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摘要:

随着长江中下游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旱情,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专家学者对三峡工程的讨论也激烈起来,很多人认为三峡工程阻断了暖湿气流下泄通道、蓄水导致下游湖泊水面缩小、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三峡水库在防洪功效上也并非有鬼斧神工。到底长江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关键词:

防洪,气候,能源,生态,利与弊

正文:

三峡防洪,利远大于弊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防洪效益及其连带的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防洪作用有:

如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枝城洪峰流量达11万立方米/秒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流量可不超过71700-77000立方米/秒,配合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和其它分蓄洪区,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可使荆江南北两岸、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避免发生毁灭性灾害。

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遇到不大于“百年一遇”洪水时,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沙市水位不超过44.5米,可不启用荆江分洪区和其它分蓄洪区。

提高了对城陵矶以上洪水的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分蓄洪区的运用,可避免武汉市汛期水位失去控制,不但提高了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还对武汉市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减轻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三峡工程能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汛期分流入洞庭湖的洪水和泥沙,不但可有效减轻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威胁,还可延缓洞庭湖泥沙淤积速度,延长洞庭湖寿命;可对澧水洪水进行错峰调节,减轻其下游的洪水灾害;并为洞庭湖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增加了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更好地应付各种情况。例如: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区时,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即可为分蓄洪区人员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

影响局部气候

在自然降雨的情况中,大气中的水分循环包括:外循环,即按地球自转规律水汽随大气环流进行输送的循环;内循环,即局部区域内大气局地环流中的水分循环。

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三峡工程建成后,水体面积扩大了、水位升高了,是增加水分的内循环,到大气中的水分增多了。但大区域范围的水分循环并不会因为局部地区的地表改变而改变。外循环对降水的影响占95%,内循环对降水的影响仅占5%。“三峡水库与这个区域的降水因果关系很弱,不应该把三峡水库与周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联系起来。”

而且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根据三峡蓄水前后的气候监测资料分析表明,三峡水库对气温的影响是:冬季有增温不足0.5℃,夏季有降温不足0.3℃;对降水几乎没有影响。

所以我们可以说,三峡工程与长江下游的几十年一遇的旱情没有必然关系,三峡影响的是局部的气候。

清洁可再生能源

水力发电是清洁的能源。据测算,每发1千瓦时火电要向大气中排放0.l公斤二氧化碳。

燃煤发电还排放出许多其它有害气体和大量灰尘,产生大量废灰、废渣。大力开发水力发电来取代部分燃煤发电,就可以大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三峡水电站为例,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二氧化碳、100~200万吨二氧化硫、30~40万吨氮氧化合物,1万吨一氧化碳和15万吨灰尘(已按火电厂除尘效率99%计算)。毫无疑问,这是三峡水电站对环境保护的巨大贡献,也就是三峡工程巨大的环境效益的一部分。

水力发电与燃煤、燃油、核能发电相比,能源是可再生的、永不枯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矿石都是埋藏在地下的矿藏,开采利用一吨,就减少一吨,不可能再生。而水力资源则只有丰水、平水或枯水之分,却无枯竭之虞。难怪说:“长江滚滚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长江三峡工程兴建后,相当于每年减少使用5000万吨原煤或2500万吨原油。

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另外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若此种假设成立,长江所携带的泥沙将在100年内填满水库。水库中的泥沙沉积会对下游造成影响。几千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带一直把这些泥沙作为农田和渔业的营养源泉。没有了这些营养源,下游的种植业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样收到影响的还有大坝上游地带。大坝工程将淹没19个县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有着1000多年历史文化的涪陵和万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重庆的部分地区。我很难想象,以后涪陵榨菜还叫涪陵榨菜吗?

总结

每个水利工程在兴建的同时必然会产生许多对我们有害的方面,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了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的抵御一般洪水,在南水北调上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三峡工程同样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局部气候的变化等不良反应。要说长江三峡工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参考文献

《郑国光:将极端天气气候归罪于三峡大坝缺乏科学依据》

三峡工程项目评估

三峡工程项目分析 1.引言 1.1项目评估定义 项目评估(Project Evaluation)就是在直接投资活动中,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对拟投资建设项目的计划、设计、实施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投资项目未来发展的前景。 项目评估,论证和评价从正反两方面提出意见,为决策者选择项目及实施方案提供多方面的告诫,并力求客观、准确地将与项目执行有关的资源、技术、市场、财务、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和实况真实、完整地汇集、呈现于决策者面前,使其能够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实事求是地作出正确、合适的决策,同时也为投资项目的执行和全面检查奠定基础。 2.评估对象:三峡工程 三峡大坝建成后对于防洪、发电、航运所产生的一系列效果与影响。 3.评估背景和目的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经180万平方公里,水蕴含量占全国的40%。它不仅给长江流域带来了富饶,也给沿江居民带来灾难。远的不说,近现代以来,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以及1998年,长江都发生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人员伤亡惨重。对长江的治理问题,牵动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心。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浅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2011082332 沈飞 三峡大坝从建立开始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随着近期四川地震的发生,更多人担心此次的地震是否会威胁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建造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了一个额待解决的命题。 观看了美国的纪录片三峡大坝,心里也多了些想法。 我想说的是,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峡大坝目前来看,总体是利大于弊的,矛盾的普遍性导致了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三峡大坝的建立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可置否,大坝建设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出现大量移民,大量文物古迹被淹,甚至有从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地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洪涝,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而我们清楚的明白,长江的洪涝灾害是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损失我们在未来还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时,我们就应该更加清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属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不了决定作用。而我们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多年来的洪涝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建造三峡大坝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联系是普遍的,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三峡大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也不能对现有的问题视而不见,应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过的作用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依靠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超前的知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科学技术积极解决问题。 另外我觉得三峡工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原住具名被迫迁移,,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八大也强调了人文关怀,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多关心那些远离自己家园人的生活,而不是迁移了以后就没有了后话。 尽管三峡工程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他的积极作用,大坝建设有利于蓄水防洪,大坝有利于发电,缓解能源不足,有利于发展航运,有利于发展旅游,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所以总体而言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三峡水利工程利与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陈雯雯人文与传媒学院325211) 摘要:三峡水利工程的从设想到建成始终争议不断,一方面它带来了发电、航运、防洪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另外也存在着引发构造地震、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的自然隐患和安置移民、文物破环的认为隐患。对于三峡我们要借鉴他国经验趋利避害。 关键词: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三峡工程之利三峡工程之弊 1.序言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峡水电站的研究分析三峡水电站的影响。三峡水电站作为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在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电力资源的同时,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2.研究方法 资料文献法、案例分析法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3.1建设背景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1919年发表)一书中《实业计划》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第二计划第四部庚)。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并邀请该局总工程师、世界知名水利专家萨凡奇来华考察。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并安排开展前期工作,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长江上游频发洪水,屡屡威胁武汉等长江中游城市的安全,因此三峡工程被重提。毛泽东1953年初视察三峡时曾说:“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又作“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的词句表示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并指定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督办。在周恩来的主持下,开始了三峡工程的勘探、设计、论证工作,并邀请了苏联的水利专家参与。考虑国力、技术和国内国际形势等其他因素,毛泽东最终决定暂缓实施三峡工程,“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先修建葛洲坝水电站,作为三峡水电站的实验工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三峡水利工程争议不断,直到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3.2建设过程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一期工程从1993年初开始,利用江中的中堡岛,围护住其右侧后河,筑起土石围堰深挖基坑,并修建导流明渠。在此期间,大江继续过流,同时在左侧岸边修建临时船闸。1997年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同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一期工程达到预定目标。 二期工程从大江截流后的1998年开始,在大江河段浇筑土石围堰,开工建设泄洪坝段、左岸大坝、左岸电厂和永久船闸。在这一阶段,水流通过导流明渠下泄,船舶可从导流明渠或者临时船闸通过。到2002年中,左岸大坝上下游的围堰先后被打破,三峡大坝开始正式挡水。2002年11月6日实现导流明渠截流,标志着三峡全线截流,江水只能通过泄洪坝段

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

长江三峡工程成本——收益分析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组织了四百多位专家和数千名勘测、调查、试验、设计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工作,对三峡工程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于1988年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三峡工程的效益分析 1959年编制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和1988年完成的修订补充报告,都论证并肯定了三峡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推荐作为近期开发的重点工程,其主要任务是解决长江中下洲、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向华中、华东和川东地区供电;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条件。 (一)防洪作用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耕地9000余万亩,人口7500万,是中国重要商口粮、棉、油基地,又是工商业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地面高度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数米,历史上洪灾频繁而严重。建国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30余亿m3,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安排了一批分蓄洪区,修建了丹江口等有防洪作用的支流水库,目前正继续实施1980年制定的以防卸1954年类似洪水为目标的平原防洪方案。 以述方案完成后,干流堤防能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其中荆江河段只能防约10年一遇洪水。超过这一标准时,需运用分蓄洪工程,牺牲局部,以保重点。但分蓄洪损失很大,如遇类似1954年洪水,需分蓄洪约500亿m3,淹没农田1000万亩。特别是荆江河段,采取分蓄洪措施后,也只能勉强通过枝城洪峰流量75000-80000m3/s。自1153年以来,宜昌洪峰流量分别约为92500 m3/s和105000 m3/s,枝城洪峰流量均在110000 m3/s左右。若这一类特大洪水再现,必将在荆江南岸或北岸溃堤,造成大面积农田和城市被冲毁、大量人口死亡和毁灭性灾害。经反复论证,除兴建三峡工程外,尚无其他切实可行的对策。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赵霞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案例分析为主,对三峡工程建设从利弊两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节教学内容着重分析了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和航运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和效益:(1)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本课教材内容的重点。教材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三峡工程在防洪上的关键性作用,即三峡水库作为长江干流的第一座调控水库,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库容,可以有效地调蓄控制长江上游的全部洪水来量,这对于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作用;(2)长江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效益一是社会经济效益,二是环境效益;(3)三峡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川江航道的航运条件,从而提高了长江航运的通航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使长江真正发挥“低成本、大通量”的黄金水道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 1.通过阅读教材、图表,观看有关实物景观录像,使学生明确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主要设施,从而对三峡工程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2.联系学生初中已学的有关知识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自然、人为原因,明确三峡工程在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破坏方面的作用。 3.分析教材中列举的材料,通过讨论,明确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理解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是怎样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但是改造的措施和结果应该能够促进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峡工程利弊的评估,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方面的作用和效益。 教学难点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作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建设巨大综合效益的资料和图表。 【导入新课】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电子版本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 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 (一)防洪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 14.5万和14.2万。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 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长江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有一下几点: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直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直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长江的几处河道弯曲,不利于排洪。 其次,认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渡砍伐、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如将,淤积抬高河床,使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再加上围湖造田、你少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 蓄洪峰的能力削弱,从而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一场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上,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

长江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

三峡工程功过得失谁与评说

三峡工程功过得失谁与评说 三峡工程自立项起至正式开工之后,直到今天,一直是被媒体与权威机构、权威人士所大声赞扬的“伟大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宏伟工程,也是中国人“人定胜天”一大范例,是集中国人智慧的“聪明杰作”。这么多年过去了,三峡工程应该一切安好吧?不想,今天的媒体报道,让人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伟大的三峡工程”之丰功伟绩了。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在此次会议中,首次向全国民众说明了几个三峡工程仍然“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三峡工程在抵御洪水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总体方面评价如何?现在三峡工程所带来严重后果已经开始逐步显现 出来。移民安稳致富问题,说明了相关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被移民的民众生活水平低下,政府在移民安置与稳定方面

工作压力很大。问题严重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间接的承认了三峡工程给“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带来了严重危害。记得当是许多的专家一直认为“三峡工程”必定给三峡下游带来无数的好处是: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将会产生“积极地影响”。而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不会是积极地影响吧?! 最近,笔者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武汉的“辛亥革命”百年专题讲座,在武汉呆了三天,所见之处,是一片“饥渴症”:在武汉所见的许多湖泊,正在干枯,裸露处的湖底,成为一片片荒凉的乱草地。当地新闻不停地说,武汉处于严重的干旱,这个湖北处于严重的干旱。有记者报道说,从湖北省水利厅了解到,由于持续干旱,全省已有千余座水库水位跌至“死水位”以下,水库有效蓄水基本用完。去年11月份以来湖北省降雨异常偏少,旱情严重。截至5月15日,全省有1392座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388座。“死水位”指水库正常运行情况下的最低水位,只有在此水位之上,水库才能正常放水灌溉。跌至“死水位”以下,意味着这些水库无法正常运行。湖北遭遇了自2000年以来最为严重干旱。 除了湖北之外,三峡下游其他地方,也是得了严重的“饥渴症”。

第六章三峡工程案例分析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背景简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中国跨世纪的特大型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年-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二期工程6年(1998年-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三期工程6年(2003年-2009年),主要进行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随后,三峡三期工程全面验收工作开始启动。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1994年正式开工以来,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经过近10年的浇筑,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终于以巍峨的身姿,耸立在神奇瑰丽的长江西陵峡谷。正如两院院士、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所说:“三峡工程大坝的质量非常优良。大坝三期工程右岸大坝没有发现一条裂缝,创造了世界水电施工的奇迹!”三峡工程不仅大坝质量优良,三峡工程各个领域的质量都是优良。史无前例的双线五级船闸正式通航以来,除了有四天因流量超标按规定停航外,天天保证了安全通航。左岸十四台机组,其安装速度之快和质量之好,世所少见,七十万千瓦的巨型机组运行时稳如泰山,把一枚硬币竖放在发电机层楼板上可以稳立不到。到2006年5月20日止,电厂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九百一十二天的记录。通过几十万个监测数据表明,三峡工程的所有建筑物、设备、地基和边坡都正常安全,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双零管理 为抓好三峡工程质量,各级领导为此付出大量心血。2001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十次全体会议时,时任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朱镕基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所有参加三峡工程建设的同志都要时时刻刻想到,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质量,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质量。 2001年,当三峡建设进入左岸工程三年攻坚的关键时期,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对多年来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首次提出并推行了“双零”管理目标:“以零质量缺陷实现零质量事故以零安全违章保证零安全事故。”这是三峡工程的一种工地文化。在三峡工地,“双零”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建设者心中,严格落实到每一个工程、每一道工序。 例如,进入三期工程施工后,三峡总公司和参建各方,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科研、管理,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从原材料的生产、采购,配合比的设计、优化,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温度的控制、冷却,仓面的平仓、振捣,施工后的保湿、养护,直到长期的保护,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落实到人,建立了前所未见的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技术。质量意识深入人心,人们把刚浇好的混凝土当作自己刚诞生的孩子一样保护,把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像查自己的体温一样重视。2006年5月份右岸大坝已经到顶,经过几次检查,四百几十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中硬是没有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学习资料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 票弃权、25 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 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 年到2005 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 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 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 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 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 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 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 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 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 (一)防洪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 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 次。进入20 世纪,1931 年和1935 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 万和150 万公顷,死亡人口14.5 万和14.2 万。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 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 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一.三峡工程概况 1.三峡工程简介及工期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公里处。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6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公里处的跨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坝区已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且大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2.水利枢纽—世界之最 2.1.枢纽布置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枢纽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布置方案,共设有左、右两组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34×5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2.2.枢纽工程量 工程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的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6.30万吨,金属结构制安25.65万吨,水轮发电机组制安26台套。 2.3.水淹范围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重庆市、湖北省的20个县(市)。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含柑桔地)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万千瓦;淹没区房屋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淹没

三峡工程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 副本

三峡工程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专业:工程管理092班学号:7013209062 姓名:周建东指导老师:叶青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加速的今天,项目融资的方式也正变得更加的多样化,采用单一方式融资的项目日渐稀少,多渠道融资的优势则日趋明显。对于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巨型工程,如何选择恰当的融资模式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有着政府全力支持的工程,在国家投资的融资取得了成功,原因何在?本文将结合本学期学到的融资知识对三峡工程的融资方式及其经验教训进行分析。 关键词:三峡工程,项目融资,融资渠道,风险。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三峡工程是中国跨世纪的一项巨大工程,到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建成时,所需的动态资金共计2034亿元人民币,由于三峡工程耗资巨大,我国政府采取对未来资金流动进行预测的方法,对资金需求实行动态管理,三峡工程静态投资按1993年5月国内价格水平总额为900。9亿元。考虑到物价上涨、贷款利息等因素,到2005年工程的动态投资为1468亿元。资金来源主要有三项:一是三峡工程资金,二是葛洲坝电厂利润,三是三峡电厂从2003年开始发电的利润。这三项是国家对三峡工程的动态投入,可解决工程的大部分资金。 到2005年底,三峡电站装机10台,当年发电收入加上三峡资金和葛洲坝电厂利润,可满足工程移民资金需要并出现盈余。从2006年开始,三峡工程有能力逐步偿还银行贷款。到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共需要动态投资2039亿元。 二、项目投资结构 三峡工程建设中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一套投资管理方法,进而发展为三峡工程的投资管理模式。三峡工程总投资包括枢纽建筑物总费用、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价差预备费和建设期贷款利息等六大部分。 根据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三峡工程的造价可以归总为以下三个部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之浅谈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最大的工程。它是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问题的一项关键性措施。并兼有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等巨大的综合经济效益,那么三峡工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好的一面,三峡有3点工程效益:第一,防洪: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是解除长江中游洪水威胁,防止荆江河段发生毁灭性灾害最有效的措施。第二,发电:平均年发电量,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减小,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降低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当然,弊端是难以避免的。我们虽然已经吸取了三门峡移民的经验教训,不使大多数移民背井离乡,而主要采取就地后靠,但这根本无法解决移民的后遗症:大量河谷良田被淹,后靠土地贫瘠,生活水平降低……突然增加的一个巨大水面将会使当地传承千年的生物种群更迭,而新的适应期将以十百年计,这将导致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优势动植物种群消失,高高的水坝将拦截鱼类的洄游,而最终使长江、黄鱼类产量降低。如果未来的三峡库区被泥沙淤积,那么对上游洪水将毫无拦截能力将来如果再发生有如今年的大洪水,三峡库区的高涨水位将是悬在两湖人民头上的一颗炸弹,如果大坝一旦溃堤,任你百万、千万大军也难抵挡! 三峡工程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在未来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新的不足,但我们也不能为此放弃伟大的三峡工程。虽然有利也有弊,但我们要在克服解决弊端的同时发扬利处,发挥三峡工程真正的价值!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的利弊 从网上看了三峡工程的资料,明显的分成了两派。一派极力强调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工程;而另一派则从各个方面指出三峡工程的问题,让人怀疑国家投资20000多亿兴建的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难道是个天大的错误?在此,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将这些资料做一些整理和对比,提高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在防洪、发电和航运这三个方面。 (一)防洪 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解决下游洪水灾害问题。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不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二)发电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航运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

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长江作为亚洲第一长河在华夏民族的历史缔造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现今的长江养育着4.5亿人口,贡献着75%的总产值,其中的三峡工程更是兼具人文、地理、军事等多方面功能。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鉴于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然而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防洪方面,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去年汛期,面对近十年来最大的洪水,三峡工程累计拦蓄洪水260多亿立方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初步测算,去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亿元。 发电方面,三峡工程水电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减少大气污染起到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累计发电8608亿千瓦时。

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显著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宜昌)的航道条件,可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并较大改善中下游枯水季节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成为黄金水道,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大,有利于改善下游水环境状况和供水条件;此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三峡的利,不一而足,但每一件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三峡工程巨大利益的背后也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弊端。 最明显的是:三峡抬高了重庆与川东的地下水位。造成了地下水流动变慢,水质变坏,土壤数十年后会酸化,下雨时往地下渗的水减少,地下水位又高,更易产生大的塌方滑坡和泥石流;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高了十米以上,同一地层的受压大大升高,地下的油气受压也大升。就拿川东天然气泄漏来说,天然气在开采时设计的安全受压有一定的缓冲余地的,而近二年接连发生泄漏,并且用预备的措施没法堵,直到数天后气压下降才能堵住,这说明开采了数十年的地下天然气的气压增加了,能说与三峡无关,为什么其它地方的气田没泄漏?为什么三峡水位一高就连连发生?为什么不报导发生泄漏的原因?很多该方面的高工都知只是不敢讲。 前面讲到三峡只保持一个总的水量,但蓄满水后水位高了,从地下流走的多了,地表水就少了,故长江中下游水量会明显减少,尤其是上游的清水少了。其危害:泥沙会沉积,水质变坏,湿地减少,海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利: 1.可以抵挡百年不遇洪水。 2.可以发电为当时的半个中国! 3.突显我国自古代以来的卓越建筑水平!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臵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弊: 1防洪效益纸上谈兵 2、发电效益难以落实 3、航运效益功不抵过 4、生态效益“弊大于利” 5、泥沙淤积危害巨大 6、移民问题难以解决 7、难逃经济破产结局所以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工程,也将是中国最大的祸国工程。 破坏了长江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更是淹没了几万年以来长江的本质以及伴随长江而滋长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也被迫改变了长江边世代生活的人们的习惯。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

论三峡工程利与弊

论三峡工程利与弊 1992年4月3日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修建。从那一刻起你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你的修建是炎黄子孙又一智慧的体现。本应以美好的期盼出发,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对你的称赞而是源源不断的争议。利与弊的相互冲撞将争论声变得时起时落,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也愈加严重,古代的艺术精华也许会沉于江底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新技术的结晶……这些矛盾的相互交织渐渐地使人们陷入深思。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三峡治洪。可说三峡工程在防洪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三峡建坝后,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同样他也是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与此同时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其他效益使人们的眼球紧盯其上,而渐渐淡忘了他为我们带来的弊端。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在利与弊得相互作用下,在政府的一次次的讨论下,三峡工程必会成为浩浩长江上的明珠,成为中华儿女的骄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