一般由联盟议事会选举产生,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禅让制”。启在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建立了夏王朝,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公共权力”日益蜕变为个人及家族权力的结果。夏王朝建立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管理机关被彻底改造为维护夏后氏王权的国家机器,因而有学者认为“启的夺权是质变,是野蛮与文明、部落制度与国家的分野”。 2.分封制 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统治据点就是“封国”,众多的封国之主就是“诸侯”。被封的诸侯在本国内同样对其属下进行分封,是为“卿大夫”;卿大夫继续分封,是为“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衰落。秦朝建立后,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被废除。但是秦之后的王朝,仍有少数实行过分封制,但这主要是分封制的残余了。 3.宗法制 所谓宗法制,就是处理同一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宗法制源自父系家长制。 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在宗法制度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是一种等级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每一等级的大小宗关系,都是政治上的领导与服从关系。因此,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从而也成为政治上的共主。 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也使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这是周人统治

专题一先秦时期

专题一:东西辉映 中国: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 阶段特征及表现 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基础。 表现: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政治上: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经济上: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井田制;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农作物已具备。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商业活动得到鼓励,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文化上: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夏朝历法《夏小正》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使用;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商业繁荣。 文化: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石氏星表》;“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考纲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商鞅变法 重、难点知识内涵阐释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篇 专题四 立体几何 第一讲 空间几何体课时作业 文

2017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篇专题四立体几何第 一讲空间几何体课时作业文 1.如图为一个几何体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则它的正视图为( ) 解析:根据题中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形状,判断出该几何体是在一个正方体的上表面上放置一个四棱锥(其中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与正方体棱长相等的正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一边的中点),因此结合选项知,它的正视图为B. 答案:B 2.以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将该正方形旋转一周所得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 A.2πB.π C.2 D.1 解析:所得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1,所以其侧面积S=2π×1×1=2π,故选A. 答案:A 3.一个侧面积为4π的圆柱,其正视图、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两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与这个圆柱具有相同的正视图、俯视图的三棱柱的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 )

解析:三棱柱一定有两个侧面垂直,故只能是选项C中的图形. 答案:C 4.(2016·郑州质量预测)已知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高为2,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则该长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 ) A.1 B.2 C.2 D.22 解析:由题意知,所求正视图是底边长为2,腰长为2的正方形,其面积与侧视图面积相等为2. 答案:C 5.(2016·河北五校联考)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则其四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 ) A.2 B.22 C. 3 D.23 解析: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还原出三视图的直观图,其是一个三个顶点在正方体的右侧面、一个顶点在左侧面的三棱锥,即为D1-BCB1,如图所示,其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2,22,22,23,故选D. 答案:D 6.(2016·郑州模拟)如图是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这三个视图均是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正视图和俯视图中的虚线是三角形的中线,则该四面体的体积为( )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先秦文学:秦统一前的文学。 文学史上,是中国文学从萌芽状态到初步发展的阶段。 一、文学的萌芽: 一)口头文学:原始歌谣,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二)古代神话:以口头文学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远古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由集体智慧创作,如《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作品赏析】 P149 《山海经》三则 《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 P156《淮南子·女娲补天》 先秦文学翻开了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诗歌方面: 《诗经》和“楚辞”交相辉映,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诗经》:中国古代初民五百年的心灵历史。 一)概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收集编订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师。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广为流传。原叫《诗》或《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是“地方乐歌”; 所谓“雅”,即“王畿之音”; 所谓“颂”,即“宗庙之音”、“祭祀乐歌”。 三者中,“风”的成就最高。 二)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生活。 1、 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主要反映在十五国风和“小雅”里。P151《小雅?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后人评价其“悲而不哀”,“温柔敦厚。) 2、再现当时爱情婚姻生活的诗歌,约占十五国风一半,“小雅”中也有 部分爱情民歌。席慕容说:“古诗三百首, 就是年轻时想说而又没有说出的那个字。” 《邶风?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我维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3、士大夫的政治讽刺诗,在“大雅”和“小雅”中,这类诗歌主要是西 周末到东周初的作品。如:《桑柔》、《荡》等诗斥责了周厉王的横 征暴敛;“小雅”中的《正月》等诗,抨击了周幽王宠褒姒、任用权 奸、昏庸误国的罪行。 4、周部族、商部族的史诗,主要在“雅”和“颂”当中。 “大雅”中的《生民》、“商颂”中的《长发》、《殷武》等,内容 丰富、描写细微,兼具史料和文学价值。这些富有神话色彩的史诗从 不同角度叙述了部族始祖的诞生、成长和艰难创业的过程,歌颂了祖 先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较完整地勾勒出周、商部族的建国史。 5、反映贵族享乐生活的宴会、田猎诗。主要集中在“大雅”“小雅”中。 如《小雅·湛路》:“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 行。” 6、祝颂诗。以“颂”为代表,“雅”中的祭祀诗,也属于这一类。 如 《周颂? 丰年》:“丰年多黍多余,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三)《诗经》的艺术特色 1、以抒情诗为主流。(有别于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 2、以现实主义诗歌为主,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散文阅读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练习含解析

第一讲散文常识、高效读文及选择题突破 突破一掌握散文的基本常识 散文,是专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一种篇幅较小、笔调灵活、形式多样的文学形式。 一、散文特点 1.形散神不散。这是散文的基本特点。可以说散文的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读懂散文的难度要远高于读懂小说。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散文分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记事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4.哲理散文。 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三、阅读方法 散文阅读,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阅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文眼”就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围绕着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统一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见,“文眼”既是全文的主旨,又是行文线索。在散文中,“文眼”往往是一段深含哲理的话、或是包含情感的词语、或是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它可能出现在标题、篇首、篇末、篇中。有的文眼本身就是中心句。 2.读散文要读懂意境。 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 “意境”是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意境”必须是情景交融的,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的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的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包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3.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扩展语句 课后强化训练 (2) 精品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一讲扩展语句 [题组一词语连缀型] 1.(2007·江西高考)按表达要求在规定空格内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 5月3日校长是在会上向灾区提议捐款全校师生 (1)以“5月3日”为表达重心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解析:一要注意各句的表达重心,二要注意题干的明确要求。 答案:(1)校长是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或: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3日。) (2)是校长5月3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2.(2020·泰安调研)下列两种情景,以“感情”为描写重点,任选一个情景扩展成一段话,字数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第一次独自远行车站我感情 答: 情景二:在课堂上老师突然点名表扬我感情 答: 答案:(示例)情景一:第一次独自远行,置身于陌生的车站,我的感情如涌动的潮汐,翻滚不停;如猛烈的骤雨,下个不停;如漫天的飞雪,飘个不停。 情景二:在课堂上,老师突然点名表扬思想正在开小差的我,我的感情如骤起的波澜,是高兴,是惭愧,还是内疚?道不明,说不清。 3.(2020·山师附中调研)请使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词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写一段表达人生感悟的文字。要求修辞合理,语言连贯,结句带有总结性,不少于45个字。 答:

解析:要抓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所具有的特点,从中悟出一定的哲理,然后再组织语言,语句要通顺。 答案:(示例)童年是人生的春天,充满活力;青年是人生的夏天,辛勤耕耘;中年是人生的秋天,事业有成;老年是人生的冬天,安静祥和。人生一世,当格外珍惜。 [题组二句意丰富型] 4.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字。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答: 答案:(示例一)腾空而起的焰火,像条条飞龙,直冲云霄,“嘭”的一声炸开了,一时五彩缤纷,光彩夺目。人们笑着,跳着,叫着,闹着,惊奇、兴奋、欢乐……清晰地写在脸上。 (示例二)腾空而起的焰火,绚丽多姿,像天女散花,像孔雀开屏,像金蛇狂舞……往日璀璨的城市灯火,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深情的目光聚焦到了天上。 5.将下面的句子扩展为60个字左右的语段,要求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 肯定和赞扬往往会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答: 答案:渴望赞扬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要,肯定和赞扬的话语能使人精神振奋,激情倍增,从而产生强大的人生动力;反之,若很少得到肯定和赞扬,甚至动辄被批评、指责,人们对生活、事业,对自我就会减少热情,甚至缺少精神动力。 [题组三话题拓展型] 6.以“好文章”为主体,分别从来源和作用两方面扩展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来源: 作用: 答案:来源:好文章必须来自生活,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众不同的见解,要写别人没有写或不能写的东西。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先秦 1 第1讲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福州质检)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 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解析:选C。根据材料“‘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可知甲骨文卜辞在商代末期淡化了“天神”的地位,强化了人的地位,故C项正确。 2.(201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西周建立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周成王时周公主持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创了“长安—洛阳”的古代早期典型都城布局。周朝初年营建东都的直接原因是( ) A.控制殷商遗民B.平定贵族叛乱 C.掌控东方财富D.扩大统治疆域 解析:选A。由材料“西周建立后,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周成王时周公主持营建东都洛邑”结合已亡商朝的中心集中在洛阳附近可知,建东都的目的是加强对殷商遗民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贵族叛乱”的相关史实,B项错误;“开创了‘长安—洛阳’的古代早期典型都城布局”不能体现东方财富的发展情况,C项错误;西周是在灭亡商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统治区域为西周所有,不能体现“疆域扩大”的效果,D项错误。 3.(2019·上饶模拟)西周通过分封制完成对国家的控制,分封的同姓贵族主要分布在富庶的中原地区,异姓贵族主要分封在边疆与戎狄接壤的地区。关于这种分封战略表述正确的是( ) A.异姓国燕国成为周北疆的屏障 B.同姓国宋国统治商朝遗民 C.同姓国齐国成为东方制夷堡垒 D.同姓国鲁国建设文化中心 解析:选D。燕国是王室召公奭及其后代的封国,故A项错误;宋国是殷商后代微子及其后代的封国,故B项错误;齐国是功臣姜尚及其后代的封国,故C项错误;鲁国是周公子伯禽及其后代的封国,故D项正确。 4.(2019·承德联校期末)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一、概述: 先秦文学是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二、内容及发展经历 A神话歌谣

1)文字产生之前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1中国文学成就概述

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导入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有四大文化:希腊文化、犹太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就从文学史的角度来概述中国文学成就。 第二阶段:学生自读学习中国文学史发展,并做好提纲。 第三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学史发展纲要。 一、先秦文学 (一)上古文学 1.文学艺术的起源 模仿说——心灵表现说——游戏说——宗教巫术说——文学起源于劳动:劳动说 2.古代神话由学生讲述神话故事 (1)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 (2)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 (3)鲧禹治洪水《山海经海内经》 (4)黄帝擒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二)诗经(因为前已经讲过,略) (三)先秦历史散文

1.历史散文 (1)《尚书》我国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2)《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 (3)《战国策》三十三篇;塑造人物:鲁仲连、冯谖、陈轸、郑袖、苏秦、触龙、邹忌、荆轲;寓言故事: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亡羊补牢。 2.诸子散文 诸子,号称百家,百家争鸣。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1)《论语》《孟子》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2)《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然而就庄子书中寓言、义理及《天下篇》对老子思想所评述,老子与庄子思想构架有别 (3)《荀子》、《韩非子》 师生共同回顾两部作品中的名言和寓言故事 (4)墨子 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dí),国际上通用的英文名字是MO-TSE,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四)屈原和楚辞(略) (五)汉代文学 1.汉代散文 (1)贾谊《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晁错《论贵粟疏》 2.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代表作品: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 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酒赋》王褒:《洞箫赋》班婕妤:《自悼赋》刘向:《九叹》刘歆:《遂初赋》班固:《两都赋》班彪:《北征赋》 司马迁:《壮士不遇赋》张衡:《二京赋》 3.汉史 (1)司马迁(略,后细述)

2020版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英语二轮复习配套学案教师版第1部分专题4第1讲重点5

第一编专题四第1讲重点五 Ⅰ.语法填空 (2019·湖南长沙一模) When we read poems, we often imagine what the poets _1.were_thinking__(think) when they wrote or what they were doing at the time. These thoughts let us connect with the words better, as if we'd created the poem _2.ourselves__(we).Will a poem still mean as much if a computer writes it? By _https://www.wendangku.net/doc/ac6130260.html,ing__ (use) algorithms(算法), computers can now create all kinds of text, including research papers, books,news, stories and even poems. Computer-generated poems might be correct in both grammar and style,_4.but/yet__ some say they still lack _5.creativity__(create) and true meaning. Australian researcher Oscar Schwartz created a website _6.called__(call) “bot or not”. On his site, you can read poems and guess whether they _7.were_written__(write) by a human or a computer. Schwartz recently gave a speech in Sydney, in _8.which__ he stated that some of the website's poems were able to _9.fool__(foolish) 65 percent of human readers. He said that on his website, he hoped people would ques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s and machines—and be able to identify what it is _10.that__ makes us human. 文章大意:当我们读一首诗时,我们经常想象诗人写诗的时候在想什么,或者他们当时在做什么。如果一台电脑写了一首诗,它的意义还会一样吗? 1.【试题解析】:考查动词的时态。句意为:当我们读诗的时候,我们经常想象诗人写诗时在想什么,或者他们当时在做什么。根据句意和连词or后面的what they were doing可知,此处表示诗人当时在想什么,应用过去进行时。 2.【试题解析】:考查代词。句意为:这些想法让我们与文字更好地产生联系,就像我们自己创作了那首诗一样。根据句意可知此处指主语we本身,故填ourselves。 3.【试题解析】:考查非谓语动词。句意为:通过使用算法,如今电脑能创作出各种文本,包括研究性论文、书、新闻、故事甚至是诗。设空处在介词后,应用动名词,故填using。 4.【试题解析】:考查连词。句意为:电脑生成的诗在语法和文体上可能都正确,但有人说它们还是缺乏创造性和真正的意义。设空处前后句意是转折关系,故填but或yet。 5.【试题解析】:考查词性转换。句意见上一题解析。设空处应用名词作lack的宾语,且根据句意可知设空处表示“创造性;独创性”,故填creativity。 6.【试题解析】:考查非谓语动词。句意为:澳大利亚研究者奥斯卡·施瓦茨创立了一个网站叫作“bot or not”。设空处前有谓语动词created,故设空处填非谓语动词;call和它所修饰的名词website之间是逻辑上的被动关系,所以用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故填called。 7.【试题解析】:考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句意为:在他的网站上,你可以读诗并猜测这些诗是人写的还是电脑写的。从句中的主语they和write之间是被动关系,所以用被动语态;

(江苏专用)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物理实验第一讲力学基础实验——课前自测诊断卷

第一讲力学基础实验 ——课前自测诊断卷 考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 1.[ 如图1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刻度图,为20分度游标尺,读数为:__________cm。图2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 解析: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是0.05 mm,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3 mm,游标尺上第15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15×0.05 mm=0.7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 13 mm+0.75 mm=13.75 mm=1.375 cm。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0.5 mm, 可动刻度为20.0×0.01 mm=0.200 mm, 所以最终读数为0.5 mm+0.200 mm=0.700 mm。 答案:1.375 0.700 2.[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 (1)某实验中需要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约0.5 mm),为了得到尽可能精确的测量数据,应从实验室提供的米尺、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10个等分刻度)中,选择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 (2)用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测定某工件的宽度时,示数如图所示,此工件的宽度为________mm。 解析:(1)金属丝的直径约0.5 mm,而游标卡尺精确度才0.1 mm,螺旋测微器精确度可达0.01 mm,故应选择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 (2)由于5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 mm,主尺上读数为23 mm,游标尺上第11格与主尺刻度对齐,故游标尺的读数为0.22 mm,所以工件宽度为23.22 mm。 答案:(1)螺旋测微器(2)23.22

考点二 “力和运动”类实验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需的措施是________。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 1=3.59 cm ,s 2=4.41 cm ,s 3=5.19 cm ,s 4=5.97 cm ,s 5=6.78 cm ,s 6=7.64 cm 。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 (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_ m/s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时,为顺利完成实验,保证实验效果,细线与长木板要平行,否则小车受力会发生变化,选项A 正确;为打的点尽量多些,需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B 正确;本题中只要保证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即可,无须保证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选项C 错误;同理,小车与长木板间可以有不变的摩擦力,无须平衡摩擦力,选项D 错误。故必需的措施是A 、B 选项。 (2)由s 4-s 1=3a 1T 2、s 5-s 2=3a 2T 2、s 6-s 3=3a 3T 2知加速度a =a 1+a 2+a 3 3= s 4+s 5+s 6-s 1-s 2-s 39T 2=0.80 m/s 2 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s 1+s 22T =0.40 m/s 。 答案:(1)AB (2)0.80 0.40 4.[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018·天津高考)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王位继承传子制度,由世袭制 取代禅让制王权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点政治关系。 2.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实行内外服制,通过神权强化王权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②内容:a.分封内容:授土授民,建立诸侯国 b.分封对象:王侯、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c.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d.初期封国:燕、齐、鲁、卫、晋、宋 e.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体现诸侯国的独立性 ③作用: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并且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 b.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使西周贵族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c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④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较大的独立性 b.分封对象的多元化,但以同姓贵族为主 c.周天子为大宗,层层授封 d责任与义务是周天子之间的纽带 ⑤局限:a.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王权力过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力量增强,为了支配其他诸侯国,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c.王室衰微,血缘关系疏远 ⑥瓦解:诸侯权利过大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市里的不断加强,逐渐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 走向崩溃 2.宗法制 ①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渊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度直接演变而来 ③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因为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 地位,以保皇权 ④特点:a.嫡长子继承制;b.“家”“国”合二为一;c.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d.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⑤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维护工具:礼乐制度 ⑥作用:a.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b. 形成了中国几千年宗法关系的基础。 ⑦宗法制对当时及其后世的影响: A.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 B.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C.强调家庭本位,过分注重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 现代和平法治相违背 D.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祭祀修订家谱等习俗 ⑧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区别:分封制以政权为中心,以土地人民为纽带; 宗法制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⑩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右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