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的发掘及其保护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的发掘及其保护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的发掘及其保护
亳州山陕会馆建筑文化的发掘及其保护

安徽亳州: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安徽亳州: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4年01月28日01: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0人参与0评论 本报记者党云峰 如何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转化成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当地群众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位,是各地宣传文化部门不断探索的一件事。安徽省亳州市通过国学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基层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开展国学教育“四进”活动 国学教育进学校、进机关最具代表性的是亳州市涡阳县“老子公开课”项目的提出与实施。涡阳利用“老子故里”的文化资源优势,弘扬老子思想、普及老子文化、打造涡阳文化建设新品牌。据安徽省社科院院长陆勤毅介绍,老子长时间生活在涡水流域,他在这片土地上观察自然、体味人文,留下了《道德经》这一人类思想宝库中的智慧结晶。老子思想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老子公开课”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大众接受老子思想,让老子思想普惠民众。 据悉,“老子公开课”把授课对象定位为涡阳县的干部、教师等,课程考核的总成绩作为学员继续教育或者干部培训成绩纳入所在单位的年度考核,作为评优、评先与晋级、晋升的考量依据之一。涡阳县委书记巩中表示,在“老子故里”讲老子,是涡阳弘扬老子文化、建设文化强县的一件大事,这是最好的名人故里特色文化建设,也是对名人最好的纪念,将成为老子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 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存 “老子公开课”只是亳州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文化,给亳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据亳州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亳州现存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这些古迹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处处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史前文化、帝都文化、老庄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在这里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架构,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如何把这些文化遗存保护好、利用好?亳州依托文化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与传统文化“互动”。例如,通过一个叫魔幻动漫大世界的项目,把亳州的文化故事用动漫形式来展陈。亳州还把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比如,通过涡阳的老子文化生态园让人们感受老子文化、学习老子思想。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还体现在当地颇有特色的“文化墙”上。在亳州市城区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贴近百姓生活、表现方式独特的“文化墙”。这些“文化墙”采用图画、顺口溜、诗歌等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环保知识、家庭美德等,展示了新时期亳

安徽阜阳的风俗文化

阜阳有一个好听的简称“皖”。听到这个字,我想大家心中闪现的肯定是一个温婉而具有风情的漂亮城市。事实上阜阳也确实不负众望,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城市。 通过暑假的走访我看到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的阜阳。 地处南北文化分野交界线的阜阳,时时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对流之中:这里既流行“合关西大汉握铁简板放喉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激越之音,如戏曲中的豫剧、京腔,妇孺能歌,也间有“合二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磨婉约之韵,黄梅、越调亦常有耳闻。阜阳的民俗文化堪称丰富多彩、斑斓多姿。 一、阜阳记忆——民俗文化 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阜阳的艺术细胞非常迷人。 民歌:阜阳民歌感情朴实,曲调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淮北特色。曾经广为流传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绣》、《看戏》、《货郎子调》、《李玉莲》等。 吹打乐:乐器有班鼓、边鼓、手板、大锣、小锣、水镲、大镲、架排云锣、班笛、小喇叭等,音乐豪爽奔放,善于表现喜乐欢腾的情绪。 锣鼓棚子:是船民鼓乐班,多以边舞边鼓的行乐出现,演奏气氛热烈。响乐班:以吹管乐为主,即唢呐班,用以婚丧嫁娶活动。 曲艺:阜阳在安徽省享有“曲艺之乡”的美誉。据初步调,源于或流散全市的曲种有淮词、清音、莺歌柳、琴书、坠子、道情、大鼓、评书、三弦书、端公戏、灶书、莲花落、杠天神、讲圣谕、相声、大小铙等近20种。 舞蹈:阜阳民间舞蹈有40多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灯舞蹈已蜚声海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风姿。 龙灯舞:是阜阳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表演时,整个龙灯摇头摆尾,蜿蜒起伏,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卷缩盘结,表演场面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斗牛舞:是阜阳搬运工人从乡间生活中牛抵头的趣事中得到启发编排出来的。斗牛舞语汇简单、粗犷、豪放,表现出搬运工人剽悍、爽朗、顽强的性格特征。狮子舞:表演时,由一男一女训狮武士各执绣球,引狮入场。在热烈欢腾的锣鼓声中,扮狮人表演狮子的各种动作,如:抖威、炸毛、摇头、摆尾及窜、跳、滚、扑、站、卧、翻等,还可表演上高桌、滚绣球、走梅花桩等高难度技巧。三仙会舞:流行于阜南朱寨一带。表演时,3个高大的巨人,左右摇摆,前仰后合,在民间打击锣鼓伴奏下自由地表演。 肘歌舞:肘歌由“座子”(执撑者)和“架子”(表演者)组成,内容以传统折子戏为主,在鼓乐配合下,且行且舞。 赶犟驴:由民间老艺人李贺轩1935年创作,舞蹈表现新婚媳妇骑毛驴回娘家途中的趣事。 竹马:从民间祭祀活动演化而来。舞蹈时,锣鼓声声,旌旗猎猎,表现了马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 普渡与祭祖 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摆好祭品后要卜问,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渔村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金”。下午在家门口供酒菜、烧金祭普渡公。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 普渡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渡方 式现有三种: ●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 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 结果。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 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 承袭。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

亳州简介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北部衔接河南省商丘市、西部接壤周口市,南部接壤阜阳市、东部接壤淮北市、蚌埠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谯城区为市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总面积572.77k㎡。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市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总人口633万。 亳州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畜产品、商品用材林和蔬菜生产基地,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7亿吨,其中煤炭储量达47.23亿吨。中药材种植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中药饮片产量约占全国的1/4左右。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3700年前商汤王的建都地,是中药、白酒、道家三大文化的发祥地,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是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五禽戏之乡。 经济: 2013年,在省统计局公布的反映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24项宏观经济指标中,亳州有13项增幅居全省前5位,有6项增幅居全省前3位。 2013年,亳州全年生产总值(GDP)791.1亿元,比上年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20.1亿

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276.0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40.4:34.3调整为24.6:40.5:34.9。人均GDP16071元(折合2595美元),比上年增加1429元。全年进出口总额4.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4.6%。其中,出口3.8亿美元,减少18.3%;进口0.5亿美元,增长32.1%。全年财政收入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4亿元,增长3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7530元,增长15%。 目前,亳州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亳州工业园区、涡阳县工业园区、蒙城经济开发区、利辛工业园区六大工业园区。全市现有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煤化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 重要领导、组织架构: 市委书记:杨敬农。 简介:杨敬农,男,汉族,安徽怀宁人,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1966年3月出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安徽省亳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市长:沈强 简介:沈强男,汉族,1961年6月出生,安徽宿州人。1983年 7月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1983年7月入党,中央党校导师制在

亳州的民俗文化

亳州的民俗文化 摘要亳州地处华北平原,历史悠久,人口绝大多数为汉族,其风俗习惯的传承变迁基本上与我国汉民族的风俗演变相一致。下面就从饮食、传统节日、民俗娱乐方式、婚丧嫁娶等方面来简单的介绍下我们亳州的文化。 关键词亳州民俗发展民俗文化饮食传统节日等 一、亳州的民俗文化 1、饮食文化 先从我们的饮食文化上来讲起来吧。饮食上,它与华北平原的其它地区无太大差异,主要以粮食(小麦、稻谷)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值得一提的是亳州的酒。酒,不仅是能满足提神、解除疲劳、医用等生理需要的饮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它在汉族长期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亳州是中国十大名酒之一——“古井贡酒”的产地。得天独厚的井水资源,悠久的酿酒历史,深厚的酒文化,使古井贡能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亳州又是药都,每年春夏,芍药花开,片片芬芳带来美景春色的同时,亦是入药的好材料。 2、传统节日和传统娱乐方式 在传统节日方面,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千百年来传承不衰。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此外,各行各业有各自的节日,如饮食业要祭拜灶神等等,这些几乎都是汉民族的通例。 在民俗传统娱乐方式上,我们有佗五禽戏,东汉末年伟大医学家华佗依据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脉象、经络、气血运行法则,在总结了前人模仿鸟兽动作的基础上,创编的一套保健体操,包括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作为中国古代养生健身功法,华佗五禽戏发源于亳州,长盛不衰,经历朝历代的变迁,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二十多种不同版本。也有传统戏剧二夹弦,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菏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今亳州)受到重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节奏轻柔明快,表演贴近生活,和梆剧一样深受人们喜爱。梆剧(又称豫剧)是亳州特色剧种,传统剧目多达四

安徽阜阳的风俗文化

安徽阜阳的风俗文化 阜阳有一个好听的简称“皖”。听到这个字,我想大家心中闪现的肯定是一个温婉而具有风情的漂亮城市。事实上阜阳也确实不负众望,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城市。 通过暑假的走访我看到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的阜阳。 地处南北文化分野交界线的阜阳,时时处于南北文化的交融、对流之中:这里既流行“合关西大汉握铁简板放喉高歌大江东去”的豪放激越之音,如戏曲中的豫剧、京腔,妇孺能歌,也间有“合二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吟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缠磨婉约之韵,黄梅、越调亦常有耳闻。阜阳的民俗文化堪称丰富多彩、斑斓多姿。 一、阜阳记忆——民俗文化 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阜阳的艺术细胞非常迷人。 民歌:阜阳民歌感情朴实,曲调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淮北特色。曾经广为流传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绣》、《看戏》、《货郎子调》、《李玉莲》等。 吹打乐:乐器有班鼓、边鼓、手板、大锣、小锣、水镲、大镲、架排云锣、班笛、小喇叭等,音乐豪爽奔放,善于表现喜乐欢腾的情绪。 锣鼓棚子:是船民鼓乐班,多以边舞边鼓的行乐出现,演奏气氛热烈。响乐班:以吹管乐为主,即唢呐班,用以婚丧嫁娶活动。 曲艺:阜阳在安徽省享有“曲艺之乡”的美誉。据初步调,源于或流散全市的曲种有淮词、清音、莺歌柳、琴书、坠子、道情、大鼓、评书、三弦书、端公戏、灶书、莲花落、杠天神、讲圣谕、相声、大小铙等近20种。 舞蹈:阜阳民间舞蹈有40多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灯舞蹈已蜚声海内外,自立于世界舞蹈之林而别具风姿。 龙灯舞:是阜阳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表演时,整个龙灯摇头摆尾,蜿蜒起伏,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卷缩盘结,表演场面威武雄壮、气势磅礴,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斗牛舞:是阜阳搬运工人从乡间生活中牛抵头的趣事中得到启发编排出来的。斗牛舞语汇简单、粗犷、豪放,表现出搬运工人剽悍、爽朗、顽强的性格特征。狮子舞:表演时,由一男一女训狮武士各执绣球,引狮入场。在热烈欢腾的锣鼓声中,扮狮人表演狮子的各种动作,如:抖威、炸毛、摇头、摆尾及窜、跳、滚、扑、站、卧、翻等,还可表演上高桌、滚绣球、走梅花桩等高难度技巧。三仙会舞:流行于阜南朱寨一带。表演时,3个高大的巨人,左右摇摆,前仰后合,在民间打击锣鼓伴奏下自由地表演。 肘歌舞:肘歌由“座子”(执撑者)和“架子”(表演者)组成,内容以传统折子戏为主,在鼓乐配合下,且行且舞。 赶犟驴:由民间老艺人李贺轩1935年创作,舞蹈表现新婚媳妇骑毛驴回娘家途中的趣事。 竹马:从民间祭祀活动演化而来。舞蹈时,锣鼓声声,旌旗猎猎,表现了马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 普渡与祭祖 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摆好祭品后要卜问,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渔村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金”。下午在家门口供酒菜、烧金祭普渡公。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 普渡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渡方 式现有三种: ●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 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 结果。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 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 承袭。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一大特点。

亳州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大全

亳州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亳州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辐射区、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皖北旅游中心城市。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亳州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希望能够为大家的亳州旅行锦上添花。...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辐射区、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皖北旅游中心城市。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亳州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希望能够为大家的亳州旅行锦上添花。 亳州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亳州花戏楼 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重建大关帝庙碑记》称:亳州北关大关帝庙,建于国朝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隆四十九年《重修大关帝庙碑记载:"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新大殿,增置座楼,藻采歌台,固已极规模之宏敞,金碧之辉煌矣。"这当是东西座楼建始,戏楼增加藻井彩绘。又乾隆四十一年碑记:"关帝庙特华内极雕缕藻绘之工,游市廛者每瞻不能去。"戏楼木雕及门墙砖雕,据考证最迟不会晚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现存花戏楼原貌应是这个时期的艺术建筑,可见当时戏剧盛行,舞台与戏院建造都十分讲究。大关帝庙坐北面南,建筑面积3163.1平方米,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戏楼辅衬,坐楼

建于两侧,供看戏饮筵用。形成四全院,四围高大,音响不易疏散。 涡阳天静宫 涡阳天静宫景区坐落在涡阳城北的涡北街道郑店村,为国家AAA旅游景区。距县城中心五公里。纪念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涡阳县人)而修建。此宫南临涡河,三面环绕武家河,北枕龙山之峰,可谓抚山枕水之地,钟灵毓秀之乡。天静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称老子庙。其东有天齐庙、问礼堂,南有流星园、圣母殿、九龙井,西有太霄宫、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灵官堂、诵经堂、钟楼、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库庾、厩,无不毕具。楹柱有一百多个。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宫中殿阁林立,松柏交翠,庄严肃穆,气势非凡,堪称中华道观之最。现在的天静宫尚存有天静宫、天齐庙、九龙井、老子娘坟等多处于老子有关的建筑和遗迹。天齐庙又称东岳庙、老子"老庙",是元代天静宫建筑群旧址中保存至今、结构完好的地面建筑。亳州旅游必去景点 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馆 位于亳州古井镇古井酒厂对面,为仿明清宫廷建筑,是安徽 "十大"行业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的酒文化博物馆之一。连同古井酒厂、魏井、宋井,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工业旅游示范点"。博物馆建于1994年,占地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近2000万元,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陈列布展,分为中国酒文化、古井酒文化、古井发展史、名酒荟萃、古井画廊五大展区,一大批诸如储秀宫慈禧太后专用酒器等国宝在馆内展出,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阜阳市简介及历史文化典故

阜阳市简介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颍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总人口800.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5.79万人,农村人口624.60万人。 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为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涡河沿岸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西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沈子国和陈国焦夷地。战国属楚。汉置汝阳县,为汝南都尉治。东汉曾封阜阳侯国于境内,阜阳之名始于此。北魏孝昌三年(527)始置颍州。此后1421年间,历朝历代在此设道、府、郡或县。民国37年(1948)8月解放,置阜阳专区,辖阜阳、蒙城、涡阳、颍上、太和、临泉、凤台7县,亳州、界首市2市。1950年增设阜南县,1964年增设利辛县。1977年凤台县划归淮南市,2000年6月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省辖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划归亳州市。 阜阳市为冲积平原,地貌平坦,一望无际。地势西北略高,东南低洼,地面高程18~43米。淮河、颍河、洪河、茨淮新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阜阳是中华民族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文化历史遗迹、

名胜古迹、革命史迹遍布全市。景观有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刘崎庙、资福寺、颍州西湖、南湖公园、张庄公园、楚都巨阳古城址等。欧阳修、苏轼这两位宋朝政治家、文学家,分别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2月和宋仁宗元祐六年(1091年)8月出知颍州,任太守。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辞官后归隐被自己盛称为“民淳松简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的颍州。后人为纪念颍上管仲,修建一座管鲍祠。兴于唐,盛于宋的阜阳颍州西湖,曾被苏东坡称赞为“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欧阳修也发出了“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的感叹。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13公里处,湖面面积5.74平方公里,水深1.5米左右,湖中有岛,岛中有山。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AA级风景区。阜南县润河湾出土的商代青铜酒器龙虎尊,是国家一级文物,曾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领导人的赞赏。 阜阳区位交通便捷.京九铁路纵贯境内,与漯阜、睢阜、淮阜、商阜铁路一起,使阜阳成为五路交汇、八线引入的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连接东西南北,形成了阜阳这个中国铁路新枢纽,阜阳被誉为大京九枢纽城市,年客流量达300多万人次,经阜阳枢纽发运的货物,可直接通过天津港、连云港、上海港出海,也可直抵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阜阳机场按4D级建设拥有国际先进的导航通信设施,可全天候使用,能起降波音757,麦道90等类型飞机。公路以阜阳为中心,105国道和省道为骨架,辐射全市城乡、通往毗邻省市的公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界首-阜阳-蚌埠高速公路、合肥-阜阳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形成“十”字型布局。水运十分便捷,淮河、颍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

【亳州风景名胜古迹】亳州名胜古迹作文

【亳州风景名胜古迹】亳州名胜古迹作文 傅庄遗址 位于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傅庄涡河岸边。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出土有玉器、石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尤其是人体葬式为他处罕见。安徽省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青凤岭遗址 位于谯城区城父镇漳河岸边。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出土有玉器、石器、蚌器、骨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有传说故事。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台遗址 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东南钓鱼台村。遗址坐落在涡河北岸边,高出周围约2。5米,钓 鱼台面积2500平方米,为古代聚落遗址。 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对钓鱼台遗址进行小面积试掘。通过试掘和采集,获得有石斧、石刀、石锛、骨针、陶鬲、陶防轮等文物。钓鱼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尤其是 陶鬲中贮存的碳化小麦,是极其珍贵的,被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命名为“中国古小麦”。钓鱼台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王墓 又称“汤陵”。殷商古墓葬。在亳州汤陵公园,成汤为商君主,文治武功,颇受后人 敬仰。墓为一个隆起大土堆,相传为成汤衣冠冢。墓前有“商成汤陵碑”。碑文系清书法 家梁文山所书。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氏宗族墓群 位于亳州魏武大道两侧。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四孤堆、刘园孤堆、薛家孤堆、观 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占地约10平方公里,甚为庞大。 亳州城南有曹腾、曹褒、曹嵩、曹灿、曹胤等人的墓群。近年考古发掘证实,亳州城 南除有《水经注》记载的曹腾等人墓以外,还有曹鼎、曹鸾、曹勋、曹水、曹宪以及许多 不知名的墓。可见曹氏家族,自曹腾发迹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群,其宗族墓地广大。 曹氏宗祖墓群的形制基本相同,规模都很大,为砖石结构的多室墓,一般均具有前室、中室、后室以及数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结构的曹腾墓和砖结 构的曹嵩墓。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臵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

丽,物产丰饶。 在远古时期,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省域,属于淮阳古陆地质板块,江南的省域,则属于江南古陆地质板块,这两大古陆板块,都是在前震旦纪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在皖西,大别山脉以“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与众不同的南北走向,巍然峙立,成为江淮分水岭和暖温、亚热两个气候带分界的标识。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春秋时出现过皖国、皖城、皖山、皖河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是整个安徽文化体系中一支较早的亚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 在皖南,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山下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即是徽文化的发源地,青山绿水,阡陌纵横,白墙黛瓦,书声朗朗,“虽十户之家,不废诵读”。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世道人心风俗礼仪的浸润,于此可见一斑。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徽学,已经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立的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亳州简介

第一章亳州市简介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面积8374平方公里,人口560万,辖涡阳、蒙城、利辛县和谯城区。亳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四大药都之首,物产丰盛,人才辈出,古迹遍地,素有“皖北明珠”之美誉。 亳州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5000年前这里已进入到农业文明时代;3700多年前,商汤在此建都;西周时,称“焦”,为神农后裔的封地;战国时称“谯邑”,其后改属陈国和楚国;秦代属砀郡、泗水郡,汉代属沛郡、沛国;建安(196——220)后置谯郡,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把谯定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城并称“五都”,地位极其显赫;东晋时改谯县为小黄县,南北朝时于谯县置南兖州,;北周大象元年(579)改南兖州为亳州;隋代改小黄县为谯县,隶属亳州;唐代为“十望”州府之一,五代时亳州先后置宣武军、防御州、团练州;宋代升为集庆军,置节度使;元以后至明洪武六年(1373),亳州一直是州建制,1373年朱元璋为提高其原籍凤阳的地位,降亳州为亳县,隶凤阳府颍州管辖。明弘治九年(1496)升亳县为亳州,1724年(雍正二年)后亳州升为直隶州,1735年后降为散州,隶颍州府;民国元年(1912)改亳州为亳县,隶安徽省凤颍六泗道,1948年设立亳州市,1949年亳州解放后市县合并,设立亳县,隶阜阳专员公署,1986年撤县设县级亳州市,1998年亳州升为副地级市、由省直管,2000年设地级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三县

和谯城区。由于历史上商汤曾在此建都、曹魏时在此设陪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韩林儿在此建立大“宋”政权。因此,亳州被称为“三朝古都”。 亳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来,泱泱涡河水哺育了众多的英雄豪杰和文人墨客,仅载入《中国历史名人大辞典》的就有100多位。其中有老子、庄子、张良、花木兰、曹操、华佗、曹丕、曹植、曹洪、夏侯渊、许褚、李绅、曹霸、陈抟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 亳州地处中国中东部和南北方的交汇处。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为亳州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名胜古迹,也使亳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架构。亳州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县级文物古迹200多处。其中较著名的有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华祖庵、曹氏宗族墓群、道德中宫、商成汤王衣冠冢、江宁会馆、薛阁塔、魏代和宋代古井、白衣律院、明清老街;涡阳县有太清宫、张乐行故居、新四军四师旧址、袁大化故居;蒙城县有万佛塔、黉学文庙、庄子祠、尉迟寺遗址、双公庙、双锁山和马玉昆故居等;利辛县有纪家塔、伍奢冢等。亳州文化主要有史前文化、帝都文化、老庄文化、中医药文化、曹魏文化、宗教文化、古商贸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等。 涡阳县位于安徽西北部,面积2107平方公里,人口145万人,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涡阳县建于1864年。1852年捻军首领张乐行以雉河集为中心,起事于蒙、亳之间,民众纷起,声势浩大,杀官吏,占城池,转战山东、江苏、安徽等省。雉河集界于皖豫之间,距

传统文化与民俗

传统文化与民俗 姓名:陈序学号:211205104 机 械工程系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文化的模式,思想文化的源头,是征服自然与发展生产的需要,种族繁衍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不成文的规矩,程式化的规矩,民众群体的规矩。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民俗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衣食住行:在衣食住行中,原始信仰习俗也常有反映。如造房建坟便与堪舆术紧紧连在一起,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宅地,是动工前的第一步。从破土开工到建成进宅,每个重要环节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整个过程有着一系列的巫术、祭祀、禁忌活动。其中,上梁仪式尤为隆重,梁上要贴“上梁大吉”、“姜太公在此”等红纸条幅;工匠登高时要唱《上梁文》,然后在梁上将馒头、散钱等抛下,以驱煞、镇鬼;有时还要在正檐下挂一面铜镜,用来照射妖邪。凡此种种,不一而述。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的“卜居”记载,《尚书》中《召诰》、《洛诰》两篇所述周成王选都洛邑时的龟卜过程,敦煌文书中保留的《建宅文》[3]、《镇宅文》,[4 ]以及后世层出不穷的风水图书中可以看出,营造活动中的原始信仰是源远流长,绵绵不断的。 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祭祀祖先和村社保护神一直是家族、村落的重大事务,

亳州古城旅游区开发的意义

亳州古城旅游区开发的意义-旅游管理 亳州古城旅游区开发的意义 刘田 亳州拥有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亳州旅游的发展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严重不对称,为了促进亳州旅游的发展,进行旅游古城旅游区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亳州古城旅游发展现状 亳州市位于安徽西北部,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它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闻名遐迩。1986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文化。亳州古城是亳州市区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集中了亳州最重要的历史古迹资源,如北关古街、花戏楼、地下运兵道和华佗庵等历史建筑,是亳州旅游资源最集中地区块,应该成为亳州市旅游的突破口。但是由于开发理念的原因,历史悠久的古城缺乏从整体考虑,古城面貌日见模糊,古城旅游发展受到限制。 亳州自古就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古城的文物文化资源虽然多,但是资源比较分散,并且以文物古迹为主留不住游客,旅游经济效益低很难带动旅游周边产业的发展。并且整天古城的文化氛围不浓,想要通过点状来开发启动亳州城市文化旅游难度大。古城旅游区的开发以城区地下运兵道、花戏楼、北关等历史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为载体,挖掘文化内涵,实现古城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二、亳州古城旅游区开发的现实意义 亳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还存在很大差距。进行古城旅游区的开发,既可以促进文物古迹的

保护和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亳州旅游的知名度和拉动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古城区文物古迹的保护 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保护、继承与发扬历史文化,建设新时期的城市文明是党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亳州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名胜古迹1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0多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2处。亳州古城旅游区内有亳州目前保存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历史街区——北关历史街区以及重要的文保单位地下运兵道、花戏楼、南京巷钱庄等。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文物古迹的保护问题,所以亳州古城旅游区的开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古城文物古迹的保护。主要表现在首先古城旅游区的开发将为文物古迹的保护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增强人们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其次亳州古城旅游区开发有利于更深层次的挖掘亳州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古城的文化内涵就是通过这些众多的文物古迹来体现的[2]。亳州古城旅游区保护与开发要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亳州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提供了可实施的途径,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与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有利于优秀文化、民俗、手工艺的传承和宣传 亳州古城旅游区保护与开发是以中原文化为基底,以优秀历史建筑、明清古街为依托,以亳商文化和市井生活为主线,以旅游休闲为主导,通过创造性开发结合现代人的需求,选择性回复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并引入部分特色商户、手工一人,回复亳商文化气息。有利于保护优秀民族工艺和各种特色民俗。

亳州市旅游资源突破口的选择探究

亳州市旅游资源突破口的选择探究 * 刘 珍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 要:旅游业是亳州比较重要的经济产业。虽然亳州市具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其旅游业的发展却没有跟随时代的潮流而不断进步。归根结底,是因为亳州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有效的突破口,而这也是文章着重探讨的内容。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为亳州市选择一个真正有效的突破口,让亳州市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关键词:亳州;旅游业;旅游资源;突破口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0-0026-01 ——————————————基金项目: 2017年院级科研课题:基于“故宫模式”引发的对亳州旅 游产品开发的思考(BYK1727) 作者简介: 刘珍(1985—),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 室内装饰设计。 国内的旅游业市场竞争很激烈,各地区为了提高自身的旅游业竞争力,打响本地旅游业的知名度,只有对自身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利用,丰富自身旅游业的发展内涵,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促进自身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亳州市的旅游业而言,其要突破眼前的发展困境,就要注重寻找旅游资源的突破口,让自身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亳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亳州市是皖北旅游中心城市,也是京九铁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还有不少国道和省道从其市内经过。尤其是在高速交通快速发展的当下,亳州市的区位与交通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为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当前亳州市的旅游业发展依旧比较滞后,归根结底是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到位或者不合理。1)文物保护意识薄弱,让文化遗产受到破坏。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的受损会影响游客的旅游满意度。2)亳州市的旅游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人才的支撑。任何一个旅游业都要注重做好旅游管理,同时也要注重引进旅游管理科学技术,并且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3)亳州市旅游单位对特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力度不够,使其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1]。 亳州市要注重更新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观念,寻找有效的突破口,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 亳州市旅游资源突破口的合理选择 2.1 从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资源入手 亳州市是皖北平原的一座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不少的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比如“曹操运兵道”“铁营遗址”“南京寺钱庄”“白衣律院”“花戏楼”等。这是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因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对人们的吸引力比较大,这也是亳州市不可逆转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所在。因此,亳州市旅游单位应该做好文化遗产与名胜古迹的养护工作,同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做好旅游资源的管理工作。比如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可以划分为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遗址遗迹、综合自然旅游地、综合人文旅游地等,有利于优化当前亳州市的旅游资源管理,这也是亳州市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而且为了提高这一旅游资源管理质量,旅游单位还需注重引进人才,让管理人才辅助旅游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亳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的质量[2]。 2.2 加强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亳州市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这是其他区域很难模仿或比拟的优势。比如亳州市的“五禽戏”“二夹弦”等优秀的民俗文化会吸引一些喜爱民俗文化艺术的游客前来。这样的旅游资源是亳州市旅游企业应该重视的资源,尤其是在倡导弘扬和继承民俗文化的今天,亳州市拥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会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优势。因此,亳州市的旅游单位可组织游客参加当地民俗文化的活动,将其纳入旅游名目之中,让游客可以在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下,接受其良好的熏陶,并感受亳州市民俗文化的魅力,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2.3 充分开发地方特产的旅游产品资源 亳州市地方特产比较多,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游发出新的活力[3]。在“旅游以与文化产业、科技产业、医药产业、工业等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共同打造新型的旅游业。比如亳州市旅游单位可以与医药产业合作,充分利用亳州市的中药材资源,打造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旅游项目,比如中药种植体验旅游项目、药膳旅游项目、养生保健旅游项目等。通过这样的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增加旅游区的游客数量,同时也提高旅游区项目的体验质量,最终促进亳州市旅游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为亳州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4]。 3 结束语 亳州市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呈现比较缓慢的状态,但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这就要求旅游单位应该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入手,寻找促进亳州市旅游发展的突破口,切实提高亳州市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提高其旅游服务满意度。参考文献: [1]王欢.亳州市旅游资源突破口的选择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 2016(5):98-99.[2]陈晓璐.亳州市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2):62-65.[3]王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城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亳 州市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2):66-72.[4]王奎元.以旅游资源优势为突破口强化对外宣[J].对外大传播, 1998(4):32-34. (收稿日期:2019-5-14)

相关文档