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香港医院ICU感染控制借鉴

香港医院ICU感染控制借鉴

香港医院ICU感染控制借鉴

香港医院ICU感染控制借鉴

一、医院感染控制观念深入人心

在香港ICU,感染控制标识、指引无处不在,温馨提示、工作指引随处可见,洗手液和快速酒精擦手液、各种防护装置随手可用。各种隔离标识由香港医院管理局统一定制,标识明确清晰、图文并用,能够很简单、明确指示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笔者通过进入各个医院的ICU学习,深切感受到香港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很强,任何人员在进入ICU病房前均要洗手或是用快速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戴口罩,所有医护人员工作中会共同监督,彼此提醒,防止医院获得性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由负责感染控制的人员或是小组不定期地对医护人员、后勤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稽核,并公布调查数据,形成了一个各层级护士、医生、后勤人员及各部门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的机制。在此种氛围的熏陶下,洗手已经成为香港医护人员的一种很自然的行为,医护人员在完成各项操作前后的洗手依从性高。

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培训丰富多样

香港医院管理局有专门的医院感染控制网站,提供丰富的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可通过医院管理局内联网进行学习。新入职护士要经过专门的医院感染控制培训、考核通过才能进入临床。而进入ICU的护士,则还要由ICU的医院感染控制负责人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手卫生的落实、隔离措施的分类和执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防等。临床培训形式多样,有各种录像、专门课程、专人演示等,形象生动、好学易懂。科室不定期根据护士工作的年资和所学课程进行稽核。

三、医院感染相关数据收集详细

对每一位使用呼吸机或(和)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或(和)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资料收集,由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实时填写,直至病人出院或转科时再统一收集资料收集表,由专人进行统一汇总分析,得出医院感染相关数据,指导临床工作。

四、医院感染控制资源丰富

ICU内每2张床配有1个洗手池或者1张床配1个洗手池,设在医护人员方便操作的地方,随时提供冷热水,洗手时采用自动流水冲洗。在每一张床边放置快速手消毒液。各个ICU

显眼的位置均备有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眼罩、N95口罩、一次性手套、塑料围裙等。对于一次性无菌物品,病区会提供给医护人员充足的资源使用,并且不与医护人员的收入挂钩,避免了因资源不足或节约资源所带来的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干扰。

五、标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SARS以后,香港各家医院的ICU均兴建负压隔离病房及正压隔离病房。负压隔离病房用于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或感染原因不明的病人,进行呼吸道隔离,病人经过治疗及系统检测,排除呼吸道传播的因素后才能转出负压隔离病房。正压病房则收治需要保护性隔离的病人,如严重烧伤、免疫力低下病人;对腹泻、耐药菌感染病人实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戴手套、穿一次性隔离衣、洗手,专人护理,隔离衣使用后即弃,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ICU医院感染年终总结

2011 年度 icu 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站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病例监测 ①感染率监测:发生医院感染 242人,感染例次数250例,感染率为 1.3%,达到卫生厅规定的w 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从11月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院的漏报率从 50% 下降到16%。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③对全院1751 例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发生感染5例,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w 0.5%的要求 2 、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 环境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手卫生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对于不合格的者,及时查找原因并重新采样。物表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使用中的皮肤消毒液采样份,合格份,合格率为 %。篇二: 2015年度 icu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监测效果,及时修订措施,使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无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小组尤其重视各项院感管理制度的落实,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本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了我科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办法。通过监测—控制—监测,最终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1 、病历监测①感染率监测:我科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达到 卫生厅规定的w 8%要求。②漏报率的监测:我院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开始,我科针对漏报多进行处罚、现在已符合卫生部要求的20%。 ③我科对无菌切口进行感染率调查,感染率为0.2%。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w 0.5%的要求 2 、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监测我科每月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医院感染办每季度轮转监测一次,并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过院感通信及时反馈各科室。 3 、目标性监测:对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手术患者切口、手卫生、无菌操作进行目标性监 测,通过观察医生换药、采集病历及护理记录、各种检测报告(x 线、胸片)等,向医生、护 士了解病人情况、床头查看病人等方式选定目标, 重点关注有留置导尿管、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治疗、操作的病人,以及长期或多联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前瞻性给予预防医院感染方面的指导意见,不断循环监测,及时调 整监控策略,以达到减少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科室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露脚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戴好帽子。 (5)手套: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接触黏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和急诊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7)人数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

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1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2、病人管理 (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感染病人在开始抗感染治疗前,尽可能先留取相应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洁净ICU应安置于通风良好的病房。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4)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5)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 (6)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 (7)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8)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比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天2~6小时一次。

ICU2016年院内感染控制计划

2016年感染控制工作计划 2016年将围绕三甲医院评审工作,以“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为主题,注重医院感染质量持续改进,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不断提高、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下:现将一年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1、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穿探视衣、换鞋、戴口罩入内。 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保证洗手及手消毒效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每个病人所用的监护仪、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装置等专用,不可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须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给别人使用。 4、各种抢救物品及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应进行表面消毒、清洗,吸引器、湿化瓶、吸氧面罩等均应规范进行消毒灭菌。 5、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和防控措施。 二、医院感染监测 1、科室每月进行物表及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 2、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并24小时上报感染办,科室做好记录。

3、开展目标性监测: 1).呼吸机相关性性肺炎及发病率。 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性感染发病率。 3).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1、科室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季度一次,有记录。并由科主任、护士长牵头,检查医护人员的院感学习笔记。2013年培训安排见附件一。 2、医院下发的有关院感资料齐全,科室及时组织学习。 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考核合格。 四、抗生素应用管理 1、抗生素使用率<50%,医院感染病例使用抗生素前菌检率>50%。 2、抗生素联合使用有指征,有上级医生意见,联合使用合理。 3、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越级使用有上级医生或科室主任同意记录,病历明确记录。 五、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标识清楚。 2、专人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交接清楚,登记齐全,交接记录保存三年。 3、输血完毕后,科室保留输血袋24小时,无异常后送输血科。 六、人员手卫生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精修订

I C 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 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 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 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 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 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 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 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 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 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3:1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预防接种: 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应接受医

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6年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2016年是我院要搬迁新院,我科也将扩大规模,谋求新发展的决胜之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进一步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力度,落实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严防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现结合ICU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充分发挥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ICU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月年召开科室监控小组成员会议一次,讨论解决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工作。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采取全员集中讲座、针对性专题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每月组织培训一次次,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隔离技术,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等。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训后进行考试。对新进人员、轮转、实习、进修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对卫生员进行一次消毒隔离、物表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及日常工作中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交叉感染。 三、开展各项感染监测,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一)感染病例监测 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由临床医师报告,监控医生进行汇总,主要关注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时报告与处置。 (二)目标性监测 重症医学科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等重点项目进行监测和管理,规范ICU 环境、物品清洁消毒和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按规范要求对灭菌器进行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四)多重耐药菌监测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进行多重耐药菌(MDRO)的目标性监测:监测的目标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从而督促管床医生对感染患者和可疑感染患者做到有样必采,及时做细菌培养,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对确立诊断的多重耐药菌(MDRO)要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加强质控检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科室每月采取量化考核方法,开展感染管理质量自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

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ICU 院内感染控制方案

ICU 院内感染控制方案 1.科室定期举办各种类型关于院感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各级医护人员院感知识。 2.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各项院感培训。 3.科室成立院感工作小组(唐建国、杨春辉、余缤红)。 4.掌握院内感染诊断标准,认真填写《院感登记表》。 5.做好定期空气培养(1次/月),做好ICU消毒(1次/天);空气≤200cfu/m2。 6.根据病人病情允许,定期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 7.台面、地面、墙面等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擦洗两次/天,物体表面≤5cfu/m2。 8.感染区与非感染区分开。 9.床头柜与床单位做到一人、一巾、一单元。 10.仪器、设备(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 11.严格执行手消毒法(六步法或快速手消毒液)。 12.每天更换床单被褥,遇污染及时更换。 13.定期洗涤窗帘、床单元隔帘。 14.各类侵入性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术:导尿、留置胃管、深静脉导管、胸穿等。 15.按规范留取各种标本。

16.按指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按指南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R-BSI)。对导尿管相关感染严密监测并登记。 17.防治手术部位感染。 18.新拟诊感染病人积极寻找感染源,定期痰、尿、血、体液培养。 19.定期了解本ICU细菌学变迁及抗生素敏感性。 20.定期更换呼吸机环路及气切导管,呼吸机环路及部件按规定消毒。 21.按指南及指导意见制定ICU抗生素使用方案 22.管理好工勤人员、配膳员、探视者的卫生管理 23.掌握自我防护知识,预防锐器损伤等职业暴露 24.发生院感爆发流行,按疫情规定汇报,II级12h内汇报,III 级2h内汇报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由于大多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受损、或频繁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原因,ICU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远高于其他普通病房。我国有资料表明,ICU的床位仅占全院床位不足5%,患者数不足全院的10%,但ICU感染却超过全院医院感染的20%。ICU获得性医院感染主要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同时,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消毒隔离措施存在诸多薄弱环节,ICU感染病原谱变迁、多重耐药菌暴发和流行,也严重影响ICU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抢救成功率。如何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CU获得性医院感染,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工作人员管理 1. 工作服:穿清洁工作服进入ICU。不必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 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 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 内专用鞋。 4. 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 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可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 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 HIV/AIDS病人和急诊病人进行高危操作,要戴双层手套。6. 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 (意见征求稿)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规穿隔 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 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 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 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 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 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 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 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 医师和护士人数与ICU床位数之比必须为0.8~1:1和2.5~3:1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 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二、病人管理 1.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4.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固定人员。 5.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 6.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 7.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附5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 2003年版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3年版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版 消毒管理办法原卫生部 2002 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3.2 空气洁净技术air cleaning 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 3.3 中央导管central 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3.4 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器械相关感染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ICU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染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 等,应相对独立。 3、气流组织: (1)普通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 (2)洁净ICU: 1)气流组织应为上送风下回风。 2)当洁净ICU为正压时,压差梯度设计成病房>洁净走廊(缓冲间)>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当洁净ICU为负压时,有两种气压设计:洁净走廊或缓冲间为负压设计,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洁净走廊或缓冲间设计为正压时,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的原则。 5、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6、医疗区域: (1)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12张为宜。 (2)新建或改建ICU应设置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条件许可时设置正压和负压单间病房各一个。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5㎡,床间距大于等于1m;单间病房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8㎡。 (4)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 7、手卫生设施: (1)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应尽量使用抗菌皂液。 (2)洗手设施,单间每床一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3)每张病床均应配备卫生手消毒剂。 8、在人员流动通道上不应设空气吹淋室。 二、环境管理 1、基本要求 (1)污染的环境,应先去污,彻底清洁,再消毒。 (2)清洁工具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4)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2、空气 (1)普通ICU 1)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应开窗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不建议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自然通风受限时,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洁净ICU 1)使用中应每日自检正负压1~2次,方法: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

ICU医院感染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 目录: 一、相关概念及职责 二、ICU 院感控制基本要求 三、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 四、相应物品及环境的监测 五、监护区、治疗室及换药要求 六、日常消毒要求 七、医护人员洗手规范 八、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九、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十、多重耐药菌医院控制 一、相关概念及职责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6学时。 二、ICU 院感控制基本要求 1、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在隔离间内。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2010-06-05 23:21:56|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 (意见征求稿)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 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 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 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 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ICU室外 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ICU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 溅时,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 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 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 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 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 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 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 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 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 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已看)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ICU工作人员穿ICU专用工作服,其他科医务人员可穿更换工作服(隔离衣)进入ICU。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必须穿隔离衣。 2、口罩:凡接触病人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必须换ICU内专用鞋或穿鞋套。 4、工作帽:接触病人、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 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快速手消液消毒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时,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科室每季度进行一次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二、病人管理 1、尽量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者,隔离于单独房间。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 3、对于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予床边隔离,实行分级、分组护理,并挂黄色?(蓝色)醒目标示牌,床边备隔离衣,接触病人须穿隔离衣,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 5、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予消毒漱口液每6-8小时一次。 三、访客管理 1、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访客穿专用的清洁隔离衣,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戴口罩,每床病人隔离衣分开放置。 3、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5、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ICU探视。 6、在ICU入口处,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四、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无菌单、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穿刺后第二天更换)无菌纱布为2d(每天更换),专用贴膜为7d,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及时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

ICU医院感染试题(含答案)

医院感染知识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 3、卫生手消毒: 4、空气传播: 5、接触传播: 二、判断题: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2、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3、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4、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6、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科。()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 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48小时。 2、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 种颜色垃圾袋中()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青霉素G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肝肾损害; B.耳毒性; C.二重感染; D.过敏反应; E.胃肠道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 1、手消毒指征( ): A、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 B、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接触消毒物品后。 2、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D、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是:() 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4、医院感染爆发的可能途径有() A、医务人员携带特殊的耐药菌; B、共用呼吸机治疗;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 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立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6 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CU医院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住院患者86 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 26 例(30.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原因分析:1、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2、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ICU感染的原因。我们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ICU管理2、各种侵入性操作已导致污染和感染环节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6、提高认识注重医务人员培训。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 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与控制ICU监护过程中的医院感染并积极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进行重点监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率;影响因素;护理

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与预后有着负面影响,一些细菌因此还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医院感染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ICU 的创建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较差,一般患者具有潜在性疾病或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使得其中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要比普通患者很多。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十分必要[1]。我院对86例 ICU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计 86例,均为2012 年11 月至2013年1 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其中男性46 例,女性40 例。年龄区间为1~89 岁,60岁或者以上患者共计 36例。 1.2 方法 对 86 例 ICU 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对转出患者进行 48h 随访。严格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和仪器使用情况。对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填写病例登记表[2]。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86 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计 26 例,达到 30.2%,主要的感染部位集中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检出菌株 82 株,病原菌以 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详见表 1~3。由表中数据可知, ICU 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为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较高(>53.8%)。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为主要感染部位(76.9%)。病原菌种类分布中,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所占比例较高。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I C U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