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主要包括海洋有机体的功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三个方面。它是研究海洋中生命有机体的起源、分布、形态和结构、进化与演替的特征和生物生命过程的活动规律;探索海洋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其所处的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科学。

2、简述海洋环境的划分及氧气、营养物含量的特点:

海洋环境指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

海洋环境基本划分为水层环境和海底环境。

水层环境:海洋从表层到最大水深的水体构成了水层环境,包含在一个复杂的食物网中的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在这里完成了它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海底环境:从陆地到最高潮线以上的海底之间的过渡区域被称为岸上带,又被称作溅浪带。它只有在极高潮期间,或者当海啸或强风暴引起的大浪席卷海岸时才会被海水覆盖。其余的海底环境则被划分为浅海底区(海岸带、岸下带)和大洋底区(深海带、深渊带、超深渊带)。

氧气、营养物含量的特点:

3、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的重要理化因素有哪些?

答:海水的(溶解性能、热力学性质、pH值);

海水的光照(太阳辐射的纬度梯度、生物昼夜垂直移动现象=最适光强);

海水的温度(广温性生物与狭温性生物、生物新陈代谢、生殖生长发育);

海水的盐度(与温度决定密度、广盐性生物与狭盐性生物、海洋生物的渗透压);海水的密度(决定海水的垂直分布,引起水团漂浮沉降,产生深层海洋环流);海水的压力(鱼鳔);

海水的表层流(海流和潮流、寒流和暖流);

海水中的溶解气体。(O2、N2、CO2、)

4、影响海洋生物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有哪些?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初级生产力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或者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并储存能量的速率。其它的生物都是利用这些有机物作为食物。尽管化能合成作用支持了沿大洋中脊分布的热液口生物群落,它在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中的贡献远不及光合作用。事实上,99.9%的海洋生物量直接或者间接地依赖于光合作用初级生产提供的有机物质作为食物来源。

从化学上讲,光合作用是一个把太阳能储存到有机分子中去的化学反应。在光合作用中,植物细胞捕获光能并将其以糖的形式储存起来。作为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的方程式是可逆的,这个逆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最影响因素:①营养盐(氮=硝酸盐,组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磷=磷酸盐、硅=硅藻、铁=叶绿素、碳=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组分);②太阳辐射强度;(补偿深度)影响因素:①海水的透明度;②海水的颜色;③上升流和营养盐的供应。(深层水富含营养盐和溶解气体);④浮游动物的牧食;⑤海流;⑥温盐跃层;⑦风。测定方法:

放射性碳同位素14C示踪法:又称黑白瓶法,原理是把一定量的放射性14C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加入已知二氧化碳总量的海水样品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测定浮游植物细胞内有机14C的量,就可以计算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优点是准确度高,缺点是需要现场试验,不适合对大范围海区测定。

叶绿素同化指数法: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植物细胞内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根据叶绿素(Chl a)和同化指数(Q)来计算初级生产力(P)。P=Chl a 含量×Q。其中Q通过14C法测定。最大的优点是无需每个站都进行14C测定,通过代表站位的14C测得Q值后可估算其它站位的初级生产力。

卫星遥感海洋水色分析法:原理是浮游植物利用绿色色素——叶绿素捕获来自太阳的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表层海水的颜色会极大地受到叶绿素多少的影响,因此水色可以用来估计浮游植物丰度,并且可以进一步分析初级生产力。

5、上升流及营养盐的供应

上升流是深层水向表层的涌升,深层水富含营养盐和溶解气体。它携带营养盐从底层进入表层,导致浮游植物繁盛,从而提供食物给大型生物。高生产力的近岸上升流区经常出现在大陆的西部边缘,这里的表层流向赤道的方向。

赤道上升流:补偿风驱动赤道两侧的西向赤道流,艾克曼输运造成表层水向高纬度分散。这些表层水被来自深至200米的富营养盐海水所代替。赤道上升流阿紫东太平洋发育的最好。

沿岸上升流:

6、海洋的捕食关系及生物量金字塔

生产者被海洋中的动物捕食,这些消费者又会成为更高营养级的食物,以此类推。但是每一个营养吸收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被传递到下一个级别,其余的能量被该营养级消耗而损失掉了。因此,海洋中生产者的生物量通常数倍于顶级消费者。转换效率: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是非常低效的。不同海洋藻类的转换效率平均只有大约2%。海洋生态系统植食性动物的生态效率为20%左右,在较高营养级之间,生态效率在10-15%的范围内。

食物链就是一个不同生物组成的序列,作为能量传递的途径,从作为初级生产者的生物开始,到植食者,再到一个或多个肉食者,最终的顶点是“顶级肉食者”,

它们一般不会再被其它生物捕食。

?牧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是两种最基本的食物链类型。

牧食食物链:以活植物体为起点,食物链的顶端主要是肉食性鱼类。海洋水层的牧食食物链有三种基本类型:大洋食物链、沿岸食物链和上升流区食物链。

由于这三种水域的环境特点、生活的海洋生物种类以及个体大小不同,食物链的长短也不一样。大洋区的生物种类食物链的营养级最多,其次是沿岸食物链,上升流食物链的营养级最少。

碎屑食物链:是以碎屑为起点的食物链。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碎屑,包括海洋生物尸体分解成的小碎块、食物残余、粪便、还有被河流冲进海中的颗粒物质。这些碎屑在水层和海底都被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直接或者反复利用。碎屑食物链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甚至比牧食食物链还要重要

生物量金字塔: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最终效果如图所示的海洋生物量金字塔。大体上,在连续的营养级上,个体的数量和总生物量是降低的,因为可以获得的能量在减少。金字塔越往上的营养级,生物个体的体型也越大。

在某些海洋环境中,生物量金字塔倒转的情况也有发生。例如,当一个种群较小但是周转率很高的浮游植物种群支持一个更大的浮游动物种群时,生物量金字塔就会倒转。所以,海洋的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具有多种形状,取决于不同营养级的周转率。

需要注意的是,能量金字塔不可能出现倒置的情况,因为能量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下一级生物的总能量必然少于上一级。

7、简述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流动关系。

生物群落是在特定的区域生活在一起的生物的组合。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了生物群落,再加上与之发生能量和化学物质交换的环境。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就是能量和营养物质。

光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流动:并非是一个循环,而是一个在太阳能持续供给基础上的单向的流动。从根本上,生态系统依赖于太阳光能的持续输入。(例如: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再被用到藻类的呼吸作用中。这些化学能也被传递到以藻类为食的动物中,支持它们的生长和其它生命活动。这些动物消耗机械和热能,都是逐渐耗散不能重复利用的能量形式,直到系统中的剩余的能量被耗尽。)

通常,生态系统中包含三个最基础的生物单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得到生长。包括被称作自养生物的藻类、植物、古菌和光合细菌。从另一个方面,消费者和分解者被称作异养生物,因为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依赖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化合物作为食物来源。

消费者以其它生物为食,它们可以是:植食,直接摄食植物或者藻类;肉食,以其它动物为食;杂食,可以摄食上述两种食物;细菌食性,仅以细菌为食。以细菌为代表的分解者分解碎屑中的有机物来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这些碎屑来自死亡和腐烂的生物残留,以及生物过剩的有机产物。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化合物重新成为自养生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盐。

海洋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流动:与生物群落内非循环、不定向的能量流动不同,营养物质的流动依赖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也就是说,物质并不是像能量那样耗尽了,而是通过生物群落中的各个成员将它们从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循环使用。

合成有机物的化学成分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系统,之后有机物通过摄食作用传递到消费者的动物种群中。当这些生物死亡以后,一部分物质在真光层中被重复利用,也有一些以碎屑的形式沉降到海底。这些碎屑在海底有一部分会成为其它生物的食物,另一些则被微生物再次转化成无机营养盐。当上升流将这些营养盐重新输运到上层,就会被藻类和植物吸收,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8、什么是游泳生物?游泳生物对海洋的适应性有哪些?

游泳生物是指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的海洋生物。

游泳动物包括海洋鱼类、哺乳类、爬行类、海鸟以及软体动物的头足类和甲壳类的一些种类等。大部分种类是肉食性种类,很多种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高级消费者。

游泳生物对海洋的适应性主要包括:①游泳生物移动的适应性;②游泳生物觅食的适应性;③深层游泳生物的适应性;④游泳生物逃避敌害的适应性;⑤其他适应性。

(一)游泳生物移动的适应性

为了保持在食物供给最丰富的表层海水中生活,海洋生物必须增加自身的浮力或者不停的游泳。游泳动物在一系列的适应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一个或者同时使用了这两个策略。

①储气装置(坚硬的气室、鱼鳔)空气的密度只有海水的大约千分之一,所以体内存储少量的空气就能显著增加身体的浮力。

②游泳能力(腹鳍、胸鳍)

(二)游泳生物觅食的适应性:猛扑vs巡游

(三)深层游泳生物的适应性

在黑暗的海底,发光的能力可能有以下一些功能:1. 在黑暗中寻找食物或吸引猎物。2. 交流和寻偶的信号发射。3. 逃避敌害,通过闪光使其短暂失明或者分散注意力。4. 伪装,腹部发出的光与投射下来的太阳光在颜色和强度上接近时,可以消除自己的身影。

一些深海鱼类还有其它的适应性,包括大而尖锐的牙齿、可以扩大的身体以适应体型较大的食物、有铰链的颌骨可以不受限制地张开,以及大到与身体不成比例的嘴。

(四)游泳生物逃避敌害的适应性

集群:利于产卵期充分受精、便于游动;

共生:(共栖、互利、寄生)

(五)其他适应性

海洋动物还有另一些机制帮助它们避开捕食者,或者使它们自己成为更加成功的捕食者。这些机制包括利用速度、分泌毒素、模拟其它有毒或者令人厌恶的种类,以及利用透明、伪装或者反荫蔽的手段。

9、简述世界、中国海洋渔业的发展、过度捕捞的危害和海洋环境资源的保护。

世界海洋渔业在五种生态系统中的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1. 非热带陆架;

2. 热带陆架;

3. 上升流区;

4. 沿岸和珊瑚礁生态系统;

5. 开放大洋。

当对鱼类现存量的捕捞活动过于频繁,导致种群中绝大多数是尚未性成熟的个体并因此无法通过生殖进行补偿时,过度捕捞就发生了。过度捕捞会导致海洋鱼类种群丰度降低,种群中的鱼类平均体型减小,以及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减少。危害:

①海洋中的生物数量和种类急剧下降,捕捞效率急剧降低。

②随着大型鱼类减少,捕捞业将目标放在了营养级更低的小型鱼类上。目前,低营养级的鱼类已经占据全球渔业产量的30%。而移除数量如此巨大的低营养级个体会给生态系统中的其它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尤其是以这些小型鱼类为食的生物。

③珊瑚礁生态系统也正在经受顶级捕食者被捕杀所造成的影响。

④最近的研究表明过度捕捞会导致鱼类遗传变异,平均生长率、成熟时间和体型都会一代接一代地削减。

⑤附带渔获物的损失,包括所有在针对商业种类的捕捞活动中被捎带捕捞上来的海洋生物。附带渔获物包括海鸟、海龟、鲨鱼和海豚,以及很多缺乏经济价值的鱼类。尽管其中的很多种类受法律保护,但是通常它们在被丢回大海的时候已经死亡了。

⑥水母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竞争者中有很多被过度捕捞和其它人类活动所消灭,从而制造了有利于水母生活的环境。未来,水母对海洋食物网的影响可能会继续增加。从而导致海水粘稠度的增加,形成一个“胶质化的海洋”。

如何保护:渔业要在未来保持活力,必须开展生态系统基础上的渔业管理。另外,重要的鱼类栖息地必须要得到保护,捕捞限制措施必须得以贯彻实施。积极制定并施行限制捕捞规定,合理设定禁渔期;保护海洋鱼类的生长繁衍、限制渔网孔径。于此同时,保护海洋环境资源应该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水产养殖效率,降低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尽管全球近250个鱼类和贝类养殖种类的产量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4倍,现在已经提供人们直接消费的海产品的近一半,但是一些类型的养殖实际上是增加了人们对于野生鱼类的需求。)

10、简述底栖生物与底栖生物群落,底栖生物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各种生物。

已知的26万多种海洋生物中,有超过98%的物种生活在海底。从砾石、沙质和泥质潮间带到泥质海沟,海洋沉积物为不同类型的生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环境。珊瑚礁的生物及其适应性:珊瑚虫属于海洋小型底栖动物,使用带刺的触手捕食。多数珊瑚约有蚂蚁大小,群体生活,形成硬的具有保护作用的碳酸钙结构。珊瑚存在于整个大洋中,但是珊瑚礁却只存在于温暖的浅海。

深海的物理环境:深海海底的物理环境稳定均一,与表层有很大不同。光照仅能到达水深1000米处,该深度之下光线无法到达。深海海底的温度只有3°C,在高纬度地区则会降至?1.8°C。海水盐度保持在略低于35‰的水平。氧气含量稳定并相对较高。大洋中脊处的压力超过200千克/平方厘米,深海平原处超300-500千克/平方厘米,最深的海沟处超过1000千克/平方厘米。底层的洋流虽然通常较缓慢,但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为多变。

底栖生物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

11、海洋各区域的生物及其适应性

①浪花带的生物及其适应性;(滨螺、海蟑螂、帽贝)

②高潮带的生物及其适应性;(滨螺、弹丸藤壶、岩草、石鳖)

③中潮带的生物及其适应性;(藤壶、茗荷、贻贝、海葵、寄居蟹、海胆)

④低潮带的生物及其适应性;(最丰富的为藻类)

⑤泥滩的生物及其适应性;(鳗草、龟草、招潮蟹)

⑥岩质潮下带的生物及其适应性;(大型藻类、大型甲壳类、牡蛎)

⑦珊瑚礁的生物及其适应性;

⑧深海热液群落的生物及其适应性。(管蠕虫、巨大的蛤类贻贝、铠甲虾、菌垫)

12、何谓藻类?藻类包括哪些类群?

答: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主要包括:细菌、藻类、粘菌、真菌、地衣。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鞭毛藻,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褐藻。

微型藻类主要包括:

金藻:金藻门的海藻体为单细胞,群体或丝状。藻体内含有橙黄色的β类胡萝卜素。其光合作用贮存物为金藻多糖。

硅藻:硅藻为单细胞或群体,其细胞壁由二氧化硅和有机物果胶质组成。含叶绿素a、叶绿素c以及硅藻素等色素,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光合作用贮存物为β-葡聚糖。硅藻为单细胞或群体,其细胞壁由二氧化硅和有机物果胶质组成。硅藻包括12,000多种,是海洋藻类中生产力最高的类群。

颗石藻:颗石藻为单细胞,外被小的钙质盘片,是由碳酸钙构成的颗石。每一个颗石藻和细菌一样大小,所以整个颗石藻细胞小到无法用浮游生物网捕获。颗石藻生活在温带和更暖一点的表层水中,海底的钙质沉积物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它们。

甲藻:甲藻是甲藻门生物的统称。多数为单细胞,具有两条鞭毛,因此有微弱的运动能力,能够主动移动到更加适合光合生产活动的区域。甲藻的壳是纤维素质的,可以生物降解而难以在海底沉积物中长期保存,所以一般没有地质学上的重要性。甲藻含有甲藻素,故藻体一般为黄褐色、红褐色或蓝绿色。光合作用

的贮存物为甲藻淀粉或脂肪。甲藻是引起赤潮的主要类群。此外,很多诱发赤潮的种类(如膝沟藻属)还具有产生生物荧光的能力。

大型藻类主要包括:

褐藻:褐藻属于褐藻门,包括种类最多的定生海洋藻类。它们的颜色从很浅的褐色到黑色。主要生长在中纬度冷水区域。(马尾藻属、巨藻属)绿藻:绿藻门的藻类在淡水环境中非常普遍,但是在海洋中的代表性并不强。多数海洋种类生活在潮间带或者浅水海湾中。它们体内含有的叶绿素使它们呈现绿色。它们只能长到中等尺寸,藻体最长处也很少超过30厘米。形状从很细的丝状分支到薄的片状。(海白菜、海绵藻、浒苔)

红藻:红藻门藻类是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的大型海洋藻类,超过4000种。分布在从潮间带最上缘到潮下带最外缘的各种生境中。很多附着海底生活,呈分支或者硬壳覆盖表面的形状。它们在淡水极罕见。红藻的尺寸从肉眼勉强可见到3米长不等。红藻在冷、暖水域都有分布,但是在暖水中的种类变异相对较小。红藻的颜色变化较明显,取决于其生长的深度。在上层,光线充足海域,它是绿色到黑色或者略带紫色。在光线较少的深水中,颜色从褐色到肉红。(紫菜、石花菜)

13、藻类的色素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海洋植物光合色素有:叶绿素(实际光合色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附属色素)据藻类的生物化学分析,各大门类几乎各具特殊的色素。色素成分的组成极为复杂,可分为4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不同,叶绿素有a、b、c、d、e这5种类型。

所有的藻类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 (C65H70O4N4Mg, mv=907)则仅存在于绿藻、裸藻和轮藻;叶绿素c存在于甲藻、隐藻、黄藻、金藻、硅藻和褐藻门,胡萝卜素中最常见的是β-胡萝卜素,存在各门藻类中;藻胆素只在蓝藻、红藻及隐藻中发现;因此可以说藻类所共有的色素为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14、简述各门藻类同化产物的类型、特点和加碘染色后特征。

淀粉:加碘起深紫色或黑色反应

蓝藻淀粉:加碘起淡红色反应

裸藻淀粉(副淀粉):加碘不起反应

脂肪(油滴):镜检亮(透明)而圆.

白糖素:镜检不透明,圆形、棒形和颗粒形,位于色素体外,折光强,为一种葡糖的集合物。

各门藻类的同化产物

、简述藻类生活史类型及其特点。

15

仅有营养生殖,只能以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生殖。

(二)无性生殖型

是生殖细胞(孢子)不经结合,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如小球藻、栅藻等。(三)有性生殖型

单相型的有性生殖:生活史中是单倍体藻类,仅合子是双倍体核相(2n),即静配同配,如水绵和轮藻。

双相型的有性生殖:生活史中仅有一个双倍体的藻类,只行有性生殖,减数分裂发生在产生配子之前。

(四)无性有性混合型

无世代交替:如衣藻、团藻常是在生长季节末期才行有性生殖,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植物体为单相型。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发生在合子行成之后,新植物产生之前。

(四)无性有性混合型:有世代交替现象

生活史中有二个或三个植物体;

单倍体的植物行有性生殖,合子萌发时不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双倍体的植物体;从孢子开始一直到产生配子,这一段时期都是单倍体,总称为有性世代。

此植物行无性繁殖,经减数分裂产生孢子,由孢子长出单倍体的植物。

合子到孢子体是无性世代的植物体。从合子一直到减数分裂之前这段时期是双倍体的,总称为无性世代。

16、试述主要藻类类群在海洋生物中的生态功能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功能:①藻类是海洋生态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发生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有机生物能。②藻类可作为一些滤食性等海洋生物的营养来源,如华贵栉孔扇贝、牡蛎等;

与环境的关系:①适当的藻类可以帮助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态;

②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的多度繁殖,造成赤潮(有些种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导致水体的污染,海水中溶解氧含量极低,海洋中鱼类等生物因缺氧死亡。

17、藻类光合作用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内部因素:

①藻类中含有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及含量;

②藻类之间的差异;

③同一藻类在不同生长阶段。

外部因素:

①反应条件:光、温度、必需矿质元素(N、P、K、Mg)

②反应原料:CO2浓度,水

18、藻类生物史类型中的营养生殖及意义?浮游动物有哪些营养模式,举例说明。

营养生殖主要是指多细胞藻体的部分细胞不产生生殖细胞,不经有性过程,离开母体后能继续生长,直接发展成新的藻体的一种生殖方式。营养生殖实质上是通过母细胞直接或有丝分裂产生子代新个体(按照营养生殖的定义,单细胞海藻由细胞直接分裂的生殖方式,其实亦是属于营养生殖范畴)。丝状体蓝藻有的是以藻体断裂或藻体分成数小段来进行营养生殖,断裂的或藻体分成的小段丝状体彼此离开各成一新的丝状体。颤藻科的物种是依靠丝体直接断裂来进行营养生殖,断裂是由于丝体中个别细胞的死亡所产生的。另外具有异型胞的物种,丝体被异型胞分隔成数小段(藻殖段或称连锁体),每一小段丝体构成一个生理单位,由异型胞处分离后成为新的丝体。

绿藻门中丝藻目内的物种,丝体断裂是普遍的繁殖方式,每段丝体可能只包含几个细胞,但都能生长成一新藻体。

19、海洋雪是怎样形成的及意义,列举与海洋雪相关的浮游生物并说明?

在深海中,由有机物所组成的碎屑像雪花一样不断飘落,称作海洋雪。海洋雪主要由有机物碎屑所组成,起源于海洋上部透光层的有机物生产活动。主要包含已死或将死的动植物(浮游生物)、原生生物(如硅藻)、细菌、粪便颗粒、泥沙和尘土等。

海洋雪的产量随光合作用强度和洋流季节性地波动,也就是说春天更大一些,因此一些深海动物的繁殖周期与此同步。

海洋雪的生态学意义:

①海洋雪中大多数的有机物不能到达海底,而是在头1000米飘浮过程中,被微生物、浮游动物和其它滤食性动物消费掉。由此,海洋雪可以被视作深海和底栖生态系统的基础,因为阳光不能到达这里,深海生物严重依赖海洋雪作为能量来源。在上层海水中未被消费掉的少量物质进入了海底表面的软泥,进一步被生物活动降解。

②在全球碳循环中,海洋雪的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温室效应:大气中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被浮游植物固定,随后以海洋雪的形式被传送到洋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再进入大气。大洋温度的不断上升可能引起海水的进一步分层,并导致深海碳储藏率的下降。

③海洋雪目前得到微生物学家的重视,因为上面附着有微生物群落。最近研究发现被海洋雪运输的细菌可能和以前从海底分离出的细菌交换基因。在这样广大的区域里也许存在尚未被发现的适应高压、低温的物种,能够应用于生物工程或者制药。

海洋雪的组成包括:已死或将死的动植物(浮游生物)、原生生物(如硅藻)、细菌、粪便颗粒、泥沙和尘土等。“雪花”(多成团或丝)是较小的颗粒被含多糖的黏性物质粘在一起形成的大的聚集体。这种多糖称作“透明胞外聚合物颗粒”,是由细菌或浮游生物产生的天然聚合物。随时间推移,这些聚集体直径可长到几厘米,需要几周时间才能飘到海底。

20、请说明钵水母的生活史,并说明水母爆发的原因?

钵水母类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胃襄内,由内胚层产生。原始的种类在隔板两侧共有8个生殖腺。无隔板的种类具有4个,海月水母就有4个马蹄形的生殖腺体在胃囊的底部,性成熟时常有色泽,易于识别。生殖细胞排到海水中或口腕处受精,受精卵经囊胚期发育成浮浪幼虫,经过一段自由游泳之后,用其前端固着在物体上发育成水螅型幼虫,称为钵口幼虫,钵口幼虫以后由顶端到基部进行横裂生殖,这时称为横裂体,以后横裂体由顶端开始依次脱离母体形成幼年的水母型体,称蝶状幼体,横裂体可以生活一到数年,全部横裂体脱落之后,它又可以重新形成钵口幼虫,所以横裂体是无性生殖阶段。蝶状幼体很小,边缘有很深的缺刻。它经过大量的取食后发育成水母型成体。远洋漂浮的钵水母类没有固着生活的阶段,它们或是直接发育,例如游水母,棕色水母,或是幼虫保持在亲本的胃腔内或其他部位,例如霞水母。

水母暴发的危害:①影响渔业生产:堵塞网孔;杀死鱼类;资源补充;②引起生态体制转换:食物链改变、引发赤潮;③影响人类社会:破坏旅游、电站运行其中水母暴发又与近年来的赤潮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水母类捕食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捕食浮游植物,当浮游动物因为摄食压力增大减少时,浮游植物数量激增,可导致赤潮的发生,另一方面,水母与鱼类争夺食物资源,甚至捕食仔

稚鱼、鱼卵,又是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对渔业资源的危害很大。

水母爆发的原因:

21、请写出某一类群浮游植物(蓝藻、球石藻)与其它藻类如硅藻甲藻等在细

22、简述藻类与人类的关系。

1)为鱼类的直接或间接饵料

2)初级生产者,制造有机物,大气中氧的主要来源

3)固氮作用:1.7亿吨/年

4)人类食品:螺旋藻、紫菜、海带、浒苔

5)地质指标

6)污染的指示生物,判断水体的水质

7)净化水体

8)利用藻类发电

9)工业原料;医学上

10)作为转基因载体

23、光和营养怎样影响浮游植物的生产力?(氧、细胞个数/生物量)什么是营养盐限制?什么是光限制?

影响顺序:光照、水温和营养盐Si

营养盐限制:在海洋中,浮游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有很多种,主要有大量营养元素(氮、磷和硅)、微量营养元素(铁、锰和锌等)、有机物及各类维生素类等。由于硅、有机物、微量元素及各类维生素等在海水中的含量都相对比较丰富,一般不会成为近岸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N、P 经常是海洋中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海水中浮游植物的营养盐限制最早是由Redfield等人提出的海洋硅藻生长繁殖所需要的Si∶N∶P的最适摩尔比大约为16∶16∶1。Justic等提出了浮游植物营养盐的相对限制性法则:(1)如果Si:P>22且DIN:P>22,则磷酸盐为限制性营养元素;(2)如果DIN:P<10且Si:DIN>1,则溶解无机氮为限制性营养元素;(3)如果Si:P<10且Si:DIN<1,

则溶解无机硅为限制性营养元素。

特点:①污染源广;②持续性强,危害大;③扩散范围广;④防治困难。

种类:①石油及其制品;②塑料制品;③重金属;④农药;⑤有机废水和污水;

⑥放射性物质;⑦热污染;⑧生物污染

26、科学家利用核酸的特殊结构和其他化学性质的不同来区分细菌与古细菌,你能不能想到不仅可以区分这两个域,还可以使它们有别于原生动物的其他特征。

答:细胞显微结构、代谢方式、繁殖方式

27、一种自养的原生生物,如硅藻或甲藻,可以简单地通过失去叶绿素进化为可以运动的原生生物(因此为原生生物),那么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答:可以通过摄食其他小型原生生物而不需要自身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8、如果两侧对称的体型是从腔肠动物进化而来,你认为它是从哪一类群或哪几类群开始发生的?为什么?

答:如果说是腔肠动物,是从水母或珊瑚的浮浪幼虫;如果不是说腔肠动物,可能是扁形动物而来。

29、头足类动物鱿鱼、章鱼和其他同类的软体动物在结构和行为上要比其他软体动物复杂。是什么因素引起这些进化呢?大量头足动物的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在某些海洋环境中很普遍,甚至处于优势地位。现存的头足类动物只有650种,远远少于腹足动物。头足类动物最终胜利了吗?你认为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答:生活环境经常发生变化,驱使头足类动物需要躲避复杂的身体机制,因此在结构和行为上更加复杂。

并没有。一方面大部分头足类没有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被pass掉;另一方面头足类运动能力较强,地域隔离影响小。

30、浮游生物不能有效地游动,而随着水流漂移。你可能认为水流会将浮游生物分散到海洋的各个角落,但是许多种类受限于特定的区域。是什么机制可能使一个物种维持它特有的分布呢?

答:每个海域的各种环境因子均不相同,特定的环境产生特定的物种,特定的物质适应特定的环境。

31、在温暖的亚热带水域和较冷的区域,都发生了具刺的硅藻种类。由于温度高的水比温度低的水密度小,你能推断出在暖水中和冷水中的硅藻个体的刺有所不同吗?为什么?

答:暖水中硅藻个体的刺比冷水中的要多很多。暖水的密度比冷水的小,根据浮力定律,相同的物体在密度小的海水中浮力就小,因此需要较长较多的刺来增加下沉的阻力。

32、珊瑚礁的生长与生态学意义。

珊瑚虫属于海洋小型底栖动物,使用带刺的触手捕食。多数珊瑚约有蚂蚁大小,群体生活,形成硬的具有保护作用的碳酸钙结构。珊瑚存在于整个大洋中,但是珊瑚礁只存在于温暖的浅海。

珊瑚生长所必须的环境条件:除了温暖的水体,还包括:①强烈的阳光。珊瑚自身不需要阳光,需要阳光的是与其共生的微型甲藻——虫黄藻,因为虫黄藻需要进行光合作用。②强烈的波浪或海流作用。为珊瑚带来营养盐和氧气。④低浑浊度。由于水中悬浮颗粒容易吸收辐射能量,干扰珊瑚的滤食过程,甚至会埋葬珊瑚,所以在河口附近常常不会发现珊瑚。⑤咸水。如果水体盐度太低,珊瑚就会死亡。⑥可附着的硬基质。珊瑚不能在泥基质上附着,所以它们常常在前代的骨骼上形成自身的碳酸钙骨骼,进而产生几千米厚的珊瑚礁。

珊瑚与藻类的共生:虫黄藻生活在珊瑚虫的组织中,为珊瑚寄主提供持续的食物,珊瑚为虫黄藻提供营养盐。尽管珊瑚虫也通过捕获微小浮游生物来作为食物,但共生虫黄藻所提供营养占了总量的90%。这样,珊瑚便能在营养缺乏的热带大洋中生存。此外,藻类还能从珊瑚体液中获取二氧化碳进而促进珊瑚的钙化过程。珊瑚的重要性:①珊瑚礁中生活着25%的海洋生物物种,丰富了生物物种多样性。珊瑚礁可以提供隐蔽场所、食物以及繁殖场所;②从珊瑚礁生物中发现了大量新的药用化合物;③珊瑚礁还可以防止海岸侵蚀,减少沿海社区受风暴潮和海啸的影响。

珊瑚的被破坏的原因:①人为破坏;②刺冠海星现象;③珊瑚的白化(温度升高导致)

33、分类学提纲

第一章:海洋植物

第二章:原生动物(纤毛虫类、鞭毛虫、孢子虫、肉足虫、有孔虫)

第三章:海绵动物门

第四章:腔肠动物门(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第五章: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寡毛纲、蛭纲;沙蚕、仙虫)

第六章:软体动物门(单板纲、多板纲、腹足纲、双壳纲、掘足纲、头足纲)第七章:节肢动物门(鲎、海蜘蛛、卤虫、剑水蚤)

第八章: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海星、海蛇尾、海胆)

第九章:原索动物:头索动物(文昌鱼)、尾索动物(海鞘)

第十章:海洋脊椎动物

34、不同层面的进化关系

动物的身体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演化的过程和路线是十分复杂多样的,至今人类也无法研究和表达清楚,但可从下列方法看动物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路线和关系:

①单细胞(原生动物)→多细胞(除原生动物外的所有动物);

②不对称→辐射对称(海绵动物、腔肠动物)→两侧对称(扁形动物及其之后的动物);

③无胚层(原生动物)→两胚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三胚层(扁形动物及其之后的动物);

④无体腔(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原体腔(线形动物)→真体腔(环节动物及其之后的动物);

⑤身体不分节(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身体同率分节(环节动物)→异律分节(节肢动物、脊索动物);

⑥无口(原生动物)→原口(线形动物、纽形动物、软体动物、星虫、螠虫、甲壳动物)→后口(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

⑦无脊索→有脊索(尾索动物、头索动物)→有脊柱(脊椎动物);

⑧无神经系统(原生动物、海绵动物)→散漫神经系统(腔肠动物)→腹神经索(扁形动物)→背神经索(脊索动物)。

动物的身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演化的过程和路线是十分复杂多样的,至今人类也无法研究和表达清楚,但可从下列方面看动物类群之间的系统演化路线和关系:

34、浮游生物的分类、游泳生物的分类、底栖生物的分类

浮游动物的种类极多,从低等的原生动物、水母、栉水母、轮虫、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到高等的尾索动物,几乎每一类都有代表。

一、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0是?个?态学概念,是指在?中营浮游?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硅藻门、?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和绿藻门,?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二、浮游动物的分类:

①原生动物:鞭毛类、有孔虫类、纤毛类

②刺胞动物:水螅水母纲和钵水母纲(僧帽水母、海月水母、沙海蜇等)

③栉水母类:

④毛颚动物:箭虫

⑤环节多毛类动物:蠕虫

⑥软体动物:翼足类

⑦甲壳动物:桡足类、枝角类、磷虾、糠虾、哲水蚤目、剑水蚤目、猛水蚤目

⑧尾索动物:海樽类

⑨其他浮游动物

三、游泳生物的分类:

①鱼类:圆口纲(鳗鲡);软骨鱼纲(鲨、鳐);硬骨鱼纲(大部分鱼类)

②甲壳类:大洋性游泳蟹类、磷虾

③头足类:鱿鱼、乌贼

④爬行类:海龟、海蛇、蜥蜴、咸水鳄

⑤鸟类:海鸥、海燕

⑥哺乳类:鲸

⑦肉食目:海濑、北极熊、鳍足类(海象、海豹、海狮、海狗)

⑧海牛目:海牛、儒艮

⑨鲸目:鲸、海豚、鼠海豚

四、底栖生物的分类:

36、海洋生物学研究热点问题有哪些?

答:重点研究内容:发育与生殖生物学基础;基因组学与基因转移;病原生物学

与免疫;生物活性及其产物;生物修复、极端生物共生及防附着;生物多样性与政策及其它。

重点发展领域:

①发育与生殖生物学基础

海洋生物胚胎发育、变态、成熟及繁殖各个环节的生理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理,不仅对于阐明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与生殖的分子调控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对于应用生物技术手段,促进某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及调控其生殖活动,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包括: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甲状腺激素受体、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一催乳激素、渗透压调节激素、生殖抑制因子、卵母细胞最后成熟诱导因子、性别决定因子和性别特异基因等激素和调节因子的基因鉴定、克隆及表达分析,以及鱼类胚胎于细胞培养及定向分化等。

②基因组学与基因转移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自然成为海洋生物学工作者研究的新热点。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对有代表性的海洋生物(包括鱼、虾、贝及病原微生物和病毒)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定。

同时进行特定功能基因,如药物基因、酶基因、激素多肽基因、抗病基因和耐盐基因等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近几年研究重点集中在目标基因筛选,如抗病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等作为目标基因;大批量、高效转基因方法也是基因转移研究的重点方面,除传统的显微注射法、基因枪法和精子携带法外,目前已发展了逆转录病毒介导法,电穿孔法,转座子介导法及胚胎细胞介导法等。

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

弄清海水鱼、虾、贝类的免疫机制对于培育抗病养殖品种、有效防治养殖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是病原微生物致病相关基因、海洋生物抗病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系的建立、海洋生物免疫机制的探讨、DNA疫苗研制等

抗菌肽的研究

④生物活性及其产物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利用是当今海洋生物技术的又一研究热点。现人研究表明,各种海洋生物中都广泛存在独特的化合物,用来保护自己生存于海洋中。

海绵含有PTX-2 (肌动蛋白阻滞剂) , 一种对付缺乏P53基因的癌细胞的新抗癌物质。和海洋藻类提取物、活性肽、多糖、萜和甾。

对极端生物研究也成为近年来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重点方面。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包括抗肿瘤药物、工业酶及其它特殊用途酶类、极端微生物中特定功能基因的筛选、抗微生物活性物质、抗生殖药物、免疫增强物质、抗氧化剂及产业化生产等。

⑤海洋环境生物技术

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是海洋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是比生物降解含义更为广泛,又以生物降解为重点的海洋环境生物技术。其方法包括利用活有机体、或其制作产品降解污染物,减少毒性或转化为无毒产品,富集和固定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等),大尺度的生物修复还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调控等。

应用领域包括水产规模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城市

排污以及海洋其他废物(水)处理等。

微生物对环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降解过程的生化机理、生物传感器、海洋微生物之间以及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和互利机制,抗附着物质的分离纯化等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⑥分子标记技术与遗传多样性

研究了将鱼类基因内含子作为遗传多样性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利用寄生性原生动物和有毒甲藻基因组DNA的间隔区序列作标记检测环境水体中这些病原生物的污染程度。

应用18S和5.8 S核糖体RNA基因之间的第一个内部间隔区(ITC—1)序列作标记进行甲壳类生物种间和种内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了斑节对虾三个种群的线粒体DNA多态性,用PCR技术鉴定了夏威夷Gobioid苗的种类特异性。

⑦DNA疫苗及疾病防治

抗鱼类坏死病毒的DNA疫苗的构建;

养殖对虾病毒病原检测的ELISA试剂盒;

海洋生物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建立了测定牡蛎病原的PCR—ELISA方法;研究了LatrunculinB毒素在红海绵体内的免疫定位;

低等海洋生物的免疫系统研究。

37、简述被囊动物的特征。

1.分布

浮游被囊动物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洋。但是,由于各海区的环境不同,无论在种类组成上或在数量上都有较大的差异。在热带海,海樽纲的种类较多,有时数量也大,是热带浮游动物的主要种类(包括许多纽鳃樽、火体虫及海樽)。它们常被暖流带到高纬度海域,但在高纬度的冷水区,即使能存活一段时间,却不能繁殖。因此,这类动物可作为暖流的良好指示生物。在有尾纲,除了一些暖水性种类以外,许多种类的分布是很广的。例如,异体住囊虫是著名的广温(3.2-29.5°C)、广盐(11.4-36.7)性种类。一般,纽海樽、火体虫和海樽是外海浮游动物群落的成员;而住囊虫则常是沿岸海区的浮游动物优势种之一。例如,异体住囊虫可作为沿岸流的指示种。

2.食性

浮游被囊类是滤食性动物,属于纤毛粘液摄食类型。浮游被囊动物包括有尾类,海樽和纽鳃樽等,都有被囊或“住屋”,不但起着保护作用,而且是滤食器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尾类,虫体倒悬于“住屋”内,进入“住屋”的限于很细小的饵料颗粒,然后含有这些微小颗粒[主要包括微型浮游生物的水流再次通过更细密的过滤网孔的大小仅0.08μm,有尾类的“住屋”是经常更换的,往往在几分钟内旧的“住屋”膨胀,便分泌出新的“住屋”;当过滤器被阻塞时,“住屋”便被抛弃,这些被抛弃的“住屋”成为海水腐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些浮游动物,特别是小型游泳动物的饵料,这对丰富水域的营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纽鳃樽的滤食主要是借助体壁肌带的收缩,使吸入的水流通过它们的过滤系统。在大多数种类,动物从水流中经过过滤收集的颗粒饵料,由身体后端的内柱不断地分泌粘液形成圆锥形“食物条”,吞入口中。一般认为,它们对饵料颗粒缺乏选择能力,从小于1μm到大于lmm以上的颗粒都能被滤食。每个纽鳃樽的清滤率超过过100 mL/min。它比典型的沿岸桡足类的清滤率约大103倍。考虑到纽鳃樽的高的生长率和短的世代时间,这类动物对其分布水域中的海洋浮游生物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考研光学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考研光学真题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光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计算器。 1. 概念题(15 分,每小题 3 分) 1) 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 2) 解释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3) 解释辐照度和辐亮度 4) 同一个物体,经针孔与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何不同? 5) 在夜晚的江面上,为什么路灯生成的倒影是拉得很长的一条光带?

2. 置于空气中的平凸薄透镜,其光焦度为 2 ?1m ,折射率为 1.5,求薄透镜焦距和凸面的半径。(6 分) 3. 有一个焦距为 200mm 的胶片照相机,在速度为 18km/h 的列车上拍摄 10m远的物体,如果拍摄的方向垂直于列车前进方向,求能够拍摄到清晰照片时,允许的最长曝光时间是多少?(假定人眼的极限分辨角为 1 角分)(8 分) 4. 显微镜目镜焦距为 25mm,使用此显微镜分辨清楚相邻 0.00075mm 的两个点,求需要选择物镜的倍率是多少?(假定人眼的视角分辨率为 1 角分,即 0.0003弧度)(8 分) 5. 一架 10×的开卜勒望远镜,物镜焦距为 100mm,求望远镜目镜焦距?与观察无限远目标相比,当用此望远镜观察距离 500mm 处的目标时,需要的调焦距离是多少?假定该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之间有足够的调焦可能,求此时仪器的实际视放大率等于多少。(13 分)

6. 今有一振动方向与入射面的法线成45度角的线偏振光以48 37′角入射到玻璃空气界面上,玻璃折射率为n=1.51。试确定反射光的偏振状态(光电场矢量末端轨迹、旋向)。 (12 分) 7. 一束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线偏振激光和一束太阳光分别以60 角斜入射到折射率为n = 1.5的窗玻璃上,若不计玻璃内的多次反射和折射,求其透过率,并说明它们透过窗玻璃后的偏振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4 分) 8. 今有一波长为λ = 5μm 的红外光垂直入射到两表面镀有折射率为n = 2.35 膜层的锗片( n = 4 )上,膜层的光学厚度为 1.25μm,若不计吸收损耗,试计算该光透过锗片后光能的损失为多少? (10 分) 9. 在杨氏实验中,点光源为中心波长λ = 500nm 、线宽?λ = 10nm 的复色光源,试求观察屏上最多能看到多少级干涉条纹。 (12 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遗传学入学试题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九九六年分子遗传学 一、请说明高等动植物的基因工程与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的异同。什么是当前真核生物基因工 程的前沿?你认为目前动植物基因工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什么?(20分) 二、在遗传学的发展中模式生物的应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请用一种你最熟悉的模式生物,较 为系统地阐述应用该模式生物进行研究对分子遗传学的贡献。(15分) 三、从突变产生的机制看能否实现定向突变?试从离体和活体两种情况予以说明。(15分) 四、什么是基因组大小与C值的矛盾?造成这种矛盾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估计真核生物基因 组的基因数目?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否作用于基因组的大小,请阐述你的观点。(15分) 五、水稻黄矮病毒含有负链RNA基因组,在完成对该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N)序列测定的 基础上,将N的编码序列置于水稻Actl基因(是一种组成性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下游,通过基因枪方法导入一个水稻的粳稻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的水稻植株在攻毒试验中表现出对黄矮病毒的抗性。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以下两点: 1.转基因水稻的抗性确实是由于N基因导入水稻基因组表达的结果,而不是在转化过程中由于突变造成的; 2.转基因水稻的抗性是由于N基因的转录产物造成的,而不是该基因的翻译产物造成的。(20分) 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分子遗传学中广泛地用于各类研究,请具体地说明限制性内切酶在 研究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15分)

1997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分子遗传学(A卷) 一、在通过测序获得一个基因组克隆的DNA序列后,怎样才能了解该序列可能具有的基因功能,请提出你的研究方案。(20分) 二、请简单介绍你的硕士论文研究(或相当于硕士论文研究)的工作。如果这些工作涉及分子遗传学,请提出你深入研究的设想;如果你以前的工作与分子遗传学无关,也请你提出深入到分子水平的设想。(20分) 三、请指出目前阶段基因工程技术的局限性,并分析这些局限性的原因(你可以在人类基因冶疗,动物基因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三个方面任选一个来回答,也可以都回答)。(20分) 四、请说明基因组计划与生物技术的关系。(20分) 五、请说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在分子水平上的特征。(20分)

2010年中科院土壤学复试题目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75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以下属于粘土矿物的是:( ) A.斜长石 B.石英 C.伊利石 D.正长石 2. 土壤的容重一般为()。 A. <0.8 g/cm3 B. 0.8-2 g/cm3 C. 2-2.5 g/cm3 D. >2.5 g/cm3 3. 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种植水稻后,土壤中的pH值会发生变化,pH值会()。 A. 南方变高,北方变低 B. 南方变低,北方变高 C. 同时升高 D. 同时降低 4. 一般土壤中所含的主要原生矿物为()。 A. 石英 B.高岭石 C. 水云母 D. 蒙脱石 5. 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结构体为()。 A. 块状 B. 核状 C. 柱状 D. 团粒状 科目名称:土壤学第1页共4页

6. 土壤有效水的计算一般为()。 A. 凋萎系数减去田间持水量 B. 田间持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C. 饱和含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D. 饱和含水量减去田间持水量 7. 石灰可用于改良()。 A. 盐土 B. 酸性土 C. 碱性土 D. 中性土 8. 土壤缓冲性能最强的土壤为:() A. 壤土 B. 砂土 C. 粘土 D. 砂壤土 9. 土壤塑性出现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含水量的()。 A. 上塑限 B. 下塑限 C. 塑性指数 D. 流限 10.在水平状态下,水分在不(非)饱和流动中的主要推动力为()。 A. 溶质势 B. 温度势 C. 基质势 D. 压力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土壤科学三大学派中,其中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的最大贡献是产生并推动了______工业的发展。 2.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 3. 气候南涝北旱、土壤PH南_________北___________是限制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 4. 生产上秸秆还田时,往往需要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无机氮肥,其目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5. 土壤潜性酸可划分为pH NaCl表示的______酸度以及pH NaOAC表示的______酸度两种。 科目名称:土壤学第2页共4页

2017年中科院遗传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遗传学》考试大纲 本《遗传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等。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对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并能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熟练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了解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概念,了解遗传学研究相关的新技术。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遗传学计算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染色体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 1.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与意义; 2.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了解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中的行为; 3.了解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4.掌握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 5.掌握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装与结构模型。

(二)经典遗传学 1.熟练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定律和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 2.了解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主要类型,理解伴性遗传规律; 3.熟练运用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进行重组频率的计算,掌握三点测交法的原理与应用; 4.掌握谱系的遗传分析方法; 5.理解遗传互补检测的原理,熟练掌握遗传互补检测的原理与应用; 6.理解剂量补偿效应的概念; 7.熟练掌握基因型(genotype)、表现型(phenotype)、外显率(penetrance)、表现度(expressivity)等概念,掌握表型比率的计算方法; 8.掌握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 9.了解基因突变互作的主要类型与原理。 (三)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1.熟练掌握DNA双螺旋模型。了解DNA的其它构型; 2.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掌握基因的类型,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3.掌握基因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对应关系; 4.理解等位基因、等位突变的性质与特点; 5.了解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的类型与特点; 6.理解基因家族的概念; 7.了解基因的丢失、扩增、重排的特点与意义; 8.掌握重组测验进行基因定位的原理,理解图位克隆的原理,了解遗 传拯救(rescue)或分子遗传互补实验确定基因功能的原理。 (四)遗传重组与遗传分析 1.掌握同源重组、位点特异重组的原理与特点; 2.熟练掌握遗传重组作图的原理与应用; 3.掌握缺失作图的原理和方法;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一、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之一。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任名誉院长,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江桂斌院士任院长。师资队伍及科研遵循“三统一、四融合”的科教融合办学方针,资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协办。学院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具有多个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同时,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有利地保证了研究生正常生活与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0名(包括: 预计接9收推免生10名;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约4名;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约4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842土壤学 1、黄昌勇主编.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821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第五版,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复试原则 1.英语测试。满分100分,包括:英文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20分)、英文听力会话(30分)、科技文献翻译(50分)。 评分标准:从语法、词汇、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考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业务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包括: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工作情况;专业知识问答。 评分标准: (1)现有专业知识与硕士期间计划从事的科研活动的吻合程度(20分) (2)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扎实程度(20分) (3)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兴趣(20分) (4)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20分) (5)科研能力、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素质(20分) 3.复试成绩 = 英语测试成绩× 30﹪+业务能力测试成绩× 70﹪ 六、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录取原则以及录取名单(2018) 录取成绩= (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录取原则: 1.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复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予录取。 4.各专业按录取成绩择优录取。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等信息汇总

一、动物研究所简介 动物研究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贡献卓著。1962年由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合并成为现在的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目前拥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即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有馆藏量近800万号的动物标本馆;还建立了国家动物博物馆,以及众多的野外观察研究台站和基地。研究所主要定位在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及其人与自然协调并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在珍稀濒危动物保护、有害动物控制、资源动物可持续利用、动物疾病预警与防控、生殖与发育生物学、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动物研究所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生物学学科评估中整体水平排名第二,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生物学学科评估中整体水平排名第五,在2005年及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荣誉称号。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动物研究所为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7年获准开展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资格授予工作;1988年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4年获准为博士生导师自行评定单位;1997年、2000年先后两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一级学科(生物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8年,动物研究所“生态学”获得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2011年,生态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四个学科被中科院评为重点学科。2010年,增设生物工程硕士培养点;2011年,成功增列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三个学术型硕士培养点。2014年,成功增列基因组学博士及硕士培养点。2016年,成功增列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两个学术型博士培养点。2017年,成功增列再生医学博士及硕士培养点。现有在学研究生600多人。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2017年中科院土壤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土壤学概况 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 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 壤腐质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四)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 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 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六)土壤水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 线 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 分布和土面蒸发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户口使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户口使用指南 国科大学生处户籍办公室编 2015年3月 一、基本信息 1、国科大学生集体户口基本信息 户口首页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3号 户口登记机关: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中关村派出所 户口类型:非农业集体户口 2、中关村派出所基本信息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甲15号(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西侧) 办公时间:9:00-12:00,14:00-17:00 咨询电话: 3、国科大学生处户籍管理办公室基本信息 业务范围:新生户口落户,毕业生户口迁出,在校生户口卡借用、复印件及开具户籍证明 办公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0号(保福寺桥南)青年公寓东平房131室 咨询电话:(周末不上班,节假日及寒暑假另行通知) 4、国科大教职工、博士后集体户口由户籍办管理 联系电话: 二、新生户口迁移指南 1、学生户口是否需要迁到学校? 学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就读,可自愿选择是否将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口。户口迁移仅限入学或离校(毕业/退学)时办理,在校期间无法将户口迁入或迁出。 2、学生户口迁入学校有何作用? 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将个人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口,便于就近办理出入境证件及签证、结婚生育手续、无犯罪证明、公证以及其他需要户口材料的手续。不迁入集体户口不影响毕业后的留京落户。 3、哪些新生的户口可以迁到学校? 由中科院北京地区研究所录取的非定向研究生,可自愿选择将户口迁入学校; 录取类型为定向、委托或非脱产自筹培养研究生,不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已持有北京市、上海市常住家庭户口或工作单位集体户口的新生,户口不迁入学校; 春季入学/转博的研究生,可于当年9月份随秋季新生一起办理户口迁入。 4、新生户口迁入地址 由京外地区持《户口迁移证》迁入的新生务必确保迁移地址准确,否则无法落户。 5、新生户口迁移材料具体要求 ①从京外地区迁入的新生,需上交《户口迁移证》。迁移证中“出生地”和“籍贯”两项信息必须具体到市或县,且婚姻状况不得为空。如有遗漏必须返回迁出地派出所更正(手写更正处需盖章确认)或提交相应证明材料。否则不予接收,无法落户。 ②来自北京各高校的新生,需上交《常住人口登记卡》。户口卡中“出生地”和“籍贯”两项信息必须具体到市或县,且婚姻状况不得为空。如有遗漏必须返回原派出所更正,否则不予接收,无法落户。 6、新生如何办理北京市身份证? 根据北京市公安机关规定,持《户口迁移证》入校的京外新生,可在入学时同时办理北京市居民身份证。办理时需采集个人照片及指纹,并缴纳工本费20元/人。具体时间安排请留意相关通知。 采集身份证照片时,请穿着深色有领衣服,露出眉毛及耳朵,勿佩戴首饰、发饰,勿化浓妆。7、新生入学多久后可以使用户口? 因涉及信息核查、材料制作、指标审批等手续,入学新生(含春季、秋季新生)的户口一般要到当年12月底方可使用,具体时间以相关通知为准。启用同时发放京外迁入新生的北京市身份证。 三、在校生户口使用指南 1、在校生如何借用户籍材料? 在校生借用户口,需首先到所在研究所(院系)研究生主管老师处开具借用户口的介绍信,准确填写借用事由,经办人签字后分别在骑缝处及落款位置加盖公章。于工作时间持介绍信及本人学生证到学生处户籍管理办公室办理相关事宜。 2、在校生如何办理出入境证件?(详见附件1) (1)因私出入境证件包括: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地区通行证》; (2)户口已迁至学校的在校生办理因私出入境证件,可直接进入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在线预约,并持身份证原件及近期二寸免冠白底彩色照片(不需户口)前往预约受理大厅办理即可; (3)户口未迁入学校集体的在校生也可在京办理出入境证件,需首先进入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在线预申请,申请审核通过后网上预约,根据预约的时间,持①个人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②居民身份证

中科院考博土壤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方向)

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发生土壤学指土壤是地壳表层岩石、矿物风化的产物,在气候、生物、地形等环境条件和时间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体。农业土壤学则主要研究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等。 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而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为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为土壤剖面,其深度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活过程中,同时不断的供给植物以最大数量的有效养料和水分的能力。 土壤原生矿物:指那些进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硅氧四面体: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构成。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的底,硅离子位于3个氧离子之上中心低凹处,第4个氧离子位于硅离子的顶部。 铝氧八面体:1个铝离子和6个氧离子构成。6个氧离子排成2层,每层都有3个氧离子排成三角形,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替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空穴内。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有机质土壤:把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土壤腐殖质(humus):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和。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的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由其一系列转化和矿化过程所构成的物质流通。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到达土壤有机质所需的时间。 激发效应:当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它分为正负激发效应,正激发效应能加速土壤微生物碳的周转,引起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加速原有有机质的分解。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根圈(rhizosphere)植物根系及其所影响的范围。 根/土比值: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菌根(mycorrhiza):存在于一些树木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菌根的共生联合体。 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容积)的质量。2.6-2.7g/cm3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空隙)的质量或重量,1-1.5g/cm3。浸水容重:干土质量除以沉淀体积,反映浸水条件下土壤结构状态和淀实程度。 土壤孔隙度:全部空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空隙比:土壤空隙容积除以土粒容积。 单粒: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可以单个的存在。 复粒:在质地粘重及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 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结构: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 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高分子化学部分(75 分) 一、名词解释 (共10分,每小题2分) 1. 环氧值; 2. 自由基寿命; 3. 悬浮聚合; 4. 几率效应; 5. 高性能聚合物。 二、选择题 (共20分, 每题选一最佳答案, 每小题2分) 1.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氯乙烯聚合中以向单体的链转移为主; b) 氯乙烯聚合中常采用引发剂调节聚合反应速度; c) 氯乙烯聚合时, 引发剂的半衰期较长时残留率较大; d) 氯乙烯聚合中, 采用时间调节聚氯乙烯的分子量。 2. 对单体纯度要求最高的逐步聚合方法是: a) 界面聚合; b) 溶液聚合; c) 熔融聚合。 3. 下列单体最容易进行阳离子聚合的是: a) CH2=CHCl; b) CH2=C(CH3)2; c) CH2=CHPh;

d) CH2=CH2。 4. 丙烯酸二茂铁甲酯与苯乙烯 (St)、丙烯酸甲酯 (MA)、醋酸乙烯 (VAc)共聚的竞聚率分别为r1 = 0.02, r2 = 2.3、r1 = 0.14, r2 = 4.4、r1 = 1.4, r2 = 0.46, 丙烯酸-二茂铁乙酯与上述三种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a) St MA VAc; b) MA St VAc; c); MA St VAc; d) VAc MA St。 5. 微悬浮聚合的机理主要是: a) 胶束成核; b) 液滴成核; c) 水相成核。 6. 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在苯、甲苯、四氢呋喃、硝基苯中用萘钠引发聚合, 在其中聚合速率最大的溶剂是: a) 苯; b) 甲苯; c) 四氢呋喃; d) 硝基苯。 7. 下列不能进行配位聚合的单体是: 8. 聚丙烯和聚丁二烯的立体异构体数目分别是: a) 4、3; b) 2、2; c) 3、4; d) 3、3。 9. 用BF3-H2O引发四氢呋喃开环聚合,既能提高反应速率又不降低聚合度的最好方法是:

土壤学

土壤学

1.《土壤学》(第二版),西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2.《土壤学》(上、下册),东北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3.《区域土壤地理》,刘世全、张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4.《中国土壤》,席承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四川土壤》,四川省农业厅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中国土壤》,熊毅、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 7.《土壤学》,罗汝英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8.《中国红壤》,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9.《中国农业土壤概论》候光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0.《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1.《土壤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1996 12.《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13.《土壤发生与分类学》,张凤荣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4.《土壤肥料学》,王介元,王昌全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5.《环境土壤学》牟树森,青长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6.《英汉土壤学词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5 17.《土壤学名词》,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18.《基础土壤学》,熊顺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19.《土壤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壤学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0.《土壤环境学》,李天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1.《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2.《土壤学》,朱祖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23.《The Natural and Properties of Soils(Eleventh Edition)》,Brandy,N.C. and Well,R.R, prentice Hall 24.《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Tan,K.H., Marcel Dekker,1994 25.《Soil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Paul,E.A.and Clark,F.E.,Academic Press,1996 26.《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陈文新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27.《土壤物理学(附实验指导)》,华孟,王坚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28.《土壤溶质运动》,李韵珠,李保国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29.《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30.《土壤地理研究法》,赵其国,龚子同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 31.《土壤学》,林大仪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2.《土壤肥料学》,范业宽、叶坤主编,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3.《土壤肥料学》,吴礼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4.《土壤肥料学》,谢德体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讲授纲要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 第一章绪论 向上 目的要求: 使得学生了解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任务与土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内涵。 教学内容: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土壤学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土壤学真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计 30 分) 1、同晶替代 2、腐殖化系数 3、土壤萎蔫系数 4、土壤热容量 5、土壤自净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计 20 分) 1、土壤矿物按矿物的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_________ 。 2、土壤微生物根据其对营养和能源的要求,一般将其分为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

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和_________ 。 3、土壤孔度通常是根据土壤容重和密度来计算的,其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 4、土壤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水分运动,分别是饱和水流、非饱和水流和_________ 。 5、中国土壤质地分类中细粘粒的粒径是_________ 。 6、在强酸性土壤中,土壤活性酸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 。 7、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_________ 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 8、一般来说,含高岭石较多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较_________ 。 9、土壤的粘结性是指同种物质或同种分子相互吸引而粘结的性质,而土壤的粘着性则是指_________ 性质。 10、悬迁作用又称为_________ ,它是指土体内的硅酸盐粘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悬液的迁移。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1、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2、简述土壤微生物在硫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及土壤硫素损失的途径。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考研名词解释总结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考研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土壤圈:覆盖与地球陆地表层,处于其它层面的交界面上,构成了结合有机界和无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土壤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又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比表面积:可以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在相同的体积内,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土壤质地: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如方解石是有碳酸钙溶液沉淀而来的;高岭石是由钾长石风化来的。 粘粒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叫粘粒矿物。

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构造单元。它是由位于中心的一个硅原子与围绕它的四个氧原子所构成的配阴离子[SiO4]4-,因周围的四个氧原子分布成配位四面体的形式,故名。 铝氧八面体:是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它是铝离子等距离地配上六个氧,三个在上,三个在下,相互错开作最紧密的堆积,配位形成八面体的形式,而得名。 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硅铝铁率(SiO2/R2O3):是判断土壤矿物的风化程度与成土阶段;作为土壤分类的数量指标之一;代表土壤中酸胶基和碱胶基的数量;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矿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激发作用: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发作用。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考研地理信息系统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考研地理信息系统真题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地理信息系统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6 题,小计 30 分) (1)专题地图 (2)四叉树编码 (3)无损压缩 (4)TIN

(5)空间分析 (6)地图符号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7 题,小计 70 分) (1)什么是拓扑关系,GIS 中建立拓扑关系有什么优缺点? (2)图形编辑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数字化时纸质底图发生扭曲形变需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纠正? (3)请说明多边形栅格数据矢量化的方法。 (4)在栅格数据存储时,一般 GIS 软件包中会有一个头文件表示该栅格数据的相关信息,请问头文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怎样才能确定某一个行列的空间位置?假设有如下栅格数

据,请按照十进制 Morton 码编码方式对该数据进行编码压缩并写出编码结果。 (5)简述高斯克里格投影与 UTM 投影的区别,高斯克里格投影在我国主要用在何种比例尺的地图上? (6)什么是空间数据的元数据?它在数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有哪些? (7)什么是色调、明度和彩度?简述常用的色彩方案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2 题,小计 50 分) (1)阐述空间数据引擎(Spatial Data Engine)的概念、特点及涉及的主要技术,并列出两种以上常见的空间数据引擎。 (2)我国一位知名专家指出: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请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举例说明智慧城市建成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考研土壤学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考研土壤学真题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 分,共计30 分) 1、土壤结构性 2、土壤水吸力 3、土壤环境容量 4、质流 5、富铝化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2 分,共计20 分) 1、铝氧八面体的结构是由______个铝离子和______个氧离子所构成。 2、土壤三相组成中,热容量最大的是______ ,热容量最小的是______。 3、土壤水的有效性是指土壤水能否被_____________ 及其难易程度。 4、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其主要原因在于土壤中生物活动,_____________和根的呼吸作用能释放出大量的CO2。 5、提高土壤有效磷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等。 6、土壤的粘着性是指土粒_____________ 的性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计20 分) 1、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2、简述酸性沉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四、论述题(25 分) 简述土壤阳离子专性吸附的机理,论述土壤阳离子专性吸附在控制重金属污 染方面的作用及其实际意义。

五、分析题(25 分) 土壤养分向根表移动,随后被植物根系吸收。有人认为同一采样时期不同养分,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浓度比值可以大于1,也可小于1,该现象正常吗?也有人认为同一种养分不同采样时间,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浓度比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该现象正常吗?如果你认为正常,请说明理由和可能的原因?如果你认为不正常,请说明理由? 六、实验设计题(30 分) 根据化学氮肥在土壤中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一般认为施用包膜控释尿素 比普通尿素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氮肥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请设计 一个田间试验,进行验证。要求研究思路清晰,技术路线可行、研究内容能够支 撑研究目的。重点要考虑研究方法与设计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可行、供试 土壤合理、分析指标合理)。 试验设计所需信息如下: 1、普通尿素含氮量为46%,包膜控释尿素含氮量42%。 2、石灰性旱地土壤。

2020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京面试面试占比30%

2020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京面试面试占比30% 2015中国科学院大学在京面试面试占比30% “假如让盲人来开汽车,你认为需要对现有的汽车进行哪些改善?”类似这样的问题,将是2015年国科大高考综合评价面试题。6 月13日上午,来自北京的220名考生和来山东的150名考生,接受 面试。 据记者了解,2015年国科大面试成绩占比由2014年的20%提高 到30%。国科大在北京招收25名本科生,将全部采用综合评价方式 录取。 怎么招面试成绩占比提高至30% 记者从国科大获悉,根据2015年招生计划,而面试成绩所占比例,也由2014年的20%,提高到了2015年的30%,而高考统考卷面 分数仅占60%,其余的10%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种被称作 “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在国科大2014年招收首届本科生时就已 经采用了。 高考“综合评价”选拔方式由国科大首创,它不同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面试不是“降分”录取。 2014年国科大首次在10个省市招收本科生,在其中4个省市采 取综合评价的录取方式。2015年,这一选拔方式扩大了到8个省市,录取人数由2014年的100人增加到130人,占全部招生计划的近40%。 此外,据记者了解,今天上午220名北京考生和来山东的150名考生将接受面试。2015年国科大北京招生名额为25人,将全部采 用综合评价方式录取。在山东省招生32人,其中10人采用综合评 价方式录取。

13日至16日,国科大综合测评面试还将在江苏、陕西、四川、 辽宁、山东、浙江、河南6个省市展开,全国总计1168名考生参加 面试。 怎么考开放问题无标准答案 据国科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得面试资格的考生会在面试前随机抽取分组编号,每5名考生为一组共同参加面试,面试时间约为1 小时。每组考生进入哪一考场,也由抽签决定。面试过程对所有考 生均相同,且全程录像,相关影像资料将留存备查。 “假如让盲人来开汽车,你认为需要对现有的汽车进行哪些改善?”这样问题将出现在今年国科大高考综合评价面试题。面试的问 题是开放性的,一般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考察思维与表达能力,考 察学习兴趣与实践。 然而什么人能在1小时内决定考生30%的成绩?据记者了解,他 们是国科大从中国科学院系统精心挑选的相关学科一流专家,他们 中既有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也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 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评优者。每个面试小组由3名专家组成,全部是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并随机抽签编组。 与其他高校不同,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考生就可以在国科大招生信息网查询其面试成绩。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国科大根据入围 考生的高考成绩、面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根据综合评 价选拔实施办法中公布的各项分值比例计算出综合评价成绩,并在 提前批次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不影响考生一批次第一志愿及后 续的正常录取。 怎么学考生导师双向选择 记者注意到,国科大本科招生专业全部为理工科,共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6个专业。 而据校方知情人士透露,国科大本科生教育遵循“小规模、厚基础、重交叉、强实践”的原则,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入学后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培养单位867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市培养单位867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商品x和y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答案】C 【解析】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由效用函数U(x,y)可得: 即MRS xy=-(dy)/(dx)=MU x/MU y,只有当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预算相切的点才有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 2.直角坐标系中纵轴代表y商品的数量,横轴代表x商品的数量,如果x商品的价格扩展线平行于横轴,则()。 A.x商品与y商品完全替代 B.x商品与y商品互补

C.x商品与y商品没有替代性 D.x商品与y商品存在替代性 【答案】C 【解析】x商品的价格扩展线平行于横轴说明当x商品价格变化时,y商品的均衡消费量不变,意味着?lny/?lnp x=0,因此两种商品间没有替代性。 3.商品x是正常品,则当其价格下降时()。 A.商品x的需求量会下降 B.商品x的需求会下降 C.商品x的需求量会上升 D.商品x的需求会上升 【答案】C 【解析】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之外的变量变化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它与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是对应的;需求量的变动则是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购买量的影响,它对应于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因此当商品x价格下降时,其需求量会上升。 4.已知某商品需求弹性为1.2,供给弹性为1,则税赋的主要承担者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消费者和生产者 D.不能确定 【答案】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