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经验点滴)多媒体语文课的创新与缺失

(教学经验点滴)多媒体语文课的创新与缺失

(教学经验点滴)多媒体语文课的创新与缺失
(教学经验点滴)多媒体语文课的创新与缺失

教学经验点滴

多媒体语文课的创新和缺失

李湘清

现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呈现出多样化,让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课堂亮起来了、动起来了、响起来了。各种手段纷纷登场,把课堂装扮得花枝招展……语文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都是那么丰富,那么热闹。听课者都会陶醉于小手常举、小口常开的气氛,满足于多媒体全方位轰炸和教师的激情奔放,欣赏于皆大欢喜的评价艺术。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时,常常在思索:语文课堂上五彩缤纷、沸沸扬扬的表象里,涵盖的究竟是什么?学生们在这样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到的又是什么?

在多媒体理念的熏染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在沉闷与乏味,但是在异彩纷呈的背后,我们却看到可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课堂变得热闹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的东西多了,学科性却丢失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与语文这门学科不和谐的现象,使我们的语文课有点“不像语文”了。

为何会有这样的缺失呢?首先,这是否与没有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有关呢?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而读与写的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语文课改应该有利于加强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重视了“全面”,而对“核心”问题却有所忽视。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的性质,在把人文精神的熏陶与语文工具的掌握有机地统一起来时,是否厚此薄彼有失偏颇了呢?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感悟体验的生成性言说上,消耗在人文熏陶上,语言文字的训练淡化了,语文工具的掌握有所忽视了。防止语文课的缺失,我认为有必要强调“加强语文意识,重视基础训练”的话题,

对语文教学的重心作一些必要的调整。

不要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理解课大家知道,阅读理解与阅读教学有不同的目的任务。阅读理解是“通过书面言语的感知获得意义的思维过程,”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是每一个阅读者阅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必经的过程。简单的说,“读懂了”阅读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而阅读教学就不同了,它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今后的独立阅读打基础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阅读。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载体理解内容,而且要关注语言文字载体本身的物质存在。其实,所谓课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章”)的意义就包含着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两个方面,只要内容意义而忽视形式意义,是不完全的阅读教学。两者统一得好,教学得法,是可以达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性境界的。多数情况下,教学还是要走一个来回,即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看看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不能让学生整节课都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课文进得去而出不来,有时需要“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推敲词语,领悟一下句式,理一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生不能只见其“一”,而是要从“这”一篇、“这”一段、“这”一句的学习中得了“法”,再迁移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中去,这就举一反三形成了阅读能力。

不要忽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这个能力不培养好,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受到制约,甚至成了空中楼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学语文必须是姓“小”姓“语”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工具性质的教育。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情意浓浓,而且还要上得扎扎实实。要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教学任务,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并且要加强指导,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从识字写字开始,遣词造句,读写结合,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练习随着阅读教学的深入,大致可分为理解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等等。练习设计要优化,要重视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但必须建立在实用性、有效性的基础上,防止和克服以提倡个性化阅读为名,随意安排无明确目的、无明确要求、无实际效果的练习。也不能为培养创新精神,好高骛远,连必要的抄抄写写也废弃了。总之,在小学阶段,严格的字词句篇基本功训练,是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是学习语文永恒的主题,是有识之士反复强调的,切不可有所忽视。

语文意识淡薄的表现:一是学生在个体阅读以后交流感悟体验的时候,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所说的内容,诸如意思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有创意,至于语言表达得如何就不计较了。有时还以“你懂是懂的,就是说不清楚”,或“你想得很深呀,就是话没有说好”来原谅学生。二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拓展阅读的时候,有时利用文本表达上的含蓄蒙眬或留下的空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诠释去补充,或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充盈去丰富;有时需要课内外联系,引入课外的阅读材料(包括网上的),进行对比阅读,交流读后感受。这些时候往往时间仓促,不容学生经过比较鉴别、分析归纳的思维活动,然后付诸言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好事没有做到位,没有做踏实,拓展性阅读徒具形式而已。三是把上述口语交流的内容转化为书面文字的时候,以为内容基本正确就可以了,文字表达方面的评议往往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甚至就根本不加评议。说了就算完了,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句子佶屈聱牙也无足轻重。此外,还有诸如经常

引入没有或少有语文含量的游戏活动和多媒体等等,非语文现象随处可见

加强语文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树立“无时不语文”的思想,时时处处都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以下这些都是教师语文意识的彰显:首先有明确的语言表达训练意识。学生无论是口头说还是书面写,都是训练语言表达。既然是训练语言表达,都必须有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表达的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学生内容“说不清楚”,怎么能说是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呢?要想内容表达得清楚深刻,就得在语言表达上下工夫。语言中寄寓、栖息着思想。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思想,语言流畅了就是思想舒展了,语言准确精练了就是思想精致深邃了。再是学生有充分的语言实践时间,有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意识。阅读是表达的基础。教师有意引导学生不断内化书面语言,不断丰富充盈自己的语言库存。学过的词汇和句子在练习表达时,能不时显于笔下或口语之中。而不是一味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即头脑里固有的语言)来表达,与吸纳书面语言脱离开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最后,教师对学生语言的生成与发展有强烈的指导和相助意识。教师应十分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和表达的欲望与困惑,在师生共同参与中及时给予学生以鼓励与必要的点拨,使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由不准确到准确、不熟练到熟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登山,正是在教师的指引扶助下一步一步,逐步到达理想的境界。

多媒体教学中的利与弊

浅谈多媒体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深刻改革, 中、观察更细致、想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使 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受到学生的喜 欢,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突破教学 的难点,有利于正确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四者之间的关系。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 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 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 学艺术的感染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 新的教学手段,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很大影 响,将多媒体教学结合 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中学数 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教学是当代教育的一个趋势,如何适当的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中学数学 教学中需要研究的热 一下多媒体教学在中 门课题。本文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学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缺点等方面的探讨,来浅谈 基本理论概述 多媒体是集图、文、 声、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技术,以其 丰富的教学内容、逼真 的情境和鲜明的教学 特点,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巴甫洛夫 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 有多种器官参与,就 通过视觉、听觉等五 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心理学研究 表明,人类接受信息主要是 种感官进行的,其中视觉占 83%,听觉占11% ,;人的感官 对事物的 记忆,学生只用耳朵 听可以记住15%,只用眼睛看可以记住 25%,而两者结合可以记住 65%。 在感受能力、表现事 物空间特性、表现事物运动特性、表现教 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多媒 体都能取得最佳效果 。多媒体还能极大地刺激学生感官,使学 生感知觉更灵敏、注意更集 象更丰富、思维更灵活,从而激发学生产 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合理地 其他传统媒体融入课 堂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很 多中学数学教师都对使用多 媒体技术很感兴趣, 但由于各种原因,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使 用率不高。近年来,一些资 源不足的中学,虽然 也有多媒体设备,但数量少,而且由于资 金短缺,维修不正常,导致 部分教室多媒体设备 无法正常使用,影响了很多教师的使用。 般来讲,对于公开课、评 优课、有人来听课时 ,只要有多媒体环境的一般都使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平时还是传统课 堂教学。而在大城市 的中学数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教 学的情况就非常普遍,许多 城市的中学数学教师 ,无论上什么内容的课,都盲目从众一律 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特别 是上公开课、评优课 很多问题。 、有其他教师听课的情况下。虽然多媒体 教学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

语文教学中慎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中慎用多媒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也随之活跃起来。示范课公开课教研课假如没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就会被评课者打入“冷宫”,判为“太传统,缺乏时代气息”。 诚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一改书本粉笔教鞭传道授业解惑的老路,倘没有正确的认识,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就会不自觉地走进多媒体应用的误区。 曾记得几年前一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当讲到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最后几个自然段时,他本想让学生理解:毫不为己辛勤酿蜜的蜜蜂象征了为子孙辛勤劳动的农民(原文:我心灵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教者反复在屏幕上切换这两个镜头:一是蜜蜂飞舞在荔枝花丛中,一是农民弓着腰在水田里插秧。然后问学生:你们说蜜蜂是不是象征了农民?蜜蜂沸腾了:有的说荔枝花好漂亮,有的说田里的水好清秧苗好绿。我简直无法相信学生就这样理解了象征手法。评教者竟断言:多媒体应用合理,学生理解深刻,另加十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化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学观念的革新,其次才是教学手段的现在化,所以大语文观要求新时代的教师随时要“洗脑”,要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观念的革新比技术的革新更重要。而教学手段的现在化指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手段很多,多媒体手段仅是其中一种,千万不要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同于多媒体教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不是说不要多媒体了,而是要我们正确地对待,不能盲目地做多么体的奴隶。不妨采用鲁迅的主张;拿来——选择——应用,在多媒体的“好用”和“用好”之间作出权衡。 没有正确的认识,造成教师滥用乱用多媒体的现象比较严重。其现如下: 误区一,教师成为了多媒体的附属品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彻底解放了自己,教师不再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了,一些教师一走上讲台,课件一放,点击鼠标,学生观看,然后在黑板上写几句话总结性的说明,就认为大功告成。殊不知,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优秀品质的示范者,是任何媒体都无法取代的。一位老师讲《智取生辰纲》:干脆将电视剧《水浒传》碟子给学生放一遍,黑板上再写几个字:杨志的形象如何如何,吴用的谋略怎样怎样,学生的活动哪里去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哪里去了?生吞活剥了整堂课的教学,实在让人担忧! 误区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失去了重心 有些教师在上优质课和公开课时,为了展示自己的水平,误以为课件越多越好,总喜欢把课件做得花花绿绿,到处都有动感,花里胡哨的,非常吸引学生的

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

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08-12-08T15:30:17.79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08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杨晴 [导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把当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内容提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把当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教学生活中,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述以下四个问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的优势;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如何科学合理的整合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现代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情境阅读,提高 3、阅读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平台进行情境阅读,将使阅读教学获得新生。多媒体技术利用文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使阅读内容的呈现从单调的文字平面叙述转变为多样化的直观生动的形式,从而改善大脑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促进学生理解、探究、想像等阅读活动的开展。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式阅读,打破传统文本单一的线性结构,使人类在知识爆炸时代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应用的原则 1、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必须进行有机整合 所谓整合性,简而言之是学科之间课程教学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其它学科的,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必须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有利于学生更大限度地获取新的知识,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让二者有机、融洽地整合。 2、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前面已经说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形成了新的课堂模式——人机对话。这种人机对话直接明了,但缺乏情感交流,因此,在语文课件制作时,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在制作课件之前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谈对课文学习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件制作之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在多媒体教学中,他们不仅是接受者,还是制作者、参与者。教师不能再以单维的思考方式、统一的标准答案宰制学生在阅读中的多维质疑,在写作中的自由抒怀。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的天地,从而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3、多媒体应用须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给出阅读任务主题,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源,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评判。每个学生有可能获取不同的信息,对学习主题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网上讨论交流,通过共同建构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这种协作学习方式具有方便的搜索引擎,快捷的导航系统,合理的学习指导建议,是理想的课文课堂网络阅读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网络阅读习惯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1、处理好多媒体的使用与语文学科特点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揣摩、体味、联想、想像,进而对文本信息进行概括、筛选、整理、迁移,这应该是语文学习的主要的方式,用多媒体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即学生对文本的涵咏玩索,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原著一样,如果一味地以图像直觉取代语言形象,势必会淡化语言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因而背离语文教学的目标。 2、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 从课堂构成者的关系来看,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一堂课中,教师的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阅读思考——质疑探究——讨论释疑——迁移拓展”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只能视教学流程的需要择而用之,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更不能成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浅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肤浅认识。 一、在新课导入时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它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和深化学习兴趣,使儿童产生与更高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产生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紧扣教材,选择和设计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蒲公英》一文,由于学生对蒲公英没有感性认识,因此,课题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若精心设计制作

蒲公英的近景、远景,花朵、种子,个体、群体的幻灯片,大量的图像,使每位学生仿佛亲眼目睹了蒲公英的种子像小降落伞一样飘向四面八方,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蒲公英呢?”学生兴趣浓厚,迫不及待地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一种自主乐学的氛围为全文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在重现形象时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是流露。多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情景,让课文中的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多媒体对声音的处理使学习者在除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还能随时反复地体验听觉上的感受,使体验过程更趋于完整。如教学《飞夺卢定桥》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被带进了作者笔下的情感世界,从而萌发了”我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 再如教学《丰碑》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问:“丰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

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8-02-08T16:23:16.68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12月作者:蔡春丽[导读]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内容提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突破难点情景创设课堂外延提高素质一、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突破难点。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学重点、难点,因时代的差异和学生知识结构的有限,若仅借助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乏味的文字分析是不会很有效果的。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广,距离现实生活遥远、教学难度大,且不易被学生接受。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不易观察、不易理解到的事物用模拟的方式,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就会使教学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使用现代化的声光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得到事物的信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重点,突破文章难点,我在实践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铺路搭桥。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产生共鸣 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是“入神”,也就是情感同化。教学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最终让学生在通过学之后,在思想和情感上达到与文章的“神”的统一,亦即为共鸣,也只有学生的“心”与文章的“神”得到共鸣,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我们知道许多文章内蕴深刻,情感深沉,意境深邃。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心神都投入到文章特定的氛围情趣之中,才能体味到文章的深层意义。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手段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而应用电教媒体极易出现这一效果。语文课上巧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能丰富学生感知,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教学《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 比如我在上《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观看黄果树瀑布的图片,同学们看着图片,畅所欲言,把自己看后的感受说了出来。比如有学生说到:我看到了瀑布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真是雄伟壮观。有的学生谈到:我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就像一匹很宽的布匹,从天上悬挂下来。还有的学生从“银雨洒金街”想到了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并有感而发:作为一个黄果树小镇上的居民,多么幸福啊。通过感悟,通过朗读,黄果树瀑布“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特点已经深深地刻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 在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音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凝神谛听。等放完后,我让同学们说说你刚才仿佛去了哪里?听到了什么?同学们说到:自己仿佛到了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听到了雄浑的交响乐。听着这种气吞山河的声响,仿佛自己就是瀑布的一分子,浑身充满了活力,并且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了。说到这里,我觉得老师也不用再补充什么了,同学们都品味到了。整个一堂课,气氛活跃,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了优美的情境中,此时,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多媒体拉进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扩大学生的知识量,课堂外延 我们正处于现代信息社会之中,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果,恰当扩大信息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课外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在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多媒体课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媒体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写作平台。 《黄山奇松》这一篇课文中,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三大名松,文章结尾写道:“黄山松千姿百态”。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欣赏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图片外,还出示了一组其他黄山松的图片,同学们边欣赏边瞪大了眼睛,有的同学根据它们的姿态,自己给他们取了名字,有“卧龙松”、“壁虎松”、“竖琴松”“孔雀松”等。我抓住这个契机,“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俨然一副小作家的样子。那么你们有信心与作家比一比吗?能把它们的样子写得像‘迎客松’、‘陪客松’一样生动形象吗?”同学们兴趣盎然,一个个跃跃欲试。在第二天批阅他们的小练笔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这样写道:孔雀松如绿色孔雀昂首挺立,一丛松枝向一方伸展,犹如孔雀翘首,后面几枝似孔雀的翅膀和尾羽。它正欲展羽翼,似乎要与谁比美。有人还写过这么一首诗呢。“松如孔雀向南飞,棋石峰前浴早晖。头翘屏开迎过客,身披绿翼翠微微。”称它为“孔雀松”,真是名副其实。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教学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极大地拓展时空,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而且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扩大知识面,增加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和体会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和体会三篇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总结 执教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已有十八个年头,回顾我的教学 历程,我感慨万千,现将我在本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感触和体会谈一谈: 一、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工作中我全力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学生,工作扎扎实实。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意,并能正确书写;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准确理解词语,含意深刻的句子让学生联系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正确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能领会一些词语的意思,提高阅读的速度,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了作者观察事物方法和表达的方法。要求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读物,逐步养成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说话有礼貌,养成先想后说的习 惯。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写出自 己的真实感受,能试着修改自己习作。养成了较好的语文能力 二、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

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呢?我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1 、教法设计尽量做到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学会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要根据教材、因材施教,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讨论-- 讲解式、辩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主动、紧张地思考、学习。如此一课始终,学生或问或答,或思或记,无形中调动了自己的一切思维,积极参与了活动,学习 效果较好。同时,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现象 非常频繁,因为他们都意识到必须紧密团结,而我也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与协作能力、在主动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因此,我觉得根据教材而采取的多种形式的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 课堂上的教师的教授过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问题探究阶段,

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如果多媒体技术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那么,新课程教学则是一朵绽放的花蕾。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进程必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而日益加快,展现出其特具的魅力,把新课程教学带入一个划时代的世纪。而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式,我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多媒体系统的特点 多媒体是一个外来词,英文为Multimedia,它结合多种表现信息的媒介如文字、图像、视频和声音等手段于一体,现在一般指融合幻灯、录音、电视和电脑等多种传媒的性能为一体的设施。多媒体技术就是要将多媒体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集成性:一是表现为信息载体的集成即文本、数字、声音、视频、图像的集成。二是存储信息实体的集成,该系统是一种由视频设备、音响设备、存储系统和计算机的集成。所以,多媒体系统是多种表现信息的载体和储存信息的实体的集合。 控制性:多媒体系统不是多种设备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来加工处理来自各种周边设备的多媒体数据,使其在不同的流程上出现。计算机是整个多媒体系统的控制中心。 交互性:多媒体利用图像、窗口、图标等美观形象的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利用键盘、鼠标等方式进行人机之间频繁的通信活动及人机对话,使人们能够控制媒体信息的内容及其处理方式,使人机对话更为自然。 总之,多媒体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技术,以往的计算机只能在显示屏里显示图形和文字,而没有声音、动画、影像等;也不同于电视、电影、幻灯片等,虽包含图像、文字、声音,但没有强大的数字处理功能和交互式功能。 二、多媒体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产生巨大的变化。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成为教学环节中多功能的、方便灵活的辅助性手段。它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教学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并能实现人机对话,有着极大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人意,许多时候,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学主体水平的高下。多媒体教学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能把握的非常到位。同时,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进来,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把学生引到情景氛围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基调。 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时,多媒体可再现月色下荷塘的清丽脱俗,又可再现出荷塘上的月色的朦胧柔和,这里可以有语言描述情景,画面再现情景,音乐渲染情景,唤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生走进作品开拓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又如: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 妙用多媒体课件,化解教学难点、疑点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课堂上,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启而不发”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在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詹天佑》一文,在讲到顺着山势设计“人”字形铁路时,笔者运用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首先点击鼠标出示“人”字形铁路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读书,说说自己的理解;再点击鼠标切换成三维动画来演示: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铁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看了形象逼真的动画,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并且由衷地钦佩詹天佑那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巧妙地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2 妙用多媒体课件,加大教学密度 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课时,首先考虑的这一课应该通过怎样的语文活动来完成课程任务。这一课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悟、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学生理解、提升的有效途径。那么,又如何让学生的感悟更到位?如何让学生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又如何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可恶行径,从而激起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于是广泛搜集资料,将活生生的事实展示在学生眼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课堂上在学生朗读感悟的过程中适时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在这些丰富的表象资源的启示下,课堂气氛高潮迭起,学生不仅对国之魁宝了如指掌,而且对八国联军的罪恶行径义愤填膺。于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愫油然而生,朗读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把技术真正地运用到课程学习中,我们的学习活动会变得更精彩。但,我们一定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作用。技术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也只是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学科课程而服务。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整合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既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创构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声音、图像、动画、音乐、视频等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认知感受来学习相同的内容。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善。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整合 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不是学校有意为难教师,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真正的目是提醒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教师既要以积极地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创构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保证教学目标的完善。 1 共享信息资源,突破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高科技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变革和创新。不仅会赋予课堂一个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文本、圖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的信息整合,而且能使学习社共享信息资源,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这对学习者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强调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逻辑必然。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音像、网络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给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互联网上的许多素材诸如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背景音乐、文字材料等等都可以作为制作课件的零件[3]。例如,学习《东郭先生》、《乌鸦喝水》等课文,事先,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影资源,将这两部电影的有关片断插入到Powerpoint当中,在让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影片;利用互联网布置课题,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即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又扩大学生的视野。总之,网络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途径,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外延。“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只要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 2 激发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 尽可能地采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甚至电脑示例教学,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融合各种课程的一座宽阔的桥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更为出色的发挥。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论文:多媒体与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深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教学模式,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多地追求新奇,大量堆砌图片和声像资料,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那样也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多媒体教学流于程式化。在新时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握时机,切实有效的发挥多媒体的功效,该出手时才出手,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语文课在多媒体这一全新教学手段的辅助下越来越精彩。 关键字:多媒体语文教学有效运用

正文: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深入,教学环境的逐步改善,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就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多媒体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独特的作用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并成 根据《语文课堂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着眼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应扩宽学生学习的途径和运用知识的领域,注重科学、轻松的学习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是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的学习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运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及在整合归纳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语文基本知识和实践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它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生动活波的知识界面,化静止为动态,;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以直观生动的表现力,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单一模式为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不仅满足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成为当今小学课堂上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一、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二完小聂春雨5月8日 本学期,我本着“识字写字与阅读两不误,积累与表达齐发展”两大宗旨,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着。当然,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我自认为比较可取的有以下两方面: 一.挖掘语文教学资源 1.用好教科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会忽视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在本学期,我非常重视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利用独立阅读课文,梳理单元阅读训练点,并进行拓展阅读。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2.用好学生手头已有的材料。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我会适时地利用这些资源,对教学做些拓展。在学完每组教材以后,我又会引导学生好好地去读这些内容。当然,在教学每组课文之前,我都会把全组课文包括学生手头有的这些资料,都会好好读上几遍的。 3.利用好学生家里的教学资源 在本学期,我要求每生每天书包里至少带一本课外书,并让学生自主组成读书小组,相互借阅课外书。 二.注重积累,重视表达 从2004年开始,我一直在做“练在小处,激发兴趣”的一项小练笔活动。

“小练笔”就是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作文教学的一种补充。灵活多变的内容,随心所欲的表达方式,及时而细腻的老师批阅,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在“小练笔”中个性得到张扬,然后,兴趣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主题。 1.内容灵活多变。为了尽量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又能弥补习作数量的不足,我把学生已习惯的摘抄本与周记本合二为一,并规定学生每周完成五篇的定额,但对内容不作硬性的要求,学生可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与兴趣进行安排,即内容可长可短;可自己动手写也可摘抄优美的词句与精彩的短文,可根据课文内容的要求写也可记录生活中感人的点滴;可向老师诉说心事也可关心国家大事、、、、、、点滴皆行,亦可成文。这样,大部分学生不仅能完成老师布置的每周五篇定额,而且有很多学生超额完成 2、表达方式随心所欲。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就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表达欲望与向人倾诉的激情,她们把“小练笔”当成了倾诉的对象与表演的舞台。在小练笔中,学生可用记叙的方式记录她们稚嫩的心灵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可用说明文生动细致地描叙她们心爱的文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家庭及至最新的武器;可用散文描绘身边的风花雪月,抒发她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可用议论文形式发表她们对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感悟,对人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可用诗歌讴歌人生最美的最感人的一刻;可用随心所欲地记录下她们成长过程的轨迹...... 总之,她们在小练笔中没有丝毫的担心,有的只就是畅所欲言,有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心得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心得体会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心得体会。 多媒体的优点很多,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来辅助教学。比如,课堂的激趣导入、情境朗读、突破难点的动画模拟演示、风俗民情的再现、趣味练习设计、单元复习以及专题学习的知识梳理等等,好处不胜枚举。现就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趣导入,效果事半功倍。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一篇文章如何导入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内容在空间上跨度很大,例如《离骚》这首诗歌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写法都离我们相去甚远。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老师上课辛苦,学生也一脸茫然。相反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让学生时空倒转置身体验于楚国忠臣报国无门的氛围当中,那么对理解这篇文章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过视频画面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片段朗读来导入课文,就能立刻把屈原那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激情与苦闷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忧国的哀伤氛围中,不用过多讲解,就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基调。从而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语文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培养想象力是语文教师一项头疼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在很多时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成了一句空喊的口号。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轻而易举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写作修改。 作文几乎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要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关键是要让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自主修改。叶圣陶向来反对写作教学中“学生只管写,老师只管改”的做法。他说:“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而多媒体为学生共同修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方法是每次写作由学生推选一篇最好的文章出来共同修改。把要修改的文章输入电脑文档,中间设置一条竖线把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隔开,修改前的文章显示在左边,修改后的文章显示在右边。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需要修改的语句语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而电脑将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痕迹及时地以动态演示的方式显现出来,并且这些思维的痕迹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逐渐趋于完美,直至得出让学生一致满意的文章。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动态演示作文修改,学生在共同修改中取长补短,互相提高,享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前黄初级中学王娟娣 [内容摘要] 本文就当前普遍开展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先进作用,只有通过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从而开创语文教学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利与弊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1、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回顾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科学设疑,民主提问 课堂提问是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具体教学中,课堂提问容易流于形式,出现诸多问题:如过于繁琐,主次不分;过于空泛,不着边际;过于晦涩,无从思考;过于含混,模糊不清……要防止这些毛病,就必须做到:科学设疑,民主提问。 首先,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素质教育“让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班,不能只顾张三,不管李四;看中优生,冷落差生。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性,因材发问,因人而异。不过所谓的“高级题”也未必是差生的禁区,优生的专利。课堂上的教师应察言观色,因势利导,灵活机动。二是针对教材,教材

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摘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多媒体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降低了教学难度,以其动态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使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气氛活跃,尤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实践 多媒体技术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借助这一手段,可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殿堂,从而使教学进入最好状态。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品词析句,培养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境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

住“诗眼”,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笔者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将学生带入诗所描绘的境界中,因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又如《草原》一文,老舍对他初入草原的印象是这样的:“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草地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里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如“一碧千里,并不茫茫”,凭学生的一般生活经验很难有广阔辽原之感。此时可用多媒体播放录像,通过镜头的拉近、拉远,画面的更迭、定格,让学生比较、观察、体会,反复吟诵表示画面的句子,在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产生明快、愉悦的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问题的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