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87/72 适用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石油工程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普遍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非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以及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日后能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

1、了解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以及有关的计算;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双电层结构和聚沉。了解乳状液的形成、鉴别与应用。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双重性及其对溶胶的保护与敏化作用。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非电解质的溶解与沉淀等几大平衡,并熟练掌握有关计算。

2、掌握常见的热、功、焓、吉布斯自由能、熵等热力学函数,掌握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能运用自由焓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熟悉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了解反应速度理论;了解反应的可逆性,掌握化学平衡定律,化学反应等温式,了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

3、明确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特殊性,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排布规律及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熟悉各类化学键的形成与特点,重点掌握共价键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熟悉分子间力、氢键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力和技能方面:

通过对普通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普通化学实验课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规问题,能独立的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综合性性设计性实验。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普通化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作用,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授重点难点:普通化学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普通化学研究的对象和重要作用;

2、化学与各专业课程的关系;

3、普通化学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7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物质常见的三种存在状态及其各种状态的特征和相互转化规律。使学生掌握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有关计算;掌握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内在规律、有关计算;了解溶胶的形成和性质,掌握溶胶的胶团结构的书写,稳定性、聚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乳状液的形成、类型和应用;简单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讲授重点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混合气体分压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内在规律、有关计算;溶胶的胶团结构及结构式的书写,溶胶的稳定性、聚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物质和物质的存在状态;

2、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常见物质存在状态的概念及特性;

3、溶液的组成标度;

4、稀溶液的依数性;

5、强电解质溶液简介;

6、胶体分散体系;

7、乳状液的形成、类型和应用。

第二章、原子结构(7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理解波函数、原子轨道及其图形、几率、几率密度、电子云及其图形、电子层和能级的概念,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应用,熟悉电子填充顺序,会运用核外电子排布原理按要求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电子组态;了解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性质与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讲授重点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特征;波函数、原子轨道及其图形、几率、几率密度、电子云及其图形、电子层和能级的概念;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性质与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简介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2、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3、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三章、化学键与物质结构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粗略了解离子键理论,熟悉共价键的形成、本质和特征;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并会运用两理论推导一般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掌握分子间力、氢键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讲授重点难点:共价键的类型、形成、本质和特征;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运用两理论推导一般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分子间力、氢键的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离子键与离子型化合物;

2、共价键的类型、形成、本质和特征;

3、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其运用;

4、分子和离子的极性与极化;

5、分子间力和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晶体结构简介。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各种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熟练运用各种方法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熵、吉布斯自由能等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能熟练运用自由能判据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掌握Gibbs~Helmholtz公式,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其计算;

讲授重点难点:热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以及运用自由能判据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Gibbs~Helmholtz公式、化学反应等温式及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热力学基本概念;

2、热力学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3、化学反应热效应及计算。

4、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和熵;

5、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计算及自由能最低原理。

第五章、化学平衡(8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可逆反应,熟悉平衡常数的表达方法、化学平衡定律、不同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能正确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并能熟练计算;掌握浓度(或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讲授重点难点:有关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常数;

3、多重平衡原理;

4、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8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了解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初步了解

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掌握浓度(或压力)、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熟练运用阿仑尼乌斯方程进行有关计算。

讲授重点难点:基元反应、反应级数、活化能等有关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浓度(或压力)、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运用阿仑尼乌斯方程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七章、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10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酸碱质子理论;掌握水的离解平衡、PH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常见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平衡、缓冲溶液及其计算。

讲授重点难点:酸碱质子理论;PH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常见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平衡、缓冲溶液及其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酸碱质子理论;

2、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及水溶液的PH值;

3、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4、酸碱离解平衡的移动;

5、缓冲溶液及有关计算。

第八章、沉淀反应与沉淀溶解平衡(8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掌握溶度积的计算及其与溶解度的关系;掌握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讲授重点难点:溶度积的计算及其与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

1、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2、溶度积和溶解度;

3、溶度积规则;

4、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普通化学实验(21学时)

实验课基本要求:

1、使学生熟悉化学实验及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实验数据,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素质。

2、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能够合理布置实验台面,统筹安排实验过程;熟练掌握化学常用玻璃仪器的性能、规格、洗涤和使用;基本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洗涤、加热、分离、试剂取用等基本实验方法;了解常用化学仪器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初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实验、独立进行实验以及独

立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四、实验部分

()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实验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基本操作与技能练习;2、物质的性质与化学反应规律;3、物质特性常数的测定;4、独立设计与综合性实验。每个实验3学时,开设7个实验,共计21学时,具体实验项目如下:

1、基本操作与技能练习;(3学时)

2、溶胶与乳状液;(3学时)

3、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3学时)

4、瞬时反应速度的测定;(3学时)

5、缓冲溶液;(3学时)

6、水质的检验;(3学时)

7、粗硫酸铜的精制。(3学时)

五、学时分配

六、参考教材

[1]杨苑臣、夏百根主编,《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

[2] 西南农业大学廖家耀主编《普通化学实验教程》(自编),2006年8月。

[3] 杨苑臣、夏百根主编,《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

[4]西南农业大学魏素清主编,《普通化学》,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3。

[5]唐有祺、王夔主编,《化学与社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6]王佛松、王夔、陈新滋、彭旭明主编,《展望21世纪的化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0.5。

[7] 沈光球、陶家洵、徐功骅编,《现代化学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课,学生成绩组成为三部分:理论课期末考试卷面分占本门课总成绩的70%;平时组织纪律、作业等分数占本门课总成绩的10%;实验课成绩占本门课总分的20%,实验课不考试,每次实验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纪律和实验报告的填写情况以百分制综合评分。

学期结束,全校组织统一的理论课期末闭卷考试,主要依据《西南大学普通化学试题库》组成A、B卷,A卷为期末考试题,B卷为补考试题。由学校考务科统一安排考试,教研室所有任课教师集中以流水作业方式进行试卷评阅。

赠送以下资料

《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

课程编码:1100001120

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

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考核要求:考查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高帆《3D打印技术》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1.本课程属于设计类的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与传统技术相比,三维打印技术还拥有如下优势:通过摒弃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而且,它还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出飞机机翼或热交换器。因此,3D打印技术今后会在世界上替代大部分制造业;如果我们不能在3D打印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将难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因此,走近3D 打印技术,了解并学习3D打印技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就业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学生对世界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在“挥动想象的翅膀”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神奇和伟大;快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合作、协调能力。同时也初步体会3D制造技术将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学习,了解3D打印技术的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形成初步的3D制造技术概念以和了解3D 建模的方法,以及对技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学习3D建模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拓展。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借鉴中模仿,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增强社会,生活,知识产权观念,提高科学理论精神和技术素养。

2、Cimatron单机版软件的安装

3、切片软件Cura的安装

利用资源:

网络资源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为1个学分,共12学时,安排在四、五年级进行。

(二)教学设备

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建模软件。3D打印机、打印耗材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探索实践、教师讲评、学生再实践的教学模式。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形式

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及学分的认定以出勤率+课堂表现+3D建模实践+3D作品评分几个方面的总体情况来进行测评。

(二)评价内容

建议: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还应重视活动中各种能力方面的进步。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9031028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课程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开课单位:药学院化学学科 学分:6 总学时:120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48 先开课程:无 授课对象:药学、药物制剂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人:杨怀霞编写日期:2009年8月28日 前言 【开设目的】 《无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的基本规律,熟悉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理论,理解s区、p区、d区、ds区主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规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该课程发展史,发展方向,内容安排,与药学的关系。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化学与药学的关系,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一章溶液 【目的要求】 掌握溶液浓度的五种表示法:质量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熟悉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四个性质,了解离子强度,活度,活度系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在水中的存在状态。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 【目的要求】 掌握状态函数的特点;标准生成焓、标准生成吉布斯能的定义,会用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吉布斯能变,标准吉布斯能变。熟悉反应过程的熵变计算,利用吉布斯公式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热力学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热力学常用术语:体系、环境、过程、途径、状态函数、热、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盖斯定律;焓、熵、吉布斯自由能及反应的自发性。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自学。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书:天津大学主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五版 王岩主编,《物理化学学指导》,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于春玲主编,《物理化学解题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开课单位: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学中心 简介: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重要理论基础课,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三大部分。其先行课要求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是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联系入手,采用数学的手段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方法多采取理想化方法,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其实验是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 化学热力学采用经典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从宏观上研究化学变化过程的规律,通过理论计算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平的衡位置)、以及平衡状态时系统的相变化、界面变化、电化学变化、胶体化学变化的规律,同时,研究影响这些变化规律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等等)。 统计热力学则从微观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变化规律。试图通过理论的计算热力学的状态函数。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组成、催化剂等等)。通过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通过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 考核内容: 一、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二、理想气体混合物 三、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 四、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五.对应状态原理及普遍化压缩因子图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考核内容: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恒容热、恒压热,焓 四、热容,恒容变温过程、恒压变温过程1.热容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最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 化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订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一、化学教学的目的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容 (一)确定教学容的原则 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 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2.坚持联系实际 教学容要联系实际。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选择教学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容和教学要求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普通化学、材料物理、必修、3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普通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原理,包括气体和液体的基本定律, 热化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包括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 应等)及其在容量分析中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原子的电子结构,分子结 构和理论,晶体结构配位化学以及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有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内容。此课程也是高等学校材料、化学、 化工、药学、轻工、纺织、环境、冶金地质等有关专业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 因此它是培养上述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也为后继材料、化学及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目标与任务:《普通化学》是一般工科学生大学阶段唯一的化学必修课,因此 本课程介绍学生所应具备的化学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与化学 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科技前沿发展、学科渗透交叉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 具有较高的化学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化学的思维方式,增加用化学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材料领域研究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高中化学;高中物理;高中数学 后续相关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陶瓷材料;功能材料;物理化学;固体化学(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1、张淑民著:《无机化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2、华彤文主编:《普通化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介绍化学的定义; 第二节化学变化的特征; 第三节化学的疆域;

2015年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代码】: 【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生科院食品和生物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等,大学二年级)【学时/学分】:48/3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生科院食品和生物专业、药学院药学专业等等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后继化学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掌握热力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中的普遍规律和实验方法;在强化基础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有:热力学三大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分散系统。本课程重点在于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在阐述基本原理时应着重讲清整个问题的思路、介绍问题的提出背景和形成理论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到有关知识的同时能学到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层次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着眼于前沿涉及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三、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二)后续课程 生物化学、食品化学、药物化学等。 第二部分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掌握Q、W、△U、△H、△S、△F和△G的计算;基尔霍夫定律。 2、理想溶液的通性;稀溶液的依数性。 3、化学反应热力学。 4、相律;单组份系统的相图。 5、简单级数反应、阿累尼乌斯公式。 6、表面张力、附加压力、溶液吸附。 7、胶体的电学性质;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 (二)教学难点 1、Q、W、△U、△H、△S、△F和△G的计算,可逆过程和状态函数的概念。 2、化学势和偏摩尔量。 3、相律中的独立组分数的确定。 4、反应机理的探索。 5、表面张力。 三、教学材料 (一)推荐教材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沈文霞,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二)推荐参考书 1.物理化学,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五版) 2.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三版) 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奚正楷,李天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三)推荐网站(包括课程网站、专业网站等)

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一、化学教学的目的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 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 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 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 能力。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 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2.坚持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能源化学教学大纲

能源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 100107Z1 课程名称(中/英文):能源化学 Energy Chemistry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能源动力类专业(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教材、教学参考书:《普通化学(第六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能源化学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密切联系能源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如化石燃料燃烧、化学电源、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等有关化学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的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知识内容。 掌握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理解透彻,运用恰当。使学生在高中化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能源化学重点内容的能力,能将能源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和课程学习相结合,给出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无。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根据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适合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辩、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竞赛等)等全过程的考核;成绩评定加大过程考核及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原则上≥40%),减少期末成绩的占分比例。

《无机化学实行》教学大纲(本科)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 一、课程目标 无机化学实验是师范本科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 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见后); 2、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室一般事故等的能力。 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材、参考书 教材: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

1、《化学实验规范》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 2、《实验无机化学》王致勇,连祥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 3、《实验无机化学》沈君朴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4、《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中山大学等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5、《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陈寿椿,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2年。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本课程共108学时,可如下分配 综合设计实验8个24学时 考试6学时 其中: 基本操作实验10个29.5 % 基本理论方面实验8个23.5% 无机制备及性质实验8个23.5% 综合设计实验8个23.5% 四、大纲内容

实验一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安全教育 1、明确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认领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 使用注意事项。 3、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二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1、了解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初步练习玻璃管、棒的截、拉、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三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1、了解台秤和分析天平的基本结构,学习正确的称量方法。 2、掌握使用天平的规则。 1、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四溶液的配制 1、掌握一般的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

普通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公共课

《普通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公共课) 课程名称(中文)普通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公共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普通化学实验教程》 学时学分:总学时72总学分 4 实验学时21实验学分 1 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一学期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普通化学实验》是普通化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农、林、水产院校食品、农学、土壤、水产、环保、动医、园林、生物等绝大多数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普通化学实验课程的任务在于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普通化学的基本知识、深化对普通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一些常见化学实验问题,训练有关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综合实验素质。 通过对《普通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在理论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普通化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主要是有关溶液和分散体系的知识,化学反应热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理论,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沉淀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其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在实验能力及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悉大学化学实验及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实验素质。 2、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能够合理布置实验台面,统筹安排实验过程;熟练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基础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大学基础化学II——有机化学;物理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主干基础课;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合成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材料、生物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有机化学(第二版)》共17章,按照以官能团分章的方式编排,每章最后都设置了相应的习题。教材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在选材和举例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许多实例都来自于科研。在内容设置上,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几乎每个章节都设立了思考、引导和探究项目,可供学生讨论。还设置了拓展阅读部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第二版)》的另一特色是,引入理论计算,对每种官能团的代表化合物都拟合出形象的电子分布密度图,便于读者形象地理解化合物结构与反应性的关系。 课程任务: 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常见重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一般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培养造就应用型人才打好一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无机化学与化学原理。先修课程对学生在掌握学习有机化学结构理论和立体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等化学理论方面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可通过前期的基本了解

学习,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艳梅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 参考资料: 高坤、李瀛等,有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1. 李瀛等,有机化学质疑暨考研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 古练权等,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伍越寰等,有机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邢其毅等编著,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第三节共价键 第四节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第五节有机反应中的酸碱概念 第六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七节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写法 第八节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本原则 第九节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第一节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物理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Course Code)CA130 *学时 (Credit Hours) 48 *学分 (Credits) 3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中文)物理化学实验(1) (英文)Physci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1)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必修课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致远学院化学班大二学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中文 *开课院系 (School) 化学化工学院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 授课教师(Instructor)陈先阳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要求化学实验教学既能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旨在通过化学实验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化学人才。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及分析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是一门面向致远学院化学班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在基本教学内容上,主要分为热力学、相图及电化学部分。既保留了部分经典实验,同时又结合学科前沿增加了一些新的测量手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实践,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研究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的科学研究技术,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初三化学教学大纲.docx

周次1 2 3 4 5 6 7 8 初三化学上教学进度表 授课时间周授课内容备注8 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29 日至 2 日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 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1) 9 月课题 3走进化学实验室(1) ( 2)第一单元习题课 5 日至 9 日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气( 2) 课题 1 空气(包括习题练习)( 2) 9 月 课题 2 氧气( 1) 12 日至 16 日 课题 3制取氧气( 2) 习题课(课题3)(2) 9 月第二单元复习及习题练习( 1) 第一、二单元测试( 1) 19 日至 23 日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分子和原子(1) 课题 2原子的构成(1) 习题课(课题2)( 1) 9 月课题 3元素(1) 习题课(课题2)(1) 26 日至 30 日课题 3 离子(1) 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课题 1爱护水资源 10 月课题 2水的净化 课题 3水的组成及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1) 8 日至 14 日 练习课(课题3)( 1) 课题 4化学式与化合价( 3) 10 月 第四单元复习( 1) 第三、四单元测试( 1) 17 日至 21 日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 1质量守恒定律( 2) 第三、四单元试卷讲评( 1) 10 月24 日课题 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 练习课(课题2)(1) 至 28日 课题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 期中考试复习( 1)

910 月 31 日至 11 月 4 日 11 月 107 日至 11 日 1111月 14日至 18 日1211月 21日至 25 日 11月 13 28 日至 12 与 2 日 12月 14 5 日至 9 日 12月 1512 日至 16 日期中考试(范围:第一至第四单元)( 2)期中试卷讲评( 1)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金刚石、石墨和 C60(2) 课题 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题 2气体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第六单元复习( 1)学生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 1)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 1燃烧和灭火(2)课题 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实验燃烧的条件( 1)第七单元复习( 2)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 1金属材料(1)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题 2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题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习题课(课题 2)(2) 习题课(课题 3)(1)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 1溶液的形成(2)课题 2溶解度(2)期末考试复习( 5) 16 1712月 期末考试复习( 5)19日至 23 日 12月 期末考试复习( 5)26日至 30 日 备注因期末放假时间不确定,故如有多余时间继续上新课;

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 of Gene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 学分: 2 实验总学时:36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实验事实,经思维、归纳、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经过严格的训练,能规范地掌握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的全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的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化学实验还可加强学生科学精神的训练,帮助他们养成准确、细致、整洁、节约、有条不紊等良好实验习惯。因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后续课程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化学实验规则和要求,熟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及其用途。 2、学习试剂的取用,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记录,正确地分析实验现象。 4、复习相关基本知识,能根据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行数据处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注:实验内容可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以及实验考试(操作+笔试)为考核依据,成绩折算成百分制。 五、大纲说明 1、参考教材:《医用实验化学》,沈爱宝、朱卫华、嵇学林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 2、无机化学实验课单独设置、单独考核。 制定人:谢吉民 审定人: 批准人: 2007年8月28日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备课教案撰写要求 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每次课应在首页应写清楚):1、题目(包括章、节名称、序号);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 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主要部分,讲课具体内容); 6、作业处理; 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

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做几题,是哪些题)。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部)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一、化学教学的目的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2.坚持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 下面各部分所列条目只反映知识、技能的内容和要求,不表示它们的系统和顺序。

普通化学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课程 ( General Chemistry ) (51学时) 一、简要说明: 本课程是面向农学、植保、生安、制药、园艺、茶学、动医、动科、水产养殖、食科、食安、环工、农资、蜂学、水土保持、林学、材料、轻化、化工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重要基础课。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普通化学课程是化学科学的导论,是培养当代新型科技人才素质教育中必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主要介绍对其他化学课和专业课有普遍意义的化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农林院校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必须的近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化学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其体系和内容都有较明显的增新和拓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分散体系和溶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平衡原理及溶液中的各种平衡及其实际应用。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密切联系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自学(*):部分章节 四、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授课教材: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化学》(第2版)赵士铎主编 2、主要参考书目:各类普通化学教材均可适用。 五. 学分和学时分配: 1、本课程学分:3学分 2、理论教学:51学时(实验部分独立设课) 六. 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绪论(0.5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化学计量数”、“化学反应进度”等概念 2、要点: (1)普通化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2)本课程中常见的几本概念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数、反应进度 第一章气体和溶液(4.5学时) 1、目的要求: (1)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应用,理想气体分压定律过后应用。 (2)了解均相分散系、多相分散系的概念。 (3)熟练掌握各种溶液的组成标度及相互关系。 (4)掌握稀溶液的通性、有关计算及应用。 (5)了解胶体溶液的基本性质,理解溶胶为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了解固体对溶液中离子的选择吸附规律、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溶胶的保护和破坏。 2、要点: 第一节气体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0280学分:5 学时:90 实验个数:18 课程性质:必修面向专业: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大纲执笔人:盛锋大纲审定人: 实验指导书名称:物理化学实验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面向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均是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两者既密切配合,又各有侧重,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物理化学实验》是在学生先修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已具有较好的实验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强和注重实验方法的掌握。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即查阅、动手、观测、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典型实验,掌握同一类型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的测定和计算方法,重在让学生建立起“方法”的“档案”,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提倡创新精神。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物理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较熟练地掌握物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了解所做过的实验的方法在社会实践中的有关应用,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为学习后继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要求是:1.实验前要充分预习,对所做实验内容心中有数,并写出较详细的预习笔记,内容包括:实验目的、简明原理、主要仪器药品、重要仪器装置图、详细操作步骤、数据记录表和注意事项等;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要先观察和熟悉仪器,然后接受指导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当无问题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3.实验过程应谨慎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无误的忠实记录实验数据,不得随意涂改,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实验结束后需经教师检查数据记录和仪器使用情况,经允许后方可结束实验,离开实验室;5.课后要及时写出实验报告。

普通化学课堂教学大纲.doc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87/72 适用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本科石油工程技术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导言,它包含了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必备基础,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普遍掌握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绝大多数非化学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了解这些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以及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日后能独立开展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 1、了解溶液浓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掌握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以及有关的计算;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溶胶的双电层结构和聚沉。了解乳状液的形成、鉴别与应用。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双重性及其对溶胶的保护与敏化作用。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难溶非电解质的溶解与沉淀等几大平衡,并熟练掌握有关计算。 2、掌握常见的热、功、焓、吉布斯自由能、熵等热力学函数,掌握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能运用自由焓判据判断反应的自发性;熟悉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了解反应速度理论;了解反应的可逆性,掌握化学平衡定律,化学反应等温式,了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 3、明确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特殊性,掌握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和排布规律及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熟悉各类化学键的形成与特点,重点掌握共价键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熟悉分子间力、氢键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力和技能方面: 通过对普通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普通化学实验课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规问题,能独立的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设计并完成一些简单的综合性性设计性实验。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基础化学教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教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基础化学教程》 二、课程类型:文化基础课 三、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四、课程性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与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师范学校是以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为目标的。幼儿师范学校的化学教学要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适应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 五、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以及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2、分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与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有关问题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等,使他们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以利于将来能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以及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六、教学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1、目标要求: (一)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一些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化学概念、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理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以及化学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化学的发展趋势。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地学习,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等,使学生了解学习化学与从事学前教学工作的关系,了解幼儿科技活动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常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自制简易教具和指导幼儿开展与化学有关的科技活动的本领。 (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和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96 课程学分:4 适用专业:化学(师范) 一、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相关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先行课的基础上,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定量地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普遍规律。本大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与少而精的原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增强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应分清主次,在注意系统性的原则下,针对本学科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着重讲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必须重视习题课,课外辅导和批改作业等各个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培养一种理论思维能力,体会和理解根据实验现象做出假设、建立模型,通过归纳或演绎上升为理论的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用物理化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一切与化学运动相关的问题,即用热力学观点分析其“可能性”,用动力学观点分析其“可行性”,用分子、原子结构的观点分析其内在原因,并结合具体条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师范96),具体分配如下:

各章的基本要求 绪论 着重阐明物理化学的意义,介绍学习物理化学的方法。 基本内容: 1. 物理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2. 物理化学的形成、发展和前景。 3.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4. 怎样学习物理化学。 5. 物理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 6. 气体知识复习 7. 简单数学知识复习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基本要求: 1. 了解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系统、环境、功、热、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一、化学教学的目的 ?? 1.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 3.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 ??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根据教学的目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教学内容。 1.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要选择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化学所必需的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选编一些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2.坚持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多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3.注意课程间的联系 选择教学内容应注意与自然、数学、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间的联系。 (二)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 下面各部分所列条目只反映知识、技能的内容和要求,不表示它们的系统和顺序。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