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管理学院08级人力资源管理

刘辉丽200800250029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德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认识及其主要思想,演绎了哈贝马斯的思想世界,并介绍了他对福柯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进行的强烈批判。

关键词:哈贝马斯现在性后现代法兰克福学派福柯

哈贝马斯简介

但凡听过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必定听说过一个名字——哈贝马斯,作为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可以说是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在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方面可谓成绩卓然,而他本身亦是一个不凡的人。1961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后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

哈贝马斯批判思想

关于哈贝马斯的批判思想的发展,可以总体规划为两种。19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他的批判视角主要在于“工具理性”,强调其“公共领域”理想模型。进入70年代后,他的批判视角逐渐从“工具理性”转向了“交往理性”,这一时期他的主要著作有《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交往与社会进化》、《交往行为理论》、《道德意识与交往行为》等。而哈贝马斯这种在“理性”批判视角上的转变,亦离不开其所构建的“公共领域”理想模型,二者密不可分。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哈贝马斯不但以系统严谨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主体理性进行了剖析,同时也对后现代主义者的反理性进行了深刻反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领域”、“交往行为”等创新性理论,试图以

此重建现代性理性秩序,而这些思想、理论都是西方学者研究现代性、后现代性的重要资源。

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哈贝马斯不仅以严整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对主体理性进行了剖析,而且也对后现代主义者的反理性进行了反驳,并且在此基础上试图重新构建现代性的理性秩序,以实现他对现代性的支持。面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思想家所坚持的“现代社会里,终极价值的隐退终将造成意义的飘散、人性的压抑和自由的沦陷,这是现代人所无法逃避、无法克服的现实”的悲观失望的态度,哈贝马斯则对此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不同于黑格尔、尼采对于现代性批判的途径,哈贝马斯强调现代性理性视野应该突破传统的理性的反思批判,从而加大现代性重建的可能性。而哈贝马斯认为理性重建的主要方法就是“公共领域”的构建,也就是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从而使人们在平等的交往基础上达成相互理解与意见一致,缔造没有暴力没有压制,自由而和谐的共同生活,进而建设现代化民主国家。

除上述关于现代性的理论研究之外,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都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知识旨趣学说上,他认为知识的产生源自于人类的三种旨趣,而对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的否认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主要凶手。而在沟通行动论学说上,他则认为,真正、完善的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克服现代社会的动机危机和信任危机。

在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各种摩擦冲突不断,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两代人的代表,哈贝马斯与霍克海默之间围绕着对“经验与规范”以及“革命”的理解所展开的冲突显得格外引人注意。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摩擦的存在,才促使哈贝马斯在思想理论的发展上有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最终为整个西方现代思想做出了杰出贡献。

后现代

在现今社会,“后现代主义”一词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各类的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文章、电视节目等汗牛充栋,在那些知名的国际大都市,从发型设计师到时装营销员、从建筑师到出租车司机,各行各业几乎每一个人都听过后现代主义,

甚至有些人还会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不得不说,后现代主义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对于“后现代主义”,尽管它流行于当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对它的描述评判更是五花八门甚至充满歧义,但它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的概念。而对于它的表述,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社会代表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一样是根本性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不仅表明现代社会的衰落,而且也表明了现代工程的垮掉。而在社会学的各研究领域,学者们似乎更愿意接受第二种观点。尼格尔·多德曾把后现代社会定义为:“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的重组方式,这些社会制度与社会生活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出现,它们主要由信息技术、全球通讯和服务部门的增长、消费主义和金融市场中交换关系的膨胀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的增长所构成。”

但是无论多么复杂难懂的理论或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即便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总归都是拥有一些共同性质的。而对于后现代主义而言,其基本思想、文化风格就是:“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然而,“后现代主义”也就是凭借其“无畏扩张怀疑批判对象”、“大胆革新怀疑批判方法”、“多元分散怀疑批判立场”的独特手法,最终在人类既往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掀起了一场效应强劲的颠覆狂潮。

有人将“怀疑批判”定格为后现代主义的主旋律,这是对后现代主义的不公正待遇。因为自康德哲学以来,“怀疑批判”已然成为了众多哲学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因此,从本质上说.后现代主义的“怀疑”与“批判”实则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早就车轻路熟的惯用招式,这并非后现代主义所独具匠心之处。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后现代史的批判方式并非虚无主义的延伸,可以说它的怀疑既是摧毁性的,又是生产性的。“它以一种反乌托邦的形式构想了乌托邦,以一种反希望的形式构想了希望,以一种反伦理的形式构想了伦理,以一种反上帝的形式构想了天堂”。至此,不难看出后现代张扬的怀疑风格沉淀着决不妥协的批判精神,而这才是后现代主义最为迷人的理论魅力之所在。

哈贝马斯与后现代

对于现代主义的理性剖析及支持,决定了哈贝马斯对后现代性必然会持以严

厉的批判和否定态度。从哈贝马斯1980年的名为“现代性对后现代性”的演说中,不难看出哈贝马斯已经把后现代的概念等同于了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坚持现代性已经失败,再无重建或发展的可能,而由它所滋生的乌托邦冲动也必将得到抑制。同时,从解放哲学的立场出发,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世界并非一个失败了的存在,它只是一个并未完成构想和规划,因此这个社会需要批判的不是现代性,而是以新保守主义为依托的后现代意识形态。

面对福柯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哈贝马斯认为,他借以依赖的是其以反科学形式呈现出来的系谱史学。哈贝马斯认为,福柯的反科学方法及其目标是对“理性他者”的一种标榜, 并从“理性他者”中承继针对科学的对立立场。而福柯的系谱史学是想通过这种反科学来承担对理性批判的范围限制,意图否定18 世纪以来构成现代性的历史意识、历史哲学以及历史上的启蒙运动的所有的假定。而在哈贝马斯看来, 福柯的系谱学理论是建立在超验权力的元理论基础上的,是以科学为根据对理性进行彻底批判;这种批判的策略是通过对人文科学中权力和知识的不可分解的统一体的揭示,来暴露现代形式的知识的自相矛盾及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然而这一理论终究未能逃脱意识哲学的窘境。因而, 福科对现代性的批判也是失败的。

真正触发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论争的是哈贝马斯对法国“后结构主义”的攻击,哈贝马斯把它定义为对现代性及其核心价值观念即理性与普遍性的摒弃。通过暗示米歇尔·福柯与雅克·德里达极其近似魏玛共和国时期以“青年保守主义”著称的一群思想家,哈贝马斯想强调他们不仅共同渊源于海德格尔,而且最终共同渊源于现代哲学家中最反现代的尼采。

对后现代主义者反理性的深刻批判,同时也是哈贝马斯对于现代性主体理性的坚决拥护的体现。对于哈贝马斯雨后现代主义学者之间的相互批判,无疑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两种思想的有力碰击。

哈贝马斯戏称后现代主义者“气概不凡”,因为他们将现代性理解成为一种形而上学的统治,认为在现代性中,主体理性世界观造成了对人的思想、行为、存在等的全面主宰,而这种将“主体”、“真理”等基本概念的扩大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统治,它慢慢支配了人的观念、思想和日常生活方式,而最终带给人类社会的将是不可避免的灾难和毁灭。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哈贝马斯

没有后退,他以强烈的现代性理论对其予以了抨击,并认为后现代性颇具倒退色彩,他说,“我害怕这两方(后现代主义与反现代主义)的竞赛和冲突会加速毁灭所有我认为理应在西方传统和灵感中得到拯救的事物。后现代主义似乎不惜任何以任何代价标榜资本主义社会合理性的蓝图——实在有点太狂热了。”对于后现代主义,哈贝马斯指责它背离了激进民主和启蒙思考,与社会而言这是一种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倒退。

哈贝马斯的关于现代性的剖析和重建构想、及其相关理论和学说,于西方思想而言是弥足珍贵的,他关于后现代式的反理性的强烈批判也促进了学者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后现代,其强烈的怀疑批判理念,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思想上的期望,哈贝马斯与后现代之间的种种矛盾只是人类社会思想洪流的一粒沙粒,因其代表了一个社会时期的思想主流,因此才受世人瞩目,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相信都是对人类思想发展的促进。

参考文献:

[1] 李薇:哈贝马斯的现代性论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第30 卷第10 期,

2009 年10 月。

[2] 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哈贝马斯:步入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A] .学术思想评论;第3 辑[C ] .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4]斯蒂文·贝斯特等. 后现代理论[M] .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卢曼和哈贝马斯的争论

要了解卢曼与哈贝马斯之争,考察其各自的人生履历和师承关系是一个有趣的切入点。 卢曼是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大师帕森斯的学生,而帕森斯则是第一个将马克斯?韦伯的作品译介到美国的学者。与卢曼不同,哈贝马斯则被认为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当代传人,而“批判理论”的思想源头可追溯至马克思。卢曼早年曾经担任政府公务员,而哈贝马斯则做过短时间的记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来自政治系统、弃官从学的卢曼夹带着马克斯?韦伯的“价值无涉”和对现代性的悲观立场,与来自公共领域、立意接续现代性香火的哈贝马斯碰撞到了一起。这种碰撞所引燃的思想烈火注定要照亮法学理论的琐碎争论所带来的昏暗。 比起当代后现代潮流中纷繁复杂的社会学主分支的碎片化解释中,卢曼思考的出发点显得更为坚实。卢曼看到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即当代社会是一个在规模和复杂性上都无比繁复的时代,社会已经不仅是能够用“分割”或“分层”来解释的,而是一个不断进行“功能分化”的时代,其背后的根据就在于社会复杂性的持续增长和级数级增长。 卢曼吸取了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教训,将“结构——功能”的逻辑关系倒转了过来:社会的形成并非因结构分配了功能,而是在功能的需求上逐渐凝聚出结构。在他的系统论功能主义看来,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根源于一种日益明晰的功能分化形式。 卢曼之社会系统理论的基本因素在于沟通。 在卢曼看来,网络的自我再制是那些被界定为统一体的系统,界定为构成要素的生产网络(network)的系统,这些构成要素透过它们的互动往复地生成与实现(generate and realize)这种网络,这种网络产生了这些构成要素,而且这种网络在这些构成要素存在的空间中,构成网络的界限,此界限作为网络的构成要素,参与在网络的实现过程中。 沟通的过程不仅是在它是所是者的意义下的自动指涉(auto-referential)的过程,它被自己的结构所驱迫去分离及再结合异己指涉性和自我指涉性,并再将两者重新结合起来。当其指涉到自己时,这个过程就必须区分讯息和告知,而且必须要指出这个区分的那一个面向,被用来作为进一步的沟通的基础。自我指涉性可以被视为单一价值的事物,而且只可以被具有二致的逻辑所描述,亦即真和假。 卢曼用系统与环境这一对“区划”来描述功能分化的社会图景,这一区划是卢曼自己对现代社会进行观察时所采用的“二值代码”。卢曼洞彻了这样一条真理,任何信息在实质上都是由某种类型二值代码构成的。

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基础:语用学理论1

复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基础——语用学理论 姓名:张立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哲学 指导教师:陈学明 2001.5.22

Y《I8‘《3 摘要 ,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对二十世纪哲学发展影响重大的社会理论。这是一种可以作为社会理论批判尺度的理论;它是以主体际的交往为出发点,通过语月j学的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借助主体际交往行为理论的建立,哈贝马斯批判了,以意识哲学的唯我论方法论为基础,以目的理性为导向的社会理论传统,揭示了这一传统在社会理论的建立上所造成的种、 种误解。J~ I J 本文试图通过从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结构角度来理解交往行为理论的建立所要依据的根本原冈,原理以及条件。所以本文围绕主体际的交往行为理论怎样可能这个中心,以揭示社会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和语用学理论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致力于考察建立主体际的交往行为理论所必然要依据的条件。 通过考察哈贝马斯社会理论概念,研究奥斯丁和塞尔的语用学理论怎样提供了土体际————一——一—一 性的话语行为理论的可能性,以及揭示哈贝马斯怎样建立交往行为概念,本文试图指出,交往行为理论所以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理论本身就提出了对于主体际行为理论的要求:而这一理论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就是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的行为理论分析;至于所依据的条什,就是彻底反对传统意识哲学唯我论方法论的影响,坚持主体际的行为理论分析方法,而这就是,普遍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 Abstraet Til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isaTheoryofSociety,whichhasagreat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philosophyin20‘“century.Asacriticalstandardofthetheoryofsociety,itstartsfromtheintersubjectivecommunicativeaction,andsetsupbyusingtheanalyticalmethodofpragmaticaltheory.Withthebuildingofth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Habermascriticizedthetraditionofthetheoryofsociety,whichbasedonthemethodologyofsolipsismofthephilosophyofconsciousness,andorientedontheteleologicalreason,andshowedthistraditioncausedproblemsonbuildingthetheoryofsociety. Thisthesistriedtounderstandthefundamentalreason,principleandconditionofthebuildingofth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throughtheperspectiveofitsbasicstructureTherefore,itconcentratedonhowatheoryofIntersubjectiveCommunicativeActioncouldbepossible,andtriedtoshowtherelationamongthetheoryofsociety,theTheoryofCommunicative ● Actionandthepragmaticaltheory,madearesearchontheconditions,whichisnecessarytobuild anIntersubjectiv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 ThroughtheresearchoftheconceptionofthetheoryofsocietyfromHabermas,andtheresearchofhowthepragmaticaltheoryfromAustinandSearlecouldprovideapossibilityofthe TheoryofIntersubjectiveSpeechAction,andthediscoveryofhowHabermasbuilttheconception ofthecommunicativeaction,thisthesistriedtopointout,thatthereasonforbuildingatheoryof communicativeactionis,thetheoryofsocietyitselfrequiresatheoryofintersubjectiveaction,its principleistheanalyzeofthetheoryofactionthrough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altheory,and●theconditionisagainstthemethodologyofsolipsismintraditionalphilosophyofconsciousness, andinsistonaanalyticalmethodofthetheoryofintersubjectiveaction,thatis,theanalytical methodoftheuniversalpragmaticaltheory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马 克 思 文 论 作 业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B11汉语言文学四班 姓名:X X 学号:XXXXXXXXXXXXX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生活世界是构成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尽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带有一定的乌托邦倾向,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同阿多诺一道工作。1961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83年,哈贝马斯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依旧十分活跃的著名思想家。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名,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传人,在学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究和确立,他又一直同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老一代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甚至发生很大的分歧和冲突。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来审视上一个世纪的这一学术事件,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哈贝马斯的确修正、深化和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如果没有他不断进行理论探究,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应当彻底画上一个句号。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特殊贡献,他也是一位对当代世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1]

哈贝马斯

(魅力中国2010年4月(下)第83页) 浅析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 常婧 (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20) 【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思想深处满怀着对政治的无限热情和对世界格局的无限担忧。1981年《交往行动理论》发表,它代表了哈贝马斯学术生涯的一个高峰。在这本书里,哈贝马斯提出了他的交往行动理论。本文作者先对国内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做了一个简单的研究综述,然后从交往行为的缘由、概述及合理等分析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最后笔者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做简单的辨析。 【关键字】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交往异化批判 研究综述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代欧美哲学和社会理论领域中最富有原创性、体系性的思想家之一。尤其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建构起来的交往行为理论,普遍被认定为能代表哈贝马斯个人学术成就的标志。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对交往异化的批判、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及其途径探索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一书问世以来,国内外研究他的交往理性理论

的著作及论文可谓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目前,国内研究成果主要有: 曹卫东在《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中认为,哈贝马斯在建构他的交往理性过程中,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话语体系,始终都在他的关怀视野之中。他根据哈贝马斯思想的发展轨迹,将其交往理性的建立大体分为了三个阶段—确立交往理性的活动空间、明确交往行为在生活世界中的功能及其把交往理性提高到文化现代性的高度加以阐释,最后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作了文学化的解读1。 陈学明在他的《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论述评》一书中对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论进行评述,包括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论科学技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功能及其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2。 章国锋著有《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在此书中他认为,在这个形而上学批判盛行,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科学万能主义甚嚣尘上,理性、真理、主体性等遭到颠覆和解构的时代,哈贝马斯依然执着地捍卫启蒙的理性,希望用他设计的,以“交往行为理论”为核心的一套方案来改善当今世界的现状,实现启蒙思想家的理想的做法十分值得尊敬3。 欧力同在《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中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交往行为”概念,是哈贝马斯理论的核心概念,哈贝马斯“批判理论”不仅摆脱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猛烈批判和断然否定的态度,而且直接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相对立,企图全面

微观权力分析——读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第24卷第11期 河北法学Vol .24,No .112006年11月Hebei Law S cience Nov .,2006 微观权力分析 ———读米歇尔·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韩 平 收稿日期:2006-06-20 作者简介:韩 平(1978-),女,山西原平人,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2005级博士研究生。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通过对微观权力分析,指出福柯与传统自由主义“司法—论述性的分析”模式不同之处,他并没有采用合法与非法 的二元对立的模式,而是将自由主义分析框架之中对权力分析所需要的价值基础从它的分析中剥离出去,因而将 其自由主义社会本身中隐藏的微观权力用系谱学的方法揭示出来,指出的微观权力的隐匿性与生产性的特征。 微观权力就隐藏在社会运作体制之中,隐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生产出了我们所认可的真理与知识,并 且形成了规训社会。面对这样的规训社会,我们主体的本真性如何表达出来。因此随后分析了微观权力与反抗 的关系,指出了福柯与司法—论述性的权力模式的代表哈贝马斯的不同,以及福柯给出的与韦伯对于现代性中个 体的出路不同的分析。在对福柯的审美个体的反抗的进一步分析中指出,他的反抗模式在理论上可能存在暗含 有基础性的可能性以及审美个体之间冲突的可能性,从而在理论上存在危险。同时在实践中,也对福柯提倡的大 众生活的日常反抗的实践效果的可行性与个人的审美体验进行了质疑。 关键词:福柯;微观权力;规训;系谱学;反抗 中图分类号:D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33(2006)11-0002-07 Analyzing the Bio -power Theory ———Reading Foucault 's Punishment and Discipline HAN Ping (The Center for the Ju risprudence Research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China ) Abs tract :Analyzing the bio -pow er theory ,I point out that Foucault 's pow er theory model is different from the juridical -discur - sive model of the traditional liberalism theory ,w hich is dismissed by him and he doesn 't adopt an opposing duality w ay .Foucault rem oves of the value foundation which is needed in making an estimation ,at the same time w ho opens out the bio -pow er with genealogy methodology and considers that the pow er is purely dorman t and productive ,hence the bio -pow er secrets in the s ocial operating mechanis m and our l iving society .Therefore ,all this things result in pro - ducing the truth and the k now ledge that come into being the disciplinary society .Facing this society ,how can w e break aw ay from this suppress ing society and express ours elves actuall y ?In the third part ,I constru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ower and the resistance ,lately making a distinction betw een Habermas taking a duality of legality and illegality and al - so differing from W eber about the outlet of individual subject .Subsequent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nalyzing and rea - soning the aesthetic decis ion ,I as sume that Foucault may be in the danger of the pos sibility of underl ying the foundation and the confliction of the individual aesthetic decision in the decis ion theory .In practice ,I am al so doubt the practical feasibility of the daily resistance of the masses and the des irabil ity of the individual aesthetic resistance . K ey words :Foucault ;bio -power ;dis cipl ine ;genealogy ;res istance 米歇尔·福柯(M ichel Foucault 1926—1984)①是20世纪西方知识界最引人注目的核心人物之一,福柯与—2—DOI :10.16494/j .cn ki .1002-3933.2006.11.001

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

法范式与合法性: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 高鸿钧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传人,被认为是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理论最有建树的学者之一。他通过对马克思、韦伯、涂尔干、帕森斯、卢曼、米德以及法兰克福学派各种学说的阐释与分析、整合与扬弃,创立了颇具影响的沟通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本文无意对哈氏的庞大理论体系、复杂的论证过程以及具体的学术观点全面评说,仅对其中有关现代性与现代法范式的观点予以概要考察和简略评析。 一、现代社会的法律及其危机 论及法现代性问题,我们不能不首先提到韦伯。韦伯是稍晚于马克思的另一位德国学人,作为颇有建树的社会问题“诊断学家”[1]和社会学的“开山鼻祖”[2],他以一种“学术的凝重”与“浪漫的激情”[3],以“先知”般的救世使命感,在经历了“精神崩溃”[4]的痛苦心路历程之后,他运用了独特的类型学,对以西方为典型的现代社会进行了总体性研究,剖析了现代社会结构、关系和价值取向,并指出了现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样态和发展路径。韦伯的社会理论涉及了法现代性的重大问题,其中对现代法治命运的诊断和分析尤其令人深思。 [5] 首先,韦伯以一种“价值无涉”(value free)的姿态,从考察人的行为及其赋予该行为以某种主观意义的动机入手,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类:一是旨在实现合理功利预期的目的理性(purpose rational)行为;二是以某种信念和价值为依归而无实用目的的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行为;三是由感情与激情所决定的情感行为;四是由根深蒂固的传统所支配的传统行为。[6]与这四类社会行为相对应,他提出了四种合法性秩序:一是法律型;二是价值型;三是情感型;四是传统型。他认为,法律型行为的合法性或者基于相关人们的自愿协议;或者基于合法权威的强制。[7]在经验的基础上,他提炼出了三种合法性权威类型:一是基于“一向如此”惯性的传统型权威;二是以个人的“神性”与人格魅力为基础的“克里斯玛”(charisma)型权威;三是依据民主程序制定的规则而行使职权的法律型权威。[8]在他看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中,人们行为选择的倾向发生了转变:计较功利的目的理性行为取代了其他三种行为,成为主导行为模式。与此同时,统治的合法性基础也从其他型式转向了法律型。在他看来,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放逐神圣的“除魔”过程,是排除情感的非人格(impersonal)化过程,是驱逐内在价值张扬形式理性的过程,也是从神治、人治、德治转向法治的过程。 其次,就研究法律的路径而言,虽然马克思和韦伯都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但马克思后来把对法律的研究放在经济、哲学和历史之后,法律不过是附属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之一。他通过对法律背后经济关系的研究,认为相对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统治而言,资本主义法治存在历史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但同时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把目光转向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背后所隐藏的统治阶级意志,认为形式平等的法律掩盖了事实的不平等,而这种法律的根基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因此,他主张通过社会革命摧毁资本主义现代法治赖以存在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基本价值,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阶段,实现向无阶级、无法律社会飞跃,从而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彻底解放。像马克思一样,韦伯也把法律纳入了社会理论的庞大体系之中。但与马克思不同的是,韦伯并不满足于对法律“本质”的揭示,而是系统研究了现代社会法律的形式和内容,以及现代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内在关联,从而对现代法律的特征、合理性以及内在冲突进行了独立的解说。 韦伯认为,形式理性的法律是目的理性行为的体现,是现代经济和政治的基础。个人借助这种一般的、系统的、明确的和包罗万象的“形式理性的法律”,自由地选择行为,合理地安排

“新启蒙辩证法”———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

“新启蒙辩证法”———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 [摘要]文章介绍了哈贝马斯对以“合理化”概念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反思,指出哈贝马斯区分了现代性的规范理想和它的不合理的实现形式,认为资本主义合理化的危机并不等于现代性和理性本身的危机,并认为,不论哈贝马斯面对现代性的辩证态度,还是他现代性理论的研究纲领本身,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不能像哈贝马斯本人那样,认为它能够取代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关键词]合理化|启蒙辩证法|现代性|生活世界|殖民化 一、哲学与现代性 RJ伯恩施坦曾敏锐地指出:“也许我们可以把哈贝马斯的整个理智方案和他的基本立场概括为写一部新的《启蒙辩证法》———一部既公正地对待启蒙传统的阴暗面,解释它的原因,又要兑现和阐述自由、正义和幸福的希望这些仍然固执地向我们诉说的东西。现代性方案既不是残忍的幻想,也不是一个已经变成暴力和恐怖的幼稚的意识形态,而是一个仍然引导和为我们行为规定方向、并有待实现的实践任务。”①这段话对理解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主旨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传统始终贯穿着一种现代性的问题意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批判、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和商品拜物教理论、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工具理性批判,其核心问题都是对理性在现代性中的命运做出诊断。哈贝马斯正是在这一传统中确定自己研究方向和问题的。正如他自己所说:“阅读阿多诺给了我勇气,去系统把握卢卡奇和科尔施历史地陈述的作为韦伯意义上的合理化的物化理论。也就是在那时,我关心的问题就变成了现代性问题,即理性在历史中以扭曲形式实现的现代性病理学。”②作为合理化的现代性理论要解释的不仅是理性概念本身,而且也包括它在现代文化和社会制度之中的表现。 但是,在哈贝马斯看来,马克思、韦伯、卢卡奇以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人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存在着问题。他们从传统意识哲学出发对理性和合理化的研究,无法全面把握合理性概念的内涵,《启蒙辩证法》得出的理性悲观主义结论已经表明,批判理论陷入了危机。哈贝马斯希望通过理论范式的转型超越这一困境。他说:“向交往理论的范式转型实际上回过头来从工具理性批判终止的地方重新开始;这允许我们把社会批判理论未能完成的使命重新承担起来。”③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有着明显的优点。它既是共时态的,也是历时态的,既是规范的,也是批判的。他不仅试图全面揭示合理性概念的内涵和结构,也试图把握它们在现代社会和历史中的对象化形式,不仅致力于对合理性的规范标准的研究,为现代性批判提供普遍的价值和规范,而且也想通过现代社会的经验历史研究,识别和诊断理性在现代社会扭曲、变形、异化和自我毁灭的原因和后果。在他看来,交往行为理论虽然得出与马克思不同的结论,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它仍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实现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潜能,同样也没有实现现代社会交往理性的潜能。 笔者认为,哈贝马斯这一研究纲领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时代,哲学的命运已经与现代性的命运紧密地维系在一起。哲学的存在不是因为理性已经实现,而是它尚未实现,哲学必须对这现实提出解释,并为理性的实现指明方向。今天我们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现代性问题已经成为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哲学的创新已经不能延续传统的研究方法,孤立地研究所谓本体论、认识论或历史观问题,也不能把理性与社会合理化、价值与制度截然分开,它既要阐明自己的理性立场,同时也必须回答我们时代面临的根本问题。在这方面,哈贝马斯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范例。 但是,哈贝马斯关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已经过时、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纲领

马克思与我们同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思维方式和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转换,其思想之深刻、方法之科学、影响之广泛都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150多年来,追随者有之,赞同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梅林、考茨基、伯恩施坦、拉布里奥拉、普列汉诺夫等人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进行过深刻论述,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新的探索,罗素、杜威、萨特、海德格尔、福科、伽达默尔、德里达等人也直接或间接地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不乏深刻的见解。在这个论述、探索过程中,许多观点不很一致,甚至很不一致,争论持久而激烈。 一个伟大哲学家逝世之后,对他的学说进行新的探讨并引起争论在历史上不乏先例,但像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持久、激烈的争论却是罕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思想资源为当代哲学家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多维的阐释角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 一 无论是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还是现时代,都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奉者、实践者以及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在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影响,不仅是通过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而实现的,而且是通过其后继者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又往往因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不同解读而形成不同的理论倾向和思想流派、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的哲学”,翻译的文本愈

来愈多,研究的范围愈来愈广。就研究主体和理论传统分属的国度和地区来说,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路向: 第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以及一些既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也不属于西方马克思学的当代西方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的一股思潮,其基本特征是把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各种学说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在淡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本性的同时,将其理论努力指向文化批判,主要思潮有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等等。西方马克思学则立足文献考证,从事文本解读,强调要用严格的客观态度研究马克思的文献和思想,从而建立一门特殊的严密的科学,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吕贝尔、德国的费切尔、英国的麦克莱伦、美国的胡克等人。除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在西方还有一批哲学家如罗素、海德格尔等人,根据不同的理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过深刻阐述,这些哲学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问题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有启发意义。例如,海德格尔认识到“马克思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颠倒”以及这一颠倒的深刻性、超前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并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断言:“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比其余的历史学优越。但因为胡塞尔没有,据我看来萨特也没有在存在中认识到历史事物的本质性,所以现象学没有、存在主义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度中,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 《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理解是一种展开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的意识活动,要真正实现“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语言媒介。在目的性行为中,语言是许多媒介中的一种,行为者通过语言试图影响他人,实现行为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意图。在规范调节性行为中,语言首先是一种可以提供文化价值、取得意见一致的媒介,它主要是帮助人们建立规范和行为导向,建立社会世界的合法关系。在戏剧行为中,语言是自我表现的媒体,表现行为者的认识和情感,再现行为者的主观世界。在上述三种行为中,都只注重了语青的一种功能,而没有同时注意到语言的所有功能。只有在注重相互关系的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陈述并判断事实的功能,使行为者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承担帮助人们达成共识的理解媒体的功能,使行为者与社会世界发生联系,并承担表达者表现的功能,使行为者展示自身的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参与者在相互作用中达到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声明的交互主体性的确认,这样理解才以协调行动的动机发挥作用。他认为,现代理论注重意义的追问,人们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会达成共识。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即交往理性。为了有效沟通,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循三项语言学规范要求: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哈贝马斯认为,目的性行为涉及真实性要求,规范调节性行为涉及正确性要求,戏剧行为涉及真诚性要求,而交往行为与这三个要求有关联。交往行为同时可以满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所以交往行为才是最合理的社会行为。 3.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层理论架构。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欧美哲学和社会理论领域中最富有原创性、体系性的哲学家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有学者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尤其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建构起来的交往行为理论,普遍被认定为代表哈贝马斯个人学术成就的标志。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对交往异化的批判、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及其途径探索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二、主要内容 《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这部著作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马克斯·韦伯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 哈贝马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声称,交往行为理论既非一种元理论,也非一种借助其它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让我们联接了与社会分析相关的三种理性:一个是涉及解释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中作为论争的理性,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主义的问题。如果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合理性标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才可能按照普遍性的标准比较他们并使其服从于批评。另一个是涉及到行为理性,即如何领会人的行为中有特殊意义的性质,这触及到理解的意义问题,还触及到了当行为者本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设定了理由时,社会科学在主张更好的解释时其自身的任务问题。最后一个是关于理性的社会扩张问题,即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特有的那种合理化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努力就是致力于此。 哈贝马斯断言:理性更多地是与运用知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与知识有关。如果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谈论某事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要么是指人们表达的认识,要么是指包含认识的符号表达形式。我们说某个人理性地行动,或者说某种陈述是合理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行为或陈述可

对话与交往_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之争的一个角度

2010年第8期 山东社会科学 N o.8 总第180期 S HANDO NG SOCI AL SC I ENCES GeneralNo.180 哈贝马斯哲学思想研究(学术主持人:傅永军) 对话与交往 !!!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之争的一个角度 鲁 路 (中央编译局,北京 100032) [摘要] 伽达默尔的对话与哈贝马斯的交往是不同的哲学理论。从对话与交往的词义及其在伽达默尔与哈贝马斯之争中的具体应用来说,它们的分歧在于,对话在某种程度上侧 重于对话双方的交互性,交往在一定意义上关注交往双方的共同性。由于交互性与共同性是 主体间性的一体之两面,所以对话与交往具有互补的可能性,解释学与交往理论可维系在一 种张力关系中。 [关键词] 对话;交往;交互性;共同性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0]08!0005!05 一、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的分歧 解释学与批判理论是德国学术界的两门显学,这两门显学彼此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么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哈贝马斯对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提出了批评,而伽达默尔则对哈贝马斯的批评作出了反批评。伽达默尔认为,理解依赖于语境,但理解要由传统所支持的前理解出发,因而传统比语境更重要。人只能在从属于传统总体的情况下对个别传统作出批判,所以说传统先在于批判。传统意味着共识,共识未必是真理,但共识作为前理解性悬设,是理解与解释所必需的。理解与解释是从当下语境出发与传统的对话,而任何对话都以我们假定它可达成新的共识为条件。所以,传统与共识是伽达默尔主张的对话的前提。 哈贝马斯批评伽达默尔说,过分在意前理解结构,忽略反思的批判性作用,会导致对权威的认可,尽管这种权威已经从蒙昧时期的人格性权威转变为开化时期的传统性权威。权威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是因为解释学反思是在传统的界限内作出的。要形成新的共识,前提是对传统性共识持认可态度,但对传统性共识的认可未必与对真实之物的认识相一致,因而所谓传统,有可能只是一种假定。传统既有可能带来真理和共识,也有可能带来虚妄和强制。这就是说,人们有可能是虚假地认同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偏见的。所以,交往有可能为强制性所扭曲,貌似合理的共识有可能是伪交往的结果。因此,批判理论的反思要对解释学号称具有的普遍有效性作出限定,在一个超越传统的参照系下对传统作出批判。?针对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哈贝马斯提出以解放为旨趣的深层解释学。深层解释学以心理诊疗式反思为基础,以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为例,致力于澄清个人动机与社会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人从社会强制中解放出来,从扭曲性交往中解救出 收稿日期:2010-01-23 作者简介:鲁 路,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 参见J rgen H aber m as:Der Un i versalit tsanspruch der H er m eneu ti k,i n:H er m eneu ti k und Ideo l og i ek ri ti k,Suhrka m p V erlag,Frankfurt a m M ai n,1971,S.150-154. ?参见J rgen H aber mas:Zu Gada m ers#W ahrheit und M et hod e?,i n:H er m eneu ti k und Ideologiekritik,Suhrka m p Verl ag,Frank f u rt a m M ai n, 1971,S.48-50.

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西方政治思潮》期末论文题目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222011********* 姓名曾婷 指导教师黄其洪 成绩 2014年 6 月17 日

浅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曾婷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德国最有名气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哈贝马斯敢于正视传统理性的分裂,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交往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展开了深入的批判,认为应在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的基础上,重建理性以拯救理性,从而建立以重建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和谐为目的的交往行为理论。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顺应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走向融合的潮流,对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心理学等进行了一次大综合与创新。因此,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进行探究,对于推动我们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如行动的概念、普遍语用学、生活世界和系统以及对该理论的评价。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系统生活世界 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尤其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金钱交往”、“地位交往”侵蚀和影响着人们的内心,诱惑、欲望更多,导致的矛盾冲突也就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产生了变化,互相的猜疑,不信任,社会的诚信危机以及过度的放大自我价值观等现象的出现。人和人的交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有深度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上研究“交往”更有助于审视人际关系、端正人们的价值观,而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理论,旨在构建一个具有和谐价值的世界,这样就为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交往奠定了和谐的基础,也为人权的保障提出了基本的目标和准则。那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到底是怎么样的,包括哪些主要内容,而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评价它呢?这都是我们下面所要讨论的内容。 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交往行动的概念 哈贝马斯基本上在他所有著作中都使用过“交往行动”这一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哈贝马斯对交往行动概念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如在20世纪60年代他

[马斯,福柯,现代性]福柯与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争论

福柯与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的争论 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争论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界前沿的一次伟大争论。在西方,对待现代性问题上,福柯和哈贝马斯代表了两种绝然不同的立场。福柯是现代性最著名的批判者,而哈贝马斯却是现代性最著名的辩护者。对于这次论争,前人也做过大量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侧而对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论争进行了分析。总体上说来,主要是从福柯和哈贝马斯的理论来进行的比较研究,最终见出二者在理论上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仅仅是对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理论比较,而没有发现二者论争的实质,更没有解决二者为什么会争论的原因。 福柯和哈贝马斯是在现代性这个问题上进行争论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尽管今人无法给现代性一个确定的界限和定义。对于现代性,安东尼吉登斯说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现代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它的内部包含着丰富的而又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的方而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要真正分析清楚福柯和哈贝马斯之间的论争,还必须回到现代性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一、现代性的根源 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是相对于前现代而言的。在前现代时期,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二者在所指上具有一致性。前现代时期,没有统一的计时工具和可见的机械钟,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时间和地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参照地点空间才会分清楚与自身相关的时间。事情总是和某个地点相联系对大部分人而言,社会生活的空间维度都是受在场的支配,即地域性活动支配的。随着现代机械钟的出现,时间逐渐变得精确,人们在辨别事物的时候不再是以地点作为基点,空间逐渐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对象。空间变成一个不确定对象,时间也逐渐变得虚化。每个人都确信有着自己的空间,但无法从流动、变化、转瞬即逝中的事物中找到依靠。现代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代同传统的决裂,传统的稳固性在时间里支离破碎,时间由零碎逐渐变成统一,空间迅速地膨胀,这是现代性出现的重要标志。 时钟让无法掌握的、流动的时间变得有掌握的可能,让盲目的人变得自觉起来,确定具体的上下班时间。这种统一时间的情况最初只是出现在某一处,渐渐地扩展,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虚化的时间让掌控空间变得可能。 统一时间是控制空间的基础。时间已经虚化,由完全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变成了可以掌控的形式在前现代社会,空间和地点总是一致的。时钟让人可以感觉到时间在流动,让一切变得转瞬即逝,传统不断被颠覆,不断地膨胀着空间。 时间和空间的分离,时间变得可以掌控,空间无限地膨胀现代和传统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模撇现代的机器大生产、大工业通过技术、空间生产,使现代从传统中断裂,现代性的时间得以呈现;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使传统的、固定的、稳定的空间进一步打破,全球化的影响得以出现。现代性正是来源于此。 二、现代性的呈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